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4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深入我们每位教师心中。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也要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做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将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农村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要特别关注“校”和“本”。基于以上特点,农村小学校本培训要紧密结合乡村实际,以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先导,重点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强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探讨,要研究教材,深入探讨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案例,改进教学方法,以课堂为阵地,把课改实验的课堂变成教师学习的学堂,使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所以说,学校才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为此,学校要精心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行为变化》等内容,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从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夯实农村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不断充实培训内容,从而使每位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理念、深化对新课程的理解。

二、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不断提升校本培训水平

1. 以联校培训促进校本培训工作在片区内的交流互动。学校之间可通过组织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教学讨论的方式强化校际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2. 通过结对帮扶培训,为农村小学校本培训注入新活力。为了不断提升农村教师业务水平,要扎实搞好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让城乡学校、教师牵起手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从学校层面来说,农村小学要有重点地和城市小学就办学理念、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办学行为进行交流;从教师层面来说,结对双方学校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要通过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心得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交流;在结对帮扶中,农村学校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听评课、课题研讨、校园文化建设等交流活动,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有重点地解决课堂上的具体教学问题为切入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3. 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不断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近两年来,国培计划深入农村各校园。农村小学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置换培训、短期集中等培训活动。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和外县区学校互动交流、走出省外大学集中培训学习等途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参训教师要在和西部兄弟省市乃至全国教育同行的交流中,深入探讨教师专业成长、新课标的落实、高效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等课改最新动态,在培训结束后在本校、片区内进行交流,全面落实以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2

伴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从思想、观念到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教育部对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的有力推动下,国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也开始从最初的尝试摸索逐步走入理论探讨和科学发展的阶段。

本文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质量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训体系来。

1 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对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影响。实践证明,那些接受了有效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角色的转变,并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经过多年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小学及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都为培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比较良好的基础,但培训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

1.1 培训目标比较模糊

培训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检验并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当培训以理论知识方面为主要或者是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操作的学时比较少的时候,培训结束以后往往是很难说清楚培训工作达到了怎么样的目标;同时,过分强调培训的人数、考试通过率或以是否会做课件等作为标准,都会导致培训目标泛化,人力物力浪费,收不到实效。

1.2 缺乏培训设计

中小学教师是个很大的群体。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设施配备、师资水平及教师素质均存在较大差异[1],培训如果不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很容易流于形式。从教师个体来看,存在着学科的不同以及教师在年龄、知识水平、信息技术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都需要加以区分,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3 普遍缺乏培训效果评估

中小学教师培训同样是要求遵循投入最小化及收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的。但是,从现在的状况而言,培训工作每年都是在操作进行,培训的效果却是存在普遍的评估缺乏。培训工作的收益到底是什么不太明确,培训工作对于受培训者而言,对于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影响也缺乏最终的追踪。

2 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体系的构建

2.1 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这是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际问题,是着力于解决为什么要进行培训以及哪些人员需要参与,哪些具体问题方面培训的重要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2],增强受训者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对受培训者个体而言,培训的重点是所在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尤其是个体现状与教学实际需求差异较大的方面。

对于培训的质量要求,本着面向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服务中小学的宗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收集相关信息:①学校内外对于培训工作的需要以及期望;②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以及技术水平;③其他的同类学校培训的教育质量水平和最高水平。这样就可以明确培训的内在需求和标准,同时衡量出培训要求与现有培训水平之间的差距,设定理想的培训目标方向。而且,教师个人的“缺口分析”的信息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以上找到的培训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于受培训人员进行相关的评估,而且发现两者之间的具体差距;另一方面是可以从受培训者个体已经具备的工作绩效结果当中发现具体的问题,并且找出具体的差距。根据这两方面的相关信息,从实际的方面出发,结合我们每个受培训人员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需求施教,并且确定培训的需求。

2.2 信息技术培训的设计

信息技术培训的相关设计主要是包括于制定出培训评估的具体的标准、规划出培训课程、选择出培训的具体方式等。首先,要求明确出培训评估方面的标准,这是教师通过培训要达到如何的标准才能说明受培训者已经具备了该项信息素质,这是培训的逻辑起点。

其次,要求解决相关培训课程的具体问题。课程是根据培训的载体,是培训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问题。培训课程的具体内容的设计要求体现出培训的整体要求,通过培训课程的不断学习,教师要求学会编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要知道在何种教学活动中,何种条件下适合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运用。

