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安全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1

关键词 电气试验;安全技术;操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 TM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41-01

电气试验是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必要环节之一,是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前的重要工作,由于电气试验常常选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而且不同设备的电压等级不同,每次高压电气试验都拥有其自身的未知性和特殊性,这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给试验人员本身以及设备的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首先要确保高压试验工作的安全,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是电气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以及一线试验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在威胁试验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电器试验中的不确定性还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正常供电。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试验之前,应保证高压试验的安全性。

1 电气试验引入安全技术的必要性

传统电气设备使用缺乏相应的试验流程,导致电气控制系统运行后无法正常地执行程序指令,影响了电气控制系统调控功能的发挥。此外,由于前期缺乏电气试验环节,设备组装及运行后出现了各种漏电、断电等事故,威胁了操作人员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安全技术运用于电气试验操作,符合了电气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原则,能够提前发现设备潜在的安全故障,提醒检修人员实施故障处理。引入电气安全技术的具体意义:一是掌握性能,无论是高压或低压电气设备,不同规格、型号的装置存在着较大的功能差异,通过前期试验可掌握设备的具体应用性能,使其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检测故障,试验是在模拟现实条件下进行的操作,利用测控系统客观地反映出电气设备实际工作状态的情况,可有效地检测出电气设备潜在的故障问题,如图1所示。

2 电气试验安全技术的具体流程

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用电设施功能发挥的高低。未来城市电网改造活动日趋频繁,各种不同的电气设备得到了普及应用,电气试验运用于设备检测与调试是必不可少的。坚持安全原则是试验操作的总指导思想,高压试验、绝缘试验、继电保护试验等是常见的类型,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高压试验。高压设备是电力系统中比较多见的设备之一,处于高压条件下的电气设备易出现功能受损、意外漏电等安全问题。试验人员进行此项操作必须控制电压值的高低,在对设备加压前,工作负责人必须详细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并通知全部人员离开要加压范围方可进行加压,并在加压过程式不许接近被

试物。

2)保护试验。在继电保护试验中,应严格按照线路的流程完成相应的操作,以此保证电气设备功能的稳定发挥。一般情况下,对不熟悉回路和无关的设备禁止乱动,以防止触电或发生事故。在继电保护盘上工作时,对被试盘及邻近的运行设备需要添加相应的标志或隔离,及时调整保护器内外部的接线形式,使保护器的安全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绝缘试验。利用此项试验可以判断线路运行阶段的绝缘能力,如图2,及时调整电气控制工作状态以增强其绝缘性。电缆绝缘耐压试验前,工作负责人必须与值班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取得联系,确证无人后进行。与架空线联接的电缆,必须与架空线路断开后进行试验。在拆接线前应进行验电放电,并在可能来电的各端没接地线。

4)模拟试验。当所有试验操作完成后,对已经选定的电气安全技术方案还要经过模拟调试,以观察正式运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后是否会发生异常情况。比较常用的模拟方案,把电气设备与计算机操控系统相连接,经过数字模拟信号传输以掌握设备的功能特性,指导技术人员在使用阶段控制好设备的运行。

3 保证电气试验安全的技术措施

由于试验的非凡性,应当在确保落实以上措施后还应当在试验开始前检查试验设备的接地状态,确保各试验设备接地良好,并且在每一个试验项目完成后都应当对被试设备充分放电,既保证参试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为下一个试验项目做好预备。

试验设备假如接地不可靠则可能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如被试品放电时(如电力电缆耐压后放电、电力电容器放电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感应电等通过试验仪器危及人身安全;造成仪器工作不稳定或设备被烧坏。因此,在试验过程中要求必须接地可靠,必须使接地导线与接地导体接触良好,如接地导体附有铁锈、油漆等导致接触不良的杂质,需将其清理干净再接地线。各试验设备所使用的接地导线应定期检查,防止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产生断线或接触不良等现象影响正常的试验结果和试验人员的人身

安全。

由于试验针对的目标设备的非凡性,在每一个试验项目开始前后都应当对试验对象进行充分的放电。操作人员应在监护人的监护下,戴好安全帽,穿上绝缘靴,戴上绝缘手套,合上地刀并让被试设备充分放电之后,再对被试设备本体直接连接接地导体放电,以保证其完全放电。例如,在电容器试验前后,必须让电容器对地充分放电,且每个电容器两端都必须放电,以保证其完全放电。在做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时,在降压放电后,操作人员应将所有试验设备的电源断开。方可拆除试验引线。放电所使用的放电棒等试验设备应当定期检查,对其绝缘部分应当按照规程定期试验,保证其安全性;对其分压电阻部分应当在每次试验前测量阻值,确认符合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分析

