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1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crete is widely used in housing an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safety, cost engineer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in concrete, is the concrete crack.

Key words:Concret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544+.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近年来,住宅工程的投诉逐年上升,尤其是楼板裂缝引起的渗漏问题,往往不容易解决,为了防止裂缝,不仅要控制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和内外温差,还要从改善结构约束条件、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控制。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谈谈有关房屋混凝土的几种施工技术。

一、原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砖混结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砌体接茬、搭接处理质量不好造成的墙体裂缝,或者是在使用环境因素作用下,因砌体质量问题影响被扩大的裂缝问题,给工程的使用安全和正常使用功能造成隐患或不便。在我较长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注意到砌筑施工随意留槎的现象很普遍、很严重,常常表现为直槎、阴槎,并且,由于塞砌容易造成砂浆不饱满、灰缝不均匀、接茬灰缝不顺直,接茬处的砌体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因为接茬涉及结构纵、横墙间的联系,从而使结构的整体性能受到了严重地削弱。。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一)水泥。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坚持使用大厂水泥,保证水泥的质量,并尽量使用低热水泥和减少水泥用量,进场时必须验证水泥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

(二)对骨料(砂、石)总的要求应是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有机杂质及盐类的粗细骨料。粗骨料宜优先选用自然连续级配和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通过试验表明:每立方混凝土能够减少水泥用量2025kg,而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水泥,温度则会降低1℃。

(三)外加剂。选用适宜的外加剂是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措施之一,其中,粉煤灰是混凝土中防裂效果最好的一种外加剂,掺加粉煤灰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四)配合比。认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采用的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各项性能要求以及泵送混凝土流动性要求情况下,选取水泥用量少、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减少水泥水化热。

二、设计措施

设计中混凝土宜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避免采用高强混凝土;重视抗裂薄弱部位的抗裂计算,从设计源头控制混凝土抗裂薄弱部位的裂缝;对于跨度或体积较大的梁,应加强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适当提高梁纵向截面配筋率,以充分考虑施工荷载、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化以及收缩应力的影响,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在凹角处、阳角处屋面板与剪力墙外墙相交且约束强的楼扳等部位的现浇板中合理配置抗温度筋,尽量采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其间距应不大于l00mm。

三、施工措施

采用合适的施工措施不仅能节约房屋建筑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一)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段、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注意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建议根据搅拌车漏斗或混凝土运输车的容积计算分层数量),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出现施工裂缝。混凝土浇筑应注意气象变化,最好避开天气剧烈变化的时段(如刮风、下雨、降温等),高温气候下应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如对水泥、骨料采取预冷措施,并采用低温水拌制,以降低混凝土拌合温度。

(二)加强施工。必须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工艺、工法知识的学习,强化规范标准的教育培训。操作工人的技能学习应有地方政府劳务输出培训部门负责,或者由劳务资质企业委托培训,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操作者从业资格证书;由用人劳务资质企业负责对工人规范标准的培训和项目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从源头抓住质量意识和知识培训关。

(三)总承包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班组的技术交底,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工艺和工法,保证适当地、持续进展;必须结合计划安排,有目的地解决不同阶段施工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比武”或“比赛”活动,组织工法质量管理现场会,针对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现象,结合操作实践,正确解读留槎处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以往工程竣工后出现的质量问题教训,讲解因果关系,帮助提高对接茬质量的认识,并适时地、强制性按照规范标准规定,推行留斜槎施工。

例如,在预埋线管铺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使之从板件中部穿越,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对于屋面的养护要特别注意,屋面板的表体比大,而且在高处,过大的风速会加快水分的蒸发,使得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大。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对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膨胀剂在混凝土中的化学反应需要大量的水,应注意充分供水养护,可在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混凝土在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可以拆模,防止过早拆模,如果过早拆模.构件在实际施加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

