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1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对立的地位,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被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通,在教师间建立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摆脱“孤独”的处境,形成一种集体教育的力量;同时教师应该把合作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合作,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渐渐掌握合作的技能,在合作中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中,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贯穿其中.具体教学过程为:

(1)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设计方案.课前同教研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在进行“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探究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4人一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方案写出待课堂讨论用.

(2)师生共同讨论,优化设计方案.探究实验开始前,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案、实验步骤、所选仪器和药品.在代表发言期间,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其他组指出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如有可能,最好提出改进方案,并可借鉴别人的优点,优化本组设计.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适时提出自己意见,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方案或提出自己的建议.

(3)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解惑答疑.讨论结束之后,各组采用本组认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帮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

(4)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分析评论.待各组实验基本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大家评价实验方案,得出最优方案,并对效果最好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二、初中化学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它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和创新的结果.新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了极大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师的可支配因素,使教师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能够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这意味着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将作为课程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存在,他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在这样一种新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将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潜质、不同的特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气氛,设计出带有自身个性标志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以更大的自主性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结语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

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

It

Sunday,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

A)is

B)being

C)was

D)will 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 is 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 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三.翻译对比法

王佐良先后于1984年、1985年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翻译中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文。他以丰富的实例说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吕淑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知识广博。可见,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2)所以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如:在翻译“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受汉语干扰严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

四.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在讲虚拟语气的礼貌用法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交际习俗和规则。“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实人类的心灵有共同之处,关心什么就谈论什么,只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而已。

五.直观教学手段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3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严重缺乏互动氛围,导致教学工作停滞不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因此,只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观念,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教师积极指导和帮助学生,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互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对于互动式教育法在初中政治教学应用方面的几点建议

2.1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需要改变以往落后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也更加地信任和尊重教师。其次,教师应该学会掌控课堂教学情绪,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如果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学生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的情绪比较高涨时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掌控课堂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教学状态,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2.2深入地分析教材、理解教材,巧设互动点

互动点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切入点。在设计互动点时,需要根据教材知识以及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一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情景教学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背景材料,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师的互动教学中,分析和体验背景材料,学生在体验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关的教学知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处。教学的难点处主要是指一些容易促使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教学难点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的互动点设计在教学的难点处,充分地利用互动主体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交流、分析和体验,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是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有的教学重点比较抽象,学生感觉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学生无法主动地掌握学习重点,但是依靠教师的指导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教学重点,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设计互动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2.3课堂中进行角色转换讨论问题

开展互动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回答。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重点处开展讨论,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小结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班班通 历史教学 情境 兴趣 作用

1 “班班通”设备能让历史老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粉笔和黑板是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容量和呈现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为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绘画、板书,这都耽误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也很累。而现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强大的存储和调用功能,可以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呈现方式快,能面向学生进行,随时可以关注学生的动向;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密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高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利用各种应用软件,随意的使用工具库中的各种工具,如:手电筒、抹布、橡皮擦等,像在黑板上一样可以自由的书写和勾画,对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在白板上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内容,对听课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利用“班班通”引入有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趣味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班班通”教学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多媒体教学也给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便于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5

1、少数民族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推行素质教育。然而,中学的素质教育测评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使安排了一定的阅读形式,也是走过场,根本不求实效。

1.2 忽视课外阅读指导。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课外书藉的认识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弄懂书本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即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靠课内的篇目和时间是永远不够的。

1.3 忽视指导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分析起课文来条理清楚,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对指导学生阅读缺少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就知识来说,却不提出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深入体会。特别是文章的抑扬顿挫、节奏、表情和韵律等都不提出,有些教师只是授人以鱼,根本不授人的渔。

1.4 忽视阅读主体(学生)。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一种盲目性和随意性。不了解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接受情况,缺乏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

2、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1 享受阅读,给学生的心灵带来诗意的韵味。语文教材选择篇目,又都是从这些浩繁卷帙的传世书海中撷取的精华,文质兼美,他们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些文化中的精品、瑰宝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素养,这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阅读这些篇目,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情感的体悟和对流,美感的激发与生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真、善、美的境界。

2.2 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能力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成绩一般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很高,有的还发表了作品。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强,其它学科成绩也不错。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3 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指导。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扩展。它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技能、智力等各方面都需要配合。因此,这种补充、扩展和多样化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作文竞赛、手抄报和读书卡片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望。