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中稳定的技术,可以实现间接触电预防和保护,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经过电气接地长期实践发现,此种技术对电气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技术认识和理解错误,给电气接地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实现不了接地保护,还会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下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 重复接地和保护接零

重复接地是一种按照国家标准实施的电气设备和电气设备外壳接地保护作业,通常利用多点接地方式,保证电气设备和外壳的工作,其目的是保证人员安全。从我国实施的电气设备接地现状来看,主要利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两种方式实现设备接地保护。但是由于电气供电系统中存在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形式,所以必须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进行操作。线路故障问题是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产生的主要问题,而且回路短路引起的保护装置失灵故障最常见,一旦发生故障,必定会产生单项漏电。如果发生漏电后被人体接触,就会形成并联电路电流,产生各种漏电事故。电气设备单相漏电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所产生的常见安全事故。虽然用电设备漏电接地不会构成故障电流回路,而且供电系统对地电容所释放出的电流有限,保证了人体接触漏电安全。但是在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一旦人与其接触,就会产生很大的触电伤害。为了减少单项漏电产生的不安全事故,可以利用分流方式对电气设备中的电流问题进行处理。

(二) 利用串联方式完成用电设备接地

利用串联方式进行用电接地,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消耗,还可以实现保护接地。但是此种设置应用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电气设备接地中明确指出:禁止串联接地,各个电气设备必须和接地体或接地极分开连接。所以,为了保证用电设备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对线路实施优化,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用电设备的各项功能,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保证用电安全。除此之外,实现接地装置和电气设备的连接。避免了各种安全隐患,控制了经济成本,简化了用电复杂性,对带电设备电气故障排除具有很大作用。由于各种电气设备在长时间使用中,发生漏电故障的概率也有很大差异,进行漏电故障处理时,可以使用简单接线方式进行处理并维修,如果接线关系较复杂,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就会给问题解决增加难度,浪费检修和维修时间。综上所述,应该将电气设备保护接线和工作节点划分开,保证各种故障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三) 与大地直接接地实现接地保护

此种设置在运用方面定位非常不精确,可以直接与大地接触实现保护。从电气设备接地保护原理分析可知,只有通过接地装置才能实现电气设备接地保护。接地装置结构质量、大地土壤电阻率和接地体配置等,均对地接装置具有极大的作用影响,如果土壤电阻较低,就会产生强烈的散热效应,在电位差产生的作用下,降低了电压强度。反之,将会增加电压强度。因此,为了保证电气接地保护具备安全功能,必须借助高电阻土壤完成降阻力后再进行处理和利用,此种方式不仅不能实现接地保护,还会给接地保护带来很大危害。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接地体配置,简而言之,即为人工接地和自然接地体。实施人工接地体的时候,必须要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减少各个接地体之间产生的磁场作用。进行自然接地体时,必须保证流畅,减少隔离中断现象产生。除此之外,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必须满足接地装置要求,按照电气设备接地技术要求,实现电气安全接地。所以电气接地保护的技术要求较严格,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连接,就不能实现安全保护,反而还会造成不利的安全隐患。各种保护方式如下图1所示。

二、加强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的管理方法

为了保证电气接地保护可以实现保护功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电气接地安全保护系统连接的方式必须正确。对于TN-C-S系统(如图2所示)而言,由于此系统的电气装置露出表面的导电部分产生的电压比TN-C系统小很多,所以此系统安全性较好,不会对大地产生带电压。所以,可以将TN-C系统作为电气接地保护安全系统。如下图3所示。

其次,进行临时用电组织管理时,必须加强管理力度,认真做好临时用电组织的验收。如果临时用电组织管理不严格,或者管理中忽视了临时用电的质量控制,容易给实际用电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影响用电质量和安全。所以,必须对临时用电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进行验收环节和技术管理工作,保证用电安全,提高用电质量。

再次,由于临时用电的现场作业较多,所以电气安装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电气安装时,相互间必须积极配合,合理分配职责,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保证电气接地安全。

最后,正确认识漏电保护器的局限性和容易产生的故障电压,加强管理工作,保证用电管理的安全,增强回路漏电保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虽然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对接地装置具有很大作用,可以实现接触电的安全保护。但是由于电气接地保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电气设备绝缘层受到损坏后,会出现电击现象,给用电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电气部门必须加强电气接地的安全防护,减少用电隐患,提高用电质量。本文主要对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下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管理,保证用电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玩居.施工用电接地故障保护安全技术管理[J].广东建材,2013,(03).

