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1
淮滨县隶属于信阳市, 是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自2015年4月24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淮滨县按照“保持稳定、依法规范、尊重历史、民主公开”的原则,对涉及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19个乡镇(街道办),279个行政村,118万亩常用耕地,14.85万农户进行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一、二、三、四、五”工作方法,稳步推进了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全县需要确权的279个行政村中已完成资料收集的村有279个,占全县确权总村数的100%;已完成资料审核,形成确权原始资料的村有279个,占全县确权总村数的100 %;已完善合同签订村数276个,占全县确权总村数的99%,已完善合同农户数13.21万户,占全县确权总农户数的89%。另外,全县档案室已装修完毕、档案盒、档案袋已完成印刷、档案密集架已完成招标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通过招标正在印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印出后,全县将全力铺开颁证工作,并将于今年12月下旬全面结束,迎接验收。
淮滨县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各项工作过程中采取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方法暨:
一个方案:在2014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以淮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文件印发了《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由淮滨县农业局会同县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并经县政府审定同意,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确定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本原则,就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内容、方法步骤作了具体规定,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两报制度:一是实行通报制度。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以来,县确权办实行每天通报制度。各乡镇将当天的土地确权工作进度于每天下午5点前上报县确权办,县确权办汇总后通报各乡镇并报县四大班子领导。对于各乡镇、各单位由于工作不力、重视不够、赶不上进度、完不成节点任务的,要向县委、县政府说明原因。对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并出现严重问题的,一经查实,县委、县政府将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实行简报制度。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编发确权工作简报,对全县确权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及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及时上报市农业局和县有关领导,并下发到各乡镇,达到了信息的畅通。目前,确权办已编发确权工作简报40余期。
三个关口:一是严把招投标关。为快速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经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服务项目分成9个标段,同时进行招投标。由县确权办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公司组织公开招投标,并从市招标办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对符合投标条件的投标材料进行评审,严把招投标关。经严格评审,最终有9家项目单位(公司)中标。县确权办与这些中标公司签订了规范的书面合同,为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严把调查摸底关。调查摸底工作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点之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县确权办非常重视。由村、组负责收集家庭承包方代表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资料,对二轮延包情况与村分地清册核对摸底,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家庭成员变动等情况进行调查落实,填写《农村土地承包调查摸底表》,调查摸底表由村委、农户、调查人员三方签字确认。三是严把检查验收关。为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准确,保障工作质量,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县确权办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的调查、测量、资料整理、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进行全程把关,对各标段各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按照《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检查验收实施细则(试行)》进行检查验收,并综合评分,对各中标公司按项目完成得分情况拨付项目资金。
四个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扎实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农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政府法制办、县档案局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成立了乡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村成立了由部分村民代表参加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组,具体开展本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淮滨县农业局领导带队,组织调研小组,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组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农村承包土地底数,理清了工作思路,找出了难点和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淮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手册》,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培训。为顺利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淮滨县开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热线咨询电话,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15万份,印刷并发放了15万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手册》。在淮滨县电视台设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知识专栏,全程播放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手册》的宣传内容,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不仅如此,淮滨县确权办还组织县乡确权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培训,并多次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办)的农发中心主任、各村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共培训600余人,使他们掌握了政策界限、工作流程、技术规范要求,提高了开展工作的能力素质,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为促进各乡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县确权办组织确权办人员分成7个督导组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走访、调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每天对各乡镇进行跟进督导,并每天对各乡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汇总排名,及时上报县有关领导,并在次日反馈到各乡镇。如因工作不力,轻者通报批评,重者交县委、政府督查室按照“三级三色”督促令进行查办。
