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1

专业英语,也称专门用途英语,顾名思义,它是专门针对某个专业某个领域的英语知识,是与学习者的专业领域紧密相关的英语课程。在当今时代,专业英语是与职业院校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向更好方向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根据学校历届毕业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工作中有一定英语基础者在碰到相关英文方面的问题时(如阅读图纸标准、机器使用说明、机器设备操作英文指令等),普遍能很好地独立快速解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意义非同小可。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对授课教师来说更是比较特殊,通过名称不难理解,它重在英语,又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一些职业院校这门课程是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的。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英语专业教师,要上好这门课,二者各有利弊。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往往在英语发音语音语调等方面有所欠缺,而英语专业教师则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如果能把二者的利融合在一起是最好不过的。对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要上好这门课,就要在专业知识方面多读多看多听多学,多领会贯通,以弥补课堂上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

2目前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安排大都是在基础英语之后,也就是前两个或三个学期进行大学英语第一、二或三册的学习,第三或第四个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安排符合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也能满足职业院校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令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1)教学内容:所选用的教材专业针对性不是很强,不能突出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目前,市场上的各类专业英语教材,适用于本科院校英语学习者的居多,教材的编写大都是选取了科技文章中的几段作为每章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的能力,这类教材比较偏重知识性、阅读性。而职业院校关键是要锻炼学生动手做的能力,能按照要求做出来,重技能性、应用性,可以说适合职业院校这一特色的工科类实用性专业英语教材少之又少。

2)师资力量:教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通常都是英语文学或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基础英语知识方面无可挑剔,但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如何在专业英语课堂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是个问题。

3)教学方法与手段:当前,在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上由于课程性质、课时限制、多媒体设施的匮乏等诸多因素,教师通常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就是词汇解释、句子理解与翻译,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

4)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讲,有其他专业课知识作为基础,在专业英语课的词汇、句子理解上并不存在多少困难,但由于他们本身薄弱的英语基础,要记忆起来就比较难了。

3基于职业能力的立体化专业英语课堂的构建

结合上述分析,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要转换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与学都要与市场、职场所需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这一思路,就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考虑专业英语的授课,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多角度立体化的专业英语教学课堂。所谓多角度立体化就是指课堂不能仅限于单一层面,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更要注重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提高。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考虑,以改善增强专业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的选定。教材的选定要更有专业上的针对性,适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要多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分析及对毕业生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第一手信息。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据调研,该专业的毕业生能用到的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主要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产品配套的使用操作说明书等,这些大多是英文模式的。另外,多数产品工件都由电脑托制,当中所使用的设计、制造、工艺、分析、模拟软件等基本上都是英文版本的,所以课堂上就要着重培养他们阅读图纸、标准、说明书以及使用英文软件等方面的能力。

2)师资方面。首先,英语专业的教师自身必须要加强学习,制订好个人的学习计划,从多方面提升自己所欠缺的专业知识,如:多阅读专业英语的相关书籍;多去实习车间观察学习了解各类机器设备;多去各类企业锻炼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最新的机器设备使用等,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学校也要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多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交流传授经验,也多派任课教师去外校接受培训、学习交流,多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创造机会条件,搭建平台,做好桥梁和纽带。

3)合理利用多媒体,改变课堂单一授课模式。多媒体在直观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专业英语授课如果只是教师干巴巴地讲,学生听起来是乏而无味的;但如果合理借助多媒体这一工具的话,那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多媒体的合理利用能够极大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注重企业文化理念、人文知识的注入。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做支撑,每位成功人士的背后也都有自己成长的经历,每项产品、每个创造发明背后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专业英语课堂上多借助这些,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职业能力,也能为课堂增添活力,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授课效果。

5)倡导专业课里渗透英语词汇。专业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时候顺带把重要的自己懂的英文单词给学生做一介绍,这样也能发挥知识正迁移的作用,更能加深学生对英文的理解和记忆。

4结语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2

随着国际形势及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质性变革,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目的等均已今非昔比。尽管国家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层次标准,但究其本质还只是一个单纯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必须对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根本改革,基础英语教学应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大学生应以学科知识为依托来继续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发展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但有些学者持质疑态度,认为通识英语更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现状。总之,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方向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但改革之必要性是早已达成共识的,本文将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

