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实训总结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MHK;汉语教学;训练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3-5309-03

MHK实用汉语教学综合训练系统是应用于新疆教育学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双语教师培训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根据试点项目的教学方案,系统主要设计为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写作训练)4大模块,该文介绍了系统中的阅读理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在以往的阅读理解教学中,主要借鉴了语文教学法,即重视对字、词、句及语法的训练,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应用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在阅读理解教学的上机训练中,原则上以理解文章大体意思为主,减少对字、词、句、语法的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每一次上机之前,教师都应把上课内容以Web形式做好,上机时只需发送指令,每个学生接到指令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答题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实时做出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及时地将学生训练结果反馈给学生,一是确保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二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内容是否已经理解,哪些需要改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在机房中,学生将借助MHK综合训练系统,将练习结果以Web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随时可以与以前的训练情况进行对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看到自我的进步,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

1 阅读理解模块的设计和题库设计

1.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MHK综合训练系统的用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使用系统的流程分为录入题库与生成每一节上机课、上机训练及批阅和课后作业布置三个阶段;阅读理解的题库分为:阅读理解试题库、阅读理解课程库、试题内容库。阅读理解模块的功能主要有试题录入、试题管理、生成课程、身份确认、上机训练与保存结果、统计分析、成绩管理和作业布置等。如图1所示阅读模块结构。

上机训练流程为:训练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将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提交到系统中,提交的形式为Web在线上传。教师检查归纳作业,利用系统自动分析功能对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并在课堂上统一讲解。然后是开始这一节课的上机训练。这部分的训练内容可由教师课前制定或随堂的系统随机抽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解答,练习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练习为模拟考试,第二次练习的时间较为充裕,主要是给学员自行检查第一遍解答是否有错,每一次练习结束后都提交结果。由学生自行检查作业情况,教师对出错率较高的习题补充讲解。课后由教师统一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指定的页面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或MP3中。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1.2 题库设计

题库包括阅读理解试题库、阅读理解课程库、试题内容库。

题库系统模型采用了题目反应理论,主要是便于自适应综合训练。考虑到上机训练过程中,存在个性化课程训练和集体统一课程训练,因此同时采用题目反应理论。由试题库建立一个统一的题库,所有教师的题库全部存储在这个库中,再按照教师编号和课程号分别建立试题内容库。这样即使是再增加听力库和写作库也都能够共用一个教师试题库,在生成每一节课或者组卷时可以只需要从试题库抽取试题,修改试题内容时试题库不会受到干扰。

课程库保存了所有教师的每一节课的信息。课程库的功能为:一、生成课程内容;二、为教师建立精品课程提供内容和依据:教师可以调出课程库中的课程内容直接应用于下一届学生的上机训练,也可以生成完整的一门课程(一本教学训练书);三、通过从课程库中选取学生以往的训练结果,供教师对比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助于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

阅读题试题内容库就是保存了所有阅读题的内容,在该内容库中又自适应分为常用题型和复合题型,常用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复合题型则是一种特殊题型,它除了具有本身的题干外,还包含了若干个常用题型,即大题里面又包含小题。

2 阅读理解上机训练设计和实现

2.1生成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生成全部是从试题库中抽取出来,并分为手工抽取生成和上机随堂的随机抽取生成两部分。

手工生成的特点在于教师可以自主查询需要的试题,可以从该教师自己的题库中查询,也可以从其他教师共享出来的题库中查询。按照教学体制改革的方案,教师在进行生成课程时,按照教学大纲从试题库中由简单题型到困难题型的顺序抽取。教师预先编写好教学大纲,然后根据章节结构逐一添加章节的内容。该文是阅读理解部分,所以抽取的内容按照阅读理解的题库进行,抽取出来的内容还可以再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课程,当然前提是该试题的内容没有被别的课程抽取过。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则重新另存为新的试题并入库。另外,如果抽取的是其他教师共享出来的试题,则该教师不能修改别人的试题,只能拷贝试题副本再自行修改。

