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现代化信息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12-02
《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园林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一年级的学生,该课程获得过湖南省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学院单元说课一等奖,学院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课程改革汇报会获全院教师观摩等课程荣誉。
一、改革的原因
1.学情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基础和自律能力比较差,但是爱动手,因而想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参与课堂,通过赋予学生责任的方式克服他们自律能力较差的缺点。90后的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强,因而如果通过改革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技能抽查的需要。湖南省技能抽查考试园林技术专业总共三个模块15个项目,其中第一个模块园林植物繁育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在这个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湖南省常见园林植物的种名、科名、观赏特性、对光温水的要求和园林用途。所以为了能使学生在技能抽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想通过改革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3.证书考试的需要。花卉园艺师、绿化工、插花员、花艺环境设计师、风景园林工程师等考试大纲所涉及的内容和对知识的要求都与我们原来的教学重点有些出入,所以在改革中这门课程在内容选取上要做重大的调整。
4.课程地位的需要。本课程既是基础课也是核心技能课,为了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核心技能,因而在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式上都需要改革。
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门课程的改革课程组通过了多次的讨论和前期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程更名。课程从最开始的园林植物学,到园林植物,再到现在的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课程的名称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2.阶段进行。到目前该课程的改革已进行了三个阶段,2009年之前植物识别的内容按照自然分类法,根据不同的科来进行识别的,沿用植物学的教学模式。2009―2011为改革的初始阶段,在内容的选取上较以前做了大的调整,2009年用改革后的单元设计《草花的识别与应用》获得了当年学院单元说课一等奖,这使课程组对于改革信心大增;2012年为试验阶段,试验阶段在内容的选取上较初始阶段又有了大的调整,资源库材料的收集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13年为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调整,使内容更加符合要求,且在资源库的建立上有了完善,在这一年里完成了《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教材的编写、《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在线学习与考试系统》软件的升级、大学城空间课堂的搭建。
三、改革的举措
1.教学内容的选取。通过反复研讨选取教学内容暂定为2个模块,5个子模块,21个单元;课程技能目标是能识别300种左右常见园林植物,能在园林中应用常见的300种园林植物。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学生参与,分为自学、教、学、做、练、考六段式教学法。
2.实训基地的完善。实训室是带有可供50人使用的公共WIFI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最好能建立双屏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既能让学生演示自己的,也能和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作对比。
3.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在改革的初始和试验阶段已经编写了校本教材和在线学习和考试软件,但是软件还需要升级,教材也需要继续完善,资源库建设单位第二项是教学平台的搭建,第一是计算机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软件的升级,2013年6月已经完成,并获得了学院信息化大赛多媒体软件一等奖。2013年暑假已经完成,在课程答疑区获得过湖南省教育厅领导和其他学院老师的多次点赞,第二是手机教学平台的搭建,现正在设计中。
4.课程团队的建设。由两名副教授和两名讲师组成,结构合理,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课程分工明确。
四、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1.课程信息。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是园林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园林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总课时88,周学时:2学时,两周集中实训,分两学期完成,它也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生产技术》、《花艺设计》等课程的前续课程。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六大器官外部形态的描述术语;(2)熟记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3)熟记园林植物的应用形式;(4)熟记300种常见园林植物的种名、科名、主要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形式。技能目标:(1)识别300种植物;(2)熟练应用300种园林植物。素质目标:(1)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2)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拓展能力目标:(1)学会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2)给校园植物挂牌;(3)在世界大学城主讲教师空间植物医院中解决一项有关植物的问题。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2个模块、5个子模块、21个教学单元。2个模块分别是总论和个论,5个子模块分别是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识别、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五种类型园林植物的识别和主要应用形式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识别子模块分5个教学单元,分别是根的识别、茎的识别、叶的识别、花的识别以及果实和种子的识别;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子模块分4个教学单元,分别是植物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植物的叶及其观赏特性、植物的花及其观赏特性和植物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子模块分2个教学单元,分别是孤植、列植、群植和丛植、群植、林值、篱植;5种类型园林植物的识别子模块分为5个教学单元,分别是主要乔木的识别与应用、灌木的识别与应用、草花的识别与应用、藤本植物的识别与应用和水生植物的识别与应用;主要应用形式园林植物识别子模块分为5个教学单元,分别是商品园林植物识别、主要城区街道应用的园林植物识别、屈原公园园林植物识别、河森林公园园林识别和毛栗岗花木基地园林植物识别。
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主要采用基于大学城空间的“六段式”教学法,分为“自学、教、学、做、练、考”六个阶段,采取课外传承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指导思想,“自学、练、考”三个阶段在课后完成,完成的效果检验通过大学城空间的作业、考试、作品、答疑等形式进行,“教、学、做”三个阶段在课中完成,依托大学城空间进行示例、展示。第一段“自学”,学生通过在线视频、课件进行自学,自学完后通过自学测试题进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此段督促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熟悉知识。第二段“教”,教师通过现场实物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完后可以通过测试题进行检验,且测试题可以是实物、图片和视频。此段主要是通过实物举例教授、提问和答疑。且与教结合起来,教中学,学中教。第三段“学”通过现场分析图片、实物进行学习。第四段“做”通过采集植物观赏器官与植物通过“现学现卖”的方式进行检验。第五段“练”通过对校园中植物的观察分析,拍照,整理,按照练习要求进行练习,并以照片、微电影的形式上传大学城空间。第六段“考”通过大学城空间进行在线考试,考试题目以图片为主。
5.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该课程主要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分组比赛法、图片展示法、实物分析法、过关卡法,学习方法主要有现学现卖法、角色转换法、你问我答法、讨论法。
6.成绩考核。该课程的成绩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程单元单项训练项目成绩占40%,包括项目训练情况、作业成果验收、在线单元测试,第二部分是园林植物识别考核占60%,主要通过软件和实物进行考核。
五、改革的创新与亮点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教学,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破知识与技能传授受到时空限制的障碍,给学生创造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
通过自学、练、考等环节的设计,增加学生的参与,如果硬件能达到要求的话,对每次自学的内容在这里还设置一个过关环节,通过了的课都可以不上,学生课前和课后自学与复习,并通过空间课程检验效果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另外,通过学生优秀作品展播、在线自测,甚至闯关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上进心。
六、总结