[2]杨开泰.电气接地保护安全技术下的安全问题[J].管理论丛与技术研究专刊,2014,(09).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3

关键词: 高职供电技术专业 电气安全技术课程 素质教育

《电气安全技术》是高职院校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职业岗位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对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阐述,反映最新的技术标准规范,突出安全技术和技能操作,做到知识够用、技能必备,专业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电气安全技术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身心健康、积极乐观的基本素质,具有与电工特种作业相适应的安全观念和熟练的操作水平、取得电工特种作业许可资格,毕业后即可从事电工特种作业。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内容抽象、知识面广、实践操作难、专业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过程吃力、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突出素质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借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目标、教材选取、课程安排、课时分配、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教学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提高,并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各个环节。

1.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在电气安全技术方面的职业岗位技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1.1课程认知目标

1.1.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1.2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高、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

1.1.3掌握安全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高、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

1.1.4熟练运用常见的电气安全技术处理实际问题。

1.2课程能力目标

1.2.1能够协作完成常见电击事故的处理和日常安全操作用具的使用;

1.2.2具有实操电气安全技术的能力;

1.2.3具有自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2.4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1.3课程情感目标

1.3.1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1.3.2具备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1.3.3具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1.3.4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1.4素质教育目标

1.4.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4.2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

1.4.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课程教材的选取和特点

本课程教材选用由乔新国副教授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电力技术类专业教学用书《电气安全技术》(第二版)。

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2.1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有关岗位资格和技术等级要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适合国情的先进性和教学适应性;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色。

2.2针对性强,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坚持高职高专“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精简了繁琐的理论分析,前后知识衔接紧密,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3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引入了行业或专业最新技术和成果。

3.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按照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课程教学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理论教学为36学时,实践教学为36学时)。具有分配如下: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理论为2学时,实践为2学时);第二章电工理论及电力系统运行知识(理论为6学时,实践为6学时);第三章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理论为8学时,实践为8学时);第四章低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五章高压运行维修安全技术理论(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六章安全技术基本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七章低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第八章高压电器安装操作技能(理论为4学时,实践为4学时)。

4.课程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强调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概念性和原理性,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设课模式;在教学模式上,彻底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逐步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训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补充,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4.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4.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4.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将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

4.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性”转变,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4.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学”转变。

5.课程教学手段

该课程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板书+多媒体+互动+情感”的一体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一式的不足,从而让老师易教、学生易学。

5.1板书课程每节重要内容的提纲,让学生一目了然;板书理论计算,带领学生一步步地分析、推导,使学生前后比较、联想更能够接受公式的计算和理论的分析。

5.2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开阔学生思路和眼界,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时效,又非常直观,便于理解。同时,利用电子教案,以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内容,缩短课堂板书、挂图的时间,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也可以传播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5.3采用互动式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包括在授课过程中师生眼神的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等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

5.4采用情感式教学。专业基础课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风趣幽默,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由愿意接近老师到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5.5最新知识进课堂。除了选用新教材外,教师要通过阅读期刊、杂志了解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新见解、新理论;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6.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效果占10%,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占10%,素质教育占30%,理论和实训部分占50%。理论部分由70%的笔试成绩和30%的平时作业及课堂练习组成。

7.教学效果

采用上述课程教学设计,对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四届级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7.1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7.2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7.3使学生掌握电气安全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了快乐学习。

7.4课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专业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转换。

7.5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环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7.6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教学督导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Z].2006.