随机生成需要设置相关属性。1、设置随机抽取的试题库2、设置随机抽取试题的难度3、设置抽取试题类别数量和每一种试题类别的数量4、设置抽取试题的来源。图3是添加课程内容的界面。

2.2课程内容

上机训练课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完成课程内容之后,应当对外开放,方便学生课前自我预习,如果尚未开放,则学生端看不到该课程内容。在上机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随时修改课程内容,一旦上机训练之后,该课程就会被锁定。训练的过程就是在学生端为每个学生复制一份课程内容,把所有的试题信息,包括题干,选项(其实是试题和选项的id),试题顺序,选项顺序写入每个学生的课程表中。

2.3上机训练过程控制

上机训练过程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给每个小节设定一个时间,然后发出指令开始这一小节的训练,学生端接收到指令后同步开始回答问题,当时间还剩下2分钟时,系统自动再次发出提示指令,要求每个学生做好保存,如果时间到了之后还未保存的学生,系统自动帮他提交结果。此时教师端由系统自动评阅客观题部分,教师评阅主观题部分,最后将结果汇总统计,得出该小节所有学生的答题统计表,教师将每个学生回答的情况反馈给每个学生,然后根据这份统计表筛选出出错率较高的题型进行实时讲解。

此时系统的训练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的训练进度完全跟教师同步,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与一般课堂教学的统一性是一致的,并且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学习。

学生端收到自己的答题统计之后,可以看到自己的答对率占到全班的第几名。每一部分的训练结束后,教师下达指令继续下一小节的训练。整个过程分为定时训练阶段、检查纠错阶段、对照排查阶段。

1)定时练习:界面显示系统提供的题目,假如卷面分为2个部分,则测试时分为2个时间段,学生按照顺序在规定的每一个时间段内完成该部分的测试练习,如果时间不到,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修改该部分的答案,也可直接提交。如果时间到,该部分将被锁定,进入下一部分过程。整个测试结束后提交练习结果。

2)检查纠错:系统将第一次练习的题目和学生练习答案展示出来,供学生检查修改,过程与第一次过程一样,但每一部分时间比第一次测试的时间要略长(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最后提交检查结果。

3)对照查错:展示学生第一遍练习题目和答案、纠错答案以及标准答案。供学生纪录错误题目、查找错误原因。

2.4课后布置作业

每一堂训练课结束后,教师可选择给每个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以学生自测为主,学生收到作业后,可以在任何可连接上服务器的机器上完成测试。课后作业在提交之前都可以进行修改,提交之后将锁定。

考虑到有些学生没有电脑,所以也可以从自己的页面上将作业下载到边界是移动存储上,等到下次训练课的时候再提交。

2.5需要注意的事项

1)题库的共享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题库,录入试题时,可设置每一道试题是否共享。在生成课堂内容时,可以选择其他教师的题库,这时存在修改试题时可能会导致其他教师的试题无意被修改,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系统设计为禁止修改其他人的试题,可通过拷贝试题副本到自己的题库中来在进行修改。另外一种情况时,当自己的试题被其他人引用后,如果修改该试题,也可能导致其他的课程内容被无意修改,可通过拷贝该题副本另存为新的试题并入库。

2)上机训练时的异常断开处理。训练过程中当学生端的浏览器被异常关闭时,为了保证该学生回答过的试题答案不被清除,可通过将学生端的答题进行本地缓存,即只要回答一个答案,就会触发一次缓存指令,当学生重新连上机器之后,则读取缓存。这样保证了学生的成绩不被清除。

3 结论

MHK实用汉语教学综合训练系统是我院教学体改项目的一部分,系统的使用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

参考文献: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2

根据生物统计学学科的发展特点,加强生物统计的实践技能训练和素质培训对于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统计这门基础工具以及今后参加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培养该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性的课程体系改革和特色实验体系的构建非常必要。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构建了生物统计学科的“能力素质培训”课程体系,经实践发现,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现状