改革是永无止境的,随着软硬件条件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课程的设计方案会一直朝着更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改革,比如如果我们学院的现代信息化硬件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课程组还将继续改革,根据全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将该课程MOOC模式设计好,加入到全国的学分银行,让该课程成为全国需要学习的人都可以选修。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04).
[2]刘孟良.从高职课程改革现状谈高职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04).
[3]吴亚萍.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33).
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 教学改革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概况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旨在实现农业广播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地应对那些对职业、生计以及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能从容面对新的社会需求。主要流程如下:计划―>咨询―>设计―>决策―>实施―>计划的检查,该流程属于封闭的循环系统。这个流程必须辅以真实的情景、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学会举一反三,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从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和就业的需求出发,与当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
(一) 优化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应遵循“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结合河北及华北地区常见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增加当地常见病虫草害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训课时比例,增加昆虫和天敌饲养及天敌昆虫与害虫共生的实训内容,通过昆虫饲养,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昆虫由卵―>幼虫―>蛹―>成虫或者卵―>若虫―>成虫的变态过程、习性及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为防虫、治虫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将当地不发生或危害轻的病虫害内容予以删除; 对于昆虫的内部器官及构造,也作简化处理,只讲授与防治密切有关的昆虫的口器、触角、翅、体壁的构造、类型及特点,而对昆虫的内部器官部分进行了简化,这样使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培养目标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改变教学讲授顺序
打破以往的先“总论”后“各论”的顺序。例如:根据当时生产上出现的病虫害,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校园内及城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及月季~峰、黄刺蛾等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可将该部分课程提前讲解并结合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经过整合的园林植物保护反映了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和职业性。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下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因此,改革课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技能操作、生产实践、反思总结、评价反馈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六个阶段进行: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以真实工作情境中典型的职业生产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学习目标紧紧围绕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使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技能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在空间上的结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2.体现“四个有利于”原则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发掘学生个性和潜能。这四个原则要具体体现和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式、田间现场观察总结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昆虫分类学时,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和田间,让学生对昆虫标本进行直观、详细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昆虫各目、科之间的异同,以帮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所观察昆虫的区别,为将来园林植物害虫的识别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3.改进课程考核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来保障。学生的课程成绩评价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过程性考核,以考勤、平时表现、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每一个项目的考核结果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改变以往仅仅简单依靠作业及实训报告作出平时成绩的片面做法,改革后的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次,课程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卷面考核改变了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模式,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之外,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使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理论考试内容以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分析题为主,学生必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以此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总结: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班型的要求较严,每位教师最多指导20名学生,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实施等;第三,在考核评价时要注意加强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并将其作为对毕业生综合评定的主要依据。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要依据园艺技术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深入园艺园林花卉企业和园林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使教学内容更完善、更科学、更切合实际,使教学改革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不仅要重视田间现场教学方法,还要在活动式、启发式、模块式等教学方法上不断尝试和创新,再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改革方案更趋完美。
参考文献:
[1]杜宾.《园林植物保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实训目标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学
The solid Xun target teaching method is in mediumly the job 《 the park plant the cultivation with protect learn 》 of application
Xu Ya dong,Zhao Jia xiang
【Abstract】《Park plant cultivation with protect to learn 》BE 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 park profession of profession course.This text was main introduction solid Xun targ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solid Xun target the teaching method is in 《 the park plant the cultivation with protect learn 》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Solid Xun target teaching method; 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Park plant cultivation with protect to learn
一、实训目标教学法概念
