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实验总结

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 系统结构 多核 综合实验

前言:所谓的“多核”是指一块芯片上集成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之间不需要设置共享关键资源,各自拥有独立的控制和计算部件。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的设计及应用,有利于满足计算机知识学习需要,更好地提升算机应用创新能力,使计算机原理和技术知识更好地被接受和应用。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发展现状

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的发展,是基于多核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核综合实验在满足实验教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核计算机的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厂家为IBM、Sun,其利用计算机理论对多核处理器进行设计,对多个计算机内核进行集成,以提升计算机的计算速度[1]。2007年1月份,Intel配置了2个4核处理器的8核计算机,随后Intel公司推出了roadmap,主流处理器达到144核,这表明多核计算机技术手段已经被人们掌握,可以应用于工作和学习当中。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应用过程中,清华大学设计了FPGA的开放式教学CPU设计,并利用Windows/Linux进行多核编程实验;南京大学配置Altera DE2实验板,利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CPU设计;浙江大学开设了基于FPGA的CPU设计和多核编程实验。随着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化发展,人们对开展多核综合实验工作进行关注,并纷纷开设相关课程,注重提升计算机实验动手能力,使多核技术能够被更好的理解和掌握[2]。

二、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的设计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多核实验关注的知识点予以把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保证实验设计具有创新性,以满足实际需要。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2.1多核综合实验的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实验设计,要注重对多核的本质及技术要点进行把握,从而使人们通过多核实验,能够掌握多核技术,对原有的计算机结构进行创新,更好地满足实际发展需要。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硬件设计技术、Cache与存储一致性、IO管理;2、多核技术与单核技术之间的差异性、嵌入式多核芯片技术、Cell、OpenSpare、Intel双核芯片;3、多核体系结构特征、多核API优化函数库;4、多线程编程对多核技术应用的影响、 Windows/Linux编程技术、OpenMP对多核的支持、多线程程序性能测评方法。

在进行多核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对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包括的技术要点内容予以把握,在实验设计时,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涵盖[3]。

2.2多核综合实验设计实现

多核综合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相关内容。硬件设计方面,利用FPGA指令进行单CPU实验,并在后期结合FPGA特征,设计多个处理器内核,进行操作系统移植,保证CPU具有多核特性;软件设计方面,利用Windows/Linux多核多线程编程实验,对编程的思想和方法予以认知和理解,增强程序设计能力[4]。具体的实验设计,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1、实验目的。多核综合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相关工作原理予以认知,能够掌握CPU分析、应用和设计的能力。同时,对硬件描述语言、EDA软件、FPGA芯片能够进行有效使用,具有一定的硬件动手能力,对硬件技术知识更好地了解。

2、平台设计。平台设计主要应用PC、FPGA-CPU、单片机控制电路等组成。

3、实验内容。借助于Verilog HDL/VHDL实现CPU软核,并利用EDA工具软件进行系统的模拟和测试,之后将模拟测试的内容加载到FPGA芯片中,保证单CPU能够以FPGA指令形成。通过利用FPGA芯片,对CPU的功能进行拓展,保证原有实验存在的缺陷和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Windows/Linux多核多线程实验利用win32API、MFC进行实验操作,对可编程逻辑器件、操作系统功能予以了解和认知。

除此之外,实验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实验测试的参数和指标范围予以明确。选择16个32位的寄存器,总线宽度为32位数据。

结束语:计算机系统结构多核综合实验教学,注重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予以把握,通过利用多核技术,更好地提升人们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使人们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过程中,能够创新发展,对相关理论进行更好的认知。因此,在进行多核综合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FPGA技术予以有效把握,对多核技术内涵更好地理解。

参 考 文 献

[1]于永斌,徐洁,王华,张凤荔,吴晓华,丁旭阳.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多核创新实验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3:68-71.

[2].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05:167-246.

