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员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施工员实训总结

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1

为了确保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操作,重要的是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工作。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和护士长的具体要求,工作中我始终把握五个“严格”质量监测关口:

一、严格按操作及规程办事关;

二、严格注意保持工作用房的清洁卫生关;

三、严格把好回收各类物品的处理质量关;

四、严格把好无菌物品的存放关;

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2

__年9月-12月我有幸参加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在这较短时间里,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些教育界的专家们把自己教育积累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共同分享,解决了我们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能让我们学以致用,让我在思想上有所改变,在观念上有所更新。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肤浅,原来我还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观念,学习更多的方法,采取不同的措施总结经验,做好幼教工作。我要把这次学习到的新教育教学观念好好消化,把它们有效地转化为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这次学习中我感悟很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

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幼儿教育极其重视,作为幼儿教师在当前好形势下更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加深理解纲要转变教育观念

我现在农村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农村的幼教工作者总是受到家长的牵制,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质问老师今天怎么没有作业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不教拼音老师你们怎么不教写字等等。很多家长只注重给孩子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违背了幼儿发展的规律,忽略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忽略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我们教师虽然明白要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需要、培养幼儿兴趣。但经常迫于无奈,时不时地向家长要求有所倾斜。通过这次学习,深深体会到教育必须要以幼儿发展为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渗透纲要精神,加强做家长工作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和我们一致的推动幼教的科学化,促进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所有的幼儿健康成长。

三、坚持保教并重,将保教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随着对幼儿身心发展研究的日益加深,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尤为重要。“保”其一是对幼儿加强营养和锻炼,使幼儿有健康的身体;其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对其进行健康、积极的情感培养;其三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适应社会。我通过这十多年从事幼教工作发现,更多人只注重幼儿身体上的健康发展,虽然我们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但我们不能忽略了幼儿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发展,否则将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孤僻、自我为中心、封闭等。这些虽然是保育工作范围,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如体育活动可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创造力;孩子们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做人的道理等等。“教”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各项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活动首先要利于幼儿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健康、快乐和自信。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做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整体。

四、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力争做得最好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继续教育是对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这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众人之长,慢慢走,慢慢地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让我们基层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把幼儿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园新教师培训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园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以纲要和指南精神为指导,根据本园实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引领,加强了“教”与“学”的研究,对本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师自身修养、教学水平、业务研究、教科研水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各方面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与成效

一以师德学习为出发点,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灵魂与前提。师德培训是我们开展园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抓手一年来,我园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__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浙江省学前教育管理指南精神为主线,以师德学习为出发点,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我们在暑期师德教育时开展了“做家长满意的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让我们的教师爱满心间并诸如教育教学以活力。组织了教师认真学习__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还开展了“说说身边的师德故事”专题系列学习,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使教师受到启发,并让教师在工作中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积极响应教师素质年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开拓新路,全面培养注重实效

1、读书活动。本学期我园对教师一如既往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一年度里需自主阅读3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写读后感。在本学期,教师至少要完成一本理论书籍的读后感。

2、博客开设。我园教研组率先开设了博客,而今年又新增了两名教师开设博客,朱菲菲和林智老师,同时也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每年新增2的要求,博客的开设提高了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3、新教师的基本功升级活动。本学期我园对未满三年的7位新教师进行了基本功考核,考核内容为三字、三课。现场给内容写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三课每位教师制作一份课件,课件的领域为数学,而且必须是自己本年段的教学内容;平时的日常教学,其他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推门听课活动;还有一课就是要向全园教师进行展示活动课,本学期至少两次的展示活动。

