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护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护实训总结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妇产科护理 实训

所谓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过程:能明确目的;能准确找出问题;能分辨资料的完整性及相关性;有敏锐洞察力,能探索资料的含义及其影响,亦能呈现多元性看法并作出决策。近年来,随着国外教育界对评判性思维研究的深入,国内教育界对评判性思维的认识逐渐全面,亦相继开展相应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的专科护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妇产科护理医学知识和护理理论,但传统的教学法在实习前的实训中重复,使他们缺乏激励性和互动性,评判性思维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说服力强的特点[2]。为了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质量,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我院于2014年4月至5月将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应用在妇产科专科护生实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过程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4年4月至5月在妇产科护理实验室实训的专科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176人,女性163人,男性13人;年龄21~23岁。其中89人设为对照组,运用传统妇产科护理实训模式教学;87名设为实验组,采用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两组护生在实训前均进行摸底考试。两组护生年龄、摸底考试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学习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广东广西海南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供护理专业用)。

2.方法

两组护生均采用实训的形式,实训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实验组及对照组再各分小组,每小组8~9人。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实训模式。实验组引入评判性思维教学模式,选择妇产科具有典型或有普通意义的2个实训项目,并制定实训目标,每周实训1次,每次90分种。实训形式是以教师带教为引导、护生为中心、小组讨论及实操式教学。

(1)选择实训内容。实验组带教老师提前1周帮助学生选择妇产科护理大纲范围内有典型或有代表性意义的实训内容。如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病例的护理,并由护生复习、臆测可能的合作问题或护理诊断,让护生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做好小组讨论实训的准备。

(2)实训过程。实验组实训课可由老师和学生轮流主持或学生独立主持。实训最初的20min内提出臆测的护理问题并进行讨论及作出护理计划,并对护理计划排序。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并提高护生的思考能力。国外护理专家主张应采用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评判性思维的教授技巧[3],着重培养3个基本要素:知识与经验、判断和思维,作出相应的决策。训练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最终达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干预的目的。运用护理评判性思考技能的培养方式对护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应用培养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临床护理反思法、回顾讨论法、访谈法等多种教授技巧提高学生的激励性和互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的习惯思考方式。

(3)组织讨论。实验组最后30min进行评估归纳,带教老师先让1名护生对本次实训内容设计的病例提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排出优先顺序并实施护理、作出目标评估。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或纠正。其它小组的护生提出不同观点并展开讨论,带教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更正及补充,最后帮助护生总结

(4)书写实训报告。实训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小组为单位书写本次实训记录、病例护理流程、总结及护理反思情况。将完成的作业本交学院妇产科教研组进行评价。

二、结果与分析

1.评价方法

(1)实训前对护生进行1次理论知识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是否有可比性,两组测验卷相同。(2)实训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临床综合技能和理论考试。(3)按学院实训报告书写评分标准对实训报告书写进行评价

2.结果与分析

见表1.两种教学法教学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通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P0.05,但在实训后的临床综合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上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护生实训后部分课目考评成绩的比较(分)

三、讨论

1.护生临床护理教育现状

随着妇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倾向于独立性、复杂性、整体性、多样性等方面的发展。护生是护理队伍中的后备群体,即将担负风险系数大、技术含量高的妇产科护理工作重任。护理专业的培训大多是通过学院及医院进行传统带教,妇产科护理从属于临床医学,在思想上缺乏主动性,工作中又存在不可预见性,变化多端,在医院中处于高危科室,容易引发医疗及护理纠纷。合格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技能,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自信力并及时决策。由于妇产科专业理论性强,专科复杂性大,意外发生率高、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对从未接触临床的学生来说,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实训教学中运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有助于调动护生的激励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护生实训带教模式只注重“传、帮、带”,注重技能的熟练程度,带教老师只重视经验传授而忽视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只是一个“机械性操作工”,往往缺乏主动性,在临床上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去观察病情,缺乏系统性,不能灵活、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满足病人需求[4]。而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激励性和互动性。

3.有助于护生临床护理技能的提高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训后的临床综合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上有显著差异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决策能力