实训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实训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训目标”主要是指以生产一种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一种任务,它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其目标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能力正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推行实训目标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训目标教学法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园林植物栽培养与护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园林植物的苗木培育、移栽定植、养护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课程。作为园林绿化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其实践教学是由若干个技能点组成的,每个技能点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明确的教学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实训目标来完成。实施实训目标教学法必须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
(一)根据教学需要确定实训目标内容,成立实训目标实施小组
在实训目标教学法中,学生学习的途径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目标”为中心。好实训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实训目标的选取非常关键。实训目标的确定可由几位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共同制定。实训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事项:
1.从本校的教学资源实际状况出发,实训目标要可行。
2.最初实施的实训目标所涉及的内容应是学生较易掌握的,这样学生的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实训目标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3.实训目标任务必须是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
4.实训目标应能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学生分组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组织能力强弱、动手能力强弱的合理搭配。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任课教师应事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以保证分组的合理性,继而保障实训目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个别后进生,由于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对此,可充分利用鲇鱼效应――以动带静,让学习好的学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再者,男女同学搭配,不但是体力上,而且在思维方式上是很好的搭配。
(2)小组人数以5~10人为宜。若实训目标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小组人数以8~10人为宜,组成小组后,由学生推选组长、副组长、发言人、记录人等。进行适当的小组分工,让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实例:园林植物水培操作实训目标具体操作如下:
学生分成10人一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用于做水培实训目标的植物,然后由学生自己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自己选中植物的水培配方,任课教师检查学生交来的水培配方可行后,实验员负责准备药品。学生在实验室按自己查得的水培配方配置营养液,配置完成带回宿舍营养液及水培器皿,放于宿舍中观察并记录水培植物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先由自己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再找老师解决,并认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期末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出售或把水培的成果推向市场。学生交实训目标总结,教师进行总结。
三、实训目标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
1.引导作用
学生在完成实训目标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实训目标具体实施的解释。
①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也为学生独立完成实训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教师要解释清楚实训目标实施的步骤,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实训目标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指导作用
在实训目标任务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获取资料、制定计划确定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的具体操作办法。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实训目标实施计划的提纲,然后由学生利用图书馆内藏书或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制定出实训目标实施计划。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计划进行共同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统一标准。
学生在完成实训目标的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实训目标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
另外,在小组讨论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训目标及教学苗圃苗木繁育与管理实训目标中应1周进行一次研讨,交流心得体会,这主要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小组长均每2周开一次会,提出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在学生讨论时,教师除做好记录,还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指导,这样学生的发言水平将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应以人为本,应注意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特别是成绩较差及与同学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要格外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讨论
反思是不断创造的原动力。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扬长避短,才会有新的创造,才会上升到更高层次,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职校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专业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讨论是实训目标教学法的五个关键环节之一(讨论、实地考察、表达、调查和展示)。讨论穿插于实训目标活动过程的每一阶段,包括实训目标活动的设计、小组成员的分工、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训目标成果的分享。讨论可以提高职校生学习的激情,可以辨别正误,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4.检查评估作用
在实训目标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实训目标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检查评估要以学生完成实训目标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更要关注过程。
四、总结
通过以上三个实训目标实施的结果来看,学生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树木;课程标准;制定
【中图分类号】G712.4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科目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主要授课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其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本门课程具体实施的依据和准则。高职课程标准要切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整体效果。本文以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课程标准制定为实例,探讨了课程标准制订的具体内容,为同类课程标准的开发及规范化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园林树木是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园林树木基础知识,熟悉各种常见园林树木的特征、习性、应用和养护要点,能够独立进行园林树木的运用、配置和日常养护管理。该课程涵盖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土壤肥料等的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定位完全是根据园艺技术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树木识别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应用方面的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园林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和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对小面积的园林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二、课程设计思路
园林树木课程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性质与定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园林绿化施工员、苗木生产技术员、草坪建植工和景观设计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常见园林树木,了解其对温、光、水、土、肥的要求,掌握其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等习性,并在此基础上具备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配植、栽培养护、繁育等一系列专业技能。
