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1
1 鼓励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校、家庭、学生和企业“四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到工厂里去学习,面对先进的设备、宏大的生产场面以及工人师傅的实践,很容易受到震撼,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1.2 增强学生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生产必须的专业技能以及新工艺、新技术,使他们成长为技能型人才。
1.3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企业发放的劳动报酬对贫困家庭是一个支持。困难学生可以实行“零学费”入学,以“半工半读”形式完成学业,实现“学成一门艺,就业一个人,脱贫一家人”。
1.4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经过在企业的实践,学生将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就业观念将发生明显变化。
1.5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在生产中,通过对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6 提升企业品位。教育元素融入企业文化中后,企业有生机,员工有活力,工作有激情,生产增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1.7 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在实习过程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成为学生的教师,促使工人师傅要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同时,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也有助于工人提高理论水平。
1.8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工人素质的提高必然带来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1.9 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学生经过培训,很快就可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学生的注入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
1.10 扩大企业效益。学生顶岗实习会增加企业的生产力,降低劳动成本。
2 目前我国开展顶岗实习的几种主要模式分析
2.1 工学交替型。即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半天上课,半天顶岗实习。该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学习、工作都在校内,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易于落实,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能得到保证,也易于保障学生权益;弊端在于学生始终没有走去校园,实习的效果会略逊一筹。
2.2 产教结合型。主要采取“引企入校”或“办校入企”的运作方式。实训车间可由学校建设,又可由企业建设。建成后,企业有使用权,学校有教学权,学生可以随时进厂实习。该模式的优点是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弊端在于学校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理,而且还要考虑到企业经营上的风险。
2.3 教学实习型。该模式采用阶段式工学交替型运作方式,即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行有偿培训、定向培养。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与社会“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奋斗精神。弊端在于学校要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发生劳动纠纷、工伤等。
2.4 勤工助学型。即学生在读期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几个月,既是“学生”又是“工人”。实习期间,企业每月先付给学生一点生活费,剩余工资由企业转交学校,学校扣除学生应交学费后,剩余部分返还学生。该模式的利弊基本与教学实习型类似。
3 对中职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把服务社会作为着眼点,把解决学生学费作为着力点,把培养学生作为立足点,把提升学生技能作为根本点,把推进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
3.1 坚持“三个不谈”。学生的利益就是学校的利益最高点。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学校要把用工规范、生产安全程度高、劳动强度适中等作为选择合作企业的必备条件,做到:①效益不好的不谈;②安全卫生状况差的不谈;③劳动强度过大的不谈等。学校要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加强过程监督和跟踪管理。同时,在学生上岗前要进行安全专题教育,办理相关保险。
3.2 坚持“三条标准”,树立学校优秀形象。在选择参与学生时,要选择能胜任的学生参加。选择学生要坚持三条标准:①贫困学生优先,②必须年满16周岁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籍,③品学兼优。
4 采取措施,推进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实效
4.1 健全“两个机制”,确保顶岗实习良性循环:①建全保障机制。要明确校企权责,确保学生合法权益,并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严格进行筛选。②建全长效激励机制。应根据生产质量、敬业精神进行量化考核,激发学生积极性。
4.2 强化“三个管理”,确保顶岗实习有条不紊:①强化校企合作,实施共同管理。校企双方定期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方法。学校派老师驻厂负责日常管理;公司派人员负责技术指导。②强化班级管理。要建立实习学生动态管理制,统计实习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和职位变化情况。③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车间班组长由学生担任,既负责所在生产线的生产管理,又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4.3 正确处理“两个关系”,确保工、学双效益:①要正确处理“工与学”的关系。在时间上,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质量;在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合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②要正确处理顶岗实习和保护学生权益的关系。在顶岗实习中,要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得到合理报酬。
4.4 探索多样化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提高实效。在教学制度上,可把三年学制分为两段。第一、二学年实行在校学习全日制,以学以主,适当情况下可安排见习;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以工或工学结合为主。可以尝试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搭建政策平台。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2
对于新一届学生会来说,它只不过完成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新一届学生会是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成立的,因此,新一年的工作,首先要把学生会的结构完善。这也是眼下工作的当务之急,应着力去完成。各个部门应及时招募干事,社团部下属的各个社团要及时成立等等。学生会作为学生们自己的组织,应以为同学们服务为己任。这些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会是完整的,因为只有一个完善的机构,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接下来各个部门应落实行动。各个部门要及时地制定工作计划,把属于自己的工作有声有色地赶起来。在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中学的校园文化做出贡献,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打造一届有特色的学生会,使老师放心,同学满意,为中学的学生会开一个好头。
