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字】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某大桥设计为(104+2×168+112) 连续刚构,1 号~3 号墩跨沙湾水道设计为(104+2×168+112)m 连续刚构。设计时速100km。其中1 号、2 号、3 号主墩基础均采用12 根直径为250cm 钻孔桩,承台设计为低桩承台,尺寸为23.5m×17m×5m,混凝土量为1997.5m3。主桥承台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二.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施工控制技术

水泥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及收缩作用,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控制温差变化是保证不产生裂缝的根本。一般规定将非均匀温差应控制在25°C 内。施工中主要从降低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通水散热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严格控制拆模时间等方面做好混凝土温度控制工作,尽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降速率,确保内外温差控制在25°C 以内。

1.采用降温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技术

(一)采用 50 镀锌管材,经过计算单根管水流流量按3m3/h 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和水温差控制求在20°C ~25°C 之间。按承台温度应力场特征,水平布置散热管,主墩承台各设4 层,每层设15 道测温管,上下层距底面和表面均为1.0m; 采用 25.4 的钢管,散热管进出水口均露出承台侧面20cm; 同一层散热管的进水口连接在一根总管上,各设阀门,用1 台25-120 型离心式水泵,单根管水流流量按3m3/h控制,出水口汇于同一水箱内; 为便于控制温度,分别设3 个6m33的水箱供水。

(二)在降热过程中,若通过测温管实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测量进水口水温差别大于25°C 时,应调整水温,若水温比混凝土内部温度低的多,则加热进水散热管采用耐腐蚀的镀锌钢管,与钢筋一起绑扎。在使用前要求通水进行密闭性试验,防止管道在焊接接头位置处漏水或阻塞。通水散热后对散热管作压浆处理。

(三)为提供可靠的数据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考虑承台平面对称性,在承台平面1/4 位置及对角线上布置温度应变片,用温度显示仪采集数据,测点布置与编号如图1 所示。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不同施工时段的入模温度、每个温度应变片处混凝土不同龄期温度、草袋内温度、外界气温、散热管进出水温度。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的发展变化规律、养护条件、通水散热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温控标准为: 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不超过25°C,拆模时内外温差小于25°C,最大降温速率要小于20°C/天。

图一主墩测点布置与编号图(单位:mm)

2.采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降低水泥水化热技术

(一)水泥选用山东铝业公司P.O32.5R 低碱普硅水泥,水泥中严格控制铝酸三钙含量小于6%,碱含量小于0.6%。骨料选用连续级配石子,细骨料选用中砂,施工中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小于1.5%,以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增加抗裂能力混凝土中掺入复合多功能超细粉(A 粉) ,以保证混凝土的自密实,且不产生泌水和离析。经过多次试配,混凝土采用配合比如表1 所示,性能要求如表2 所示。

(二)掺入了1.9%的NOF-2A 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延长了混凝土缓凝时间,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减少了拌和用水量,降低了水灰比,降低了水化热,起到了明显降低水化热的作用,还推迟了浇筑最高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

表一C30 混凝土配合比表(每m3用量)

表二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标表

3.采用材料预降温技术

了解每天、周、旬的气象资料,将承台施工避开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选择一天气温度较低的时间开始施工,利用冰水混合物搅拌混凝土,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浇筑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水温(加冰块、吹风散热等)、加快水循环、覆盖集料、模板防晒等措施进行混凝土温度控制。

4.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为避免施工缝造成混凝土腐蚀介质的侵入和处理钢筋接头工程量,利于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提高因桩基约束对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的抵抗力,降低因混凝土收缩徐变出现裂缝的几率,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一次性浇筑施工。施工中采用2 台布料杆分2 个区进行,保证混凝土均匀入模到位。每区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不大于50cm,相邻两区的交界处注意振捣,防止出现漏振。

(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为自墩身预留钢筋位置向外浇筑,浇筑时要防止承台边部浮浆太多,造成表面收缩裂缝; 不断调整水灰比,尽量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均匀一致,保证其和易性;在模板的一侧设置了预留孔,随时将泌水及浮浆排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采用不同长度直径为200mm 的钢管作为导管将混凝土送入模板内部,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1.5m,不产生离析现象,避免钢筋的污染。

(三)因承台的面积较大,表面收光需要的时间较长,将混凝土的结束时间控制在下午16:00 以后,以免表面的的水分散发较快,产生收缩裂纹; 混凝土浇筑前用一层毛毡外加两层草袋将侧面模板覆盖,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并在最后一层混凝土终凝前即用一层毛毡外加两层草袋覆盖,在草袋表面洒水保湿,使表面覆盖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但不使草袋处于饱水状态,以免失去保温作用。