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校本实验教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49-02

1问题的提出

1.1高职院校教育对象分析

高职学生的主体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思想比较活跃,活动能力也比较强,但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鲜有刻苦钻研精神。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同时,他们还对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容纳有一种怀疑,直接导致了学习自信心的不足。

1.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所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建设滞后。大多教材在本科教材的基础进行了加减法,理论偏多,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不适合“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教育模式。

2) 教学方法陈旧。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大多是用于理论讲授,应试教育思想依然严重。

3) 教学效果不佳。大多数学院的安排都是教师讲解一次课 (2课时),几天后,学生才有一次上机实验课,而且,在实验教学中,缺少一本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能激发学生上机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探究性的实验教程。

4) 师资力量薄弱。 “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水平并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2计算机校本实验教程的构建

2.1计算机校本实验教程的构建思路

通过对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和培养对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得进行教学改革。

(1) 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环节。

(2) 实验内容的建设着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

1)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实验教程内容:如用Windows XP代替Windows 98,用Office 2003取代Office 2000,在阅读资料中介绍更前沿的技术和在计算机发展中代表性人物的创业生涯,让学生觉得有新意,激发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启迪。

2) 不拘一格,打破传统教材编排顺序:如将最基本的“Windows XP基本操作”提到最前面,将体现全书重点之一的“信息处理”放到第二部分,而将学生感到最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放到最后面。

3) 精心设计,保证教程的可操作性:实验内容的建设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适当的难度。

(3) 实验内容覆盖学科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内容完整全面,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

比如为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我们在介绍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就是“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与步骤”和“实验总结”,实现理论教程与实验教程一体化,便于学生总结、思考和练习。

(4) 实验内容形式多样,使实验产生适当的节奏感

实验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实验、论文、课程设计等,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文档的组织等诸方面要作精心的考虑和安排,使实验产生适当的节奏感。

2.2计算机校本实验教程的构建

根据以上理念和教材构建思路,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文档的组织等诸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考虑和安排,尝试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写了主要用于实验也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通过一系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实验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全部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各个方面,包括可供选择的14个实验和1个实验总结。本教程的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每个实验中都包含背景知识介绍、所需的工具及准备工作和实验步骤指导等,每个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总结,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教材中所介绍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相关主流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等。教师通过实验总结,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回顾所有实验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概括、评价和总结,以巩固通过实验所了解和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知识和技术。师生通过“实验总结”和“教师评价”部分,交流对学科知识、实验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每个单元的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我们在计算机实验教程中,着眼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设计了课堂教学流程,见图3。

3结束语

我们构建着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算机实验教程,在教学中采用“先做后说、边做边说”的方法,把根据学科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学科理论教学相融合,以抓计算机实验实践教学来促进计算机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认知困难,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我们将在今后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正实验教程,以期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7] 1号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2] 高思. 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N]. 中国教育报,2007-1-26(3).

[3] 周苏,王文等.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 首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西安,2005) 论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94-198.

[4] 周苏. “质量工程”的实践之路[J]. 计算机教育,2007,(7):.74~78,81.

[5] 许. 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5,(2).

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实验课

信息技术课程不但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而且还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例如,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总课时数是60,其中理论课24课时,计算机上机实验36课时。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是信息技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开设计算机实验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掌握演示和操作软件,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起初是Office 2000办公软件的使用还简单,然后是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加工、平面图片处理、动画设计就开始要复杂,最后还有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在实验中要自己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终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如何开好信息技术实验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实验课。

1.完善的实验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验计划是实验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验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验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验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验都要有实验提纲。实验提纲格式为: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要求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思考题

实验提纲必须和实验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验提纲是实验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电教中心或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每一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统一编制,在教学中不管是那个老师上这门课,都要按照统一的实验计划和提纲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验课程,根据实验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验报告。教师也是按实验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验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验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2.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的,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硬件环境

实验室内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验;学生所用的存储设备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一些辅助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无尘黑板等)都要能满足上机实验的要求。

(2)软件环境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若有网络环境,管理员要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帐号,根据实验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强的杀毒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随时用它来清除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

(3)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实行学生上机自动管理(学生上机之前用上机证划卡,系统自动为学生分配一个机号,该生即可在这台计算机上上机,否则该生不能上机),该系统还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上机时间,我们曾经根据这个功能破获了学生盗窃计算机内存芯片的案件。如果实验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外来存储设备,预防计算机病毒带入实验室。

(4)教师和学生

教师要对实验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验提纲作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特别要学生自己编程上机时,学生一定要在上机前准备好程序,实验时主要是编辑输入程序和调试程序。