再次,选择比较合适的培训方式。合适的培训方式是指针对教师特定的教学方面的需求提供出有针对性比较强的培训方式,强调针对性、开放性、情境性、协作性。如教师需要具备的课件制作能力,可以采取课堂讲授以及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会、互联网培训等方式方法,最为经济有效;而对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际改进教学,交流学习则是最易行有效的方式,与师生互动、学院交流、自主操作、体验式学习相结合,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2.3 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是学生,他们制作讲稿或课件时,必须将相关的学习理论及教学设计思想贯穿其中。培训在使教师掌握工具软件使用的基础上,要本着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适时开办相应的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会或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同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按中小学设置的学科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研讨活动,选派同一学科教师,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的教学设计案例和相关课件,进行演示和交流,对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并通过专业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质量。

2.4 具体的培训效果的相关的评估

为了解培训工作是否取得了期望的目标,必须对培训工作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评估报告。评估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衡量培训工作是否有效的相关过程。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的效果来进行评估,需要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通过多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进行综合评价。

2.5 培训工作的评估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3

一、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现实分析

结合该项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现从目的、手段、结果三个方面进行现实分析。

(一)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目的

为了促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能及时有效地学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由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提供培训平台,在陕西省汉中市和澄城县、泾阳县试点开展了移动智能教育培训工作。在这一背景下的教育培训目的可细分如下:

1.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他们的自觉学习,还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给予解决。关于认真学习和领会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而言,则需要通过大量的文本材料和视频材料来向党员干部们进行宣讲。

2.适应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特点基层党员干部身处乡镇等重要岗位,每天将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因此,试图通过传统集中培训来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打乱他们的工作计划。因此,在移动智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下,因模式的灵活性和弹性等优势将有效解决培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以及培训与空间距离之间的矛盾。

(二)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手段

1.通过推送学习资料进行自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手机学院为手机远程培训开发出了应用软件系统,制作了演示文稿,印发了教学计划,精心组织了学习内容,参训人员只要通过下载安装APP就能获得后台推送的学习资料。比如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汉中试点)时,共设置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济形势、公共管理能力、个人修养和文化休闲7个模块18门36个微课程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手机学习终端向学员推送。同时,在“陕西干部手机培训中心”网络平台提供106门视频课程,供学员自主选学,但不做考核要求。这样一来,学员就能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实践表明,在便利性和易操作性的双重支撑下,对基层党员干部稍加培训便能通过手机进行自学。

2.讨论环节设置互动学习方式通过讨论来撞击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讨论还使真理越辩越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培训工作中,专门设置了讨论环节,并规定了上线讨论的时间段。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了4次集中网上讨论,学员均参加过讨论交流发言,共发帖776条,人均13条,同时微信互动交流发帖3000多条,有效贴2000余条。这样一来,便使学员消除了接受远程培训中的孤独感,而能真切地融入到学习团队之中。

(三)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的结果

这里的“培训结果”主要指“培训效果评价”,陕西省在开展移动智能教育培训工作时设计出了一项考核办法,即要求学员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在对心得体会进行评分外,再根据学员的上线讨论情况给出最后的综合评分。为反映真实情况,还在所有学员中开展了培训工作问卷调查。比如汉中试点培训,认为本次培训试点效果比较好以上达到了96%。

二、针对难点问题的思考

然而,在试点培训后的现实分析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难点问题值得思考,比如:如何确保所推送的信息能接地气,如何管理分散存在的参训人员,如何激发参训人员的学习热情,如何确保最终学习效果考核结果的真实性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不断解决。以下分别对这4个难点问题进行思考。

(一)针对资料内容的难点问题思考

从部分学员的心得体会中反馈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所推送的学习资料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对此需要说明,移动智能教育培训所推送的资料主要以图片、文本资料、微视频等要件构成,其中微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就意味着,发送给学员的学习资料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也是当前借助移动终端进行阅读和观看的通病。这种具有碎片化特点的资料就无法与那种系统的、接地气的传统培训相媲美。因此,这就构成了难点问题之一。另外,视频播放中的技术问题也时有反映。

(二)针对学员管理的难点问题思考

目前所开展的移动智能培训项目主要是针对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他们作为基层干部所承担的日常工作十分繁琐。因此,这就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造成了学员管理难题。再者,即使处于同一个县的学员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这样就在班级管理上造成了诸多不便。根据培训试点的班级设置安排,一般以60人为一个标准班,且配备一名班主任。由此,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这里所提到的学员管理便构成了另一项难点问题。

(三)针对学员学习热情的难点问题思考

根据传统培训工作的经验可知,基层党员干部在面对政治素养提升培训时,往往具有敬而远之的心态,当然这与传统说教式的培训方式有关。不难知晓,只有激发起学习热情,才能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如何来激发起学员的学习热情?从现阶段的做法来看,仅靠培训模式的新颖性和微视频内容的生动性,是难以充分实现上述目标的。毕竟,在长达数月的培训中会逐渐弱化学员会对这种培训模式的新鲜感。

