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1

[关键词]护理人员;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071-0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调查对象。辽宁省内15所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890名护理人员。

(2)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社区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一般状况,在岗培训情况,从事的工作范围,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等。

(3)调查方式。采取统一问卷调查方法,被调查者按要求填写表格。

(4)资料处理。所有资料经审核后录入计算机,利用ACCE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医院、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状况。①年龄构成:40~50岁组人数最多,占47.5%,2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最低,仅占3.3%,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②学历构成: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82.8%,其次为大专占13.1%,本科以上学历、无正规专业学历的分别占1.2% 和2.9%。③职称构成:中级职称占58.4%,初级职称为39.7%,高级职称很少。

(2)从事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年限,从事护理工作20年以上者占53.5%,5年以下的仅占8.4%。而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1~2年者所占比例占43.9%,2~3年,占25.5%。分析可见,一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新生事物,尽管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多数有十几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但从院内专科护理转入社区护理的时间不长,经历有限;二是说明了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的经验不足。

(3)医学基础、护理等有关课程学习情况。被调查人群中普遍学习过基础医学课程;未学习过护理伦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8.4%,66.4%和75.4%;50%以上没有学习过卫生保健、营养与膳食、心理学;70%以上没有学习过人际沟通、社会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学习过社会学、计算机应用、人际沟通、老年护理课程的人数最少,仅占20%左右,而这些知识又是从事社区护理所必备的。

(4)毕业后培训和学术水平现状。尽管多数人员工作年限较长,但毕业后60%以上未参加过临床进修、脱产培训,80%以上未参加过学术会议与参观考察。调查中还发现,95%以上社区护理人员未在各级杂志刊物上发表过论文,94%以上的人员未在各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过论文。据有关文献报道:护理人员的进修、培训,在各医学专业人员进修培训比例中是最低的。护理人员缺乏培训,对于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十分不利。

(5)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的护理内容。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的服务项目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注射、输液96.7%,换药71.3%,家庭护理61.5%,理疗45.1%。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服务项目,主要还是由医生承担;妇幼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工作在大多数站内还未开展,个别护理人员甚至认为,护理工作还是以治疗为主,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应是医生的任务。

(6)技能水平情况。针对社区护理人员是否需要具备交流、观察、分析判断、计划、决策、评价、预测等十种能力,是否需要具备心肺复苏、心电图、换药、计算机等操作技术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测人员认为社区护理人员应必须具备交流、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认为具备分析判断、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是有必要的。78%以上的人认为应具备预测、评价能力。

(7)护理人才需求:从护理人才紧缺的数字看:按照21世纪人人享有充分的医疗资源的发展目标各级医院医护人员的比例应为1∶1.45,与目前辽宁医护人员比例1∶0.99的比例对照,还存在2万多护理人员的缺口。仅按照2020年我国医护比例必须达到1∶1.1的比例预测,我国13亿人口,需要培养各个层次的护士128万人。护理人才的紧缺同样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根据调查,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以及全球其他国家急需610万名护理人员,仅美国近两年就急需护理人才20万名。

从护理人才的素质看: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新型护理的实际要求。一是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偏低,研究生、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临床护理人员知识结构、护理理念落后,多数护理人员知识以熟练的技术操作为基本职业标准,缺少人文、社会、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与礼仪知识、常识明显不足;在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中,传统的医学基础知识比重过大,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实际护理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多以临床分科为主,没有突出老年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精神护理的时代要求。三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理职业还局限在以女性为主,男性很少涉足护理专业。