新一届学生会工作要本着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坚持科学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处于花季的我们,正被各种思想观念冲击着。新一年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校园政治文化特点,营造积极向上的理论学习气氛,这也是学生会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方向和根本目标。学生会作为学生们自己的组织,要切实做好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同学在新的时期里努力学习,扎实工作,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是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从而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时代赋予的使命感。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会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广大同学的权益。学生会作为学校与学生间用来沟通的重要组织,要充分发挥其自身接触面广的特点,促进学校与学生间的进一步联系。在工作中,要关心同学生活,了解同学需求,对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解决同学们的实际问题,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力争赢得老师与同学的一致认可。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会要紧密围绕素质教育,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品牌活动,不断开拓创新,争取在同学们当中赢得良好的声誉。
第四,加强学生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保障学生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学生会作为学生们自己的组织,要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学生的有序参与,各项工作都要由学生会全体成员讨论决定。每月学生会都要召开例会,各部门及部分干事都要准时参加,及时部署工作,不脱离实际的校园、社会情况,迎合同学们的普遍心理。
新一届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以开展活动为主,应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全体同学素质,开拓全体同学视野为方针。学生会各部门拟定的相关活动几及工作如下:
学习部:在全校范围内整顿学习上的不良风气,对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狠抓严打。同时,对各班学习委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协调。开展各科学习竞赛,展示优秀作业、学习表标兵,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科技节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宣传部:对校园的橱窗进行每化与装饰并及时进行更换,完成好学校各项活动的海报,运动会时协助学校完成《校运快讯》等。对各项精神及学校要求的行为规范及时宣传。
文体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一二.九”文艺会演、艺术节等活动的准备工作,保证演出正常进行,对优秀的书画作品进行挑选和展览。积极配和学校篮球联赛、运动会的开展,逐步举办乒乓球联赛、三对三篮球挑战赛、风筝大赛、三跳比赛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社团部:把学校传统社团做大做强,组建其他社团。拟定完善及设立的有记者团、电视台、篮球社、美术社、话剧社。
外联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其他社会团体、学校建立友谊。
纪检部:对学校各大活动的纪律进行管理,设立纪律监督岗,与其他部门联合,对违纪行为进行检查。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3
由于受到学历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以及科学知识的领域中掌握的有限。这就出现了在中职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实际的文化程度十分有限,针对这种现状,就能够看出,在职院校学生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学习比较差,学习的能力不足,但是在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受到自身的影响,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指责。因此针对这种教育情境,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学生之间产生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要重视对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根据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日常的表现,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况,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此制定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法,以便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状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状况进行分析,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1)极度自负或者是出现了自卑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在专业水平中的能力等方面,不能正确的分析自身。(2)缺乏自信,焦虑悲观。由于受到学历的影响,当求职目标与客观的现实出现了矛盾后,学生会由于多次的求职失败,自身的情绪受到影响,对现实就失去了信心,造成了悲观的心理。(3)盲从与观望。由于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的严峻,因此在职院校学生当中容易出现盲从的心理,或者是依靠家人以及父母等关系来为自己找工作。这种求职的过程就是对现实的观望,完全的失去了自身在职场上的发挥。不仅是在求职过程中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另外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识以及学习方面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为了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结合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具体的思想动态以及各项行为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心理辅导,加强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专业技能与就业的有效结合,为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出有效的研究。其具体的表现是:
1.做好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教育。为了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校教育,这就需要在入学教育中做好各项措施,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构建育人的目标:培养“有爱心、有责任、有梦想”的技能人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带领学生做好各项教育工作,这就需要从班主任自身开始,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未来需要建立整体的规划,在职业的选择中要明确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感。另外在入学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做好主题班会,进一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垫。班主任在入学教育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为班会的切入点,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班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学习习惯问题上,班主任有责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结合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爱好进行入手,将良好的习惯贯穿到整个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明确班级的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教育体系中,良好的班风是养成各种习惯的基础,这就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明确班级目标,为创建优秀班级共同努力,因此这就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努力,在教育中,学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团结努力,共同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对于目标的设定是为了促进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用目标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自身满足感以及责任感中不断的进步,在学习和技能中逐渐的提高。
3.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平等对待学生,换位思考。身为班主任,在自身的工作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够从具体的环境中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理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认清自身的问题,以便较快的解决。因此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出现偏见的现象,用热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内心的教育,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的肯定,对于缺点要及时的指出,这样在科学的教育氛围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充分的保障,提高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4
(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摘要:招生和就业工作的开展是影响一个学院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完善招生和就业体系,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其必要性。对于由专科院校上升为本科院校的呼伦贝尔学院来说,在招生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既顺应了时事,又促进了学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和就业工作思路的开展上进行阐述,并就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呼伦贝尔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思路;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248-02
呼伦贝尔学院是一所立足呼伦贝尔,服务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院努力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自建校以来,呼伦贝尔学院在大力发展人才素质教育,改进学校设备,壮大师资力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不仅如此,学校还致力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创造了许多富有时代意义的科研项目,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它作为育人的教育机构,秉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立了“以人为本,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以“一实二高三强四会”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校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风,“凝思砺志、善于学习、张扬个性、勤于实践”的学风为引领,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全面的人的养成。
一、招生与就业工作思路
(一)“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
就目前所有高校来说,“专业志愿清”的录取规则是其最坚实的选择。“专业志愿清”录取规则是指按招生院校投档比例的线上已经投档的考生,由招生院校审核在符合其他条件的前提下,按专业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在专业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的规则。对于“专业志愿清”,它既重视了考生报考院校的意愿,又最大限度地满足考生的专业意愿,在两者之间进行协调,促进了学校的长久发展。同时,它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看他是否达到了本学校的分数线,还要充分考虑该学生的分数是否达到了他所填报的第一志愿的分数,这就要求学生在慎重选择学校的同时,对专业的选择也应加强重视。
虽然“专业志愿清”是目前高校的基本招生规则,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一,首先必须保证分数的达标,才能进行学院提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的发展。我们知道,高考存在很大的弊端,高中三年的努力全部取决于高考,一个分数就决定了你的未来。而高考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由于内在和某些外在因素,导致优秀学生发挥的不正常,而错失了步入重点大学的机会。不仅如此,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由于擅长某一方面的知识,却因为偏科而导致分数低于高校录取分数线等等,这些情况数不胜数,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国家遗憾地错失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二,“专业志愿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和专业的不对口。有些学生虽然达到了高分,但是由于对于志愿收取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不敢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而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阻碍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招,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与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此,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据调查显示,呼伦贝尔学院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眼高于手,对自己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追求高工资、较轻松的工作岗位,然而往往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在就业中,遭受重大挫折;二是许多毕业生缺失自己的理想,在选择工作时,往往找不到方向,从而不能很好地为应聘做充足准备;三是许多学生对家长和学院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缺乏求职的主动性,总是等着学院和家长的通知,不知道积极寻找就业信息,从而导致求职准备不充分,错失了许多招聘机会。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部分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除此之外,毕业人数的增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仅仅是呼伦贝尔学院面临就业的挑战,同时也是当今所有高校以及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挑战。