(三)混凝土振捣方式

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注意振捣棒的插入深度和振捣时间,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在初凝前应按标高控制点找平,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房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用粉煤灰,选用合适的骨料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等方法来降低混凝土的发热量;通过采用科学的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振捣方式,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混凝土养护等施工技术措施来降低混凝土内的内外温差,从而有效地控制房屋混凝土裂缝,提高了房屋的质量,避免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混凝土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主要的质量指标是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是成正比的。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如果水和灰的比例是确定的时候,对于标号高的水泥要比标号低的所配置得到的混凝土的强度要高。因此,混凝土在施工时应该注意水泥的选择。此外,水和灰的比例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水灰比大,孔隙率高,强度就低,水灰比越小。孔隙率越低,强度就越高。所以,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和水泥的强度是息息相关的,要想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就要严把水泥质量关和合理科学的水灰比。

b)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施工前,要进行建筑工人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将相关的工艺和施工要点详细的告诉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首先是自由高度。在浇筑时为了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要对翻斗车的料斗与基坑的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混凝土在落入基坑内的高度在 2m 以内,并且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密切的注意离析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要重新进行。其次是分层浇筑。由于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中板墙和梁柱比较大所以浇筑很难一次性完成,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进行分层浇筑,来避免由于混凝土太厚而造成的蜂窝孔现象。第三是浇筑的间歇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是不允许间隔进行的,需要连续作业,但是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间歇浇筑,这样就要求人员做好记录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最后是施工缝的置留。在进行梁板和柱基的浇筑时,要留有一定的施工缝,而且应该位于柱基的顶面或者是梁板最小的受力位置处,这样就避免了结构上的薄弱,施工缝的预留是需要科学的。

2 建筑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与工艺

a) 混凝土的浇筑。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 5 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 2 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b) 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其搅拌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管。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内含的钢纤维要均匀的分布,需要使用强制的搅拌机,从而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能够到达要求。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干拌和湿拌。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主要是要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够结成团状,进而有利于施工进程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c) 混凝土拆模。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d)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 12 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 7 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气温连续 5 天平均低于 5℃,就要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处理,采用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法进行养护,防治混凝土受冻而降低强度。

e)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混凝土施工时, 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也会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 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 ℃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前 3h 期间内每 1h测温 1 次;第 4~6 小时,每 2 h 测温 1 次;以后每 4 h 测温 1 次。一般 10~14 h 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时,可停止测温。 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当混凝土中心温度差超过 22 ℃时,必须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报警。 当超过 25 ℃时,现场施工方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当温度梯度小于 20℃通知施工现场可消除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

采用国内先进的智能温度巡检系统 XX—16 型多点测温仪,WZC—010 铜热电阻作为测温探头进行测温,配以导线。 铜热电阻与导线必须焊接可靠,然后用环氧树脂封闭,并进行防老化处理,确保不渗水。

f) 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 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g) 高层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堵管及控制措施。在高层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一般较小,加之高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吊斗式提升设备已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的需求,泵送混凝土由此产生。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泵和配套的混凝土泵管。泵输送管道内壁不干净也会导致堵管;输送泵的管线路太长,弯管太多,也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堵管;另外,由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混凝土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堵管的发生。

控制混凝土输送管堵管的措施:在泵送混凝土砼施工前必须根据高层施工工程特点科学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专业培训;在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时,必须清除泵管中及管接头外残留的混凝土,尽可能少用弯管,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连接、固定管路;在泵送高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对输送管路进行清洗,确保器清洁,再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

3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的施工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等都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牛加顺. 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2011, 10.

[2] 孙振涛. 浅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J]. 城市建设,2008, 02.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养护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紫龙,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工程建设,2006.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4

Abstract: Concrete is a kind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wide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Its qua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tarting from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of concre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selecting raw materials, 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contro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rom four aspects.

关键词: 土建;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concrete;quality control;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138-02

0 引言

混凝土又称为“砼”,是一种在土建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材料。普通混凝土就是用水泥、细骨料、粗骨料以及水混合搅拌而成的一种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在具有良好特性的同时造价低廉,因此在众多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都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由于土建工程的质量关乎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其质量控制也是越来越严格,混凝土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建工程的质量,所以混凝土原料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所以要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土建工程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1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1.1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应进行严格控制 为保证高质量的混凝土必须从源头出发,采用高质量的混凝土原材料。由于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水三大部分混合而成,因此在对着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缺一不可。

骨料是混凝土的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其用量很大,并且骨料的质量好坏能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水泥的用量等。所以在选择骨料时应该选择强度高、粒径大的粗骨料以及级配优良的细骨料,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而细骨料因为其孔隙率小,总表面积也小[1]。这样的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化热,减少裂缝的形成。

另外,骨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所以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以提高性价比。水泥的品种较多,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的需要选择不同特性的水泥,在土建工程中大多数选择通用水泥。在水泥进入场地使用之前,应对其生产批次、强度级别等进行检验和记录,只有质量合格的水泥才能准许其进入使用。对于储存时间较长的水泥,必须经过再次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水的质量控制对于施工质量来说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严禁使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水的酸碱的也有严格的要求,不得使用PH值过低(

