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角色游戏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41-04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随时关注幼儿出现的问题是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关注的问题不同,其扮演的角色、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程度也会不同。但是,在实际指导工作中,有的教师往往“走马观花”,或是对幼儿的问题熟视无睹,或是想当然地突然干预。〔1〕在与幼儿园教师访谈时,笔者也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困惑――出现了问题要不要指导?该怎么指导?指导有效吗?在此,笔者拟通过对角色游戏案例的分析,谈谈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哪些问题值得教师关注,怎样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中值得教师关注的几种情况
对于角色游戏中哪些问题值得关注,教师必须作出基本的判断。笔者认为,当角色游戏中出现如下状况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
(一)幼儿主动寻求教师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通过告状、确认信息、求助、发表见解和邀请教师参与游戏等方式引起教师对自己的注意,目的在于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此时的幼儿往往是遇到了已较为严重地阻碍了角色游戏进程,使得角色游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对于这类情况的关注非常有价值。
(二)幼儿违反了游戏规则,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维护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当角色游戏中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时必然会引发幼儿之间的冲突――有人获得了角色游戏规则之外的特权,就必然有人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了;有人违反规则了,也往往会有人出面维护规则。对此,教师如果能够在冲突发生之前就对其加以“温柔地”制止,不仅有助于强化幼儿对游戏规则的再认识,而且能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幼儿表现为无所事事,角色游戏情节难以发展
当角色游戏情节一再重复,或游戏材料难以维持幼儿的兴趣时,幼儿往往会表现为无所事事。此时幼儿或是发呆,或是看别人玩,或是随意摆弄简单的材料,与同伴没有实质性的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引起注意了。简单地介入可能并不一定奏效,教师需要从新材料的投放及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和扩展上下功夫。
(四)幼儿互相争抢游戏角色或材料,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
当游戏中出现幼儿争抢游戏角色和材料时,游戏往往无法正常进行了。角色意味着身份,没有身份幼儿无法参与角色游戏;材料是幼儿的操作对象和想象来源,没有材料角色游戏也难以发展。因此,这时候教师的主动介入是必要的。当然,教师应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因为幼儿很可能在争抢的过程中通过协商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也可能在有第三方幼儿介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因此只有当幼儿确实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时,教师的介入才是恰当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通常会借助大家共同制订并认可的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第一类情况是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后三类情况是教师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的问题必定是游戏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则有可能是真问题也有可能是假问题,只有确定幼儿确实无法自行解决或幼儿间已发生比较严重的冲突时,教师才有介入指导的必要。
二、教师对问题的把握
要寻找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角色游戏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全面、快速地分析问题情景
任何游戏都发生在特定环境中,游戏中的主体可能会创造出多层面的、无法预测的复杂情景。教师往往只有少许时间来分析和把握游戏情景,并选择适宜的解决策略,因此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游戏情景保持较强的敏感性,具有全面、快速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动态、综合地把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差异反应
教师需要考虑角色游戏情景中幼儿的差异反应。这种差异反应可能表现在不同幼儿的性别、能力、经验上,也可能表现在同一幼儿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角色游戏情景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的特别需求可能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角色游戏情景中的差异表现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因此,教师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的需要。
(三)反思问题解决方案的适宜性
并非所有问题解决方案都是有效的。即使教师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制定出的策略仍然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策略的选择源于情景,且与情景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由此可见,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所有问题解决方案,并为以后的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观察和理解具体的情景以及情景中幼儿的需要,不断增强对问题的敏感性和不断发展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试通过如下案例分析角色游戏中问题解决的过程。
1.出现的问题
中班“中餐厅”游戏中,两位“顾客”为争夺一笼“包子”而争吵起来。
2.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1)由于今天“中餐厅”的生意特别好,“包子”只剩下一笼,两位“顾客”同时看到“包子”,便争抢起来。壮壮性格外向,善于言谈,而且力气很大,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同伴都不太喜欢他;毛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比较文弱、安静。
(2)H老师是一位新手教师,刚工作一年。
3.情景回放
H老师:怎么了,怎么了?
壮壮:这是我先拿到的。
毛毛:是我先拿到的。
H老师:那你们问一问,这笼“包子”是谁卖给你们的。
毛毛:是“收银员”卖给我的。
壮壮:她卖给他,但是是我先要的。
H老师:好,那你们去问问“收银员”,到底是卖给谁的。来,你们来问问。(走向“收银台”。)
收银员:我是给毛毛的。
壮壮:是我先要的。
H老师:那怎么办?现在你们三个商量,该怎么办?
