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状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状元作文

高考状元作文范文1

我并没有“第一名的故事”。我想我的故事大致与北京7万多名考生一样,在17年中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并对人生有了大致规划,而高三一年是背水一战。相比于“出国党”,我们“高考党”的心境应该是更为专注、也更为豁达的。无论成绩好坏,在这一年中必将尽自己的全力,只为6月能够完满地绽放。

在备考阶段,我没有刻意关注过高考状元,然而当曾得过状元的四中学姐回校讲话或给我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我也和别的同学一样,难掩一脸钦佩的神色。虽然知道我就奋斗在学姐曾经的教室,穿过她也许曾背书的长廊,但她于我依旧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网上搜索时,“历届状元”总与“历届高考状元现状”相联系。总会有评论说高考状元们普遍建树不大,因此应该给“状元热”降温。其实这不免有偷换概念之嫌。状元,除了“殿试第一”,还有“本行业最突出者”的意象。高考仅为学业成绩的竞赛,更何况很多时候有幸运在加分。就我自身而言,我一直羡慕班里的话剧社社长,他可以导演编排达里奥·福的话剧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我也羡慕将西方哲学史如数家珍的同桌。

我认为,“状元热”的偏执在于对状元的过高期望,而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制度本身无错处,只是给予其太大的重要性,而其他选拔方式还不够成熟。

作为一个文科生,来说说高考带给我的益处。

首先是学习方法方面。高考的考试范围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而教材往往不能把知识系统性地连成整体,历史尤甚。我选择通过大事年表、不同朝代国别、不同革命性质、不同类别成就、不同制度发展史等多个角度总结,虽然费时但也终于达到成效。大部分科目在高三上学期就完成了知识点学习,余下的时间怎样分配,怎样做到有效率是需要每个人自己摸索的。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自我了解的很好途径。

其次是思维方法方面。在历史学习的各种系统架构中我学会用横纵结合的历史观看待问题,并逐渐运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对于文科生普遍最头疼的政治,大概记得最深刻的就是老师强调的答题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记得一次面对毫无头绪的语文材料作文,我索性将这条政治答题策略用上,按“现象-探究原因-如何解决”的线索写下去,竟也得了好评。后来发现老师强调的3W实际上就是一个“解释说明-深挖论证-自我反思-推论”的过程,亦即批判性思维。

我认为一些关于高考抑制学生思维广度的说法是有纰缪的,如果单从试题答案以及答题套路等方面看,确实会有自主意识全无的印象,但高考仍可给学生带来附加值——虽然是以答题思路的形式强加,确实催促我们以一种更成熟而理性的方式看待社会,并逐渐获得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不可避免的,对于高考,我也有一些困惑。

即使再博学的文科生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要想考高分,背书是硬道理。正如政治老师强调的,如果将四本必修教材、两本选修教材一字不落地通背下来,分数一定不差。相信随便一个文科生都可以准确地背一遍商业银行的优点,但如果问“是什么导致目前银行的钱荒”,也许很多同学会沉默,反正我是这样的。虽然强调关注时事,但仅仅以时事热点作为背景出题,答案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从简单经济概念的学习到理解讲明白当今的经济热点问题,之间仍隔着一道深沟,是课本知识无法填补的。

每晚7点四中有收看新闻联播的传统,而复习到最后,文科班的人总能边听边笑。因为频繁出现的“转方式调结构”、“收入分配改革”、“城乡一体化建设”之类属于高考考点的名词我们都太过熟悉。以至于当主持人说出“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接出“……和支付保障机制”。只是如何将这些术语转化成为具体实在的措施,我们仍一知半解,也没有深入了解的渠道。

在我身边,高考似乎仍是大多数学生唯一的出路。

的确在高考之外,存在艺考、特长生、自招等多种途径。班里我后座的女生就是顺利通过艺考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但并非所有人像这个出过两本书和一部纪录片的女生一样幸运。另一个班中的男生,属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类型,在课上可以纠正老师口中的史实错误。而他的成绩不够考入心仪的北大国际政治系,只能选择北师大。他曾很认真对我说起成为一个政治家的梦想,我尊重这样一个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也坚信他有能力沿着他给自己的规划一步步走下去,然而还是会为他与理想大学的错失而惋惜。