1.1生物统计学课程特点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前后章节关系密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且需要较好的概率论和数学基础。同时,由于公式多、概念多、计算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懂,而且部分统计概念容易混淆,比如:u分布和t布、标准差和标准误等。学生对概念掌握的难度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得很多学生的计算结果是有偏差的。此外,统计分析方法多而且难,各种分析方法又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特点,课程学时少,每章节的内容都讲不透,使得学生一知半解,不会应用。

1.2生物统计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课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不能科学规划该课程新形势下的教学导向和编排,忽视试验设计,只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②教师对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要求不清晰,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弱;③重课堂讲授,少课外实训,尤其是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实训活动和统计分析;④对学生素质能力教育意识薄弱,教学环境营造意识缺乏。

2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的设计

针对生物统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对生物统计学课内教学学时(51学时)进行合理安排,并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平台,结合学校的开放实验项目等,增加了课外综合实训(2周)的进程。将整个生物统计的课程教学分为3个阶段(图1):①理论教学阶段,30学时,生物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教学,给学生打好结实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②教学实验阶段,18学时,操作技能和相关统计软件的教学与培训,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③综合实训阶段,3学时+2周,结合专业知识的科研活动及统计分析,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进行基础理论和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综合实践分析能力3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或然性归纳推理思维和科学研究素质的教育。

3课程体系的实施

3.1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更好地实施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笔者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组建教学团队,使生物统计学课程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并重,思维活跃、团结合作、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在教学、实践和科研等各方面都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主要人员教学经验丰富,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4名成员分别毕业于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江南大学等著名学府,学缘结构合理。课程组配备主讲教师2人,实践环节教师2人,可以稳定、高水平地开设该课程。课程组教师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注重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甘于在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在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工作及研究生培养及科研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2精选教学内容强化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点选择原则,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并重,强调试验设计的重要性,扩大充实试验设计方法的应用技术,如正交设计、趋势面分析的设计等。对那些实际应用价值不大的章节,实行适当的合并和删节。有机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注意统计分析对试验设计的反馈作用。统计分析既是在试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又对试验设计具有反馈作用,而这些反馈信息将有助于提高试验效率,更新试验进程。注重案例讲解,理论结合实践。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讲原理和方法的实践应用案例,少讲统计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推导;多讲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结果的专业解释和剖析反馈信息,少讲统计分析计算过程。

选择常用的统计软件SAS和DPS,以及常用的且包含较多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的Excel软件,结合统计教学的内容和各统计软件的特点,制订统计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项目。实验使用的数据资料为经典数据和最新的科研实验数据,让学生在对经典生物学相关规律(如遗传学三大定律等)进行探讨的同时跟踪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际资料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种复杂的生物统计方法,也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

3.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如,采用精讲与泛讲有机结合的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循序渐进,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精讲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这两大生物统计的核心内容,泛讲显著性测验的基本原理这一难点,由于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贯穿在每一种统计方法之中,所以先概括性地介绍一下有关基础内容,使学生对原理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然后在随后的教学内容里(如F测验、Χ2测验等章节)逐步加深讲授,反复强调,使学生们能够熟练使用。实行计算机结合传统模式的互补教学方式,将有些章节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靠粉笔板书、陈列数据、书写公式)在统计学公式的演算、推导方面的优点,加大使用计算机的频率,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讲授相关的教学内容[3],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和使用生物统计学的愿望。同时,也借鉴滚动式教学方法[4],以解决教学内容连贯、学生复习时间少等问题。

3.4改革实验教学理念利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有利于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放到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评价统计结论上去,而生命科学行业正需要“懂设计,会分析”的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正确的统计方法,正确理解统计结果的意义,掌握评价和分析这些数据的方法,将获得的统计结论结合生物专业,去发展并阐述其内在规律。

建立综合实训体系。综合实训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验室条件,又要考虑不同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必须注重实训项目设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合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训过程:结合生命科学和生物计量等专业背景,给出3~5个选题方向,学生自由组队(3~5人),在选题方向内确定选题,专题陈述选题依据、意义,教师指导修订并确定选题;学生讨论确定人员分工,查阅资料确定技术路线并开题,教师审核技术路线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确定实验方案;组织实施实践项目,总结实验结果,以论文和PPT形式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课内3学时主要用于实验结果的汇报。

