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1
与无线信道相比,海洋水声信道具有强噪声、高延迟和低带宽等特点,其复杂多变的环境造成信号能量不同程度衰减。因此,陆地网络管理机制难以移植到水声网络管理中,也难以实现网络实时监控和管理。为节约网络信道资源,降低水声网络设备的能量消耗,减少网络监控的延迟,本文利用信息捎带机制,通过收集水声网络的正常通信数据信息,以及Web可视化操作界面掌握网络整体拓扑及能量分布结构。
1.1信息捎带与存储
水声网络主要是将水下采集或者接收的数据传输到水面,再由汇聚节点向陆地传输。可以在数据报文头部添加网络设备节点的位置和能量信息,利用水声多跳网络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报文所经节点的位置和能量信息带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分离出水声节点的位置、能量信息以及数据,并将数据转发给水上异构通信网络中的UWNM-W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为获取水声网络节点位置和能量信息,用户必须通过Web客户端对水声网络节点进行设置。具体过程如下:(1)操作用户从Web客户端向UWNM-W服务器发送命令。(2)UWNM-W服务器接收操作用户从Web客户端发送的指令后,对指令进行分析,并根据指令内容,向水面汇聚节点发送控制命令。(3)水面汇聚节点收到来自UWNM-W服务器的控制命令后,根据命令内容,向海底水声网络广播控制信息。(4)水声节点收到控制信息后,修改自身设置状态,进入网络状态报告模式。当水声节点进入网络状态报告模式,即可通过正常的数据报文传输,将水声节点的状态写入报文中,跟随数据报文到达水面汇聚节点,最终到达UWNM-W服务器。当水声节点有数据需要发送或者转发时,首先查看自身状态,如果处于网络状态报告模式,则在数据报文的数据部分加入附带信息。数据部分是水声节点需要发送或者转发的数据;节点编号列表部分记录报文从源节点开始所经过的所有水声节点的编号;位置信息列表记录报文经过各节点时水声节点所处的位置信息;能量信息列表记录报文经过各节点时,水声节点的剩余能量信息。位置信息列表和能量信息列表的内容顺序按照节点编号列表的顺序组织。携带节点位置和能量信息的数据报文以多跳传输的方式,从源节点到达水面汇聚节点后,由汇聚节点将“节点编号列表”、“位置信息列表”、“能量信息列表”和数据部分分离出来,并传给UWNM-W服务器。UWNM-W服务器收到汇聚节点传来的信息后,将信息分门别类的存储到数据库中。
1.2信息处理与分析
UWNM-W服务器逻辑分析程序实时对数据库中网络状态信息进行监控,一旦有数据发生变化,则将数据分析并绘制成图表,通过网络传输给Web客户端。UWNM-W系统程序主要分为6个模块,即信息查询模块、信息更新模块、命令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汇聚节点控制模块和数据接收模块。(1)信息查询模块主要为Web客户端提供数据检索功能,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条件的数据。该模块类似于普通的Web系统中数据库查询功能,主要关注数据库的检索效率和准确率指标。(2)信息更新模块主要用于保存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客户的输入和水声节点的传输。(3)命令分析模块主要用于解析操作用户从Web客户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调用汇聚节点控制模块。该模块首先利用信息查询模块来检索已有的指令库,根据指令库中的要求,组成汇聚节点控制命令;然后,将控制命令作为参数调用汇聚节点控制模块,向水面汇聚节点发送控制命令。(4)数据接收模块主要用于接收Web客户端和水面汇聚节点的数据,并交由数据分析模块来提取相关信息,再调用信息更新模块来保存数据。
2系统实现关键点
基于Web的水声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以水面汇聚节点作为桥梁,中转来自UWNM-W服务器的命令和水声节点的数据,因此提高水面汇聚节点处理程序的效率成为提高系统效率的关键。如果水面汇聚节点程序或硬件处理能力低,则直接影响系统命令的广播和水声节点数据的接收提取,将直接降低操作用户在Web客户端的体验。影响系统整体效率的关键是UWNM-W系统程序的命令分析模块。本文设计中,UWNM-W系统程序的命令分析模块需要先在数据库命令集合中查找命令相关信息,根据查询结果重构水面汇聚节点控制命令。实现动态的命令更新和解析机制,直接影响系统整体的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
3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2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学习内容纷杂、主线不清
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教学存在照搬计算机专业教学程式,忽视专业特点的现象。教材一味择权威、“高大全”,内容覆盖广,重、难点多,专业术语繁杂、抽象。教学目标制定盲目攀高,面向理论,缺少实践内容等问题。网络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涉及的知识面广。若无选择、无着重点、无针对性,忽略教学目标与今后职业应用的关系,会造成学生望而却步,产生厌学情绪。更有甚者,许多内容未必用得到,势必造成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所获实用知识甚少的尴尬局面。偏离了“着眼应用重视需求”这条教学目标主线。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拘于步骤
教学过程存在理论与实验分离的现象。单纯的理论传授使学生无感性认识,实验操作时无所适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削弱了学习兴趣。实验内容单调、重视步骤,缺乏理论与实验衔接,缺少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理论与实验的分离遏制了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拘泥于步骤的实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悖于“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医学信管专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缺少本专业教学模式、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几年来,经过反复摸索、改革、实践,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针对信管专业教学得到了一些经验。
