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1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论文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 3~4 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为5~8 万。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⒈封面,2.独创性声明,3.目录,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前言,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研究生学院规定的统一封面。封面下载路径:进入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主页,点击右下角“表格下载”,下载“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格式”作为学位论文封面。封面上要求填写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号、学位类型等内容。论文题目不得超过36 个汉字。

2.独创性声明

置于学位论文“封面”与目录之间。每本论文必须在此声明上手工签署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名字与日期。

3.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 “目录”两字(三号黑体),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1)等数字依次标出,字体用四号宋体。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 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3000 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二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 或2 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后空一格,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4~6 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5.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论文英文题目为小二号罗马字体,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 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为小二号罗马字体,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为四号罗马字体,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 其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均为四号罗马字体。

6. 前言

前言是对论文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论证:综述前人在论文有关方面的工作及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并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或探索的问题,以及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7.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正文中标题层次以三级为宜,最多不能超过四级,各层次一律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一级用1……,二级用1.1……,三级用1.1.1……。每部份或文章标题以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一行为“节”以三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正文采用四号宋体。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 A4 纸;正文应使用宋体四号字,文中表格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26 磅(表格行距18 磅)。页面设置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5cm,上边距为3.3cm,下边距为2.5cm(装订线0;页眉2.4cm;页脚2cm)。图一律采用英文标注。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2 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 5-4 为第五章第四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c.”;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9.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 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 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度

10. 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11. 凡属保密的论文,在上交材料时必须注明,并写明密级。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2

一、实习实训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被广泛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占据了本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师资配置,但学生在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却十分薄弱,且课时不多、形式单一。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中,学生往往是把时间花在了去实习的路途上,去实习的来回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实习单位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到单位具体实习的时间也很短,好的情况下还有企业的教师比较详细地讲解一下,不好的时候只能大批的学生一起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甚少[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另外,企业教师指导模式也相对简单。一般只是以简单介绍为主,很少有和学生互动讨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一圈看下来实习也就结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实习的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只能坐在车上在工业园区穿行一会,实习就结束了,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讨论了。而高年级的学生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目前有的实习企业因为工作场所有限,出于安全考虑,实习企业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房间内自由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每到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大学应届毕业生上网下载论文和设计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热门话题。据某大学网上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完成论文时有抄袭的行为。虽然目前有的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比例要求达到55%以上,但学生大都倾向于做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其相对比较省事和方便,少数喜欢做实验论文,而设计不要做实验且网上下载更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这更加助长了抄袭造假的不正之风。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问题十分严重,且没有得到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连年下降。其中,抄袭现象的日益严重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在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实习单位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毕业论文。[6]

可见,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应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与社会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严格规范毕业环节的指导内容和模式,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和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以达到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毕业答辩走形式

高校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源。虽然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硬性指标,也有论文撰写格式、答辩过程和评分标准等系列文字规定,但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论文评阅评语简单、答辩不规范、答辩委员提问简单、没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随意而错误很多;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非所问,专业素质很差,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还没离开学校就已经还给教师了。另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不客观,标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绩评定比较随意,出现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进而产生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的思想,给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产生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在面试中,教师会经常问参加面试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内容如何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很多参加面试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论文还没开始准备。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这部分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而这部分考研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见,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答辩和评分,杜绝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现象。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来,教育部提出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和学习型两种高考模式,强调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 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应用型本科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在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就业与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大地发展和壮大。大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对建立应用型大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馨,屈伯俊.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9-10.

[2] 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3] 陈永金,张保华,刘加珍,周长辉.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论丛,2009(1):216-217.

[4] 刘克健.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40-241.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活动应是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在该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讲解比例过大、可操作性不强、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等问题,这也是造成该专业毕业生供需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探讨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其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希图为制定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调整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供思路。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

1.加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学习

可模拟社会保障登记、基数核定、缴费申报、社会保障费征缴及个人账户等业务运行模式。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对社会保障理论有更为深入地理解,也为校外实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在《专业统计与信息系统》课程中可以引进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教学。鉴于全国各地实用的申报系统软件不同,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使用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也可介绍当地社会保障部门所使用的软件系统,作为校内模拟仿真实验课程来讲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使用的是“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版软件和网络版软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引进济南市社会保险电子申报系统软件。