收银员:我来想办法。
H老师:嗯,你想。
收银员:这样吧,先给毛毛吃,过一会,壮壮觉得饿的话,你再来买。
壮壮:好吧,我不要了。(壮壮走开去看其他“食品”,毛毛拿走了“包子”。)
4.对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
(1)对教师话语的分析
①“怎么了,怎么了?”――观察后进一步询问,分析问题情景及两名幼儿的想法。
②“那你们问一问,这笼‘包子’是谁卖给你们的。”――提出一种具体的问题解决办法:是谁先拿到“包子”的,只要问问“收银员”便可知晓。
③“好,那你们去问问‘收银员’,到底是卖给谁的。”――没有找准问题的根本:不是“收银员”卖给谁的问题,而是谁先要和谁先买的问题。
④“那怎么办?现在你们三个商量,该怎么办?”――询问了“收银员”后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将问题抛给了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如何解决。
⑤“嗯,你想。”――“收银员”主动请缨,于是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
(2)对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综合分析
首先,教师现场分析问题发生的具体情景,为解决问题寻找依据。其次,教师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个方案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因此没能有效解决问题。接着,教师提供了第二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把问题抛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商量解决。这一方面可能与H老师是一名新教师指导经验相对欠缺有关,在当时的复杂情景下,她短时间里没能想出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当然也可能是教师希望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最后,用“收银员”的办法解决了问题,但教师没有给予任何反馈,只是继续站在一旁观察。
(3)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反应比较迟缓,没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教师在没有任何引导或提示的情况下将问题抛给幼儿,使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幼儿接下来不能按教师预期的那样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结果可能会使教师更为被动。幼儿的游戏时间通常有限,因此,即使是将问题抛给幼儿鼓励他们自己协商解决,也应该是在教师胸有成竹的情况下,这样,教师随时可以通过暗示或示范等方法引导幼儿,以便使问题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教师没有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给予及时反馈。众所周知,及时反馈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使幼儿及时了解教师的态度和看法,促使人人成为明智的问题解决者。
5.可能的解决方案
(1)建议两名幼儿分享这笼“包子”,如果还需要更多的“包子”,可进一步建议幼儿过会儿再来买一笼。
(2)评估幼儿游戏过程的合理性。之前,“收银员”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对于顾客买了什么并没有留下什么凭证。教师可以提示“收银员”根据“顾客”的购买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凭据,如食品图案卡片之类,以丰富游戏情节,也借此有效减少幼儿之间不必要的争端。
(3)对于幼儿双方的情绪情感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以“问题―等待―协商―反思”为指导模式,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可以尝试以“问题―等待―协商―反思”为指导模式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一)确立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幼儿正沉浸在角色游戏世界中惬意地享受着自己的游戏时光,教师更适合做一个“旁观者”;当出现干扰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时,教师才适时介入。当然,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判断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二)等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等待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对教师而言,等待的作用在于:首先,为自己分析问题情景留出时间。教师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与分析当前的游戏情景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其次,为自己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留出充分的时间。当问题情景出现时,教师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才能找到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案。对幼儿而言,等待可以为幼儿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问题情景出现时,幼儿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如果是前者,教师应给予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当幼儿确实难以自行解决问题并已影响游戏的继续进行时,教师才介入指导;如果是后者,教师则应判断问题的真假,再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教师应把握等待的度。总之,等待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聚能量的过程,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尤其应善用等待。
(三)协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协商是教师消解外在权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的一种体现。协商是一种对话,教师与幼儿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教师与幼儿在对话过程中成为解决问题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所形成的力量像激光,而且这种力量的增长要远远快于共同体人数的增加。〔2〕
(四)不断反思是教师成为问题解决者的有效途径
反思是一种能力,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贝克莱认为,“反思是个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3〕也就是说,教师不断反思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指导行为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令人信服。在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教师需要反思的是:教师指导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把握问题情景?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具体的指导方式?什么样的指导结果是有效的?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问题,有效实施指导。那么,教师该如何反思呢?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4〕也就是说,反思是主体对自身头脑中已有经验、观念的审视与重构,是主体对自身当下行为与意识活动的直接觉察与调节,是主体反观自身不足的过程。〔5〕当代认知心理学用元认知这个术语代替了反思的概念,元认知理论使反思由昔日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通过对自身指导行为的反思,能够不断丰富关于角色游戏指导的元认知,获得元认知体验,增强调控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指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8.
〔2〕戴维・伯姆,李・尼科.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
〔3〕〔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48.
