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工作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范文1

【关键词】社会群体;社会工作专业认同

一、社会工作行业概述

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是在一般性的助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但是,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则要从两个层面来考察,一个层面是作为一般性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另一个层面是专业意义上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个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即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帮助他人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慈善活动。这个定义还指出了,社会工作以求助者的需求为主导,并以科学的、专业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目的性。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金华市社会群体

(二)调查方法

调研者自行设计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调查问卷,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社工专业的社会认同度。为了使我们的调查问卷更具有真实性、有效性,在样本中加入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量度。

(三)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金华市的社会群体对于有没有听说过社工,了解途径,了解程度,什么性质,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关注度如何,社会认同度,社会需求,若遇到困难会不会向社工求助,前景以及对社工的看法和意见等问题进行调查。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调查问卷经过审核和复查,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不记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金华市社会群体进行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同度的问卷调查。最后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回收率96.75%,有效问卷376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占49%,女生占51%。实际样本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体认同度及影响因素,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认同度及影响因素,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认同度及影响因素,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出路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得出数据,进行分析。

(一)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体认同度及影响因素

这表明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众值是不太高,异众比为50,占调查对象的比例为50%。关于社会群体是否愿意报考社会工作专业的众值是不愿意,但并没有过半数,异众比为52.66。值得注意的是: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很高或是比较高的社会群体,会比较倾向于报考社会工作专业,反之,则不愿意报考社会工作专业。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体认同度比较低,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陆作为一门新兴专业,还未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低,工作难找可能是导致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降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二)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认同度及影响因素

数据表明,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还不是很了解,其众值是社区工作,异众比很大,为70.21。但是分析表中数据可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对于社会工作这个新兴专业,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并不是很了解,其中也包括文化程度较高的调查对象。调查发现,并非文化程度高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程度较其他人而言较高。文化程度较高者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能给社会工作下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定义。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起步的时间上较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省广大社会群体没有尝试向社会工作机构寻求帮助,无法切身感受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另外广大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也不深。

(三)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认同度及影响因素

社会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假设社会工作者是一名医生的话,那么社会工作者的目标不是为病人输血,而是让他自己造血,就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以更好适应生活以及这个社会。

实际上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需求度并不高。社会群体对社工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职业操守抱有一定的怀疑,并不是很相信社工,存在一定的疑虑。但是,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是需要社工的,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四)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出路认同度及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其众值是一般,异众比为67.82。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从事社会工作的前途以看清,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而且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才刚刚起步,很多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就算是已建立的体制,也是不完善的,仍需要进一步发展。而且从事社工这个专业,就业后工资不高,提供的待遇、条件不够理想,为别人排忧解难是一件非常辛苦而且棘手的事情。因此,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出路认同度并不是很高。

四、调查小结

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四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进行了调查(以金华地区为例),得到以下结果:

(一)社会群体对专业的整体认同度

从调查数据中显示群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但是他们对于这个新兴的专业已经开始有所了解,大多是通过大众传媒认识的本专业,被问及他们是否愿意成为社会工作者时,绝大部分的群体表示他们“可以考虑”甚至是“不愿意”,极少部分的人“愿意”。这个结果说明社会工作专业虽然有其独特性,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但是在现阶段它并不被社会广泛接受。

(二)社会群体对专业价值的认同度

大部分群体都认为社会工作的性质是“义工”、“助人活动”、“志愿者”等等,这说明他们认同了本专业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理念,在调查过程中,有调查对象提出社会工作者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我们要尽快将社会工作在我国职业化、专业化,让更多的人加入社工这个队伍。

(三)社会群体对专业需求的认同度

专业需求认同度很低,大多数人被问及是否需要社会工作者时,都表示“一般”,绝大多数人表示如果遇到困难,不太会甚至是不会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他们认为有困难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找自己的家人或是亲友帮忙解决,没必要花钱找人解决。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有义务将社会工作专业推广出去。

(四)社会群体对专业出路的认同度

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的就业前景等持不太乐观的态度,在调查过程中有人表示“社会工作应该有很多人向公务员、社区等方面发展”,说明在中国大多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很少会向社会工作道路继续发展下去。

