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学生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作文

初中学生作文范文1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河北教育出版社 山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8327

国内刊号:13-1347/G4

邮发代号:18-21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初中学生作文范文2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67-01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往往题材狭窄,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不少学生平时作文总绞尽脑汁,但写出来的文字总觉得平淡无味,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呢?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 寻生活趣味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语)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五彩斑斓的,关键就是你是否注意观察。观察,能够因“仔细察看”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一件事物,因而也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描绘一样事物。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文中对外祖母的描写饱含深情。如写头发:“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这样贴切传神地描写,使我们如见其人,正是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塑造出了这么一位读来亲切、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又如《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许多名篇佳作,也正是因为作者“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才给我们展现了无比灿烂的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各种人和事,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而农村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我们可以着力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农村生活及周围生活中的材料。譬如假期里,孩子经常喜欢去钓鱼、钓虾。到农忙季节,老师可以建议家长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既体会其间的甘苦,又能观察自然界一草一木,一石一鸟。临近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更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民俗民风,体会展现具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节日习俗。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向农民学习,去观摩农村生活,描写田园风光,去观察农贸市场,叙述老百姓的故事。或者也可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开展班队活动、观看爱国影片。这样,真正走进农村生活,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象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的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2 品阅读甘味

农村初中的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相对于城里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也相对较弱,眼界狭小。另外,一般的父母只要求孩子考好成绩,不少家长把课外阅读当作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再加上进入初中以后学业负担加重,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读物。久而久之,他们的作文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让学生感受阅读的趣味。平时笔者极力提倡学生多看新闻、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如《读者》、《格言》、《美文精粹》等,学生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要求学生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摘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在课堂上朗读“我最喜欢的短文或片段”,推荐课外阅读,说说课堂体验或心得等。这样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3 仿名家笔法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作文也和学习绘画、书法一样,进行模仿,也是必经的学习阶段。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郭沫若的诗歌模仿了歌德、泰戈尔和惠特曼三位世界大诗人的诗歌。他还爽快地说:我有一个写作秘诀,就是先看人家的书再写。

初中语文课本上选编的课文都是名人名家的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是很高的。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可以让学生也去尝试刚学到的方法。如学习了《童年的朋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同学,抓住人物的一两个特点来写外貌和神态。学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后,也回忆自己的老师,围绕老师的特点选材,试结合叙述和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这样的写作效果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提倡学生学以致用,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4 激成就之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白费力气的无结果劳动也变成令人厌恶的,使人糊涂,没有意义的事情。更何况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是孩子。假如孩子们看不见自己的劳动成绩,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他们的心上就会结冰。”

在作文中,对学生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会挫伤自尊心,还会打击他们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

初中学生作文范文3

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生活阅历与知识积累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突破作文教学的困境,学生把积累的知识灵活的引进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新颖独特,所以一定的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我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取名为《艺海拾贝》,告诫学生主要积累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名言警句、名人事迹、古诗文名句、统计数据、群众口头的鲜活语言、典故、笑话、农谚、一些精辟的见解、思路逻辑、生活阅历和感悟,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

二、作文教学要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要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观察生活。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教会学生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等,并学会深入观察人的心理,即察言观色。教学生写景,写到水的颜色,部分同学都是“蓝蓝的”、“绿绿的”、“清清的”。我就让他们去观察附近的水,村前小河的水,村边河塘中的水,以及村后大河中的水……于是,学生的作文中便出现了诸如“灰蒙蒙”、“黑绿”、“紫红”、“酱红”……这便是观察的成果。

三、作文教学要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学生的文化内涵、文学素养的积淀,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博览精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既传统又现实的教学思路。

教师要以阅读教学为范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觉性,指导学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诸如“不求甚解法”、“精读品读法”、“摘章引句法”、“圈点批注法”、“卡片资料法”、“读书笔记法”等等。对于学生来说,好文章读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得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所进行的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有效的方法,效果颇佳。如:

1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的梦和歌》、《生动的一堂课》、《我的苦恼》等。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2 征文竞赛法。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争先恐后的写作热潮。

3 集体评价法。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8人,选一名作文较好的同学任组长。将作文按人数发给每组,先由每一名组员批改,并写出评价建议,然后交组长整理意见,最后,推荐两三本较好的作文在班上朗读,并说出优点和不足。作文评讲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评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

