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1

初等教育中的音乐

在最近几年的初等教育中,瑞士教育部长理事会至少已经基本统一了教育体系。小学阶段主要是6年(少部分州是4年或5年)。中学阶段通常分为普通中学和综合学校两条线。高中通常从第9学年开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瑞士的第1至第9学年义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音乐在瑞士学校中仍处于附属科目的地位。但在初等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即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其教学的整体性得到了强调,而且逻辑分析、情感和艺术能力方面的发展也同样受到关注。但实际上,传统的主科――数学、语文和自然学科仍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因为在考试、选拔中,只看这些科目的成绩。

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的教学时间作为衡量该学科重要性的指标。在许多州,全学年仍是1周两节音乐课,而少数州某些学年,甚至整个学年中音乐课的数量被减为1周1节,还有在高年级完全取消音乐课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对各州音乐课的设置这样分类:有进步的和发展不足的。

然而,最重要的却是教师的资质。在此,我们必须区分幼儿园教师和初中教师:前者教授所有的课程,而后者是某一科目的专业教师。前者通常持有综合教学证书,而各州和教育中心所颁发的这类证书对音乐课教学的要求则大为不同。因此,相比较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能完全胜任音乐学科的教学,也不能真正上好音乐课。而另一些则资质很高,工作富有热情。

瑞士的教师培训现在已经标准化,有几个州在义务教育阶段后(即在第10年时)仍设有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的5年中,这些学院开设相当于高中水平的普通课程和培养小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课程。这些学院总是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对音乐特别关注,所以其培养的年轻教师中很多人都能够教授音乐课。

但教育部长理事会现在已经要求各州在今后的9年中要取消这类师范学院,而代之以教育学院(Padagogische Hochschule)。要成为被认可的教育学院,学校需要具备授予毕业证书的资格。学前和小学水平(从幼儿园到6年级)的教师应被培养为全能教师,因为毕业后他们将成为主科教师并能够教授所有课程。他们不仅要能够轻松地讲授如数学和语文等主要科目,还要胜任如绘画、手工和音乐这样的艺术课程。而音乐课不仅意味着要有一双好耳朵、一副好嗓音,还要精通基本乐理,知道许多歌曲、音乐片段和舞蹈,并能较高水平地演奏一种乐器。无论如何,在早期和初中阶段必须为学生打好艺术基础。因为在以后的专业培训期间是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基础的――教育学院的经验已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前面所述,做好准备――也就是在师范学院的学习将是至关重要的。师范学院应承担起目前还由教师培训学院承担的培训教师的责任,即从艺术角度为专业教师做好准备,并随时提醒他们所肩负的职责。任何教师认证课程都不应把音乐排除在艺术创作之外,反过来也是一样。对于那些喜爱教师职业并了解教育学院的入学标准或中级考试的高中学生,应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学院或各类音乐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瑞士音乐教育协调委员会也把这些意见转达给教育部长们。

除一些特例外,在瑞士的公立学校中教授器乐还做不到,但是有一批成熟的、具有器乐培训资格的音乐学校。遗憾的是,政府的津贴在一些地区被削减了,因此只有极少的家长能够支付起他们孩子学习器乐的费用。

音乐教育的实验

瑞士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趋势源于学校深化音乐教育的实验。1988至1991年,在50所学校的1―9年级中,都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同时,还有相同数目的参照班参加了研究。实验组每周上5次音乐课代替现有的1周2课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给那些班级的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增加的课时是通过减少数学、语文和另外一门主科的课时来得到的。

该实验的结论总结如下:

尽管减少了20%―25%的主科课时,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下降。与参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在一些方面的表达能力还有所进步:在语言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在社交方面的成果非常明显,虽然社交氛围在各个班级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比参照班的进步更明显,实验班的学生更加团结;在学习动机方面,实验班比参照班也有明显的收获。这具有双重意义:第一,学校体现得更加积极,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上;第二,普遍来讲,学校对于音乐课的态度更加积极。