(四)根据测量的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气温的差值来决定拆模时间,若两者温差大于25°C,则不能拆模,继续通水散热; 直至外界气温与混凝土内部温差小于25°C 时才可拆模。

5.优化技术措施

(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取“双掺”措施,即掺加粉煤灰、矿粉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硬化时的水化热。

(二)冷却管被混凝土埋没3个小时后即开始通水,冷却水使用干净的井水,冷却管通水后,冷却水就不再中断,直到混凝土处于连续降温阶段(降温速度不应超过0.5~1.0℃/h)。

(三)通冷却水时,进水口的水温与混凝土实体内部测量温度的温差应不大于20℃;当冷却水出水口与进水口温差不大于5℃时方可停止通冷却水。

(四)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及时搭棚进行保温养护,在冷却管停止通水后及时将冷却管内的水排出,防止冷却管内的水结冰。

(五)冷却管通水结束后及时对冷却管灌浆封闭,管口处凿楔形口进行封闭。

三.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效果

图3为一组实际施工测温的承台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从图中可以看出,承台施工中芯部最大温度不超过47℃,图4为一组实际施工测温的承台芯部和外部温差。图4显示混凝土芯部和表面最大温差不超过20℃,最大温差为19.2℃,承台芯部最高温度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4 天。施工中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比理论时间提前大约l 天,现场施工情况与理论分析情况基本吻合。

图三承台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

图四台芯部和外部温差/℃

四.结束语

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技术对于桥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就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温度控制技术,保证桥梁的质量,这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马晓佳 李林挺 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 [期刊论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1年1期

[2]张鹏 王婵危 媛丞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温控技术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ISTIC -2010年30期

[3]马晓佳 李林挺 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 [会议论文],2010 - 第七届鲁粤辽湘路桥施工设备技术论坛

[4]秦文强 杜玉波 张德伟 黄草乌江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被引用 3 次) [期刊论文] 《四川建筑》 -2003年6期

[5]欧阳效勇 任回兴 武汉白沙洲大桥2号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温控制技术 [会议论文],2000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索塔承台,施工技术,研究

 

1 工程主体概括济宁运河某处大桥工程路线全长530m,其中跨河特大桥全桥长404.66m,主桥桥跨布置为40m+80m+156m+80m+40m五跨连续自锚式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1.1主墩由矩形承台和棱台形塔座二部分组成,矩形承台平面尺寸为12.5m(长)×12.5m(宽)×3.5m(高);棱台形塔座平面尺寸为8.0(5.0)m(长)×8.0(6.0)m(宽)×1.0m(高),总高度达到4.5m,为深基坑工程,同时也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大体积砼对温差变化比较敏感;承台高度高带来基坑的围护、钢筋定位、砼侧压力的平衡、以及砼温度控制等一系列施工技术措施问题。

1.2承台采用二次浇筑。承台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单个承台混凝土浇筑总量达547m3,不留施工缝,对承台钢筋定位、模板安装以及混凝土侧应力的平衡带来很大的难度,对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和现场监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承台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应严格控制水化热而引起的内外温差,采取相应的降低水化热等一系列防裂措施,防止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引起的裂缝,同样也是本工程的一个特点和施工难点。

2 钢板桩围堰施工2.1①挖基前测量放线,并由固定桩和护桩,放出边坡。②基坑开挖尺寸比设计基础结构边长大100cm。③开挖至比设计基底标高高20cm 时,用人工清底,防止基底土体被扰动。④基底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砼垫层。

2.2桩头剔凿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采用人工剔除桩头砼,严格控制剔除深度,同时又必须保证凿至新浇、密实砼面而且达到桩顶设计标高。

2.3 钢筋绑扎

钢筋加工尺寸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钢筋绑扎,焊接等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执行。钢筋预先根据设计尺寸配好料,在垫层砼浇筑1天后可进行现场绑扎。免费论文参考网。钢筋加工时,先绑扎底层钢筋,钢筋周边所有节点必须全部绑扎,其余可采用50%交错绑扎。底层钢筋完成后搭设钢筋定位支架,进行竖向钢筋施工,竖向钢筋与底层钢筋应绑扎可靠,竖向钢筋完成后进行顶层钢筋和侧面水平钢筋的绑扎。钢筋保护层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采用预制砂浆垫块,底层钢筋完成后将垫块垫于底层钢筋网下,顶层钢筋保护层用竖向筋高度控制,侧向保护层采用预制砂浆垫块。承台钢筋施工完成后,必须按设计位置预埋索塔塔柱预埋钢筋,并用箍筋固定于钢筋网上。