3.实验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验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验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验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验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验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开发的一些应用软件,将一些程序设计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动手进行程序设计。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例如,VB程序语言课程的实验课,用于信息学奥赛的Free Pascal和算法与数据结构的作业,能同步演示程序和数据的动态视图,为学生理解算法、学习编程,调试程序提供了便利的环境,用各自的评测练习程序对相应的实验练习进行测试评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最后一点,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编程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4.实验课的总结

通过计算机上机实验,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和有关算法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验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及课时数

(二)实验题目

(三)实验目的

(四)实验要求

(五)实验过程

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4

万里勇(1976-),男,硕士,讲师/工程师,校内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XML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吉首大学管理工程类专业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采取虚拟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其中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同时实验设备,实验内容等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从这些方面对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深层次的原因,为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虚拟实验教学;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

0.引言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对计算网络人才的需求激增。在此背景下,国内的高校在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以及管理工程类等相关专业中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

计算机网络是与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该课程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最关键的教学手段。所以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虚拟实验教学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现状

虚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完成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相比传统教学手段,虚拟实验教学更先进。从实验成本来看,虚拟实验教学可以代替交换机,路由器等传统网络设备的硬件功能,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实验操作环境,减少设备的更新,节省学生的时间[1]。从实验教学效果来看,也有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在电子信息专业中采取虚拟实验教学,其效果比传统教学更好[2]。但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吉首大学管理工程类专业采取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其教学效果不佳。

2.虚拟实验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分析

2.1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院校是湘西的一般本科院校,所教授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管理类专业。在笔者从事两年的计算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在实验内容上,实验类型分布适中:(1)组网基础实验,如网络线缆的制作与测试;(2)协议分析类实验,如ICMP协议的测试与TCP、UDP协议的分析;(3)网络应用实验,如组建局域网;(4)综合性实验[3]。实验过程在PACKTRACTER虚拟软件进行。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7%的同学认为虚拟实验的教学效果一般。

2.2教学实施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总共12个课时,分六次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实验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课紧凑安排在相关的理论课之后。

2.3实施效果及原因分析

调查对象的样本是吉首大学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其中电子商务专业总共60人,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总共46人。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分别从电子商务专业随机选择20人,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随机选择19人作为调查对象。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方式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如表一所示:

计算机网络实验总体教学效果评价 优秀 良好 中等 差

分别从以下角度,具体描述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在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设备与环境

二.实验内容和方式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

四.自己本身

在本次调查中,总共发放问卷39份,收回且有效的问卷39份。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

从表二可知,中等和差评的人数之和占据的比例是667%。由此可以认为,该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对所有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如下:

(1)实验设备与环境: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比如路由器和交换机。除了制作网线的实验以外,其余所有的实验都是通过虚拟软件演练。学生反应实验环境缺乏真实感,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内容: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缺乏理解和思考,因为90%的同学反应实验内容偏理论,脱离实际,认为实验内容没用,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去研究具体的实验过程,都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操作。

(3)学生层面: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学生应该学好本专业知识的传统观念是促使学生保持兴趣学习课程的两个重要原因。而由于吉首大学管理类专业文科生较多,以文科的思维方式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首先就对课程内容存在畏难情绪。

3.虚拟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学习观念,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设备这三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改变学习观念上的认知偏差。学生认为管理类专业学生不必学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主要是因为对于自己的专业,即将从事的职业,以及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造成的。

其次,实验内容做相应的调整。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程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实验内容不能完全按照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验指导书来操作。要根据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制实验内容。

最后,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设备,除了向学校申请资源以外也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网络设备。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基本人手一台电脑,而且寝室基本都安装有路由器和交换机。

4.总结

因为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的缺乏,以及学习观念认知的偏差等原因,造成了吉首大学管理工程类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笔者从上述原因出发,根据专业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而全国范围内其他高校的管理类专业进行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都不一样,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的内容。(作者单位:1.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南昌工学院信息学院)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2013年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SYJG038资助

基金项目:2012年江西省教学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金号:JXJG-12-24-2)

参考文献

[1] 杨建良,李勇帆.”虚”“实”结合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

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用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去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认为这是计算机学习的入门课,更看重对计算机基础概念的理解。严格的说,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例如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等。因此,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并且要求实验教学要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感觉听课能听懂但动手能力差,遇上实际问题就不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等等。针对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我根据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教学改革。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在在的问题

