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材工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材工业论文范文1
工程监理企业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用人规模每年上下波动在20%左右,人力资源计划和调配难度较大。该公司从实际出发,对人力资源招聘和配置机制进行了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人力资源部积极与市场部、工程部门协调,根据工程项目计划开工数量与人员配备定额标准,制定较为合理的年度用人计划,月度和季度滚动修编,同时建立人力资源调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同,保障监理项目部用人需求。二是建立正常的用人招聘、调配机制。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招聘和调配管理规定,实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原则,对项目总监、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公司领导四个层面在人员招聘、岗位职级调整、休息休假、待岗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权限和工作流程予以明确,把握大局,抓住重点,提高质量。三是建立人力资源配备预警机制。在做好人力资源配备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类人员(包括注册人员)超员或缺员的预警比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降低人力资源波动对公司正常业务的影响。
二、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对于人才队伍的框架,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如下思路:针对中高端人才,坚持以才为主、适量储备、兼顾成本;针对一般员工,坚持市场为主、保持规模、兼顾效益。据此思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进中高端人才。制订了中高端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通过多种渠道招聘和吸引人才,近年引进数名拥有国家注册执业证书和高级职称的中高端人才,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是从施工设计单位引进中青年技术人才,经过监理专业培训后,补充监理人才队伍。三是多渠道招聘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业对口、能力较强的专科和二本院校毕业生,相对于重点院校毕业生来讲,他们更加珍惜就业机会,能适应长期在外的监理工作,成长较快。
三、注重员工成长,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以“专业室”为载体的核心人才队伍,在电网、电源、土建工程监理等主要专业领域,选拔出代表公司在本专业领域内最高水平的总监进入“专业室”,给予一定待遇和任务,拓宽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二是建立公司后备人才库,对现有监理人员按照专业、年龄等方面进行细分,从中排列出总监、专业组长等后备梯队,举办脱产性质、高水平的后备总监培训班,引导其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给予重点培养,多项目、多岗位锻炼。三是建立内部招聘制度,中层干部、本部管理人员和总监缺员,首先从公司内部公开选聘,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为优秀员工在人才选拔中创造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用人导向和公平、阳光、动态的用人机制。四是加强青年员工的培养和锻炼,建立青年员工现场工作奖励和竞赛调考制度,结果与岗位调整挂钩,鼓励青年员工立足基层岗位成才。五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设立总经理和书记信箱,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恳谈、论坛、文体活动,建设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凝聚人心,和合奋进。六是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根本,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内部培训方面,以现场培训和专业交流为主,组织编写《输变电工程现场作业监理手册》,即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开发现场案例培训课件,建立内部共享知识库,将个人智慧变成共同智慧,扩大受益面,提高培训效率。外部培训方面,侧重于理论性、提升性和取证培训,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培训,修订取证奖励制度,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鼓励员工取得注册证书。
四、坚持内外公平,完善薪酬分配机制
建材工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职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BIM技术作为新常态下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由BIM技术引发的建筑业新变革正在显现。高职院校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顺应当前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有序、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BIM的概念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实施、使用阶段全部应用或其中某个阶段应用5D(三维实体+时间+造价)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BIM技术,可提前预知可能延误的工期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造价浪费和避免工期延误,应用BIM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精细信息化管理,可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效益。
2推进BIM的相关政策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承包、运营维护单位方面推进BIM技术,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业甲级资质、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及其他信息技术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新立项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新立项公共建筑和新立项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其中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方面,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率必须达到90%。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出关于BIM技术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在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随后,北京、天津、陕西、辽宁、黑龙江、山东、重庆、浙江、福建、深圳、广东也相继出台了BIM技术应用推广政策与标准。BIM将继建筑行业甩图板应用CAD制图后又一次革命性生产力技术改革,将成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成为建筑业企业项目精细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实现BIM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
3.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职建筑类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已不能适应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BIM应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分析,重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对课程进行合理优化,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将BIM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3.2建立健全BIM考核评价机制
为培养出与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BIM应用人才,可积极探索出并制定BIM技术考核评价机制,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教师便于采取相关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3加强BIM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习实训作为高职院校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用于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BIM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BIM人才的培养。
3.4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能力
教育教学的改革构想,须有好的专业教师来实现。高职院校须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BIM技术相关知识培训、讲座等,同时也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3.5将BIM技术应用融合到课程、毕业设计
课程、毕业设计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课程要素,而毕业设计又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可以将BIM技术与课程、毕业设计相融合,通过BIM技术,使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将BIM技术运用于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BIM的概念、BIM技术的相关政策及高职院校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BIM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任 宁 徐龙辉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邱兰.BIM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68-169.
