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1

有效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培养学生学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合作精神。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好一定策略,以便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教师要做到扬长避短,经常反思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教师具备了“有效教学”的理念,这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否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要把握好每一阶段的实施行为方式。

二、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基础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以往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观念陈旧;有惰性,缺乏创新精神;教学反思不够。因此,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有多高,行动就有多快。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2.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就是肤浅的,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积极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教师的知识厚度和知识广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就能深入浅出。

3.经常反思。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吃透新教材是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探索新知识,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要做到这这些,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吃透新教材的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要经过仔细加工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只有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和自信,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四、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浓厚,求知愿望就强烈。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事例,使学生学起来学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爱”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以表扬为主,以鼓励的态度正确评价学生。

五、实施有效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2

1.1情境教学符合教学目标、内容的要求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进行应用时,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效情境的建立,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表现手段进行合理使用。从课堂反馈效果来看,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以新鲜的教学情境来对原有设定进行优化。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才能不断发展、深入,才能更加合理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2课堂讨论内容需创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都是教师在准备课程时要考虑和把握的东西。现代教学手段很多,主要以多媒体和教具为主,如何使得谈论内容有创意,充满趣味性、实用性和故事性,则是教师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好的课堂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这种积极的表现规范在组织纪律之下。

2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配合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处于一个引导、观察、控制、评价的位置,不是直接参与者,但却是控制的组织合作研究的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在出示讨论题目后有效地掌握研讨节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配合。

2.1设定独立思考时间学习数学须要独立思考的空间,须要进行验算,不可浮躁。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后,要留给学生读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内容、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热情,诱发对问题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讨论的心理准备。

2.2建立合作探讨的空间探讨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或者学生要挥组织者的职能,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序的交流讨论、实践操作,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其他组员选出总结者,并对总结内容进行补充。教师在讨论期间要进行巡视,及时给学生解疑释难、把握进程,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适时进行调控。

2.3留出组织交流的时间在每个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可以由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当学生听取别人发言时,要集中精力细心听,在出现分歧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者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时常运用鼓励的话语、欣赏赞同的眼神,适时地基于学生肯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信心。

3组内成员相互检验、相互帮助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计算,正确地解决了一个对于自己来说能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会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并且有动力继续追求这种成就感。教师则可以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小组挑战赛。两个组相互挑战,A出题,B解答。相反,B出题,A解答。例如A:为失学儿童C捐款,丽丽捐3元,比涛涛多捐0.5元,丽丽比涛涛多捐几倍的钱?例如B:水果摊进了480斤水果,已卖3天,每天卖20公斤。剩下的需要在7天内全部卖完,则平均每天卖多少公斤?通过这样的训练,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熟练或者理解困难的知识拿出来进行比赛、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发挥无限的潜能。

4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及时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锻炼,尤其是在后期,需要教师以评判者的形象出现时,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会非常集中,教师需要将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评价的方式进行叙述。包括评价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交流意识、合作秩序等。同时对于讨论结果须要肯定和鼓励。向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等额成果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这样经过周期性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对于个人兴趣有一定的认可,对于竞争和团结互助有一定的认识。由此,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5总结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3

1.1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数学课题

课题的选择关系到学生们能否胜任、学习上升的空间以及研究的空间价值有多大等问题,选择课题要从“浅“入”深”,课题选择要简单,切口要小。要从一个小切口能引申相关其他知识点的课题才是符合要求的课题。如若课题选择方向过大,则不好把握研究方向;课题选择过难,则没有学生可以发挥的空间,那就更谈不上探究学习了。因此,要选择既能表达数学概念,又能有深层次东西挖掘的小入口课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选择“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学习”作为课题方向,比如,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为2:3:4,问里面可以放置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课题答案可以有很多个,可以从这个简单的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建立学习共同体

由于整体教学数学课程的设计的特殊性,必须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整体教学是一个联系课内课外的综合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和各科教学成果,因此,就必须建立饱含数学学科、其他学科以及整个小学教师团队的教学共同体,并推选一名指导人进行整个教学的进程和任务安排指导,这样才能使各方资源服务于整体性教学,才能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帮助数学学科更好地升华。

