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工程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工程专业

市政工程专业范文1

下午,我部主管安全的曹工首先给我们上啦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并进行啦安全知识的考核,考核合格后带我们去工地熟悉环境。在罗山路风机房基坑处,张师兄为我们讲解啦其维护结构的施工工艺。课堂作文网关于高压旋喷桩、smw工法桩的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从现场回来,师傅给我们讲解啦项目部的人员、部门组成及其职能。并要求我们首先熟悉办公软件,cad制图等,多去现场,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讲到的与实体对应以增加感性认识。

时间:3月10日

实习内容:洋泾港桥附近与三标相接处正在作上水管,为中间通道施工做准备。由于业主借地和部分拆迁工作未如期进行,我部工程工期一再拖延,现在只能做管道的搬迁工作和临时便道的修筑,为以后道路翻交做准备。今天仔细观察啦挖掘机的施工,回到办公室查找啦一些关于挖机的技术性能参数。对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只要懂得施工工艺也要对机械设备有所了解。另外,浦东大道上管线排布十分复杂,施工需谨慎。

时间:3月11日

实习内容:在施工现场,看到曹工将拾荒者赶出施工现场,因他们在挖机作业半径内捡钢筋,十分危险,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一名施工人员必须牢记安全第一!在办公室仔细阅读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遇到问题向同事们请教。通过阅读初步对市政工程一些专用词语及符号有啦大体了解。

时间:3月12日

实习内容:今天下起啦小雨,但是我们依然去啦工地并且还去啦更远的居家桥路,因为听师傅说那里要排雨、污水管线。一路上,依然看到工人师傅在工作,是啊作为从事建筑行业的人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啊。

下午,帮二部的资料员裁图纸、叠图纸,这是实习生活中的第一份工作,我们都很认真对待。在工作中,大家在一起有啦更多的交流,也学习到啦做资料的一些常识。

时间:3月13日

实习内容:由于雨天停工,我们都呆在办公室看资料、打印规范或画画cad图纸。我们开始慢慢适应办公室生活,大家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多啦起来。师傅也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月14号休息,15号返校交论文。

时间:3月16号

实习内容:在罗山路风机房基坑处,仔细观看啦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之前要先浇水湿润模板,振捣要密实,出现漏浆要及时封堵。并认识啦一些新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混凝土泵车、汽车吊、振动棒等。从现场回来后继续整理图纸资料。

时间:3月17号

实习内容:今天师傅特意抽出时间亲自带我们去工地,一路上他为我们讲啦许多他从事工程的经历同时教育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围堵墙的做法,由于我部在几个部门标段中间,其实从表面看上去围堵墙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是不然。我们仔细观察才发现不同之处,我部支架与墙板的连接采用摄钉而其它部门标段有的采用焊接、有的采用直接立柱支撑。我们还学习到啦关于排水管材的知识,第一次见到啦刚玻璃管材。

时间:3月18号

实习内容:今天风机房在做防水,我们仔细观察啦防水层的做法:首先将基坑内的积水全部清除干净,接着涂聚氨酯防水胶三度两厚即涂刷三遍并要达到两毫米厚,注意在涂第三层时随涂随铺牛毛毡,注意接缝处搭接好。吴师傅告诉我们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防水要求,我们搞施工的要按设计施工。

时间:3月19号

实习内容:在施工现场看到啦工人师傅们在砌筑污水井,他们采用的是‘一顺一丁式砌筑,施工难点是最下层与管壁的接触面要砌筑成圆弧状。今天还看啦管线的埋设,我们看到煤气管线的埋设,与管壁接触的上下层要回填黄沙。我们想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对管线的保护和考虑地线管线有沉降的因素吧。

时间:3月20日

实习内容:现在大多数管线已经搬迁完毕,临时道路能施工的也已完毕,天然气公司员工在两根管之间在安装阀门,具体什么不太清楚,大家感慨知识面不够啊。回到办公室继续帮二部整理图纸,因为项目部济阳路站和主题公园站马上就要竣工验收啦。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时间:3月21日

