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护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1
患者男性,60岁,因“车祸致头颈外伤30分钟余”于2014~07~2721:30由120送入我院急诊。患者于21点左右骑电瓶车追尾集装箱卡车,当即倒地,神志清,但不能言语,额部有一伤口伴流血,颈部肿大,呼吸困难,予颈部制动,补液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急诊检查,头胸CT提示:外伤性蛛血,颈部、胸部、纵膈皮下气肿,喉部CT提示:喉部皮下气肿,喉部软组织肿胀明显,局部气道狭窄。初步诊断:喉部气管损伤,外伤性蛛血,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检查回抢救室后,五官科医生与家属谈话签字,行气管切开手术时,患者突发神志模糊,颈部肿胀,气促明显伴脉氧下降至82%,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切开皮肤及分离皮下组织后,见大量暗红色血液涌出,无法气切,探查及甲状软骨粉碎性骨折,清除积血后在骨折处插入7.5#气管插管导管,颈部切口予血管结扎止血,抢救过程中患者昏迷,血压有下降过程,予输少浆血3.5单位加压输血扩容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送入ICU继续完成气管切开手术。患者于07~2810:00神志转清,呼唤睁眼,自主呼吸可。07~30复查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吸收,呼吸循环稳定,转五官科病房治疗。8~12患者一般情况可,颈前皮肤对位好,气管套管在位。喉部CT检查提示:环状软骨形态不规则、局部不连续、舌骨及甲状软骨未见异常。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取低半卧位,专人护理,后颈部颈托固定,减少一切颈部活动,尤其是转头动作,减少对颈部的损伤和减少氧的消耗。
2.1.2氧气吸入对喉损伤的患者是急救治疗的重要措施。患者入院时BP161/97mmHg,P89次/分,SPO2:90%,R24次/分,口鼻部有血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升/分。吸氧流量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开始给氧时速度不可过快,因突然大量的氧气使血中含氧骤增、二氧化碳骤减,而达不到对呼吸中枢的刺激阈值,也可导致呼吸停止。予吸痰清除口鼻部分泌物,选择12号吸痰管、长度为44cm、管径为3mm带侧孔,0.025MPa负压中心吸引,连续吸痰少于15秒,吸痰2次,吸痰前后氧流量调至6升/分,吸出血性液体约5ml,患者无呛咳、误吸,脉氧95%。适度吸痰,避免了因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出现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2.1.3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装置、简易呼吸气囊,抢救药品车、抢救物品车处于备用状态。
2.1.4予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减轻喉部水肿,观察呼吸、咳嗽及全身情况,患者颈部、前胸壁可及较多皮下气肿,吸气三凹征不明显,血气分析示:PH7.40,PCO2:38mmHg,PO2:223mmHg,生命体征暂时平稳。
2.2维持循环
2.2.1立即开通两路静脉通路,均使用18号贝朗安全性留置针,平衡液1000ML输入,加压输液器加压输液,滴速160滴/分,备少浆血3.5U,快速补充血容量,BP135/87mmHg,P102次/分,SPO295%,R24次/分,保留导尿引出尿液400ml,尽早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2.2.2配合医生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予以加压包扎,无活动性出血。颈部肿胀无明显增粗。
2.2.3患者病危,严密监测神志,血压,呼吸,脉搏,脉氧等情况,持续心电监护。患者检查前神志清,BP154/93mmHg,P92次/分,SPO2:95%,R25次/分.