3.5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有学者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公式、概念多的特点,提出“一纸式”考试方式[3],但仍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决定因素的终结式考核方法。本课程组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采用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开卷)和综合实训成绩相结合的“全程评价、综合评定”的考核方式。减小学生生记硬背的压力,加大对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中综合实训的考核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在综合实训各个环节的表现,根据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论文总结和结果汇报等各环节,建立实验室使用考查、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开通多种沟通途径和平台,课前、课内、课后实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综合实训体系。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慕课;高职计算机教学;虚拟现实交互;动态考评模型

慕课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在线大规模开放课程系统。它以虚拟连通理论为基础,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教师利用慕课平台提供的功能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只要获取权限即可登录平台享受免费的学习服务。慕课教学具有教学不受时空局限、课程类型和学习者众多、学习过程基于线上平台三个最主要特征,被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L.Hennessy认为是“21世纪网络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创举”。

一、慕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功能固化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大部分高校都会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按照1∶1的比值设置教学计划。目前慕课教学平台功能已十分丰富,但在教学功能的开发上仍以理论教学辅助为主,搭配一些教学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功能,对实训教学功能的开发设计仍处于盲区[1]。国内学者赵雪波指出:相较于实训教学功能,理论教学功能的慕课应用开发更为便捷,且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并不注重在线实训教学改革,限制了慕课实训功能的开发进程,也使慕课平台功能陷入固化的窘境。

(二)师生交互欠缺

慕课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大多基于线上情境,师生之间通常在虚拟网络中进行交互,而交互的模式通常有两类。其一是延时交互。其特征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存在时空延时,例如,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学习并提交作业,教师再登录平台评阅学生的作业。其二是实时交互。教师与学生同时登录平台,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在线对话或打字互动。上述两类交互模式下教师难以捕捉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很难用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激发学生,相较于传统课内教学的师生交互仍存在欠缺。

(三)考评标准陈旧

大多数慕课平台都带有数据统计及分析功能,这一功能提升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性及总结性考评的效率,但慕课平台自带的考评统计功能仍基于传统教学考评思维,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期末实训考试成绩为评定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依据,且各考评指标的占比一旦编订,便不会再发生变动,呈现静态的特征,难以凸显出慕课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考评的创新性。

二、慕课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设平台实训教辅功能

进一步增设平台的实训教辅功能,应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慕课教学优化的重点方向,可研发理论实践一体化慕课教辅功能,在传统理论教学功能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征,增设在线实训教辅子系统。实训模块子系统还应具有学生登录情况统计、实训任务完成进度统计、实训课程计划查询、实训成绩统计分析等功能,以凸显出慕课平台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的辅助价值。

(二)开发应用即时虚拟教学交互功能

鉴于幕课教学现有的师生互动欠缺问题,各级高职院校在幕课平台上可开发类似于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线上即时虚拟交互功能。教师可先分项目任务,建立在线学习小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自学,倘若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利用虚拟教学交互功能与教师即时沟通,而教师亦可运用肢体或神态语言将真实动态的教学引导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虚拟环境下的师生有效交互。此外甚至可探索VR技术引入幕课虚拟教学交互功能的开发,以实现更逼真的教学交互效果[2]。

(三)创设动态考评模型

高职院校应创设动态化的计算机慕课教学考评模型,以提升考评的针对性。对于有些学习难度较高的课程,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不会及时登录幕课平台学习,倘若一味采用固化式的考评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效果进行精准评估。为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可在幕课平台上设置学生登录平台频度、完成项目任务速度、项目任务完成准确率等考评指标,通过平台频度、速度和准确率等数据的统计整理,综合反映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态度和效率,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效果考评提供依据。此外,模型指标应是动态化的,能够根据学情、教情和生情适时变动,以体现出考评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 实训 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为景区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景区管理人员。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且进行景区实训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教师特点,注意把握教学难易程度。