1.2 混凝土配料和搅拌工作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关系着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因此严禁根据根据工作经验获得的配合比进行水泥的配料,必须根据实际工程的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来确定配合比,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试配。在具体配制过程中,可能实际材料与设计时有差异,应该重新测量实际砂石的含水率等指标,适当调整配合比,并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经济型,从而达到配合比的最优化。搅拌工作的质量好坏关系着成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搅拌过程中,除了应该选择合适的搅拌机外,对于搅拌中的参数的设置应该有很好的控制,例如:搅拌时间、一次进料量以及进料顺序等。不管何种类型的搅拌机,其容量总是有限的,若一次进料量超过其额定容量,则对混凝土的均匀性会产生影响;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2]。

2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也是其核心部分。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具有繁杂性,因此规范其浇筑过程显得十分必要。浇筑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的重要,具体做法是:浇筑前必须对模板的相关参数进行严格的检查,重点对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混凝土垫块的数量和安置的预埋件表面是否与模板紧密相贴等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施工记录表[3]。必须及时清楚模板内的污渍,检查合格后才能用于浇筑工作。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具有层次性,进行分层浇筑,并且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浇筑工作的连贯性,即浇筑工作应一气呵成,尽量避免暂停,对于不可避免的暂停应尽可能缩短暂停的时间,不能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底层的混凝土已经完全凝结。另外,雨雪天气对浇筑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避免在雨雪天气下进行该项工作。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对浇筑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浇筑完成后应该保证所浇筑混凝土的均匀性,以及密实性。

2.2 施工缝 由于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必须中断浇筑过程时,若其施工暂停的时间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必须预留施工缝。施工缝位置的选择应根据施工条件和设计等确定,由于施工缝是整个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的位置应选择在便于施工,且新旧混凝土层之间的剪切力最小的地方。

2.3 混凝土的捣实 为了使进入模板的混凝土快速成型,并保证已经成型混凝土的紧实性和外观的完整性,必须对入模的混凝土进行捣实,以达到技术上要求的标准。捣实主要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指通过使用捣棍等工具插混凝土,加速其成型过程,该种方式主要应用在机械设备较为落后的地区,或者混凝土为塑性混凝土时采用人工振捣的方式。使用机械振捣的方式一般会取得比人工振捣更好的效果,因为机械振捣具有较高的强度,这种特点直接决定了它具备较高的模板周转速度[4]。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不同情况,合理的选择振捣方式。

2.4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良好的养护工作对于混凝土硬化的初级阶段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能够使混凝土的外观美观,并且减少裂缝的形成,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养护工作主要分为控制温差的养护和早期的养护。根据截面构建的不同以及土建工程在使用方面不同的性质,可采用适当的措施对温差进行控制,例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充满循环冷却水的水管,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对温差进行有效的控制[5]。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是为了防止昼夜温差以及外界自然条件对混凝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拆除防护膜之后对混凝土进行的全湿养护,通常情况下,早期养护时间在14天以上。在施工以后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3 总结

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的混凝土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各国的领先水平,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扩大,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混凝土技术的高低不尽对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工程交工后的安全问题,所以必需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新技术的探究,从源头上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不得偷工减料,不得在恶劣天气强制施工,要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不断推动我国混凝土技术的革新,并保证土建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山峰,张文辉.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7:197-198.

[2]张岩.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09,35:739-940.

[3]郑捷.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华章,2011,24:339-340.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水泥质量

近年来,建筑行业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这引起了人们对建筑施工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混凝土施工环节的重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环节十分复杂,在施工中要对工程的质量、浇筑、养护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混凝土施工的安全进行,提高土建工程质量。

一、控制材料质量

(一)控制水泥质量

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加强对水泥选择的控制,不仅要考虑水泥的价格,更加要对水泥的质量进行充分考虑。不同的土木工程对水泥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别。例如,房屋工程、水务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需要以水路工程的质量作为选择水泥的主要依据,在水泥选择过程中不能因为便宜而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水泥。此处需要注意,在确保水泥质量的基础上,应当选择价格较低的水泥,从而可以降低土建工程的施工成本。

(二)控制骨料质量

骨料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占有较大比例。通常情况下,浇筑1立方米的混凝土就需要使用0.5立方米的骨料。在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在骨料上具有较多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房屋以及路桥施工中可以选择人工骨料和天然骨料。