初中学生作文范文4

江西赛区初中组大赛自2012年9月启动,12月底截稿。在4个月的时间里,收到来自江西省各地的参赛作品数万篇。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帅行健(江西育华学校)、邓宇涵(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依云(南昌市第二中学)、谢晓芳(于都县第二中学)等4名同学获得初中组全国一等奖并取得了参加总决赛的资格。经过现场书面作文、文学常识测试、口试及3分钟演讲等环节的比拼,江西育华学校的帅行健同学获得大赛最高奖项——“文学之星”称号。此外,刘忻予(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刘宇轩(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徐辰轩(抚州市临川一中)等46名同学荣获初中组全国二等奖即江西省一等奖。另评选出江西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名,名单公布如下。奖品及证书将于近期寄出,请各位获奖者注意查收。

部分获奖作品及参赛心得将会刊登在《初中生之友·中旬刊》和《初中生之友·下旬刊》上,敬请关注。

文学之星

帅行健(江西育华学校)

全国一等奖

帅行健(江西育华学校),邓宇涵(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依云(南昌市第二中学),谢晓芳(于都县第二中学)

全国二等奖(江西省一等奖)

刘忻予、徐婉怡、王晓菀(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叶阳天(南昌市第二中学),刘宇轩(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徐辰轩(抚州市临川一中),顾涵悦、李汇之(南昌市青山湖区新才学校),杜佳欣(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学校),徐 双(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学校),孙玥琳(南昌市青云谱区育英学校),陈志磊(南昌县莲塘镇第七中学),廖庆玲(上栗县上栗镇中学),艾天丽(宜黄县东陂中学),肖单予、袁鸣宸(万载县第三中学),郭艾禹(万载县第四中学),蔡 婷(上饶市实验中学),钟姝奕、刘 莺、朱莹华、肖美婷、林子玮(于都县第二中学),李由富、肖 楠(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李炅钊(宜春市第八中学),俞讷敏(婺源县江湾中学),龚 婷、黄玉鑫(芦溪县上埠镇第二中学),周 丽(芦溪县华云学校),张俊杰(峡江县实验中学),周 晨(井冈山市龙江中学),周 嵩(兴国县第六中学),陈浩龙(宁都县第三中学),刘芮琪(南康市第三中学),吴晨阳、刘思琦、敖心韵、周雅婷、胡乐薇(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学),黄浩炜、姚 楚、邱金霞(上饶县第六中学),徐 越(贵溪市实验中学),吴田涛(上高县田心中学),李梦露(都昌县东湖中学)

江西省二等奖

童争志、兰棋宇、沈雨恬、刘宛伊(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学),朱澄娇(上栗县上栗镇中学),文彩林(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新华中学),冯璐欣、胡 锐、曾琳钰(萍乡市第三中学),刘慧友(芦溪县华云学校),江婉怡、祝小青、郑修淇、何 芬、邓雪怡、邱金霞(上饶县第六中学),周 懿(上饶市第四中学),彭 友、杨亚舟、辛宜佳、王子晴、高舒妮(万载县第三中学),孙 晖、肖 琦、赖泽强、王 亮、陆茹茵、周丁盈 (于都县第二中学),黎昕媛、刘宇良、杨钰琰、谌佳佳(新余市第一中学),肖 娟、廖 婷(新余市第十六中学),周丽华、吴敏丽、傅逸彦(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周如玉、彭茜钰、周素怡、陈世龙(新余市渝水区新溪中学),舒珍珍(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中学),陈园园(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中学),彭 婷(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学),刘 微(新余市渝水区珠珊中学),万俊杰(景德镇市景航学校),江情男(贵溪市实验中学),余泓希(樟树市第二中学),江美枝(婺源县江湾中学),王寅清、程钰羽、李诗琪、谢佳颖、贾恒捷(上饶市实验中学),盛天艺(上饶市信州区凤凰学校),曹文琪(南城县龙湖中学),陈梓莹(靖安县双溪中学),熊 胤(丰城市剑声中学),吴 燕(宜春市袁州区柏木中学),周 天、李文婷、曾玫钦、胡馨媚(宜春市第八中学),康 丽、袁 昊(大余县南安中学),何 芳(上犹县营前中学),邓悦婷(吉水县第三中学),陈 菲(兴国县第六中学),宋燕连(宁都县赖村中学),廖 芊(龙南县新都学校),谭路平、宋运富、钟淑敏(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辛 华、韩杰锋、龙钟婧、王艳霞(万载县第四中学),袁雨君(万载县第一中学),陈茜茜、李冬琴、汪 妍(南昌市青山湖区城东学校),樊俊怡、谢雨欣、舒雅丽(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学校),陈 宣、杜佳欣、傅 钰、赵 晶、王 浩(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学校),胡孝悦、刘会虹(南昌市青山湖区新才学校),邱文强(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南学校),黄家伟、黄 平(上高县田心中学),陶 婧、赵 越(新建县第二中学),徐睿清、徐怡清、曾丹莹、杨金菲(黎川县第一中学),罗小丹、陈 勇、邱铠健(南康市第六中学),杨雨情(黎川县中田中学),赖雅琴(抚州市驿前中学),金露露(婺源县高砂中学),唐凯丽(广昌县永华学校),尹子佳、陈佳慧(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