(一)教学目标主线定位明确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以提高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教学目的,以专业需求为依据,强调实用性,实效性。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确定基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考虑学生未来职场应用的需要,考虑所学内容能否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办学条件、性质、教授对象,认真分析、实践、总结,从章节到总体构成进行综合科学评价,得出符合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内容体系要随信息化进程同步革新,这是个不断总结、研究、调整、实践、再总结周而往复的渐进过程。
(二)教学要突出应用,内容明晰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确保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基础,把握内容组成结构是决定教学基本内涵的重要环节,不能机械式照搬,更不能盲目模仿。网络技术由原理及应用两部分组成,前者侧重理论基础,后者是基于理论的设计、配置、开发应用等实践性内容。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应用需求,遵循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认真设计,研究制定出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排除轻视应用,注重理论,或迷信应用,忽视理论的现象。理论、实验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合理组织理论及实验内容,不能偏废。从实际应用需求着手,使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拥有较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依据内容体系结构,优化、精练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科学取舍。制定出适合本专业教学目标,注重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内容纲要。
(三)以应用为目的,培养科学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教条、照搬书本的陈旧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接受能力、科学思维的教学手段。以启发、引导、师生互动为主要途径,采用适宜本课程教学的“问题为中心”、“任务驱动”等广为推崇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理论与实验交叉教学,解决理论、实践脱节问题。
网络技术理论、实验密不可分,两者平行且交融。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实验是加深对理论认识、应用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采用理论、实验交叉教学效果明显。所谓“交叉”指对某些内容理论、实验交互进行。该方法保证了理论与实验内容的有效衔接。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条理化组织,将理论与实践内容合理分配。对关键原理性内容教师现场演示讲解,学生同步操作,以实验事实说明理论原理。涉及到与理论相关联的应用实时进行操作验证,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掌握理论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践表明,交叉教学方法可充分提高有关教学内容的效果。合理采用模拟实验环境,可在有限课时内达到事半功倍。如,对TCP/IP体系各层实现原理,通过包捕获软件进行有关分析,理解报文的组成及协议层间的相互关系。再如,网络设计中,在模拟环境下用多种拓扑结构实现设定功能,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了解网络设计优化的概念等。
2.依内容特点,引“问题为中心”教学,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优势已日渐凸显,成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将课程所含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针对实际应用,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为线索,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专业科学思维意识。围绕教学知识点,对核心内容以问题构造情境。如,介绍TCP/IP体系结构内容时,用“tcp/ip协议的各层数据包结构及其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过程,继而通过对数据包分析,引导学生发现IC-MP、OSFP等协议无传输层协议包,产生“为什么”的疑问。教师分析归纳、实验演示,学生同步操作,清楚了类似协议在网络层结束向上传输的缘由。明白了层间包结构的关系及构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对问题的处理,增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习潜能,培养了学习兴趣。通过归纳分析,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科学思维方法。
3.以“任务驱动法”营造应用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对设计类型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角,教师设计出体验实践的任务情境。如,基于实验总体目标,将内容划分成典型的单元“任务”,核心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执行完成预定目标。该方法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彼此协作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实验单调、注重步骤的弊端,创建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局域网设计为例,教师结合综合案例,模拟企业级局域网作为基础项目,按逻辑划为单元任务。