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教导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教导论文范文1
通过艺术教育施行艺术干预是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关于人的心理需要层次的理论中明确指出,审美是人的高层次心理需要。满足这个心理需要,人的生理心理才能共同健康发展。马斯洛还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达到个人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他称之为内在教育,并认为艺术是实现这种教育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从我国的教育制度来看,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各方都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要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上,这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严重缺失。高校的艺术教育更是非常薄弱的一环,因此,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进程中,强化艺术教育的心理健康作用,不仅能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扩大艺术教育的内涵,扩展艺术资源的覆盖面。
采用艺术干预的方法,是解决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问题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在于问题出来之后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显得被动、消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艺术干预,并将艺术干预活动的开展与高校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从目前的消极预防为主,向积极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
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看,初级目标是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问题,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所带来的极端行为的目的;积极的全面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但在国内,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仅仅是着眼于解决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这种只对“症”不对“人”、“头痛医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多元文化冲击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积极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其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品质的优化和个人潜能的开发,通过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采用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和个体心理的成熟与发展这两方面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艺术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且,艺术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比生理层面上更大一些。美国著名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在人的内在生命中,有一些复杂运动的微妙而真实的生命感受,这种感受必须借助于直觉和体验才能得到,而只有艺术这类表意符号堪负此任。艺术与生命息息相通,艺术能让人体验到生命的微妙性。因此,艺术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双向的。艺术教育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是因为艺术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又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
首先,艺术创作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的养成有着独特的功能。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由、放松的创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和多元智能的测试工具。而且艺术创作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和情绪的宣泄过程,通过这种情绪的宣泄,疏解不良情绪,创作者可以自觉地重塑身心的平衡。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多样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此,易于促进开朗、活泼的个性潜能,帮助人建立自尊感和自信心。
其次,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人们既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又可以提高审美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美术作品的欣赏为例,作品的色彩、线条、空间、材质等元素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进入轻松愉悦的审美状态,这一过程直接对人体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仅以色彩对人的心理干预为例,现代医学实验证实:红色使人血压升高、提高食欲,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绿色使人思维活跃,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协调的色彩搭配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在艺术欣赏中,人们除了获得美的、舒适的心理感受之外,艺术作品还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和价值倾向,而且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艺术家情感的传达是潜移默化的,欣赏者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中自然地受到陶冶。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正是艺术教育所独有的,这对于崇尚个性、生性叛逆的“90后”青少年来说是更易于接受和更加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一种教育模式。
以艺术教育方式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建立新课程模块
我们要首先明确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学校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人文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在艺术课程体系中,根据艺术干预的理论,开设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艺术干预中比较成熟的形式有绘画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表演治疗、雕塑治疗、故事疗法和箱庭疗法等。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艺术干预形式和艺术种类特点,研究高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传统的公共艺术课程模块。
(二)改革高校艺术教育手段
艺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艺术类型,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设计,需要不同的教学场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以讲授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分析与欣赏经典作品为主,这虽然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但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并不大。因此,艺术教育的心理干预作用无法很好地实现。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注重创设情境,是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看,高校艺术教育还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介,健全与网络时代环境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工作机制。
