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资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资工作思路范文1
今年,在县农经部门和我镇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统一核算、规范收支、全程监控”的工作方针,在各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加强了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完善了集中核算业务规程,强化了财务审核和监督,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现将201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经管意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作为镇经管站,我们在县农经部门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培育现代农业主体创造条件;围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认真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加强农民负担监督和调处土地承包纠纷,为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夯实基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如:我中心按时上网并审计各村每月财务情况。我镇还对各村(除东呈村外)2013年的财务情况开展了审计工作,经过两个月紧张的审计,基本完成了审计工作,并处理了个别村存在的一些不规范情况,确保各村财务公开、公正、公平。
二、强化经管队伍,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设好一支群众信赖、业务精熟、作风过硬的农经队伍是农经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基础。在我中心的响应和各村的积极配合下,各村上交了“三资”清理登记表的纸质版、电子版和照片。
三、强化经管职能,认真履行职责
遵章程、强管理才能有作为, 这是我镇农经人的共同体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经部门最基本的职责。为了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责,我镇经管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我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报帐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开支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二)加强票据管理,杜绝腐败现象。我镇规定了村级使用票据统一由经管站管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收入不入账、挪用集体资金的现象。
(三)强化监督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部实行了乡村共享的信息、网络化管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的传输、汇总上传和分析,实现了网上查询、网上检查的新时代网络办公。做到各村资产正确、资金准确、资源明确。对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造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的相关人员和单位,明确了责任追究办法,为我镇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铺平道路。
(四)强化农村审计,严肃财经法规。搞好农村审计,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为了落实好这一工作,镇经管办根据当地村的数量、规模,分解落实审计任务,制定审计计划,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确保每年完成辖区内19的审计,同时还全面实施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另外,我站每年都要确定全年的农经工作思路,今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总思路下,我站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上要有新的突破;
2、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上要有新的举措;
3、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上要有新的亮点;
三资工作思路范文2
扎实推进农村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十一五”时期,是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现职能转轨转换、切实加强农村基层财政管理的重要阶段。期间,***县农税局更名为农村财政管理局,各镇财政所更名为财经所,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升级为农村综合改革,各种新的工作要求和新的管理模式在不断摸索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2010年,***县农村财政管理工作以转换职能、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为重点,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基金征收管理,进一步加强基层财经所管理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要求,完善制度,大力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责任。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原来农村资金、财务“双”转变为“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监管工作。为将工作落实到位,***县挂牌成立了***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县编办进行定编核编,保证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职责到位。全县18个镇、开发区也分别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已全部挂牌并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全县共落实中心负责人及总会计、总出纳、会计共132人,为全县开展“三资”监管工作提供了相关政策依据,为三资监管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二是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规程。我县今年先后颁布了《***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实施细则》(阳政办发[2010]79号)、《关于规范村级资金、资产、资源使用处置行为的有关规定》(阳农村监发[2010]2号)、《***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阳纪发[2010]20号)等文件,并制定了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主任职责等八项制度三项职责。制作了村级财务监管工作流程图、集体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工作流程图、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工作流程图、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网络图等。并为各中心配备三资监管电算化设备,建立了三资网络化管理平台,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招标投标厅),完善监管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帐表据。确保帐、表相符,村级收入统一使用省厅监制的“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村级支出上尽可能使用合法凭证入帐。三是开展财务清理,夯实工作基础。2010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进行了财务清理,按照边清理边规范的原则,全部实行三资监管工作,做到了全覆盖,不留死角。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清理了403个村,403个核算单位,清理登记固定资产合计24527.5万元,各类债务14510.9万元,各类债权7453.2万元,各类村级收入52694.2万元,各项村级支出49767.3万元,专项资金收入13235.1万元,专项资金支出14437.3万元,进一步理顺了我县村级财务手续不全、帐务不齐、档案不清等问题,奠定了村级财务监管工作基础。