一、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目标体系

1.知识目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涉及市场营销、规划、生态等领域的知识,牵涉的面较广。旅游景区实训围绕景区管理课程展开,这就使景区管理实训有多个知识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知识体系包括旅游景区行业动态、景区规划知识、景区市场营销知识、景区游客管理知识、景区安全管理知识、景区环境管理知识、数据统计软件的使用等。

2.能力目标。以围绕培养学生能力为理念进行实训设计。景区实训课程教学大量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授课教师布置的任务。任务包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景区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和根据要求提出景区设计的具体方案。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进行总结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的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素质目标。景区管理实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景区、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景区管理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外,实训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设置的实训课程教学项目需要学生用系统、缜密的思维方法才能解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另外,景区管理本身注重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各项目时注意遵循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二、景区管理实训课程内容体系

1.景区规划。景区规划课程涉及地理、经济、生态等领域,其理论、方法较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高职院校规划方面的师资缺乏,景区规划课程一般未纳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但景区规划课程中的内容与景区管理课程中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游客管理、景区产品类型等方面的内容直接相关。鉴于以上原因和景区规划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景区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实训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论过多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但应把握好实训的难度,引导学生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以规划文本作为蓝本,给学生教授景区规划的内容和分析景区规划的成功之处等。景区规划实训中的子项目根据景区规划的顺序进行安排:一是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的方法;二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环境构成的要素和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三是景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学生了解景区空间划分的意义,掌握景区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模式;四是景区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功能区项目设计的原则,各种项目的要求,并根据所给的功能区的主题、功能设计出景区项目;五是景区游览线路的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合理线路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

2.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学会使用SPSS统计软件。景区市场问卷调查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周边的景区(建议学生选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作为调查的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授课教师讲授学生问卷调查的步骤和设计问卷的方法及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问卷。授课教师对问卷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所制作问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在景区内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教师以学生所收回的调查问卷为例教授学生使用SPSS17数据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统计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学生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该实训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市场调查和分析市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准备。

3.游客行为管理。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和景区引导游客行为的方法。这项任务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游客不文明行为给景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的同时反省自己游览景区时发生的不文明行为。

4.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选取就近的森林公园作为实训场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景区内存在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另外,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森林公园内寻找景区内遵循“减量原则、再用原则和循环原则”进行生态设计的项目。

5.景区安全管理。要求学生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和程序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景区安全管理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景区内通过实地考察找出景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作成PPT进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排除景区安全隐患的措施。另外,在实训实验室设置景区情境,由学生演练处理景区安全事故的措施和方法。

6.景区行业动态。邀请景区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座谈,为学生提供与业内权威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是订单式讲座。授课教师建议专家讲授的内容包含学生上课时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如景区经营模式问题。同时,专家介绍现阶段景区发展现状,包括景区规模、经营模式、经营状况等以及现阶段景区经营存在的问题。专家座谈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

7.园林知识。要求学生能认识一定数量的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对园林中铺地、花坛、花镜、绿篱等有一定的认知。

三、景区管理课程实训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为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组发表意见,最后老师对各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授课景区游客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景区管理游客的方法、景区安全管理的措施。为某景区线路设计是否合理等。

2.角色扮演法。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和角色,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处理景区安全事故时,授课教师设计一位游客在游览景点过程中遭到抢劫的情景,并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游客、景区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警察、歹徒等角色,处理该安全事故。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景区实训课程教学中可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法。例如,在讲授景区分区时,以某一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为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功能分区的目的、方法等。

4.专家座谈法。邀请景区行业的专家来跟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一个跟景区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专家给学生授课后,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请专家解答。经过专家的剖析,同学们以前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专家采用实际案例的方法为同学们破解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问题。

5.实地考察法。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在景区内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认识景区内的铺地、树木、花卉、绿篱、花坛、花镜、驳岸等园林景观要素;要求学生在景区实地考察景区解说系统、道路设计、功能分区等。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的认知。