2.4 关注新大纲、新课改、新教材和新教法。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新课改,了解各年级阅读训练的内容、重点、难点、特点和要求。结合当地学生实际,研究新教材、新课改和新教法。重点指导学生去学会泛读和精读。因为泛读是知识的横向积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读是对知识的纵向钻研,使学生去认真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样就会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

2.5 既重视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又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为人生而读书的信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既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又讲求实效。

2.6 重视阅读技能和方法训练。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阅读教学任务,按照新大纲的规定,结合当前中学阅读教学改革的实际,重点加强阅读技能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阅读方法有:朗读、精读、默读、速读。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指导。

2.7 重视诵读。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诵读。很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理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真义自见”的古训。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既符合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以说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不得归功于诵读的结果。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好,趁早把信息“输入”学生大脑,逐步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内涵,将来大有用处。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古诗,对塑造学生的文化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8 重视课外作品的阅读。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学生每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着2―3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作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语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对生活中复杂现象的理解都是从阅读作品开始的。

中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6

Abstract:Underthenewcurriculumstandard,highschool''''steachingatpresentisgeneralteachers''''universalmatterthatisconcerned.Thetraditionteachingmethodalreadywasunabletosatisfymathematics-teachingresearchunderthenewcurriculumstandard.Thisarticleintroducedthemodernizationeducationaltechniqueconcept,modernizedteachingtechnologyandhighschoolmathematicsconformitysignificanceand"Scene"educationpatternofmodernizedteachingtechnologyandhighschoolmathematicseducationalmodelconformityeducationalmodel.

Keywords:

Modernizationeducationaltechnique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Conformity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它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的叠加,而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使数学教学中的各要素丰富和谐、协调共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从数学教学的整体观出发,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增强获取知识的技能,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实现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整合教学模式中的“情景化”教育模式。

二、“情景化”教育模式

亲和的人际情境可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习在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情境化学习(Situatedleanings)是当前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1.基本流程

“情境化”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建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典型场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家从己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明确问题—独立探索一一协作交流—归纳升华—强化训练—总结提炼。

2.教学策略

2.1设计教学情景

“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要点,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虚拟数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诱发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变成像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那样的主动过程,自己亲自去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

①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悬念设在课头,作为引入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②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思维矛盾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它是激发学生产生活跃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思维。③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思维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游戏活动、模拟游戏活动、竞赛活动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融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锻炼学生分析信息、制定决策和对各种资源做出统筹安排的能力。

④创设“喜悦”情境,激励学生有效思维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及成功而产生欣喜和愉快的生动写照。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功动机上,即追求成功,希望获及成功。只有多次获及成功,体验到需要被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

创设“喜悦”情境,教师首先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认真分析。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有准确的预见性。一是创设的问题教学情境既要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学生在长期生活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的沉积);二是要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的知识(积累):三是要合理适度地把握问题的梯度。小跨度符合渐进分化原理,但成功后的欣喜感不强。大跨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设计不当可能成为思维的障碍。

⑤创设争论性情境

争论是一种使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表现为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墨守成规,追求标新立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受陈规的约束,通过变换命题、变换解法、变换图形等方式,提出新见解和异议,探索解题的捷径,这种情境创设策略多用于解题教学中。

2.2积极鼓励,大胆猜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给予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己有的知识基础上,敢于对新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想。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素材”,做到有效调控,适时提出新问题,以提高学生提出猜想的水平。同时,要突出创造性,鼓励求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

2.3启发诱导,攻克猜想

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知识和教师提供的计算机素材进行推理或演示,直至证实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为止。学生提出的猜想也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的或通过计算机为学生设置“启发诱导”,“启发诱导”应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不同情况、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内容,如点拨、提示、分析等,使学生及时地废弃错误的猜想,确立正确的猜想。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直至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登。

2.4强化、规范正确的猜想

指导学生采取查询、讨论、演示、讲解、阅读课本等多种形式,对各种猜想进行分析,纠正错误的猜想,强化、规范正确的猜想。

在情境教学中,要善于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渗透教育性、突出创造性,发挥数学的理性美。特别要重视极富启示性的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方法和事迹,以及趣味性问题对学生的启示性,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将教育与教学统

一起来。

三、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整合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数学教学手段的叠加,而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使数学教学中的各要素丰富和谐、协调共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先进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从数学教学的整体观出发,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增强获取知识的技能,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实现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四、参考文献

1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3

2查有梁,中学数学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