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1
(一)明确学习目标。近期内先学习韩语,打好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多查找资料更深入地去了解韩国的方方面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九、十月,这是到达韩国的第一、第二个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学校的概况、结交新同学、适应新环境是此阶段的重要工作,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身边的外国朋友、亲身实践是来完成此项任务,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交换生的责任和义务,为华师为祖国增光添彩。
(三)十、十一,这是到韩国学习的中间阶段,也是转折点。第二项计划完成的情况会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前一项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完美地完成。不可否认,韩国各项经济水平都比中国高,相应地生活水平也高,到韩国学习,这种开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担的。为此,在这三个月里,我会勤工俭学,在学校里当中文老师或者到外面做兼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学习,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数目的收入,既能够与韩国人打交道的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经济意识,何乐而不为呢?十一月份将有其中考试,我想这正是检验自己学习情况的大好时机,我将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学习中,以饱满的信心迎接韩国交换生的第一场正式考试。
(四)十二月,这是韩国大学期末考试时间。我会比在华师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备考,不仅是因为韩语教学,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证明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
(五)2011年一、二月,这是学校的寒假时间。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会放弃回国休假的机会,将会选择留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反思自己这一个学期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订下下半学年的计划,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该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继续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断地反省,才能为未来的路指明方向。
(六)三、四月,新学期的开始。对比上年的自己,我应该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应该能够克服一切的困难来完全融入到韩国的生活中,并且反复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
(七)五、六、七月,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和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后期的学习。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2
为了更好的前程,广大毕业们不得不在5月,凭全身之力冲向那道通往名企与高薪的“窄门”——暑期实习招聘。
国际名企瞄准校园近年来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并升级到尚未毕业的高校学生中。每年暑假前,部分国际知名企业都会在各大高校开展暑期实习招聘计划。实习招聘主体:多数为外企、跨国公司。企业涵盖IT、通信、电子、金融、投资、快速消费品等多个领域,几乎囊括中国境内的所有世界500强企业实习招聘对象:主要是大
二、大三或研究生一二年级的学生实习岗位:推出的实习岗位涉及技术、销售、研发、行政、生产、客服等各个职能类别,非常全面而广泛招聘时间:跨国公司招募实习生的大门,通常是全年敞开;或是选在年底或年初时与校园招聘同步进行,在4、5月进行集中招聘实习时间:实习期普遍是6月至9月,不同岗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习时间信息渠道:有的通过公司网站直接招聘信息,有的通过校园宣讲和网络招聘IBMIBM2009年度暑期实习生项目包括:
IBM“蓝色之路”实习项目(BluePathwayInternshipProgram)
IBM“青出于蓝”实习项目(ExtremeBlueProgram)
上述两类的IBM暑期实习生项目包括了400个实习职位,针对的对象为2009年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有关实习职位详细信息和报名申请方法,请登录IBM实习生项目网站进行查询和报名。IBM将在一些城市举行实习项目校园巡讲,目前暂定的安排如下,详细情况请关注IBM实习项目网址。IBM实习生项目网址为:ibmcampus.chinahr。
暑期实习生是IBM校园招聘的主要来源,2009年的实习生中有70%今年都拿到了进入公司工作的通行证。微软“领跑之旅”是微软常年的一个实习生计划。参加该计划的学生将完全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享受公司提供的实习福利,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表现出色的2009年应届毕业生学生将有机会提前接到微软的正式聘用通知。英特尔英特尔公司则直接将岗位按照技术、研发、生产、综合等四大类别,进行分类招聘,计划在全国招募200多名学员,工作地点分布在上海、北京和成都。
摩托罗拉“摩托”营是摩托罗拉长期的实习生计划,专门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每年都有一批实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被留下来。主要覆盖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实习岗位包括:研发、工程、IT、工业设计、市场、财务及人力资源。
摩托罗拉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要经过简历筛选、面试、测试、背景调查和体检等环节。在面试环节一般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在你的学习和工作上,有没有遇到最困难的时候?”并且还会追问,是怎么考虑这件事带来的风险和收获的;决定是自己做的,还是有同学、朋友的帮忙,或是爸妈做的决定。
同时,在面试的时候,还会设置一些情境,要多个面试者组成一个团队,模拟要求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有的人非常主动,有的人是跟随者,有的人擅长做计划,而有的人执行能力非常强。
宝洁宝洁每年10月招聘实习生,后一年的暑假才开始实习,今年10月将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共招50名左右的实习生,主要针对著名大学的大
三、研
一、研二的学生。实习生的待遇包括工资、医疗和意外保险,以及办公设施保障等,实习结束后大多数学生会拿到录用通知书。
思科精英海外培训项目ASE,计划向2年以下相关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敞开了大门,幸运者将赴美国参加12个月的培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全面撒网,目标也是百人左右人。通用电气GE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录用为GE正式员工,并优先选拔加入GE的管理培训生项目。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3
高中暑假学习计划应该包括:某科补课计划、假期自学计划、考前复习计划、课外阅读计划、社会调查计划、每天活动计划等等。有了这些计划,不仅有利于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目标
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
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大学生
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大学生暑假学习计划。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3、要求
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
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4、注意
①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
②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立体化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郑晶(1979- ),女,浙江宁波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翻译学。(上海 20141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60-02
纵观教育史,每一次教育传播媒体的革命势必引起轰轰烈烈的教育变革:专任教师带来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的第一次转型;文字的发明和普及推动了第二次教育革命;印刷术的发明迎来了第三次教育革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推动了第四次革命浪潮。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也必将引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为了使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下文简称《课程要求》)。文件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份纲领性文件提倡采取以网络化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鼓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大学英语教学朝个性化、自主式方向发展。这一新模式向传统“书本+粉笔”的单一授课模式提出了挑战,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呈现了积极探索、成果林立的改革局面。本文在全面总结成功经验并科学分析实践误区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总结