(二)提高认识,落实措施,确保惠民政策普惠广大人民群众。
一是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征收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宣传力度,讲清政策、正确引导农民医疗消费观念。进一步规范征收管理和征收督办工作。严格执行省下发的《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代收工作的通知》,统一由基层财政所征收,严格按规定收取农民缴费,坚决制止滞留代收代垫农民个人缴费的行为。进一步抓好基金进度编报与资金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编制基金征收进度,从征收之日起,按日编制收入进度表,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实行了财政专户储存、封闭运行和直接支付的管理办法。我县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任务数2109.92万元,到12月上旬完成征收任务1368万元,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0.33万人,农村参合比例达到92%以上,参合率达到90%。二是规范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按照“政策公开、据实核算、直补到户、阳光操作”的原则,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发放。依据农业部门核实面积,将补贴资金按政策规定的时间打入账户和存折上;同时向每个农户发放监督卡,告知农户全年应补贴资金额度。监督卡全部用电脑打印发放,提高了发放效率,减少了填写误差,也便于查找、统计、调档,并能完整、准确、真实地记录农民负担及惠农补贴信息,增加了公开性和透明度。2010年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县发放粮食直补100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406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1737万元;油菜良种补贴22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70万元;汽车摩托车及家电下乡补助资金1786万元,发放农户14.86万户,发放监督卡14万余份。
(三)加强指导,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工作。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年初,以突出工作重点、细化考评要点为原则,下发了《关于2010年度农村局在各镇(区)财经所开展考核评先工作的通知》文件,年终采取查、问、看、访的方式,对财经所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通过考评工作,大大加强了农村局对基层财政工作的管理力度。二是抓好学习培训。坚持把学习培训是当作加强基层财政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派送7个镇10余人参加省培训,举办了两期财经所业务人员培训班和所长培训班,近90人参加了培训,重点学习村集体“三资”监管、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操作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业务知识,大大提高了基层财政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通过考评奖励一点、按工作任务量分配一点、支持基层财政建设补助一点、向上级争取一点等办法加大对基层财经所的经费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基层财经所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四)创新机制,巩固成果,全力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公益性“以钱养事”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能力,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对全县“以钱养事”公益的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实行竞聘上岗,资格录用制,聘用期为二年。通过考试竟聘,既保障了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全县共聘用358名服务人员。目前已预拨服务报酬930余万元。二是搞好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改革工作。根据省要求,我县对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取消其事业单位性质,改制为企业,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所有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全面纳入养老保险。目前,我县良种场职工纳入养老保险5170人。三是全面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今年,省综改办将我县纳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及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关于印发〈***县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阳政办发[2010]85号)。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册、操作流程图及申报样本材料,采取上街宣传、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办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宣传。组织各财经所所长和业务人员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业务培训会,并组织人员深入村、组进行了现场指导。我们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决议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议事签名表》等10个相关申报表格,要求各村按“项目申报流程图”规范操作,真实准确的填报表格;按照先议后批、先批后筹、先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严把“公示关、审批关、验收关、拨付关”,确保奖补资金投到明处、用到实处、收到效益。2010年***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行政村有283个,319个项目,今年我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控制指标2056万元(其中本级投入奖补资金72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农村财政管理工作面向全县农村,问题非常复杂,在监督管理上往往出现一些漏洞。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加大问题查处力度,同时进一步强化细化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管职能。
2、财务核算软件不能满足当前“三资”监管工作需要,不能正确及时反映资产、资源变化情况及相关报表的生成。建议根据基层实际工作意见,适时升级财务软件,以满足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
三资工作思路范文3
2013年全市农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主线,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地依法流转,引导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强力培育示范社,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全市农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挺进全国“百强”县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创佳绩。
二、工作目标