实习内容:去人民路越江隧道参观学习,在机施公司周技术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去啦北线隧道。一路上,周技术员为我们讲解啦关于盾构及其施工的工艺,大家也都踊跃向他提出问题。当时中煤集团正在进行旁通道的施工,具体说是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设计采用冻结发开挖,现在进行的是冻结孔的施工,采用h190型夯官机和空气压缩机进行施工。我们在南线还看到啦巨大的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的构造太复杂啦,还需以后慢慢学习。

3月22日 休息

附注:下周我组马化涛同学要去上海中心学习

自3月23日起实习地点全部在上海中心

3月23号,实习地点:上海中心

实习内容:今天,我怀着非常的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上海中心施工现场学习。首先,我的工作是从做施工日报做起。我在我们办公室肖工的介绍下,逐渐学习到我们工地现在有三家分包做桩基,分别来自青海、湖南、江苏。他们的资料员每天早晨会把每天完成的工程量上交到我方来,我的工作就是汇总一下交给经理。我深深的意识到电脑办公软件一定要熟练掌握。

今天,在施工现场认识啦许多新的施工设备,做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机和铣槽机,这可是两个好东西啊。它们可以在地下50m的深度下施工的。还有两台履带吊,分别为260t、 400t。

真的对于机械设备的认识还要加强。

我们还认识啦,钻孔灌注桩机架,了解啦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还认识啦除砂机等机械。

3月24日,

实习内容:今天跟基础公司科研所的两位硕士学会啦作泥浆试验,比如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等,现在想学校里也做过的。学习到的不巩固不温习就忘啦,太可惜啦!知道在地墙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基坑的维护是起很大作用的,主要防止塌方。

3月25日

我在逐渐的学习钻孔灌注桩的工艺,在学习它在施工中的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看啦地墙方案,准备好好弄懂它的施工工艺。

看啦地墙钢筋笼的焊接,测量放线,地基沉降观测以及管道沉降观测,关切以及钢筋的加工。

3月26日

今天上午回校参加大学英语六级确认拍照,下午去市政一组实习工地参观。市政一组所在工地为地下枢纽,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地下通道。首先,我们进入通道进行参观。在地墙上可以看到许多预埋的小箱子,一些是用于消防的,一些用于照明等。随后,看到桩机在打钻孔灌注桩,还有一些在打高压旋喷桩,同时看到工地上许多的不安全隐患,安全施工要做到实际。紧接着又参观啦基坑,基坑基本开挖完毕,可以看到一道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格构柱钢支撑,坑底正在打垫层。首先,工人师傅们用风镐将桩头切掉,然后在上面做承台。同时在现场看到一台臂长25m的挖机在地面上开挖基坑底淤泥,基坑底也有一台小的挖机在开挖。同时看到钢筋加工厂,同时注意到直径较大的钢筋的成型由专用机器来完成。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3月27日

今天开始地槽的开挖。在地墙的施工中,泥浆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地墙成槽施工时槽壁的稳定性。今天进行啦地墙钢筋笼的验收(在施工时监理对钢筋笼的加工平台就用全站仪测定它的水平度,以及倾斜角)。注意到槽段雌头接缝处采用v形钢板,并于钢筋笼两侧包裹止浆帆布用于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外流。

今天看到啦桩的静载试验,静载分别压到两根锚桩和试桩上,试桩在中间。铣槽机型号bc30,汽车吊型号qy25,履带吊quy260。地墙的混凝土浇灌方式导管法水下混凝土浇灌,地墙设计水下c45,考虑水下浇筑采用c55.