1.成果一:教材媒质构成的革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自1986年问世以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多次予以修订和改编。新版本汲取以往教材的精华,推陈出新,不断改进。现选取2000年后出版的三套广泛使用的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配套媒质构成做出统计(如表1所示)。
2.成果二:教学技术效果的提升。自《课程要求》出台至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两大环节都运用了新型教育技术,使得“教”和“学”都体现出生动、清晰、便捷、互动等特点。现就演示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自学平台等方面的技术效果做出总结(如表2所示)。
3.阶段性成果总结。表1、表2显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相比,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确取得了不少进步,努力向《课程要求》所提出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要求迈进。新教材主要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王志强等学者指出,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信息,把多媒体信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并呈现在屏幕上,然后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可见,教学技术信息化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又是教学效果全面提升的硬件保障。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几大误区
1.误区一:立体式英语教材=纸质书本+电子版本。大学英语教材在多媒体方面最广泛的应用就是配套光盘。但是,目前的不少配套光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读写教程光盘往往将纸质书本的内容照搬到了屏幕上,即仅提供了电子版本的课文和练习,或者在此基础上补充了配套的PPT课件和练习参考答案。虽然能够方便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开展课文讲解和练习校对,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既没有实现“量”的突破(在“量”上仍然与纸质书本保持同步),也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在“质”上没有改变“教师讲授+学生笔记”的传统授课模式)。这就造成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主要依靠纸质书本和教参开展教学,配套光盘形同虚设。可见,立体式英语教材≠纸质书本+电子版本。
2.误区二:信息化技术教学=课件投影+光盘播放。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演变为两种模式:读写教程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投影设备将教材配套光盘可见或自制电子课件投影至大屏幕,用以分析语言难点和语法重点;听说教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依靠播放光盘(包括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开展听力练习,然后分小组讨论或编对话操练口语。虽然这种投影演示技术和音频、视频数码播放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磁带”的方式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信息技术的强大教学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主要依靠“课堂面授”,缺乏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可见,信息化技术教学≠课件投影+光盘播放。
3.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平台=练习软件+自动评阅。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正在努力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自主学习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但目前的实际情况表现为教学平台无法真正推动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例如不少平台推出在线配套练习软件和自动评阅系统,鼓励学生上网完成练习,然后自动得到回馈,即自动评阅得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平台往往由于多方面原因遭遇冷落:一是没有师生即时互动环境,学生缺乏动力;二是传统习题使得任务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兴趣;三是自动评阅体系虽然提供评阅结果,但是无法真正完成“解惑”,尤其是翻译、作文等主观习题,其评阅信度本身就存在质疑,效果难以保障。可见,多媒体教学平台≠练习软件+自动评阅。
三、积极构建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
1.构建方案一:搭建课堂自主建构框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这一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陈坚林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营造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境,充分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有效实现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和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相结合,帮助学习者积极建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前者即机辅教学,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运用于外语教学,其作用主要是以演示讲解为主(图形、动画、仿真等);后者即机辅学习,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广泛地运用于外语教学,主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工具、资料、答疑、计划等)。据文秋芳等知名学者所述:“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挑战和承担新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增强自我责任感、效能感、成功感以及维持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永不退缩的激情。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薄弱环节即如何更有效地推动机辅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发挥组织者、设计者、鼓励者的作用,从任务、协作、资源、服务、测评、趣味、动机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CAI与CAL相互配合、高效运作,协助学生自主建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
2.构建方案二:打造高效网络协同平台。目前较为常见的教学平台即配套练习软件和自动评阅系统。作为机辅效果的主要体现,这类软件一般只用来强化现有知识,例如语法重点、习语搭配、词汇用法等,有利于对书本内容进行较好的理解和消化。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质疑死记硬背式教学方法的价值。Morrison和Lowther等研究人员指出,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协作,缺乏相互沟通和竞争的学习情境,这种较为机械而单调的学习软件显然不适合学生建构新知识。顾君忠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具有协同要求,协同教学是由认知规律所决定的。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习的合作环境。因而可以通过丰富教学任务形式的方法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网络协同平台,例如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所学重点词汇或短语编写英文故事、按照特定主题寻找英文报道并排版打印小报、就特定社会问题开展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等等。李香敏等学者指出,教育手段现代化意味着高速传输的信息化网络,以及构建适应个别化学习的环境和资源,因此建设校园网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要求。一方面,教师事先设计学习任务并将相关信息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在整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参与咨询、监督和评定角色;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依托学习平台开展一系列诸如“领取学习任务”“协同分工合作”“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各自任务”“课堂汇总报告”等课后学习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又有助于他们自主建构拓展新知识。