2.4 承台模板

承台模板采用钢框竹胶板组合大模板进行拼装,脚手架钢管配拉杆加固,拉杆采用φ16钢筋加工而成,拉杆间距为横向600mm,竖向600mm,并用斜撑进行加固。模板的净空尺寸必须符合承台设计尺寸,模板安装好后,经监理工程师对轮廓尺寸、标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砼浇筑。

2.5 冷却水管安置

承台体积为12.5m×12.5m×3.5m,防止温度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引起的裂缝,是承台施工关键工序施工控制技术。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进行工艺技术设计,按施工工况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场及仿真应力场,根据承台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埋设冷却水管,水管层距为0.7m,水平间距为1.1m。

冷却水管采用外径为φ33mm、壁厚为3.0mm、具有一定强度、导热性能好的电焊钢管制作,管间采用法兰连接。

3 混凝土浇筑

3.1 浇注区域平面划分

施工浇注区域平面划分根据“分段定点、薄层浇注、逐渐覆盖、局部补充”的薄层浇注原则,按混凝土自然流动半径5m,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车直接输送入模浇筑施工。

3.2 混凝土浇筑工艺

(1)在混凝土浇筑前组织人员对混凝土供应、振捣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并会同监理对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填写各类资料,经监理签认后填写并审批,签认后方可浇筑。

(2)混凝土浇筑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应采用串筒、溜槽或软管下料,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免费论文参考网。混凝土出口处布置3~4 台插入式振捣器,引导混凝土流向。

(3)浇筑过程采取全断面分层浇筑,以释放早期混凝土水化热, 削减混凝土温度峰值。全断面分层法浇筑时,必须保证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尚未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

(4)混凝土浇筑前,搭设施工走道,所有支架不得与钢筋相连,以免扰动钢筋。机具预先认真检查并试运转。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间断,以防出现意外施工停歇缝。

(5)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接触面凿毛情况,及时将碎碴异物清除干净,检查合格后才能开盘。

(6)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振动棒捣实,保持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30-40cm的1.5倍,约50cm左右,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且对每一部位混凝土必须振动到其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但不得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确保混凝土密实,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减小内部微裂缝和混凝土的徐变。

(7)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注、震捣过程中,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事先在北侧预留汇水井,通过潜水泵排出。试验人员应严格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离析、泌水情况,并及时处理。

(8)浇筑时模板看护人员应巡查模板及模板支撑构件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一旦出现跑模情况,应及时予以加固处理。

3.3 施工技术措施

(1)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降低水化热

主要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及外加剂的“双掺”技术和选择合理原材料的方法通过多次试配达到最低水化热和最小收缩的效果。

(2)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水化热的绝热温升、浇筑温度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的叠加;浇筑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值也越高。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样是引起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收缩开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在混凝土每次开盘之前,通过量测水泥、粉煤灰、砂、石子、水的温度,以估算浇筑温度,必要时采用对骨料进行喷淋水、加冰拌降温等办法控制混凝土温度,但需注意加冰一定要拌和均匀,确保所有冰融化,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选择在晚间和清晨进行浇筑施工,用麻袋包裹泵送管道并浇水降温等办法,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浇注措施

根据混凝土浇筑量越大,水泥水化热温升值越高的特点,在浇筑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混凝土初凝时间严格控制在12h以上,以免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过快产生温度裂缝;②对混凝土分层浇筑,这样间接的增加散热面,避免温度积聚;③混凝土进行二次收浆,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发生龟裂;④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技术措施

3.4 混凝土温控监测

(1)现场温控监测的目的

进行现场温控监测,实行信息化温控工作,在承台混凝土浇筑前,在承台内部布置了几个测温孔,采用简单可靠的测量方法,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若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可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不至过大,以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2)现场温控监测的方法

①现场温控监测通过在承台预设的测控点,采用玻璃温度计直接测量法,每个承台测控点共10个:其中结构内部及结构表面各4个测点,即从平面中心至角上,每2.5m布设一点每一测点同时测量内、外温度,计8个;室内、外温度各1个测点。②结构内部测控点的布设要求。测控点采用φ48mm,钢管预埋在混凝土里,预埋钢管下端用钢板封死,钢管内灌满自来水后用木塞塞牢。 钢管预埋时下端距结构底面10cm,上端超出混凝土20cm左右。③测量温度的方法 。测量仪器采用0~100℃玻璃温度计,根据测量位置的要求,在玻璃温度计上的吊绳做好位置标记。测量时,从面上往下到达不同标高测点位置,立即测量温度数据。不能从下往上进行测量,以免造成误差。测量数据修正,T实=T测-1.3(测量温度-1.3温度修正值等于测点实际温度)。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结构自防水,渗漏,地下室,补偿收缩,裂缝,干缩和冷缩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入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楼大厦日益增多,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意突飞猛进,入们在改善生存环境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喜人的进步。然而纵观已建和在建的工程,渗漏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部分工程建成后几乎年年进行堵漏,耗资巨大并且影响使用。防水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施工、管理翻维护等诸多方面。总的来说,防水分建筑防水和结构防水,建筑防水是指附加在结构的外防水层,结构防水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体防水。建筑防水以柔性材料为主,虽具有较好的弹塑性,但施工复杂,材料易老化,耐久性差;结构防水是以混凝土为主,施工简单,成本低,防水耐久性好,但密实性难控制,易收缩开裂。