(四)针对学习评价的难点问题思考

是否仅仅依靠提交学结报告和考察平时讨论情况,就能真实反映出学员的学习效果。对此,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要知道,在互联网已得到普及的当下,复制、粘贴等工作是不需要太多技巧,却又能完成报告提交任务的。因此,完全基于线上考核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那么如何来完善和补充这一评价方式则构成了当前的难点问题。

三、解决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四项难点问题,解决措施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一)理性认识移动智能培训的功能价值

由陕西省率先举办的移动智能教育培训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当前针对党员干部政治业务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但我们也需要理性认识到这种培训模式的功能价值,从而不能只追求“高大上”的培训方法,而忽略了传统培训在学员管理、培训内容体系化等方面的优势。这就表明,我们需要在线上和线下培训之间形成高度融合,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遇见的难点问题。

(二)基于实践调研的培训资料内容设计

移动智能培训项目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微课程特色,因此,短时、碎片化等始终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始终。因此,在解决这个难点问题上,应着力从优化所推送的学习资料入手,形成精准培训的效果。那么要实现精准培训的效果,首先就需要培训方对参训人员的工作实际进行充分调研。这里需要指出,从很多培训实践中也反映出,培训方具有很强的“我向思维”习惯,未能换位思考学员的需求,以及培训内容与当地党建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要求。

(三)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基层党支部组织管理职能

目前参与到移动智能培训项目中的学员,都是当地县域的基层党员干部,其中不乏身居重要岗位的人员。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委派处级干部担任培训学员的班主任,这已是培训方对学员管理所能做的最大努力。针对学员工作地点不定、空间居住分散的特点,还应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管理职能。具体而言,学员所在单位的基层党支部应协同组织部门,共同督促和管理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参与组织学员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将学员的学习情况纳入到他们的年度工作考核之中来。

(四)建立线上线下的学员互动学习模式

单纯依靠QQ群、微信群来进行学习讨论是不够的,这样不仅无法使学员完全融入到班级学习中来,也使得文字层面的讨论会陷入某些人激烈讨论,而某些人则一旁观看的情形。为此,需要建立线上线下的学员互动学习模式。上文已经提到了应由基层党支部和组织部门来搭建线下讨论平台,由此可以在政治学习时间段内围绕着学习心得、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等主题进行交流。这样一来,便能极大地增强学员的学习意识。

(五)结合现状拓展培训效果评价办法

目前的评价方法在文中已经介绍,而且通过查阅学员的学结还能发现当前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和难点问题。但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考核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通过学习对工作的帮助等要件。为此,笔者建议可以设置跟踪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开展跟踪考核的主体应是学员所在单位的组织部门,通过对学员的工作言行和群众反馈信息来进行效果评价。

四、案例

以下从两个方面举例介绍陕西省开展移动智能培训工作的情况,以供学者思考移动智能教育培训课题。

(一)学习要求

1.课程学习学员必须完成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济热点、公共管理、个人修养6个模块的全部18门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完成学习进度的100%才能取得学分,共计15学分。

2.交流讨论学员应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讨论活动,经班主任评定合格后获得3学分。

3.学习心得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和讨论交流环节学分之后,在线提交学习心得体会或论文,经审核合格后获得2学分。

4.结业学员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达到结业要求后,由干部手机培训中心组织综合考评,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学员学习及结业情况由组织人事部门记入本人档案。

5.问卷调查学员结业时,应在线填写并提交《XXX干部手机培训试点调查表》。

(二)学习纪律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4

     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总体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区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新旧教材接轨能力为重点,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工作重心下移,加大科研培训的力度 ,加强教师培训模式、方法、管理以及规律的研究,注重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培训内容、目标。.