总之,要加快社会工作在我国的专业化、职业化过程,不仅要依靠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福利体制等等,需要国家和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视和支持,加大社会工作教育宣传力度和社会工作人士的大力宣传。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本着“助人自助”的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专业范文2

【关键词】社会工作 实习 督导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将所学全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实习生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是大学社会工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随着时间变迁而有不同,十年以前因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刚起步不久,最令督导和学生忧虑的是如何匹配学生与专业的实习机构。但是近十年来,很多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已经培育了一批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所以现在实习生所面临的问题比起过去更显具体。笔者通过多年指导学生实习的经验,总结了实习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面临的三个常见但却常常没有得到较好处理的的问题。

一、怀疑自己的实习是否是专业社会工作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在最近十年获得了蓬勃发展,这带来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的提高,但是机构的整理质量提高并没有数量增加那么快。所以,我在督导学生实习时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居然是“老师,我现在做的工作是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比如说学生们反映他们每周组织社区儿童周末集体活动,拜访户,开设四点半课堂等等,这些工作是不是社会工作?在多数情况下,实习生产生这个困惑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社会工作这个概念本身的理解。教科书说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个概念中容易理解的是“利他主义”和“助人服务活动”,但是对于“科学”笔者是这样理解的,这种科学性和专业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案主服务的质量和档案文件的整齐有序,简单说就是要做好个案管理工作,而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个案记录的完备。比如说拜访户,如果为户建立完善的辅导记录,这些记录足以让其他社工能在恪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清楚的阅读整个辅导过程,一般来说,会这么做的只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助人服务活动,主要指的是协助案主处理社会适应问题,而不适的行为主要来自于社会环境的变迁的压力,或其个人能力无法应付案主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压力。所以只要是为了处理服务人群的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都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介入点。比如说做拆迁户的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领域,很显然拆迁户面临重大的社会环境变迁的压力,他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

二、澄清实习的新角色

社会工作实习对学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要求实习生从此扮演多个角色。第一个问题是工作量,到底实习生应该完成多少工作。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有时候,一些有能力、有相关经验的实习生会被安排做更多的工作。在有些机构,实习生被要求多观察多倾听,阅读过去的案例记录,而在另一些机构,实习生则被恨不得当作全职社工来使用。曾有一位实习的学生向我咨询,他被实习机构安排负责四点半课堂的项目,然而他觉得这份工作无非是临时看管学生,根本不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进而他怀疑自己的实习工作是否属于专业社会工作。对督导来说,这位实习生就是我的案主,我在督导这个个案时的任务就是协助澄清实习生的角色期待。这位实习生面临的问题,表面上好像是前一个问题,就是是否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问题,但在督导过程中,我发现问题的焦点是这位实习生的工作量太小了,他本可以承担更多的职责。学生应该期望至少有一半的在职时间是在从事直接服务的。(罗伊斯,2012,P199)多数机构的经验显示,4-5个个案对于实习生来说是一个较适宜的安排,特别是这些个案具有独特的问题并需要查阅背景或其他相关资料时(罗伊斯,2012,P63)。所以这个案例中,我要求学生向机构申请承担更多的职责,包括增加其他工作时段的工作,或者拓展四点半课堂的服务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工作压力。6个甚至更多的个案对实习生来说可能会有压力,但是实习生与其担心这个数字是否太大,不如注意自己是否有一些情绪压力的症状,比如睡不着觉,头疼或者胃疼,情绪剧烈波动,无法集中精力或体重不正常变动等。当有这些症状时则需要进行一些自我减压调节,包括睡觉、运动、音乐或深呼吸等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放松和愉悦的活动。如果无法调整工作和实习的节奏,很有可能使得生活变得杂乱无章,比如工作拖拉、恍惚。如果是那样就需要规划时间,准备好一本口袋笔记本和一份带日历的工作清单。第三个问题是风险保护。伤害和安全风险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并不多见,但是的确存在。以我的督导工作来说,多数风险报告来自于院舍服务机构,比如制止托养机构中的老人、儿童或残疾人的斗殴。社工需要避免案主陷入风险环境,庆幸的是我督导的实习生所处遇的个案还没有陷入自杀风险的,相信这是机构督导选择的结果。同时社工也要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曾经陪同一位实习生进行家访时碰到男主人抄着菜刀火气很大的来开门。我让我的实习生相信案主有愤怒的合理理由,我们需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表达愤怒,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实习社工不能独自进行家访,实际上所有的社工都不建议独自进行家访,最好是有另一位社工或警察或当地社区干部陪同。如果感受到来自案主的威胁则应马上找个合适的理由撤离,比如说私人约会。最后社工要避免给案主带去伤害。这种伤害有时来自移情。在我督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几乎每年都会碰到案主爱上实习生的事件。及时发现和终止是必须的,因为这样的感情不符合社会工作伦理,无论实习生是否接受都不被建议。伦理上的禁止规定常常被

