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自然地理 外援 图形 教具 场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97-02
高中地理知识可分为几大部分,其中学生认为最难学的是自然地理,这部分在考试中丢分也最多。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从内容方面看,自然地理的知识较为抽象,涉及到的原理以及规律等较多。第二,为了增强地理知识的连贯性,高中地理教材通常会将自然地理的内容放在高一上学期。此时学生刚进入高中,又同时需要学习数门课程,学生还没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很多学生反映地理比物理化学还难。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借图形
地理课堂上的图包括了地图、挂图、表格以及景观图片等,是地理教学中最经常借助的“外援”,是地理知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可从图上了解地理知识。在地理教材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因此教师应当精心安排,充分利用好这些地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用图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例如,在总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后,教师可借助地图来进行归纳。如下(图 1):
而在讲解东亚、南亚的季风环流时,要让学生掌握这样的知识点,不同季节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不同,对应的地区风向画法也不同,等等,说起来比较复杂,此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地图要素进行简化,使用下图(图 2)来表示,学生就比较容易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文字,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就变成了直观的示意图,如此便可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这些“外援”学生都非常熟悉,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如能顺手拈来,强化学生对图形的理解,那么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地理兴趣。就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利用“外援”来学习地理知识,也会事半功倍。
二、借教具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自然知识的除了图之外,还有物。这里的物除了指常规的地球仪以及经纬仪,还可以是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教具,使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如在讲解月亮形状及其位置变化时,可通过如下方式开发教具。在开始制作前,教师先让学生每天观察月升月落的时间,观察月亮的地平高度以及亮面凸出方向等。然后将观察结果制作成表格,内容包括:月升月落的时间、每日月相情况、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与观察时间等。观察结束后,尽管学生还存在很多困惑,但对月相变化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制作教具,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准备工具与材料。主要包括 30 厘米的三合板两块,铁钉、彩色即时贴若干,直径为 30 厘米的透明塑料片、50 厘米长的细线、剪刀,等等。
第二,制作步骤。先使用铅笔、线与铁钉制作圆规,在三合板上画出两个圆,直径分别为 30 厘米。接着使用木工刀分别切出一个完整圆形与一个半圆形,用黑色的即时贴把完整的圆的圆孔贴好,同时准备半圆环。随后使用小刀与简易圆规从塑料片上取下一个圆,直径控制在 27.5 cm,用白颜色的即时贴剪出 12 种月相,用红色即时贴剪出太阳,然后把太阳与月相粘贴起来,用手电钻在中间打一个小孔,把贴好的月相图进行固定,并将其安装在槽中。
第三,制作时的注意事项。道具的制作可让学生借助课余时间完成,当学生固定月相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透明胶片可以转动。在演示过程中,要规定好相关位置。在操作透明胶片时,需要按照顺时针进行。
第四,教具的应用。在演示月相化的规律时,月亮半球从西向东慢慢地转动,转动的角度为 12°/天。这时,上半月就是月盈时期,下半就是月亏时期。在演示日月运动规律时,月亮的角距会逐渐增加,递增的角度为 12°,在 180°角距时慢慢增大,到了 360°角距时就可相合。在演示月升月落的现象时,月亮从日月结合位置与太阳一同升落,到了 15°时,就会出现月升日落的现象。
三、借场景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仅凭地图或者教具等,无法有效地解释清楚。如借助一些问题情景,则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古今变迁”法来创设情境。“古今变迁”通常是指地理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长时间尺度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因为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无法产生直观的感受,这是地理教学的难点。因此假如教学内容涉及到长时间尺度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时,教师便可将“古今变迁”当做情境创设的入手点。一方面,可借助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影视作品的兴趣,实现学习迁移;另一面,还可借助现实中地理事物与学生经验的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新白娘子传奇》中水漫金山的片段。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大家都很熟悉,‘水漫金山’的桥段更是将全剧推向了。金山寺初建时叫‘泽心寺’,位于小岛上,如想去金山寺就必须乘船。在宋朝时,苏轼曾写道‘羁愁畏晚寻归楫’。正因如此,采用了水漫金山的剧情。但之前老师曾去游览,发现金山寺已经完全在岸上了,且离河道还有一段距离,这是为什么?是否是古人记载有误?还是千年古刹移动了?或者还有其他的什么原因?”由此作为导入,便可调动学生的地理兴趣。河流地貌的发育属于时间跨度较长的地理过程,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在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影视作品与诗词中关于金山寺环境的描述,并将其与现实环境进行对比,就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四、借实验
地理这一学科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很多地理事物与规律是无法通过实验再现的,但有些却是可以用实验来模拟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借助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知识。
如学习“海陆热力差异”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两个烧杯,分别放上等高度的水与细沙,然后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插入温度计,并同时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做好记录。接着把烧杯移回室内,过一段时间后,再来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通过整理数据,学生发现,在阳光下晒了 30 分钟后,细沙的温度为 37°C,水温为 29°C。移回室内 10 分钟后,细沙的温度为 25°C,水温为27°C。水温变化的幅度为 2°C,细沙的变化为 12°C。学生由此得出结论,水温变化比细沙小,表明海洋升温较慢,降温也较慢,如此便可很好地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成因。
在实验中,每一步都要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经过探究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看听记等上,学生还要动手,使其动手能力也同时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借助“外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观察与思考,多与学生沟通,从身边发现好用的“外援”,并用它来帮助教师教活自然地理。
【参考文献】
[1]张富现,张二勋.“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娜日苏,海春兴,刘广通.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3]杨克非,杨永春,赵国利.我国高中地理课程自然地理内容演变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总结范文2
一、纵向联系法