网络环境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网络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尤其是业余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全面实现艺术教育的心理干预作用,面对网络的诱惑,艺术教育工作者也要善于“潜水”,在网络中受到追捧的卡通、动漫也是艺术门类中的重要一族,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高校可以以艺术类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建设网络精品课程,实现艺术教育的互动性与交流性,进而起到艺术干预的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
艺术教育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艺术。要在艺术教育中实现艺术干预更需要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例如,根据艺术干预的理论,在团队活动中的集体艺术创造过程中,协作与互动有助于成员之间建立社会情感,从而体会安全、接纳和支持。因此,在艺术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增开艺术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创意绘画、壁饰编结、民间工艺制作、现代舞、民歌演唱等强调学生参与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外艺术实践的开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强调艺术实践,这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艺术节、文化节、设计大赛、校园心理剧和艺术社团活动,也可以通过组织暑期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与。而且在艺术实践中要加强课外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和专业性。
(四)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艺术教育中实现艺术干预,这对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的公共艺术教学团队,也需要高校加大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艺术教育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艺术创新与艺术创作能力。教师本人也要积极完成角色转换,要将艺术教育者身份与学生心理素质培育者、心理困扰辅导者、心理障碍矫正者、行为决策参谋者这几种角色身份同时承担起来。
(五)实施开放性评价
从评价策略来看,高校艺术教育的评价要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当前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要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需要,尝试从工作开展的时代性、创新性、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不同方面进行多元评价。从评价目标来看,要从简单的智能目标评价扩展到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的评价,要从学科目标和专业目标扩展到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目标评价。
结语
艺术教导论文范文2
本文作者:杨茜工作单位: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在教学前期,教师要着重进行比例、结构、明暗、剖析、透视、运动等基本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基本认知力;在素描写生的教学中,静止不动的石膏像或者静物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工具;在学生动笔前,教师需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事物的表象特征,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长久的过程,学生需要多看、多分析,将理论知识消化得更加透彻。2.培养整体美感在培养了学生整体观察能力的同时,整体美感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美感的强化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美感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比较照顾全局,一般来说,作画分为四个步骤,即打形体结构与轮廓、上大体明暗层次、深入刻画和调整完成。素描其实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绘制出来的物象才是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全局性审美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明是暗、是强是弱、是虚是实。②针对细节刻画,细部刻画是继整体构图之后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细部刻画描绘出来的物象将更加的形象生动。细部刻画是把握绘画全局明暗的关键。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唤醒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领域,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美术教育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就需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每天都重复同一种活动难免会丧失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素描基本技能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方向、静物的摆放位置、写生的角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观察能力,开拓学生原有的思维空间,达到学生对物象由外到内全方位的认知与理解。在这种自由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以很好的发挥,学生也能够保持学习素描的兴趣。2.注重意象能力的培养一幅画即使和实物一模一样,如果缺少了绘制者独到的思想见解,它就称不上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设计意识融入素描造型中,不需要刻意追求实物的再现,而是把学习重点归纳于理性的表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感受的表达赋予作品独特的精神理念。
素描是一切艺术的起点,离开了素描就谈不上美术。中职美术专业中的素描教学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实物有一个详细的认知,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象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中职素描教学需要以知识为主、以设计为目的、以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艺术教导论文范文3
1.1舞蹈演员要有表演创造的精神
演员应该是个艺术家,不应该是个“艺匠”,艺匠只会模仿、复制,而不懂得创作,而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就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3]。舞蹈之不同于别的艺术,是因为舞蹈演员按照舞蹈的艺术特怔,用演员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感情作为材料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他们是艺术家,也是艺术工具。演员的艺术创造不仅要创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必须要创造出相应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让观众去感受。外来的表现形式取决于内容,人物的动作和行动首先是依据人物的某种生活状态和某种心理设计出恰当的动作形象,有时他们反过来也是从形体动作入手,从动作中去感受一切,以达到角色创造的目的。
1.2舞蹈表演艺术要有审美规范