三、怀疑学校里学的知识现实中没有用

这个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已有所涉及,甚至一些研究也认为专业教育与现实脱节(马良.叶少勤,2012,P150)。笔者曾经在多年前讨论过专业主干课程建设问题(曹启挺,2010),所以本文不打算再展开这个问题。相反,本文的重点是分享我在督导学生实习中所得到的学校里学的知识对现实的工作多么有用的经验。首先是宏观的价值观很有用,比如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有位实习生曾向我咨询关于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问题,如同很多社区一样,她所实习的社区也是号称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是庞大只停留在花名册上,当社区开展具体服务需要招募志愿者时,这个详细的花名册反而起不来什么作用,她们社区希望透过组建有效的志愿者队伍来带动社区的其他发展。所以我跟提醒实习生要切记助人自助的理念,助人自助是说社工通过帮助案主,进而提升案主的潜能,从而使其有能力达到自助的程度,而案主的特征是有需要且有改变的意愿。我们常常强调自助的目标,偶尔却忘记了“助人”才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既然志愿者是本社区居民,是社工的工作对象,那么他自然也是有需要有意愿的人。所以我建议实习生从志愿者的需求着手来开展工作。后来,我们讨论出了建立社区邻里互助服务组的方案,设计了一套会员制的每位志愿者的日常互助活动都可记录的方便可行又可复制的操作方案。其次是微观的社会工作技巧很有用,比如家系图的绘制。我曾经多次见过非专业出身的社会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在PPT中用大量的文字却还没有说清楚案主的家庭结构,而使用家系图,只需要几个符号根本不用一个汉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社会工作者加强个案管理,有效使用社会工作的技巧,合理记录,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习生和工作员能处理个案的数量也将增加。以上便是笔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习督导中所感触较深的三个问题。如果实习生不确定他们的工作是不是专业社会工作,那么多半就是了,督导和实习生要确信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协助个人处理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督导要协助实习生扮演新角色,发挥实习生的潜能、降低实习工作压力并协助规避风险。最后不必过多讨论大学课程设置是否切合现实,而是要相信现在大学课堂中所讲授的专业知识都还没有被有效的使用完。

参考文献:

[1][美]阿尔弗雷德等著,郭明倞等译.社会工作督导(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美]查尔斯,扎斯特罗等著,晏凤鸣译.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马良,叶少勤.社会工作实习教育与发展——本土化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社会工作专业范文3

【摘 要】面对社会工作日益发展的时期,社会工作迎来了它的春天,在倡导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社工介入”这词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章中,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已成为社会工作者手中的万能招牌。然而社会工作的社工介入真的有如此的魅力,面对各种个不同的情境而屡试不爽吗?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社工介入;困境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对于:“什么是社会工作”,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家发展阶段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其表现形式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助人。而无论是怎样一种助人方式都建立在社工介入这一基本前提下。