(三)控制水的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中,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对水进行使用,土建工程的建设的初期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都需要对水进行使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土建施工中认为可以对水进行随意使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土建工程的后期养护中需要对水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土建工程类型的不同,对水中含的硫酸盐的要求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在施工中需要对标准的水进行应用。混凝土施工中不能对海水和污水进行随意使用。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使用了质量不满足施工标准的水,将会对材料的配置产生一定影响,虽然在短期内这种影响并不会显现出来,但却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

二、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一)浇注技术

土建工程浇注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保模板的标高、强度、位置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2、对钢筋预埋位置、数量、保护层厚度要进行详细检查,做好相关记录。3、清理钢筋模板上的杂物以及钢筋上的油污。4、对模板中的孔洞和缝隙要做好封堵工作。5、对模板的润湿处理应当利用清水完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基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能在有积水的情况下进行。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要清理钢筋里面的淤泥和杂物,并要做好排水设施的设置工作。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干燥性非粘性土、风化岩土应当用水对其进行湿润,但不能遗留积水。土建工程施工中,在浇筑中应当由低向高进行。

在土建施工中,在进行竖向混凝土浇注前,应先在底部添加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一致的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时,不能出现离析情况。土建施工中,浇筑混凝土高度超过3米后,应当通过振动溜管、串筒等方式避免混凝土发生下落。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预埋件、模板、钢筋以及支架等进行观察,如果在施工中发生了变形、位移等情况时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必须要确保连续性,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如果在建筑过程中必须要间断,应当尽量缩短间断时间,并且应当在前一层混凝土凝结前完成第二层混凝土的浇注工作。完成浇筑后,要对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度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空间被充实,同时在和施工中需要确保新旧混凝土两者的有机结合,在进行拆模后,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

(二)预留施工缝技术

施工缝对土建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人员布置问题,技术问题,以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要间断施工,并且间断时间需要比混凝土的初凝长,因此留置施工缝必须要合理。施工缝位置的预留应当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进行,并且要与施工中的设计要求项目,便于日后施工的顺利开展,对于应力薄弱以及位置较低的部位,需要选好混凝土的结合力。

(三)捣实技术

所谓混凝土捣实,就是在混凝土成型和密实过程中,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合理性和表面平整性的一种处理方式。混凝土在入模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从而使模板能够被入模的混凝土所充实,从而将会凝土中的气泡排除,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和均匀。现代工程建设中,通常通过机械进行振捣,如果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可以适当增加模板周转率,提高生产率。如果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也可以通过人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或采取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振捣方式。

(四)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向入手:1、控制温度,不同的土建项目的构件和使用的不同,因此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特点选择最佳的温度,将温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例如,蓄水池,施工中需要将整个表面完全覆盖起来,还需要对整个水管进行循环冷却,这样可以使表面以中心温差都处于一个容易控制范围内,确保养护工作的合理性。2、前期养护,在适当的时间点,将外侧膜拆除,从而实现对混凝土的全湿养护,避免混凝土日夜温度对混凝土造成破坏。通常情况下,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得短于14天,在施工结束2天内应当将侧膜拆除,拆除后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浇水的时间和浇水量,确保混凝土始终处于一个适度的湿度和温度中。一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且应当禁止使用棉布或草类材料对混凝土进行覆盖,避免混凝土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三、结束语

在土建项目中,混凝土的施工设技术的应用,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材料的质量控制,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养护工作,把握好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翁颜飞.土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及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3,16(5):95-96.

[2]钟辉.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3,10 (13):130-133.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Abstract: winter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often meet, wint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erfect the comprehensive sex, sex can be implemented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carry out winter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concrete winter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工程中,尤其是水利工程因其使用的特殊性,施工工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一般都安排在当年的汛期后和来年的汛期前完成,需经过当年12月份及来年的1~2 月份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所以混凝土的冬季施工不可避免, 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冬季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一.低温冻结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经拌制的混凝土中的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附着在水泥颗粒表面和毛细孔中的水,为水泥水化所需要的水,称水化水;另一部分是存在于组成材料颗粒空隙间的水,称游离水,可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当温度适合时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水化水被水化掉,而游离水则被蒸发掉。但在寒冷低温条件下,仅有的水化热也很快散失,水凝结成冰后,水化作用停止,混凝土凝结硬化即停止,而游离水结冰并冻胀,使混凝土体积内、外均被胀裂,混凝土被冻坏。另外,钢筋表面结成冰膜,也使混凝土与钢筋不能粘结。