4、中年教师基本功升级活动。我园中年教师有王清平和吴建乐两位教师,本学期升级活动安排为现场设计教案活动,我们提供题目、领域,让他们俩现场写出教案,当场上交。

5、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以岗位培训为载体,围绕各种活动,注重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每2周组织一次年段教研活动,从教学实际出发,集体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早期阅读教学采用普通话二甲的专门教师负责的形式,并且在一个学期每个年段定一个活动进行专题研讨。让教师在研讨中提高,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继续进行湖岭家乡美农村园本课程开发市级课题研究,让幼儿在竹子、牛排、湖岭工艺品、春种秋收等湖岭特色教育活动中得到良好的爱家乡教育;安排的送教下乡、全片区的幼儿教学研讨会;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两个学期的说课评比等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每周早期阅读与课题研究各一次观摩课,并组织教师自评、互评,通过积极组织安排园内园外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加强其它技能锻炼上半年开展了自弹自唱比赛、撰写说课稿、上学期的学区环境创设评比、本学期幼儿园环境创设比赛、教师讲故事比赛、教师早操比赛年轻教师简笔画比赛等教师技能内活动,以提高教师对自身技能的重视和再修炼。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学习4月份邀请了市安阳教育学区周维敏老师进行如何有效实施早期阅读的专题讲;4月份我园派吴林芬老师赴杭州进行为期4天的美术教学培训,回园后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报告;6月份分批参加了温州市幼儿园早期阅读优质课评比暨听课活动;暑期陈美珍教师参加国际象棋培训,并在本学期让全体教师参加陈美珍主持的培训;9月份邀请温州名校长周维平老师做研究幼儿课题知识专题讲座;10月份吴林芬教师参加第二届学科中心组考核并在接下来2年内参加各类学习;十一月叶领媚教师赴杭州参加岗位培训;12月分朱菲菲教师赴南京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十月份三年内新教师参加瑞安的与指南同行的研讨会学习;全体教师参加进修进学校的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活动等等各类的学习活动开阔了老师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老教师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并开始尝试创新教学了。新教师通过入职培训和以老带新,跟踪指导,公开活动评析等方式使其尽快适应工作,扎实工作,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积累经验,反思不足,努力实现培训工作课程化

通过一年的培训,教师们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内容不尽相同的反思随笔等,并在课题研究中自己设计了许多教案,以便在课题研究期间期间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今后走向“科研型”教师的角色奠定了基础。使本期园本培训收到一定预期的培训效果。

但我们知道我们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在课程实施中,大部分教师的水平处于实践操作层面,研究、总结的能力相对薄弱;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实践之后,反思的能力欠缺,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对领导听课以及不同层面的公开活动准备比较充分,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应付过关、盲目随意的现象;

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3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工作总结

陈卫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组织的高中新课改实验省培训,主要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参加的省市有西藏、贵州、甘肃、四川和重庆,青海后来加入。这项工作在教育部师范司的领导下,纳入国培计划由中央电教馆组成项目组主持,具体仍由继教网平台运作。这次远程培训的专家团队集中地点设在北京西郊凤凰岭实创西山科技培训中心——2007年第一次远程研修新思考网平台也设在这里,期间平台被黑客攻击遭遇研修重创,这一“黑色记忆”今年又被唤起——这次远程培训开始两天由于平台技术问题登录困难,后来调用去年平台替换恢复正常。培训时间从7月28日开始,8月6号团队工作结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团队三位专家网络值班,继续学员作业和班级简报的评阅。

今年的远程培训工作尽管一开始遇到困难,但是在专家团队与继教网的齐心戮力下,迅速替换平台转移数据,发挥网络研修的无穷魅力,仍然取得了极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台上学员纷纷转录首席专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网络断了思想不能断,平台塌了精神不能塌”,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投身远程培训。在美术学科远程研修课程简报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评如潮热评不断,“感谢专家”、“感谢平台”、“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么好的培训”、“希望保留平台内容”、“希望常常回来学习”等等留言比比皆是,获得超过预期的培训效果。

以下是美术学科远程研修培训情况的全面总结。

一、 美术学科远程培训概况

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4

>>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情境构建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浅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开发探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和学生培养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研究和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点及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 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业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新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职业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想开发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必须对工作要求和学习过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即进行所谓的“职业资格研究”。这是一个我国多数教师目前尚无足够经验的复杂研究领域。从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过程上看,三所院校在课程建设工作中都十分关注企业和岗位的需要,把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三所院校都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等。但在对施工员进行职业分析时所采取的方法差别却很大。如H学院和S学院是将“施工员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分析施工员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资格要求,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而N学院直接分析了“构成施工员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按知识与技能的特性将其分类和归并”,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这是一种对可测量的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行为主义分析方法。由于研究者只能分析可测量的操作活动,而无法深入分析行为活动中的智力因素(行为主义视野中的不可测因素),其分析结果多是一些操作活动或者无从把握的心理特征,如决策和合作等。按照现代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那些不可测量的且难以表述的隐性知识,恰恰对高技能人才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分析方法导致的隐性知识的缺失,有可能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2]。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工作中,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在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中,H学院提出了以基础平台、技术平台和管理平台构成都“三平台”课程体系,强调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的并行,其核心词是“双体系”;N学院的课程分为“基础性学习领域”、“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其核心词是“从单项到综合”;S学院课程体系分为“进行专业岗位群共同所需职业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和分为施工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职业能力强化”阶段,其核心词是“施工过程系统化”。