本课程的目标是完成园林植物识别、掌握生态习性、栽植管理、繁育及园林中植物配置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内容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定安排,打破以往以理论知识为逻辑课程顺序,将所需知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及职业环境的真实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园林植物的杆、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2.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植物资源特点以及其在绿化建设中的作用。
3.掌握园林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4.掌握根据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营造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
5.熟知江苏地区园林中常见树木的特性及其应用特点。
(二)技能目标
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具有较强园林树木识别、应用、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在园林树木识别应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凝练重点的能力,能正确识别并能合理运用和养护园林植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园林树木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共60学时。全课程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园林树木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子植物识别、第三部分被子植物识别、第四部分常见园林树木配置应用与调查。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模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学习情境,并组织实施,采用“课堂―实践场地”互替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为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形式来设计技能模块和学习情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园林树木的相关知识,在老师指导下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情境相融合,对具体的绿化项目选择适宜的植物,独立进行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并能够独立完成植物配置图。在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点的复习和传授,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施的有力保障,随着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完善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今后学生岗位发展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研的教学方法。根据每班情况,分成6-8个小组,每组4-5人,老师根据每个任务项目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以PPT形式汇报,每小组间互评打分,老师做最后的点评和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互动,边学边做,教师在实践实训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实习,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课程考核评价
根据园林树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结果考核(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过程评价以学习态度、课堂考勤、作业、实践操作能力、合作精神为等进行总体考核评价。
六、课程教学资源
(一)《园林树木》主要参考的教材有: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
2.邱国金.《园林树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
3.邱国金,石朝进.《园林树木》,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2.
(二)课程资源库网站。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料在网络上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实训实习项目、在线测试等。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资源,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园林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识别分类的依据。
(三)课程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构建一个由课程负责人、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结合,形成一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高学历、强业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
课程负责人主要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按照“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课内教学、课外练习与课程设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启发引导、精讲多练,培养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操作能力,提高创新和创造力,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辅助的角色。
专职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授课和校内外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定期深入企业参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生产管理和定岗实践,与企业一起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国内外园林行业的动向和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掌握市场新的育苗技术和新品种苗木,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
从园林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聘请本专业既能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主要负责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制定生产实习和定岗实习计划、内容,并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核。
园林企业行业专家主要负责课程总体评价和教学点评。
参考文献:
[1] 邱国金.《园林树木》[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5
职业教育改专业系统化内涵建设
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发展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职教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2010年启动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在内涵,专业建设是核心和载体,专业强则学校强、职教强,专业系统化建设成为职教发展最紧迫的任务。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标准、规范,这极大地制约了专业的发展步伐。借助示范校建设的强劲动力,总结近10年的专业建设、研究成果,启动了“工艺美术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
“工艺美术专业系统化建设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于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美术影视与动画、数字影视艺术制作、园林植物造景设计5个专门化方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设计与实践”双轨式课程体系,完善了“创意工厂”实训基地,培养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了专业文化建设标准,修订了技能比武方案,旨在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依据。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群涵盖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艺术设计与制作、美术影视与动画、数字影视艺术制作、园林植物造景设计5个专门化方向。编写这5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分析各专业方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全面发展、结构优化、强化实践、注重创新的原则,确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目标、能力和技能目标。在明确毕业生就业范围,分析岗位能力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技能组合与知识点进行归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据此构建由基本素质课程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系统、专业实训课程系统、拓展课程系统、职业资格课程系统组成的“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规范,又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对教学的具体指导。