2.3安全转运
评估生命体征平稳,医生护士共同陪同检查,携带简易呼吸气囊、转运监护仪等。3人小心搬运,一人固定颈部,密切观察监测体征和病人颈部肿胀情况。
2.4气管切开配合
2.4.1检查回室,病人突发气促、吸气性三凹征明显,颈部、上胸部明显肿胀,脉氧82%,立即协助医生摆好,病人取仰卧位,垫高肩部,由专人固定病人的头部,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
2.4.2穿刺过程中病人BP78/55mmHg,P115次/分,SPO2:76%,当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后,血液自切口内大量涌出,立即用纱布按压,气切困难,开启2路吸引器,吸出颈部及气道血性液体500ml,经探查发现甲状软骨粉碎性骨折,清除积血后在骨折处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颈部切口予血管结扎止血。抢救过程中患者昏迷,血压有下降过程,予输少浆血3.5单位加压输血扩容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
2.4.3放入气管导管后迅速充足气囊10ml气体,气囊压在30cmH02左右,防止切口处积血及因声门关闭不全所导致的上呼吸道痰液流入气管,及时吸出气道内痰血混合物液,气道通畅。
2.4.4确认气管导管在气管内,连接呼吸气囊机械通气,予甲强龙80mg静脉推注,护送入ICU进一步气管切开。转运前患者神志昏迷,BP112/62mmHg,P117次/分,SPO2:90%,R23次/分,自主呼吸急促。
3讨论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救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脑出血患者48例,饮酒量200mL~500mL30例大于500mL。导致原因:摔伤15例,高血压5例,交通事故23例,其他5例。Glasgow评分:3分~6分25例,6分~8分23例。
1.2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GCS)标准:恢复良好38例,中残5例,死亡5例。
2、急救护理
2.1院前急救及时正确评估病情,安全转运。
2.1.1护士应具备急性酒精中毒与脑出血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到达现场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呕吐物及口鼻分泌物,意识障碍者给予口咽通气管,避免舌后坠,氧气吸入。清醒患者详细询问病史、饮酒量、饮酒后受伤的情况、快速全面的体格检查。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神志意识、瞳孔和肢体运动改变及GCS评分。
2.1.2建立2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及用药通畅。迅速使用脱水剂和纳洛酮治疗[3]。纳洛酮具有抗凝、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逆转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清醒,对改善预后有明显作用。
2.1.3镇静剂的应用: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病人,在病情观察期间一般禁止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病情观察。但对狂躁不安易对自身、他人及客观环境造成破坏者,应适当使用镇静剂,以顺利治疗、转运、检查。镇静药物以选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安定、氯丙嗪等。
2.2院内抢救时10分钟内完成
2.2.1使用POCT快速采血,积级为需要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为完成头颅CT后确定为颅内血肿和大量脑出血直接送手术室的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
2.2.2到医院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并动态头颅CT观察以明确颅脑损伤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的分流到手术室和住院科室。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1意识的观察:意识状态是判断酒精中毒和颅脑损伤病情发展趋势的可靠指标。采用GCS评分法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的重要依据。切忌将昏迷当入睡。醉酒后枕部着地的患者,即使意识清醒也要与其对话,了解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如GCS评分减少,出现由烦躁不安进入昏迷状态,提示颅内病变加重,颅内血肿形成,脑组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
3.2瞳孔的观察:瞳孔的细微变化可反应病情的发展。如发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放射消失,应高度怀疑脑疝或颅内血肿存在。
3.3生命体征的观察:酒精中毒的患者血压偏低,颅内压增高者血压偏高,所以酒精中毒致颅内损伤患者血压正常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4、讨论高血压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可能的原因:
1.饮酒后,乙醇作用于脑中突触后膜—氨基丁酸受体,从而抑制了y-氨基丁酸对脑的制作用,引起中枢兴奋。
2.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可使人体血中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脑血流量增加,脑膜充血水肿,同时酒精可以直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与成熟,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导致多种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大量饮酒者出血时间较血小板正常者延长2倍。如果存在高血压病者,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更大。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3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收住的产后大出血产妇87例,初产妇53例,经产妇34例。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8.6岁。分娩方式:剖宫产31例,顺产56例;估计出血量<1500ml者43例,1500~2500ml者38例,2500~3500ml者4例,>3500ml者2例。
1.2评价标准:①显效:抢救成功且未进行子宫切除。②有效:抢救成功但进行子宫切除。③无效:抢救无效,产妇死亡。显效和有效均视为抢救有效。
2急救护理对策
2.1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①产后24h内严密观察产妇病情变化,若产妇出现皮肤苍白、阴道出血量增多、意识模糊、出冷汗等表现,立刻给予产妇去枕平卧,增加下肢静脉血的回流;注意保暖,适当提高室温。②积极准备静脉切开包、止血药和升压药等急救物品,以备抢救时急需。积极检查血常规,并进行血型和交叉配型试验,立即备血,为输血做好准备。③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双鼻导管有效吸氧,流量控制在3~5L/min。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效果,观察面色、唇周是否红润,呼吸是否通畅。④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留置针头,根据产妇一般状况选取适当的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⑤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子宫收缩情况有无改善和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记录出血量,做好护理记录。⑥出血停止后,保证产妇安静休息,继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和阴道出血量,在产房观察2h,如生命体征、一般状况平稳即可返回病房。⑦产妇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持续偏低者,行子宫切除术。