3月28、29日双休。

市政工程专业范文2

关键词:校外实训基地;市政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卢佩霞(1969-),女,江苏泰兴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2010年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40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66-0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为响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性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方向更趋明确,围绕职业岗位(群)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已势在必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而作为教学共长的实训活动尤为重要。

实训教学在各高职院校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已逐步提升,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时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部分专业占总教学时数的45%以上。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通过课内实验、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校外实践等多种手段的实训教学,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转变,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市政工程技术(以下简称“市政”)专业毕业生由于其所处行业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交通安全关乎国泰民安,施工质量依赖于工程一线操作技能,因此该专业的实训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市政专业模拟真实施工环境投资成本高、后期管理难度大,仅凭借院校自身的财力、物力,难以建设适应需要的高度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市政专业实践教学的首选。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相比较,具有很大的职场环境优势。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氛围浓厚,创设了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职业情景,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又能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紧张问题,[1]同时促进了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且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维护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深入思考,对基地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构想,希望能对我院市政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帮助。

一、校外实训基地现状

依据高职院校市政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和管理的能力。主要岗位群有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试验员等。目前我院该专业依据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规划了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地方优秀企业,结合相关职业技术标准,现有五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体系。分别是:

一是市政道路施工企业:扬州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主项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中机环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江苏省金陵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二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江苏润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主项为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增项为路基、路面、桥梁专业承包一级和市政公用总承包二级资质。江苏省邗江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

三是路面施工企业:扬州润扬路面工程有限公司,主项为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四是管理类企业:江苏宏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具有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扬州市建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市政公用工程甲级监理资质。

五是试验检测类企业:扬州市华建建设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具有综合丙级资质。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企双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程度不一致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该是合作共赢模式,但调研发现,目前双方在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往往是主动的一方,热情很高。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校外实训基地不可或缺。往往利用社会关系和私人感情选择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希望企业能够提供一定的岗位供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工程施工中,以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和技能培训要求。但企业却是基地建设被动的一方,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追求效益最大化。而且企业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社会义务;同时又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安全责任、食宿条件、技术保密、日常管理、福利待遇等,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往往是碍于人情,勉强接受。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无法有效进行,效果大打折扣,并未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2.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不力[2]

通过调查发现,扬州市政府主管部门面对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学生顶岗实习,对学生实习基地进行申报登记,对于一次性接受10人以上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如减、免、退税等。但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还缺少完善的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对企业接受顶岗实习生还没有硬性要求,且优惠政策力度不大,致使部分企业主观上不愿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

3.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不健全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实现有序发展必须实现规范管理。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际的效果,取决于是否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力是否过硬。目前我院缺少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应该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以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促进工作、用制度提高效率。目前我院还没有独立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途径

1.摸排市场,锁定共建对象

首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熟悉学校所在地及周边运作良好的相关企业。通过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友和现有合作企业的桥梁作用,对以上企业的规模、经营范围、员工素质、资质资信等了然于心。其次,通过真诚沟通交流,反复磋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拟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最后,企业和学校双方领导层应高度重视,深入探讨双主体共育共管问题,使学校和企业的高层形成共识。[3]

2.主动迎合企业需求,切中企业脉搏,投其所好

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加之劳动关系的调整,有的地方出现了用工荒,另外,用工成本的增长导致有的企业选人实用至上。针对这一类现象,应让在校生到用工单位顶岗实习,使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同时应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修订,甚至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从而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实施教学计划。

3.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双赢”共生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企业已把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发展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将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有效途径。企业借助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人才来挖掘潜在的优秀人才,进而招聘使用,免除了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如中机环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该单位连续两年从我院实训基地的学生中选拔职业素质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水平高的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企业提出学院要对该企业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理论知识的培训。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投入的高效和盈利的最大,与学校联合投资建立了试验室或直接利用学校的设施,从而减少了重复投入,降低了经营成本,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技术和人才成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不仅会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四、建设实训基地的几点建议