高考状元作文范文2

微信群里最活跃的是E君,他和当体育委员时一样热情。他发的信息日过数十条,视频笑话调侃都会叫你忍俊不禁。据说他高考落榜之后步入社会,笑对人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现供职于某市艾滋病疾控中心,是艾滋病患者最真诚的朋友。

发言最少的是某集团董事长B君和某市副市长C君。即使节假日,大家讨论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俩也是礼节性的三言两语,惜言如金。这种理性与淡定,依然是他们高中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修炼的结果,“礼贤下士”绝非他们的风格。

大伙印象最深的是班花Y,如今她已经是影视圈里的名人,年近半百依然那么温婉动人。当年,她曾经是几位男生的暗恋对象,高考落榜之后就与他们分道扬镳。其实追到Y的,是一位相貌不扬学历一般的男孩。当初几位暗恋Y的高材生后悔不已,在微信群里有过软绵绵酸溜溜的表白,但对于Y君来讲,一笑了之,不削一顾。

群里常常聊起高考状元A君。他高中入党,可算是他们当中风光无限的人。前些年平步青云,政绩显赫。不幸的是,在竞争省委书记的过程中,被人检举巨额受贿,锒铛入狱。

相比之下,群里过得最棒的要数D君,因家庭贫困,不得不把录取通知书深藏箱底,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电子商务谋得一席之地,拥有多家网站,成了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

自称小人物的落榜生F君和X君,如今在省城有了自己的画院和跆拳道馆,育人无数,小有名气。

那个年代,高考就像一座独木桥,有的人千方百计挤到梦寐以求的彼岸,以为高楼之下都是贫民窟;有的人没挤过桥,却无意成为时代风云的主人。

高考状元作文范文3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优秀作文】:学会思考,切勿“照搬”

迷路的螃蟹向青蛙问路,青蛙告诉它只要向前走就能找到出路,但是螃蟹没有考虑到自己是横着走的,照搬青蛙的方法,结果无功而回,还责备是青蛙的错。其实,问题出在螃蟹身上,它只会套用别人告诉它的指示,而自己没有认真思考是否符合自己,最终是徒劳无功。

盲目套用别人的而不结合自身特点,不假思索,最终会落的可笑可悲的下场。“东施效蹙”的成语中,美丽的西施按住作痛的心口,显得更加楚楚动人,而丑陋的东施也模仿她的动作,却显得更加丑态百出。邯郸学步的故事中寿陵少年盲目鄙薄自己,一味崇拜别人,生搬硬套邯郸人的步姿,最终落得爬回寿陵的可笑下场。这些就告诉我们不要像螃蟹那样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而不假思索,这只会事半功倍,徒劳无功的。

现实中常常也会出现类似学习了别人的好方法,却无法达到自己目的而啼笑皆非的场面。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大部分学生的心愿,聆听高考状元成功经验,不失为一个方法。但状元除了一点运气外,靠的还是自己雄厚的实力,脑筋灵活、基础扎实适他们的资本。我们的资本是否如此齐全呢?有些人没想过,只是盲从,最终却是事倍功半。这些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盲目跟随那些状元的学习方法走,谁知高得无法驾驭,最终因为不适应他们的方法而误了自己的前途。

高考状元作文范文4

想当初,刚接班时,他们已经是四年级学生了,还不会写作文,不知道预习,不知道上课如何记笔记。我静下心来,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预习,分几步进行,如何把老师讲的重点加以整理,如何读书习作。慢慢地孩子爱上了语文,爱上了习作。不写不痛快的感觉代替了往日一提笔就头疼的现象。作为师者的我也感觉到一丝欣慰:孩子们终于会学习了!成绩渐渐地提高了,快乐充溢在孩子的心头。前进这一步,确实艰难,行进路上的苦涩渐渐地被甘甜所替代。虽然成绩没位居年级前茅,这,我们也知足了,毕竟孩子“拼搏”了一把,毕竟尝到了学语文的甜头,毕竟悄悄喜欢上了语文课,自己自然也赢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信赖。

在家长会上,我跟家长也交流了如何看待孩子成绩的问题,会后孩子悄悄地给我说:“老师,谢谢你对我们的信任,俺爸妈不再因分数而唠叨我了,而是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争取把漏洞补上!”这是家长会产生的效果。

今天读到慧老师的博文《不要让孩子考100分》,我深有感触。“不要考100分”是已故国家著名数学大师、南开大学教授陈省身先生生前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题词。

试想,如果教育的目标只锁定在分数上,仅仅追求分数上的完美,那么学生必然要在知识的细枝末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势必浪费聪明才智,荒废了孩子在身体、交往、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我又读到报纸上说美国拒绝“高考状元”的消息,看来人才的培养不在分数高低,重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力,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

家长们,老师们,请多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非分数!