通过对实验组中50名护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出90%的护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反映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留给他们深刻印象,能较好地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更加紧密结合,愿意接受,并渴望通过即将的临床实习来验证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带教老师均认为该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尤其在独立决策能力方面提高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殷磊 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第3版。

[2]刘华平 赵芹芹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9,(20)。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儿科实训教学;教学模式

《儿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生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而注重培养护生实践能力更是中职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距离的桥梁课程,也是儿科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呢?通过对实习护生及在校生进行调查问卷,我们对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对象

对象为本校2009级及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共518人。将2010级253人设为实验组,采取新的实训教学模式,2009级设计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年龄,文化层次,平时学习成绩无明显差异。

2.方法

2.1 对照组

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授课。首先是课堂上将实验所需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到实验室,按照操作示教-模拟练习-学生演示-教师归纳总结的流程进行;而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部分通常采用:大班课讨论-教师讲解-写出整体护理计划-批改反馈。

2.2 实验组

采取改革后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

2.2.1 培养目标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熟练动手实践能力、零距离上岗的实用性人才。

2.2.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层次制定适合中职护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力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护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锻炼护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细化的教学目标为:1)热爱儿童,有责任心;2)接受新知识的能力;3)熟练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操作技能;4)能理论联系实际,处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2.3 课程安排

传统的儿科实验教学课时少,以演示为主。改革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加大实训课时的比例。对2010级中职护生的理论与实训课时比由原来的2:1调整到1.5:1,由原来的实验课调整为实训课。主要区别是实验课为上了理论课后直接到实验室上实验课,而实训课为将所有理论课教授完毕后,儿科护理实训操作的内容集中进行。其次,对实训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内容进行优化时,遵循的原则为:1)针对性:儿科护理的群体具有特殊性,年龄小,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特别关注小儿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需求,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我们将护理措施的重点由原来偏重疾病的护理逐渐转向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方面,并将之作为实训考试的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思。2)实用性:根据儿科临床的实际,将《儿科护理学》教材中的儿科护理操作项目进行筛选,对临床常用的“婴儿沐浴法”、“约束法”、“更换尿布法”、“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股静脉穿刺法”、“暖箱、蓝光箱使用法”六项内容作为实训的重点,增添了临床常用的小儿“体格测量法”以达到结合的临床,学以致用;3)前瞻性:在实训教学中,将最新的护理技术和思维方式引入课堂。例如在进行“婴儿沐浴法”操作实训教学中,引入目前医院广泛进行的“新生抚触法”,又如在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法”操作实训教学中,将临床目前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介绍给护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4 教学方法

改变以往实验课上“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三段式实训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思考-推进教学法: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如“头皮静脉注射、暖箱、蓝光箱的使用”等操作常采用该方法。以新生儿蓝光箱的使用操作为例:将整个实训过程分思考-推进两个阶段。首先,思考阶段:首先播放蓝光箱使用的录像,然后教师进行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操作过程。然后教师质疑:为什么退黄疸要用蓝光进行照射?进行蓝光照射前需要准备哪些用物?蓝光照射前、照射时、照射后的护理要点有哪些?从哪几方面来观察蓝光照射的效果?蓝光照射有哪些副作用?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带着这些问题,安排护生分组进行实践,通过个性化练习,亲自体会、思考操作技能。其次,推进阶段:学生演示-师生点评、小组交流-学生自我评价、完成实训报告-教师批改反馈。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强调了师生的互动和合作,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评并进法:对一些较为简单的实训操作,如“体格测量法”、“更换尿布法”可采用此方法。先将学生分组,由学生根据教学项目的操作标准进行边熟悉边演示,教师巡回点拨辅导。讲评并进,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案例讨论法:理论课每上完一个系统,教师将整理好的典型病例发放给学生。讨论前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从病史资料的评估、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小组的护理方案。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组派代表来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和答疑。最后完成书面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反馈。案例讨论教学法使师生处在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4)角色扮演法:在每一个疾病进行健康教育时或者体格发育测量法的操作训练时均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对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一人扮演责任护士,另一人扮演患儿母亲,要求“护士”对患儿母亲进行宣教,要求“家长”提出咨询。形式自由发挥,扮演后由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激情由感而发,不仅掌握了已学内容,而且熟悉了护患沟通的技巧。