[2]乔新国.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4

关键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规范检点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施工场地均是临时性的,工程建成后就会转移别地,所以施工现场用电用水等都是临时的。虽然国家已颁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并且早已实施,但是很多地方的施工场地仍然不重视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重点检查和安全技术控制。因此,很多地方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产生许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通病。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需检查的几个重点

1、重点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

由于施工现场用电都是临时性的,工地对用电的管理不重视。有的施工场地根本无配备的电工或者配备电工却不专业,电工没有国家颁布的电工证就上岗了。施工现场无人请相关专业人士偏制专项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几乎所有施工现场的用电设施都是电工根据自身经验自行布置的。由于电工设计电气安装不专业,造成整个施工现场无严密的电气安装设计计划。电工的随意安装没有按照施工用电规范该有的安全防护措施等等,这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不足直接导致多起施工现场用电事故发生,给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2、重点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三级配电装置

一般固定用电的配电系统会比较全面,安全防护措施比较完善,如果不是人为很少因为用电发生重大事故。但是施工现场的用电不同固定用电,因工地用电是临时的,用电装置安装好后,等工程竣工就会被拆掉,而施工现场的用电装置大部分是不够专业的电工安装的,二、三级配电装置设计简单,往往只有一些必须有的基本装置。像配电箱很多工地的整个用电设施只有一个总配电箱,而且不是技术先进的三级配电系统。总配电箱以下的分配电箱和分配电箱下的开关箱根本没有安装,施工现场这样的电气安装给拆迁减少了麻烦,却在用电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重点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二、三级配电装置,以防施工现场漏装配置造成的用电安全隐患。

3、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二级漏电保护问题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装置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都会安装相应的防漏电保护器装置。其中二级漏电保护是指对电气安装的双层保护,通常是对总配电箱和开关箱的漏电保护。根据用电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安装这两种防漏电保护设备必须安装,否则整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不得启用。在安装电气装置时,按照国家用电施工规范必须安装这两种基本的防漏电装置。如果不安装这两种基本的防漏电保护装置,临时用电装置某处漏电会直接危害施工现场的整个用电系统,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设备毁坏等重大事故。另外也不能偷工减料只装一个漏电保护装置,如果只装一个,漏电保护器的参数不匹配,仍然不能起到装置应有的保护功能。

4、重点检查PE导线

如果PE导线质量差,导线内的金属丝生锈或者不连接等不符合用电规格。或者PE导线接地点不良,PE导线太短不能与所有临时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相连接,保护线、地线、零线等的连接不牢固,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给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威胁。

5、重点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线路

由于很多电工没有学过有关电路的专业知识,在安装施工现场用电线路时全凭经验随意接连线路。这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工对电路图根本不懂或者懂得很少,这样的电工会因为记忆错乱经验错误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而错接线路,而且在接好线路后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检查,导致多方面的用电安全事故。因此要特别重点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线路,以防出现纰漏。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控制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安装的安全技术控制

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要按照施工用电规范来安装,不能出现漏装装错等现象。例如:配电箱和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都要先安装在金属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它的任何装置皆需按照规范安装,不能出现歪斜、漏装和松动等情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各项工艺要求,安装顺序不能随意混乱,不能由不专业或无证的电工安装。另外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装置的全部导线都必须符合用电规格,采用外壳绝缘导线。导线在接入临时用电各电气设备的时候,不得出现松动外漏的部分。否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不能启用。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防护安全技术控制

设定高低压线路区域为危险区,在危险区内不得搭设施工人员的休息棚、厨房、施工作业棚等,更不能堆放任何非绝缘体和绝缘体杂物。以防高低压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设施毁坏等严重事故。现场施工的各项设施都必须按照高低压电安全距离规范来设置,不得擅自在高低压电危险范围内设置各项施工或者生活设施。如果需要在非机动车道设置外电架空线路,施工现场的线路架设要符合线路架设规范,不得超出外线架电规范范围之外。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安全技术控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各个线路必须按照规范连接,定时对线路和PE导线检查,以防线路短路、导线漏电等事故发生,造成不应该发生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等重大事故。在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的线路和PE导线检查时,要注意导线电量过载、漏电、线路错接等事故,一经发现马上停止用电并对其进行改正。保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的线路和PE导线的安全性,对其安全技术要做好监控,以防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安全技术控制

设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检查维修部门,每月定时对正在使用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这些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检查维修部门的员工不能是无证或者不专业的电工,必须是有电工证具有专业的电气知识的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在工作时,除了要负责保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外还需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触电。在对临时用电电气装置进行检查时,施工现场所有用电停止关上总配电箱开关,所有施工停止直到检查或者维修完毕才能启动施工现场的各项活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内不得放任何杂物,也不允许电工或其他人员擅自接用其它临时用电装置。总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电气设备检查和维修部门需严格检查各项用电设施,保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