江西省三等奖

周丁盈、林子玮、黄紫仪、赖雨霜、任 聪、徐梦圆、陈淇盛、李 珺、李振洋(于都县第二中学),周祉苧、谢雅婷、温 庆、黄 政、刘锡清、陈柳青(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王一凡、郑昕仪、周子钰(上饶市实验中学),徐佳敏、许艺馨(上饶市信州区凤凰学校),陈雨苗、夏以涵、苏中俊、邓雪怡(上饶县第六中学),李 腾、韩鑫武、张宇薇(万载县第四中学),郭晟鑫、陈灵涵、辛 如、袁 锐(万载县第三中学),李 茜、童 美、李慧敏、王凯新、张佳艺、李伊芳、张子睿、王 鑫(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学),朱 娇(芦溪县路行学校),唐诗瑜(萍乡市第三中学),阳江莉、陈依晗、李丽城(萍乡市芦溪县上埠二中),龚贤雪、李 薇、陈愉庭、阮依青、林天峰、丁 可、傅昕阁(新余市第一中学),龚雪辉、龚心汉(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中学),廖思红(新余市渝水区姚圩中学),宋玉娇(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学),严紫琪(分宜县第三中学),罗小兵(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符 凯(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学校),廖 伟、廖佳新、黄郁琴(新余市第十六中学),李旭尧、黄宋美、林伊初、钟方宜(分宜县分宜中学),孙佳蔚(贵溪市实验中学),胡文景(彭泽县第四中学),曾雨情(赣州市黄土岗中学),邓若男(南城县龙湖中学),付娟娟、陈雅婷(宜黄县东陂中学),危文康、袁艺姝、曾梦兰、黄 微、姚 震(黎川县第一中学),唐凯丽(广昌县永华学校),黄 文(靖安县罗湾初中),何京宴(靖安县璪都中学),周细平(宜春市袁州区柏木中学),严 薇、刘 玉(峡江县实验中学),李清华(信丰县万隆中学),王兆君、刘铭旺、赖 颖(大余县南安中学),刘 颖(南康市第三中学),钟婧娉(上犹县营前中学),胡嘉俊(泰和县第五中学),李常游、李美琴(遂川县高坪中学),谢京弦(吉水县第三中学),曹 琦(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一中),文 欣、李国民、刘晨冰、刘 薇、程思成、罗文娟、梁以纯(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学校),杨惠萱(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学校),郭艳丽、万 兴(南昌市青山湖区扬子洲学校),罗冰玉、黄泽蔚、蔺钰涵、吴飞燕、肖文玥(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学校),李栎月、刘悦彤、徐凡康、郭可佳、肖文玉、唐 适(南昌市青山湖区新才学校),李如欣(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南学校),万佳雯(南昌市青云谱区育英学校),胡佳唯、魏 云(南昌县莲塘镇第七中学),邓鑫远(南昌县向塘镇农业中学),戴友情(宜丰县石市中学),袁炜鑫(景德镇市景航学校),伊斯兰(上高县田心中学),郭婕妤、辛思雨、彭旭飞、陈思思(宜春市第八中学),龚慧慧、郑钰旸(南康市第六中学),周诗婷、符舒芬(新建县第二中学),张 琪(兴国县鼎龙中学),肖寰钰(樟树市第二中学),何国联、韩秀云(婺源县高砂中学),熊子怡、罗欣悦、万沁蕾(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吴 杰、郭雨潇(万载县株潭初级中学)