[2]武斌.BIM技术导向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38-40.
[3]何关培.“BIM”究竟是什么?[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5-7.
建材工业论文范文3
[摘要]本文在对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实务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融合,试图为财务监控在公司治理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一个研究框架。
[关键词]财务监控公司治理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逐渐铺开,使中国企业的传统战略管理开始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转向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企业最大价值的创新管理。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展开,现代公司能够便捷地利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等信息化管理工具,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的灵活性。企业信息化的展开以及由其而引发的战略管理模式的变革,为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
本文在对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实务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融合,试图为财务监控在公司治理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一个研究框架,以期可以为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帮助。
一、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分析
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公司的制度安排研究上,认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条件下最大化企业的总价值,必须是一个多赢的制度安排。因此李维安(2001)认为目前,中国把公司治理作为“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来实践,可能会出现现代公司改革中的新的“空洞化”的结局,导致公司改革实践最重要的公司治理实务仍是一个空白。造成公司治理实务空白和治理结构空洞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将公司的财务监控贯穿于公司治理实务中并与其进行有机的融合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1.财务监控是公司治理实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股份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一组规范股份公司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明确规范股份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的分布,并清楚地说明决策股份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并提供一种机制,使之用以设置股份公司的目标。同样在中国公司法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国股份公司内部监控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式,即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董事会再聘用经理班子管理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股东大会另选举监事会对董事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中的股东大会是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经营决策机构,经理班子是执行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依据公司治理的实际和我国股份公司内部监控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式,中国股份公司的运作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每一层次来看都有监控的职能,而在企业中各种权力的监控的实践最终还得要归结到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和监控,也就是说有效的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必然需要比较完整的财务监控体系来支持和运作。因此,健全的公司治理是需要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来支撑的,并其治理效率和效果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层级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
2.现代公司治理实务需要适时财务监控
企业传统财务信息提供都是滞后的,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按照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而形成的财务信息。但是,在全球网络化和知识经济高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交易的对象更多的是存在于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产品,其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做出正确的财务财务决策和适宜的财务监控,则需要的信息及时性和涵盖内容是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信息的及时性要高,涵盖的内容要极大丰富。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势必要健全管理机制,谋求企业的创新,积极在企业中不同程度导入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等企业信息化系统。因此,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实务就应该突破传统的观念,特别是在财务监控的观念上要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以求取得及时的控反馈信息,从而达到快速处理例外差异问题和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的目的。
二、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构建的一些建议
公司治理成效的提高,是需要在强化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适时财务监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网络技术建立适当的网络实时信息系统和适时监控机制来实现企业的预期治理目标。下面,笔者就适时财务监控体系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1.构建持续成长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消除无效率的资源占用和适时地为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所需资源的这个目标的实现,企业必然要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对企业的企业的资源(包括现金、原材料、产品、人力等)实施及时且合理的监督和控制。但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使其需要一个能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和自我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一个持续成长的监控体系。因此,只有构建出这种这种自我学习、自我进化和自我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财务监控体系,才能对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和公司的战略管理必然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更好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企业的快速变化。
2.构建高度开放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高度开放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是为了使企业从单纯业务性和局部性控制转向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控制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治理水平。因此,企业应该在其内部适时地打通各组织、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反馈的速度,建立起全面涉及公司内部供、产、销以及财务、管理等主要环节的网络实时信息系统,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整体信息优势的措施,同样也是企业财务监控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企业应该基于企业信息化系统,打通财务运营系统(包括日常资金结算与监控系统、流动资金计划与管理系统、投资和预算决策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与企业的其他业务运营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等等)的隔阂,形成集成化的网络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中实现基础数据的共享。这样,企业的监控体系就可以适时地取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样,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能为企业的其他部门所利用,提高其他部门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3.构建全方位的适时财务监控体系
在网络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度竞争下,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更需要结合公司信息系统的变革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重构,将适时财务监控与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并融合到公司治理的不同层级的监控中去。