学校实验的结果表明:学习音乐(通过唱歌、演奏音乐、跳舞以及读乐谱和倾听音乐的教育)将会有助于发展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和整体表达能力,并给生命注入活力。所有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因此,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都会有一个正常甚至更好的表现。

扩展音乐教育的实验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兴趣和讨论。但是,已经被验证了的音乐教育在音乐课之外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加强公立学校音乐教育的惟一根据,而是音乐本身,以及音乐对人类和文明价值的重要性。1994年以来,在“瑞士教师培训课程”的大纲中增加了每学期1周的深化音乐教育课程。在标题为“音乐作为一种教学原理”的思想指导下,教学效果已充分地显示:和普通课程相比,音乐课的局限性越来越小。音乐在学校里已转化为一种教学语言,成为许多不同特色的工具中的一种。

1997年1月,音乐教学法研讨会在卢塞恩召开,主题为“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个性”。人们从瑞士学校的实验中受到鼓舞,很多国家的代表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上面提到过的在瑞士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高中附属于各州教育部,因此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结构。为了使瑞士的综合大学承认各州自己的毕业证书,一些必要的条件需要得到统一。1995年,有关毕业证书的新认证法开始实施,各州有10年的时间来调整各自的规定。经过这些变化后,高中持续4年,提供7个基本科目,其中一门必须为音乐或艺术,占到了课程总数的5%―10%。

一个州的课程设置

以瑞士中心州在1993年1―9学年的音乐课程为例。它的组成框架是:指导思想、一系列总体目标和教学法。

A部分:指导思想

一、 课程的意义

音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它具有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价值。

在我们的社会中,学生是在一个几乎连续的听觉环境的影响下认识自己的。他们感受音乐的社会化力量,这种力量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操纵性或破坏性的影响。

音乐作为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与人类的基本需求相一致的。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在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唤醒、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天赋、能力和技巧。

音乐教育已经扩大了其领域,从歌唱到其他活动。所有的音乐活动皆可帮助培养人的整体发展,它提供了把通常是分开的智力、心灵和身体等不同领域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在音乐教育中所形成的气质、获得的经验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共同演奏音乐培养了孩子们和年轻人的社会化发展和人格发展。

音乐教学训练了听觉的感官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创造力,培养了想像力、记忆力、学习注意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二、 目标

1. 感受音乐感知觉存在于人的态度和思维状态的综合体中,它是外部对主观感受造成的印象。内心的开放、思想的宽容和所有感受的整合是形成不同感知觉的条件。

2. 了解音乐的世界虽然音乐的形象是不断改变的,但其基本结构几乎保持不变。为了了解这些基本结构,音乐经验要通过审视、对比、命名、分析、分类、合并和评估来获得。

3. 表达音乐音乐的经验和观点需要相应形式的表达,如唱歌、说话、运动、舞蹈、演奏音乐。

三、 教学实践

1. 总体教学音乐课应考虑到孩子的总体个性(思想状态、身体状态、感受状态和理解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各个方面都要得到不断的、均衡的培养。

2. 从经验和操作中学习音乐教育必须要以操作和体验为方向。实践活动应排在第一位。文字和书面是链条的最后一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但操作和经验必须在第一位。

3. 让学生自己变得积极学生应该(自己或在小组中)独立地唱歌、演奏、试听、用乐器伴奏、演奏简单的片段、再现或找到节奏和动作形式。

4. 从听力开始有意识地听是理解的基础,也是进行任何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它通过感知、体验、认知和语言,形成对音乐经验更深刻的理解。

5. 思考音乐音乐在社会环境中影响个人,应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交流形式。

6. 把音乐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原则音乐不仅仅被视为独立的科目,而且还可作用于其他各个科目。它的社会化作用、培养注意力以及发展德智体的力量尤其使它能够影响人的性格。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

B部分总目标

训练内容

对音乐教育而言,5个训练内容是重要的:歌唱、听力、音乐演奏、动作和音乐基础。

歌唱:歌唱包括各种声音的训练,如唱歌、模仿、发音。虽然歌唱只代表了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可能还是处于中心地位。歌唱是一个完整、全面的过程。因此,歌唱就要包括一些其他的方面:

听呼吸语言注意力

旋律姿态节奏精神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对耳朵和嗓音的训练是最重要的。正确运用声音是有意识地听的能力和对声音清晰认识的能力,对嗓音的特别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在歌唱和表演时的自信。班级群体的歌唱能力应该通过独唱或在小群体里演唱得到提高。歌曲选择的标准要遵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音乐风格、形式的多样性。

训练内容――听:

在我们的5个感官中,听觉是首先发展的,也是最重要、最准确的。由于听觉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发展其基本功能,如对空间和时间的感觉。有意识的听觉教育和发展,是各种音乐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通过对环境的有意识的感知,孩子们和青年人通过积极地分析他们听到的东西去体验音乐的多种作用。

有意识地体验沉默和安静的能力对聆听音乐来说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听是指吸纳(积极的)和被吸纳(被动的);听应包括思想状态、理解和行动。理解之前先有积极体验。对耳朵的持续训练可通过定期的音乐实践而达到。在这里,音乐形式的选择起着次要作用,但是对于唤醒和保留孩子们的好奇心则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思想中想像音乐是很重要的。在听到声音之前呈现的图像、文字、音乐效果促使对声音的判断越来越准确,这是通过多次试听达到的。在音乐学校,只要孩子决定学习乐器演奏,那么在各个年级都应该提供乐器学习的机会。

训练内容――音乐演奏:

积极的音乐教育一方面需要自发的和即兴的创作活动,另一方面需要演奏已有的音乐(为歌曲伴唱、合奏)。为了满足这些活动和创造力的条件,有可能要利用旋律、和声和节奏乐器(身体乐器和自制的乐器等)。

乐器合奏表演也为听觉能力、社会行为、良好动机和加深音乐基础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训练内容――动作:

每一种文化的起源都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音乐和动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动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作为一种基本体验,对动作的体验先于耳和眼的体验。

在音乐教育中,动作总是与唱歌、音乐演奏、音乐听力或音乐基础相联系。它不仅仅有利于儿童和年轻人动作的协调并刺激其动机,而且还与其他学科建立了必要的平衡和联系。

在我们所说的动作中,不同时期、形式的游戏和舞蹈,即兴动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体是个人表达音乐的载体。

训练内容――音乐基础:

音乐基础的训练包括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世界的所有活动。这种基础将帮助学生在接触音乐时建立一定的独立性。学生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来开始训练。

节奏训练总是与语言、动作、歌唱和演奏相关联,并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节奏器引导(基本时间或拍子)。在这里,节奏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旋律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曲调的想像和音调的准确把握。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

一、丰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音乐教育,主要注重的是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度依赖于练习发声、歌谱以及节奏训练等。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逐渐失去了自行发展的空间,长此以往就使得教学过程缺乏自主性。因此现在的音乐教育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设计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新型的音乐教育中要多次聆听,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音调和旋律来掌握乐曲的特点。

二、合理使用音乐范唱

发声教育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范唱这一教学手段,通过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传统的范唱形式主要包括:录音范唱与教师范唱。教师范唱是指在唱歌时,教师将乐曲的风格、音准、节奏进行全面展现,在表演时,学生对老师表演的方式、风格进行观察,在学习范唱中产生共鸣。通过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进行新歌的教学,让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学生在正式学习歌曲之前就能够体验音乐的风格,这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音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了解听觉艺术的过程,学生在通过录音范唱学习音乐时,在范唱中体会歌曲的各方面特点,从而对歌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进行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受到表扬后会对学习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从而更加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善于发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同时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要在音乐的集体教育方式上加强对这种学生的锻炼,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自信心。

在新课程教育中,学生逐渐成为了教育的主体,关注学生的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本文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探讨了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方式,相信会对未来的音乐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3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熏陶、享受,是一种典型的美育教育,学生或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任思绪自由飘飞;或通过歌唱有深远含义的歌词,跳风格各异的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心声……总之,学生们可以在音乐课上,感受音乐所创造的美,理解音乐所创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编创能力,还可以让自己的品行、修养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来实施美育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地感受音乐之美