从知识的纵向联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识向纵向延伸发展,从而掌握部分知识的联系。
按地理知识体系的先后顺序来联系。如地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在许多局部知识范围中,也有纵向思路的体现,如从上到下,从老到新的岩层变化等。
按时间发展演化有从旧到新或从古到今的知识联系,如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按地理事物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或层次有由浅入深或由初级到高级的联系。如工业的发展,从手工业――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等,这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纵向联系中,在每一阶段或层次上又存在着多向或横向联系。
按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逐步推进的前后联系。如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源: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气或升或降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空气密度差异――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水平运动。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点、线、面、体的空间分布反映了由近及远、由始至终的纵向联系,如学习工业分布中的工业基地、工业地带,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图中抓住几个中心城市,沿铁路、或河流、或海岸线都可作纵向联系,使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沿一定思维线索发展,便于理解其空间分布与空间联系,也加强了记忆。
二、横向联系法
从知识的横向联系看,是指地理知识间的对比、相关、影响、制约等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广延性。
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就存在着这种横向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由日光、空气、水、矿物、生物、土壤、岩石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从而使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人代地理知识中,类似的影响与制约的内容也很多,而以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最为典型,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使农业、工业、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受制于气候;人类活动则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来影响或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象植树造林、修水库等就是通过人类活动来改善气候的重要途径;相反,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则会使气候恶化,进而影响环境,使人类越来越难以在环境中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所以,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造就更有利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
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可从多方面横向联系。如水能的丰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决定的,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与我国地势、降水特点紧密相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导致水能在空间分布上西南最多,华北最少。通过空间分布上的横向联系,可帮助我们全面思考问题,广泛地联系各项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维线索使知识形成网络。
各地理事物间的对比,无论相同、相似、相反、相异,都属横向联系。区域差异可以对比,地理要素间也可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法是学好地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如冷锋和暖锋的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对比,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对比,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内、外力作用的对比,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特点、措施的对比,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对比,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对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节都蕴含着许多这样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的对比一般要列表说明要点、概括特征、总结规律,并指出被比较事物的联系。
同一时间出现的不同自然现象或生产活动,在这些现象或活动之间,反映了同一时间地理事物的横向联系。这种联系可解决一些覆盖面广、知识空间、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时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及季节状况、气团及气压带、风带势力的强弱、气候的变化等,可结合起来考虑,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与气候形成变化的原因。总之,要广泛考虑在固定时间内的地理现象,才能适应这种横向联系的有关问题。
从知识的多向联系看,这里既包括地理知识与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与学科外各方面的联系,前者称内部联系,如自然地理与人代地理,地形、气候、水代、生物、土壤、资源、能源、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环境等,都存在可以联系的线索;后者称外部联系,如地理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的联系,特别是与政治、历史、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的联系,与社会热点等问题联系,有助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多向联系法
同一地理事物从多角度进行解释,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知识的多向联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阳直射23°26′N,可以从下面几点取得联系:(1)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4)地球公转速度慢;(5)亚欧大陆受低气压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气压控制等。(6)气压带移动与北半球气候变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导,是进行多向联系的又一种方式。如因地理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变化、昼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经常主动思考有关问题,有助于使知识的多向联系更为广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进行多向联系的一种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全面细微地考虑问题,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湿气流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湿热气流强烈受热上升冷凝而成对流雨(3)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冷凝而成锋面雨(4)暖湿空气沿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冷凝而成台风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总结范文3