2.2产后大出血的心理护理:产后出现大出血,产妇常常因为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而表现出惊慌、恐惧、情绪紧张。而紧张的情绪可以导致产妇病情恶化,使其更容易进入休克昏迷状态。护理人员针对这一常规现象要给予适当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解释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从而尽快消除产妇紧张情绪,降低其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
2.3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感染护理:由于妊娠过程中暴露时间过长或者产道损伤,极易引起产道感染,对产妇病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产后要积极预防感染,做到:①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做到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对病房常用器物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环境的清洁。保持床单整洁、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垫,减少细菌滋生。②保证产妇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加强产妇的饮食营养,多进食热量高、蛋白含量高和铁含量高的食物。③注意保持产妇会阴清洁,每12h进行1次会阴擦洗,一旦发现会阴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师处理。④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但要根据产妇的特殊性选择适当药物。
3讨论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4例,女性36例;年龄1~79岁,平均年龄49.5±5.6岁;开放性损伤53例,闭合性损伤57例;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骨科多发伤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77例,女性33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49.8±5.4岁;开放性损伤51例,闭合性损伤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快速进行输血或输液抢救治疗等。观察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在救护车接到出车指令时即应向警方人员大概了解患者的基本伤情,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准备简单的救治材料,在救护车达到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观察患者具体创伤部位,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在护送患者的途中将其病情及时报备给医院,令急救人员做好准备措施。院内急救:对患者详细的病情评估,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危急患者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对危重患者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并优先进行救治;对紧急患者可安排其救治后转入普通急诊重症区进行诊治;对于一般急诊患者转入普通急诊轻症区进行救治。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其口腔内的分泌物、血块等清除干净,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令患者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对患者进行吸氧等急救措施,如有必要,可进行气管插管。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为患者补充其所需液体。对患者基本生命特征进行严密监测,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并对家属和存在异常情绪的患者进行稳定安抚,为急诊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护理:在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吸氧、静脉输液等基础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将手术物品、器械充分准备,对危重、危急患者应尽量在入院1h内进行手术抢救治疗,且护理人员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医师的各种治疗操作,以提高患者生存可能。
1.3观察指标
记录进行规范化护理前后救护车的到达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与分析;记录两组患者自入院起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几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救护车到达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73%(102/11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0.91%(89/110)。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护士
随着医学模式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我院普外科病房于2000年7月开展了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以借此来推进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病房的护士编制
在护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病房共有在编护士19名。其中主管护士1名,护师6名,护士13名。大学本科生1名,大专学历者5名,大专在读者3名。
2、查房的组织形式
2.1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师以上查房,每季度一次由护理部定期组织副主任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高级的护理查房,起着指导和示范的作用.这种查房每三月进行一次,要求全院所有护士长参加.而护理部对三级护理查房则起着行政监督以及检查落实的作用.
2.2护士长查房,每两周一次
亦称中级查房.护士长根据病区专科特点或护理薄弱环节,有倾向性地选择病例.这种查房每两周一次,必要时可增次数.全病区半数以上护士参加.有时还要求护理部老师或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2.3病区主管护士初级查房,每日一次
本病区病员总数50人,分两组.每组各设一名主管护士,其余均为分管护士.主管护士负责统筹安排本组的护理事务.上午对每一位病员进行评估后,开出护嘱,具体由分管护士执行.下午在完成各项常规护理工作后,主管护士带领分管护士对本组所有病员进行护理查房.