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得到稳定,市、乡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规范运行,力争全年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土地承包纠纷得到及时调解和仲裁;重点培育农庄业主30个、种养大户30户、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4家、市示范社10家,创新试点专业联合社1个、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1个,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社,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参与协调组织农超、农商对接及农博会活动6次,多途径培训合作社带头人、经管人员100人以上;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运营体制机制;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村2个;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监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申报审批及时规范,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2-4次;高质量完成农经统计工作,确保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2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1、深入贯彻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宣传贯彻,进一步落实和维护好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不断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
2、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健全完善乡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运作体制机制,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流转价格评估机制,制定流转价格指导办法。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和监管制度。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入股,建立切实可行的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登记制度及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3、切实提高农村土地承包仲裁能力。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大纲(试行)》要求,开展仲裁培训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及时有效化解土地承包纠纷矛盾。
(二)着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
1、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大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依法指导合作社建章立制,统一设立成员账户,规范财务管理。继续实行合作社辅导员联社开展规范社创建活动,每个经管站重点联系辅导合作社3家以上。推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建立示范社名录平台,实行动态化管理。
2、推动政策完善落实。积极会同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增加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配合相关行业,推行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指导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配合金融机构,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市级及市级以上示范社经管人员人才库,支持和指导建立示范社人才培训实训基地,依托基地逐步健全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合作社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本领强、服务意识好、热心合作事业的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大力引导和推介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
3、强化服务指导。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建立直销店(连锁店),推进“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开展行业联合社创新试点,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
(三)强化农村集体“三资”和财务管理,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廉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强化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和村级“三资”工作站运行的监管。严格执行“五项”制度。即资产产权登记制度、项目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制度、资产产权转移变更评估制度、年检备案制度和财经管理制度。指导各地逐步建立农村集体“三资”、承包土地、农民负担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2、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要求,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指导社区股份合作社规范运作,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增加社区居民收入。
3、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强化村级财务公开,进一步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报表及时编制和汇总报送机制。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指导各地做好日常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开展村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等专项审计。
(四)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减负惠农政策落实
1、拓展农民负担监管范围。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创新监管思路,拓展监管范围,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继续完善和落实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逐步建立涉农负担政策文件会签、信息公开和备案制度。研究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推动农民负担监管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等领域延伸。
2、推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化建设。按照《农业部关于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审核、专项检查和专项审计,推动一事一议项目规范组织实施。逐步建立文件、项目审核、项目管理、数据统计一体化的网络监管系统,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3、开展农民负担重点问题治理。针对农民反映和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重点解决计划生育、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等领域多收乱罚及向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摊派问题。继续开展农民负担综合治理,加大涉农利益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加强农民负担重点案件督办,解决农民反映的难点问题。
4、强化对减负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组织开展一事一议专项检查,切实纠正筹资筹劳办法不完善、组织实施不规范、超范围超限额等问题。坚持开展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年度检查,深入督办违规违纪问题。
(五)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基础工作