四、景区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

在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认知、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景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在实训室内进行的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直接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零距离就业,需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实现,这样可以在真实岗位上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学生参与景区规划部门、市场营销部门、接待部门等部门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岗位安排实行学生与景区双向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注意将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景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旺季。

五、景区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1.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经历都直接关系到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参与景区规划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景区管理实践工作经历,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应注重景区管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培养方式包括将教师派往景区挂职锻炼、让教师参加景区管理培训班、参与景区规划。

2.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景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训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将景区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条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惠,而且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旅游专业教师可以在与学校合作的景区内挂职锻炼,积累景区管理的实践经验,以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授课教师可以从中发现景区课程教学安排的不足,为构建合理的景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供依据。另外,也可以请景区管理方面的专家参与景区课程设计,使景区课程更贴近景区用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端海.浅析校外实训基地对高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2(2).

[2]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2).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 模拟病房 护理实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6-02

外科护理学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实训工作。教师在具体指导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会出现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针对护理实训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则会导致学生出现机械性模仿的现象,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外科护理进行实训教学改革需要及时地进行探索,将多种教学模式有序结合在一起,适当地进行资源整合,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探究多元化教学及模拟病房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学模式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应用常规性教育形式和多元化教学和模拟病房,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学模式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名学生。甲组中男和女分别是25名,年龄在19~21岁,平均年龄(20.2±1.2)岁。乙组中男26名,女24名,年龄在18~20岁,平均年龄(19.5±0.5)岁。两组学生在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性教育形式,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进行示范,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和练习[1]。

乙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病房模式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情景式教学模式、自主辅导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此外应用模拟病房教学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指导,以多媒体为基础,进行实训教育。模拟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模拟场景符合实训教学要求,避免出现差距大的现象。必要时采用DV回放形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直观的了解[2]。

1.3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该研究采用该院自拟的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和差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在该研究中,甲组学生取得优、良和差的患者人数分别有25名、10名和15名,优良人数35名,优良率为70%;乙组学生取得优、良、差的患者人数分别有36名、9名和5名,优良人数45名,优良率为90%,90%>70%,乙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论

多元化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基于教学形式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践中[3]。

多元化教学方式种类多,分别为:(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教学是学生之间相互扮演的,对实践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分别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角色,采用定位分析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间进行适当互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3)情境教学。假设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结合环境和假设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境模拟学习[4]。在实践教育阶段,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需要按照临床实训的具体要求,对各项护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按照实践要求,将措施落实到实践中。教师的引导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类别和实践操作要点,将不同教学模式付诸实践。

模拟病房教学形式以技术体系为支撑,在实践阶段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体系。利用医学模拟教学创设真实的环境和场景,避免出现严重的护理纠纷。采用模拟病房的形式,通过逼真地操作能增加学生操作有效性。此外模拟病房的实践形式涉及内容多,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感官效果。立体化的教学形式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特征,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模拟病房教学形式属于网络教学的一种,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转变了原有教学理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教育范围,有助于重建已有的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中心,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但是模拟教学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多元化护理模式和模拟病房相结合的护理形式的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升华,进而不断地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5]。

在该次研究中,甲组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人数35名,优良率为70%,乙组学生取得优良的人数45名,优良率为90%,乙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和模拟病房在护理实训教学阶段有重要的作用,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炜,李伟东,吴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12):537-538.

[2] 蔡健.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207-208.

[3] 钟敏.多元化教学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2(12):140-142.

[4] 闭静.多元化“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4(1):167-168.

[5] 朱亚丽,任亚丽,袁俐.模拟病房情景下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学的实践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30(14):

4137-4138.

[6] 洪霞.OSCE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2):143-146.