从名称上看,三所院校的课程差别不大,课程的排序也基本一致,但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方式却有很大不同。学院H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行,“14门专业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内容构成了理论课程系统”,实践体系包括“14门专业课程中的实训教学内容、第二、三、四学期中的实训周教学内容以及毕业实践”。尽管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反复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但同一门课程中将“基本知识”和“实训教学”分成两个体系以及为课程单独开设“实训周”的做法,事实上已经人为地将理论与实践剥离开来。在著名的《实践论》中就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3],如果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学生很难“自动地”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缘于此,教育部教高[2006]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N对理论知识没有系统性和量的要求,也没有将理论知识单列为一个体系,但试图按照“从单项到综合”理念先学习一些零散不关联的单一知识和技能,然后在综合性的课程中将其“融会贯通”。事实上,这种“单项”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方式,与认识论的“全面性”和“联系性”原则也是相违背的。对高职教育来说,它还忽视了真实工作世界中职业行动的复杂性、智力性、操作中判断力的重要性和工作经验的不可或缺性的要求。施工员是建筑企业施工一线全面的组织管理者,涉及业主、监理和施工等多方的协调,涉及人工、材料、机械的调配,其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在完成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中才可能获得。“从单项到综合”的理念还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过程,如N学院《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http:///eol/jpk/preface/1150/index.htm)一共划分了7个学习项目28个学习情境,如项目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包括独立基础施工图识读、独立基础模板制作安装、独立基础钢筋的加工与绑扎、独立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4个学习情境。将完整的混凝土浇筑割裂为若干关联度较低的步骤,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后肯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它却让学生失去了对整个工作任务的整体把握,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关联能力”和发展整体性的思维,也无法提高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浇筑复杂构件时,“模板制作安装”与“混凝土的浇筑”必须相互联系地去学习。另外,这里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的问题。

学院S的课程体系框架较多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可能。如课程《砌体结构工程施工》(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http:///Manage/main/main.aspx),在教学实施中,学生在各个学习情境的“资讯”环节中需完成大量与该情境有关的各种形式的题目。通过学生做题、老师辅导做题,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方式;在“计划”和“决策”阶段,引入了施工现场中工料机的配置、技术安全交底等内容;但在实施和评价阶段,却“链接”到了课程体系中没有出现的“XX施工综合训练”,这反映了学校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实训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的分割,造成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困难。该课程的介绍中提到“学习情境60%选择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但是在课程网页上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参观工地实现的,并没有展示学生是如何在实施中控制质量、调整计划和评价成果的。由于工作过程中缺乏“实施”这一重要的环节,大量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做习题的形式填充在“资讯”环节中,因此从整体上说,尽管课程的开发者称其为“完整的工作过程”的课程,但事实上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传统的“先讲后练”。由于学生前面进行的计划和决策没有在实施中得到检验,无法实现“反思性的调控”,而真正的学习,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经验性学习后,“在工作经验与理论反思间的特定关系中产生”[4],而这一环节的缺失,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的影响来说,却是致命的。

(三)课程的排序

课程的排序也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人们逐渐重视起课程排序与培养目标群体(这里是施工员)的职业发展历程的之间的关系,三所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都提到了排序问题,其中S学院和H学院还详细调研了其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并分别归纳出“主办工长、安全总监、质量总监、项目经理”(S学院)和“基层施工员、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项目经理”(H学院)。可以看出,尽管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施工员的生涯发展历程基本上反映了“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5]。