1、加强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强化经管工作职能,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逐步理顺农经工作体制与职责体系。大力开展政策法律、业务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经管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资工作思路范文4
一、提高认识,明确思路,坚持原则
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目标,从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财产化这一关键问题入手,着力在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上寻求机制创新和制度突破,着力在转变农业经营形式、组织模式和发展方式上创出新的路子,探寻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途径,创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幸福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三不变”原则,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坚持先试先行、封闭运行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
成立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书记、分管镇长任副组长,镇党政办、组织科、纪委、经济发展办、财政所、民政科、国土所、村建办、农业办、经管站、林业站、水利站、工商所、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办,具体负责改革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围绕目标,全面启动农村改革实验工作
(一)深入开展“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成方连片、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建立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证、一所、一社)为核心内容,推进土地使用权产权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加大社办企业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鼓励工商资本入股合作社,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全年新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流转土地1026亩,市聘新蔬果专业合作社、恒润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市级示范合作社,另有4家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市级试点合作社验收。市聘新蔬果专业合作社使用产权抵押贷款330万元,加快了改社的经营发展,呈现出一派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改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信息化管理,规范各类土地承包合同和档案管理;选择一村、姜店村、西石庙村三个村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条件成熟后在其他村逐步推开。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确认农户承包地面积和空间位置,完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和流程设计,建立网络化管理系统,逐步探索建立符合“长久不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新型管理办法。同时,认真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开展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将农村集体各类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作价、量化折股到集体组织成员,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健全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利益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运行体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对全镇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由镇纪委牵头、经管站具体组织实施,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利用一年的时间,对全镇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部清产核资登记,成立了“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中心”,给66个村签订了“三资”协议书,健全了全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体制。
2、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镇成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农村产权交易所”专设交易服务大厅,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等统一进入市场交易。
3、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对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可通过承包、租赁、招标、拍卖等多种形式进入市场;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和决策权。
(四)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改革
针对现代农业需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现实要求,积极研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完善三农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涉农部门要坚持完善镇级、提高村级的原则,加强管理,健全队伍,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符合我镇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刘坡西村全村托管土地1127亩,农民从“种、管、收、储、运”全不用操心动手,在家中就可以丰收庄稼,而且每亩节省投资156元,增收200余元,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人才技术、政策咨询、农技农机、良种农资、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三资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 高效规模农业;现状;经验;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13-03
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高效规模化[1-2],笔者就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了部分乡镇分管负责人、农技站站长、部分村总支书记和高效规模种植大户参加的高效规模农业座谈会,对目前全市高效规模农业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并结合该市生产实际,围绕今后如何发展高效规模种植、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泰兴市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既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又切合泰兴实际的种植布局,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1 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项目选择因地制宜