高考状元作文范文5

在我心中萦绕良久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偏僻农村的语文教师。他们在经年累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不过也有很大的弊端: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演变成程式化。教师个人也大多随波逐流,逐渐失去了棱角,失去了激情,没有了创造。每天套公式般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没有新的教学模式的冲击,新的教学理念的更替,长此以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需要。

从以上思考中将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现在各种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优质课评选搞的是如火如荼。各种教学模式纷纷登场,有人戏谑为演戏。(此话有些严重了,不排除有的课上得很精彩。)纵观这些课,讲者大多眉飞色舞,听者笑声赞叹声一片,但笑过赞过以后,不觉有一丝沉重压在心头。近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每年高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追捧报道高考状元,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我们推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

为教学而教学,为应试教育而教育。上课难免唯一,上课模式看似灵活实则呆板,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在那。在此背景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必然是死的,即使掌握了也很难灵活运用。导致这样的结果,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空白的庄稼地,教师要有计划的好好播种。当然若加上科学的精心的护理,必定会收获高的产量。故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此授之一渔也。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深信此说法的正确性。乐安的诗文诵读全县乃至全市闻名。自从成为乐安的一名语文教师之后,看到长期的诗文诵读让每个学生受益颇多。在此背景下,我每天让学生背一首词或一首曲,目的是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我认为这是超越教材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相同老大难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反思一下,古人早就认识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时再回过头来反思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方恍然大悟,心中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怎能下笔如有神。所以以教材为例,走出教材,超越教材,给学生打实基础,夯实文化底蕴,这样就会功到自然成,水满自溢,学生再写文章,就感腹中满,下笔时思绪就如飞泻之瀑布,一发而不收。写作水平焉有不提高之理?

物来于课堂之内,由来已久。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封闭的课堂之内学到了知识,需要走出课堂,用社会实践印证所学,从而加深认识。这就需要实行三方面沟通----老师、学生、家长相互联系,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课堂以外的东西。使学生了解到,最大的课堂是社会,最伟大得人其实就是身边的父母。

高考状元作文范文6

2009年1月,教育专家尹建莉16年来的教子手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出版了。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出书就连续5个月荣登畅销书排行榜首位,上市仅半年就销售50万册,许多妈妈甚至以“手抄本”的形式争相传阅。

尹建莉从教多年,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着精深的研究,并且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圆圆品学兼优,在2007年参加高考时,年仅16岁的圆圆以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优秀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每个好孩子都是有出处的。作为妈妈,尹建莉认为,女儿圆圆并非“神童”,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自己作为母亲,做到了面对孩子时“有心”,教育孩子时“无痕”,只要把握了这个要诀,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无为而治,

“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在我们周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用心,但主要以管教为主。他们往往把对自己的管理,套用在孩子身上,孩子所体会到的只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

尹建莉从不管教孩子,从不会对圆圆说:“到点了,该去写作业了。”“你今天必须要穿外套。”这样的管教方法是不尊重孩子的典型表现,对孩子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正常生长秩序会被打乱,反而不利于好习惯的形成。

但“不管”其实是件比“管”更难做到的事。圆圆上一年级时,像任何一个孩子一样,也会因为贪玩而常常忘写作业。一开始,尹建莉也时常提醒圆圆要去做作业,但很快圆圆就被自己搞乱了。于是尹建莉就和丈夫商量好,不再管圆圆写作业的事,要培养她自己写作业的责任意识。

有一天,圆圆放学回家先看动画片,饭后玩了会儿玩具,然后又看书,等到躺到床上了才想起还没有做作业。孩子没写作业,尹建莉早就看在眼里,但她故意不去提醒,因为她知道,这是个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机会。尹建莉虽然心里很着急,但并没有责骂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让圆圆自己选择:“你可以现在不睡觉去写作业,也可以明天早点起来去写,或者干脆不写了。”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圆圆知道不写作业肯定不行,于是就老老实实地从床上爬起来去写作业。尹建莉假装关灯睡了,静静地听着她的动静,大约写了半小时后,圆圆自己收拾书包去睡了。