(5)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教师根据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教学提纲。拟定教学提纲时,注意把实训教学目的问题化,设置疑问和创造悬念,以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按照提纲学习,指导护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实训课堂上教师向护生提问,学生作答,最后教师总结。此法可提高护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调动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2.5 教学设施

根据专业特点儿科护理实训室,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保暖、光疗合二为一的婴儿恒温箱、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静脉留置针等,建立了模拟新生儿沐浴室为护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和学习条件。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实验设备的管理采取实训组长登记负责,没有实训课的时候完全开放。

2.2.6 评价制度

为了保证儿科实训教学质量和检验实训教学效果,我们编写了每个项目详细的百分操作标准,作为实训考试的评分依据。编写了供中职护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实训实习报告》,从而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3.结果

为客观评价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前后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我们对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讨论

改革后新的儿科实训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注重师生互动,整个实训过程贴近临床实际,不仅可以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而且在实训过程中还潜移默化地对护生进行了德育渗透,培养了其良好的医德和护患沟通能力。对中职护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今后要继续不断改革和完善这种儿科实训的教学模式,将中职护生培养成临床不可缺少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仿真模拟教学 实验教师 后台配合

近年来,高端模拟人在各学科中的应用以及病历的设计中屡见报道,而在高仿真实训课开展时,实验教师如何在后台配合却鲜见报端。现以COPD病人的护理为例,介绍高仿真情景教学和实验教师后台配合的方法。

一、高仿真情景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

(1)病例设计。病例设计分为情景设计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两部分。病例素材选取笔者学校合作办学医院的真实患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经修改使之标准化。病例情景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病例参数、症状与体征、用物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包括每个环节相对应的生命体征参数、病情演变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趋势,与病例相符合的体征、声音等。

(2) 模拟场景布置。模拟病房布局仿照医院设置,创造一个“真实”的临床环境。房间内放置具有生理病理反应、真人大小的高端模拟人,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化妆”,配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输液泵、抢救车、药品等操作用物。

(3) 学生准备。实训课开展前一周,将病例发给护生,护生复习相关内容、查阅资料、练习操作、角色分配、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明确护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实训前10分钟,护生熟悉场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准备操作用物。

2.情景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展示病例。患者,陈某,男,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余年,加重伴发热四天”门诊轮椅入院。患者10余年前开始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胸闷气喘,秋冬季节多发,自觉活动耐受量逐渐下降。四天前感冒受凉后胸闷、气喘,阵发性咳嗽,咳白痰,伴发热、畏寒,发热最高39℃,自行服药后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门诊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

第二环节,患者入院当天下床如厕后,突然呼吸急促,胸闷加重,口唇紫绀,脉氧78%,呼吸36次/分,双肺呼吸音稍粗,散在哮鸣音,心率130次/分,律齐,体温39℃。

第三环节,经过一周的治疗护理,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现给予出院健康指导。护生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三个场景的实训,护生扮演不同角色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验教师在后台模拟病人与护生沟通,准确形象地描述症状,配合护生专科体检,根据护生实施的措施进行调控生命体征参数,展现一个动态发展的病情变化过程。另一名教师组织其他护生观摩,同时记录参与护生的操作细节,便于总结反馈。

3.引导性反馈

首先请角色扮演护生讲述在实训中的感受,包括心理状态、疾病判断、护理措施、交流沟通等,再由观摩护生进行评价,营造一个自由探究的氛围,鼓励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最后由教师根据现场的详细记录进行评价分析。

二、高仿真情景教学中后台配合要点

1.计算机病例程序设计合理便捷

计算机程序设计符合实际病例,根据疾病的发展分为不同的编辑模块,模块内容包括生命体征参数、症状、体征、心电图、导入的声音等。模块之间建立紧密连接,护生干预是否合理关系到疾病的转归,若干预及时合理,转换到好转或治愈,如果处理不当则转到加重甚至死亡。