〔5〕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Teacher’s Judgment and Instruction about Problems Arising in Role Play
Fang Jianhua
(Teacher’s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in Xinjiang, Shihezi, 832000)
Li Yanli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Luanzhou Branch,Luanzhou, 063700)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2
一、《小猫小猫你别吵》的反思
1、预设
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的特点,音乐活动的选材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通过让幼儿感受、发现身边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本次活动小猫小猫你别吵,整首歌曲有一定情境性,还有三个形象生动的角色。根据歌曲的特点,我设定了一下两个目标:一是,理解歌词内容,知道走路要轻轻,不打搅别人休息,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是,能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乐于参与表演游戏。根据目标创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歌曲。本环节,我用游戏“小朋友散步”睡觉的音乐引出本次儿歌。我来当小猫“喵喵”叫。
(2)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欣赏歌曲后,根据角色来学唱歌曲。
(3)理解歌曲,参与表演。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教师进行指导,注重个别指导。
2、问题及反思
本次音乐游戏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幼儿投入在音乐的情境中。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个别幼儿动作表现的还比较的大胆。但是整个活动我还有一些困惑。第一,音乐游戏要先学歌曲还是先做游戏?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学习歌曲为主,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对做游戏更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做了调整,将原本分句学唱歌改为了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阿姨,小朋友当小猫我来当小朋友,根据音乐录音来做表演。反复分角色练习,动作由幼儿自行创作后,我再进行指导。效果还可以,遗憾的是:我没有熟读教材,在活动中才发现“玩中学”的重要性,更加可以激发幼学习兴趣。第二,如何把握没有上来表演的幼儿。本首儿歌有三个主要角色,在游戏我只请个别幼儿来表演。反复游戏,并在游戏中适当的增加人数,但是活动中总有一群幼儿在小椅子上。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差。我没有给他们分配一点工作。造成活动上的小混乱。我也没有提醒他们,我投入在和幼儿的表演上,间接的忽略了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导致台上的孩子很投入,台下的孩子无所谓的鲜明对比。
3、调整
(1)要严读教材,在整个活动中,我要事先理清思路,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改变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状况。音乐活动多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把音乐同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在活动中,也应从不同方面尽量能照顾到全体幼。
二、《大皮球》的反思
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动。歌词和旋律都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而且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对玩皮球很感兴趣。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选择与孩子们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大皮球”相结合,整个活动在老师游戏口吻带动下,可以让孩子们的整个学唱过程显得更为生活化、更为游戏化。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
1.结合经验,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轻重,尝试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演唱。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3
关键词:幼儿 自主游戏 教师引导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24-01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因为游戏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自主游戏就是指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的选择、开展以及交流。在自主游戏中,强调的是幼儿对游戏的支配和控制能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积极的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1 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主导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看到教育的成果,紧紧地盯着幼儿的游戏过程,寻找一切可以进行教育的机会,将教学任务强行的去。有的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游戏,如果出现偏离生活实际的地方,教师就要立即加以纠正,或者以指导者自居,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就会叫停正在进行的游戏,将幼儿引导到正确的游戏规则中去游戏,于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变成了教师导演、幼儿参演的一出戏。
无论是教师的哪种行为,都干扰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自由游戏的天性,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自我创造的权利,教师将游戏变成了教学,大大地挫伤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
1.2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的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所以游戏的主题与过程都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当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的事情干扰,致使游戏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才进行干预。然而实际上,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有时候是为了指导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游戏时间不足而中断游戏。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存在着教师经常中断幼儿自主游戏的问题,随意的中断幼儿的游戏,会让后期的游戏不能顺利的进行。
1.3对幼儿的自主游戏采取放任不管的政策
有的教师存在对自主游戏认识的偏差,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幼儿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教师既不为幼儿自主游戏准备适当的环境和玩具,也不关心幼儿自主游戏进行的情况,不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放任不管的态度,不仅是教师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将游戏活动的教学价值给抹杀了。
2 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对策
2.1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自主游戏的活动主体是幼儿,教师要在充分的认识并接受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有效地指导。