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2
(一)全力推进重难点工作,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扶贫攻坚重点项目稳步开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将20个项目1700多万的扶贫攻坚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
(1)乌蒙山连片开发项目。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9户新建、11户改造)、饮水工程(水堡村)、连户路(2.74公里)已全面完工,正在完善报账资料;公路建设(硬化组道23.5公里,新建泥碎石路13.11公里)和沟渠建设(2.4公里)正在进行财评。二是产业发展项目,仔猪采购675头已完成,报账审批中;养鸡6940只已向公共资源服务中心申请单一来源采购;茶叶发展519亩,已完成采购,10月前供苗。
(2)解决突出贫困试点资金项目。新建茶园500亩正在完善采购手续;灌溉渠1192.3米,蓄水池30口正在进行财评。
(3)2012年整村推进项目。__村公路调项400米正在进行财评,活动室及其他项目正在完善报账资料;山庄村特色手工业调项至公路建设项目,及其他项目报账资料完善中。
(4)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在__村和富强村新建蓄水池4口,排灌沟500米,硬化生产道928米,已全部完成建设,正在准备报账资料。
(5)农网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__乡农网改造涉及隆兴、红桥、三荫和水堡4个村,线路改造正在进行中;在全乡9个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集中供水12处,分散供水6处,项目实施后将解决5300人的饮水问题。
2.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操作,全乡11个行政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农户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3.其他项目在按照相关要求有序推进,同时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下半年项目。
(二)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
1.推进传统农业工作。今年,全乡预计实现粮食总产量3460吨,完成省级粮油高产示范片建设任务,建成水稻高产示范片1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200亩。
2.扩大林竹产业规模。今年在全乡实施慈竹和柳杉丰产措施1000亩,兑现了天保二期公益林管护补贴32333亩。在红桥村发展林下养殖,占地200亩的养鸡场正在建设中。
3.巩固茶叶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今年通过2014年农技推广茶叶产业项目,建设机采茶园0.2万亩,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600亩,完成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种植业项目,新建茶园1316亩。
(一)交通影响较大。今年国道213线整治,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售。
(二)天气影响。受天气和病虫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增幅较小。
(三)涉农项目实施进度较慢。受政策因素和交通影响,乌蒙山连片开发等涉农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影响农民增收。
(四)企业生产不畅。受政策和交通影响,乡域内津玉煤业和硅石厂生产、销售都受到严重影响,石膏石停产。
1、紧紧抓住林竹茶产业增收支柱。6月路通以后,按照党政班子分工要求,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加强对林竹茶的出售管理,同时,加强对茶叶加工企业和竹片加工厂的管理,避免企业压价,消除农民在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3
1册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
1.1宣传发动,开展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改革政策,发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改革。同时逐级组织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使参与改革的各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都成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明白人”。
1.2调查摸底,制定方案
一是调查摸底。在摸底调查中,主要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收集林权改革的第一手资料:①资源状况;②林权现状;③林业税费现状;④经济收入现状;⑤林业管理现状;⑥集体林场经营现状;⑦造林大户现状。同时,要组织群众上山踏界,准确掌握情况,摸清群众意愿,及时化解纠纷。二是编制县、乡镇、村林改实施方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县、乡镇、村分别制定充分反映农民意愿、符合辖区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林改实施方案。乡镇、村的林改实施方案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重要依据,体现“权益平等”和“农民决策”的原则,公开方案制定的过程,并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成员讨论表决通过,方案通过后须张榜公示7 d。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行“四签两不准”(即会议通知签收、开会签到、林改方案签字、票决签名,不准请人代签、不允许用圆珠笔或铅笔签字),规范程序。
1.3组织实施,确权发证
一是公布木竹采伐审批制度(即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同时进行林地勘界,开展林地、林木确权外业工作。二是各乡镇写出阶段性工作总结,县林改办进行阶段性考核。三是县林改办准备材料参加全省试点县林改情况工作汇报会。四是县林改办根据省、市要求,制定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的方案及相关办法,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林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做好初步验收准备工作。五是基本完成明晰山林权属,签订承包合同,核发林权证书工作。
1.4检查验收,总结完善
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调查,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县、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工作组按《林改检查验收办法》对林改完成的乡村进行全面验收,做到完成一个村验收一个村,确保改革质量。