每个模块包含了相应环节病人应呈现的状态,后台只需进行模块转换即可,模块间的灵活转换,对护生的护理干预给予及时回应,缓解了数据延迟给护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合理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在展示病情的动态发展,体现仿真情景训练的连续性,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2.赋予模拟人“生命”,使模拟病人“活”起来

根据病例给高端模拟人“化妆”。例如,根据性别更换假发和会阴,外伤的患者应用创伤模块等。将高端模拟人本身具有的气道、呼吸、心脏、循环等功能体现出来,使之具有基本生命体征和特殊病理特征。例如COPD的病人,能测量脉搏、血压、呼吸,也能听诊双肺哮鸣音和心音。监护仪参数贴近真实病人,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以及参数之间的一致性,符合临床病情的发展。

护生进行护理操作时,模拟人给予反馈,如静脉输液、除颤,模拟人会反馈出静脉回血、心脏复律,后台教师模拟病人与护生交流,说出相应的感觉等。

3.沟通交流技巧

与护生沟通交流时,注意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比如人文、伦理、心理等,培养学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教师在仿真实训中用病人的“真实”感受与护生交流,不使用医学术语,用通俗语言准确、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症状,情绪饱满,氛围渲染好,带动护生融入情景训练中。同时,以教师的角度评判护生的干预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不符合或者达不到教学目标时,以患者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护生进入主题,并判断护生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体会

高仿真情景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死板、抽象,还弥补了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给护理实践教学开辟了新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院校,特别是专科院校,虽然学生人数多,但能真正参与到高仿真实训的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观摩状态。他们只能通过观摩来获得体验和相应的知识,两组进行对比,观摩学生各方面的反馈评价比较低。如何在学生间平衡教学资源,缩小这种偏差,还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目前,学生还不能完全把高仿真实训当成临床实践,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心理暗示,加强磨合,使之渐渐进入情景中。在情景教学中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判断和措施给予引导,但是引导的方式,把握程度等,每位教师都不尽相同,还需要不断地探讨研究,找出合适的方式方法。

病人的病情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学生给予“病人”干预时,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后台实验教师会让“病人”的生命体征等在短时间发生变化,而实际临床病人生命体征数据变化和症状改善则需要更长时间。例如休克病人在补液后,实训课上一般5分钟左右血压升至正常,而临床上却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很容易误导未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导致其认识上偏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解释,及时纠正。

四、展望

高端模拟人的应用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方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评价工具不统一、病例软件编写开发欠缺、综合教学项目不完善等问题,未来除了借鉴国外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护理教育者继续探索研究。目前,能够进行精细动作,智能对话的机器人已开始应用于其他领域,希望这种技术今后也能应用于高端模拟人的开发,使模拟人不再局限于躺在病床上,通过配音实现交流,变成真正的灵活生动的智能高端模拟人。

参考文献:

[1]钟丽强,王晓琴,赵丽等.仿真模拟教学中护理病例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

[2]朱芬芬,吴丽荣.高仿真模拟教学中不同角色护生对教学的评价[J].护理教育,2016(1).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真人模拟训练;口腔护理;实训教学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为了加强在校护生护理操作能力,培养护生人文关怀、沟通和交流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对护士的需求,加强在优质护理中的“三基”培养,其中口腔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做好口腔护理对疾病的预防,重病的康复,都要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校在口腔护理操作中采用真人模拟训练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校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1、2班学生,共108人,均为女生。年龄段为18~20岁。其中1班54人,2班54人。设1班为对照班,2班为实验班。再将2个班均分为9组,每组6人,选出1名小组长。

1.2方法 在教室内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口腔护理的知识利用课件、图片、模型直观的进行理论的讲解,包括口腔护理的目的、评估、计划、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在接受相同的理论教学和口腔护理操作示教后。对照班学生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口腔模型为操作对象进行练习;实验班则实行分小组真人模拟练习。实验班采用成都明森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一次性使用口腔护理包,漱口液为0.9%的生理盐水,通过学生扮演患者、护士、家属等角色实施情景教学、仿真操作。两班学生练习口腔护理操作的总课时相同,练习后进行口腔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步骤考核、操作中的人文关怀、操作后写反思日记,进行综合考评。