结构防水是治本防水,建筑防水是治标防水,而目前流行一种倾向,防水设计和施工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卷材或涂料上而忽视治本方式。事实也是如此,浇筑混凝土马马虎虎,没有技术改进措施,一旦卷材或涂料老化破裂,就出现渗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防水技术的新概念:把结构自防水搞好,做到不裂不漏,这才是最重要的永久防线。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要搞“双保险”,在迎水面再做一层外防水,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把结构自防水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才是治本的。

二.结构自防水的基本机理

所谓结构自防水,其核心就是要最终浇筑成的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满足抗渗、抗侵蚀,结构致密且无有害裂缝。混凝土是多孔材料,仅仅通过石子的连续级配、提高水泥用量和砂率、加入有机硅或减水剂等来减小混凝土的空隙和毛细孔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往往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由于忽视了混凝土的致命弱点―――收缩。尽管混凝土很致密但干缩和冷缩(温差收缩)会使结构产生裂缝,从而破坏结构的整体防水功能。,当冷缩值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则引起结构开裂。如果施工不周,浇筑工艺及泌水未处理好,出现蜂窝狗洞,结构自防水也无从谈起。因此,结构自防水必须从混凝土补偿收缩、浇筑工艺、泌水处理、温度监测及混凝土保湿养护等多方面来控制。

三.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的特点

1、防水可靠,建筑结构与防水功能合一,可取消外防水,建筑结构简单。

2、施工简便、减少工序、大大缩短工期。大面积连续浇注,可不留后浇缝,也可用于普通混凝土后浇缝的处理。

3、节省材料节约投资、价格低廉,每立方米比普通混凝土增加14元左右UEA的材料费,防水综合费用约为卷材等外防水作法的1/5左右。

4、 永久性防水效果,便于维护保养,节省维修费用。

5、诚轻建筑自重。

6、适宜于任何复杂体形的防水部位,僻决了一般防水难以或无法处理的困难,亦能确保防水质量。

7、可适当加大建筑物的伸缩间距,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快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

8、万一有损坏漏水,容易修补,因而也可用于补漏工程。

9、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耐磨性能,对于上面有行人的平屋面及跑道、路面等有利。

10、可避免有些外防水材料施工时对环境的污染。

11、可提高混凝土的的抗硫酸盐盐和抗海水侵蚀能力,可用于港口,水工建筑。

四.结构自防水的具体施工技术

某高层建筑,地上20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高度75.55米,建筑面积24000 平方米,地下室混凝土量2800立方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S8,结构自防水。结合该工程的施工实例,从5个方面论述结构自防水的施工技术。

1、选择好混凝土的外加剂

JM一111外加剂,遇水膨胀析出凝胶,堵塞毛细孔渗入的水份,与水泥中的铝酸盐矿物在水化工程中形成大量的钙矾石为膨胀源,这种膨胀源的结晶是稳定的水化物,填充于毛细孔隙中,使大孔变小孔,总孔隙率减小,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即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其补偿收缩原理见图1。

图1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裂原理

2、设计好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每条浇筑带前、中、后各布置3道振动器,第1道设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的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人底层;第2道设置在混凝土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第3道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人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振捣密实(见图2)。振捣手振捣方向为:下层垂至于浇筑方向自下而上,上层振捣自上而下,严格控制振动棒的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

3、处理好混凝土的泌水

大面积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的坡面下流到坑底。由于混凝土垫层在施工时,已预先在横向上做出2 cm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顺垫层坡度通过两侧横板底部预留孔排出坑外,少量来不及排除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由顶端模板下部的预留孔排至坑外,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处地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用软抽泵及时排除。采用这种方法排除最后阶段地所有泌水(见图3)。

4、加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和养护

在混凝土初凝表面能上人后,对其表面及时进行覆盖。由于气温较高和水泥水化热开始的共同作用,表面水分散发速度很快,为防止表面的干缩裂缝,对其表面在保温的同时进行保湿。混凝土已浇筑范围内铺设带有小孔的塑料循环水管,利用体内循环水对其进行表面喷水养护、保湿。在其上覆盖一层塑料布,2―3层麻袋,一层泡沫板,再覆盖一层塑料面进行保温。温差控制在25℃以内,形成外蓄内散综合养护方法。