三、结束语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也是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施工工程领导需高度重视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控制和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重点项目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临时用电事故带给建筑工程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和工期延误等方面的事故。文章结合施工规范,刍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几个重要检查点和对其安全技术的控制。施工现场的相关领导在注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的同时,也许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临时用电的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成德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和接零保护 [J] 电工技术杂志 2000[7]

[2] 杨静谷 有法可依贵在执行《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宣贯工作启动 [N] 2010 [124]

[3] 黄学泽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的编制及安全技术控制 [J] 衡阳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09[5] 245-259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电力;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其能在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无疑对我国电力事业而言,是发展的巨大机遇,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但电力企业在信息技术实践应用中,现有的网络协议和安全机制仍有所缺失,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正因如此,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着高度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电力信息系统网络的基本构架

我国大部分的电气通信建设都是随着电力企业建设而建设起来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力企业在生产调度方面的特殊性。不论是从变电站的电力调度,还是从电厂的调度,只要有电网的区域相应的都会有通信调度网络。但随着现代化电网运行管理的信息交换量日益增大,各类应用和服务也开始对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等。我国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要求,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相继开创了电力系统的专用局域网,即中国电力系统数据网络。

中国电力系统数据网络主要是采用分组交换和数字网络复接等多种信息技术,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通信网络系统,进而实现对全国联网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其基本构架可以分为4个部分,即一级网络是国电公司各区电力公司,各区是指华北区域、华东区域等;二级网络是从各个大区电力公司到各省电力公司;三级网络从省电公司到地区供电局,四级网络从各区供电局各城镇或乡镇供电所[1]。

二、电力数据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基本已构建完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已在生产、管理、设计等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营销系统、负荷管理和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正是这种大规模的应用,随之带来的是网络安全隐患,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电力信息安全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条件,涉及多方面领域,但当前现状是电力系统信息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体系,只购买了防毒和防火墙软件,并没有对网络安全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网络安全现状令人堪忧。

三、电力系统安全关键技术分析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是保障电网安全和稳定供电的前提条件,是一项集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营销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虽然目前电力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但在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方面并没有予以重视,致使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鉴于此,本文电力系统采用的隔离技术和系统安全技术进行了以下分析。

3.1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主要是电力系统采用的一种安全关键技术,其主要包括物理隔离技术、防护墙技术和协议隔离技术。

(1)物理隔离技术

顾名思义,物理隔离技术主要是指在物理层面上对电力系统的内、外部网络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将内、外部网络彻底切断,致使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都不能实现内、外部网络连接。一般情况下,使用物理隔离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止黑客侵入和信息病毒程序,将网络恶意攻击予以有效的隔离。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物理隔离技术能将电力系统的内部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安全区域,同时也使每个划分的安全区域都有着明显的边界区分,以此来增强整个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性。同时物理隔离技术其最大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可以阻碍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造成的恶意攻击破坏,其还具备能抑制内部网络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如单纯的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物理隔离技术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安装安全隔离卡,另一类是时间隔离系统。安装安全隔离卡其主要目的是将一台计算机进行"分身"处理,促使其成为虚拟状态的两台计算机,并分别处于公共状态和安全防护状态,同时这两种状态是相互隔离的,通过保持这中状态,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利用一台计算机进行内、外网的联系[2]。第二类是时间隔离系统,时间隔离系统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系统切换,在不会对信息和数据实时访问的前提条件下,由物理隔离装置与数据暂时储存等部分相互组合,并应用防入侵和防病毒的技术,实现内、外部网络通信条件的有效建立。

(2)防护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种技术性手段,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安全技术。其实际上是一个或一组在内、外部网络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通过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间建立一道安全的隔离屏障,来保护整个网络不受内外部的侵扰。如从防火墙技术的本质上而言,防火墙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其实就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通过提供可控的过滤网络通信,建立只允许授权的方式,来实现对电力信息系统访问的有效控制,阻挡可疑网络的侵入。

(3)协议隔离技术

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协议隔离技术主要是通过安装协议隔离器的方式,来实现内、外部网络的有效隔离。协议隔离技术利用两个设置之上的接口,将内、外部网络连接,但同时两个设备间需要通过专业的通信协议来进行接口对接。在使用协议隔离技术时,其内、网部的网络接口虽然处于对接状态,但网络却是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在出现通信协议需求时,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才会实现对接,并对经过的通信协议进行审核,不符和专业通信协议要求的都会被予以隔离[3]。