从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共有高效规模种植面积达526.47 hm2,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有分界、泰兴等镇。从种植效益上看,纯效益在3.0万~7.5万元/hm2的有460.07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银经间套、银桑间套、银果间套、吊瓜、雷竹—蔬菜、意杨苗育苗、草坪、梅岱山药、种养结合、露地蔬菜及部分投入较少的设施蔬菜;纯效益在7.5万~15.0万元/hm2的有64.67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效益较好的设施蔬菜、葡萄园、花卉苗木、草菇种植、银柿间套及草莓生产;纯效益在15万元/hm2以上的有1.73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食用菌(蒋华的蘑菇)和小南瓜种植。从项目选择上看,有的基地采用的是单一项目模式,如:分界的张竹、沿河以桑树养蚕为主;大生蔡巷村的吊瓜生产、新联村的葡萄园、黄桥直来桥村小庄组的蔬菜以甘蓝—青菜—菠菜套大白菜为模式;溪桥的吴韩村因懒王大蒜而出名。而其他一些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应用模式多样,有马铃薯—日本大葱、韭菜、甜豌豆—地刀豆—青花菜、茄子—春杭椒/黄瓜、黄瓜—药芹等多种模式。
1.2 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运作机制形式多样
在泰兴市的高效农业种植规模上,各地遵循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引导能人和农户发展高效农业生产,种植规模有大有小,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个人种植规模较大的在分界镇七贤村,刘奇兵承包土地13.33 hm2,种植冬枣;大生镇蔡巷村冯小燕承包土地5.73 hm2,种植吊瓜;溪桥镇华庄村何照泉承包土地4.8 hm2,种植设施蔬菜、马铃薯和日本大葱等。分户种植形成较大规模的在泰兴镇原三泰村,面积为40.67 hm2,种植设施和露地蔬菜;分界的赵庄、张竹、沿河村,种植桑树养蚕或银桑套作的面积均在33.33 hm2以上。其他一些农业项目规模较小的种植面积仅0.3~0.4 hm2左右。在运作机制上,各基地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能人+基地、企业+基地、企业+农户、能人或农户单独闯市场等运作模式。其中运作较好的有:溪桥镇的企业+农户模式,农户生产的蔬菜大部分直接销往企业,价格往往比市场上略高,生产蔬菜的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分界镇的企业+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少实惠;大生镇的能人+企业+基地模式,生产的吊瓜全部销往浙江等。
1.3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张,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各地党委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越来越重视[3]。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已达1.53万hm2以上,为全市农产品的顺利流通,实现优质优价夯实了质量基础。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泰兴镇新联村的无公害生产蔬菜基地、燕成生态园、众贤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广陵镇的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分界镇七贤村的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等。同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注册专用商标,发挥品牌效应,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和基地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如分界七贤村注册了“珍奇”冬枣商标,燕成生态园注册了“燕成”无公害蔬菜商标,张桥镇注册了“绿荷”牌梅岱山药等。
1.4 订单生产消除后顾之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介入和各类农民协会的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逐渐成长为市场的主体。尤其是通过发展订单生产,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了高效规模农业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如分界镇赵庄村的甜豌豆订单生产已有6年的历史,种植面积从以往的约26.67 hm2扩大到现在的约66.67 hm2,并且成立了甜豌豆产销协会,实行全程指导,风险共担,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甜豌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现已扩展到周边村庄,全镇种植甜豌豆面积达100 hm2。蒋华镇的食用菌生产由佳绿和诚信2个公司订单收购,由于目前市场价格比订单价格高,种植蘑菇的农户在有保底价收购的前提下,自主走向市场,获得了更高的效益。泰兴镇新联蔬菜基地的一盐都种植户在2012年试种小南瓜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与上海种子销售公司以保底价1元/个收购,种植面积扩大到0.27 hm2,以可产小南瓜30万个/hm2计,产值达30万元/hm2,效益相当可观。张桥镇通过组织农民算账对比,加强市场预测分析,积极引导农户加大投入,发展设施蔬菜,目前该镇西桥村通江组的蔬菜生产基地由2012年的16个大棚发展到2013年的64个,种植效益也成倍地增长。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高效规模农业的不断发展为泰兴市种植业持续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充分发挥能人效应
通过能人承包土地或能人牵头,发展规模种植,壮大规模效益。如分界镇的冬枣生产,引进了当地曾晓明和刘奇兵2个能人,引导他们在冬枣上进行投资,高起点、上规模种植,带动了当地冬枣业的发展,城郊附近的草莓生产基地大部分都是浙江人承包种植,产生规模效应。
2.2 吸引“三资”投资兴业
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全力支持。近年来,“三资”投入农业给全市农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生产环节,“三资”的作用无可比拟。市农业局副局长丁伯宏引进其战友在市果园场投资300万元,兴建20 hm2优质葡萄园,就是果园场以土地和优良的配套设施“筑巢引凤”的结果。蒋华镇的蘑菇产业,就是由镇政府引进上海佳绿公司发展起来的,是“引凤筑巢”的典型例证。
2.3 因地制宜选准发展方向
城郊乡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露地与设施蔬菜的生产,供应本地市场,提高了种植业效益[4-5]。如泰兴镇的原三泰村和黄桥的直来桥村的蔬菜种植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农户生产的蔬菜直接供应泰兴与黄桥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溪桥镇的何照泉利用华庄科技园区和百盛服装厂对蔬菜需求量大的优势,承租了4.8 hm2土地进行设施与露地蔬菜生产,生产的蔬菜基本上出售给企业,产品不愁销路,而且价格还略比市场价格高,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2.4 强化政策扶持带动
在前2年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上,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了泰兴市规模农业的扩大。如大生三联村的葡萄园由政府和村集体垫资建设,农民分户种植,见效回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泰兴镇和黄桥镇的大棚蔬菜生产也得益于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
2.5 党员干部示范带头
分界赵庄村的甜豌豆生产开始就是由村组干部带头,由市农科所订单生产,加上政府引导,当年种植逾26.67 hm2,目前在赵庄村就形成了66.67 hm2的规模,并由此成立了甜豌豆产销协会,有效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分界镇的冬枣生产由刘奇兵、曾晓明等人发动,2年前也只有6.67 hm2左右,2012年扩展到33.33 hm2,2013年又发展到100 hm2,并注册了“珍奇”冬枣商标,成为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的典型。
3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面积近533.33 hm2,绝对数字看起来不少,但整体来讲,还不足耕地总面积的1%,高效规模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仍然偏小,对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局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还不够强。目前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一些项目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