我国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历史中最彻底的一次,高中地理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最终目的,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地理课。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由于升中考时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二第一学期内容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第四,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八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当然,亦难的找到时间辅导学生,晚修时间根本无学生看地理书.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好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2个班(13、14班)的地理课。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结合晋江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四、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与感悟
在这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
1、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3、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时好时坏,尤其是学困生,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3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学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总结范文4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要有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的思想。针对新人教版中学地理新教材的出现,特别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中,教材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课程,并要求教师可根据当地地理环境采用不同案例进行教学。因此,把握地理新教材的案例,必须要学会用案例进行教学。一个好的案例是将师生要讨论的现实带入教室的工具,让大家对一些实际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认真地思考,客观地掌握知识和规律。
1案例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教学的含义:案例教学是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分析和研究案例及问题,从而发展自身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的特点: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有用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突出了对地理特色教学的要求。
1.1以案例为线索,以师生交往为基础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课前师生准备案例,课中师生讨论分析案例,课后教师评价和更新案例,师生共同总结案例。案例教学的进行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
1.2地理位置的区域性与实践性
地理位置的区域性:我们平时所选择的教学案例,都应当在某空间区域背景下加以探讨。明确区位,注意其地理位置的区域背景,启发区位分析思维。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熟练分析区域地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是离不开地理位置的区域性。
实践性: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
1.3紧抓人地相关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人地相关为主线,地理案例教学必须落实人地相关性。世界自然地理案例要注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地理案例要突出区域人地关系特色。没有人地相关性的案例学习,也是无效的案例教学。
此外,传统的教学强调对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与解决办法难以被老师认可。从而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而案例教学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对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解决办法,教师给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与的评价也是更灵活,评价标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案例教学的课堂应用
课堂中案例教学,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合作、互动、启发式的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教学。因此案例教学的合理实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那么课堂上应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呢?
2.1在案例教学中提出问题 ,引导规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融入进去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身处情境中如何去回答问题,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得出规律, “吉隆坡的变迁”(中学鲁教版地理必修二20页),教材给出了吉隆坡城市发展的背景,教师可让学生看过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人口移动的动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动因)。这案例的运用,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通过:案例的准备(包括阅读案例)---小组、班级讨论---评价案例---得出规律环节。案例的准备是案例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准备(阅读、分析)。教师应做到对案例的充分熟悉和对学生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可能方案由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教师进行正常的案例教学的基本保障。讨论环节: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先前学生个人对案例分析和准备时所遇到的问题,使观点更加全面,然后可以有每一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共同观点。评价阶段: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参与讨论状况进行评价,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案例及问题进一步思考。
2.3要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例如关于湿地的保护面临的问题与保护对策,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案例分析:给出一组江苏滨海湿地画面,让学生思考主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学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归纳问题:围垦对湿地生态功能影响严重;生物入侵威胁湿地原生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区有权管理的面积小 ;沿海经济开发对湿地的负面影响加大。然后运用理论知识思考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中走向本省湿地的实际应用,分析社会现实中环境问题及价值观取向。
3案例教学在新课标中的意义
3.1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上课没激情、枯燥无味。事实上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深奥和抽象的,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包含有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而采用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综合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真正获得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3.3有力地推动学科的综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