3.2系统安全技术

对整个电力信息系统而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支撑平台,其操作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因此,系统安全技术也是我们不能予以忽略的重要问题。系统安全技术从层面上而言,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即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上述三种技术都应划分于网络安全的范畴中。操作系统安全主要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加固操作,设置相应的安全机制,如在操作平台上设置使用权限和加装防毒软件等。数据库系统是建立电气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数据库系统安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集中管理,另一种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就是由电气信息系统的授权者来对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调整和维护,分散控制则是通过利用不同的管理程序来实现对数据库的不同部分予以有效控制。数据库安全还可以通过存取控制的方式来进行,即限定策略数据,在数据保密的前提下完成信息共享,只允许系统在开发的情况下进行访问。

结束语

总之,电气安全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它直接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为此,本文对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上述分析,为电力企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电力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武,游文霞,王先培等.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0):140-147.

电气安全技术范文6

[关键词] 网络安全交易安全安全技术安全措施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而其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对信息提供足够的保护,已经成为商家和用户都十分关心的话题。

二、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

(1)潜在的安全隐患。未进行操作系统相关安全配置。不论采用什么操作系统,在缺省安装的条件下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只有专门针对操作系统安全性进行相关的和严格的安全配置,才能达到一定的安全程度。

(2)未进行CGI程序代码审计。网站或软件供应商专门开发的一些CGI程序,很多存在严重的CGI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站点来说,会出现恶意攻击者冒用他人账号进行网上购物等严重后果。

(3)安全产品使用不当。由于一些网络安全设备本身的问题或使用问题,这些产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厂商的产品对配置人员的技术背景要求很高,超出对普通网管人员的技术要求,就算是厂家在最初给用户做了正确的安装、配置,但系统改动,在改动相关安全产品的设置时,很容易产生许多安全问题。

(4)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站或局域网内部的安全需要用完备的安全制度来保障。建立和实施严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与策略是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

2.商务交易安全

(1)窃取信息。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形式传送,入侵者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

(2)篡改信息。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然后再发向目的地。

(3)假冒。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

(4)恶意破坏。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1.加密技术

(1)对称加密/对称密钥加密/专用密钥加密

该方法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使用对称加密方法将简化加密的处理,每个贸易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而是采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并只交换共享的专用密钥。如果进行通信的贸易方能够确保专用密钥在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通过对称加密方法加密机密信息和通过随报文一起发送报文摘要或报文散列值来实现。

(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这种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这对密钥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作为公开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则作为专用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对机密性的加密,专用密钥则用于对加密信息的解密。专用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贸易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但它只对应于生成该密钥的贸易方。

(3)数字摘要

该方法亦称安全Hash编码法或MD5。采用单向Hash函数将需加密的明文“摘要”成一串128bit的密文,即数字指纹,它有固定的长度,且不同的明文摘要成密文,其结果总是不同的,而同样的明文其摘要必定一致。这摘要便可成为验证明文是否是“真身”的“指纹”了。

(4)数字签名

信息是由签名者发送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未曾作过任何修改。这样数字签名就可用来防止电子信息因易被修改而有人作伪;或冒用别人名义发送信息;或发出(收到)信件后又加以否认等情况发生。

(5)数字时间戳

它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包括三个部分: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DTS的数字签名。

(6)数字凭证

数字凭证又称为数字证书,是用电子手段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的权限。在网上的电子交易中,如双方出示了各自的数字凭证,并用它来进行交易操作,那么双方都可不必为对方身份的真伪担心。它包含:凭证拥有者的姓名; 凭证拥有者的公共密钥;公共密钥的有效期;颁发数字凭证的单位;数字凭证的序列号;颁发数字凭证单位的数字签名。

数字凭证有三种类型:个人凭证,企业(服务器)凭证, 软件(开发者)凭证。

2.Internet电子邮件的安全协议

(1)PEM:是增强Internet电子邮件隐秘性的标准草案,它在Internet电子邮件的标准格式上增加了加密、鉴别和密钥管理的功能,允许使用公开密钥和专用密钥的加密方式,并能够支持多种加密工具。对于每个电子邮件报文可以在报文头中规定特定的加密算法、数字鉴别算法、散列功能等安全措施。

(2)S/MIME:是在RFC1521所描述的多功能Internet电子邮件扩充报文基础上添加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的一种协议,目的是在MIME上定义安全服务措施的实施方式。