2 结果

两班采用同一标准进行考核,包括口腔护理理论、操作步骤、人文关怀、反思日记的综合考评,成绩见表1。

3 讨论

3.1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综合考评结果显示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护生进行真人操作训练前,都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观看操作视频,熟悉操作步骤、思考每个操作环节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在操作中的准确性。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设定患者为昏迷、高热、鼻饲患者,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提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2培养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护理实训课的考核以“技术第一”为指导思想,只注重考察护士的操作技能,很少关注在操作过程中体现的人文关怀,这不利于人文思想的真正渗透[2]。在教学过程中,护生不仅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规范的操作要领,能在护理操作全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服务,注重操作细节中人文关怀的渗透[1]。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实验组的同学面对的是真实的人,能在操作中真实的体现出对人的关怀,遇到不同情境时善于思考和处理,怎样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人性化的服务。对照组的同学面对模型练习,无法得到真实的体验。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不但用手去工作,还要用心去工作,这种护士与患者合作、心理与生理沟通、主观与客观统一、语言与非语言的综合应用,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3]。口腔护理操作的熟练掌握可为护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自信心,产生职业自豪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口腔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运用安慰性。解释性、礼貌性、保护性语言,准确无误地向患者传递信息,表现出对患者的关怀之情。在操作过程中,护生将自己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要求患者怎么配合及时告诉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询问患者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沟通的技巧如倾听、安慰、解说、鼓励等,注意自己的举止。姿态。眼神、表情等,适当地使用身体语言,体现出爱心、关怀、理解和同情[4]。真人练习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能有效的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与患者情感交流的技巧,使其操作更真实、更贴近临床[5]。在操作中密切与患者交流,关心体贴患者,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进一步体现人性化的服务,使护理操作顺利晋级,患者感觉舒适和满意。

3.4课后反思,培养创新能力 操作完毕后,让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同学分别写反思日记,包括四个方面,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问题反思等,写出自己真实的收获。经过综合评判,实验组的同学收获更大。反思日记回顾了所学内容,记录下所学知识,有复习巩固知识的好处,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面对不同的患者情况灵活的处理犯法,学会用多中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思考一下创新的方法,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培养护生创新能力。

4 体会

在基础护理各项操作教学中,在不违背伦理道德前提下,注重学生的实训安全,采用真人模拟训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的体验[6],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增强口语表达能力[7]。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具备知识、素质、能力的护理人才。在知识上,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一流的护理技术和现代服务理念的优质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8]。

参考文献:

[1]郭鸿雁,闫秀兰.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信息,1998,7(7):31-32.

[2]何秀美.关于加强护生实训课中人文关怀培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5,4(2):120-122.

[3]张红梅.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01-102

[4]张思佳.浅谈如何上好护理实验课[J].职业教育,2012,06(15):71.

[5]高虹,李玉慧.角色扮演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12(36):159-160.

[6]陆一春.真人真景真练护理实训教学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11(27):88-89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护生 能力培养 就业竞争力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1、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1.1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1.2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2、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护理工作者的语言沟通是对患者心理护理作用和心理治疗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是对患者一定要有恰当的称谓,同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在患者说话的时候,尊重对方,不要随意打断,避免与对方发生争辩,对患者说话时要真诚,护理工作者说话得体和真诚,就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表情是观看一个人当前状态的最直观方法,护理工作者应该尽量将自己良好的个人状态表现出来,传达给患者,同时注意对方的表情,发现对方的不良情绪,从而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沟通策略和方式方法;与人接触要保持微笑,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积极态度。避免呆板没有表情的机械式接触,那样只会让患者的心情更糟,从而对你产生排斥感,不利于工作的进展。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2.1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形式,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的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3min演讲”等竞赛活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磨练机会,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2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2] 刘雪萍,蒋翔,蒙小严. 提高护生沟通能力的探讨[J]. 全科护理, 2009(01)