尹建莉觉得,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给予孩子的是理解和宽容,而不是批评;允许孩子做错事,让孩子自己体会作业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赖父母的提醒,父母也不会陪着她写作业。

从那以后,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圆圆一直都很自觉,尹建莉再没操心过。

很多父母甘愿放下自己的工作去陪孩子做作业,一看到孩子磨蹭,就忍不住催促:“快去写作业。”孩子就会带着负罪感去写。

尹建莉认为,家长为孩子规定写作业时间,监督孩子写作业或陪孩子写作业等“教育方法”,与其说在帮助孩子,不如说在给他制造麻烦。在陪伴和监督下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而不是内心的。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就越接近监工。孩子是不喜欢“监工”的,虽然他表面会暂时屈从,但内心绝不会听父母的话。只有“不陪”才能给孩子留下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不陪”其实是在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不仅如此,尹建莉的“不管”还有点“过分”,比如从不检查圆圆的作业、不看圆圆的考试分数、不给圆圆报辅导班、也不给圆圆买课外辅导教材。尹建莉说:“在学习方面,家长要做的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对知识的好奇心,寻找答案的兴趣,平和的学习心态等等。”

在培养圆圆的学习兴趣上,尹建莉让她从二年级起就读金庸的小说,“因为武侠小说悬念迭起,很容易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金庸的小说文字工整,对圆圆提高作文水平有帮助。”

就这样,圆圆到四年级时,就已经读完了金庸的14本小说,好处在圆圆刚刚写作文时就体现出来了,圆圆的作文基本没有病句和错别字。尹建莉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圆圆阅读古诗和名著,以及英文小说。大量阅读使圆圆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高考时考出了140分的高分。

尹建莉表面上“不管”孩子,其实她非常用心,奉行的是“无为而治”。她给孩子设立了“记功簿”,给孩子以精神鼓励,在学习方面则只是注意用学习过程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她反对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认为那样会使孩子的学习动机不纯,反而扰乱了孩子的学习心理。

惩罚你,

不让你写作业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好好写作业,但其实孩子天生并不反感写作业,之所以后来不喜欢,是因为家长把孩子写作业的胃口给弄坏了。“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这是尹建莉提出的对付被弄坏的学习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有一阵子,圆圆写作业很不认真,爸爸见了,急得撕掉了不认真的部分,要求圆圆重写。圆圆有抵触情绪,摆出一副就是不想写的样子。尹建莉见了,赶紧从爸爸手中抢过作业本,平静地对圆圆说:“如果你觉得写作业不好,那以后就不用写作业了。”

圆圆起先觉得很开心,可转念一想,不写作业的话明天肯定会挨老师骂,就想把作业本抢过来。尹建莉说:“既然你写作业那么不认真,那我就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了。”圆圆急得想哭,一边抢作业本,一边说:“我要好好写。”然后就备感珍惜地写作业去了。

惩罚性质的罚抄几遍作业的做法,对孩子的学习只有毁坏,没有成全。在调动孩子写作业热情上,尹建莉认为可以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写作业的热情,而不要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想让孩子喜欢或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

圆圆也经常丢三落四,犯一些低级错误,尹建莉对此从不直接批评孩子,这时候,会开玩笑地说“你像牛顿一样”,把一件本该生气的事以玩笑的形式化解了。这让圆圆意识到自己哪里错了,又不损伤自尊心,还暗含了对她的理解,甚至隐藏着对她某种才能的褒奖,这样的批评语,孩子比较爱听。

尹建莉认为,欣赏孩子不只赞赏他的优点,更体现在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那么他就会越来越像牛顿。

尹建莉还做了一件让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那就是帮圆圆做作业,而且一帮就是两年。在写作业上,圆圆一直比较自觉,可有一阵子,圆圆总是抱怨:“一个生字干吗要写三行啊!作业太多了!”