一、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在暑期实习时通过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李婆婆现年77岁和老伴住在地震后的板房安置点,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在地震发生前李婆婆有一儿一女还有两个孙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在这次发生的地震中李婆婆失去了最亲的家人除了老伴还活着以外,李婆婆的儿子女儿、女婿、媳妇和两个孙子都在地震中没了。年过70的李婆婆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害以后身心受到了严重的刺激终日郁郁寡欢不愿出门。通过和李婆婆的聊天得知这样一个情况:在发生地震以后由于李婆婆的悲惨遭遇李婆婆陆陆续续的得到了不少的好心人和志愿者以及社会工作者的探访,而每次的探访李婆婆都被问到地震的遭遇的具体情况而每次的探访都以李婆婆的眼泪和来访者的安慰告终。每一次的探访都是再一次揭开李婆婆的伤口在她的伤口上撒盐。这种仅仅是了解情况的探访和短期的介入是否是合理的?社会工作者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介入?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在什么时候介入?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在助人之前必须要弄清楚的。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李婆婆在地震失去亲人后,有很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帮助她,但是是否这种探望关心就是为李婆婆好就是正真帮助她?频繁的所谓介入在一次又一次揭开李婆婆伤疤的同时作为社会工作者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安慰却没有实际的效果时,我想这种介入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还有待商榷。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也是从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在社工发展过程中我们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单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社会工作介入中国社会这一过程尤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怎样让社会工作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且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是社会工作专业进入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那这就涉及到社会工作介入这一问题。

二、社会工作介入现状

社会工作关注的领域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住房、生活必需品、照顾、安慰、帮助以及发展机会与个人生存相关的方面。中国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现实中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开展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学校教育方面

中国社会工作的教育方面主要是以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的教育。在书本上总是对于一些社工理论和技巧以及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大多数的人对于社会工作这一专业都是知之甚少,学习此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通过调配而来较少有自愿学习的。同时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刚刚在中国发展几十年缺乏相关的职业岗位这也造成社会工作专业的滞后。因而在这种种原因下学校教师为了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留住社会工作学生往往在讲课的时候刻意夸大社会工作专业的作用将社会工作专业渲染成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造成学生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正确的理解,认为社会工作到哪都可以发挥作用。偏离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

(二)与传统的价值观的冲突

由于存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社会工作者有时很难做出什么因该做、什么不能做的决定。如果不倍加谨慎,我们会在不经意中触犯文化上的大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打孩子被认为是家务事同时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远离家暴应该进行社会工作中的危机介入,但是这两种冲突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者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是不利的。

(三)社会环境方面

现如今人们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社工,恰恰相反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社工也是一知半解。这就造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开展不是一帆风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也是半信半疑这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人们生活的进程。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困境

(一)资源的不足

社会工作专业在助人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连接资源,当前我国发展社会工作所处的阶段及面临的各项资源短缺。在社会政策相应缺乏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教育并未有效回应这种需求。在这个阶段,中国大陆社工教育往往引用港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社工教育资料,或者香港或其他地区直接培养社会工作师资的方式来推动社工发展。而这一时期,由于在体制内部缺乏明确的社会工作制度,无论是体制内部的社会工作岗位设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社会服务相关政策等均缺乏。由此,社工院校教育的不足和校外社工岗位的缺乏就造成社会工作人才的大量流失。

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资源不足。具体来说,社工相关法规与政策资源不足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社会工作从业者的立法缺乏,我国现阶段并没有类似律师法、检察官法、教师法、公务员法、会计师法等专门性的法规制度,尽管2008年初有相关的立法讨论,但法规目前尚未出台。二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也缺乏规范性的法规,如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程序和内容上的政策也比较缺乏。三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动员也缺乏明确的政策保障,如社工服务机构在筹资、志愿服务发展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撑,比如我国现在对于法人社团和非法人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 社会工作政策方面的不足,使得社会工作人才在职业竞争力上缺乏制度激励与约束,影响了社会工作长远的发展。当然,相对于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其他专业来说,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都处于探索期。很多时候,我们未知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境遇中,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参照国外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环境不同,能够发挥符合我国国情的作用,我们缺乏信心,更何况国外的社会工作发展也有不同的理论流派和不同的实践取向。但是,尽管政策资源不足,我们才需要规范行业发展,保证社会工作行业的竞争力。