3、护理查房内容
3.1全体病员的整体护理质量
由分管护士口头熟练汇报病人九知道,提出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依据)和护理措施(包括措施落实情况).主管护士根据病情分析护理问题是否恰当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当场反馈护理效果。
3.2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
要求分管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操作的目的步骤,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变措施.如护理体检历来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不为临床护士所重视,临床护士往往有抄袭医生体检记录的倾向.为了强化护理体检意识和统一规范程序,我们在三级护理查房中加入了护理体检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3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士的基本职责之一[2]。我们要求分管护士在查房前完成各种宣教工作。护理查房时请病人复述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知识,或者演示床上翻身活动及咳嗽咳痰的正确方法等等.以检查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效,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4特色和创新
4.1打破了查房前通知病区护士分头准备资料的惯例.要求做到"平时和查房一个样",病人九知道了然于胸,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本病区99%的护士表示“三级护理查房是压力,更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巨大动力”。
4.2实现“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士"式的新型三级护理查房.三者各司其职,重点各有偏颇.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级护士技术职称的作用。
4.3使临床护理工作更趋于系统化,明显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通过当天“评估-->下诊断-->上措施-->反馈"的方式,使琐碎的临床工作变得有计划性,做到忙而不乱,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本病区连续11个月未发生护理差错。
4.4将病人作为整体护理效果的反馈点,纠正了护理措施仅仅停留在书写的缺陷,有力地纠正了整体护理在具体运作中出现的不足。
5.体会
5.1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三级护理查房对整体护理工作是一个集体评价和总结提高的过程.从如何得出护理问题-->如何制定护理计划-->如何将护理措施落到实处等方面展开讨论.注重护理计划的动态性对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2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三级护理查房可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1].另外在三级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有关整体护理的正确思维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勤思考”,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些标准护理计划.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5.3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
三级护理查房尤其是主管护士的初级查房,将护患双相沟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以工作职责的形式明文规定下来。并且以病人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沟通效果的唯一标准.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相转向双相。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只有沟通形式,没有沟通实效”的不良风气,融洽了护患关系,满意率由原来的92%升高到99.5%。
综上所述,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护理计划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急救护理论文范文6
患者女,32岁,体重58公斤,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因胃癌入院治疗,在胃癌根治手术后第一周期使用同奥+替加氟+艾素进行化疗。
2抢救及护理
2.1抢救护理
胃癌患者注射艾素后因全身血管扩张及大量出汗致血容量降低表面一系列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发现其反应后立即将患者置于半坐卧姿势、供氧(氧流量10L/分),以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加快补液滴速,扩充血容量。
2.2心里护理
针对本例女患者,在注射艾素后突然出现胸闷、大出汗、呼吸急促、胃部疼痛不适在心里上会感到恐慌和害怕,与此同时,医生和护理人员应立即在旁陪伴并给其降解艾素药物的使用说明,解释出现这种过敏反应的原因及对现在这种反应的急救方案,并同时陪伴病人安慰她,让患者减轻恐慌增加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3讨论
3.1对高敏患者应慎重选择艾素等紫杉醇类药物
本例高敏体质患者在注射艾素22min后便立即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尽管在注射之前静脉注射了地塞米松,还是没能防止艾素所致的过敏反应。
3.2艾素的过敏和不良反应
艾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过敏反应、体液潴留。可能发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或腹泻,脱发,乏力,粘膜炎,关节痛和肌肉痛,低血压。神经毒性和心血管副反应极少发生。本例反应病情严重,低血压状态较难纠正,提醒临床使用中注意观察,以免引发严重后果。对于不同的患者在使用艾素后均有可能导致一定的过敏反应,一般轻微的过敏反应不需中指用药也不必做特殊的处理,但是对于严重过敏者则需立即停止用药,如本例患者就属于严重过敏患者,在发现后立即做急救处理。临床上也有采用艾素对患者进行化疗主要的毒副反应时粒细胞拟制,程度轻,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资料后随即恢复,其他如恶心,脱发等停药后能迅即恢复。
3.3艾素注射过敏建议
艾素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裂期间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的作用,结合临床禁言,建议在患者注射艾素的前一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片15mg/次,Bid,连续4~5d。在第2天用艾素前10min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先缓慢滴注10min,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未出现过敏反应,则将剩下的药物在1h内滴完。
4护理体会
4.1心里护理
由于患者未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所以护理期间向患者做好解释、安慰、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患者的心里特点随时了解他们的心里状态,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安慰解释,缓解紧张情绪让他们对治疗充满信息积极配合治疗以良好的达到治疗效果。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积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给患者信任感,也可以减少一些必要的纠纷隐患。
4.2过敏反应的护理
对患者使用艾素前:(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有无过敏史等。针对过敏体质患者应慎用此药。(2)注射用艾素前使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3)注射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护4~6h并观察15min,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不要马上离开,以免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患者的反应,任何不适都应引起重视。由于艾素化疗期间可能会发生各种程度的过敏、不良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在患者使用艾素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急救药品并在有癌症化疗经验医师的指导下做好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