教师可以把音乐教室美化一下,让音乐教室有一种音乐气息。如张贴音乐家头像、生平介绍,挂一些音乐挂图在墙上,让学生感觉来音乐教室上课真的是走入了音乐的殿堂,和普通教室明显不一样;座位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在教学中可常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之美。

二、让学生通过视唱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在音乐课中,不管是演唱歌曲,还是聆听歌曲或乐曲,学生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视唱基础,否则就不能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所以,视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所谓的视唱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让那些空洞平凡的音符变成一曲美丽的旋律。视唱教学一定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节奏、节拍、音准、识谱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一)要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所有的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无节奏或节奏混乱,只能是噪音,而不是音乐。要让学生有节奏感,首先得激发他们感知节奏的兴趣,从简单的游戏开始。

记得教一年级音乐时,有一次上课,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慢,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听两段音乐,来分辨他们的快慢、时值的长短,而是在课件上做成了游戏,哪个同学答对了,课件中的小人就会笑起来,如果答错了,课件中的小人就会哭,学生参与这个游戏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还有在教学一年级第一首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时,单让学生跟着音乐唱,有些学生兴趣就不浓厚了,但是让他们拍着手走到自己喜欢的同学跟前唱时,他们唱得就特别起劲。

所以说,把感知节奏融入到游戏当中,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地感知节奏、掌握节奏。

(二)音准训练是提高音乐视唱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个没有音高概念的学生来说,音乐再美,也是对牛弹琴,因为他感知不到,体会不到,更创造不出音乐的美。所以,我们对学生,必须要加强音准训练。

1.首先要进行音阶练习,把握音准。在课堂上,每次唱歌前要稍微练一练声,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口型、换气方法来唱上行的音阶r、m、f、s、l、t、d′,唱完再反过来唱下行的音阶,让学生学会用科尔文手势来找音高。

2.其次对学生要进行识谱训练。只有学生的识谱能力提高了,才可以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所以,让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意义,准确辨认出乐谱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音的强弱等,就很重要了。

例如,教唱《两只老虎》这首歌,在反复聆听中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音高感,教师再让他们看歌谱,说说歌谱中的数字要唱成哪些音名,学生再把记住的这些音名随着伴奏套到歌曲里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自己视唱歌谱了。识谱训练没有好的办法,只有多听多练,熟能生巧。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之美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自我示范,榜样的作用最大,学生模仿力来源于教师,教师足够优秀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的示范要贯穿整个音乐课堂。课堂导入后,教师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部分的示范是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和指导;末尾部分的示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强化和总结。

四、让学生通过朗读歌词来感受音乐中渗透的文学之美

一首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讲求声律和格律,富有深远的意境、诗意,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不仅具有容易为儿童感知的音乐形象,而且歌词达到了内容美、文学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深入细致地分析、体会、吟诵,可以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起来也会变得轻松。

例如,教学一年级歌曲《跳绳》时,我发现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读起来很带劲,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先拍着手,按照节奏来反复朗读歌词,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结果,学生个个读得绘声绘色的,两段那么长的歌词很快就记住了,然后再反复听几遍歌曲伴奏,学生就能轻松地唱出此歌。我曾在同年级的一个班试了试不读歌词直接用听唱法让学生学唱歌会怎样,结果效果不好,到下课还有不少学生不会唱,歌词总也记不住。这就说明学生只有体会到了音乐的文学之美,学习音乐才能变得容易。

五、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肢体语言演唱,抒发音乐美

教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抒感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熏陶下,不断深入。表演唱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是小组、个人、男女生演唱或加入伴舞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让学生在编创活动中体会音乐的创造美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进行创造性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有助于优化人的心理结构。