1.深化学校与实训基地的合作交流

紧密联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联系:一是建立实习基地联系制,由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定期通过电话、信件、邮件或上门拜访等形式加强双方的交流,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或矛盾。二是利用实习检查等机会,院系领导、指导教师主动与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深度交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双方坦诚交换意见,适时修订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主动服务企业,增进彼此了解,并为基地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和搭建平台。四是建立校企互聘机制。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安排教师到企业担任培训讲师或技术顾问。让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建立一支能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更好地实施顶岗实习制度,强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

2.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学院要安排专门机构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至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平稳运行:《职业教育大纲》(针对企业)、《培训企业组织与机构》、《校外实习实训大纲及教学计划(针对特定实训企业)》、《企业培训师职责》、《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管理细则》、《学生校外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兼职教师聘任考核制度》、《兼职教师“教前培训”制度》、《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双导师”制度》、《建立专兼教师交流制度》。

3.创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拓宽建设渠道

(1)加强宣传,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政府投资。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因此,各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旨地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引起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政府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直接投资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由国家、省、地方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间接投资是指政府运用立法、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实训基地。

(2)建立股份制实训基地。此类基地模式类似于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社会公益型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发展企业法人、社会公众、其他学校和地方政府入股,创立一个由参股企业、社会团体、地方政府和个人股东代表等组成的股份制企业,利用股份制的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股份制实训基地,满足本地区各类高职院校校外实训的需求。

五、结语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点需要破解,需要边建设边完善,以建促管,建管结合,以促进实践教学有效实施,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兴伟.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27.

市政工程专业范文3

2、 河湖水系工程。如河道、桥梁、引(排)水渠、排灌泵站、闸桥等水工构筑物。

3、 地下管线工程。为常见的供水、排水(包括排雨、污水)供电、通信、供煤气、供热的管线部分及特殊用途的地下管线和人防通道等。

4、 架空杆线工程。不同电压等级的供电杆线、通信杆线、无轨杆线及架空管线。

市政工程专业范文4

关键词:工科;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校企协同;教赛展联动

目前,部分高校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问题:第一,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支撑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第二,工科类高校的育人理念多是学“术”,而非传“道”,理念和认识上普遍存在偏差,人才培养更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在人文情怀培养、职业素养训练、科学精神塑造等方面与人文学科相比具有明显差异[2]。鉴于此,“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团队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与总体要求,结合社会与行业需求,增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坚持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挖掘梳理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在强化工程实践教育的同时,努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希望为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技能训练”为校级一流建设课程,该课程是专业实践类课程,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后,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展为期四周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至今已连续开设12年。根据学校现有实验和师资条件,课程分组进行,每组6~8人,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选题、市场调研、文献查阅、产品定义、造型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到实物加工制作,最终完成一件或一套木质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任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践教学目标无法完全实现;实训题目多以教师虚拟为主,并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没有与产业融合,导致教学和行业发展与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且工程教育相对薄弱;实践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人才培养能力结构不合理;教学过程“重术轻道”,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理想信念、人文精神与情怀、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和终身受益局面的形成。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双一流”建设驱动下,课程团队围绕立德树人要求,全面推进了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拓展和深化。

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一)校企协同拓展思政育人维度

校企协同,全员参与,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实现校企育人无缝对接,从“技”与“道”两个方面强化育人成效,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单一培养的不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三全育人”效果。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学生的培养不能缺少企业的参与,为了克服学校因地域限制、社会资源有限以及教育的局限性等因素对人才培养的诸多不利影响,多年来,课程团队一直积极挖掘社会优势资源,建立并健全了校企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完成了专业认识实习、综合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与就业实习等任务。从2017年9月起,为了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平台作用,提升育人质量,专业教学团队又拓展了校外专业技能训练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同探索了“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的方法、内容与模式。每年向企业分流3~5组学生,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完成产品造型、结构、工艺设计到加工各个环节的实践任务,至此,实现了专业实践环节(除专业课程内实验)校企协同全覆盖。企业的参与,增加了思政育人的维度,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落实了“三全育人”理念。学生接受企业管理,遵守企业纪律,感受企业文化,在完成实践任务、锻炼实际能力的同时,被企业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工艺匠人精湛的技术、员工的敬业精神所感染,潜移默化受教育,做到润物无声。此外,为了强化思政育人效果,还在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座谈会、安全教育、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等,经过四年的改革与实践,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校内外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强化学生实践、工程、创新等能力的同时,真正做到“道”与“术”有机结合,使思政育人不流于形式。