    本学期主要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科研与教研》等为校本培训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专题培训学习,并及时选择、补充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教育科研素养。与此同时加强教师网上交流、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能力培训及软件制作能力,扩大学校的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科研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初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培训形式

    教育科研培训采用在“自修—反思”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亲验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分享式、合作交流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与远程培训方式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经验加反思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倡导采用教师运用“诊断性”反思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学习、工作、研究的一体化。

四、培训原则。

    1、分层推进原则。坚持全员、青年、骨干三个层面的培训,充分体现培训的层次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2、学研结合原则。培训重心下移,植根于教学活动中,紧贴教学实际,找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成长点,确立研究的专题。专题培训,专题总结。以“新三课”(全体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探究课、骨干教师上创新课)为载体,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创,以创促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五、分工与管理保障措施。

  教育科研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曲正波     

副组长:张玉生

成  员:王敏   于咏    沈秀梅    孙刚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5

为确保我县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到预期效果。按照县教育局对远程培训管理的要求,安排两个小组于5月25、26日分别对全县所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为期二天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共检查了14所学校的远程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有序组织49岁以下教师积极投入到远程培训学习当中。全县共有823位教师报名学习,到5月24日止,教师已登陆学习并上传作业,绝大多数教师已完成两个以上模块的作业,40%的教师已完成4个模块的作业,个别教师已完成所有模块的作业,并且每个模块的作业不止一份,作业质量也非常高。

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网上严格监控到位,重视过程管理。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人员,适时(一至二周)对各乡镇学校组织教师参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做好过程管理、培训考核、学分登记等工作。适时作出提示、要求、通知、安排和写简报等,做到每天登陆检查批阅,每周在线指导统计。截止到6月22日,全县教师共发表日志16382篇;培训交流8096篇;培训作业6904篇;教育科研87篇;教育随笔869篇;教育反思294篇;教育技术114篇。

(二)、存在问题

所有学校在学习过程中皆遇到了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培训学习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参加培训学校领导的重视,才能保证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1、计算机难以满足教师上网学习。

除二街小学外,多数学校已联网的计算机太少,此次参加学习的教师数量多,绝大多数教师家里没有计算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上网学习及作业上传,有的学校即便连中学的计算机也用上,仍然感到不够,有些教师甚至到网吧去提交作业。导致学习进度太慢,少量教师到检查日为止,除培训感言外,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完成。

2、上传作业难成功。

因为这次全市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教师有一万二千多人,这么多教师都挤在工作时间上传作业,网络太忙、负担太重,致使许多教师三番五次提交作业,都交不进去,网络经常出现堵塞情况。

3、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弱。

此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平时很少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在检查中各校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4、少数教师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业能拖则拖,不愿想方设法完成作业,致使少数教师到检查日止连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提交。

5、部分学校组织学习的过程和要求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有的作业质量档次偏低。

6、部分学校还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对所有参训教师建档。

(三)、意见和建议

1、县检查组就本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作业的上传、抄袭、质量及数量等问题,建议相关学校加强管理,督促教师按时、按质、按量上传作业,加大考勤等监管力度,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的实效性。

2、针对年龄偏大但必须参加学习的教师,建议学校结合本次远程培训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收获、有提高。

3、对存在的电脑少等实际问题,建议学校做好统筹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能进行学习,与中学联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至于网络堵塞的问题,建议错开学习高峰期,充分利用其它时间进行学习和作业上传。

4、各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工作,加强纸质建档工作,要求一人一档,按统一规格装订。进一步完善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检查组对本次培训的档案都提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还没有建档的学校尽快进行整理,做好建档工作,以便于以后的管理。

5、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各学校多配备电脑。方便教师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二、考核

根据《××市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通知》(昆教师〔2009〕5号)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相关通知,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已进入到尾声。前期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效果较好。在培训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了所有培训作业,确保了此项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上阶段督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教师考核表》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核细则》,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1、学校教师登陆学习情况。在线学习、交流研讨、发表评论、撰写论文、反思或随笔,按照五个模块顺序完成作业等。

2、培训档案材料的建立情况。包括计划、方案、听课笔记、考勤、总结等;教师个人学习档案材料每人建一档,包括考核表中的模块作业纸质内容、各种学习笔记等相关材料,按目录顺序整理装档。

3、各学校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在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前,先做好本校的考核工作。

4.县教育局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对各学校培训的过程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对参训教师考核后进行学分认定。

5、对未参加注册学习的教师不给予学分认定;参加培训但没有按要求完成的不及格,也不认定学分。

(二)、考核基本情况

本次被考核的教师已经全部注册××教育博客并且参与学习、交流、提交作业。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上批阅作业,所给出的成绩而定。全县共823人全部接受考核。各学校均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都有计划、总结、方案及考核成绩。材料齐全、格式统一、一目了然、便于考核。其中有的学校把所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作业全部装订成册,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是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通过考核,823人都已通过,其中,优秀129人,优秀率为15.7%;良好560人,良好率为68%;其余的基本合格,总合格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

本次培训,各学校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使得培训工作不尽人意,这些问题都要各级领导共同关注,才能使以后的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1、部分学校虽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但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培训和学习过程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质量档次不高。