所以,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自己创编歌曲或乐曲(主要是打击乐),通过表演、演奏等手段根据自己已掌握的音乐技能,对原有作品进行初步二度、三度创作的尝试,或尝试利用电脑等设备自己创作新的作品,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提高创编能力,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随便给学生一个音乐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有的任意的物品或乐器,合作创编打击乐,结果收效显著,五年级的学生,有的组甚至还把自己创编的打击乐划分好了段落,加入一些引子,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时声势浩大,有时如涓涓细流,他们演奏完,脸上的愉悦之情都溢于言表,可见,学生确实能够通过创编活动体会出音乐的创造美。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4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创新

新课改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小学音乐教育的理念、方式也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互动式教学法也是其中一种。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进行学习的热情,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一、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法也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互动式教学法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强调教师的能动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对自己的责任必须有清晰的认知。其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要激励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索与学习。第三,强调合作性,在互动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不仅要能够和教师进行互动,同时还要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才能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互动式教学能够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对学生意愿给予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不断增强。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体验,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进而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并通过学习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二、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当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传统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是教师先示范演唱,然后学生跟唱,由于方式过于单一,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音乐学习的快乐,很多学生甚至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学习时漫不经心,使得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互动式教学法则是始终将学生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所有环节都是针对学生需求而设计,引入互动式教学法之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因此彻底改变,从教师讲授、灌输,转变为学生参与,教师的影响力被弱化,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得到显著的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交流,而教师则应当时刻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给予学生真正想要的,不仅师生间的交流更为频繁,教学的效率也会因此获得显著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成长环境不同,个性喜好也不同,对于音乐的感受也不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比较安静,喜欢舒缓的音乐;而有的学生比较外向,更喜爱演唱轻松活泼的歌曲。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并不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运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对学生的个性造成严重的束缚,导致很多学生觉得音乐课索然无味[1]。而互动式教学则注重激发学生自己的潜在动力,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发地学习,自主地与他人交流,不仅学习的内容更为丰富,包容性也更强,明显更有利于学生成长,还能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为自己感到骄傲与自豪。

3.有助于协调师生间的关系传统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通常没有关注学生的感受,只是一味按照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进行,导致师生间的关系极其紧张。而互动式教学法的引入,则能够很好地协调和改善师生间的关系。不管是具体的课程安排,还是教学时运用的方式,教师都可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意愿,可以多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个性活泼,更喜欢游戏类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可以打破教条的约束,通过游戏的环节来吸引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及时满足他们的愿望,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自然更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教师教学的难度也会因此而下降,能够以最少的精力投入,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氛围当中,师生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亲密,许多教学上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1.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教学需求的基础之上,创设相应的情景,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获得广泛运用,教师也可以选择运用多媒体来构建情境,借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2]。以“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富有特色的高山族歌舞,带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高山族歌舞的特征。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歌曲,通过上述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使音乐课堂的气氛显然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情景当中,学生可以放声高歌,也可以和其他的同学一起演唱歌曲,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开发。再比如引导学生学习“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歌曲,再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歌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联想。然后再进行提问:“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勇敢的小骑兵吗?你想保护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吗?”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音乐有着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在教学时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通过音乐促使学生与课程进行互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等,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互动的方式和技巧,进而熟练地加以运用。在上述过程当中,学生不仅需要和教师进行互动,自身的合作意识水平也会因此而提升。比如在教学“木瓜恰恰恰”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舞蹈比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地轻快,将其作为舞曲不仅能调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学生进行合作的能力。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地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手拉手,围成圆圈,而教师则站在圆圈当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互动的快乐。

3.通过设计新颖的互动任务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教学法不仅适用于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同时也适用于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尽量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为学生安排各种互动任务,促使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歌曲“两只懒乌鸦”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不同的乐段。歌曲总共可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个乐段讲述两只乌鸦轻松快乐的生活;第二个乐段讲述两只乌鸦无论做什么事,都总是喜欢拖延,丝毫不重视时间的价值;第三个乐段讲述两只乌鸦因为懒惰而尝到恶果。在分组学习之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与其他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将三个乐段连接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学习歌曲,进而充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不同思维之间的碰撞,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歌曲,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感知,自身音乐素养也得以提升。