江西省指导老师奖

谢 亮(江西育华学校),舒松华、刘 瑛、段荣香、钟晓敏、王 秦、刘晓萍、陈小芳、汪家胜、周桂珍、王兆伟、刘新成、易冬梅、陈建香、陈 婷、肖益琼(于都县第二中学),廖 芸、赖小林、袁建琴、刘雪连、刘玥华、谢晓凤、张继文、张梅美、熊伟英(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林肖慧(上饶市实验中学),张 浩(上饶市第四中学),尹丽华、徐丽艳、周风华、杨学红、胡新华、李剑萍(上饶县第六中学),李 志、汤 浩(万载县株潭初级中学),张晓涛(万载县第四中学),陈美玲、熊牡丹、高健音、甘玉萍、戴苏华、陈华明(万载县第三中学),刘细香、应慧琳、周春芳、阳 钦、颜 红、李笑梅、彭望萍、武 力、谭桂玲、沈春林、林焕琼、张 毓、陈娜辉、陈丽莉、刘理深、邬 琼(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学),蒋友萍(上栗县上栗镇中学),刘根群(芦溪县华云学校),邬思谦(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新华中学),徐晓君(芦溪县华云学校),曾小平(芦溪县路行学校),刘 玲、覃海涛、林 慧、肖力军(萍乡市第三中学),贺荣英、刘世芳、曾春华、蔡淑华(芦溪县上埠镇第二中学),欧阳文根、黄永华、唐 琼、孟庆锴、李国芳、邹 进、彭红蓉、许立悦、陈 乔、黄轩轩、张惠民(新余市第一中学),胡水秀、胡 洪、傅小燕(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中学),蒋牛牯、刘国伟(新余市渝水区罗坊中学),彭小成(新余市渝水区姚圩中学),刘苏华(新余市分宜三中),黎小生、朱晓英、张小平、袁志军(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李胜军(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学校),胡根平、刘 峥、敖绍昙、胡志明、胡君明(新余市第十六中学),胡秀明、周 雄、周国根、付海辉(新余市渝水区新溪中学),李 辰(新余市渝水区北岗中学),喻国平(新余市渝水区珠珊中学),欧阳南、郭 惠、廖 花、谢 婵(分宜县分宜中学),吴仙桃、曾红玲(贵溪市实验中学),陈红霞(彭泽县第四中学),谢连生(樟树市黄土岗中学),朱秋娥(樟树市第二中学),廖永成(黎川县中田中学),邱志民(抚州县驿前中学),范礼祖(抚州市临川一中),万常鸣(南城县龙湖中学),余小玲(宜黄县东陂中学),邹 莉、江金生、黄淑红、徐姜建、周慧琴、宋牡丹、吴 瞳(黎川县第一中学),徐媛媛(广昌县永华学校),李 茜(都昌县东湖中学),罗秋霞(丰城市剑声中学),赵小琼(宜春市袁州区柏木中学),赵春平(靖安县双溪中学),漆龙华(靖安县罗湾初中),曹龙英(靖安县璪都中学),张三保(峡江县实验中学),李坊建(信丰县万隆中学),卢善纯、曾宪龙(大余县南安中学),曾日华(上犹县营前中学),陈章仪(泰和县第五中学),周骏华(井冈山市龙江中学),刘瑞芳(兴国县第六中学),李荣春(兴国县鼎龙中学),吴明华(宁都县赖村中学),黄爱华(宁都县第三中学),朱张华(龙南县新都学校),龚梅鹏(遂川县高坪中学),陈九文、刘嘉坤(吉水县第三中学),冷润香(宜丰县石市中学),黄长贵(上高县田心中学),吴建华、陈 蕾、黄琳萍、刘 勇、刘艳清、李晓艳、田春玲、李晓燕(宜春市第八中学),赵 超(南康市第三中学),郑建华、梁 芳、王礼凯(南康市第六中学),游荷荣、王晓春(景德镇市景航学校),方振彪(婺源县高砂中学),汪凤娟(婺源县江湾中学),顾 红(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段金霞(南昌市第二中学),万长华(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一中),范兰燕、涂鹿飞、何一鸣、吴朝晖、钟明发、吕 涵、戴立群、何花荣(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学校),张中华、涂远葵(南昌市青山湖区扬子洲学校),林润莲、万 明、黄云兰、陶端臻、徐 杨、颜志华、熊晓华、朱 虹、朱水应、张进清(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学校),廉 爽(南昌市青山湖区新才学校),梁君丽、顾 斌、吴 靓、崔赣英(南昌市青山湖区新才学校),黄晶晶、刘卫明(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南学校),胡淑敏(南昌市青云谱区育英学校),伍美华、曾裕明(南昌市青山湖区城东学校),陈宇春、郭冬香、唐 琦、刘冬平、吴 韵(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周 燕(南昌县莲塘镇第七中学),龚良清(南昌县向塘镇农业中学),胡月琴(新建县第二中学)

初中学生作文范文5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突破 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93-01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这种结果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笔者认为至关重要的就是要突破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在这里仅就自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的探索聊述拙见。

1 初中学生作文心理障碍最严重的两点

1.1 语言枯燥无味 平淡如水

在传统写作理论框架中,语言是和主题、材料、结构、表达等七大块相提并论的,其实语言和他们并不属于一个层面,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现,是整个写作过程的载体。没有语言,其它将不复存在;没有好的语言,其它内容也将毫无意义。思维是写作的核心,语言则是它的土壤。我们不能让语言枯燥、平淡如水成俗套,缺乏个性,应换角度,用新颖的语言表达这个思想。但造成语言平淡的原因是因为大脑中语言信息存贮少,无源头活水,即使绞尽脑汗也无从提取。解决语言贫乏最好的方法便是读书,保持读书的功效便是写作。二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1.2 千人一面,缺乏个性