3.构建方案三:开拓学术英语教材方向。为了适应上海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能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3年3月推出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指令性文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下简称《框架》),作为上海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框架》精神,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即为上海高校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框架》明确了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以学术英语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通用学术英语水平和逻辑思辨推理能力,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提高作为21世纪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现代大学的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该词汇的前身即拉丁文“Universus”,其中“Unus”表示“一”,“Versus”表示“沿特定方向”。因此,“Universus”的字面上的意思即“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现代科学技术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新世纪的大学生的期待:具备专业知识、具备自学能力、具备钻研精神。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低年级学生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积极开拓学术英语教材,在打通“大文类 V.S. 大理类”学术壁垒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新学术英语教材不仅有助于理工科学生提高人文修养,而且有利于文科学生把握现代科技动态,培养现代国际视野。同时,也能够协助学生顺利完成高年级专业英语学习的转型与衔接。
四、小结
正如陈坚林教授所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计算机功能的高端时代,使得计算机在教学上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突破:计算机不再仅仅局限于完成演示、播放等辅助功能,而是能够全方位、立体式地提高教学效果。面临时代新挑战,大学英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广大一线教师应当从自己的教学体验中汲取经验,不断从理念框架、教学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12).
[2]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8).
[3]顾君忠,贺墚,王河.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无疑是给化学教学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它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不仅唤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结合教材实际,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真正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在化学方面的重大成就,如青霉素的发现、古代的化工工艺等,这样不但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化学课程的发展史”及综述类课程的教学,教师都只是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简略的介绍,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其大概内容,由于书面内容的枯燥,使得学生对课程的继续学习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获得对于该门课程的直观信息,则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九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心里存在着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学生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学科表面上,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这个契机,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其形象直观、声像具备、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点,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二、优化传递方式,化难为易, 加强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痕迹的形成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得愈强,保持得愈持久,越容易被激活而产生回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电教媒于“经验之塔”的中上层,它们为学生提供较上层的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和动画等更易于理解的经验。
利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如在讲授“物质构成的奥秘”一节,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看到的是反应的宏观现象和实验结果,但对其反应机理并不了解。通过动画模拟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可以放慢实验过程,放大实验现象,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反应机理。在讲授“原子核结构”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的Flas,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空间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情况,这样可轻松地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使学生的求知欲高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直观的特点和形象化、趣味化、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口头讲述所无法达到的。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实验,帮助理解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那些不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地使用自制的或引入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化学的微观结构以及不能做的实验等进行模拟演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做到愉快、轻松、高效。以下化学实验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一是模拟危险性实验。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二是模拟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多数学校不具备完成这个实验的条件,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运用Flas模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进而掌握此实验中涉及的知识。当然,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和迁移,有时需要模拟演示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以及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如果让学生亲自去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可能存在着危险,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体现出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错误操作并演示实验带来的后果,既能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危害,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和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四、优化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传统的化学教学一般都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的局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化学课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都很成功,突破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识图、辨图、对比、看动画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思考,改善学习方式,为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能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使化学教学更加有声有色,让学生更加热爱化学。教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使之得到更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构建出高效快乐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厚鹏.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J].化学教育,1998(2).