2册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
2.1明晰了集体山林产权
通过均山、均股、均利到户以及成立股份制林场等多种形式,落实林业产权,第1次将19.33万hm2集体林勾绘上图,落实到一家一户,明确了乡、村、组、户的山林界限。顺利完成了林改第一阶段的确权任务,初步解决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产权问题。
2.2激活了林业发展机制
通过林改,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管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逐步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没有因林改而引发大的乱砍滥伐事件,森林火灾和偷砍盗伐案件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2.3提高了林农增收能力
林权明晰到户后,林农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有经济基础的林农在自家林地上造林,没有经济基础的用土地入股参与造林或将林地有偿流转给他人造林,全县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林农的林业收入必将明显增加。
2.4增加了村组集体收益
林改后,村组集体管护山林的费用和造林开支大大减少,不仅如此,通过适当收取林地使用费和参与现有林的收益分成,还可以确保村组集体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3]。村组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村组集体林业收入,发展乡村教育、兴修水利、解决人畜饮水、改善道路、新建卫生室、绿化美化等公共事业,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又办不到的事,将有力地推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5林业管理职能有效转变,促进了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林改增强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推动了林业部门和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4-5]。在工作中,县乡工作队与村组共同研究林改方案、措施、办法,广泛宣传林改政策;村组干部与群众一起参与分山分林,一起耕山致富,干群关系
更加融洽,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林改中化解了大量的积累多年的矛盾纠纷,林业案件发生量呈下降趋势,没有出现大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从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3参考文献
[1] 曾令飞.阿拉善盟提前超额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任务[J].内蒙古林业,2012(1):48.
[2] 刘明江,王贵,周宏,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基层林业站的作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2(1):172-173.
[3] 陈建贵.玉林市石和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56.
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4
一、着力坚持五个先行
1.坚持规划先行。一是尽快对接国家《规划》,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工作力度,争取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将《规划》中明确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列入专项计划盘子,尽早组织实施;--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大力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将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总抓手,努力向省争取铜仁市成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并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三是在全面落实铜仁市各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铜仁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按照生态优先、资源承载、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与其他规划相衔接。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一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围绕渝怀二线铜仁段、长昆铁路铜仁段、昭黔铁路铜仁段等共七条铁路多做工作,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部开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完成铜仁至怀化、铜仁至秀山等高速公路的各项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强对市内县、乡道路提级改造,建设好通村路、通组路、园区路和农村产业路,全面构建起主动脉畅通、毛细血管联通、覆盖城乡的公路交通网:加大乌江航道的提级整治和沿江码头的建设力度,加快“铜仁·凤凰”机场扩建步伐,早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抢抓新一轮水利扶贫机遇,突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建设中小型水库,新增年供水量5.2亿立方米,新增水库库容2.65亿立方米,实现人人喝上安全水和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提高水务公共服务市级财政投入比例,筑牢水务融资平台,破解水务发展资金瓶颈;加强水务规划与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完善供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加强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加快骨干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解决骨干网架薄弱环节,推进城乡电网升级,让农村群众享受城市用电的质量和服务。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建设,打造“数字铜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广播、电视、宽带“村村通”。
3.坚持工业强市先行。一是打造武陵山区能源基地。争取尽快启动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和石煤综合利用,促进能源产业实现新跨越,把铜仁市建成武陵山区的能源基地。二是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机械装备、化工冶金、新材料、旅游工艺品、轻纺食品等产业,努力在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突破,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三是加快建设乌江生态产业示范区。围绕乌江流域特色资源优势,选准最适合本地发展、最有潜质和上升空间的产业作为园区经济支柱加以培育和经营。围绕农林牧产品,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园区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的发展路子。