二、解决招生与就业问题的措施
(一)确立了一系列照顾性录取政策
呼伦贝尔学院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与严谨,充分保障教育的育人目的,因此,确立了一系列照顾性的招生录取政策。例如具有以下情形的考生,赋予其保送生的资格: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自治区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符合公安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公安院校招收公安英烈子女报送生的暂行规定》的公安英烈子女等等。具有以下情形的考生,赋予其免试生资格:受到全国、自治区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报考区内普通高等学校的,经本人申报,所在中学在校园显要位置张榜公示不少于2周后推荐,接受高校履行相关考核后可免试入学,减免学杂费,并优先享受助学金。具有以下情形的考生,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的资格:应届高级中等教育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学生者;应届高级中等教育毕业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等等。烈士子女,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降低20分投档。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这里我们就不做一一阐述了。总之,这一系列措施无论是对于呼伦贝尔的学生,还是对于其今后的长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是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二是在一定意义上减弱了以一考定终身的束缚,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机遇,为社会培养了专门性的技术人才,为呼伦贝尔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招生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21世纪是经济高度发展、科技化的新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例如,各行各业都存在“暗箱操作”,实行办事的关系网等等。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近年来,更是爆出了更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这些都是由于招生过程中,没有实行对外公开的结果,从而给某些人可趁之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因此,为了保证教育的纯洁性和神圣性,在招生过程中,呼伦贝尔学院坚持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推进“阳光招生”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切实维护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三)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呼伦贝尔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力求创新,既与时展相适应,又与学院学生的具体特点相协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丰富的课外活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得到了锻炼,展示其才华,丰富其知识,总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呼伦贝尔学院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25%。其具体解决对策为:
1.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呼伦贝尔学院为了解决学生就业压力,合理安排高校毕业生,在积极拓宽就业领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包括建立投资带动就业机制,在政府投资新型企业或是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规划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设置一定的需求岗位;鼓励各类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对于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的情况,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从而保障大学生的工作地位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在本校内,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例如辅导员、研究助理等等。高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这就是现代高校过分追求科研的原因所在。因此,对于那些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的学生,可以吸纳其为科研人员或辅助科研人员,这样既可以发挥部分学生的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使其学有所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对于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更热衷于扎根大城市,宁愿在繁华的都市中战战兢兢地工作和生活,也不愿去乡下发展。而对于中国来说,城乡差距的现象尤为严重,为了改变这个发展隐患,提高乡民的文化素质就变得犹为重要。因此,鼓励大学生下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呼伦贝尔学院来说,在鼓励学生到城乡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时,相应地给予了学生很多的优惠。例如对在公益性质岗位就业并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质岗位补贴。
3.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现代社会,自主创业的实例很多,许多大学生也是自主创业的追崇者。但是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这时,呼伦贝尔学院给予自主创业者很多鼓励和支持,例如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场所限制,鼓励学生对各行各业进行研究探索,从而找到自己真正在行的经营领域。不仅如此,在自主创业的费用问题上,也给予了很大的优惠,例如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对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后所应缴纳的赋税做出相应的降低以及对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所缴纳的税费进行一定的反馈。同时加大了小额担保贷款扶植力度,扩大高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领域和贴息项目,建立创业资助制度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让其充分了解市场的基本情况,从而实现自主创业的高度成功。呼伦贝尔学院“点燃创业激情,放飞成功梦想”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4.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了就业的经验,由此能更好地适应招聘的激烈竞争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工作。
5.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呼伦贝尔学院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率,对负责就业工作的组织机构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同时,加大财政力度,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资金,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其间提供帮助,加强指导。