基护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仿真模拟人 护理实践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笔者学院12级护理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17-20班学生(简称护生),共198名,其中女生189名,男生9名,年龄20~24岁,平均(20.96±0.88)岁,所有护生均通过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教学均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按照授课计划进行多次高仿真模拟人实践教学。

2.方法

(1)仿真临床情境的构建。笔者学院临床护理实训中心配有挪威Laerdal公司的simman高仿真综合模拟人,构建高仿真情景教学系统,与多媒体大教室相连接,用于实时或录像观摩。实验中心教师负责将设计好的病例信息输入simman,借助simman创设出患有疾病的模拟人。

(2)教学内容的确定。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患者的救治场景和护理工作流程,笔者学院专科护理教师集体备课选取典型临床案例,通过整合基础护理学、成人护理学及健康评估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设计综合临床情景。护生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病例情境中体验不断变化的生理过程并多次训练, 把课本理论知识从死记硬背到逐渐理解再到融会贯通,而不影响病人的安全。如左心衰竭患者中西地兰的正确运用,妊高症患者硫酸镁用药前后的注意事项,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等。

(3)课堂实施。教师在实训课前1周将病例告知护生,护生根据病例组成合作小组,一个主干病例设置3~4个场景,由12~15名学生负责,其余护生观摩。课前要求护生熟悉病例流程、分头查阅资料、设计可能出现的护理诊断并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这可以整合小组成员的知识和智慧,以提高课堂效率。多组轮换进行,整个班级涉及4~5个主干病例、12~15个不同情景。每个护生均有2~3次训练机会。教学按照“病例简要讲授+综合模拟演练+负责组护生自我评价+观摩组护生评价+教师总结”模式进行。在整个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护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每个病例完成后我们采用护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的方式,包括护生自我评价、护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标准包括整体护理、人文关怀护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层面。

3.教学效果评价

全部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表198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回收问卷有效率100%,结果见附表。采用spss13.0统计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p

二、结果

1.护生对高仿真模拟教学效果的评价(见下表)

三、讨论

1.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某一项护理技能进行训练,而护生进入临床后,主要是技能的综合应用,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例如输液法,护生可能对输液的整个操作流程熟练,但是不同的疾病患者要求的输液量、输液速度、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液时患者的病情观察等不能灵活运用。高仿真模拟教学无疑弥补了这些不足,它提供了护生反复操作练习、允许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错误发生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贯穿整个护理教学课程。从上表可以看出,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正确性在五次模拟教学实训课结束后认可率达到80.3%。可见在专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势在必行。尤其是目前患者维权意识提高,护生在临床见习实践操作减少,对其进行护理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倍加困难。

2.高仿真模拟教学提高了护理人才质量

相对于传统的单项技能训练,高仿真模拟教学护理情景相对复杂,护生必须根据病情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和制定较为完善的护理措施,这对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高仿真模拟教学由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弥补单纯思考的不足,在与其他角色的良好互动中,学生思考、实践、反思,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问卷调查,护生首次模拟教学课完成病例所需时长、护生自我评价的满意度和带教老师满意度,经过五次模拟教学课后,护生在各方面所需时间明显减少。故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的必要性护生的不认可率从首次的32.0%下降为零。

3.高仿真模拟教学培养护生人文关怀意识

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21世纪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曾有报道,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虽在逐年提高, 但仍显不足。模拟教学通过设置人文关怀的情境,如后台教师扮演患者与护生进行交流、设置患者痛苦的症状等,培养护生从护理的视角领悟人文关怀。如模拟教学中强调护生体格检查时注意动作的轻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培养护生用非语言方式(眼神、表情)与患者交流与沟通等。

4.高仿真模拟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Hoffmann认为把高仿真模拟教学整合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笔者学院带教老师普遍认为高仿真模拟教学具有教学形式多样性、教学内容综合性、教学过程可控性、教师角色多重性的特点。从病例的设计――教学准备――组织实施――评价反思的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病例设置不同的场景、承担不同的角色。这不仅要求带教教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实践知识,也要求带教老师有全面的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知识。因此,高仿真模拟教学对提高专业课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2(9).

[2]曾晓英,李如竹,江跃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