二、基于实际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位

众所周知,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早就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分歧,即“基础论”和“专业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有部分学者提出以外语为工具,学习世界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实质上,是将外语看成为科技服务的工具。目前,蔡基刚等学者极力主张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全面转向ESP方向,以满足国家对外语人才的战略要求。同时,“基础论”思想在我国大学英语界也是长盛不衰,很多学者认为只要打好语言基础就可以很容易入手任何专业性篇章,甚至在不少人看来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并无本质差别。此外,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材料通常术语较多,缺乏情节,可思性和趣味性都很低,因此,并不是提高英语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无论是“基础论”还是“专业论”都应以实际需求,特别是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而言,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工科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之间乃至不同专业院系之间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搞一刀切,同时也不能过于因循守旧,无视社会和学生的专业需求。那么,如何处理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将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讨论与分析。

(二)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

既然是改革的两个不同方向,那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通用英语”,何为“专门用途英语”,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学术术语的定义来看,通用英语即目前大部分院校为大学英语设置的普通英语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打好英语基础、训练基本英语技能为主要目标,不能体现具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专门用途英语呢?Strevens为其归纳了四个区别性特征: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教学的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GP)相对照的特征。有学者根据使用英语目标的不同又进一步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EVP)。Jordan又将学术英语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两类,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用学术英语主要针对各个学科英语中存在的共性的东西,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学术英语口语及书面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如利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撰写论文、查阅文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性活动);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则更侧重特定学科(如冶金、法律、计算机等)的语篇体裁及工作职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由此看来,学术英语并不等同于专业英语,更不同于侧重打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根据Hyland的观点,学术英语中的通用学术英语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中的综合英语相近,目的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甚至在学习起始时间及语言难度上并没有前后阶段。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缺乏应用目的,具有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通用英语性质,而学术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培养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改革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3

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儿看法和体会。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

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

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世界意识。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

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

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

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

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

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

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英语课改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

入手的。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里,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情

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初中学生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总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知识随时用于对话、叙述和表演,甚至是平时他们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开

玩笑、打闹之中。对此,我在授课时力求语言精炼、准确、流利、风趣,并不断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

调、时快时慢的语速、忽高忽低的手势及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

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

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有趣的外语教学情境,初一的英语课本里大多

是对话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把这些对话设计成真实的情境,适时、恰当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

段。虽然在我们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既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

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

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

化,进行整体教学。如可以把一个单元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如:我在上初二课本Unit16时,把

Lesson61和Lesson63这两课有关"问路(Asking the way)"的知识内容放在一起教,结果证明,效果还

是不错的。

4、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交际又是要有双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动。什么叫"动"?那就是让学生动眼、动耳、

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动",使学生在精神、心理和身体活动诸方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激发

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三、善于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

识的意愿。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产

生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学英

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真正使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

应该把英语用于实际交际中,要求学生天天用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交流,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

在教完日常用语后,我遇见学生时主动与他们用英语打招呼,自然他们也用所学的英语应言,这样他们

懂得怎样在实践运用语言,锻炼了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同时也促进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要"时刻准备着激

励学生"。 彩斑斓的画面使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另外在教一些动词比如ride(骑)、throw(扔,投掷)、jump(跳)、cry(哭)、laugh(笑)时,我都配之以真

实动作--搬辆自行车在教室里 ride(骑)、找个小飞盘叫上几名男生throw(扔,投掷)、自备几根跳绳和

一些学生jump(跳),等等,再请一名"高级摄影记者(当然还是学生)"拿出数码相机把这场面给拍下来,

回放到电脑上让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们在欢笑中掌握了知识,增进了乐趣,老师变主体为主导,学生变

被动为主动,学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

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4

新课改带来了教材的更新和转型。高中课程的内容仍然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体。新课程在内容上的选择和编写上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突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要求,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撑。课程改革改变了旧教材中突出的“旧”的特点,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在原有的知识上,将课本划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权,使学生对各学科知识及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都有所了解,以不至于与社会相脱节,与时俱进。这些都对教师传统的教书匠角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在关注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相关知识,广泛涉猎各种学科,将教材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效地整合。