2.延伸现有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训课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要进行一些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国家出台《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后,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劳动合同管理的人员去思考和掌握,如劳动力成本、解雇员工风险、不签劳动合同的风险等等,还有制定厂规厂纪、解雇员工等应当有一定的法律程序。在讲授《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规》这门课程时,除了要介绍《劳动合同法》的条款之外,还要将法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入“劳动全同管理软件”,注重实务操作内容。在讲解劳动争议等内容时,可以组织本专业学生在校内模拟法庭进行劳动争议、保险案例裁决,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保险精算》课程可适当增加实训学时,《人事测评》课程可以介绍“人力素质测评软件”等。

3.努力不断优化研究方法类的课程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管理定量分析》等为代表的课程群,包括从选题、文献评述、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抽样方案的制定,到调查访谈的实施,直至问卷录入、统计分析到最后撰写报告,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大量问卷调查和调研报告,选题可围绕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提高。

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压缩甚至淘汰演示性、验证性、模拟性的基本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有教学计划、教师有明确要求的学生在校园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校园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将专业内容融入到如文艺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技能比武、校内科技服务、创业设计、公益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各地和多个高校曾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极大地普及了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政策等咨询服务。

高校可将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作为完整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养体系进行要求和规定。科技竞赛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挑战杯”、“新苗计划”、校内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本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程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1.实习与社会实践

实习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长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和责任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课程实习时间安排较短,可以采取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见习等形式,时间较长的还有阶段实习或短学期(也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两个暑假)和毕业实习。

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也可以让学生在一周内按照当地领取最低生活补贴的标准生活一周,体会穷困家庭成员的感受;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去参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流程,也可以以客户的身份访问社会保障机构,谈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感受,并提出可以改进之处;还可以请学生去养老院等机构做义工,这些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加强对其所服务对象的认同感、树立服务民众的信念非常重要。大学生们利用暑期,结合专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大学生将来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重视学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实践,本专业应建立有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直接在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实习,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本专业毕业走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应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扩大实习基地建设范围,除了原来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局)、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企业事业单位外,还应该将民政局、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纳入进来。在实施手段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实习逐渐由单纯教学实习向科研实习、就业实习转变。

另外,在实习模式上要灵活多样,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迫于就业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毕业实习阶段甚至阶段实习阶段作为就业的试用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分散实习、与就业结合的实习是必要的。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

毕业论文是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研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管理毕业论文工作中,可规定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保证一人一题,切实做到选题要尽可能多地反映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坚持“真题真做”并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鼓励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密切结合。选题,由学生确定或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在保证基本训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专题,提升毕业论文总体质量。

在我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要求在学生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主要是对学生提出和规定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起引导、启发及规范的作用。任务书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计划进度,推荐的参考文献(5篇左右,含外文文献至少2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外文资料,进行外文资料翻译,了解选题的国外研究进展情况;通过检索和阅读大量相关国内刊物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预答辩等环节,保证选题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采取二次答辩、学校及教育厅两级论文抽检等举措,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

3.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实习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的方式,让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部门工作人员,结合某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内进行讲授,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也了解一些实际工作情况。可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环节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管理定量分析》实验项目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劳动社保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1周布置下去,第15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并做统计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笔者对本人指导的近几届毕业生,要求将《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学年论文(第三学期)、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论文普遍存在的空洞与摘抄的现象。

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看,有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多于一般同学,且因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翔实,其所提问题和对策更有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普遍高于一般同学。如一名同学的学生课题是“浙江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证研究”,他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从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的多个方面入手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了。

四、结语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等子体系构成,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的能力的拓展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爱国: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创新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张玉平等: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3]白凤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

[4]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05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026-04

大学生学业评价是根据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系统收集本科学生在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及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学业信息,并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其学业过程中的学习变化情况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虽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学业评价已进行了大量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评价主体缺乏多元化,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学生学业评价提供参考和帮助,为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实施作有益补充。

1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

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方面。课程学习内容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在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中,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主要评价内容。

评价主体上,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来评定,毕业论文的评定工作主要由学院和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来进行,毕业实习的评价通常由实习单位和学院共同完成。

评价方式上,我国现行大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辅之。终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课程学习成绩评价和毕业的总结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考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以及毕业论文的中期考察。