5、实施温度监测

为了正确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状况,可采用简易测温法,即在混凝土中预埋钢管,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测温,钢管用ᵩ48脚手架管,底口焊铁板封死,上口高出混凝土面10 cm,底口比测温点深5~10 cm管用灌水深度为10~15 cm。根据监测结果,混凝土在第3天达到升温值,中心最高温度为72℃,内表最大温差为22℃,满足温控要求。

五.结束语

该工程地下室结构自防水的施工技术措施经过关方审批论证是可行的,施工质量经验收为优良。该工程交工3年,地下室出现有害裂缝及渗漏现象。通过实践,对结构自防水可得出下列结论:

1、选择好混凝主的外加剂,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2、设计好混凝士的浇筑正艺,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3、加强对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和养护,减小混凝土干缩裂缝;

4、实时温度盗滚,减少浅凝土温差裂缝;

5、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执行好岗位责任制。

参考文献:

[1]李正鸿 膨胀加强带在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中的运用及施工技术 [会议论文]2006 - 第四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

[2]高明权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防水止漏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期刊论文] 《广东建材 -2009年8期

[3]孙宇 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地下防水中的应用 (被引用 5 次) [期刊论文]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4]许建荣 结构自防水在高层地下室施工中的技术应用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山东建材》 -2007年6期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市政建设 排水管道管道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排水系统就如同城市道路一样,是城市的血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市政管道的建设也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可以说排水管道是城市其他工程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和前提,真是因为如此。排水管道工程才显得如此的重要。一般来说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程序并不是十分的复杂,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每座城市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城市其环境不同,其中大多数的环境是较为复杂的.我们在施工的时候不仅仅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还要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有时候正是为了这些因素而导致无法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为此,笔者就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相关的论述,这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论述

施工图纸的设计、施工管材的选取以及放线的测量这都是施工前的一些重要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施工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各个环节我们都要认真做好,一步一步按照规定做好前期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施工图纸的设计

图纸设计是工程开始的第一步,市政排水管道的图纸设计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的考虑施工区域的施工条件,尤其是地理条件。其主要包括地层的勘察,地下水水位以及其他有关情况的考察,同时要根据城市规模的大小,在充分考虑排水量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结构及管道尺寸。做到施工图纸的设计能够满足城市排水的需求,这是排水管道合理的前提。

2. 对施工图纸的熟悉

在排水管道施工的图纸设计完毕之后,施工人员必须对图纸进行深入的了解。城市管道是一个体系,而不是孤立的,因此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衔接的。施工人员必须对整个工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详细的掌握施工区域的地理情况,才能保证施工的准确性。

3. 管道材料的选用

管道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质量不达标的管道材料经常会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比如质量差的管道的抗压能力差可能导致管道受压变形,甚至破裂。因此,为了防止类似这样的工程事故的发生,所以管道的选用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对于质量不达标的管道坚决不能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4. 放线的测量

在排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放线的测量是很容易产生误差的,我需要做的是把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超过误差则不合格。因此,在进行放线测量时,施工的技术人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测量的步骤和规范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三.施工阶段的技术论述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施阶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注意一些施工技术要领。

1.沟槽的开挖及支护

在具体的排水管道程施中,沟槽的开挖工作量是十分大的,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工作时必须合理安排挖掘机械和挖掘人员的工作,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挖掘工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开挖前要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的持续进行。

2.对选用的管道进行质量检测

管道质量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施工前必须对管道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测。其方法包括目测和外压实验。在使用管道前要对管道进行目测,有质量问题的不能使用,没问题的然后进行外压实验。

3.下管技术要领

根据测放的中心线,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宜采用吊车下管,吊车应沿沟槽开行,且距沟边缘应大于一米,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在施工现场狭窄不便机械下管的地段,采用人工压绳下管。有架空线路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管节下人沟槽时,避免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严格控制水平与方向。管道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质量要求: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杂物;管座混凝土应捣实,与管壁紧密结合;管座回填粗砂应密实。在砌井时既要使砂浆饱满、流槽通顺,也要使井壁尺寸符合要求。下管阶段是管道工程施工的重要阶段,其工作要求高,工作时要求施工人员严谨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不仅很容易导致工程的不合格还很可能损害管道材料。

4做好闭水试验

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闭水试验是检测水管施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应明确足否要做闭水试验,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以及设计要求闭水的其他排水管道都必须做闭水试验.闭水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土。对于闭水试验的管段,应仔细检查每根管材是否有沙跟裂缝若管材出现沙眼裂缝现象。若出现裂缝,可用细砂浆修补;若有渗水部位,可调水泥浆刷补实。此外,管口接口处必须严密。对闭水管段应不急网填,也不需要进行管材下部与条基的连接。待闭水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傍管混凝上的回填。对闭水不合格的管段,则应采取补救措施或尽快返工。