教师要对自己在游戏中的地位和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在充分的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的前提下,在整个游戏环节中,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给予幼儿多种游戏体验。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在自主游戏开展时,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是问题解决者等。
教师对自身定位的正确而又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帮助教师避免出现指导不力的现象,提高自主游戏的质量,还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
2.2在恰当的时机介入幼儿自主游戏
观察能力应该是幼儿教师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对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等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更好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教师在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中,要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认真、细致的观察,积极发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亮点、难点,从而找到一个恰当的指导方法。教师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介入游戏,给幼儿提供适合且有效地指导。
2.3适当地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帮助指导
2.3.1隐性指导
幼儿更喜欢与同龄的伙伴一起进行游戏,不喜欢成人的过分干预,但是这并不说教师不能进行干预,教师可以采取隐性指导的方式进行帮助指导。实际上,当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时,幼儿会玩的更高兴,这是因为游戏如果有了教师的参与,会让游戏变得多样化。但是,教师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始终记得参与游戏的目的,就是在不干扰游戏的前提下,在恰当的时机对游戏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2.3.2显性指导
显性指导是在教师不参与游戏,在游戏外插入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显性指导是为了改善教师放任不管幼儿游戏的问题,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自然的状态下插入教学,帮助幼儿积累知识。
2.4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反思
在幼儿自主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对自己的介入行为进行反思,反思自己介入的方法是否恰当,反思自己的介入是否取得了积极地教学效果,恰当的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
3 结语
幼儿是自主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自主活动中要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注意扮演好自己在自主游戏的角色,担负好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责任,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分享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
2004,(05):12-13.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4
摘 要 自《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均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环境的适应等相应的改变成为课堂效率提高的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 角色转换 体育教师 课堂效率
一、前言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体育教师改变了传统的做法,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又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在《新课标》的催化作用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方式和行为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革,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无疑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历练。
二、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观念,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而言,如何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由接受知识技能到传授知识技能,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转换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步。新教师只有定位准确,才能真正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的真正内涵;才能时时关注学生的需求,时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把握教材,不上无准备之课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它既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工具,又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还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材料。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材思想,使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才能全面贯彻执行。青年教师在专研教材时,要明确教材的目、了解决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关键,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那么如何在有限的35-45分钟的课堂上,最大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一位青年教师考虑的问题。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对年轻教师而言,备课则更是重中之重。与老教师相比没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细小环节都有可能考虑不周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教什么,如何教,出现突发事件如何应变都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做到胸有成竹。
(三)虚心学习,养成听课的习惯
听课,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对其他教师教态、口令、语言、课堂组织形式的学习,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和经验的思考领会,认识和反思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新教师在听课时不光要对课中有创意的、新颖的方法进行学习,还要大胆的记录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最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详细的记录下来供课后讨论。听课是新教师最直接的面对面的汲取教学经验的有效措施,通过眼看、耳听、手记、心想取长补短、对促进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地作用。因此新教师要养成听课的习惯,进行有效听课。