1.2 大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缺少发展功能。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主要以鉴定学生学业情况为主要目标,即通过量化打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其一定的学分,达到对学生学业成绩认定的目的。虽然教育评价的发展在教育界被广泛认可并在各高校教育改革中被一再强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未能充分实现。学生的课程学习及毕业论文的完成主要用于取得学分和顺利毕业,而评价的改进功能,尤其是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及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方面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缺乏多元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多为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在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评价,这是我国学业评价一元性的主要特点。在课程学习或是毕业论文的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拥有勿庸置疑的决定权,学生很难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整个评价过程,即便有机会参与其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在最终评价结果中也不占有任何权重,只是作为教师进行评价时的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3)评价方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真实水平。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仍以量化打分方式对大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在课程学习中,主要通过试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能否正确作答试题给予其一定的分数,或者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对其课程论文打分,最终根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学业进行价值判断。这种终结性的标准化考试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向学生展示其学习进展情况,而具体的分数也不能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学生无法通过学业评价提高自身学业水平。

4)评价结果的反馈缺乏时效性。通常情况,学生在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得相应分数,以显示课程学习是否合格。这种做法仅能够显示出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不能让学生及时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也无法分析个人学业的优势和不足,更不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业评价的作用仅仅是意味着课程学习的结束和鉴定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学业评价的反馈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帮助学生发现并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作用。

2 大学生对学业评价改革的需求调查

2.1 调查工具及实施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学业评价观,本研究对河北省高校中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以自编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在确定研究对象后,经过拟定问题、试测、修订和确定问卷四步骤,最终完成了本调查的问卷编制工作。在本问卷中,个人情况有6项。作答内容分为四类,包括40个题项,其中1~2题为学业评价的目的,3~16题为学业评价的内容,17~29题为学业评价的组织方式,30~40题为学业评价结果的处理。

本研究以高校中全日制在读的文、理、工三个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420份问卷,确定有效问卷3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6%。

2.2 调查结果分析

398份问卷的样本情况如下:性别方面,男性学生占44.7%,女性学生占55.3%;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占22.4%,大二学生占26.4%,大三学生占28.4%,大四学生占22.9%;专业方面,文科类学生占35.9%,理科类学生占32.4%,工科类学生占31.7%;在校任职情况方面,19.8%的学生只担任班干部,5%的学生只担任学生会干部,14.3%的学生担任学校其他社团干部,11.8%的学生兼任多项,49%的学生无任何职务;从获奖情况看,46%的学生无获奖情况,24.6%的学生曾经获得院级奖项,23.1%的学生曾经获得校级奖项,1.3%的学生曾经获得地市级奖项,3.8%的学生曾经获得省级奖项,1.3%的学生曾经获得国家级奖项。

1)学业评价的目的。在对现行学业评价目的的看法方面,选择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和为评先、评优提供依据的学生各占三成以上(38.7%、33.4%),有27.9%的学生选择为就业提供依据;在对学业评价的期望方面,学生更加关注学业评价能否为其指明学习中的努力方向及帮助他们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53.3%、43.5%)。

统计分析发现,大一至大三各有三成以上学生认为现行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而选择该项的大四学生则占半数以上,这说明发展在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中已发挥出一定作用。同时,学生对学业评价目的的期望是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表明诊断――改进功能在学业评价中所起作用尚不充分。

2)学业评价的内容。课程学习方面,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学习成绩不应在学业评价中起决定作用。同时,超过80%的学生认为实验(实践)课程应是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62.8%的学生认为理论水平不应以毕业论文质量来决定,50.1%的学生认为应以课程成绩来决定理论水平。统计分析发现,在以课程成绩决定理论水平这一题项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此持不赞同态度的学生比例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多数文科学生不认同理论水平以课程成绩来决定相比,理科和工科学生对此多持赞同态度;在只担任班干部和只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学生中,半数以上学生赞同理论水平以课程成绩来决定,而担任学校其他社团干部、兼任多项职务和无任何职务的学生对此多持不赞同态度。虽然多数学生不赞同理论水平以毕业论文质量来决定,但在大四学生中,半数以上学生对此持认同态度,同时,多数男性学生对此也表示赞同。

毕业论文(设计)方面,50.8%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应是学业评价最重要的内容,但是65.8%的学生不赞同其在学业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分析发现,半数以上的男性学生、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工科类学生、在校担任多项职务和无任何职务的学生以及在校期间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并不赞同毕业论文(设计)应是学业评价最重要的内容。