4.坚持中心城市先行。一是尽快做大城市规模。统筹碧江、万山、玉屏、松桃、江口一体化建设,早日实现同城化。二是努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按照发展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产城一体化建设步伐,把铜仁市建成武陵山区域综合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聚集各种要素,进一步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使中心城区具有与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体量和实力。三是重点将思南建设成乌江航运枢纽城市、德江建成黔东北交通枢纽城市,支持思南、德江撤县设市。
5.坚持扶贫攻坚先行。一是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将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提高到65%以上,改造传统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理念培育产业园区和产业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市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产业基地,帮助扶贫对象参与产业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用烤烟“基地单元”模式,促进“茶、畜、烟、药、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二是调整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注重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专项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的整合,促进政府扶贫资源与信贷扶贫、社会扶贫资源的有效组合:进一步完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充分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纽带聚合作用。三是围绕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劳动者基本素质“三个基本”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四是建立减贫摘帽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巩固扶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五是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参照湖北支持恩施、湖南支持湘西、重庆支持渝东南地区的做法,尽快出台《关于把铜仁建设成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二、重点开展五个先试
1.在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上先试。一是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房屋、山林、果园、厂房、设备等不动产进行价值评估和确权颁证,推动农村资源的资产化。二是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结合铜仁市正在开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加强土地流转。在农村资产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地、宅基地进行更多细化,赋予农民土地抵押权、继承权、租赁权;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转让、转租、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土地,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流动和利用。
2.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先试。一是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推行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城务工人员凡有合法固定场所均准予落户城镇,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逐步实现同户籍同待遇;二是建立和完善转户农民的保障体系。对转户农民实行承包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住房权、林权、种粮及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长期不变,计划生育政策保持5年不变。同时,住房、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利,使农民不仅是名义上,而一从根本上转变为城镇居民。
3.在金融服务创新上先试。一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引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到铜仁市设分支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到各县区设支行,引入法人银行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启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工作,支持各县区和乡镇发展金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成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尽快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激活农村金融市场。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强化金融对重点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努力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力争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年均增长20%以上。三是培育直接融资市场。努力争取发展债券、股票资本市场,力争推出重点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四是积极探索贷款抵押方式创新。重点推广“三权”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加大涉农担保、“妇惠家舍”等贷款力度,解决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等实体经济融资难题。五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担保风险补偿金,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引导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5
一、廉能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通过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查找出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用地报批、地质矿产、行政执法、土地登记、土地收储、人事任免、财务管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综合管理等十类,共45个廉能风险点,223种表现形式。制订防控措施82条,修改和完善各类制度40多个,初步建立健全了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廉能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强化”,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党组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党组会研究制定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黄亲伟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职能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