三所院校的课程设置都面向施工员岗位,课程内容包含了一幢建筑物从开挖基槽、主体施工、屋面施工到最后竣工交验的全过程。有趣的是,尽管三所院校在前期调研和课程开发工作中都注意和强调要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规律,但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却都转而按照“施工过程的顺序”来排序,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施工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然而,一个施工员的职业成长的规律,与一幢楼房的施工过程是没有对应关系的,按照施工过程建构的课程体系,事实上很难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例如按照S学院的课程体系,处于前端的课程“任务承揽”和“图纸会审”等,通常由企业中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有经验者承担。按照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邀请施工一线实践专家列举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完成的工作任务,在“从事初级技术管理工作阶段”所从事的工作是“施工现场旁站、巡视”、“填写施工日志”等任务,而“负责编制工程投标书”(任务承揽)、“参与图纸会审”出现在“从事高级技术管理阶段”[6]。处于入门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在没有相应基础的情况下学习高级阶段的任务,无疑会有很多困难。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按照从完成“了解职业轮廓”的“日常或周期性工作”到“建立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联系”的“结果不可预见”任务,是从到核心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产品的生产流程、施工过程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传统学科课程“三段式”的排序也恰好相反。

二、总结与反思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建设有两大问题:

(一)课程开发有新观点和理念,但缺乏科学的工具和技术手段

高质量的课程开发,不仅需要企业的参与,还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合理的工具。当前职业院校在课程开发的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到课程实施中,大量的新词汇下包含的实际是多种理念的混杂,企业调研多表现在简单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在校老师的教学分析。如很多教师将工作任务分成一系列独立的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却找不到方法,组合成“综合性”和“完整性”的工作任务,更不能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建立起客观的联系。尽管一些院校拥有一批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水准很高,对企业工作过程比较了解,但双师型教师终归不是完全的职业中人,其职业成长的历程不具备“职业实践共同体”的代表性也难以跳出老师在以往教学经验的角色,因此不能替代“实践专家”的作用。

(二)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困难更大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开展“实施”环节的难点,在于不可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实地造一幢房子。即使有足够多的经费,也不可能在学校把一座房子盖了拆,拆了盖。这里还有一个学生培养定位的问题。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独特的劳动生产组织方式。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施工员。如果让学生亲自盖一幢房子,他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体力完成本不是他们学习重点的建筑工人的任务,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需要合适的校企合作,学校不仅需要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还需要企业提供农民工的简单劳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有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安全管理的对象。建筑专业校企合作相比机械类专业有以下难点:建筑工地不可能搬到学校;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没有固定地点;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较为灵活多样,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合同,并不意味着能与这个企业的具体项目合作。然而建筑类院校普遍存在一个优势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目前繁荣的建筑市场给老师们提供了大量在工程一线兼职的机会,这部分老师恰恰可以成为连结学校和建设项目的纽带。类似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如果一个双师型教师带若干名学生,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这样有可能走出校企合作停留在学生参观考察的现状。

工学结合课程在我国的实践还处于试验阶段,示范性院校无疑是率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社会普遍缺乏对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对于职业分析的方法也还没有完全掌握,建筑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上的特殊困难,都使得建筑类专业工学结合课程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更多地将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与行业企业的特点相结合,走出一条有建筑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兴福.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知识能力结构调查――以建工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4):42-43.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 实践论(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28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6.

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施工员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输电线路施工 职业标准 课程内容 对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8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进一步强调,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高职输电线路施工课程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对接实践,从麦可思公司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的调查结果来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力指数、就业质量、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以下是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一些做法,希望能为职业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对接职业标准进行课程开发

找准课程对应的职业,理解对应职业的工作要求,了解工作流程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第一步。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对接的主要职业岗位是线路施工员,该职业的职业功能是进行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杆塔施工和架线施工,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三盘的装设与维护。(2)装配式基础施工与维护。(3)岩石基础施工与维护。(4)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与维护。(5)接地体的埋设与维护。(6)钢筋混凝土电杆整体组立和维护。(7)钢管杆的组立和维护。(8)内拉线抱杆分解组立铁塔以及铁塔维护。(9)金具的安装与更换。(10)接地引下线的安装与更换;导、地线驰度的调整;导、地线的架设与连接。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为线路基础施工和维护能力;电杆和铁塔各种组立和维护能力;线路架设施工和杆上设备维护能力。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电力行业实际,更加适应职业需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和措施进行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开发:(1)回访毕业生,调研电力企业。从毕业生的就I单位中遴选几家有代表性的电力企业,团队教师对毕业生进行回访的同时访谈调查企业的技术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具和器材、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等要素。(2)成立输配电线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企业方人员主要是来自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校方人员主要来自高压输配电教学团队教师。(3)组织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企业专家和输电线路施工的任课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小组;组织小组讨论,明确线路施工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群,提炼出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4)分析、论证、归纳岗位群的可行动领域。(5)开发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学习领域。将基础施工、杆塔施工和架线施工这一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的反思与分析,开发输电线路施工学习领域课程;将课程的项目模块、项目任务、知识和能力目标,与线路施工员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相对接。