5施工场地恢复

在管道安装完成之后,如果通过了水压测试,经批准后则要时及时的进行管沟回填工作。一般而言管道的回填工作都必须采用人工完成。在管沟回填工作开展之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清除管道槽内遗留杂物,且槽内不能留有积水。回填土的含水量是有规定的,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将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附近。在还土时需要按基底排水方的向由高到低分层还土,同时对管道两侧进行还土。还土工作完工后,迅速仔细地打扫恢复所有的施工地面,使之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得到监理认可才可以。

四.结束语

城市排水工程至关重要,市政排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攻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质量通病,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注意各项工作的技术要领,精益求精。这样就可以保证市政管道建设的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小丹 论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施工控制与管理 [学士论文] 《中国科技信息》 -2006年14期

[2]蓝振勤 城市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论述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探讨》 -2012年13期

[3]陈滨 浅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要领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07年13期

[4]李维 黄春生 工程案例分析市政排水管道工程顶管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5]马宇 如何加强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探究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2年2期

[6]韦熠辰 论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0期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5

【Abstract】Large volume concrete structur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ne to unpredictable construction crack, which has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prove, construction crack construction due to large losses, regardless of their appearance or quality. Therefore must strictly control the concrete pouring time, mix design, reasonable choice of admixtures and additives, so that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nd cracks of concrete.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 word】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屋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的基础采用箱基、筏基、复合基础等形式的太体积混凝土。基础承台厚度达到2—3m,一次连续混凝土浇筑量达到上万立方米的工程屡见不鲜。高层建筑基础混凝土具有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多,抗渗性能要求高等特点,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升较普通混凝土要大得多。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防止温度、收缩裂缝产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1、水泥。水泥在水化反应中放出热量,会使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因受热产生开裂现象。故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一般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骨料。粗骨科级配合理,可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通常优先选择级配连续的自然骨料,并且不能含有针状、叶状碎石,含泥量应控制在1%以内:细骨料选择合理同样可以节省水泥和水的用量,同时可以减缓混凝土温度升高、减少混凝土收缩量,细骨料含泥量应控制在2%以内。

3、外加剂和外掺料。外加剂选用水泥用量2%的减水剂,在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的同时减少了水和水泥用量,并且降低了水化热,减少了混凝土体积收缩。外掺料一般为粉煤灰或者矿粉,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保水性,并减少了水泥水化放热对混凝土产生的温升。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中的质量问题

1.施工冷缝:因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分层浇筑,在分层浇筑中,前后分层没有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之前。导致施工缝的产生。

2.泌水现象:上、下浇筑层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产生泌水层,它将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

3.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过厚:因大体积混凝土的用量大,且多数是用泵送,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会产生过厚现象.

4.早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早期内外温度差过大(25℃以上),大体积混凝士将会产生以下两种温度裂缝:表面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初期抗拉强度很低,由于水泥水化热较大,而混凝土内部温度明显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了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受压,表面受拉,形成裂缝,但是表面层以下温差很快减弱,表面层以下结构还保持完整,裂缝没有深入。贯穿性裂缝,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由于受到外界约束,在没有采取措施降低、放松或消除约束,使混凝土在约束处产生裂缝,甚至贯穿整个表面。

三、大体积混凝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

3.1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425Ma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选用5—40mm连续级配的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为1.7的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以内。外加剂掺入FN—6抗渗减水剂,为水泥用量的2%,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减少了单位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用量,从而降低了水化热及其收缩。外掺料主要是粉煤灰。由于混凝土中掺人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后,能够代替部分水泥以减小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同时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3.2 混凝土入模温度。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是对混凝土降温最直接的方法,其对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至关重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越高,其热峰值也就越高。为了达到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效果,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采用冷却骨料、加冰拌和、对输送模板和管道进行洒水遮阳等办法对混凝土降温。

3.3分段施工和分层浇筑

根据设计要求,如果混凝土设置后浇带,则以后浇带为界进行分段施工,如果不留后浇带,应设置加强带,进行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如果混凝土厚度较大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其优点在于增加了散热面,减少了应力约束,加快了热量释放,减少了收缩应力,并保证层与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3.4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在混凝土初凝后,在其表面覆盖 层塑料薄膜,层草袋,草