二、教师在课堂角色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采取满灌的方式,效率极其低,学生又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随着英语新课改的实施,过去沿袭多年的妨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淘汰,课堂教学已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转变。为此,我们提出四为主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育人为主旨”,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提高自己的自学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又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如同电脑一样复制给学生,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精心设计、整合、结合基本的学情,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准备的各项教学过程,掌握所学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基本作用就是“引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随着英语新课改的实施,过去沿袭多年的妨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被淘汰,新教材的实行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在某种意义上讲,还应成为教材的编写者和设计者。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训练,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高从而得到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升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学校将育人为首和教学为主相结合,教学是育人的手段、途径。教师根本任务就是教好知识,通过传授知识以达到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学生从教学中获得的不只是知识,更有理想、兴趣、信念等。

四、教师上课形式的变化

新课改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上课形式。过去的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是及其常见的模式。然而新课程改革中加大了对课前预习的重视,通过教师对教材和知识的整合,总结归纳出课上所要的预习方案。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将知识归类,哪部分知识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学生讨论研究就能掌握;哪部分需要上课请教师帮助解决,带着问题上课。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在对象上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师合作;二是师生合作;三是生生合作。教师间进行合作,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教学经验,共同开展教改实验,进行群体攻关;师生之间进行合作,教师走出中心位置,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师生一起开启和驾驭“探索之舟”;学生和学生进行合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互相激发学习欲望,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设置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优势互补,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充分得到了锻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探讨、平等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可使教学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5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普及与应用,将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又将如何推进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我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优化教学的多种特性,在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有非常大的帮助。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创情激趣,再现形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为教学提供学习“媒介”,突破重点难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有效推进现代语文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育改革 语文教学

正文:

信息教育技术的出现使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它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几点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一、教育技术的内涵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同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学习理论的蓬勃发展和广泛传播,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技术一词的定义,诸多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本上都是从教育和技术这两个词的定义开始讨论的,然后在归结教育技术定义时又引用各个专家的不同说法。在这里我引用一个最为简洁、明确,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论的理论与实践。”简单地说,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现代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

二、教育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先来谈谈新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决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 。

再来说说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煤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的单一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重点;实践个别化(因材施教)、协作等方式教学,促进教育改革。主要教学模式有:课堂模拟演示,在线个别辅导,自主探索,网络协作学习等。

教育家们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强化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这也就是进行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重点,也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由“刺激——反应型”向“双向互动型”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求教师真正的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思考、推理、归纳、实验等过程。

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换这一问题上来就看,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原由中就包括:“教师需要理解和专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善于在汹涌而来的信息面前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只有教师完全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教育技术才能达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推进现代语文教学方面,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1、利用多媒体创情激趣,再现形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尽管在常规语文教学中,我们能领略到小说的曲折情节,散文含蓄意韵,诗歌优美旋律以及“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遣词造句,但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教材,多媒体的运用就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材中一些形象的比喻,传统的教学只能凭借语言描述,而多媒体在再现形象方面独具优势。在教学时根据需要依“煤”设景,可以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环境,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能力的培养。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婷婷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荷花,一张张极大地荷叶铺展着,一朵连一朵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幅幅画面形象逼真,让的神韵出神入化的感染学生,学生的情思自然会飞向文学的自由王国。在《桂林山水》《搭石》等众多美文中,我都采用了类似手法。

另外,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也尝试了用多媒体再现形象,发展学生想象力。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发现其中的“断”“开”“回”“出”“来”等字对全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又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怎么办呢?我又请来了多媒体帮忙。课前,先播放了天门山的视频,课上,当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跟着音乐诵读这首古诗时,他们仿佛看到了那刀砍剑劈的天门山,那奔腾咆哮的江水,那乘风破浪的一叶孤帆,学生们陶醉在那天门山的奇山险水之中,不仅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锤炼字词的妙处,而且丰富了想象力。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学习“媒介”,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教学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在课堂上由电脑充当教师,将老师难以说清和在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 。一位教师在讲《神奇的极光》时,学生们(甚至包括老师们在内)都没有见过这种只在高纬度才出现的现象,要他们理解并能概括极光的成因机理,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教师概括教材及教参的介绍,自制完成了“极光的成因机理”动画,向学生们展示了极光的形成过程,再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概括,效果明显,学生们都能顺利地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一切。