4.通过增设游戏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活跃,喜欢新颖的事物。在运用互动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特征,可以考虑加入游戏的环节,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使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加轻松。构建游戏同样也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巧,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3]教师可以适当安排部分学生喜爱的小游戏,比如小组唱歌接力赛等,由教师负责安排游戏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对获胜小组给予奖励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失败的学生。以歌曲《邮递马车》的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级变化,掌握情感表达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边模仿骑马的动作,一边演唱歌曲,体会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

5.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外实践促进学生发展音乐教学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途径,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生活资源的价值,并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进行运用,将互动教学法更好地落到实处,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生活中当很多资源都可用于音乐教学。比如广阔的田野、巍峨的山峰、浩瀚的星空等,都是教师可以运用的资源,音乐教师要在掌握以上资源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况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自然成为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场所。在上述过程当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确保学生更好地与自然和音乐进行互动。以《打麦号子》的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农村郊游,参观农民的辛勤劳作。在郊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大声歌唱“打麦号子”,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农民劳作的辛苦,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随着小学音乐教学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互动式课堂构建势在必行。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意愿,但在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合理地运用互动式教学这种全新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更好地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征.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20,000(007):145-146.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5

关键词:基本能力 教学手段 自身能力 电教器材

我国现在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体系,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集体行动等规范约束学生。教学手段基本上是讲解、示范、练习、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与机会,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1世纪的音乐教师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强调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更多地要求音乐教学要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更多地强调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强调学生兴趣培养和自觉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培养,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每位音乐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同时,另一方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音乐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每位教师要经常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手段的更新

在教学中,能适时、恰当的利用启发、自学等教学方法,进行反馈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通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们从中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自信意识也增强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扬。

1.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师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及技能的特点,适时采用讲解、示范、分析、对比、启发等教法,引导学生用理解、模仿、想象、记忆等学法,来掌握本课的要求。在歌曲教唱中,教师不是一味的教唱,而是由教师弹琴,学生听音视唱,这样学生不但对学习歌曲有兴趣,而且培养了集中听音乐的好习惯。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得出该歌曲的基本情绪。再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的对比方法来进行处理,还可以通过歌曲选择不同的演唱形式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情绪兴奋而激动,演唱轻快活泼而有朝气,对歌曲处理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重点、难点的突破

音乐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对歌曲进行分析,并进行艺术处理,如:提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的变化等等,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形成依赖心理,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采用让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出对歌曲的处理方法,即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繁多的知识集中介绍,有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吸收,更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如果介绍的内容较多,可以将材料印成文字,提前发给学生,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更为紧凑,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律动、舞蹈的运用

奥尔夫说过:“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支持和鼓励,教授学生自己所创编节奏型,自己创作旋律,自己学习作曲的方法。自己创编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自己创编舞蹈等等方法,都不错。音乐课上,不但要有动听的音乐,亲切温和的语言,还应有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老师为学生表演舞蹈,学生产生律动,通过自己的律动,学生感到了音乐的舞曲的节奏和欢快的情绪,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正因为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表现作品,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怕羞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及死气沉沉的教学气氛,让可以让学生发挥性地做一些即兴表演,使学生的身体律动跟上音乐的节奏,二者合而为一,利用舞蹈、律动,活跃课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教师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合格的音乐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以情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音乐表演的兴趣和欲望。

1.语言表达

在音乐教学中,导课犹为重要,只要老师教“导”有方,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导课有几种方法:如以歌唱导入,学生兴趣高,学生主动,记得牢固。以表演导入,具有生动性。以故事导入,具有形象性,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样绘声绘色的结束语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2.唱歌教学中范唱、伴奏的合理应用

在唱歌教学中,前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定调,提示速度,酝酿情绪等重要作用。首先,伴奏要适度、适时、适量;要有层次,还要加间奏,有许多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就简单的起个头,总是“预备――起”这样,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但是伴奏过于复杂,则又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因为学生在学唱新歌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旋律和节奏上。范唱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较讲究,如范唱时,教师演唱的声音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因为学生学习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出于模仿,教师准确的演唱歌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表扬的恰当使用