其一,《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内容多、课时紧,很多学校都是将实验操作课作为理论教学课的补充和附属,实验课时不足。前面已经讨论过,大学计算机基础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没有实验时间作保障 ,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

其二,授课教师重视不够,教学中重点讲解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将基本操作步骤教授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验操作练习中教师只是规定了学生练习的基本操作内容,没有对这些实验内容进行更多地和实际结合,加上实验课上对学生辅导不够,学生实验教学目标不能达到。

其三,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缺乏兴趣。学生在实验课上,由于教材、教师只是让学生练习单纯操作步骤,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实例实验目标,所以对实验没多大兴趣。一些学生自身自制力又不够,实验上机时没兴趣,无所事事,或者干脆在悄悄玩游戏。结果自己没能很好的练习实验,还影响了其他同学。

其四,教学计划中实验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或不完善,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大部分院校教学中理论和实验分开,有的甚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别安排不同的老师教授,实验课只是让一些实验员简单的带一下班。同时,实验教学的开设流于形式,计划不够或不详细,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将一些基本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学生练习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实验操作练习理解不够,也不能通过实验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及时地消化吸收。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在的问题,为了完善教学计划,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1.完善教学计划,科学设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提高师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从教学计划着手,科学地设置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实验教学内容要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科学设置教学时间,以实验操作练习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实验教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要和理论教学相协调,充分保证。很多院校受课时的限制,教学计划安排总课时有限,因此我们要对应理论知识,精选实验内容及实验实例,争取在有限实验课时中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时,若学生遇上难点,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通过反复练习来总结,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课程的实验教学环境

为了让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建立与本课程相配套的实验环境,就是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验教学与日常工作、学习相关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有机结合,设计实验练习的实例与练习任务。开发在线教学网站-面向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实验系统,近可能地拓展教学空间,也方便学生在线练习。

4.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是在教室里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布置上机任务在机房让学生上实验教学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自觉性好的的学生还能照着教材上的操作步骤练习,但也效果差,还有部分学生实验课上根本不知干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例+任务驱动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将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5.课外开展操作竞赛,促进课堂教学

教学计划中的实验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要更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在课堂外开展与计算机基础操作有关的操作竞赛。例如,除了传统的文字输入比赛外,还有应用OFFICE的就职应聘书设计大赛,校园简介的PPT比赛,ACCESS数据库封面设计比赛等。学生对这些竞赛兴趣浓厚,纷纷用自己所学的操作技能去完成比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师、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让枯燥无味的理论概念知识变得生动,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他们以后使用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也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我们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计算机实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936-02

On the Item-Drive Bas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ZHANG Yong-chang

(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computer science are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This paper makes a reference to using teaching method of items-based to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how to foster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operation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experiment;item-driven;teaching reform

计算机是学生学习专业学科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对他们的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范围已涉及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在人员聘用时,将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作为准入条件之一。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材,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改变原先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技术的旧有教学思想,采用发展性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素质基准,把将来的实际工作应用作为着眼点,以实现与就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接轨是当前高职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

1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与计算机实验教学相比,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理论验证性、时间滞后性、实践脱离性、主体被动性。这种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整个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往往是听懂,但无法实地操作出来,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项目驱动”式教学,开发设计型实验成了当务之急。学生通过设计型实验,学习从传统的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便于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知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老师着重强调操作要点,解决难点,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实践,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

2 “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实验设计中,需要把知识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精心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任务完成之后需要及时总结和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项目的设置。项目设置应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该项目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能将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其次,该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完成过程比教师讲解实例要难些,尽量结合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综合性。

再次,学生能独立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遇到困难能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自己克服。最后,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并可以把项目内容延伸,以适应以后的需要。

3 “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情景、确定项目。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项目,并将实验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项目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实验。以探索问题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

2) 项目分析、操作实验。

提出项目之后,让学生讨论、分析项目,提出完成项目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在这基础上,教师将项目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归纳,明晰和确认同学们动手实践需要完成的实验项目。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交流讨论、评价总结。

此时应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以教师点评为主,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通,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进行作品欣赏或方法交流,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法的优势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几方面的优点:

1) 采用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使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 实验分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让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搭配,相互促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结束语

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以完成一个“项目”作为动力来组织教学。在项目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实现与就业岗位需求的直接接轨。

参考文献:

[1] 侯庆宝.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设计模式初探[J].煤炭技术,2005(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