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一个难点,尤其是人物的塑造,学生常常觉得难以把握,写出来的人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特色,缺乏人物特有的魅力,达不到预期的写作效果。传统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教学生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仔细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和神情心态,着力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摹写细节,从而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这些方法虽也能奏效,但有其局限性。其一,学生不易迅速抓住人物特征,流于共性。其二,不善于积累素材,以求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往往仅限于认真的观察这一个或那一个人物,写出具鲜明特征的个别人物,就人写人,当写作需要虚构故事时,常容易因脱离实在人物而使的笔下人物流于空 洞,不能集个性相似人物的特征于一人之身,达到艺术的真实。

以上两个问题可以说是中学生作文写作中最致命的两点,其实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阅读。

2 突破初中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举措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这与我们所提倡的语文“拓展式”教学是相辅相成。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大量接触课内没有的新内容、新观点、新思路,拓宽了视野,激发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读、说、听、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里说:“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写得好。”在实施“拓展式”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要“导”之有方,使课外阅读真正起到语文学习的催化剂作用。

2.1 给学生找阅读的时间

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每天英语、数理化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课堂之外的全部在校时间。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晚上、双休日、节假日。利用这些空当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报。要给他们提供阅读的书籍、文章,提出具体要求,教给一定方法,使他们读有所获。

2.2 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多读多练,这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良方。然而,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记号”、“动笔墨”就是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这样,可以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标注个别生僻、艰深的字,借助字典、词典,扫清拦路虎,提高认读能力,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内容要广泛,历史、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故事、美术等,皆可作为阅读的范围。内容要有所选择,多读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文章。如果是节假日布置的阅读任务,要进行检查,督促学生按要求认真完成阅读任务。如果是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则要设计激励性的措施,使同学们真正从阅读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比如交流阅读笔记、缩写故事内容、成语接力等;也可以设计抢答题、填空题等进行竞赛,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积极性。

2.4 指导学生进行名家名篇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对学生现实而又较高阅读能力的期望,这是学生长时记忆的一种锻炼。持之以恒的坚持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的空间;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步出写作的羁绊。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朗读和默记的方法,反复熟悉,逐步感悟,直到能够吟诵,“默而识之。”按《新课标》要求,学生不光要会粗读、细读、精读、联读的阅读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词语、积累句式、积累精段的阅读方法。

2.5 要求学生有目的阅读、解决作文实际问题

初中学生作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1.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普遍不重视作文。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最真、最好、最全面的体现。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些学生从不重视作文,不写作文,即使写作文也是应付差事。

1.2 学生普遍存在畏惧作文。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害怕,感觉无事可写,无从下笔,作文层次不清晰,思路混乱。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很少有主题句,文章整体内容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内容安排上也无主次之分,所以读完之后有时甚至全然不知所云。

1.3 学生缺乏写作方法、技巧、写作素材。学生可能明白作文题目的寓意,但就是心中有千言万语,下笔却只言片语,无法表达出来。本来丰富有趣的素材或寓意深刻的题目,提笔写完后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更有甚者就是换了一种口味。原本一望无垠的碧绿苍茫的草原,经自己笔下描写后变成了枯萎、毫无生气的戈壁滩。

2.培养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技巧与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使学生对作文"好之",进而"乐之",方是上上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名著、佳作欣赏, 培养写作兴趣;结合课外活动,诱发写作兴趣;联系生活,触发写作兴趣;多肯定,少批评,激发写作兴趣。

2.2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中指出:"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实践证明,无论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内容材料都来自观察。而中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不外乎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2.3 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加大课外阅读力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首先,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可以阅读中外名著,优秀作文,杂志等等。

2.4 培养口头作文能力,以说促写。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学生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

2.5 鼓励学生自由写作,书写真情。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高兴、兴奋、忧郁、感伤会时时涌在心头。这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写作时不要给学生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日记体、访谈录、书信体、也可以写小说、散文、诗歌等,要以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倾诉心中的感受。在文中一定要使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要把成长的感悟深刻地揭示出来。平时可以鼓励学生从日记、短评、随笔这些较为随意性的文体入手,随时写出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量少作硬性、统一性要求,由此慢慢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6写作前精构框架,理清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对文章篇章框架进行设计和规划,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课上必须讲授写作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