(四)注重养成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对他人教学的反思,学习他人新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将对他人教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通过不断思考、分析、反馈、调节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趋优化。一次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抢占位置”的游戏,游戏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纪律较差,你推我挤,还有一个学生受伤,课后我认真反思,可能是因为讲解是游戏要求不明确、场地太小、游戏规则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第二次的时候我更明确的讲解的游戏规则,并把场地扩大保证足够的空间,效果明显的提高,但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差;第三次组织该游戏的时候,我不断地用言语鼓励学生,不断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较之前有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中的“反思”,是对他人和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吸取,新教师要勤于总结,善于反思,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结合,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成熟的教师不仅是技术型教师,还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通过不断地理解、反思,将教育实践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加以概括是新教师成长过程的必经环节。体育教学与训练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通过体育科研活动,使理论知识系统化,训练科学化,让自己慢慢的与本职工作接轨。
三、结论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适应到发展再到成熟新教师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开展要求年轻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成果。因此,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求真务实,善于反思,勤学勤问,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完美蜕变。
参考文献: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5
【关键词】教育游戏;探究式教育游戏;学习交互;学习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45―05
引言
美国娱乐商会(EMA)2007年报告“美国境内游戏销售额已经超越了DVD影碟,游戏业取代好莱坞成为娱乐产业领头羊的趋势越发明显”[1];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2009.9.1(网络版)原引暴雪(Activision)之言:“预计视频游戏产业将击败电影和电视产业,并有望在5年内实现”[2]。尽管其缘由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有别于电影、电视及其它艺术媒体的交互性特点(Crawford,1982),能够使游戏玩家参与并控制着游戏情境及进程,使游戏受众不断增加,并使游戏收入超过电影、电视产业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与近年商业游戏之成功形成鲜明对照的教育游戏经营惨淡,尽管成因亦较复杂,但教育游戏的交互性缺位因素,应该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尽管商业游戏与教育游戏同属于游戏的形式,尽管商业游戏中的交互极为丰富,然而,其目标与教育游戏存在差异甚至时而相左,特别是当基于某种教学模式而设计的教育游戏(如探究式教育游戏),由于教学目标之要求、教学内容之承载后,所设计的教学游戏任务、教学活动及贯穿于一个主线任务或者支线任务之间的关系,与商业游戏的故事情节之贯通性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完全生套商业游戏的交互,显然难达目的,而且也难以实现教学内容承载及突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育游戏来说,分析其中存在的学习交互方式、类型,怎样设计这些学习交互,才能更好地促进探究式活动的开展和游戏进程的深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教育游戏的交互及其设计
交互,意味着某种共同的或者相互的行为,在这一行为中,人或者事物互相影响了对方[3]。在计算机及网络中,交互可看作为实现特定的目的,按照事先规定好的信息的交换系列或交换模式,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而教育游戏的交互也就是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为达到游戏性或教育性的目的,与教育游戏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由于教育游戏具有游戏性和教育性双重特性,因此,其中应至少存在两方面的交互,一方面是维持其游戏性的交互,也就是保证游戏的可玩性,增加游戏趣味性等方面的交互,如常见游戏中的杀怪升级,玩家扮演角色之间的技能竞技等;另一方面是提高其教育性的交互,也就是游戏元素、游戏情节甚至情境等所承载的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学习交互。当然,二者并非是泾渭分明的,经常是统一于同一交互过程中,如游戏中的合作,既让玩家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又实现了他们之间经验的交流。
教育游戏的交互设计,就是对教育游戏系统中与学习者相关的行为方式的定义和设计,既要包括游戏中基本功能的交互,又需考虑其中的特征交互。而具体到教育游戏的学习交互设计中,就是通过对学习者在教育游戏学习活动中学习交互行为的分析、规划,进而在游戏设计时进行实现,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于游戏的类型不同,其交互的形式、种类也有别,更为重要的是交互设计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动作技能类游戏,更多关注的是游戏者的动作操作交互的设计,而对于策略类,探险类,更多关注的是游戏者与游戏情节、内容之间的交互设计。而在教育游戏的设计时,对于游戏性方面的交互,商业游戏中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其中的学习交互却很少涉及,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 探究式教育游戏的学习交互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交互,我国学者陈丽提出了网络学习中教学交互层次塔:认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过程主要由三个层次的教学交互完成:(1)学生与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2)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3)学生的原有概念和新概念之间的交互。其中,信息交互主要包括: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4]。而概念交互可看作学习者通过信息交互,新旧概念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发生对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最终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由于教育游戏同网络学习一样,学习者都是基于一定的信息技术平台,与同伴、教师、学习内容等学习要素交互,来进行学习活动,两者外在的学习活动过程相似,只是内在的学习活动形式有所不同,甚至有的教育游戏还可看作一种新的网络学习方式,因此将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移植到探究式教育游戏的交互设计中是可行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为此,笔者认为基于探究式教育游戏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学习交互可由图1表示,主要包括学习者与游戏平台(主要是指计算机)的操作交互,与游戏内容、指导者和同伴的信息交互,以及学习者自己头脑中的概念交互三个部分。其中,由于概念交互发生在学习者的头脑中,无法直接对其观察,因此是隐性的学习交互,而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为显性的学习交互。学习者操作计算机,如鼠标、键盘等,参与到探究式教育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者投入到探究式游戏情境中,接受游戏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游戏内容进行信息交互,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与指导者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协作,如通过与NPC角色对话获得线索和信息,与教师或同伴交流获得帮助指导,实现经验共享等,而且与他们的交互不只存在于游戏内,游戏外同样可能发生;最后学习者通过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从而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的概念交互,根据反思的结果进一步操作游戏,最后完成探究任务,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 探究式教育游戏中的学习交互设计分析