“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加强重点专业专门化建设,带动整体专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实训项目化、能力模块化、考证岗位化等“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艺美术特色,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职业融入学业,学业凸现职业;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现艺术的理念,创新艺术设计类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中等职业教育新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工艺美术专业突出设计、创意理念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由于设计软件的应用积极的推动了现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市场急需懂设计、会操作、能实施的艺术工人。因此,中职学校要构建“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训动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运用专业理论设计到制作产品实现一体化。
“创意工厂”实训基地。基于“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设计与实践”式课程体系,就必须依托实训基地的建设。“创意工厂”实训基地,突出设计理念、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从在教室里的美术专业知识出发,到电脑机房的软件设计,最后在输出设备上看到自己设计的真实作品,实现了项目的完整流程实训。实训基地设有基本技能实训室、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训室、美术影视与动画实训室、数字影视艺术制作专业实训室。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实训室主要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实训室和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
“双师型”师资队伍。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文凭,更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双师”是对所有专业课教师的统一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各种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向着市场需要的方向迈进。建立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制度。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继续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型”比例;开展以骨干教师为主的全员培训,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争取在广告、影视、影楼、花店、玩具厂等工艺美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师实训基地,并按责任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专业培训和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精品课程建设、自制课程软件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发。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
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成长有着强烈的指向功能,对专业发展有着显着的引领作用,通过建设专业文化,引领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实力,打造出一支品牌专业。具体体现在工艺美术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如开展创意教室、特色走廊评比活动;举办艺术作品展示;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素养,培养想象力、创新力、协同力;最重要的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和形成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
园林植物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
园林树木识别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的一门科学。园林树木识别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块,灵活多样地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把课堂学习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尽可能多的利用基地实习锻炼资源,按照学习情境特点的不同特点,灵活多变的选择四阶段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将直观、实练、考核操作融为一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显“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特点。
1 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在教学中起到真正的主体作用。
1.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观察描述园林植物形态结构、识别常见园林植物,充分利用我校国家园林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优越的实践条件,开展现场教学,将学生带到品种园、苗圃、花卉公司、公园、科研试验地进行现场授课和操练,融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1.2 四阶段教学法(技能实战训练式教学)
“训练观察植物基本技能”就是通过四阶段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进行教学的,它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教学方法。
准备: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教学方式为讲解。
教师示范:这个环节主要是让老师全方位真实模拟示范,用自己的切实行动教会学生该如何去做。
学生模仿: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情景,老师观察不足之处。在模仿中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互动进行。
练结:通过之前的学习过程练习了老师设定的训练科目,所以要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学习目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作为驱动,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就像“花卉分类及识别”这一学习情境,把几个任务关键知识点都包含进去,通过对这几个任务的探究,不仅完成了学科教学目标,而且较好地实现了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加大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力度,不断改善教学手段
任课教师拍摄与收集了大量植物形态、构造、分类等图片,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采用图片、模具、植物标本、新鲜植物材料、多媒体等手段,使得图文并茂,内容更具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但具直观性,而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更加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认清难点,从各个方面强化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实施专项实践教学模块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技能的培养。
2.1 改革实践教学,为培养专业技能和就业服务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根据课程需要及时组织实训,教学内容始终紧跟所教的植物分类及识别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除在理论上使学生弄清弄懂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实践,从而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脱离生产实际,促进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2 教学中融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操作相关内容
为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任课教师把插花员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内容和要求贯穿到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并结合每一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先后有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正积极地参与了我任教课程教改方案活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吸取知识,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了专业思想,通过课程的教学,学生能识别常见观赏植物和田间杂草50~100种,能认知植物的代谢生理过程、测定植物的主要生理指标,能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学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种苗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后续课程以及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玲姣.园林树木识别课件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25(6):138-139.
[2]唐兴,刘东辉,雷东阳.高职园林专业园林树木识别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141.
[3]周玲春,孙玉林,刘孟.园林植物识别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