二是强化思想认识。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廉政风险防范的宣传,发放教育资料300余份,使大家在逐渐接受“岗位风险”这一全新概念的过程中,也充分理解到了实行风险防范管理的必要性,自觉做到识别风险在工作之前、防范意识在行动之前,为开展好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是强化指导培训。县纪委领导和市国土局高度重视我局试点工作,多次到我局进行指导,同时为做好该项工作我局组织党员干部赴外地学习兄弟单位在廉政风险防范上的经验,并分3批次对职能股室负责人以及重点岗位人员通过以案为例的形式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培训人数达140余人,同时还制作了个人《部门风险识别防范表填写指南》印发给每个干部职工,为风险点查得全、找得准提供了有力的方法保证。
(二)抓牢“三个环节”,力保取得成效。
我们通过牢牢抓住“查、防、促”三个关键环节来实施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
首先,抓牢重点岗位查风险。一是领导带头查。党组书记、局长黄亲伟针对职责和分工,重点查找本人在重大决策上是否依据上级的部署,是否经过民主讨论以及在行使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干部任免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其他班子成员重点查找各自分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二是个人自觉查。每个干部职工结合各自岗位职责查找廉能管理风险点,尤其是查找土地出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的风险点。三是群众帮助查。我们及时召开了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派代表、退休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提意见,帮助查深查全。同时,为求风险排查的实效。由局纪检监察室负责指导各个职能股室,各个国土资源所所进行清权确权、排查风险点、制订防范措施,使得风险排查工作有条不紊,不丢不漏。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细致排查和征求意见,全局共上报廉政风险点600多个,通过梳理、归并,共排查出廉能风险点45个,风险表现形式223种,制订防控措施82条。
其次,抓牢制度建设防风险。一是从制度上规范领导干部的决策权。为加强对民主决策程序的监督,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为决策权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证。为防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腐败行为,制定了《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并由局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进行监督,使干部选拔任用权更加阳光、透明。二是从制度上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职权。为促进干部职工依法合理的管理国土资源,我们每月还不定期的抽查审批土地和矿产卷宗,对无正当理由乱批乱供的,给予批评教育、戒免谈话直至取消职权的处罚,严肃查处违规批供地等行为。三是从制度上建立权力运行监督的长效机制。我们将权力运行中的一些具体程序、环节作为“内控点”,要求权力行使人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作为其执行防范措施的“凭证”接受监督,从而实现权力运行的动态监控,并通过把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一些苗头性问题提前进行预警,做到关口前移。为不断提高机关效能,防止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国土资源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问责问廉问效暂行办法》等廉能规章制度10余项。
第三,抓牢业务流程促勤廉。我局紧紧围绕“科学管理促发展为中心”,一是紧扣业务工作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为广大用户开辟绿色通道。二是抓住群众关心的办证环节多,时间长,速度慢等问题,进行工作流程再造,合并相关环节和程序,实现窗口一体化,并推出网上报批、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等,促进了服务效能提升。三是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变以前座室办公为上门服务,优化了服务效能。
(三)围绕“三个结合”,科学推动工作。
一是与工作和管理环节相结合,规范干部职工的工作行为。在风险岗位廉能管理中,我们紧紧抓住乱批、乱罚、乱收费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在全局推行实地核查,现场办理、层级把关、集体会审,规范程序,公开时效,逐项检查监督等举措,维护广大用户权益,降低廉政风险。
二是与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完善干部职工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考核机制。为建立廉能动态管理及考核机制,我们将全局140余名干部职工的履历及职责等情况在各自单位逐一上墙公示,并将干部职工文明服务、遵纪守法、廉洁履职等日常工作情况纳入考核内容,确定考核点。把服务态度恶劣,公开索、拿、卡、要等行为作为“一票否决”的内容。考核结果定期公开,并与干部职工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通过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管理实现了干部职工品行考核的动态化、透明化,使得品行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是与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努力打造廉洁工程。为把我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所办公楼等工程建设项目都打造成廉洁工程,我们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及时引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把工程项目管理列入重点岗位,排查出在施工材料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工程付款及预结算等方面的风险点多个,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凡是项目变更、招投标、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坚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同时,加强了对采购审批权、资金使用权、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权的监督。并在工地设立了“廉洁举报电话”,接受举报投诉,使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招标采购做到阳光、透明。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强化了岗位廉能风险教育,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防控的自觉性。通过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全局上下人人查风险,人人定措施,人人受教育,使得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二是摸清了全局岗位廉能风险底数,提高了防控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清权确权和风险分析、评估,建立廉能风险台帐,不仅摸清了全局的廉能风险点,而且掌握了每个风险点的状况。通过制定防范措施和建立防控机制,使得反腐倡廉工作更有抓手、更有针对性。