毕业实习情况方面,多数学生表示毕业实习情况应当纳入学业评价并应成为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对毕业实习的工作量进行明确规定。

参加竞赛获奖情况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参加竞赛获奖情况应是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应在学业评价中起决定作用。

3)学业评价的组织方式。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学生普遍赞同应制定明确的学业评价标准,只有17.3%的学生对此表示不认同。

在评价方式的使用方面,对于以何种形式评价理论课程学习水平这一题项,52.2%的学生赞同根据课程论文来评价理论课程学习水平,53.7%的学生赞同以试卷考试形式来评价理论课程学习水平;62.1%的学生认为实习报告是评价毕业实习成效的主要方式。然而,分析发现,在根据课程论文来评价理论课程学习水平这一题项上, 53.2%的女学生、55%的大一学生和52.4%大二学生以及多数文科学生和工科学生对此持不赞同态度;在以试卷考试形式来评价理论课程学习水平这一题项上,56.2%的大一学生和50.4%的大三学生、58%的文科学生、56.1%的担任学校其他社团干部的学生和53.2%的兼任多项职务的学生及多数在校期间无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对此表示不赞同。

在评价者的选择方面,七成以上学生认为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对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并且被评大学生应参与整个评价过程,半数以上学生赞同理论课程学习水平应由任课教师来评定,76.3%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学习水平的评价应结合同学互评,52.2%的学生认为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水平不应该由任课教师来评定,78.2%的学生认为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水平应结合同学互评,六成以上学生认为毕业实习不应由学院评定,而应由实习单位来评定,并且85.7%学生认为应纳入毕业实习评价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理论课程学习的评价上,超过50%的文科学生不赞同由任课教师评定,而多数理科和工科学生对此表示认同;在实验(实践)课程学习的评价上,多数男生和理理科学生以及在校期间无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认为应由任课教师评定,多数女生和文科、工科类学生及在校期间有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却不赞同由任课教师来评定。

4)学业评价结果的处理。六成以上学生赞同根据评价标准计分按总分评定学业水平的优劣;82.4%的学生认为应对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详细的描述来呈现评价结果;多数学生赞同评定优秀的内容要有佐证材料,且评价结果应予以公示;近九成学生认为评价中应及时与学生本人沟通;超过半数的学生赞同以分数形式评定理论水平和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水平,但有近七成学生认为理论水平评价缺乏指导性评语;多数学生认为应对实习情况打分并将其记学分,但不应以“合格”和“不合格”来评价毕业实习。进一步分析发现,有四成多文科学生不赞同根据评价标准计分按总分评定学业水平的优劣,而对此持不赞同态度的理科学生和工科学生所占该类学生比例仅为20%左右;在以分数形式评价理论水平这一题项上,从性别看,各有一半的男生对此持赞同和不赞同态度,对此持赞同和不赞同态度的女生所占该类学生比例为51.8%和48.2%,从年级和专业来看,超过半数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以及文科学生表示不赞同,而大四学生和理科学生及工科学生对此多表认同,从获奖情况看,随着获奖等级的升高,学生对此持不赞同态度的比例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以分数形式评价实验(实践)课程学习水平这一题项上,多数男生、理科和工科学生、担任学校其他社团干部和兼任多项职务的学生持赞同态度,多数女生、文科学生、无任何职务的学生、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和只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学生持不赞同态度。

3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3.1 明确学业评价的功能

调查发现,有三成以上学生认为现行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为评先、评优提供依据,而多数学生更希望学业评价能够帮助他们明确学习中应努力的方向以及改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不同年级中,学生对学业评价目的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发展并未在学业评价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学业评价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评先、评优和就业等功利性较强的目的可以保留,但育人服务等发展必须摆在学业评价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业评价时结合学生需求和评价的应然目的合理配置评价的子目标,将学业评价的功能定位于在评价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帮助。这既有助于顺利开展评价过程,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实现主动发展。鉴于此,学业评价的发展,尤其是诊断――改进功能必须作为学业评价的出发点,以此指导学业评价过程的开展。