1.3提供有趣的课程材料

课程材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示灯”,有了课程材料学生才能更好地着手学习探究。文字性或是公式性太强的课程材料过于枯燥乏味,因此,要让学生们更乐于数学探究,就必须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课程材料,而且课程材料要具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参考价值的要求。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们的学习进程,对整体有一个统筹,合理安排进程,并指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知识点,引领学生自主将各种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1.4做好分工、交流和合作工作

在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学生团队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做好合理的分工,可以选择部分学生找资料,部分学生向老师寻求经验,部分学生验算,只有合理分配每一个职责,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进行访问和观察,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教师也需要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更好地促进整体教学的贯彻实施。

1.5评定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经过仔细探究和认真思索,最终得出一个小组答案和研究成果,这就需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在小组内部的分工上也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从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两方面进行成绩评分,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各占五十分。小组成绩看的是小组研究的成果,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迁移性、联系性等方面进行考查判定。个人表现主要来源于个人在小组的能力体现。教师基于这两方面给予最终学习成绩的评分。这不仅能实现教学目的,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集体意识。

2结语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4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超级秘书网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5

1.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较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讲故事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将数学问题穿插于故事中,应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深刻记忆,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回想、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1.2发挥教育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既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及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2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注重故事的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故事对小学生的影响力巨大,须注意对故事的选择。对小学阶段故事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例如《葫芦兄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些故事中都含有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数字,教师通过选择这些故事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与学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龄特点符合,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分清善、恶、美、丑,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

讲故事既然当做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效将故事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注意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10以内)的教学过程中,若简单地对学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学生记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是很难记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数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记忆。

2.3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时,应结合教学课程的进度,适当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且不能占用一节课中大部分的时间甚至是整节课的时间来讲故事。以免学生太过于关注故事,而忽略了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和变换故事,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该课时应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或将故事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展开教学。而不是每节课都运用同一个故事、同一种教学方法,以免不能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对故事有所创新。如一些故事过于深奥、冗长,教师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故事进行整理、改编,最后转化成一个简短精湛、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则因其普遍被讲授而失去了新鲜感,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难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教师则应注重对故事进行创新和改编,对传统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小结

小学数学学术论文范文6

将数学问题的解答结果从原有的唯一性改变为开放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迎接思维的挑战,同样是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情感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改动或转换,如添加多余条件、隐藏必须条件(使问题不完整)、调换条件和问题等等方式,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展开思考,结合数学学习情感的交叉渗透,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水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中关于“质数和合数”这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在下面的里填入两个不同的质数,使等式成立。+=12”在教学中,我故意遮掩了问题,放手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样填,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生:我填6和6。因为两个加数完全一样。生:我填3和9,我填的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是合数。生:我填5和7,这两个数都是质数。生:我填4和8,两个都是合数。生:我填1和11,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将一道基础题进行了再加工,使之从单一的考察质数概念,到综合考察了学生对于质数和合数的综合运用,加大了知识容量,增强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挑战性;结合“你为什么喜欢这样填”的提问,将填写与说理同时进行,展现了学生个性化解题背后的知识依据,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在解答中的成功体验。

二“、喜欢怎样做”———体现层次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能力,才能使得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将学习情感引入到层次化教学中来,可以使得分层教学更加自然生动,避免挫伤学生敏感的自尊心,使之较为全面深入地贴合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个性兴趣和学习习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首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出示一块圆形的饼,将其平均分成2份,提问: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富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你喜欢采用哪种方式来表示分数,就用哪种方式。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进行思考———(1)你能用这块饼表示四分之一吗?(2)把一根彩带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表示几分之几?(3)把6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中2个圆片表示这些圆片的几分之几?这3个问题体现了三个不同的认知层次,从简单的认识什么是几分之几,到进一步感受什么是单位“1”,继而思考分子、分母在整个分数表达中的意义。学生根据“喜欢”来寻找适合自己的问题展开操作,教师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彼此分享,使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展露自己的思考价值,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分数的意义,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