社会工作教育人才不足。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在学校或社工机构提供的督导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辨力的师资力量缺乏,这也导致培养出来的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特别是开拓性不足。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效需求,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人群需求进行识别,并予以确认,将需求转化为社会工作服务目标,并且能够运用社会资源满足的需求。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服务对象需求转变为社会工作目标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有效购买能力不足。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不足

中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要关注的问题很多,面面俱到缺乏深度。但是,如果不能从整体上给人们一种全面性的提醒,恐怕讨论会有一些遗憾。在这方面,华南农业大学的易钢教授首开了思路,就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整体性思考。他指出,目前我国在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社会工作职业及其价值理念的确定问题,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的界定问题,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问题。这对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本土化过程显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从更长远一点看,中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更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价值观问题、制度背景问题和本土经验问题。寻求与西方相通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能够移植到中国的首要前提;认清中国的当代社会制度是社会工作得以在中国立足的现实基础;积极总结本土的助人经验是社会工作在中国生根、发芽的社会心理保障。这三者缺一不可。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出路

(一)该不该介入

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个案的时候要考虑应不应该介入,通常在以下条件是不宜介入:第一,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价值观相冲突时;第二,社会工作者只有较短的时间进行个案更进时;第三,社会工作者作为初学者时面对问题复杂的案主时;第四,不符合机构服务范围时。在以上情况时社会工作者不适宜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正如前面提到的李婆婆这一案例面对李婆婆一次又一次揭伤疤的情况作为实习生就不应该进行社会工作介入。这不仅是对案主负责减少案主伤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二)如何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即社会工作的实施的执行,它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社工介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即直接接入和间接介入。不同的是直接介入主要是改变案主的人际交往以及案主与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而间接介入又被称为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它主要是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案主对案主以外的社会系统采取行动,对案主进行间接的帮助。在社会工作介入之前要详细的考量案主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行动策略进而安排最适合案主的方法。充分利用案主的资源合理进行安排。

(三)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社会工作教育最重要的部门,它的功能的发挥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必须要以专业的社会工作学生为基本目标。在学生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努力做好学生的社会工作伦理教育,以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努力使得社会工作专业这一舶来品更好地为中国人服务。同时社会工作教育一定不能偏颇理论和实践的任意一方。一部分的学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的专业理论的学习不重要,另一部分的学生认为社会工作学生应该多学习理论知识借用外国模式,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并不认同。此两种观点我认为都是有失偏颇的。理论和实践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冲突,无论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还是在理论下指导实践都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部分,两者不可偏废。因而在学校教育中一定要适合而为绝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四)社会认可

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认可度低造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在介入社会问题时遇到排斥的尴尬境地,同时它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但是当今社会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却是不高,人们对于社会工作是干什么的知之甚少,对于社会工作能干什么更是不知,而一些人甚至将社会工作者当成调节邻里纠纷的居委会大妈或是志愿者,这都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误解,这些观点和想法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未能得到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五)社会工作者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传播者和发展者社会工者自身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伦理价值观,以最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专业助人过程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为案主服务。在接受案主求助时首先要自己弄清楚自己是不适合开展活动?怎样介入?有什么技巧?等一系列的问题。因为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行为就代表着社会工作专业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是社会工作专业最为直观的反应,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以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

五、结语

社会工作者常常置身于各种矛盾关系之中,他们不得不面临各种抉择困境。社会工作者遇到的每一个个案都是有差异的,从个案的背景、环境、人物到案主的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是社会工作者做出社工介入需要考虑的。社会工作者助人的时候首先面临的是一个个复杂的问题和环境,在专业助人前社会工作者必须要认清楚目前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合进行专业介入?是否有介入的必要?应该如何介入等一系列问题。在认清了这些问题后才能开展接下来的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以免对案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的,因而希望在开展助人活动前仔细考虑案主情况和环境是否适合开展,以期减少对案主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杨竹.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介入及其困境[J].社会学研究,2002.

[2] 江娅.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和价值冲突[N].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7.

社会工作专业范文4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实践 系统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43

Abstract Social work is a specialty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the effect of practice directly affect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students.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 in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including unreasonable design, lack of control in the process and low quality. We need to manage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view of system which includes system design, system control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system evaluation, etc.