(1)推进适时财务监控,提高经理层管理效率。公司的各级经理为了更好履行其职责,加强对公司决策的理解和对运作的有效支持,必然需要各种有效的适时的信息。这样为了更好支持企业各级经理的管理工作需要,有必要把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与公司现有内部信息系统集成,让信息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有序流动,形成一个闭环的实时网络信息系统,并把它建成公司适时信息与收集最有效的适时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适时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就可以将企业内外发生的每一业务和事件都按其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大小进行分类实时地记录下来,并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形成可用于感觉公司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诸如图表、图象、声音等,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反映企业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能及时和准确地对其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反应,传递给公司的各个部门,使之能相应地调整采购、库存、生产、财务安排、营销和销售等一系列公司运作。
(2)强化适时财务监控,提升董事会决策水平。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公司治理事务的实践中占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运作整个企业,公司董事会也必然需要获得企业各种适时重要信息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适时监控。但是很多企业在构建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工作和战略性监控的支持很少,即使是其董事会对此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企业的董事会适时财务监控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高层经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则是有所不同的,企业的董事会所需要的财务信息一般是从业务数据中直接加工处理得到的,当然也可以从基层财务报表加工处理得到。总之,支持董事会的财务监控和决策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需要。
(3)重视适时财务监控,落实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职能。落实独立董事和监事的监督职能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极大可能让独立董事和监事利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工程适时获得企业各种重要信息并能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是在知识经济高度竞争简短的最有效方法。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独立董事、监事会与执行董事和经理人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股东的权益。因此,有必要依据企业的公司治理实务的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企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需求,建立支持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监控执行董事和经理人的战略实施和经营决策的适时信息披露制度和适时反馈制度。
参考文献:
[1]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2]傅贤治.公司治理泛化与企业竞争力衰退.管理世界,2006(4)
建材工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施工企业是一个以工程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单位,按照企业财务控制管理要求,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在操作上应引用以工程成本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企业项目利润目标为导向,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告别过去那种粗放的甚至是虚无成本管理工作,树立集约化的管理理念,落实科学而规范的成本工作。施工企业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说施工企业的全部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为创造经济效益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因此,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做好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
1、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对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
许多施工企业比较重视施工任务的承揽、重视施工进度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认为抓好生产是关键,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部门是事后算账的“报账先生”,经济效益是干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各项管理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体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2)财会人员水平素质有待提高,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
财会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素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财务工作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和部门的经济控制水平和经济成效。从整体建筑施工行业来看,有的财会人员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虽然有较多的工作实践,但缺乏系统的理念学习;有的是没受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完全凭经验干活,工作水平不高;有的对财务业务知识一知半解,只懂得一般记账,从数字到数字,缺乏对企业发展前瞻性分析的能力,更谈不上理论指导实践,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
3)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及内控不够全面有力。
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内容过于单一,往往侧重于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均不能充分体现。有的施工企业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财务的监督职能弱化,给企业经济造成了一定损 失 。
4)企业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
从债权融资途径来看,由于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使得施工企业的债务不断增大,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各家银行都不将施工企业作为信贷资金发放的重点:从融资途径来看,吸纳股权投资受国家法规、企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外部股权融资很难成为施工企业融资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当前施工企业行业利润率偏低,税后利润留存基本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施工企业既无法在市场上融资,又难得到银行贷款,融资难成为施工企业的普遍现象。
5)资金管理薄弱,缺乏统一管理。
施工企业的特点是流动频繁,高度分散,造成企业资金分散,影响了资金的筹集、调配和使用效率。一方面,个别单位多头开户,资金闲置,沉淀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却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为难。有的企业内部单位经营状况好的时候自行其是,总想摆脱公司总部的监督、控制,当经营状况恶化时,又回过头来寻求公司总部资金的支持。企业资金缺乏统一管理,在有新工程的同时却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2、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企业的本质就是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途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则是基于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以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本质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推动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3、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1)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首先要把好采购关,坚持分渠道进货,按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的原则,按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市场采购,减少材料采购的成本及费用。其次建立科学的内部供料制度和材料的收、发、领、退及清查盘点制度。各施工单位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防止跑、冒、漏、滴等损失浪费现象,现场管理要责任到人,堵塞各种漏洞。
2)加强项目成本有效性控制,解决项目控制效益与效果问题。一方面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增强项目技术效益,并引领经营、管理工作同步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做好施工项目各个阶段的施工方案比选工作。
3)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既是企业管理的突破口,也是企业运行的控制点,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与企业的总目标相一致。
4)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施工企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企业的所有分,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