(二)因材施教构建合理的思政育人体系

“专业技能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授课群体包括专业教师、实验人员与企业工作人员,授课对象是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学生。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双一流”与“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框架,围绕本专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课堂+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引领体系,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报国、科学思维、科学伦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等思政元素,再依据实训具体项目内容、实习地点、授课群体、培养目标梳理这些思政元素并进行分类,最终实现了专业点和育人点的契合,构建了以“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工业强国的民族追求、精工细作的工匠品质、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四个元素为主,兼以培养良好的协作、诚信、责任担当和工程伦理为辅的思政育人体系。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多元与个性化的培养目标,灵活设置各教学活动,如弹性设置选题,即为学生提供多个实践项目,可以是蕴含传统文化的中式家具,也可以是体现科技强国、智能制造的板式家具及相关制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题;实践地点分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企业,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另外,课程任务分组完成,学生可自由组队。总之,通过一系列方法,实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并且灵活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教学团队依据课程实际,结合“新工科”人才能力培养,开展了课程思政创新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与改革,除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了实例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等。1.实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入具有思政育人的教学案例,达到思政育人目的。如选题环节,设置中式家具主题,学生在选题前,以明清家具为例,通过分析其造型美观、用材考究、制作精良等特点,向学生展示我国明清时期在家具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世界家具史上的重要地位,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式家具的热爱与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并在后续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引导其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一种自觉。2.演示法。“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完成一件或一套家具或木制品的设计制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使其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通常借助演示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该方法在家具结构设计与加工制作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木质家具通常为榫卯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家具结构,需要借助一些实物家具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各类结构关系,以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另外,传统木作家具的加工制作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匠人完成,通过匠人演示家具的加工制作过程,学生既可以学习工艺加工的方法与传统加工技艺,加深对家具工艺的理解,也可以在实践动手过程中深刻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讨论法。讨论法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各组从草案构思、方案筛选、优化、深化到最终加工制作,每个阶段都由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反复讨论与论证,完善方案,完成实物制作,这个过程是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

(四)创新“校企协同+以赛促教+教赛展联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校企协同+以赛促教+教赛展联动”的新模式,即通过校企协同,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保障实训作品外观与加工质量更加精良,学生的创意在企业得以更加完美的呈现,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如陕西省家具设计大赛和广东省家具设计大赛等,并在西安国际家具博览会和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等国际展示平台展出大赛中获奖作品的实物,为学生提供国际化、高规格的学习交流和展示机会。2018年至今,课程作品已斩获3项陕西省家具设计大赛金奖,3组新中式作品参加广州国际家具展,作品“玄绛椅”获全国新锐设计奖。通过“校企协同+以赛促教+教赛展联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以赛促教,将教学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促进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设计与竞争意识,提高其文化素质和设计实践能力[3],通过专业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对于强化学生全球视域,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与专业信心等均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效果

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实践,可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同时对其价值观、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均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加学生专业热爱度,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在职业素养训练、人文情怀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塑造等方面有明显帮助,思政育人效果得到学生、同行专家与企业的一致认可。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能训练”与其他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同向同行,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均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12月,教学团队成员在全国高校专业教育交流会上作了“家具设计方向实践教学探索”线上推广交流,线上参会人数65000多人,会后多位同行专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力提升、产教融合、产品落地”的实践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并表示要进行交流学习。

四、总结

“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课堂+校企协同育人”的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立足于行业需求、贯穿创新发展意识、培养家国情怀的人才理念,深度融合产学研,以赛促教,教赛展联动,有效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教育,实现了“政治思想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提升”的新工科三维立体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崔艳雨,武志玮,陈媛媛,等.工科专业实践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3).