舞蹈演员塑造舞蹈形象,要经过形象的积累、寻觅,形象的体验、感受,形象的创造表现这三个层次[4]。积累、寻觅除了从平时生活的形象积累中去寻找有关的形象外,还要有目的地从舞蹈、原著等去寻觅与角色有关的素材,体验、感受是要求演员自我逐渐生活在角色中间,从演员自我转化为舞蹈中的人物形象,使单纯的动作形式转化为表演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舞蹈语言,这也就是把单纯的动作形式变成有意味的舞蹈形式。
1.3舞蹈表演艺术的主要性格特征
不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跳舞的时候,都是在抒发他们内心的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内在的生命核心,无论舞者通过怎样的形式表达,都是在特定的生活中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
2中老年舞蹈兴起的缘由
首先,在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已进入老龄国家。大多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和经历坎坷又继往开来的中年人相聚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寻求健康长寿的途径,渴望参加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通俗舞蹈满足了他们这两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他们的心态也产生了比青年人更深刻的变化。追求美的享受,但又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渴望在艺术参与中塑造新的自我,成为当代中老年人比较普遍的审美追求。最后,新的时代,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竞争。中老年舞蹈以艺术语言作为媒介,把众多的中年人、老年人吸引、团结到一起,跳舞、结友,缓解人际的隔阂与紧张关系,使这一群体文化的投入者体验到互相间的友善与温馨。
3中老年舞蹈教学
3.1精讲多炼,热情示范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关系,舞蹈基础是很差的。由于社会阅历的关系,能理解老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但就是不到位。因此,对于初学舞蹈的中老年人,一要精讲多炼,二要多做示范。精讲时语言要简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动作的反复练习上。示范时要有充分的热情与感情,示范的动作要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他们。同时还要耐心的纠正错误动作。中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所以在初学动作时,感觉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作自我纠正。所以,上课的时候,除了不断地说要领,还要不停地帮他们纠正,力争做到口到、眼到、手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2说练结合,体脑并用
中老年人初学舞蹈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忙乱中会忽略动作的要求。教师可以用一些俗成的、言简意赅的口诀,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如“直上直下,连贯柔韧”;“被迫下蹲,上顶直立”等。中老年对照口诀做动作,加上老师的及时提示,很快就能找到下蹲时的对抗感觉。中老年的记忆在最贱的减退,所以在记口诀或者是动作上,都是相对比较吃力的;所以,边做边记边思考,体脑并用,说练结合,才能提高效率。
3.3分步要求,循序渐进
中老人舞蹈教学中,动作规格要领的提出要有步骤。学员进行组合练习时,开始可以化整为零,分割成几小段分别纠正,每堂课可选其中一段作为纠正重点,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过一遍。一般来说,中老年在掌握一个新舞蹈,往往是先会做,然后做得较好,最后才能达到整齐。初学阶段,着重掌握动作之间的有机衔接,了解大概情节。提高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转向动作的细节和节奏的准确上。技巧完善阶段,则要求学员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开始就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对学员提出过多的要求,反而会欲速不达。只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客观规律,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和逐步推进的方法[5],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跳舞的作用
4.1中老年舞蹈具有健身、长寿功能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百动不如走,走不如扭。”跳舞主要是一种腿脚的活动,有快步有漫步,有规律有节奏,跳舞一个小时大约有五千步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又可以消除下肢淤血,体态稳健,活动灵活协调。对于老年人的舞蹈教育,首先要明确,中老年由于骨骼不是很坚韧,相对较脆、死板;所以在跳舞的时候适合较柔软的国标舞,或者是集体性欢乐舞,如藏族的锅庄、汉族的自由舞等。尤其在当代,社会上流行跳肚皮舞;主要是锻炼腰、腹、臀等躯干部位的肌肉,特别是腹部和体现柔韧性的腹直肌、腹斜肌以及背部肌肉,该舞除了收紧臀肌之外,还能通过外部的肌肉运动按摩腹腔子宫器官,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效显著;这对于中年人,既提高兴趣,又可以健体;肚皮舞是一种全身性的舞蹈运动,所以可以达到减肥、减脂的作用;人在上了年纪后,容易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该舞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老年人这些舞蹈既可以增强兴趣、锻炼身体,又可以抒感、延长寿命。
4.2中老年舞蹈具有娱乐功能
人生在世,需要劳动创造,也需要娱情取乐。中老年人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走到一起,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释放感情、回味青春,在人体有节律的运动中,传导生命情调,扩散生命光华,从而进入一种自得其乐的欢悦意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较高尚、较纯洁”、使生活充满情趣的大众娱乐方式。
艺术教导论文范文4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要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旧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讲解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他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的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三、营造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营造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到: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至此至57岁逝世,其间20余年全是聋疾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是在这段时期产生的。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端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扣住文题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在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的回答到。“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克服自己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为通俗易懂了。
五、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制造悬念导入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的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的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七、借助媒介导入
艺术教导论文范文5
作者:童江梅 张援 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艺术教育法规建设取得的成效