3 对策

(1)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要相应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护理需要的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护理教育体系,中专层次已显得不适应,应加大大专、大学层次比例;第二,开展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实施对从医院转岗到社区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使之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第三,根据21世纪护理发展趋势,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开设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课程,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第四,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建立我国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是护理改革的新思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同步发展社区护理工作,是社会进步、老龄人口增加和疾病谱变化而使护理工作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因此,护理工作已纳入护理发展的整体规划,也是下一步重点推动发展的工作。只有进一步深化中专以及大专各层次护理教育改革工作,才能适应护理学科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3)建立医疗集团,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人才培训、医院管理水平。医院集团以省级大医院(三甲级)为核心,以周边地区市级骨干医院为成员医院,再由成员医院向下辐射县区级医院及乡镇医院,完善覆盖全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合理流动,从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并逐级下沉,疑难重症患者逐级上转,形成省、市、县区三级架构的分级医疗模式。强调三甲级大医院(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将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为重点,扩大集团成员医院之间的卫生资源纵向联合,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而各基层医院将在医院集团的引领下,提升自身医疗技术、人才培训、医院管理水平,有效发挥成员医院作用,造福当地百姓,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专家难的局面。让三甲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共同分享大医院的声誉、优质的医疗资源、优良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4)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观应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在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系统地贯彻“护理程序”,强调护理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具有综合性、独立性的应用科学。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

(5)勇于实践,探索社区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但这一护理模式,目前仅在医院内实施。在不断拓展社区护理服务领域的同时,还要探讨如何将整体护理运用到社区护理中去,逐步扩大整体护理的实施范围,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6)各界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在基层医院中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基层医院及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基层医院及社区护理作为基层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开展基层医院及社区护理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纳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以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的重视,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改变,满足群众对护理的需求。适当提高社区护士工资待遇,以提高她们的职业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之安于现状,从而保证护理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社区病人对社区护士最强烈的期望是疾病护理方面,如慢病护理、急救护理,而医疗护理是疾病护理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医疗护理质量,才能在社区护理中取得最好的效果,才能使社区护士自觉地以出色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真正做到面向社区,服务于社区,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适合我国区域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护理人才紧缺,需求量大而且稳定,发展前景好。因此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开设的护理专业是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和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相一致的,这样既可以挖掘我校的医学资源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医学条件,以现代医学理念培养适合于医疗服务一线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佳香,姜海霞,高修银.社区护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07(9).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礼仪;社区;护理;应用

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应。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需要有广搏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礼仪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1]。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于与医院护理工作有所差别,更应该重视护理礼仪。社区护士不仅要为患者服务,也要为未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人群服务;同时还肩负着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传染病防治及防控、健康教育等多项职责,也就是说,社区卫生服务面对的是更众多的对象和更繁琐的工作。因此,容易影响护士与居民的沟通,护理人员规范的礼仪可以有效缓解纠纷的发生。

1我站护士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个别护士没有建立"居民至上"的服务理念,自律性差,意思倦怠,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缺乏应用礼仪的习惯。

1.2不注重细节。护士在为居民服务时缺少和居民交流的意识,使居民感到压抑。

1.2.1工作时衣帽不整,工作服不清洁,让患者缺乏信任感。

1.2.2站立跟同事谈话时,扶肩搭背;说话时背对患者,目光游离或斜视。

1.2.3走路左顾右盼,举止不端,治疗盘内物品叮当作响。

1.2.4声音过大,或不及时回答居民的问题。

1.2.5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对策

2.1强化职业道德 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医务人员礼仪规范,做到真正以居民为中心,体现一种诚实、负责、爱岗、服从、敬业的职业精神。①使社区护士认识到护士礼仪是护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②护士礼仪不单纯是医德、医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形象、社区效益、护理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③护士礼仪要求社区护理人员要高水准,严要求,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社区护理人员真正懂得什么是护士礼仪。

2.2营造优良的礼仪氛围 良好的氛围可以带动整个团队成员强化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意识,更好地服务居民。要及时掌握整个团队成员的情况,坚持人性化管理,帮助护士解决工作和生活等问题。

2.3规范护士礼仪,成就职业之美。

2.3.1掌握遵循交往的礼仪 ①尊重与接纳原则:护士应首先在心理上接纳尊重居民,保持其主动地位,热情主动地与居民交流。②以居民为中心原则:无论护理过程的长短,都是以居民的康复和需要为根本。为居民多想一点,多听居民说一点,多给居民讲一点,多为居民做一点。③平等原则:护士从居民的利益出发,不分年龄、职业、经济地位、容貌,充分尊重居民的人格。④相容原则:护理人员在交往中培养自己的相容品格,从换位的角度思维,将心比心,对少数居民的烦燥言行予以谅解,以宽以待人的胸怀和礼让来换取居民合作。⑤持久原则:要求护士的关爱、照顾应始终如一。