尹建莉就问圆圆:“这些生字你都会了吗?”经过测试,圆圆确实都会了。于是尹建莉就提议:“那好,只要你会的生字就不需要再抄写了,其他的,妈妈帮你写。”圆圆一听兴奋地同意了。从那以后,尹建莉经常帮圆圆写作业,每次哪些由圆圆自己写,哪些由妈妈写,都由圆圆来判断。

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些另类,但尹建莉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替孩子写作业能给孩子省下不少时间,而且稳定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利大于弊。于是,每次尹建莉一笔一画模仿圆圆的笔迹写作业的时候,圆圆就在一边看课外书。

别太刻苦,

幸福地参加高考

在圆圆升小学六年级时,父母因工作调动从烟台搬家到北京。为了省下高昂的借读费,尹建莉决定让圆圆跳级,直接读初一。

从小到大,圆圆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好,上了中学后,圆圆有些偏科,数学成绩老是拉分。于是,尹建莉买来习题集,向圆圆提议:“妈妈是学文科的,数学也总是学不好,那我们一起来做题,把数学成绩提上去。”

母女俩开始每天晚上在一起做题,尹建莉总是故意“输”给女儿。当圆圆率先做对了,尹建莉就要求圆圆给自己讲解习题;要是遇到两人都不会做的题目时,就一起请教爸爸。通过这样的方法,很快改变了圆圆偏科的问题。

由于之前已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在尹建莉看来,这3年拼的就是刻苦和毅力。

圆圆读高二时,有一次,尹建莉的朋友来家里做客,那个朋友的儿子正在读高三。朋友就问圆圆:“你将来要读哪所大学呀?”圆圆回答:“还没有想过。”

那个朋友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我们是非清华不考的。”朋友儿子当时显得很紧张。一年后,那个孩子没考上清华,但也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因为不是第一志愿,所以他很不自信,感觉对不起父母。

那个孩子显然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的意愿,是件“苦差事”。尹建莉开始反思:“家长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一定有能力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件有趣的事,但至少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神和行为告诉她,学习是件不苦的事。” 家长要想让孩子勤奋学习,恰是不能强化“苦”,而是要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中感到苦闷。

从那时起,尹建莉从没在女儿面前提出“要用功学习”、“你一定要考哪所大学”之类的话。“这些完全是废话,一个高中生已经完全懂事了,学习也变得很主动。此时,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敦促孩子学习,而是为孩子减负。”

圆圆高三一模时,跟妈妈说:“我这两天紧张得有点睡不着。”尹建莉心里其实很担心,但嘴上却说:“妈妈上网时,看到有些高考状元也会失眠,人家失眠三天,照样考了个高考状元,所以失眠没什么可怕的,大不了明天早上妈妈给你冲一杯浓浓的咖啡。”那晚,圆圆背着书就睡着了。

高考那几天,尹建莉家周围的工地仍在施工,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应该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因此,总是尽力帮孩子消除噪声。尹建莉却觉得无所谓,她一直都在培养圆圆的抗干扰能力,她觉得孩子要“学习不怕吵”、“睡觉不怕吵”,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应该娇纵孩子睡觉怕吵的习惯,而是应该想办法让他逐渐适应生活噪声,既不需要故意制造喧嚣,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安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

上小学时,尹建莉甚至让圆圆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圆圆做作业时,夫妻俩也不会刻意把电视声音调低。所以,在高考那几天,虽然施工噪声一直不断,但尹建莉和丈夫一直都心平气和,从没表现出对噪声的焦虑。

等圆圆高考完,尹建莉才小心翼翼地问女儿是否受到外面工地的干扰,圆圆的回答出乎意料:“好像声音是挺大的,但没顾得上在意。”还反问:“妈妈,高考我一点都不紧张,是不是不正常啊?”

家长要给孩子“奶”,

也要给“蜜”

许多读者读完尹建莉的书后这样感慨:我原来觉得自己孩子不够好,但读了你的书后,我认识到是自己做错了。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尹建莉把母亲对孩子的关心比喻成“奶”和“蜜”,奶是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而蜜则象征着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对生命的热爱。大多数母亲都能给孩子“奶”,但只有少部分母亲能给孩子“蜜”。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很多父母想给予孩子全部的爱,但往往夫妻关系处理得不好,使得家庭充满了火药味,孩子自然不能健康成长。而在圆圆看来,自己家比五星级宾馆还要好,因为圆圆在家里得到的是爱、亲密、尊重和自由。

尹建莉和丈夫也会有小矛盾,但夫妻之间从不当着圆圆的面争吵,而且就事论事。即使有时躲不过去了,尹建莉也会要求圆圆来“断案”,常常吵过就忘,不让压抑的气氛笼罩在家里。

多年来,“提意见会”的游戏也一直在家里保持着。饭后,一家三口坐在一起,互相给对方提出意见,并给予纠正。这让圆圆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缺点,客观面对、积极改善⋯⋯

2007年6月,圆圆“幸福地参加了高考”,并以674分的高分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在个性品格方面,圆圆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