三是细化了风险防控责任制,提高了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在防控机制建设中,全局干部层层签订风险防范责任书、承诺书,认真实行风险防控责任制,不仅明确了每个股、室、所、分局及每个岗位的防控责任人,而且使责任内容具体到了每一项权力,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防控积极性。
土地确权汇报材料范文6
关键词:地籍;信息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籍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工作水平,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顺应时代的进步,符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将信息化应用到地籍工作中,构建完善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能将诸如土地的位置、数量、界址、用途等地籍调查成果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强化地籍工作的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地籍工作的作用,提高其服务水平。
1 地籍信息化的应用状况
地籍信息种类较为繁多,数量庞大,时效性极强,地籍管理的日常统计、变更登记、数据修改等工作较为繁琐复杂,因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籍工作,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代替传统的手工工作,实现地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网络化和自动化,能提高地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带来更好的效益,有效实现快速动态监测,规范地籍管理水平。在我国的地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致使地籍工作信息化进程缓慢,地籍工作效率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地籍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地籍信息化标准发展较为滞后、有待完善,在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自家投入不足,致使地籍信息化工作所需的硬件与软件设备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在质量上不达工作要求、在速度上更新缓慢,数据库建设不够,对系统后期维护不够重视、缺乏专人负责、维护水平有待提高,对地籍工作缺乏全面、及时、规范化的信息支持,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 对提高地籍信息化应用效果的建议
2.1 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首先,国家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首先应做好地籍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工作,拟定地籍信息化的公关目标和系统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全国地籍信息系统,各地根据国家规划及自身特点制定本地的地籍信息化规划方案,统筹规划当地网站建设、资金投入、人才配备与培养,并加以实施。强化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防止出现掉链子等难以衔接的状况。其次,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工程,地籍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国家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要加大对地籍信息化的投入,包括资金和人才的投入,不仅要增加信息化经费,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地籍工作信息化的软硬件配套需要;而且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配备,投入足够的管理、运行与培训经费。尤其是经济贫困的地区,其资金来源不稳定,不利于地籍信息化的发展,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可酌情出台相关的资金保障政策。
2.2 规范技术,加强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为更好地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国土资源部门应出台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地籍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的标准,必须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标准的主要内容有:网站建设标准、信息标准、数据加工标准、技术安全标准、网站评估标准等。相关的地籍数据库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的行业标准,及时调整并完善现有的地籍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和规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地籍信息系统规范化培训,提升广大地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化的建设。加强地籍信息系统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数据管理体系,以便于系统对大量的地籍数据进行快速查询、浏览及应用分析。数据管理体系由基础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土地专题数据库、外部专题数据库等内容组成,以提高对地籍部门对地籍信息的检索及查询,强化其综合分析地籍信息的能力。其次,地籍信息系统可涵盖数据浏览子系统、建设用地审查子系统、新增建设用地管理子系统、举报信息管理子系统、项目动工信息管理子系统、开发区管理子系统、野外实地巡查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涉及到地籍工作的各个方面。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能使地籍工作部门能够快速查阅、浏览该区范围的地形和影像数据,随时掌握区域内土地的转、征、供等用地信息资料,从而进行土地的测勘定界、坐标上图、调查确权、登记发证等一系列国土业务工作,提高地籍工作效率及用户体验。信息时代下的地籍工作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前瞻性的信息支持,因此需要抓好地籍信息变更调查及数据更新工作,确保二次调查数据库持续更新和有效应用,加快更新频率以确保地籍信息化的时效性。
2.3 确保地籍信息安全,健全评价机制
首先,可应用数据加密、局域网控制、防火墙、密码口令、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确保地籍信息安全。其次,严格依照地籍工作的性质、范围、保密程度等,对地籍信息加以分类,确定保密及公开的范围,通过制度层面确保信息的安全。再次,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强化地籍信息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督促其定期检查地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入。最后,研究并制定各种信息不安全风险的应对能力。
健全信息化评价机制。一是要制定信息化评估的相关政策文件,使评估工作有据可依且能定期进行。二是评估方法要科学,不仅要采取听汇报、现场查阅材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传统手段进行评估工作,而且要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评估中,真正实现评估手段信息化。三是评估内容要全面,每项指标要量化,有详细的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