3、利用多媒体指导观察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6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114051)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有两大方向:继续深化以“打基础”为特征的通用英语和转向注重工具性、应用性的专门用途英语。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方向定位及其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而提出了ESP教学改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专门用途英语;专业需求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3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64—02

本论文为辽宁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C2014028。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石峰(1977— ),男,辽宁辽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语料库语言学。

许海生(1993— ),男,辽宁凌源人。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冶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以及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深刻的挑战和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社会和学生需求等方面的现状探讨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位及其可行性,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国际形势及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质性变革,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目的等均已今非昔比。尽管国家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层次标准,但究其本质还只是一个单纯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必须对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根本改革,基础英语教学应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大学生应以学科知识为依托来继续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发展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1]但有些学者持质疑态度,认为通识英语更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现状。总之,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方向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但改革之必要性是早已达成共识的,本文将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

二、基于实际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位

众所周知,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早就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分歧,即“基础论”和“专业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有部分学者提出以外语为工具,学习世界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实质上,是将外语看成为科技服务的工具。[2][3]目前,蔡基刚等学者极力主张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全面转向ESP方向,以满足国家对外语人才的战略要求。同时,“基础论”思想在我国大学英语界也是长盛不衰,很多学者认为只要打好语言基础就可以很容易入手任何专业性篇章,甚至在不少人看来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并无本质差别。此外,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材料通常术语较多,缺乏情节,可思性和趣味性都很低,因此,并不是提高英语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无论是“基础论”还是“专业论”都应以实际需求,特别是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而言,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工科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之间乃至不同专业院系之间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搞一刀切,同时也不能过于因循守旧,无视社会和学生的专业需求。那么,如何处理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将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讨论与分析。

(二)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

既然是改革的两个不同方向,那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通用英语”,何为“专门用途英语”,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学术术语的定义来看,通用英语即目前大部分院校为大学英语设置的普通英语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打好英语基础、训练基本英语技能为主要目标,不能体现具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专门用途英语呢?Strevens为其归纳了四个区别性特征: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教学的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GP)相对照的特征。有学者根据使用英语目标的不同又进一步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EVP)。Jordan又将学术英语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两类,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用学术英语主要针对各个学科英语中存在的共性的东西,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学术英语口语及书面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如利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撰写论文、查阅文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性活动);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则更侧重特定学科(如冶金、法律、计算机等)的语篇体裁及工作职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由此看来,学术英语并不等同于专业英语,更不同于侧重打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根据Hyland的观点,学术英语中的通用学术英语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中的综合英语相近,目的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甚至在学习起始时间及语言难度上并没有前后阶段。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缺乏应用目的,具有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通用英语性质,而学术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培养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语言交际能力。[4]

(三)改革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首先就是教学观念和理念的转变问题。在国内,相当数量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其领导层并未意识到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只是片面地削减大学基础英语学时,以便增加学生在专业课方面所用的学时。从一线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单一型人才,对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几乎无任何深入涉猎。因此,大学英语的专业化必然会使大批高校英语教师面临再培训的挑战。真正权威、标准、实用的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也是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我国目前出版的所谓“专业英语教材”并不是真正的ESP教材,无法满足大学英语专业化的需求。[5]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需要多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既涉及到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的转变,又离不开高质量配套教材等硬件方面的开发创新。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之路有其发展的合理空间。归根结底,改革的最终方向应以切实满足国家、社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实际需求为根本目标。在具体实施当中,不同层级的院校之间以及不同专业之间必然会有所区别——有些专业适合继续深化通用英语教学,有些专业则更适合注重工具性、应用性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因此,在确保应有的通用英语课程基础上,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体系改革是符合社会和学生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2]许国璋.论外语教学的方针与任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

[3]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