教师应该以适时、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使他们在学习中具有愉快的心情。这时候,表扬应当成为教师常用的法宝。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最好褒奖。因此,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应用“你真聪明……”等语言来赞赏,不要吝啬你的赞扬;成功的体验会化成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追求。

三、电教器材的使用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使音乐课内容丰富起来,教学手法多样化。还可以进行大量的信息传递,跟以往的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表现力也增强了,更加兴奋,积极参与音乐感受的能力提高了。在音乐课上均能充分的体现:

1.多媒体播放器的使用,使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感受到如同音乐厅一样的大屏幕及立体的声音效果。

2.而MIDI音乐的插入使用,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视觉的感受也增强了。

3.电脑曲库的使用,使教师可以随时从庞大的电脑内存中调用音乐家的肖像及其作品。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器官,并使之达到了最佳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音乐教师师德范文6

一 小学音乐教育目前的状况

当前,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百年的历史。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必须多一点轻松,多一份愉快。因此,应对教育进行改革,有所创新,使师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既缺乏生动的形象,更失去了音乐的情感性和审美意义。以往的小学音乐课都是以每周两节的教学形式完成,学生在课后因缺少必要的资料,很少能有真正的享受音乐和探索音乐的机会,更不用说真正的欣赏音乐了。音乐课教学没有让孩子们陶醉到音乐中。很多老师往往只会强调纪律,而不是强调音乐。这是非常糟糕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放松心情,尽情享受。

二 游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艺术的皇冠。如何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陶冶和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游戏则是调动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只有游戏才使人成为完全的人,使人的双重天性得以发挥。美国当代教育家卡拉博士科恩认为,孩子是蹦蹦跳跳的从实践生活中进入音乐世界的。这表明趣味动感的游戏活动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儿童来说,一切现实活动都带有游戏的成分,而一切游戏又源于现实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与合作团结的精神,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开心。

小学音乐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设有唱游内容。唱游包括律动、歌表、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小学生往往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一技之长,而且音乐本身就有愉悦性、互动性、竞赛性。音乐游戏是儿童发展音乐能力的一种游戏活动,可以唤起儿童的好奇心和联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巧妙地设计音乐游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游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具有其他方式不能比拟的生动性。它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富有趣味的游戏,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强心,充分体现了愉悦教学。(2)游戏在教学中实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再被动地去听课,它让每个儿童都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创造中去。

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游戏生活开始,应该就地取材,用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让孩子们抒感、发挥想象,满足其好玩、好动的性格。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觉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上了还想上。以儿童日常生活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活跃,要能带动课堂气氛,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进而爱上音乐,了解音乐。因此,老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把握好课堂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的教育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感受音乐的流动和旋律的律动、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等。

我认为小学音乐游戏可归纳为: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训练游戏、训练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游戏、识谱游戏等。我们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都可以将节奏或音准等知识点的教学,转换为一种游戏的形式,这样不仅学起来更容易有趣,也可以使同学们爱上音乐。

三 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生动性

游戏可以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就像是将枯燥的知识装饰了一样。让课堂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这些就是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如在教唱《走呀走》这一课时,让孩子们掌握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慢速所表现的是老爷爷的音乐形象;中速所表现的是的音乐形象;快速则表现的是小朋友的音乐形象。熟悉歌曲后,再让孩子们进行音乐游戏,让孩子们跟着歌曲中不同的音乐节奏学一学不同的人物走路。他们会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至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但我又进一步追问:“慢速的音乐就必须一定是老爷爷的形象吗?”马上就有孩子否定,并随慢速的音乐学小朋友背着沉重的东西时走路的样子。对此我给予了肯定,并表示这种能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是很可贵的。同一种音乐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事物。我要求其他小朋友也来学一学。立即,课堂沸腾了,所有的奇思妙想展现于眼前。我都一一加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