招生与就业工作是一个学校应加以重视的问题。在招生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择优录取,保障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项目成果的丰硕。而在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学校应不遗余力,保证该学校的就业率,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合理地向社会配置和输送人才,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对于呼伦贝尔学院来说,在招生和就业问题上,不仅坚持一定的政策法规,同时,也创新性地根据自己学院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充分地表现了教育服务社会的特点,为呼伦贝尔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闫连山.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工作思路与对策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校;以生为本;创新
0引言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激增,虽然这给更多学生创造了读书的机会,但相应而来的管理问题和师生矛盾也更加凸显。如今,学校管理难度原来越大,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学校必须针对管理弊端,引进创新机制,树立全新的学生管理观念。
1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特点
1.1培养目标素质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社会建设中,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人才。素质教育随之成为主流,与传统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目标更明确,也更积极,学校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综合情况让他们能自由、快乐、自觉积极的参与学习。素质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解决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以及学生未来投入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与社会有更多的一致性。
1.2心理问题表面化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智慧竞争成为主要竞争力,面对这样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防止他们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管理要以人为本,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为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这也是现代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工作。
1.3网络影响现实化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对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产生了足够且本质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接触到各类人,生活视野被拓展开来,互联网的空间性,也成为学生发泄情绪,寻找寄托的关键。网络信息不都是好的,很多污染信息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2以生为本,要体现“人文关怀”
2.1树立以生为本观念
高校是高等知识传播的主要场所,高校生产知识,传递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其能力的培养。学生管理的重点是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只有以学生的方式进行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的作用。学校管理需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民主管理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快速发展。
2.2由“管理学生”转为“服务学生”
服务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内涵,我们管理学生不是为了限制他们,调教他们,而是让学生实现自我优化,自我管理,所以,在管理中不能让学生觉得有距离感,以服务的态度关心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等。
2.3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影响的是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而良好的校园文化还能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学校通过丰富的文化开发形式,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精神文化的提升离不开物质文化的发展,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教学实验室等硬件等都应建设完善,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参与学习,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形成内心归属感和信任感。
2.4积极倡导自我管理
外部管理对学生的作用是积极而明显的,但这始终是外部作用,最好是内外结合,从学生本身出发,实现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完成终身管理。
3坚持以生为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1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大学生入校之初,为了给他们更多机会学习多样化的知识,我们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有兴趣的课程,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化,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给学生科学的指导,为他们今后就业提供支持。
3.2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宣讲工作
我们国家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满足更多的学生就业,不同时期都会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学校要把各种政策信息及时提供给学生,帮学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和问题,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引导学生把握机会,创造机会,教育他们客观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管理自己的短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以平常心进行就业和择业。
3.3做好就业信息收集与工作
老师要帮助学生广泛收集来自网络、电视、报纸以及用人单位在学校就业网上的信息,给学生提供机会,提高就业成功率,另一方面,广泛发动专业老师积极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学生快速就业。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也有很多不足,但唯有积极创新,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制定管理目标,有管理信心,注重人文化的管理,才能实现高效、完善的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马小辉,郑秀红.构建以生为本的大学生成才服务保障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8).
[2] 杨建军.以生为本,真诚关爱,努力营造适应后进生学习的氛围[J].教学月刊,2007,(3).