2.3.2给居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3.2.1保持良好得体的仪表 护士上班前衣饰应注意以下5点:①鞋是否擦过;②裤管是否有线;③是否淡妆上岗;④头发是否梳好;⑤护士服是否有皱纹或污迹[2]。

2.3.2.2微笑服务 "一个美好的微笑胜过十剂良药"。对居民的微笑的3个原则是发自内心、表现和谐、注意环境。

2.3.2.3对患者要有恰当的称呼 恰当的称呼是心理沟通的桥梁,是一种德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知识与阅历的外在表现,是一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是一种尊老爱幼的美德,是一种为人处事,宽容豁达的风度,是一种相互交往中向人表示尊重友好的规矩和技巧[3]。

2.3.3行为 ①站姿:基本要求:头端、肩平、胸挺、腹收、身正、腿直、手垂;坐姿。坐姿的基本要求为端正安稳,表现安详、庄重、优雅的风度。②行姿:基本要求为轻松、矫健、优美、匀速、不慌不忙、稳健大方;女士端庄、文雅、温柔之美;男士刚强、豪健的阳刚之气美。③坐姿。基本要求为端正安稳,表现安详、庄重、优雅的风度。④蹲姿: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腿靠紧下蹲;前脚全脚掌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后脚脚跟抬起;臀部向下。

2.3.4注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做好社区的礼仪护理,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来完善自我,通过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类学术讲座、学习班等继续教育方式获得国内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进一步提高知识,启迪思维,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的升华。

2.4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约束、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只有制定严格、切合实际的规范条例,并以此来要求社区的护理人员在礼仪上的统一规范化。并将其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将奖惩落到实处。绩效考核与晋级及分配制度挂钩。制定了科室二次奖金分配方案。根据患者满意率等进行评价,将考核指标充分量化,便于操作、富有实效,力求真正实现优劳优酬的原则。文明用语在嘴上,娴熟动作在手上,微笑服务在脸上,仪表整洁在身上,才能更好地促进护士礼仪的发展。

3讨论

3个月后,护士主动服务、学习意识明显增强。护士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满意率明显上升,全年未发现一起纠纷。这说明,良好的礼仪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基础,待人以礼是当代护士应有的风范。良好的礼仪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从而构成一个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社区护士在社区活动中所展示的服务内容、职业行为和专业形象,不仅代表个人素质而且代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形象。以现代文明护士的语言、礼仪形象,创造一种团结协作、科学有序的氛围,运用适当的言谈举止和专业形象走进社区,使我们的护理对象消除陌生、紧张的心理,给其以信赖、安全感。在护理进程中,使患者得到温暖从而能顺利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所以,护士礼仪是社区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始终贯穿了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陶方.护士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5):59-60.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3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科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实践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从单一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为适应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在护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目前,高等护理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自2001年我系创建以来,随着我校教学规模、办学层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护理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原有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学实验教学,逐渐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力争培养出适应整体护理要求和时展需求的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护理实践课有助于学生获得和提高直接经验,学会关心,参与,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条主线,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思想,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护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现将我系加强护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1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1.1 完善硬件,提升软件我系目前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具备一个准备室、一个示教室,四个实验室,基础设备齐全,同时能满足基础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环境。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中心供氧、呼吸机,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婴儿温箱等设备,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1.2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操作技术在基础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坚持采取“集体备课,课前预讲”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引进湖北省重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技术,在教学中,严把“十八项基础护理学操作”关,并且在临床护理学中开展“特色”实验项目,如CPR技术,除颤技术和呼吸机的使用、婴儿温箱使用,婴儿沐浴,婴儿抚触等。