依据以上对探究式教育游戏的学习交互的分析,我们认为至少要用以下学习交互设计的策略(如表1)来指导探究式教育游戏的交互设计。
其中,学习者与游戏界面的操作交互是其它交互的基础,在操作交互设计时,应当减少因操作设计不当而引起学习者在操作控制上的外部认知负荷,并增加其对游戏的控制感,从而保留更多精力用于对游戏的探索活动中。
对于信息和概念交互,由于概念交互是发生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属于隐形交互,无法直接对其进行设计,但它与信息交互并不是互不相关的,概念交互发生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是同一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两个层面的交互,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游戏中显性的信息交互来促进概念交互的发生。我们知道概念交互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而高水平的意义建构主要受三个条件的制约:学习材料的可理解性,学习者的先前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者的建构性加工活动[5]。学习材料的可理解性就是所学内容要具有逻辑意义,要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一般课程的学习目标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是人类认识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因此按照学习目标来设计游戏的学习内容就保证其可理解性;学习者的先前知识水平也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正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对新的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在游戏设计时就要依据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进行任务和问题的设计;而学习者的建构性加工活动表现在探究式教育游戏中就是学习者在游戏环境内的探究式游戏活动,学习者正是在与游戏的互动探究过程中来建构知识的,因此游戏的信息交互设计应有效的支持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习者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性加工活动。下面对探究式教育游戏中具体的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设计进行一些阐述。
四 探究式教育游戏中的操作交互设计
操作交互就是学习者操作输入设备(如键盘或鼠标)与教育游戏界面进行互动。虽然有难度的操作可能会增加游戏的可玩性,但优秀的游戏操作设计绝对不会把问题留在操作控制方面――不要让玩家摸索如何去操作游戏,而是让他们去探索游戏世界[6]。对于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教育游戏来说,在不影响学习者信息交互行为的基础上,操作交互应当越自然越容易操作越好,使得学习者不会浪费更多精力在对游戏的操作上,进而影响到学习认知行为。
当玩家不会因对游戏控制操作问题而干扰其游戏体验时,实际上是由于他已经熟悉和适应某种控制操作模式了,这种适应可能是在玩几个操作控制方式相似的游戏的过程中建立的,这意味着这些游戏建立了一种事实上的标准模式[7],因此,在设计操作交互时应了解同类游戏是否已经有类似的标准模式,如果有的话,应尽量遵守。如在游戏角色控制方面,用鼠标控制角色的行动或者用键盘的方向键控制游戏角色的上下左右,鼠标控制游戏角色的视角等,而在游戏界面交互设计方面,界面的上下边界排列分布游戏的信息和功能按钮,中间留大的游戏空间让学生投入其中进行探索。另外,游戏操作设计时可以提供给玩家更多的选择性,让玩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置,同时又增加玩家对游戏的控制感,例如让玩家自定义游戏行为的快捷键。
五 探究式教育游戏中的信息交互设计
信息交互是探究式教育游戏学习交互的重点,可以说它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概念交互,也就是游戏化学习能否产生的关键。学习者正是在各种信息交互过程中,在自己原有观念基础上,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不断调整自己原有认知结构,来获得新的知识。如前所述,它主要由学习者与游戏内容、指导者和同伴的交互构成。
1 学习者与游戏内容的交互设计
学习者与游戏内容的交互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如完成游戏中的探究任务。在探究式教育游戏中,学习者与游戏内容交互的过程是学习者进行游戏化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建构性加工的过程。一般来说,探究式学习活动通常包括: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五个环节[8]。在探究式教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交互设计来对各个环节进行支持,来实现学习者与游戏化学习内容的信息交互,进而促进学习者概念交互发生。如表2所示:可通过设计游戏情境来为学习交互创设探究的环境,任务和冲突的设置来启发学习者的思考,预设角色、道具、实体对象等游戏元素来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功能和合作机制的实现来支持交流与协作,任务反馈机制的设计来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得到提高。下面逐一阐述各个环节的交互设计。
(1) 游戏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情境对于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脱离情境的学习将会产生“惰性”的知识。情境的创设也正是教育游戏的优势之处,它可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很好的虚拟学习实践场。由于游戏的情境是学习者与游戏化学习内容交互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也会影响学习者隐互产生的动机,因此游戏情境的创设对于探究式教育游戏学习交互的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应尽量相类似,这样将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在教育游戏情境创设中,要力求接近和模拟现实生活。使学习者在类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如: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农场狂想曲》是给学习者创设了一个虚拟农场,学习者来充当农场主,通过对农场的经营和管理,来综合学习地理、农业、环境、经济、政府、社会等学科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协作学习、资讯科技等相关能力[9]。当然,情境中也应包含一些虚幻的成分,动人的游戏场景,来迎合学习者的想象力,吸引其沉浸其中。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发的《Quest Atlantis》(以下简称QA)是创设了三维多用户的虚拟的亚特兰蒂斯世界,玩家通过操作扮演的角色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探索,来调查亚特兰蒂斯堕落的原因,给亚特兰蒂斯委员会提出建议。
(2) 游戏任务和冲突的设置