种植规模的大小决定市场效应的强弱,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围绕基地产生相应的销售市场。在大生镇三联村9.33 hm2葡萄生产基地,原本没有葡萄的专门市场,开始发展的头2年,农民没有自主经商的意识,不愿意走向市场,生产的葡萄等靠政府安排出路。而如今,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升,农民尝到了甜头,“全民经商”的意识深入人心,一到葡萄收获的季节,马路边也就成了葡萄销售的市场,小商小贩到此批发,流向全市。而全市其他一些地区的葡萄园由于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也就吸引不了人气,形不成气候,成不了市场。城郊附近的草莓生产基地,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上靠近城区,具有区位优势,并通过电视等媒体宣传,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各色消费群体前往,同样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市场。在设施蔬菜的生产上,一些地方规模偏小,加上品种不多,产量不足,影响力不够,不能形成市场,这些地区种出的蔬菜只能靠农民自己提篮叫卖,既增加了劳动成本,又降低了劳动效率,不能通过规模扩张,创造出规模效益,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2 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已建有各类农民协会、经济合作组织52个,但真正按市场化运作,实行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还不多,很多协会和合作组织处于空壳运行状态,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农民经纪人队伍也有所壮大,据初步统计经培训取得证书的已有1 299人,但除一些基地的经纪人以外,其余经纪人很少经销本村庄或本地区的农副产品,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期望值太高,总希望经纪人以市场零售价收购他们的产品。这一严重对立的矛盾导致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经纪人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农民加入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总体仍然偏低,各类协会及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职能未能很好地发挥,市场农业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还需要通过强化协会、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打破农民的“小农”意识,从而推动高效规模农业的迅速发展。
3.3 资金投入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种植业生产上,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老百姓很难转变观念,将手中仅有的资金投入到结构调整上。稻麦两熟的生产每年投入成本在500元左右,而要调整种高效经济作物,一般的成本均在1 000元以上,如果用设施栽培,则要一次性投入4 000~5 000元,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就小本经营的露地蔬菜生产而言,青菜、芹菜、菠菜等城市圈经济菜受气候影响很大,气候正常,价格下跌,气候反常,价格反弹,收入不稳定。而大白菜、萝卜、冬瓜等大路菜的销售价格一路走低,菜农生产(除夏季)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对反季节栽培来讲,早春及秋延后茄果类、瓜类价格、夏季大白菜及芹菜等反季节蔬菜价格较高,但技术要求和投入成本也高。由于泰兴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小,且大多为中小棚,档次低,蔬菜生产主要仍是露地栽培的大路货品种,上市时间较集中,给市场带来很大冲击,经常会出现廉价倾销甚至滞销现象,给菜农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市场淡旺季明显、均衡生产周年供应能力差,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3.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种植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
2000年以来,政府在发展规模种植、设施栽培上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全市高效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设施蔬菜面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生镇三联的葡萄生产基地、泰兴镇的房元、新联蔬菜生产基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到位,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且规模效益不断显现。但近年来,政府撤消了对“菜篮子”工程栽培设施的专项补贴,一些地方对规模、设施农业的引导扶持力度也有所降低,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有所削弱,部分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发展步伐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前。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土地流转,为高效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思路,实施既符合现行政策,又适应新的形势,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能人转移,建立企业(能人)和农户双赢的工作机制,促进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相统一,为高效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
4.2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对科技投入和科技培训的力度,大力示范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复合高效间套复种模式,积极发展设施、保护地蔬菜栽培,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加强现代农业知识的普及宣传,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在打破“小农”意识上下功夫。
4.3 吸引“三资”投入农业,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高效规模农业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三资”的引进既可以解决生产环节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能有效解决加工与销售的难题。因此,全市各地必须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配套,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强化项目上争,形成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4.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是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重点针对设施蔬菜、葡萄、食用菌等切合泰兴市发展实际的农业项目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这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建立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奖励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激励高效规模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配套政策,适当给予经费支持,促进各类协会与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密切与广大农民的相互联系,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把农民培养成为市场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6]。
5 参考文献
[1] 何迎春.泰兴高效规模农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 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J].江苏政协,2008(5):49.