5)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也是经济效益的源泉。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健全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抓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责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班子,设立预算、财务、材料、质量、安全和工程技术等职能部门或专职人员,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4 、总结
总体而言,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运作的各个阶段,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施工企业的一些其他活动比如投标招标、投资决策、资金运营等都跟财务管理密不可分。因而,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解决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景波,赵志绪,等.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16 - 264
建材工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
0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不断进步与改善。现代土木工程中,尽管传统的土、石等材料的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新型材料所取代。目前,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已是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新型合金、陶瓷、玻璃、有机材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在土木工程折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1 土木工程材料现状及要求
与以往相比,当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已获得明显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功能均有所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与使用功能已经大大拓宽。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应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
1.1 从土木工程材料的来源来看
鉴于土木工程材料的用量巨大,尤其在应用方面,经过长期使用的不断累积,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的原材料来源已不能满足其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以往大量采用的粘土砖瓦和木材等已经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论文参考网。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以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人工材料,这些人工材料将会向着再生化、利废化、节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1.2 从土木工程对材料技术性能要求的方面来看
技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种物理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表现为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和高性能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材料向着轻质高强、多功能、良好的工艺性和优良耐久性的方向发展。
1.3 从土木工程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来看
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水泥混凝土等结构性能向着预制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材料向着半成品或成品的方向延伸,材料的加工、贮存、使用、运输及其他施工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强度逐渐下降。这不仅改变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也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使用的手段和观念。
2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材
土木工程材料行业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产值、能耗、环保等方面都是国民经济中的大户,为了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可靠的材料,避免新型材料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绿色建材”应运而生。目前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和准绿色建材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废渣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建材,这类建材以废渣为原料生产砖、砌块、材板及胶凝材料,其优点是节能利废,但仍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研究和开发更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使这类产品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性能方面真正能达到绿色建材标准。
第二、利用化学石膏生产的建材产品,用工业废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生产各种土木建筑材料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石膏的许多优良性能,开辟石膏建材的新来源,并且消除了化工废石膏对环境的危害,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利用废弃的有机物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废塑料、废橡胶及废沥青等可生产多种土木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及其他室外工程材料。这些材料消除了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石油等资源,符合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四、利用各种代木材料,用其他废料制造的代木材料在生产使用中不会有害人的身体健康,利用高兴技术使其成本和能耗降低,将是未来绿色建材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五、利用来源广泛的地方材料为原料,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不同的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向
众多现象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应具有以下的一些趋向:
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性、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尽量减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论文参考网。
节约能源,采用低能耗、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优先开发、生产低能耗的材料以及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的节能型材料。论文参考网。
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
产品可循环在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总结: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材料往往标志一个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进行的,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程中选材料时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对后来人的影响来决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换,在未来,基于材料原有的性质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将是衡量建筑工程的一把尺子。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王福川著
[2]《土木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 彭小芹主编
[3]《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陈志源、李启令主编
[4]《土木工程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罗福午著
[5]《土木工程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 阎西康、赵方冉、伉景富、韩龙军
建材工业论文范文6
Abstract: Eco-industrial park is a new kind of industrial park which work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theory,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design theory and clearer prod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ory of eco-industrial park as foundation, combines study of the successful case of Baotou aluminium eco-industrial park, finally explains the mode of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directive function to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Key words: eco-industrial;park;plann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81-03
0 引言
生态型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是在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规划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能量物质流动传递的方式将各类工厂企业联系起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生态流线,将一家工厂企业的产品或废弃物转化为另一家工厂企业的能量或原料,最终达到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废物的零排放等目标。本文就生态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概述,并结合包头市生态铝业园区分析生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1 规划生态学