(3)PEM-MIME:是将PEM和MIME两者的特性进行了结合。

3.Internet主要的安全协议

(1)SSL:是向基于TCP/IP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鉴别、数据完整性及信息机密性等安全措施。该协议通过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前交换SSL初始握手信息来实现有关安全特性的审查。在SSL握手信息中采用了DES、MD5等加密技术来实现机密性和数据完整性,并采用X.509的数字证书实现鉴别。

(2)S-HTTP:是对HTTP扩充安全特性、增加了报文的安全性,它是基于SSL技术的。该协议向WWW的应用提供完整性、鉴别、不可抵赖性及机密性等安全措施。

(3)STT: STT将认证和解密在浏览器中分离开,用以提高安全控制能力。

(4)SET:主要文件是SET业务描述、SET程序员指南和SET协议描述。SET 1.0版己经公布并可应用于任何银行支付服务。它涵盖了信用卡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交易协定、信息保密、资料完整及数据认证、数据签名等。

SET规范明确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付款安全,确定应用之互通性,并使全球市场接受。

4.UN/EDIFACT的安全

UN/EDIFACT报文是唯一的国际通用的EDI标准。利用Internet进行EDI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领域,保证EDI的安全成为主要解决的问题。

5.虚拟专用网(VPN)

它可以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安全的信道(或隧道),用于电子数据交换。它与信用卡交易和客户发送订单交易不同,因为在VPN中,双方的数据通信量要大得多,而且通信的双方彼此都很熟悉。这意味着可以使用复杂的专用加密和认证技术,只要通信的双方默认即可,没有必要为所有的VPN进行统一的加密和认证。

6.数字认证

用电子方式证明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文件的完整性(如一张发票未被修改过),甚至数据媒体的有效性(如录音、照片等)。目前,数字认证一般都通过单向Hash函数来实现,它可以验证交易双方数据的完整性,

7.认证中心(CA)

CA的基本功能是:

生成和保管符合安全认证协议要求的公共和私有密钥、数字证书及其数字签名。

对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进行验证。

对数字证书进行管理,重点是证书的撤消管理,同时追求实施自动管理。

建立应用接口,特别是支付接口。CA是否具有支付接口是能否支持电子商务的关键。

8.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1)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2)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3)封堵某些禁止行为;(4)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5)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目前的防火墙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包过滤型防火墙,其二是应用级防火墙。

9.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是防火墙技术的合理补充,其主要内容有:入侵手段与技术、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智能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集成安全防御方案等。

四、电子商务网站安全体系与安全措施

一个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含网络的物理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信息加密、安全传输和管理安全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在攻击者和受保护的资源间建立多道严密的安全防线,极大地增加了恶意攻击的难度,并增加了审核信息的数量,利用这些审核信息可以跟踪入侵者。

1.采取特殊措施以保证电子商务之可靠性、可用性及安全性

使用容错计算机系统或创造高可用性的计算机环境,以确保信息系统保持可用及不间断动作。灾害复原计划提供一套程序与设备来重建被中断的计算与通信服务。当组织利用企业内部网或因特网时,防火墙和入侵侦测系统协助防卫专用网络避免未授权者的存取。加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来确保因特网上传输的安全。数字证书可确认使用者的身份,提供了电子交易更进一步的保护。

2.实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要加强主机本身的安全,做好安全配置,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减少漏洞;

其次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以修补;从路由器到用户各级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措施,安装防火墙,加强授权管理和认证;利用RAID5等数据存储技术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对敏感的设备和数据要建立必要的物理或逻辑隔离措施;对在公共网络上传输的敏感信息要进行强度的数据加密;安装防病毒软件,加强内部网的整体防病毒措施;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3.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安全措施

在早期的电子交易中,曾采用过安全措施有:部分告知;另行确认;在线服务等。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操作麻烦,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可靠性。近年来,针对电子交易安全的要求,IT业界与金融行业一起,推出不少有效的安全交易标准和技术,正如上述所列的九种技术。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加密产品和系统。如:PGP for Group Wise、File Lock Series、Point`n Crypt World、PrivaSuite、Crypt。可以实现加密、签名和认证。访问控制类产品。如:SunScreen、WebST安全平台、HP Preaesidium 授权服务器、NetKey网络安全认证系统、Cisco NetRanger等。这些产品的功能可以提供对口令字的管理和控制功能;防止入侵者对口令字的探测;监测用户对某一分区或域的存取;提供系统主体对客体访问权限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