[2]章小峰,杨永,谢谦,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以工科类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

市政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基础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2-03

我国工程界、教育界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2]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等。”[4]结合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来说,如何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标准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5]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作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教学中的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基础实验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学生提高工程素质与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平台。[6] [7]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实践能给学生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研究、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等都有重要的意义。[8] [9] [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对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如实验教学课程独立设课,不再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逐年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总体看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对学生责任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没有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依然较低,且实验项目单一,缺乏对多学科、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新型实验项目内容;另外实验项目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中知识点的演示与验证,缺乏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课程的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形成准确、客观的实验教学考核考评办法。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很难得到发挥。可见,对实验课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刻不容缓。[11] [12]

二、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以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通过充实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转变教学模式、构建考核体系等方法,结合现阶段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努力改变现有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考核促学习,考核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充实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革新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内容、方法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首先,尽量在每项实验内容的讲授中引入与课程实验相关的典型工程实例,增强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知识点的工程实践应用背景的了解。另外,通过开发改进仪器装置,整合实验内容,使常规实验项目内容与工程实践更为贴近。例如将动平衡实验中通用待平衡转子用高度仿真按比例缩小的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风扇、泵的叶轮、普通电机转子代替,采用现有实验系统对这些传动部件的平衡问题进行测试并矫正,增加实验内容的工程真实性等,这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改进更能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二)开发新实验,提高主动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重,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是工程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克服传统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弱点,开设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专业视野,锻炼其专业能力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立“点面结合”的主动教学模式,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或撰写设计报告,实现“面”上创新。其次,建立“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内实验创意在课外延伸。例如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试验中将方案设计放在课下完成,增加课后实验问题分析并提出机构或结构的创新性方案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工程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应注意现代工程需要学科交叉和集成。这就要求工程师按照项目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开展工作,需要工程师团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协同解决问题;要求工程师既具有所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有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内容尝试采用“实验小组结合”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实验评分增加组内评分环节,以考查学生在组内实验中的领导力、参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借助网络、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拓宽学习空间

2012年起,慕课(MOOC)的先进理念开始席卷全球,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在线开放课程。[14] [15]在课程改革中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并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全面开放。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进程。线上学习主要包含课程视频制作、教学资料及习题内容整理上传以及课前课后的互动讨论,通过现有的教育在线系统及微信群通讯交流方式即能实现相关的功能。“慕课”背景下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生诚信、自主素质的提高。必须使学生重视每一次登录、点击、作业、答疑,同时可以采用同伴互评、教师课前提问的方法来主动约束规范学生的“慕课”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线下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教师主要作为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解答者和推进者而存在,作为一个聆听者、引导者、帮助者,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水平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实验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程的真实完成情况,并且存在抄袭现象。这不仅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投入程度及实验收获,而且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必须改变现有机械基础实验的教学成绩评定模式,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基础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图1为机械基础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框图。

新型考核评价方法首先必须考虑对规定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常来说,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因此,评价方法除应对实验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外,还要对实验操作、分析、表达、实验习惯、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同时还应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方法来对实验方案的贡献情况,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来进行考量。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实验思考与附加项。最后在学期末实验课程结束后增加考试环节以强化学习效果。所考实验内容可分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类基础性题目,以课程中常规实验题目为主,有既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容易上手,难度低,但起评分也较低;提高性实验题目内容为教师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拟定,其有一定深度及难度,但起评分也较高。考试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档,分档完成后题目由抽签决定。实验考试通过笔试、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实验考试成绩等于学生实验考试分数乘以实验题目起评分。而学生课程成绩综合所有实验项目评定成绩与实验考试成绩来确定。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对每次实验内容有更为清晰、准确的了解,并有效杜绝实验报告组内抄袭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为准确的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更主动、更热情、更独立,同时,更自觉地思考。

三、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并且认证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学生在工程教育的主体地位。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以培养行业内认可的具有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验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来持续改进各教学环节。

通过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也证明,相关措施紧密结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这对二类本科院校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2] 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3] 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3,77.