统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妇产科护理 实训

所谓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思考过程:能明确目的;能准确找出问题;能分辨资料的完整性及相关性;有敏锐洞察力,能探索资料的含义及其影响,亦能呈现多元性看法并作出决策。近年来,随着国外教育界对评判性思维研究的深入,国内教育界对评判性思维的认识逐渐全面,亦相继开展相应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的专科护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妇产科护理医学知识和护理理论,但传统的教学法在实习前的实训中重复,使他们缺乏激励性和互动性,评判性思维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说服力强的特点[2]。为了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质量,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我院于2014年4月至5月将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应用在妇产科专科护生实训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过程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4年4月至5月在妇产科护理实验室实训的专科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176人,女性163人,男性13人;年龄21~23岁。其中89人设为对照组,运用传统妇产科护理实训模式教学;87名设为实验组,采用评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两组护生在实训前均进行摸底考试。两组护生年龄、摸底考试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学习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广东广西海南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供护理专业用)。

2.方法

两组护生均采用实训的形式,实训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实验组及对照组再各分小组,每小组8~9人。对照组运用传统护理实训模式。实验组引入评判性思维教学模式,选择妇产科具有典型或有普通意义的2个实训项目,并制定实训目标,每周实训1次,每次90分种。实训形式是以教师带教为引导、护生为中心、小组讨论及实操式教学。

(1)选择实训内容。实验组带教老师提前1周帮助学生选择妇产科护理大纲范围内有典型或有代表性意义的实训内容。如妇科炎症、妇科肿瘤等病例的护理,并由护生复习、臆测可能的合作问题或护理诊断,让护生查找相关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做好小组讨论实训的准备。

(2)实训过程。实验组实训课可由老师和学生轮流主持或学生独立主持。实训最初的20min内提出臆测的护理问题并进行讨论及作出护理计划,并对护理计划排序。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并提高护生的思考能力。国外护理专家主张应采用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评判性思维的教授技巧[3],着重培养3个基本要素:知识与经验、判断和思维,作出相应的决策。训练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最终达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干预的目的。运用护理评判性思考技能的培养方式对护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应用培养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临床护理反思法、回顾讨论法、访谈法等多种教授技巧提高学生的激励性和互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评判性思维的习惯思考方式。

(3)组织讨论。实验组最后30min进行评估归纳,带教老师先让1名护生对本次实训内容设计的病例提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排出优先顺序并实施护理、作出目标评估。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或纠正。其它小组的护生提出不同观点并展开讨论,带教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更正及补充,最后帮助护生总结。

(4)书写实训报告。实训结束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以小组为单位书写本次实训记录、病例护理流程、总结及护理反思情况。将完成的作业本交学院妇产科教研组进行评价。

二、结果与分析

1.评价方法

(1)实训前对护生进行1次理论知识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是否有可比性,两组测验卷相同。(2)实训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临床综合技能和理论考试。(3)按学院实训报告书写评分标准对实训报告书写进行评价

2.结果与分析

见表1.两种教学法教学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通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P0.05,但在实训后的临床综合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上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护生实训后部分课目考评成绩的比较(分)

三、讨论

1.护生临床护理教育现状

随着妇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倾向于独立性、复杂性、整体性、多样性等方面的发展。护生是护理队伍中的后备群体,即将担负风险系数大、技术含量高的妇产科护理工作重任。护理专业的培训大多是通过学院及医院进行传统带教,妇产科护理从属于临床医学,在思想上缺乏主动性,工作中又存在不可预见性,变化多端,在医院中处于高危科室,容易引发医疗及护理纠纷。合格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技能,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自信力并及时决策。由于妇产科专业理论性强,专科复杂性大,意外发生率高、患者及家属期望值高,对从未接触临床的学生来说,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实训教学中运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有助于调动护生的激励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护生实训带教模式只注重“传、帮、带”,注重技能的熟练程度,带教老师只重视经验传授而忽视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只是一个“机械性操作工”,往往缺乏主动性,在临床上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去观察病情,缺乏系统性,不能灵活、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满足病人需求[4]。而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激励性和互动性。

3.有助于护生临床护理技能的提高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训后的临床综合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上有显著差异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决策能力

通过对实验组中50名护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出90%的护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反映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留给他们深刻印象,能较好地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更加紧密结合,愿意接受,并渴望通过即将的临床实习来验证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带教老师均认为该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尤其在独立决策能力方面提高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殷磊 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第3版。

[2]刘华平 赵芹芹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