Keywords social work; system; view of system

社会工作专业源于西方,是一门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宗旨的具有利他主义倾向的学科,它以专业的科学知识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开展助人服务活动,在西方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需求日趋强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更加专业的高素质社会工作者进入社会,那么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高校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教育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就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其实践教学的高水平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起源于社会实践的专业。从社会工作专业在西方社会的起源来看,它出现于英国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之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圈地运动产生了大量失去土地的无业游民,进入城市的人们面临着贫困、犯罪等问题,城市化的加速又带来了如养老、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原有的教会和个人慈善行为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开始尝试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推动了现代社会工作的产生,可见,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就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具有浓厚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色彩。

(2)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对其的重要性。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的服务活动,其职业性表现非常突出,它需要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在具体情境中改变案主及其环境状态的能力,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在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卫生、教育、司法、文化等政府部门,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以及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福利机构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和管理工作方面的职业型人才,这就要求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一毕业就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又决定了其学习过程中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3)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所有的专业一样,高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也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门,其中实践过程是学生内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深刻领悟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实践,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既是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必不可少。

可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做好专业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教育中,其实践环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阻碍了该专业的健康发展。

2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设置不合理

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起步晚,很多大学甚至是最近几年才设立这个专业,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当前很多学校在安排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方面,形式仍然比较传统,多集中于大四进行,而在前三年的实践安排很少(大学前三年的实践仅以短时间的认识实践为主),这种安排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脱节,且学生在大四的时间,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都较大,很多学生对专业实践只是应付了事,极大地影响了实践学习的效果。

2.2 过程:社会工作实践的控制不足

社会工作专业范文5

(一)专业认同

认同是个体与他人、群体或被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专业认同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也是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感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及职业规范,希望把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目标等这些层面的和谐统一。

二、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现状分析

(一)社会工作学生基本信息统计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选取了某大学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本次调查共发200份问卷,有效回收176份,男生40份,女生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8%。并运用spss17.0对问卷进行分析。从收集的数据来看,参与本次调查的共有40位男生,占总数的22.7%;136位女生,占总数的77.3%。可以看出该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男女生比例有些失调。

在对学生是否自愿填报社会工作的的调查中,由图表1可以看出19.9%的学生是自愿填报的;80.1%的学生是被学校调剂的、他人要求填报以及从其他专业转入的,可以看出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大部分是非自愿填报的,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是自愿填报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认同感的主观态度

1、专业认知状况

首先,在本次对学生报考在专业前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程度情况的调查中,只有9.7%的学生在报考之前对社会工作专业比较了解,65.9%学生在报考专业前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因此,这可以看出在社会中人们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状况较低,大部分人对社会工作专业不太了解。

其次,在对学生对专业信息的关注状况的调查中,只有34.1%的学生对专业信息积极关注。整体来看,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信息的关注程度总体呈不太积极的趋势。

再次,在经过学习学生是否清晰地向别人描述社会工作的调查中,有56.3%的学生表示能够清晰地向别人描述社会工作,有43.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不能清晰地向别人描述社会工作。这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知情况有所提高,还需进一步加强。

2、专业情感状况

首先,分析得出只有34%的学生在重新选择专业时,会继续选择社会工作专业,有66%的学生表示不会以及肯定不会再选择社会工作专业。仅有20.5%的学生的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工作专业比较满意,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的家人和朋友对该专业的专业情感认同也不太高。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仅有2.3%的学生对这个专业一直充满希望,有35.5%学生起先充满失望后来有希望,11.2%的学生起先希望后来有了失望,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情感认同总体不太乐观,但是经过学习有提高的趋势。

3、专业价值观状况

本专业的价值观也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持认同的态度。其中9.7%的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完全认同,80.1%的学生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大部分都认同。

4、专业行为状况

在对该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专业课的作业完成度、参加实践活动的态度、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的参与度都比较高,71.6%的学生会比较积极主动的完成专业科目的相关作业,78.9%的学生愿意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80.7%的学生参加过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且,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时间活动中,55.5%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对时间活动的影响很大以及比较大。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工作的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劲头和热情,却不能说这源于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热爱。