[4]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5] 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36-38.

[6] 蔡晓君,傅水根,窦艳涛.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

[7] 蔡晓君,刘湘晨,窦艳涛,等.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10-214.

[8] 王庆九,钟瑞明,顾大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25-127,187.

[9] 郑蓓蓉,周晨,谢晓文,等.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37-139.

[10] 宋立权,何玉林,李成武,等.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88-91.

[11] 蒋宏春.机械基础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J].机械基础教育,2012(1):56-59.

[12] 奚鹰,浦海英,熊学训,等.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72-74.

[13] 许涛.“慕课”同伴互评模型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70-77.

市政工程专业范文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our cultivation plan under new situation, referring to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experts, we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engineering personnel who have healthy personality, good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have solid foundation, strong practice, high innovation abilities.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大类招生;通信工程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urriculum system;large category enrollment;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198-03

0 引言

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使工程技术人才的跨国流动越来越多, 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工程师培养和从业资质得到国际间互认已成为必然趋势。各国相关认证机构签订工程教育学历、学位、工程师证照等资质的互认协议,将对加强工程师跨国职业和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目前,国际上关于工程教育学历或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主要有《华盛顿协议》、《都柏林协议》和《悉尼协议》,其中,《华盛顿协议》是目前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方最多、权威性和影响力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国际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也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教育部一直强调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并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工程教育认C体系取得了积极、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等理念。2016年6月2日,我国顺利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2],逐步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精神引入到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此,需要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改革,并顺应新形势下本科招生制度的变革,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本科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建设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等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

1 课程体系建设依据

1.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于2015年对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工程教育认证指标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毕业要求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课程体系是毕业要求得以实现的基石,因此在建设本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课程体系设计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对工程人才的需求较为清楚,他们可以针对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3]。此外,工程教育认证还要求设置的课程中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①。

1.2 北京科技大学关于新形势下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为顺应新形势下本科大类招生制度的改革,该校组织开展了本科培养计划制订工作,以“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实施完全学分制,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先进性与国际化原则,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基本原则,制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

2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该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时代特色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通信与计算机相融合”的特色,明确了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基础理论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的实践训练,具有设计、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能力。与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相对应,本专业也将毕业要求细化为12条,保证“通用标准”被完全覆盖。为了确保毕业生最终达到毕业要求的能力,将毕业要求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明确课程对毕业要求能力培养的贡献。图2给出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的映射关系。由图可见,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够使本科生的通信相关能力得到逐步培养,使毕业生最终具备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实现、研究等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与团队、沟通与交流、工程与社会等非技术性能力。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以及该校对制订新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建设,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如表1所示。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理顺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前后修关系以及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对教学内容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在新版教学计划中,增开了“工程导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世界观和宏观思维能力,使其对学科领域研究发展战略形势及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还增开了“计算机网络”、“数据科学”等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本专业“通信与计算机相融合”的特色。“素质拓展”类课程又可分为外语类、创新创业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类、自主选修类,设置此类课程的目的是为顺应本科大类招生制度的改革,打破跨学院、跨专业选课壁垒,丰富选修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才与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此外,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着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和能力。通过对课程学分、学时的合理设置,使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各类课程占比符合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各类课程占比情况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又恰逢本科招生制度改革,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既要顺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划,又要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同时,课程体系的建设也离不开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参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理顺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优化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改革来不断提高本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永华,刘红,杜晓明,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专业建设[J].高教学刊,2016(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