学生工作思路范文6
学校主导,转校园为社会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正进行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这一经济基础的转变,就意味各类事物都会出现多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因而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方式、办法,难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好的效果。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目前条件下,学校实行 “一把抓,一手管”的政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了。人们普遍认为:纯粹地依靠学校管理、教育是很不够的。于是,“后勤集团”――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字眼呼之欲出。在这股本世纪新兴的浪潮中,学校在掌控绝对主动权的同时,将日常烦琐的事务交由“后勤集团”管理。这一举措在新时期有着“一箭双雕”的过人之处。其一,有助于学校以学术为主导地位,以教学为工作重心,在科研教学上下苦功、花力气、办实事,这对于提升学校整体综合实力及知名度是大有益处的;其二,高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较强,学校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身实践、了解社会,与社会尽早地融合。
既然有“利”,又岂有不图之理。然而,确立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推行学生管理社会化,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是一项既迫切又艰巨的任务。其中涉及的问题众多:如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何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如何取得高校、后勤单位或个人、学生及其家庭的配合;如何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而形成可靠、有效、实时的管理机制等等,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
尽管,这种思路的完全更换需要时间的考验,但其中隐含的收益颇多却是让人欣喜的。这种当今时代下的运作模式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使其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今后踏上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追本溯源,转变观念,更换思路,促成学生与社会的良好沟通,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本,变落后为科学
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大部分都在十八九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个性逐渐成熟,又极具可塑性。一些学生往往逆反心理较重,自尊心过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一些学生又胆小怕事,做事马虎潦草。人之伊始,性本纯良,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境遇不同,才有了表现上的差异。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实现管理思路的科学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原则;应该把高校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强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调动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l)督教结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从属、被动地位;(2)因人治学,针对不同成长环境或者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3)区别管理,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具体而有差别的管理。同时,我们一定要带着爱心和感情去处理勤工助学、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在我们的服务中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关爱,充分体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在“以人为本”的氛围中,给广大学生营造成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将来能成功地走向社会并能服务于社会。
只有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做好每一份本职工作,我们的管理才能贴近学生,才能找到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积极参与,化被动为主动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健康的人,离不开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一辆性能良好的轿车,离不开各个部件的正常运作;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如果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采取任何形式的单独行动,那么就不可能取得积极主动的效果。学生只是被当作客体加以训练,这种简单的灌输方法将把个体与社会对立起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会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产生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我们应当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身为中心的相对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这样,将有利于他们充分利用一切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号召全班、全院乃至全校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管理方式将更有利于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学会做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还应当要考虑: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严格;各类关系间的责、权、利是否明确;各类学生组织是否能起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带头作用,其体制是否健全、稳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学校周边是否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等,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延长都需要一个适宜的双赢局面,只有切实解决了以上问题,才会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出丰硕的成果。
实行责任分级,培养学生干部群体
“一手包办,一个中心”,这种工作状态不再被接受。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树立起“多级分配,责任到人,老师指导,干部带头,自我管理”的新思路:将具体的管理事务划分给个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以最少的人力得到最大的收益。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骨干, 在各项活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表率作用、核心作用,他们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责任到人,能够很好地解放出有价值的劳动力资源,使其用于更需要的地方。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学生交流系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干部带头,更能优化学生阶层,提升学生整体形象。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我们应满怀“爱心”,爱所有的学生,要用爱的力量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缺陷,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应当树立“人格形象”的理念,约束自身的言语与行为,给学生起到模范作用,促使其顺利准确地完成任务。我们尤其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干部群体,以管带练,以练促管,管理与锻炼结合,逐步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各类学生管理工作,提升自身价值。
组建家长网络,确保信息覆盖全面
俗话说:团结力量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学校管理,家长协助的传统体制。以往的这种传统观念,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具体到位,效果不佳,甚至于会产生许多学校与家长之间不必要的冲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等于进了“安全房”;还有些则认为,孩子在学校就得由学校负责一切等等,这些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都有偏激的一面。学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负责人,应当负起应有的责任,但家长也不可将教育孩子的担子就此推卸给学校。这不是科学和理智的做法。
如今,我们需要的是学校与家庭的联合管理。不是哪个唱主角,哪个唱配角的问题,而是两者兼有。在处理问题时,学校与家长应当站在同一立场,本着同一个目的,共同教育学生、督促学生、培养学生。为此,我们都应当坚持以下几点:(1)家长应与学校建立定期的联系:学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家长定期向学校介绍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家庭状况。(2)学校与家长要相互信任,坦诚相待。(3)家长确保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学校应竭力满足家长及学生的合理要求,解决特殊家庭的特殊问题。
应用高科技,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管理可借助网络技术,打破以往学生管理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全面化、科学化、人性化、社会化和高效化,全面升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利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开发功能齐全、高效先进的学生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软件,并使之可以投入使用;也可以在学生中推广使用电子数码磁卡,实行“一卡通”制度,以卡的形式记录学生各项动态,简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优势,进行分散的信息输入、快速的信息传递和集中的信息处理或输出,满足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相关单位对学生管理信息的需要,以便作出正确的学生管理决策和反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