[3] 范袁斌,李炳生,黄严帅.南通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1):102-104.
[4] 周莲萍,朱友銮.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33-34.
[5] 郑继光.关于实施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326.
三资工作思路范文6
一、解放思想,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开展解放思想学讨论是新形势下在发展问题上富有远见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总是以思想大解放为先导。成功的历史经验表明,我们靠解放思想这一法宝,克服了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正是一次次的思想解放,使我们不断进入全面、客观认识事物的新境界。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中,我们要继续保持良好的思想精神状态,深刻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当前,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土地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行政审批体制障碍、经济增长粗放等问题,这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按照镇委、镇政府提出的“依托大港口、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的发展思路,走一条“投资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工业发展道路,形成大规模、高技术、自主品牌、产业集群的工业发展“主基调”。
二、解放思想,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为避免经济过热,提高发展质量,国家不断加大对土地资源、环保管理、能源消耗、银行信贷等方面调控力度,陆续出台了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和限制类商品目录等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新的劳动法规的实施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尤其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扩面征收、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的实施使已签约的企业投产时间拖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使企业利润减少,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等等因素使我镇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严峻,为此,我认为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寻找突破口,努力学习先进镇区发展和管理的先进经验,立足*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破解我镇发展的难题。
三、解放思想,依靠加强学习来支撑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纵身学习的时代,善于学习的人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能力。一是通过加强学习强化能力培养,养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结合我们外经办的工作,我认为首先要强化政策意识、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学习政策、法规,提升科学应用政策的能力。其次要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了解企业的行业动态、培养全球化、信息化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要学习先进镇区的先进经验,强化我们的忧患意识。通过对照学习查找不足,取长补短。因此我办将长安、大朗等发达镇区外经办作为学习、赶超的对象,到上述镇区进行参观考察,找出我镇与这发达镇区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投资软硬环境、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在改善投资环境,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日常服务等方面好的做法,以拓展视野,丰富见识。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处,我认为通过完成调研报告,将思想解放得到落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把调查研究作为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促进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才能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发挥整体优势,开展各项调研工作,使调研工作既能够在服务领导决策、促进工作落实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又能够使我们自身的工作能力、认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办将做好食品、汽车、物流等行业专题调研。对我镇的粮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到周边地区的去了解食品企业动向,对我镇的食品产业进行可行性分析。到周边地区对汽车、物流等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其次做好贸易政策调整专题调研。国家贸易政策调整,已对我镇的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加强对贸易政策调整调研,减少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调研工作。当前,我镇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战略发展期,只有通过对招商引资工作开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提升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解放思想,立足实际谋发展
解放思想,要立足于我镇实际情况,抓住关键促进我镇经济发展。只有把解放思想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抓住招商选资、用地保障、效能提高三个关键,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努力实施三大核心工程,抓住招商选资这一关键,推进集约发展。首先,要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按照“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发展、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引进纺织制衣、玻璃建材、汽车零配件、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的相关大项目,拒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多占地、低产出的项目。第二,要推动产业升级,要对现有的产业进行全面调研疏理,摸清主导产业的市场份额、产业链衔接情况,确定需做大做强的产业。第三,帮助现有企业升级转型,促进“来料加工”企业转变为“合资”、“合作”企业,由外资主导转变为由我方主导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地方税收。第四,帮助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做好三资企业内销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