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与海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与海教案范文1
一、在名著阅读中获得真体验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因素相当重要。阅读既有认识和教化作用,也有娱乐作用。就一般人的阅读经历来看,多数是从兴趣人门,才逐渐迷上读书的。一上来就对学生大谈作品的社会意义、艺术成就,很容易把学生吓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重视开局的读物推荐。不但要根据大纲或我们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更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强,更要选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让学生先读《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当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理解能力欣赏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之后,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就比较容易接受。
(2)可喜的阅读成果。以一个课题实验班为例,到高二上学期末,人均课外阅读文学名著8.27部。学生的视野非常开阔。有10人读过古典四大名著;42人读过《三国演义》,36人读过《水浒传》,36人读过《西游记》,27人读过《红楼梦》,26人读过《简爱》,24人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呐喊》、《家》、《儒林外史》、《子夜》、《老人与海》、《漂亮朋友》等也都是阅读人数比较多的。最受青睐的作家依次是鲁迅、莫泊桑、雨果、海明威、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契诃夫、马克·吐温等。最受欢迎的都是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健康高尚,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很多学生不但熟知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熟知书中的典型形象,而且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的影响熏陶。了解作品,熟悉文学掌故,崇尚正直、善良的性格,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境界。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美好的精神风貌。
二、在古典诗歌阅读中获得真感受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瑰丽的珍宝。缺少有意设计的零星的诗歌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而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多层面的诗歌教育,才更有意义。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既强调分阶段相对集中,更注意保持连续性,防止随意的散乱的偶然行为。我们设计在高一品读唐诗百首左右,高二品读唐宋词百首左右。品读的诗作都经过精心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的经典诗歌作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由点连结成线,由线连结成网络的文学史的观念。注意量与度的把握。适量扩展,学生能够接受消化,防止过多过滥,影响课本的正常学习。所选作品力求能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顾的较高标准;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欣赏偏好。对作品中一些不够健康的情调,及时正面引导。
对学生进行诗歌教育,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内容和多样的方法。
老人与海教案范文2
她的美不在面貌上,而是在风姿上,因此经久不衰,现在仍保有当初少女的丰采。她的态度亲切妩媚,目光十分温柔,嫣然一笑好像一个天使,她的嘴和我的嘴一般大小,美丽的灰发也是很少见的,她漫不经心地随便一梳,就增添了不少风韵。
(节选自卢梭《忏悔录》)
她穿着极讲究的晚礼服,颜色淡雅,多褶的裙裾拖在地面如一片云彩。她发际插一朵红花,乌黑的鬈髻,垂在耳际。她的眼睛明媚动人,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上。她时常露出一种倦怠的神情。
(节选自《日出》)
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眼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人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她可爱。她的眼中的光会走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
【借鉴点】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记住两类人的外貌。一类人长得“闭月羞花”,让人一见钟情,忍不住多看几眼;一类人长得“个性鲜明”,惨不忍睹,不由让你生出几分怜悯。如何才能将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呢?上面这几个片段里的几种技巧,值得借鉴。
一是细细观察,发现特点。如果我问你,老师的外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她的笑容,在你的印象中,她总是笑得那么灿烂;也许你会说是他的眉毛,在你的印象中,他的眉毛仿佛会说话一般。是啊,其实每一个人的外貌总有他独特的地方,抓住那个“点”刻画,人物才会与众不同。老舍《四世同堂》里的这个片段虽然只描写了人物的眼睛,《日出》里的这个片段虽然只是描写了人物的衣着,然而由于这些内容正是人物外貌最为夺目的地方,于是人物形象也就令人过目难忘了。
二是笔墨灵动,绘出亮点。写人的文章,不一定需要进行外貌描写;但如果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就得绘出人物的神韵。如何才能绘出人物的神韵呢?你可以雕琢细节,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可以巧作对比,甚至可以引用诗词。《忏悔录》里的片段,通过一“笑”一“梳”两个动作便让人物呼之欲出;《日出》片段里描写人物衣着时,“裙裾拖在地面如一片云彩”这一比喻句,将人物光彩夺目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由此看来,外貌描写不仅能够绘出人物神韵,还能巧妙地展示非凡的才情。
三是结合生活,展示性情。写人的文章,还要学会透过外貌,巧妙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正如卢梭笔下描写的那位美女,当我们看到“嫣然一笑”“漫不经心”等词语时,便可以看出人物“温柔可爱”的特点;而海明威笔下的那位老人,就是另一种情形了。面容的消瘦与憔悴,脖颈上深深的皱纹,以及双手上留下的伤疤,形象地展示了老人“历尽沧桑”的人生命运。外貌出彩,人物才会如此丰满。
【挑战名家】
同学们终于稍稍放松了些,老师也开始陶醉在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里。不过,个别同学显然没有被老师的诗情画意所吸引,有人开始讲小话了。这怎么能够逃脱他的眼睛呢?他又沉下脸来,那严肃的眼神紧盯着他们,足足看了有十秒,那愤怒的眉毛气得撇向两边,粗大的鼻孔在不断翕动。那情形,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画面。全班顿时又陷入了一阵恐慌之中,教室也立刻恢复了安静。当他再次转过头来面向大家时,眉毛又如从前一样弯弯的,我们欣赏到的自然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般的温情。
(刘雨瑶《会变脸的老师》)
我的舞伴个头不高,比我所欣赏的个头高度(185厘米)矮了10厘米,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一身运动衫,一双鞋子灰不溜秋,均不知什么牌子。想想我周围的男孩总是一身Nike、Reebok、Adidas,脚上永远是八成新的“乔丹”,眼前这个男孩真是有点土。我笑说我不会跳的,你要带带我,他只浅浅一笑,点头却没有说话。
(王莹《那个男孩有点逗》)
我赶忙追了出去,却见爷爷那小小的身影在雪中慢慢地走着,走着……那黄色的旧军大衣、黑棉帽,再熟悉不过了。他缩着颈,佝偻着背,双手交叉伸在袖子里,双腿打着颤,每向前跨一步似乎都要费很大的力。大风卷着雪花呼啸着向他扑去,似乎想把他掀翻,而那越来越小的身影,却顽强地前进着,终于消失在那一片白茫茫的街巷中。
(张洁《雪地里的痛》)
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脸:两颊肿胀得像刚出炉的面包,眼睛被挤得很小,鼻子两旁长满了雀斑,要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但奇怪的是,我却觉得和她很亲近,仿佛早已经是好朋友了一样。
(何菲《我们一起走过》)
刘老师的面庞绯红起来,犹如我们受到老师表扬后的兴奋状,“人面桃花”的词语正好有了它恰当的位置。“谢谢同学们的鼓励,那咱们就奇文共欣赏吧!”哈——在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中,刘老师从教案中抽出一张稿笺,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霎时间,教室中犹如流淌着一泓清澈的山泉。
(李倩《数学老师的人文课》)
男生爬绳子荡秋千,她也要试试;男生踢球,她也要插上一脚。瞧,她还真成了足球队的一员猛将。每当在绿茵场上驰骋后,坐在我身旁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时,同桌那圆脸蛋上便会浮起一片如同云霞般艳丽的红晕,两道粗眉倔强地横挺着,随着呼吸声一上一下地跃动。我常被她这种健壮的美惊倒,情不自禁地赞叹“芳邻” 美不胜收。
(刘丹《我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