袋上、下错开,搭接压紧,形成良好保温层。由于气温较高和水泥水化热开始的共同作用,表面水分散失很快,为防止表面干缩裂缝,表面要进行适度的潮湿养护(少量水润湿),在水化热高峰过去以后,方可除去覆盖层,并派专人浇水养护不少于14d。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浇筑、运输、拌和、保温养护及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的监测等多个环节控制得当,才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内外温差过大,进而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发展。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收缩裂缝的控制可以归纳为:

1、制订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管理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混凝七的类型、初凝时间等确定可行的浇筑方案,控制水灰比并减少水泥用量以控制水化热;组织好工人交接班,在施工前应对断电,断水和下雨做好预备方案,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2、优化配合比和合理选用原材料,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和掺合料,以期减少拌和水和水泥的用量,如果选用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得当,则既能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水化热量和绝热温升,又可节省混凝土的开支,提高工作性能,并最终减少温度裂缝发生的可能性。

3、采用分层浇筑方法,在浇筑过程中遵循“条形分段,斜面分层,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从起点端开始沿底板高度自下向上逐层移至顶面,每斜面层均由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层,然后沿长方面按斜坡层逐层向前推进,直至终端,在浇灌方向呈“之”字形往后退浇,每一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同时明确混凝土斜面上、下覆盖时间不得超过 ,以避免形成“冷缝”。 并控制浇筑间歇期,为了减少下层混凝土的约束,应尽量缩短施工间歇期,两层混凝土的施工间歇期不应超过5d;

4、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冷却水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不应超过22℃。

5、混凝土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把振捣器分别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坡角处及混凝土侧面,先振捣出料口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在振捣时间上,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在振捣过程中,避免漏振、过振。在混凝土初凝前1h—2h ,为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减少表面龟裂,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然后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用木槎板反复搓压数遍,收水后用铁抹子压光。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涉及到建设、设计、承包、监理、材料供应商、检测等单位的系统工程。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上,应从原材料的合理选择、配比料的科学确定、施工方法的恰当选择、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及温度检测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施工质量。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出现裂痕,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志宏、张延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探讨【J】.吉林勘察设计,2007.

【2】田德胜、朱万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J】.施工技术,2006.

【3】何宪礼.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温度裂缝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J】.公路,2008,(10).

【4】王小强 小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35)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市政道路;预裂缝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1.沥青路面裂缝类型分析

1.1纵向裂缝

该种裂缝较长且形状较直,纵向裂缝一般与道路是保持平行延伸的趋势,出现至缝的状况普遍来说是比较少的。导致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接缝质量不好、路基结构承载力不足以及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一般而言,如果是道路工程的结构承载不够,那么极易造成道路的边缘出现裂缝,如果处理不够及时恰当,造成的危害将会比较大。

1.2横向裂缝

该种裂缝形式与纵向裂缝恰好相反,同时也会有一部分的支缝出现。横向裂缝相对纵向裂缝来说,导致其出现原因就比较多,比如地基发生形变,道路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行车量过大,路面受到荷载过多等。根据横向裂缝的成因,其还可以分为非荷载裂缝和荷载裂缝。二者的不同在于,荷载裂缝是比较稠密同时裂缝间时相互联系的,非荷载裂缝则是比较规则的,而且是等距离产生的裂缝,当地气温和沥青面层的的抗裂性是导致裂缝间距产生的主要原因。

1.3龟裂裂缝

这种裂缝是相互交错的,从而使路面形成网状或者多边形的小块。起初裂缝主要是少许的纵缝,但是由于重复的荷载作用力,其横向裂缝就会随之产生,逐渐演变成网状的裂缝。

1.4块状裂缝

这种裂缝主要是路面被分割成一块块矩形的块状,一般是大面积的出现,特别是在交通量比较小的路面上比较容易出现。道路工程出现路面块状裂缝的话,相关道路工程施工人员就要多加关注,因为这就预示着道路开始出现老化现状,使用寿命将是会大打折扣的。

2.路面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设计方案不合理

若市政道路的厚度设计不满足标准,或者低估了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对施工路来说,这种施工设计是极为不合理的设计,在实际公路路程中,路面设计的强度不能满足需求,在长期超重车辆的荷载下,或是车辆长时间的碾压下,导致路面裂缝必不可少。

2.2材料不符合要求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基层大多采用半刚性材料,收缩性小。在同一温度变化或同一载荷下,这种材料和路面材料的收缩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这种半刚性基层难免会引发反射裂缝。由于基层材料的选择一般较单一,沥青材料物理特性特殊,所以路面发生裂缝。沥青层被沥青混合材料所影响,在施工中要考虑路面的实际要求,选择的沥青材料要符合实际。

2.3施工规范性不足在路面工程的验证下得出,市政路基工程基本是与其他工程同步,在施工中任务繁重,施工工期短,人为原因的偷工减料,所以,在市政施工工程中,有些工序简化的现象就出现了,甚至忽略施工工序,导致市政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路面裂缝就是有发生。