5、对本专业的就业态度分析

在本次的176份问卷调查中,77.9%的学生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有82.4%的学生认为就目前中国的状况来看,社会工作专业对社会的帮助不大以及没帮助;还有62.5%的学生认为现在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不高;但是,有59.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较有前途,可以看出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比较认可,但是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的认可度较低,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使得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偏低。

并且34.1%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只有12.5%的学生表示会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而48.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是否会选择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因为大四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所以做一下进一步说明,在选取的大四的35名参与问卷调查的样本中,12名学生选择了考本专业的研究生来深造自己,但是只有5名学生表示毕业后会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毕业后选择“不会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或“不知道是否会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的学生中58.7%的学生因为对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的前途难以看清;21%的学生觉得这份工作所提供的待遇、条件不太理想;而且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和毕业后是否会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进行交叉分析中,在卡方检验(显著度为0.05)的结果显示P=0.00

在是否自愿选择社会工作专业和毕业后是否会选择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的交叉分析中,在卡方检验(显著度为0.05)结果显示p=0.124>0.05,因此在是否自愿选择社会工作专业与毕业后是否会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没有显著性相关。也就是说,可能有些同学当时并不是自愿填报的社会工作专业但是经过学习也可能会选择从事社会工作专业。这说明个人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完全受专业志愿的影响,个人的兴趣更为重要。

三、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1、积极响应政府颁布的政策,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社会各界要认真贯彻自2006年至今,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颁布的关于发展社会工作的各项法规与政策。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对社会工作的资金投入,开办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工机构,提供更多的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工作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这样也使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职业化水平,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社会工作的认同感,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的职业体系,完善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认证制度、从业资格制度、薪酬标准制度等等相关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工作职业化水平,从而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3、社会各界加强社会工作的宣传,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

社会各界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手段,加强社会宣传,比如在每年的国际社工日举行主题相关的活动,开展社工节等相关的宣传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与群众的参与度,让广大的社会群众了解社会工作者到底是做什么的以及社会工作是一种什么职业,而且还能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提高了,会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学校层面

1、创新课程设置,增加社会工作实践课程的比重,课程设置体现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

在课堂设置上要更多地体现专业特色,因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专业,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社会工作实践课程的比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和价值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学校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资金支持,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

首先,学校要着力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验室。在实验室教学中,运用专业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等等活动,使得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得到训练和加强社会工作理论的进一步理解,这也能提高学生学好本专业的信心。

其次,大力开展专业相关的课外实践的活动,该校也开展过不少活动,该校中一些学生已经建立一些专业相关学生社团,如,三农学会,一亩田社工协会等等。并且举办过一些社团活动,如社工节、精彩课堂进小学等活动,而且还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社工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笔者认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中并尝试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每门课的特点展开不同的授课方式。比如:《个案工作》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和社会工作者的感受;《学校社会工作》的授课中,教师让学生去联系服务对象,比如: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等,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设计相应的服务方案,并展开服务等等。教师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相关内容影视文本,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三)个人层面

1、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学生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或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对本专业的认识,接受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认真学习专业课程,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增强自己专业认同感。

2、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增加专业兴趣

一是要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资源,积极参加到学校的与社会工作专业的社团和协会中去。在开展的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技能。可以去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实习,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是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的机构和社区实习,或者是自己去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去当义工。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使自己的理论真正的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社会工作本质的领悟,增强自己的专业兴趣,从而提高专业认同感。

社会工作专业范文6

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市场营销、实用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作为专业方向,我们学习了,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学校期间,还学习了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行政等相关的知识;以及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统计学以及SPSS统计软件的相关知识。

作为一门秉承助人自助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我能够理解社会的各种现象,并且尊重各种社会事实,进行我的一切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方面:四年完整、系统的学习给了我足够的理论知识,在宜宾市翠屏区民政局的实习给了我实践经验,但是我的经验仍不够,在日后的专业工作中,我仍然将努力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并且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回报各位领导的信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