3.2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相对于单一化的评价主体而言的。具体到学业评价改革中,就是要改变仅由教师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的单一的评价主体体系,把学生本人和社会纳入到学业评价主体系统之中。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被评大学生应参与整个评价过程,并且课程学习水平的评价应结合同学互评,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参与评价过程对全面了解个人学业情况,及时改进学业中的不足以及培养个人自我反思的能力具有教师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学习的评价方面,应增加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开展学生自评的前提是学生要对个人情况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只有清楚认识个人的长处与不足才能发现并改进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学生互评则主要在小组学习中开展。教师将一部分学习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分配给学生,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对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反省。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学业评价。校外力量参与学业评价主要在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评定学生实习情况,尤其是评价学生实践能力中有所体现。社会力量参与学业评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在对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进行价值判断方面有着校内评价无法企及的作用。

3.3 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学业评价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学业评价过程中,不仅要以量化打分的方式对学生学业进行最终评定,更要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标准化测验能正确反映学生学业的真实性,其结果能够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业优劣情况有全面清晰的掌握。然而,对某些从分数中不能体现学生学业能力的课程,则需要用质性评价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描述性语言呈现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优秀、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帮助其改进学习中的不足。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指既要对学生学业的最终结果进行评定,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判断。为了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变化,需要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利用过程性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每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情况,如把课程的学习分为若干阶段,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在下一阶段帮助其改进上一阶段存在的不足,最终获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同时在课程结束时以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实现学业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的目的,做到学业评价鉴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3.4 提高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利用率

能否高效率地利用学业评价结果是学业评价反馈功能是否充分实现的重要表现形式。调查中发现,近九成学生认为在学业评价中应及时与学生本人沟通,这说明学业评价的反馈功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得到及时传递。在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对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评价时缺乏详细的描述和指导性的评语,同时,在不同专业的学业评价中并未采用适合本专业学习特点的评价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利用率应从以下着手:若学业评价结果是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除及时告之学生具体分数外,还应增加指导性的评语,让学生了解个人学业中的不足以及改进和提高和策略和建议;由于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性,因此,对不同专业的学业评价应进行适度调整,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只有对个人学业情况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成为学业评价的最主要受益人。

参考文献

[1]李跃忠.大学生学业测评中“课程论文”考核的利与弊[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3):61-64.

[2]张花.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王成军.大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25-29.

[4]鲁先锋,李文莉.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的综述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4):45-47.

[5]陆宗丽,刘玲.高校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35-254.

[6]杨彩霞.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的路径选择[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96-99.

[7]吴延枝,胡晓军.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9):16-19.

[8]陈京.简议高校学生学业的评价功能和方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6):85-87.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5

1.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四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毕业论文这一重要环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选题随意而宽泛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仅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更因为它应该是一位大学生四年大学学习的思考和总结,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学生选题很随意,或者是粗略地查阅一些资料,便匆匆定下题目,没有考虑自己所占有的资料的多少、研究意义及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因素,或者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兼有懒惰思想,让指导老师为其定题目等。我们还发现学生的选题过于宽泛,题目较大,针对性不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毕业选题与找工作在同一个时间段上、学生们把主要精力都用于找工作上而无时间来思考毕业论文的设计问题。另外,学生不喜欢写特殊教育方面的论文,第—批毕业生中只有50%写特殊教育方面的论文,分析其原因是特殊教育方面的参考资料相对较少。

1.2 实证性的论文比例少

实证性研究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性研究论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有实践价值。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类文章较少(通过对历届毕业论文的统计,只有10%),即使指导老师引导鼓励他们写这方面的论文,学生们也不太愿意。分析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写实证性论文需要大量的调查,这种方法他们掌握的往往是理论方面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很少,所以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们不敢尝试;调查研究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毕业论文的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学生们对实证性论文也缺乏耐心,因为实证性研究方法需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如:查找或编制合适的问卷,选择合适的被调查对象,实施调查,统计分析等,相对于非实证研究要复杂一些。

1.3 查阅和阅读文献资料较少

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应该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始终,可是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却只有到写毕业论文时才开始尝试查阅文献和阅读文献,因此,不熟悉期刊和博硕论文数据库的使用,查到的资料不全面,不权威,查到论文也不知如何利用、如何取舍、如何选择等,因此也存在着大面积抄袭的现象。