(一)对接职业功能确定项目模块

通过对线路施工员的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将相互关联的教学项目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输电线路施工课程的9个项目模块:砼杆基础施工;10 kV砼杆(单杆)固定式抱杆整立;绝缘导线架设;地脚螺栓式现浇基础施工;110 KV铁塔内拉线抱杆组立;110 kV砼杆倒落式抱杆整立;导线、地线架设;接地装置施工;工程竣工,验收。

(二)对接工作内容设计项目任务

由于线路施工职业标准每一项职业功能中又分为若干工作内容,因此,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将这些项目模块设计成具体的任务。例如,项目模块“10 kV砼杆(单杆)固定式抱杆整立”的具体任务为:任务一“立杆准备”、任务二“人字抱杆整立电杆”、任务三“金具安装”、任务四“施工验收”。同时,又根据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明确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例如,完成“人字抱杆整立电杆”这项任务的技能要求为:一是能较熟练完成立杆施工方案的编写;二是能组织施工单根水泥杆;三是能利用人字抱杆起吊物品。相对应的知识为:一是砼杆结构的基本原理;二是拉线制作的相关的流程和要求;三是塔头安装的有关的知识;四是固定式抱杆整立的方法;五是工器具使用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实现项目的学习,进而完成这一课程的学习。

二、对接职业标准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对接职业标准的教师不能只按部就班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扮演好一项完整工作任务的组织者、咨询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始终保持灵敏的思维,学习学科前沿的知识,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熟知企业的核心所求,除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丰富的职业经验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此,对输电线路施工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1)考取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国际国内行业认证证书;(2)丰富企业生产实践经历,课程教师三年内到企业实习,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3)熟悉和善于利用国家职业标准。

三、对接职业标准完善实训设施

输电线路施工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为能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与企业合作建设了拥有0.4 KV-500 KV七种电压等级线路,分立杆作业区、登杆作业区、铁塔攀登作业区和柱上变安装与操作业区的实训基地,并陆续开发了基础开挖、基础模板安装、杆塔的组立、导线、避雷线放线、绝缘子和金具的安装等线路施工的实训项目。同时,以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引进线路施工3D模拟仿真软件,建立了虚拟实践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

四、对接职业标准实施课程教学

(一)对接工作过程改革教学方式

在输线路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创设与学生就业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仿真的教学情境,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基础施工”教学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首先,教师导入项目任务“10 kV砼杆(单杆) 基础施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任务并制订工作计划:(1)建立“10 kV砼杆基础施工”知识框架(即应解决的问题)。(2)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建立应解决的问题知识框架。(4)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其次,任务实施阶段,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分组制定10 kV砼杆基础施工”施工方案,绘制“10 kV砼杆基础施工”施工安装图,并在实训基地完成三个实训项目:(1)砼杆单(双)基础分坑实训。(2)拉线基础分坑实训。(3)砼杆基础安装并回填拉线坑。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由小组成员之间沟通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提出合理的预判和应对的方法。

最后,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意见,组织各小组进行项目任务成果展示及交流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把课程的学科体系转化为工作岗位体系,既营造了职业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接职业要求改革考核模式

对接职业要求的课程考核意味着课程考核方式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本领考核,重在检测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以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和创新能力等。为此,对输电线路施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改革:依据输电线路施工岗位任职要求,以技能考核为主,建立了过程化的考核体系,知识应用占20%、技能训练占40%、综合技能占40%。其中,知识应用由学生自主登录课程学资源库完成在线测试并获得成绩;技能训练的考核采取学生自主评价与小组协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在完成技能训练任务中的工作态度、协作意识等;综合技能的考核采取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行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对接职业环境培养职业素养

输电线路施工课程所对应的职业环境有4个明显特征,即直观、艰辛、危险、复杂。因此,在输电线路施工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对线路施工基础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质的培育,在实训项目中,增加吃苦耐劳项目训练,把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建立起对行业正确的认识,确保学生就业后能“留得住”。

【参考文献】

[1]汤晓青.输电线路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廖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3]万国邦.高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实现路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8)

[4]汤晓青,杨力.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B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