大学学习计划书范文6
【论文提要】图书馆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图书馆馆藏文献与建筑文化的审美功效,图书馆制度文化与图书馆精神等几方面简略分析了图书馆文化的基本特征。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传承与融汇了人类几千年文化与文明的精髓,同时又集中展现了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与方向。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人才精神道德奠基与素质行为养成的必备条件,因此,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新世纪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校园文化是校园场域内全体学校人员所具有的特定的价值标准、精神追求、基本信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等的精神与物质的总和,是校园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自认和生活状态,它们真实的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研究、制度规范、建筑景观、行为风尚之中,面对社会主流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且独具社会影响力的亚文化状态。
大学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性载体之一,是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高地和窗口,是大学人才成长的特殊课堂。图书馆文化内涵的充实丰富与积极呈现,图书馆文化功能的与时创新与影响辐射,都关系到大学校园优秀文化整体风格的形成。因此,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必须优先建设好大学图书馆文化。
一、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与建筑布局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物质文化形态集中表现于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与建筑的审美功效,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物质形态的特殊组成部分。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传承着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记载着人类和民族发展的脚步和印记,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恢弘大观的积淀与收藏。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集中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积淀厚度和文化传承历史。图书馆通过所拥有的各种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文献收藏体现了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大学文化的知识价值和美感,为大学校园文化创造了一种浓烈馥郁的书香氛围和知识气息。馆藏文献的积累和传承,经过岁月的积累,慢慢融合成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以文字为主要手段的符号记忆,并逐渐衍化成为大学文化整体不可分割的知识成分。
珍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建筑历来被看作一种建筑艺术瑰宝,一种文化的标志和符号,因此,图书馆建筑往往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作为大学文化精神和传统的外在体现,同样,大学图书馆也是大学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特殊文化符号。图书馆建筑既是服务读者的空间,又是浸润读者的审美作品。建筑文化包括建筑形式和景观设计。建筑造型布局和景观环境设计以相互映照、相得益彰的表现形式构成图书馆建筑文化的使用和审美的主体。大学图书馆建筑在结合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征风貌的图书馆建筑形式和审美元素。如图书馆建筑体现的“天人合一”的环境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计,体现“科学与技术”美感的电子设备和现代设施等等。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体现大学文化民族与世界结合的文化“传承与吸收”精神,体现大学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和开放性。图书馆建筑文化通过空间分割、室内布置、设备配制、环境营造、给读者创造了一个怡人方便的阅读和思考空间,将地域文化特色、时代精神风貌、民族审美心理“润物细无声”地以特有的文化方式影响和陶冶读者,展示大学文化的魅力。
二、图书馆制度文化的人本关怀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构成
图书馆文化的制度创制与管理的人本关怀,是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在图书馆的延伸,是图书馆文化精神赖以生成和体现的规范性制度保障。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行为内容。图书馆人的行为受精神因素的支配,并转化为具体细致的工作规则、管理制度与职业行为规范。这是图书馆在长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目的,强制性要求图书馆职工和读者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文化现象。因此,图书馆制度文化一方面构成了图书馆人的行为的习惯与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图书馆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变迁。
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是图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合理的规章、科学的管理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一种以人为基本出发点,以人为最终服务对象的管理方式。它的终极目标是把图书馆建成任何读者都可以在这儿找到阅读的快乐和智慧的启迪,每个管理员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图书馆制度文化的人本关怀,成为图书馆精神的本质体现。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以图书馆的公共权利为依托和基础而形成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带有刚性的权威性,以调节和规范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文献利用关系,对图书管理者和读者无疑都会形成制度的天然“冷漠”与“权威”。而图书馆的人的活动又带有大量的个人行为色彩,其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习惯养成、文化素质都呈现个人的独特性和随机性。因此,图书馆制度文化在严肃、权威的基础上,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等细节处体现人本关怀就显得特别重要。这种人本关怀既从原则性上体现制度的合法性,又从灵活性上体现制度的情理性。离开了以“人本关怀”为出发点的个体性和灵活性,图书馆制度文化将失去动力和活力,反之,又影响制度文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图书馆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必然写照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价值观、科学观、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是大学场域所有成员共同的文化根基。大学精神面貌的塑造就是大学文化面貌的写照,图书馆精神也就是大学精神的必然写照。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图书馆本质的反映和表达。它是图书馆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培育、积累而形成,并为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所共同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主导意识和积极心理状态,它集中地反映着一个图书馆的精神价值本质和行为准则的个性特色。图书馆精神是形成图书馆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图书馆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图书馆精神积淀了图书馆个体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并使这种传统和理念融汇在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与人生价值追求上,并且体现时代特征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上。图书馆精神是时代意识、大学环境与图书馆文化个性相互结合的群体精神追求,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群体健康人格、向上心态的外化,以及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的集中表现。图书馆精神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构成完整的精神体系。图书馆的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的真理性与技术的效用性,主张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则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的图书馆。
图书馆精神对图书馆工作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以把握图书馆的办馆方向和服务行为。图书馆精神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是图书馆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并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心理黏合剂和事业心的不息动力。所以,培养图书馆精神,塑造图书馆的人文与开放形象,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