1.4 论文格式不规范,语言不专业

论文格式不规范表现为文献的引用、标点符号的使用、图表的绘制不符合标准,虽然学校有制定好的毕业论文撰写标准和格式,但学生由于平时这方面的训练少,所以意识淡薄,对此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论文撰写工作,也使得指导老师不得不耗费很多的精力来修改论文中的格式问题,学生也要多次的修改,这不但增加了检查和修改的工作量,也使得对论文的内容、逻辑性、创新性等方面的指导无暇顾及或顾及的少。另外,一部分学生的论文语言不专业,口语话严重或抒情性语言较多,专业性术语运用的较少。这与平时所阅读的专业性资料较少有关。

2.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论文所反映出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它涉及到教学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鉴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着以上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与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前提,无论是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应该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毕业论文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指导教师要对所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包括选题、确定研究方向、推荐参考资料、开题、设计方案等等。同时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杜绝“抄袭’‘拼凑’“买卖”论文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我们还针对论文选题所出现的问题,对论文选题有了一些具体要求,例如,针对学生不愿选特殊教育方面的论文问题,我们从04级起限制了非特殊教育论文比例。

2.2 确立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即由1名教师担任一个本科生班级的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科研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指导。我们专业则强调导师的专业学习指导作用,即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指导,如:在新生中进行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转化指导,使新生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对中年级学生进行文献查阅、阅读等方面的指导,并注重他们专业兴趣的培养,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有效地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配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实践证明,这样一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它保证了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能够系统地接受科研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2.3 加强实践环节的比例,在实践中发现可研究的课题

毕业论文选题困难的一个原因是学生们的实践较少,因此很难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与盲生或聋生结对子,让他们对特殊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熟悉这一特殊群体,并从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也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如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及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等课程中都安排了实践环节,进行模拟教学训练,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则会从中发现一些教学方面的可研究的课题;另外,学生在大三的两个学期各安排一次教育见习,分别为一周和两周,安排他们到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康复机构等实地观摩和教学,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发现可研究的课题。毕业实习则是把所选择的课题加以实施的良好机会,通过毕业实习完成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带着问题去实习,实习不再是一种形式,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实践证明,这-措施也是卓有成效的。

2.4 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

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及找工作是在同一时间段,所以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就尤为重要。为确保毕业论文如期高质量地完成,在实习开始之前,系里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及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要监控学生的论文完成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学院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审批、开题报告、调研内容、论文的评阅、答辩、评分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详尽的安排,形成完整的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做得前期有计划、中期有检查、后期有总结。学校的各级行政部门和相应的教学服务设施如图书馆等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2.5 增加经费投入

在加大毕业论文管理的同时,对毕业论文方面还应该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资料室、信息检索手段等教学基本建设,使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和查阅资料的空间,并有经费支持来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6

国家近期在环境保护方面相继出台了《“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政策,对提升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实现节能环保、改善环境质量等重大环保民生工程显得更加重视,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毕业生不仅需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尤其要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和死抱书本的学习方法都无法满足这一新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作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纽带,学生可先进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开展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毕业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打下基础。

一、现阶段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毕业论文积极性不高,就业压力大

传统的毕业设计绝大多数是由指导教师先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出现多个学生做同一题目、一个指导老师连续几年题目不变现象,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真题少,缺乏针对性、综合性和知识的更新,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教学资源和时间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的激增,高校教学资源紧缺已成为众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表现,如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只能满足平时教学环节的需要,对于毕业论文这样特殊的教学环节略显不足;还有毕业论文教学中出现一个教师指导十多个学生的现象;经费不足,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科学数据的获得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收集,有的还需要进行实验、试点、走访、调查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由于体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境。时间不足,因受就业压力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忙于求职应聘,一部分学生忙于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相关考试,以扩大他们的就职面,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考研,忙于研究生的复试、调剂。

3、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增强

长期以来,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实践教学条件匮乏,工程技术师资队伍弱,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形成了重视课堂书本教学“轻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在校内完成,学生很少有真正面向生产实际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优势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是指利用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经费、场地、设备优势联合指导毕业论文,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拟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以学校为主实行双导师制度,共同监管。

1、有利于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的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习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践,并深入了解所从事的专业,拓展视野,增加社会经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2、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模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毕业生从企业中获得了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为未来的工作进行了一次预演,缩短了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增加了实际工作的经验。企业通过学生在现场工作的表现对学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可以从中聘用适岗的员工,降低了企业人才聘用的风险和成本。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有利于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