2 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护理实践能力

2.1 以《护理学导论》为主导《护理学导论》是以护理发展概况、护理理论、护理人文等作为基本框架,并突出培养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导式、学讨式”,即教师提出思考题或个案病例,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觉面对问题,认真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讲评,各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可贯穿护理专业课的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实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2.1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我系老师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实验课中,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在实验课结束前开展“分组竞赛”,竞赛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护理技术操作的兴趣。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各班同学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我系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每年学生下临床实习前,我系都大力开展实习前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防护等)和实习前操作强化训练,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2.2 引入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系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 围绕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病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护士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变能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临床护理中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在临床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专业课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2.4 社区护理(周游社区)传统的护理学实验课场所为学校实验室,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护士的工作场所从学校实验室扩大到医院、家庭、社区,为社区群体开展健康服务。目前,我系在社区护理教学中,主要采取周游社区,实地观察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如在温泉有关社区,我们带领学生了解社区环境,参观社区卫生服务站,咸宁市中心血站等。

2.5 护理科研中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 ,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在护理科研实验教学中,带领学生在图书馆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资料,分组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使用医学数据库,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并指导学生进行手工检索(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的使用),在阅览室查阅医学、护理期刊,讲解论文的格式和种类等,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取得了教好的学习效果。

3 开放实验

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3~4人为一组,每组分发一套护理操作练习用物,配备一个床单位及一个模拟病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联系

实验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根据护理学实验教学进程列表,事先发送给附属医院,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备好课,安排学生下医院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手术室、急诊科病区等,使学生能早期接触病人,了解医院的环境,各科室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和专科操作技能的见习,复习巩固和提高已学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优化实验考核体系

根据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原则,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分为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因此在实验考核标准应包括上述5个方面,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们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考核方法,坚持采用护士素质(包含个性品德及态度)、用物准备、操作技能(包含交往技能、人文关怀)与提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即在操作考试过程中设置特定的病情进行提问,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此考核学生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

6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6.1 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多媒体示教室,急救室,ICU病房,特色护理站,物品准备间,洗手、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配套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空间。

6.2 改革传统的教师准备实验为学生独立准备实验(包括物品)和课后清理工作为此,我们在护理实验室每一组设一器械柜与物品交接登记簿,上实验课时护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迅速、准确地准备所需物品,课前、课后交接,清理物品,加强学生责任心与动手能力。

6.3 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实验课前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创新意见,实验课上学生独立演示后师生共同讨论再分组练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解决护生只继承不创新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4

对护生来说,临床实习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他们从学校的理论学习走向工作岗位参加实践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必经的途径是将护生理论和护理的实践相互结合,对自己在护生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这种锻炼,实现自己的专业化角色转换,这个过程也是关系到他们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重要环节。这个关口对于他们以后工作中的态度、工作作风、个人素质等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谈谈有关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看法。

一、进行有效教学设置,判断评估能力

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设置不仅应理论联系实际,更应保证课程能反映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注意社区和公众的要求。如对高血压病人,不仅要求护生在临床上学会如何护理,更重要的是做好健康宣教,这一课题设置就反映了公众的要求。在临床教学中很多护生都希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临床上较新的知识,因为教科书上的知识比较经典,但也缺乏个体性。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带教老师应具备评估判断能力,特别是目前临床教学中,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各个层次并存,所具备能力也不一样。即使是相同学历的学生其所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例如,当前我国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有4种能力要求,即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和护理科研能力,而除研究生培养之外,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很好的教学设置及评估判断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方法,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提出问题—自学—讨论—回答—解疑。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费时多,压力大,但是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需要探索的是那些他们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对于一个病例的讨论,不仅要具备生物医学知识,还涉及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学科,要求学生有广阔的知识面,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又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挖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管理

对实习生来说,他们的组织纪律教育需要加强,需要他们自觉遵守院方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请销假制度。并且,院方需要每周不定期地安排到各病区的调查,了解实习生中各种实习表现,了解他们能否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在每轮实习生出科室的时候,安排综合考评实习生,并且向护理部上交这些评价。在实习结束之后,护理部需要根据这些科室做出考评评价,再综合考虑实习生平时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和考核情况,综合给予每个实习生合理的评价。全体实习生会议需要每月召开一次,使得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思想和工作生活能够被及时了解,并向实习生征求他们对院方的教学工作是否存在着意见,是否需要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提高学生尽快社会化的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学生一旦穿上整洁的护理服,就代表着护士形象,虽然还是一名学生,但也是一名护士。带教老师在学生的角色冲突中应起协调作用,这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化能力起点。学生在刚接触病人时,会感到很紧张,有时甚至站在病人面前不知从何说起。此时,带教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怎样和病人打招呼,怎样介绍自己,如何与病人交流、收集资料,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当学生的护理得到病人肯定和赞扬时,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带教老师要善于观察并利用社会价值对护生护理观的影响,进行正面引导。特别在实习后期护生对护理工作有了较深刻理解时,在大专、本科生中相互比较会有一种心理差距,有些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面临择业时,护生又会有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时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好就业指导及价值取向的带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其尽快社会化。