几十年来,教育部每次的艺术教育法规出台后,各地省市以体卫艺处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对高校进行了传达,各高校也纷纷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可以说,在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法规的指导下,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在管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明确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2.建立完善了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根据《意见》和《课程指导方案》,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大学音乐鉴赏”、“大学美术鉴赏”等课程。课程分为限选、任选两个类别,并做了选修要求和课时、学分的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完艺术必选课中的一门艺术课程。从教学实践证明,艺术课程设置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了艺术素质教育任务的落实。同时由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讲求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课程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响音乐鉴赏”课,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3.师资队伍建设、机构设立逐渐完善,设备、器材和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强。各高校按照《意见》“现阶段专职艺术教师的配备参考比例以占在校学生总人数0.15%~0.2%为宜”的要求,配备了专业艺术教师,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同时,为了使艺术教育能得以正常进行,各高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投资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或艺术教研室等机构,如清华大学(1978年恢复音乐室)、上海交通大学(1979年成立文学艺术部,1981年成立音乐研究室,后改为音乐教研室)、华北水利电力学院(1980)、沈阳航空学院(1981)等。随后,同济大学(1982)、北京大学(1984)、浙江大学(1984)、中国人民大学(198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6)等高校成立了艺术教研室[3]。配备了艺术教育教学所需的音响、投影等声像设备和教学设备,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改善了教学条件。4.积极探索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开设艺术教育第二课堂。学生艺术团是坚持长期校园艺术活动的支柱,也是影响、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主要力量。许多高校以艺术团为核心,成立了合唱团、器乐团、戏剧团、舞蹈团等文艺社团,如到1998年为止北京大学仅注册的就有四十多个文艺社团(各系的社团没有记入)[4]。每年艺术团都举办艺术专场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拓宽了艺术教育的工作渠道。5.教师艺术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从调查研究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教改实验,探讨艺术教育的规律、目的及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加强了对美育和高校艺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有的教师把研究成果总结发表为论文和撰写了有特色的教材和专著,有的教师还主持和参加了省部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对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法规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1.应积极推进艺术教育法规立法,以更好地保障艺术教育依法施教和科学管理。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从艺术教育学科的学科规律出发,紧密联系实际,制定能体现时代要求的、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法规。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走向文明与和谐,人们对艺术的体验和要求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变化性等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的艺术文化需求,在艺术教育法规制定方面,应高度重视各种艺术教育体系的建设,在法规中能体现出实效性、多元性和包容性,使艺术教育广泛分布于各种艺术演出、艺术培训、艺术比赛等形式中,打造出有特色、富有活力的艺术文化教育,使所有的人都能平等享受到艺术教育的滋养。3.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法规内容中体现艺术哲学思维内涵,真正体现艺术素质教育的本质。当代大学生在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已不满足于仅停留在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层面,对艺术哲学理论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只有在教学中突出艺术哲学思维,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艺术教育也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目标。所以应在法规上体现艺术哲学思维的规律,通过艺术法规实施,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真谛和美育的关怀。如在普通高校要真正实现美育的目标,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在音乐教育中自觉接受音乐美学理论的指导,使音乐素质教育科学规范地发展,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艺术教导论文范文6
要注意语言的启发性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与教师长期的灌输式教育也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会花上很多时间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一一总结归纳,然后在课堂上就把自己之前的劳动成果一丝不差地“丢”给学生。这种“喂食”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却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龄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他们单纯地扮演知识容器的角色,自然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来告诉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喂进”学生的嘴巴里。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极的生活态度》这节课的内容时,在说到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时,我并没有长篇大论地给学生讲授树立目标的重要性,而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某研究机构曾经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是看这些学生是否拥有目标,测试结果显示,在这个班级中,有20%的学生有明确而远大的目标,55%有模糊的近期目标,而25%的学生则表示没有目标。
20年以后,这家机构对当年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拥有明确目标的20%的学生基本上都成为了社会上的杰出人才,而拥有模糊目标的学生则大多数处于社会的中层,至于那些没有目标的25%的学生,如今的生活状况基本上都不太如意,大多处于社会的低层。通过这个案例的启发,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要重视身体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语言中,身体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明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懂得运用身体语言,有的教师一堂课上下来,脚步基本上就没有迈出过讲台以外,更谈不上身体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口头语言以外,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都属于身体语言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