2.4严重超载

路面能承受的载荷量严重超标也是引起市政道路裂缝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与设计时对预计交通量的估测不准有关,还与有关部门的监管失职。

3.半刚性预裂缝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分析

3.1半刚性基层预裂缝处理的目的

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化的施工规则,人工设置的裂缝处理分为三个方面,即人工切割裂缝、进行填充、密封;对于浙青公路这样进行施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合理的人工干预缝隙存在的路段、长度及多少,以便能够有效控制公路各个板块变化的范围;二是可以通过填充建筑材料防止雨水的侵蚀和渗透,破坏基础层的结构,因为在这一板块建筑材料由于温度的变化可能形成某些物理特性的丧失,因而人工进行干扰式的预留缝隙并对缝隙进行填充密封处理,能够保护公路表面的沥青层不受影响,进而实现确保路基平整、连续、压力平均和防水的功能,从而也就保护了公路的浙青层。

3.2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时间的确定

(1)测量基础层的温度变化趋势

在铺设基础层的水泥和混凝土时,可能在合适的位置预埋测温计量工具,并且在做好夯实的处理后,保障路面各个断面的连续性和承受压力的一致性,在最初的时候每间隔15分钟测量一次温度变化情况,随着时间的延续每半个小时测量一次,以温度变化的数值和时间持续的时长来确定变化曲线。

(2)根据变化曲线来精确确定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如果时间变化曲线达了最大值,那么在时间的最终阶段和第一个时间测量点基础层的温度有所上升,但是材质的收缩和延伸特性没有变化;当从时间起始阶段变化到第二个时间点时温度有所下降,那么水泥层就可能出现收缩现象,如果这种收缩的张力超过材质的最大承受强度那么就可能出现断面或者裂纹,那么就可以设定第二个时间点为。通过测量随着时间曲线变化的温度情况,就可以准确的形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3)基础层所能承受最大张力的变化曲线

如果基础层的水泥和混凝土己经铺设完毕并且夯实后,可以在建筑建筑材料硬化后,钻芯抽取材料来实验基础层的抗压力情况,还可以达到测试建筑材料强度的目的,在这之后可以间隔1小时或者2个小时再取一次样,这样的次数和频率不应少于次,并把实验和测量得出来的数据一一对应形成变化函数的图形,找出两者相交的坐标点作为预置裂缝的最佳时间点,假如此时还没有进行铺设浙青的施工,那么还可能丧失一定的水分,所以还要确定一个相关系数。

3.3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深度的确定

(1)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的情况下,这种物理分析不可能起作用,产生的内在因素在于公路的基础层主要是由水泥、混凝土、沙子、小石子等材料混合而成,这与进行物理分析的假定前提不相符合,因为进行学理分析是主观认定基础层是均蛲质构成的,因而这个参数变化很小时可以看作不受温差影响的基础层。

(2)如果预置裂缝的向下距离的变化时,时间长度的变化速率比深度变化的速度慢,所以可以说明温度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施工时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3)基础层材质的厚度增加,但是裂缝的长度增长的速度有所缩短,故其变化速度较慢。

(4)因为不同的季度它的温度升降和变化程度差别明显,所以基础层因为其是由混凝土、砂石等物质构成的,所以其裂缝的具体长度也应该由季度的天气的具体变化情况来确定。

4.实际应用分析

结合公路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于测试路段的基础层,这个基础层主要是由水泥、混凝土等材质构成,在施工完毕后并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了及时的维护保养,然而进行了人工预置裂缝的施工,并对裂缝进行填充,最后进行密封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人工预置裂缝

这主要是通过强度较大的切割设备来完成的,向下距离达厘米,宽在厘米左右,切口平整无裂痕、光滑。

(2)进行填充

在铺筑公路表面建筑材质先需进行填充处理,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制成专门的填充工具,工具呈上宽下窄的梯状结构,通过这个工具来进行材质的填充,在进行施工时应注意均速,并充分进行搅拌磨平。

(3)贴缝处理

结合预裂缝措施,对预裂缝进行填缝处理完毕后在其上铺设一定宽度的带条贴缝材料。贴缝的实际作用和基础层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把杂物和异物清理干净,并且要用专用的工具把工作面进行磨平处理,防止出现凹陷和突起,特别是要注意去除锋利的石子等,以免这些东西破坏防水和密封结构,并且密切材料要按照工作面的宽度来设定。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预裂缝技术在市政道路的裂缝控制中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当加强预裂缝技术的运用,合理控制施工工序;此外,还应当加强技术的管理,从而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华玉峰. 浅析道桥工程中的裂缝防治措施[A].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