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是其建设的依据,而规划生态学则是其生态范畴内的规划指导和规范。规划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和动态原则、生态位原则(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极其机能的关系)、限制因子原则、生态演替原则、生态平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原则、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
2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形式,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在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规划步骤进行工业园区及其体系的规划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循环性、链接性、多样性、高效性、地域性和进化性,而它的规划设计步骤则是调研、组建专家组、分析和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总体目标、分步骤建立任务(包括园区产业定位、企业选择或现有企业改造、生态链设计、园区集成系统方案、重点项目规划和分期实施等)、明确管理制度以及效益评估和监督等步骤组成。
3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旨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绿色循环设计、清洁防污生产、高效利用物质能源,并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在生态原理和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原料和废料处理成本、共享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增强自身知名度和竞争力;使社区享受更清洁、高质量的环境,结束工业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负相关情况;帮助政府增加税收、降低市政设施的总需求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区域污染,使资源能量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最终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更新。
4 实证研究——包头铝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4.1 园区基本情况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如图1)位于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的东河区东南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核心区,北至丹拉高速公路,南至黄河二道坝,西起河北村以东,东至南绕城公路,总用地2843公顷。2003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创建,包头铝业新型生态工业园区成为环保部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
4.2 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铝业园区改变了粗犷的生产和原材料出售方式,以“铝电联营”为核心,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铝深加工项目,达到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规模的效果。园区已引进了一批港台等地区的化成箔、铝轮毂等铝深加工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实现。
4.2.2 园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2.1 产业结构简单 园区产业类型简单,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强,易受市场、价格和供需等因素的影响。故而园区应延伸产业链、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科技产业,并使各类中小企业多元发展,形成动态的产业链形式,以增强园区抵抗风险的能力。
4.2.2.2 建设资金不足 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园区部分用地尚处于未被征收的情况,而这些用地已将部分建成地分割开来,导致用地联系不紧密以及影响企业用地建成规模等情况。而随着征地费用的逐年上升,资金不足导致此类问题悬而未决;②修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逐年开展,但仍有部分地区未实施七通一平;③一些公共服务性建筑及设施也尚未实施建设;④对于驻园企业的优惠和鼓励性支出也非常有限。
4.2.2.3 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园区也是独立的生活社区,工作生活于园区之中的工人也需要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加之园区距市中心较远,故而园区内部应增设相应的文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只有园区内部环境质量升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的园区的建设中去。
4.2.2.4 缺乏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是指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并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顺利成长。企业孵化器对于园区企业的成长、员工的培养和人才的募集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园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联系,为园区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
4.2.2.5 铁路阻碍南北用地联系 京包铁路横贯东西,阻碍南北联系,且南北路只有四个涵洞,宽度高度均不能满足货车通行,无法满足货运要求必然会阻断生态工业园区的南北联系,进而影响工业生产链的连续性。所以,提高铁路用地的通行能力,建立桥涵、隧道或者迁移铁路,使南北用地加强联系也是很关键的。
4.2.2.6 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园区白银湖一带的整体环境较差,亟待开发和治理,以提高园区的整体环境和本地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4.3 园区的规划 针对以上问题,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包头生态工业(铝业)园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园区本地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制定了以下园区规划(如图2)。
4.3.1 园区定位 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基于铝电联营,建设以铝业为主的高科技、高产值、低污染,以发展电力、铝深加工及环保建材等相关产业为重点产业选择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根据园区的产业链图(如图3),园区将形成五类功能的空间布局:铝业工业区、建材工业区、综合工业区、管理及技术服务区及生活服务区。
4.3.2 设计目标 园区设计旨在建设铝电联营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工业化辐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并创造良好的景观,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园区。
4.3.3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是整个园区用地的骨骼框架,它直接决定了园区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园区的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一核、一心、一轴、三带、五区”。“一核”为管理服务区,是园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一心”是指生态绿化公园,它是园区绿化建设的“心脏”; “一轴”是园区主要交通干道,也是园区的主要景观轴;“三带”为沿着三条对外交通轴线设计的绿化隔离景观带;“五区”是园区的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建材工业区、铝业工业区、综合工业区、管理及技术服务区及生活区。
4.3.4 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规划包括产业用地、管理及技术服务用地和生活区用地,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及技术服务用地不仅用于园区的办公、金融活动及信息管理,还可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部门的入驻。
4.3.5 综合交通规划 根据园区的结构形态、工业性质和交通设施水平,规划的交通发展模式以自行车和通勤车为主,并适当发展出租车和公交车。园区内主干道红线宽度分别为40米和30米,40米道路为“三块板”形式,其他30米道路为“一块板”形式。次干道红线宽度22米,采用“一块板”形式。支路红线宽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15-20米之间。
4.3.6 绿地系统规划 (如图4) 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包括生态绿地、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其中,生态绿地主要布置在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周围,并禁止在其中进行城市建设,它以保留现有植被为主,确保园区整体的绿化生态环境;公共绿地包括园区内的中央公园、绿化广场及街区绿地等;防护绿地包括重工业用地和周围其他用地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沿高压走廊形成的防护绿地和铁路两侧各50米宽的防护绿带。
园区对绿化景观的重视、对交通用地的详细规划。不仅将解决园区存在的用地联系及环境问题,其多元的用地设置,也为各类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合理的规划不仅提高了园区的形象,更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以规划生态学、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能有效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未来工业园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带来更多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乔琪.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胡俊芳.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