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是学习者试图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其中,问题可看作通常游戏中的任务或冲突,是对学习者的认知挑战,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设计者可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者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进行任务设计,任务不一定是学习问题的直接表述,但其中要内含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能引出所学内容相关的概念原理,最好是非良构的、开放的、真实的,能够与学习者的原有经验产生共鸣,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在QA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游戏世界中设计探索的任务,让学生思考如何来解决任务,如Anytown游戏单元中,学习重点是提高阅读和写作,以及科学学习。学生的角色是一个小镇当地报纸的调查记者。这个小镇正面临着经济的和犯罪的考验,萎靡的观光事业,停业的生意,乱涂乱写以及纵火罪。[10]学习者需要经过细心的调查思考,来解决一系列谜题,并将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给亚特兰蒂斯委员会,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而《农夫狂想曲》则是让学生运用农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来思考如何经营农场来获得理想的收益。
问题还可以由学习者来设立,根据他们在游戏问题情境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来设立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控制感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当然学习者设计的问题并非随意设立,需要经过教师的审核,看所提的问题是否有学习的意义,对当前所学知识是否有帮助。
(3) 自主探究的支持
探究式教育游戏中的自主探究是围绕先前的游戏任务,也就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索。学习者通过与NPC角色、道具、实物对象等进行交互来搜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主动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评价基础上形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
设计者通过对游戏任务以及预想的探究过程的分析,得出需要在游戏环境中设立的NPC角色、道具、实物对象等游戏元素,来帮助和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探究。如在游戏中设立一些NPC角色,使得玩家通过与其对话来获得任务的线索和指导信息,促进游戏剧情的发展以及烘托游戏的气氛;还有提供给玩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道具,如QA中,检验水质任务中收集河水样本的瓶子;以及一些实物对象,如进出房间的门,场景之间的传送设施等。虽然这些元素是设计者提前预设好的,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未知的,需要其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
(4) 交流、合作功能的实现
合作交流是为了深化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与老师或同学之间对游戏任务问题的交流,在听取其他玩家的经验基础上,使各自对问题的理解更加的全面。
要实现探究活动中的交流,就需要在游戏设计中为学习者提供交流的功能,让玩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方便地交流沟通。比如通常游戏中的文本对话框,能够实现公共的、小组的、个人同个人的等多方面的交流。另外,游戏设计中还要能够实现玩家之间的协作,可以自由地组建小组,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就需要游戏一方面要具有让玩家自由组队的功能,另一方面在游戏任务设置时,要设置一些需要玩家一起合作才能够完成的任务。
(5) 自我反思的引导
自我反思,也就是校正自我意义建构中的不足,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问题。
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反思,可以通过设计任务反馈机制来实现,当玩家依照之前对知识点的不正确或不完全的理解来做任务时,会发现无法完成任务或者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时,玩家就会思考哪里出了问题,并尝试进一步探索,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这就需要游戏设计时,对游戏任务反馈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分析每个任务所内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构成一个反馈点,或者几个知识点共同构成一个反馈点。根据玩家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给予其不同的反馈。例如《农夫狂想曲》中,玩家不科学的操作将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从而不能得到理想的收获。
以上五个方面的设计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了游戏化交互式的学习资源,来引导学习者在游戏中的探究活动,以及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性加工活动。
2 学习者与指导者、同伴的交互
在教育游戏中指导者可分为两种:NPC角色和教师角色。NPC角色上面已经谈到,主要是预设在游戏场景中为学习者提供探究的线索和指导。探究式教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启发,学生自我探究的指导,协作交流的组织,还是总结提高的监督,都需要有教师的参与,教师扮演着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甚至是同学习者一起完成任务的同伴。当学习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时,可以直接求助于教师用户,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其怎么做,而是在交互对话或活动中引导其思考,进而完成探究。在设立教师角色时,要为其设计一个合理的角色地位,使得与学习者在游戏中的关系自然化、合法化,而不会让学习者觉得是游戏外的课堂中的教师角色,从而影响学习者对于游戏的置入感。如QA中,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着亚特兰蒂斯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学生与之交互会觉得是与游戏剧情内的角色进行着互动。另外游戏还要提供给教师用户与学生玩家交流,对其进行管理,以及评价其游戏行为的功能。
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互除了上面的交流协作以外,还可存在竞争。通过竞争,既提高了游戏的挑战性,又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游戏设计时,可以设立奖励引发竞争,如玩家完成的任务越多,就会在游戏中获得越多的特殊权利,或者所扮演的角色属性越高,从而获得其他玩家的羡慕或尊重,同时也吸引更多学习者参与其中;还可以在游戏中设立一些竞赛任务,即增加了游戏性又可以检验学习者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六 总结
以上是对探究式教育游戏中学习交互的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探讨,试图通过对游戏者显性的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的设计支持,来促使隐形的概念交互的发生,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游戏中影响玩家学习的交互还不止这些,如学习者与游戏图形界面的交互,以及与游戏中声音的交互等,这些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而且以上讨论的都是游戏内的学习交互的设计,而对于基于教育游戏的学习环境来说,游戏外的辅助学习交互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利用Skype等语音聊天软件,帮助学生在游戏时进行方便的实时语音交流;建立游戏论坛,让学生能够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在论坛中发帖进行交互。总之,我们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者提供丰富有效的交互方式和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北美游戏产业即将超越电影[EB/OL].
[2] 暴雪认为游戏业5年内将超越电影电视业[EB/OL].
[3]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3):12-16.
[4]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24-28.
[5]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48-149.
[6] 邱善勤.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327.
[7] 赵剑平.电脑游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54.