五、培养学生改革和科研能力

以往思想教育中强调不怕脏、不怕累,忽略了科学管理,现代医学观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意保护病人、保护环境和自我保护。例如,目前造成院内感染的很多疾病是经过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的,在教育中,我们要强调护理人员操作中洗手、戴手套的必要性,这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目前,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中均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科研及学术研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指导论文选题,论证科研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

六、重视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5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国家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

社区护理发展论文范文6

关键词:护理文化;护理美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多数还是医院的临床护理,为了未来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要适当地融合医院护理文化元素在护理本科中的教育,对学生实现主动学习、职业定向、人性化观念形成与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护理文化概念、内容和功能及如何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探究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的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护理文化概念、内容和功能

1.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其与医院文化为“母子关系”,所具有的特征也与医院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处[1]。护理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表现形式,其已经与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护理文化的产生并非简单形成的,其存在于护理人员长期实践之中,通过对自身道德素养的约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从而达到更好地文化的集成[2]。也就是说,护理文化其更多的是做为一种精神文明而存在的,其在促进人员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2.护理文化建设内容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将很多文化要素进行了集合,其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外在形式表现,成为护理文化的“外衣”;诸如护士的仪容仪表、护士的言行举止、护士的工作环境等等都是其表现形式的一种,都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不仅反映了护士的精神面貌,更加反映了医院的精神建设,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状态。(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在医院的护理文化中同样非常重要,其所蕴含的文化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诸如护理质量、护理理念、护理形式等等组成了重要的护理文化制度,也成为护理规章制度的构成基础。这些内容同样也是护理文化的重要核心内容。并且,其随着护理制度的规范和严格,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其有着一定的制约作业,逐渐推荐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养成,让护理人员随着其要求形成程序化构成。(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护理宗旨、护理理念、护理道德、护理精神和价值观,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

3.护理文化的功能

护理文化的功能非常强大,其不经能够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能力,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而且能够在树立医院形象方面发挥重要功用,对于医院护理文化的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并且,因为护理文化的应用,医院可以构成强大的向心力,让所有员工可以向着一个方向迈进,可以让护士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并在集体环境中被认同,感受到自己以及所在集体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二、如何加强护理本科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的道德建设的核心。在护理学专业的培养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主人翁精神,从而发挥团队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动医院护理事业发展。

2.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作为未来护理文化建设的主体,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观念与情感因素。“以患者为中心”让人的智慧、思想、技术及价值追求在未来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全面的突出,在进行护理发展的方向的制定时,要对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激励作用进行全面考虑,为其搭建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平台,储备人才,让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获得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机会。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护理工作。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开展护理工作的新模式,求新、求变和追求卓越,以创新来增强护理的竞争力。

3.应用护理美学加强学生的护理文化建设

护理美学是研究护理领域中美的现象和审美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着哲学理论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及多学科的成果和方法,是护理领域的人文科学。护理学本科生应加强美学知识及人文知识的培训、提高审美创造和审美感受、塑造职业仪表美、规范职业语言美、展示得体举止美。将美学概念在护理文化中加以应用和推广,在文化建设中体现出美学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形成共同的服务理念和价值观,使团队的美得以充分展示,以此来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结语

通过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护理文化的概念,护理文化的内容和护理文化的功能。让医院的护理文化与护理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有效的对接和融合,以满足医院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亚珍,肖晓玲,张东华.护理文化建设在促进护理队伍稳定与发展中的应用与成效[J].全科护理,2015,13(4):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