当气温回升后,水泥的水化还能继续,混凝土便可继续凝结硬化,增长强度,但已不可能达到原设计强度。在受冻前,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强度若已超过了冰的冻胀应力,则混凝土便不会被胀裂,解冻后,水泥继续水化,混凝土强度继续提高。

二.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一般将受冻的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在5%以内的预养强度值定义为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由试验得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与水泥品种、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定为设计强度等级的30%;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定为设计强度等级的40%;C1O和C1O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N/mm²。

三.混凝土冬期施工作业条件

1.冬期施工方案已编制,并对冬期施工方案及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各分项工程进行了针对冬期施工的技术交底。

2.保温材料和外加剂已到位。

3.现场搅拌机已封闭保温并设置了原材料加温设施。

4.对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已进行保温。

5.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已按冬期施工规程附录B进行热工计算,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时,需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6.锥螺纹、直螺纹等钢筋机械连接、钢筋加工采用的冷却液、油等已更换。

7.对测温人员、掺外加剂人员已完成统一培训工作,并经技术负责人书面技术和安全交底。

8.项目部技术人员已提前绘制测温孔平面布置图,并对测温孔进行编号。测温人员应熟悉测温孔布置情况。

9.浇筑混凝土前,施工负责人员应与测温人员联系,按测温孔布置图在钢模或木模上预留测温孔。

10.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四.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1.要掌握本地区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2.采用强度等级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合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骨料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0℃;采用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合水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0℃,骨料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0℃。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水、骨料达到规定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使用前宜运入暖棚内存放。

3.水加热宜采用蒸汽加热、电加热或汽水热交换罐等方法。加热水使用的水箱或水池应予保温,其容积应能使水达到规定的使用温度要求。

4.砂加热应在开盘前进行,并应掌握各处加热均匀。当采用保温加热料斗时宜配备两个,交替加热使用。每个料斗容积可根据机械可装高度和侧壁斜度等要求进行设计,每一个料斗的容量不宜小于3.5m³。

5.拌制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对选用的外加剂要严格进行复试,配制与加入防冻剂,应设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严格按剂量要求掺入。掺加外加剂必须使用专用工具,确保掺量准确。混凝土配合比一律由试验室下发,外加剂掺量施工者不得擅自确定。

6.当防冻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当防冻剂为液体时,应配制成规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再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应分别置于明显标志的容器内,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使用液体外加剂时应随时测定溶液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用比重计测定溶液的浓度。当发现浓度有变化时,应加强搅拌直至浓度保持均匀为止。

7.在日最低气温为-5℃,混凝土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阻燃草帘加以覆盖时,可采用早强剂、早强减水剂,也可采用规定温度为-5℃的防冻剂。当日最低气温低于-10℃或-15℃时,可分别采用规定温度为-10℃和-15℃的防冻剂,并应加强保温或采取防早期脱水措施。掺早强剂或防冻剂的混凝土试验室应做相应的早强或耐低温效果试验。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及冻团。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按下表进行。

(续上表)

8.冬期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当在弱冻胀性地基上浇注混凝土时,基土不得遭冻。当在非冻胀性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受冻前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

9.当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对加热养护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在加热养护时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当加热温度在40℃以上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0.当分层浇筑大体积结构时,已浇筑层混凝土温度,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按热工计算的温度,且不得低于2℃。

11.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进行保温。覆盖要有防止踩坏混凝土表面的措施。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

12.大模板在支设前,背面应进行保温;采用小钢模板或其他材料模板安装后应在背面进行保温;保温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预检。支承不得支在冻土上,如支承下是素土,为防止冻胀应采取保温防冻胀措施。

13.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剖5oc后方可拆除。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后,可先拧松螺栓,使侧模板轻轻脱离混凝土后,再合上继续养护到拆模。严冬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4.混凝土出机温度应不低于10℃,入模时温度应不低于5℃。

五.混凝土冬期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检查外加剂质量及掺量。商品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检查水、骨料、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浇筑时温度。

3.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温度。

4.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拆模是否有粘连、有无受冻收缩裂缝,拆模时混凝土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无受冻痕迹。

5.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结构养护条件相一致。

6.采用成熟度法确定混凝土强度时,检查测温记录与计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有无差错。

7.采用电加热养护时,应检查供电变压器二次电压和二次电流强度,每一工作班应不少于两次。

六.结束语

冬季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经常遇到,冬季施工技术的全面性、完善性、可实施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在进入冬季施工前应提前作好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编制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并将此措施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冬季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亮璞,浅析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控制[J],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