[8]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9):5-10.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6
中班是幼儿从平行游戏到合作交往游戏的过渡期。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有了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同伴游戏、玩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交往的经验、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在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1)许多孩子羞于主动交往,不会向同伴提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2)自我意识强,不能较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缺少必要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不知道如何与同伴合作,产生了许多交往方面的问题。
角色游戏是学习与人合作和协调能力的主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的平等相处中,要学习如何把自己与他人的期望和需要相协调,学会与他人共同相处、相互合作。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许多习惯和经历,对孩子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那如何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呢?首先,要求教师要观察为先,在游戏中能发现问题和捕捉好的游戏经验。其次,要求教师在幼儿游戏中采取一定的观察指导策略,有目的地进行师幼互动或引导生生互动,并反思互动效果,及时作出调整,提高角色游戏中观察指导的有效性。本学期,我在观察班级的角色游戏时实施了一些游戏策略。
一、开展游戏之前,注重言语引导
每次开展游戏之前,我们总是针对前一次游戏情境,对幼儿进行再次引导。如上一次发现孩子在游戏之中使用了不文明的语言,这一次我们就提出要求:请使用文明用语交流。同时请孩子们说说什么是文明用语等。如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请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好吗?”“愿意和我合作吗?”……商量语:“……可以吗?”“还需要什么?”“能借我一下吗?”“换一种方法,好吗?”……还有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等。
我们在开展游戏之前,还要介绍新材料、新游戏的使用方法。如我们在益智区里投放了自制棋,并介绍了游戏规则:是两个人玩的,由石头、剪子、布或协商来定谁先耍骰子,再根据骰子的点数走,谁先到,谁就胜利。
二、开展游戏之时,注意观察幼儿
在开展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幼儿的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时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当然,教师不是单纯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有时候也需要结束潜伏,适时介入游戏。有一次,区角游戏开始后不久,我发现理发店里有问题:发型师奕洁、一诺在争抢客人彦泽,她们只有一个客人,但两个人都想为他理发。奕洁说:“彦泽明明坐在我这边的位子,又不是你的客人。”一诺不理奕洁,对彦泽说:“彦泽,我帮你理发,好不好,等会我们一起玩。”彦泽看看奕洁,看看一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我结束了潜伏,走到了她们中间。奕洁一看到我,就哭着说:“徐老师,彦泽明明是我的客人,可一诺非要抢过去。”说完,呜呜呜地哭起来。我问:“你们都想做发型师,可是客人只有一个,除了抢生意,还有别的方法吗?”奕洁还在哭,一诺则低下头动起了小脑筋……过了一会儿,一诺说:“我们可以再去找一个客人。”我点头鼓励她去这么做,不一会,她把烛琪拉过来做客人了。
在游戏中,我们还注重让能力强的帮带能力弱的,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我们班张某、田某某等属于能力弱的,我经常发现他们会落单,没有朋友与他们一起玩。他们也很少主动和同伴交往,在角色游戏中经常演配角。一天,我发现田某某默默地一个人坐着,我让他去找朋友玩,他看了一眼四周,轻轻地对我说:“我没有朋友。”于是我跟谭某某、肖某某等能力强的幼儿商量,决定以后就让她们带动田某某加入角色游戏。
三、开展游戏之后,注重总结提升
游戏后的交流活动是帮助幼儿共同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平台,同时,它又是一个让幼儿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很好途径。在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矛盾的双方倾听到,还要让更多幼儿参与进来,并试着理解别人的想法。
像上面那个案例,我在集体点评时问他们:“理发店里的没有客人,怎么办呢?”许多孩子一开始还回答不出来,我就让一诺把她拉客人的方法介绍了一下。接着我再问:“我们想想,小区附近的理发店是怎样来吸引顾客的?”我将游戏情境生活化后,孩子们的思维似乎突然爆发出来:有的说可以做广告;有的说可以打折,降价吸引顾客;还有的说可以设计一些新的发型,贴在门口等。我及时地鼓励了这些孩子,并请他们下次自己来设计广告。
我们在点评时,经常将观察时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来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试着想各种办法进行合作:遇到矛盾如何协商解决;当玩具或积木材料不够用时,如何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如何找小朋友协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如何主动帮助他等。通过这些合作情境的描述,使幼儿逐渐学习了合作的方法、策略,并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
我们在点评时,还注重为孩子树立榜样。中班幼儿的同伴意识已逐渐增强,榜样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对在角色游戏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了积极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四、及时调整游戏规则
这学期一开始,我们请孩子们挂牌进区角,娃娃家、理发店、爱心医院里谁做爸爸、谁做妈妈、谁是发型师、谁是客人、谁是医生、谁是护士、谁是病人都是孩子们自己说,两两一起玩的现象比较多,角色比较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在娃娃家里投放了围裙、厨师帽等;在理发店里投放了 “发型师” 工作牌;在爱心医院投放了白汗衫做工作服。这样之后,孩子们的角色就分配得很清楚。
但过了一阶段,我发现这几个区角里的幼儿都争着做主角,客人、病人经常无所事事,而且他们其实是很喜欢在这几个区角走动的。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让角色游戏里的幼儿走动起来呢?我和朱老师商量以后,决定大幅度修改角色游戏规则:每个区角就两个插牌,请上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这几个角色游戏区角里做爸爸、妈妈、发型师、医生、护士,其他孩子就做客人、病人。这样,孩子们的上课纪律明显有所好转。但我们同时发现,允许孩子走动了以后,区角游戏的常规会很乱,这应是下学期我们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孩子的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局限在区角游戏中,我们还注重在户外体育锻炼中设计各类合作游戏,如传球、顶锅盖等;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互相帮忙穿脱衣裤、垫毛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