2、在检查中各校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操作能力弱,力不从心。加之本次参训人数多、网络忙、堵塞情况严重,这些都是远程培训的障碍。导致作业不能正常上传,因此考核组考核时还要查阅纸质作业后才能综合给出成绩。

3、几乎接受检查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问题:电脑少难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希望各级部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具体。

(四)、要求、建议

1、要求各校加强培训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材料;准备不齐全或略显凌乱的,考核小组已要求学校尽快规范管理,把不足的材料及时补齐。

2、随着教育工作的需要,落实计算机操作困难人员的培训,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对各校电脑不足的实际问题,建议各级部门做好统筹安排,争取安排有限的经费逐年解决;

4、希望学校把这次培训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6

一、理清培训思路,促进培训有序开展

要想让教师获得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培训思路是关键,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是保证。培训计划可以分为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短期计划要注重时效性,如新课改的师资培训;长远计划就要考虑到整个辖区的教育发展、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专业化的发展。如我校协助教育局制定《慈溪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明确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为了让每位教师参与到培训规划中,学校召开师训工作会议,布置教师培训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网站平台、校刊、内部文件、短信群发至每位教师,让每位教师都知道《慈溪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同时,安排学校专人负责对培训规划的学习、讨论,并形成书面材料,包括培训规划存着的优点,还包括规划的不足点及改进措施,出台奖励措施激励教师提意见。正是由于广开言路,培训规划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支持,在多次修正的基础上形成培训方案。

培训制度是各类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和培训质量的保证。为了让培训制度更加切合慈溪市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试点工作,并结合试点工作的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最后拟定《慈溪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发论证与申报制度》和《慈溪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与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培训项目设计、论证、申报、审核等各个环节作出具有操作性的明确规定。同时,制度还对学校组织教师培训的考勤、培训过程、培训考核、培训效果及教师在培训后的发展作了明确规定,从而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培训有序开展。

二、紧扣教师成长,推行分类分层培训

教师培训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担负着慈溪市一万多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如何以整体发展的规划来提高本辖区的教师培训水平,我们就从多个层面、全方位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分类分层原则,培训的项目有:基本技能培训、各类岗位证书培训、学历培训、新教师培训、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网络培训、校长提高培训等。分类分层培训能结合每位教师的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解决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如为了提高新教师的素质,启动新教师成长工程,对辖区内2008、2009、2010年在编中小学新教师开展了五年内第一轮即为期12天的90学时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第一,教师的仪表教态,邀请省师干训中心的李更生博士做了专题讲座;第二,班主任工作及班集体建设的熏陶,由我市“全国中职德育工作先进” 获得者黄百央和“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获得者朱幼聪为新教师作了引导;第三,从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邀请我市13名学科骨干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规范化”的指导;第四,重视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对一部分三笔字还未过关的教师,邀请书法专家进行练习辅导,以便让他们在暑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第五,邀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获得者心理辅导专家蔡雪芳为新教师做了有关“教师心理辅导”的讲座,在讲究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还注重人文性等。正是分层分类的培训,让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培训带来的效果,产生我要参加培训的欲望。

三、加强校际交流,拓宽培训渠道

时代在发展,闭关自守将会被淘汰,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师资培训也要请进来、走出去,在交流互动中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见识。校际交流分为辖区内交流和辖区外交流,辖区内交流我们牵头各个学校,将慈溪市内比较有实力的学校和薄弱学校结成对子,通过计划和制度保证结对子学校的交流,主要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名师讲座、点评等来促进结对子学校的师资培训,同时,定期组织一些管理比较好的学校举办开放周活动,和周边的兄弟学校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这些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快速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辖区外交流主要是走出去,向浙江省或全国各地知名的学校取经,派遣校长和一线教师深入名校去学习,回来后再作经验反馈。如为了整合和充实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先后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合作,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广泛的教师培训合作,带领教师参加互动学习,提升学校培训的实力和工作水平。

四、善借信息技术,更新师资培训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普及为师资培训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储存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但在信息多如牛毛的时代,如何让教师获得有效的学习?我们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搭建交互式学习平台,引导教师自觉学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要从理论和实践入手,既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对教师进行上机实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主要为丰富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教师进修学校定期举办优秀课件制作比赛,创办慈溪市教师互动平台,将优秀的名师资源上传到网站,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助学习,改变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方式,让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参与培训。同时,大力开展网络自学培训,配合省远程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远程网络自学,以网络培训为起点,让教师学会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专业化成长。

五、增强学校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培训常态化

学校是教师工作学习最重要的场所,也是教师培训最重要的平台,学校是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只有让三者都实现专业化发展,学校才能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