诸如,Ip子网、vlan设计;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区域设计;访问控制,基于网络层、传输层区域流量及安全限制;边界路由的NAT转换;汇聚设备上的DHCP配置等任务。学生围绕与现实情况类似的单元任务,以角色身份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完全情景化的虚拟环境。“身临其境”增加了任务感,通过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加深了对网络设计过程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强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将网络系统设计思想融入实验中,营造讨论、交流合作的氛围。学生面对实际应用案例,积极、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采用自己认为最佳的途径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单元“任务”的完成,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随着各个单元任务的完成,伴随接踵而来的成就感,更加提高了学习兴趣。最后,回首完成的所有任务,相当于一个较全面的网络设计项目,这时的成功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任务驱动”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的能力,开拓了主动创新的意识,培养了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4.采用模拟仿真教学,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针对网络设备相对短缺,硬件网络实验环境效率低下,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的状况,对部分实验采用模拟软件仿真教学方法。由于其对物理环境模拟的真实性,具有仿真程度高,使用过程方便,交互性好,对硬件要求低等优点,成为网络实验的重要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优化,充分提高了网络技术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在应用模拟环境的教学中,可即时模拟演示应用操作内容,学生同步进行实践,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效率高,节省开支,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模拟仿真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实验难以交叉进行教学的难题。网络模拟仿真环境可以实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真实网络环境,在此平台进行实验,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实验需求。在网络设计实验中,它克服了网络物理环境下拓扑不易改动,实验用时过长、不够灵活等诸多缺点,大大提高了网络实验效率。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仿真模拟环境增强了学生应用动手能力,为学生进行网络实践,培养专业应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仿真模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新方法。力求营造出高效、良好的教学实验环境。结合“任务驱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由于模拟软件的易操作性、便利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成为可能。有效开展课外教学实践,设定课外实训项目,增强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我们对“教学环境职业化、教学环节情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三、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3
现如今图书馆能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从图书馆外寻取对自身有用的信息,给读者提供的不单单是图书馆自己收藏的文献信息,更加方便读者对馆外社会资源的使用。同时,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已经变成“资源建设”,非印刷型文献出现之后,图书馆不再沿袭以前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收藏理念,而是将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作为图书馆自身根本出发点,保障社会多方位信息需求,资料联合共享、联合协作、更加合理地进行图书馆布局,将彻底结束以前各自为政的传统收藏方式。
2管理方式的转变
2.1图书馆资源获取方式发生变化
以前图书馆获取资源是“采购”的形式,而下载资源获取形式变为“下载”,现在图书馆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网络时代下,文献资料不再是传统的加工和存储处理,被在网络数据库、网络查询系统上搜索、下载或订购等方式所取代。网络环境给图书馆资源共享带来了便利,使网上资源传递和使用成为可能。
2.2图书馆加工对象发生变化
图书馆的加工对象,传统上以文献为主,然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加工对象已转变为以多媒体为主,加工手段也相应发生变化。在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中,需要对文献进行著录、标引等工作,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生产出符合图书馆需要的书目资源。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图书馆也从传统的身份定位转变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关节点,从为用户提供文献转变为提供信息,工作内容在加工文献生产书目资源的基础上扩展为加工、保管各种图像、影像等多媒体资源,信息加工的范围更大,加工深度更高,这种围绕信息和知识单元的加工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而有效的服务。
2.3图书馆的馆藏揭示报道方式发生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馆藏揭示报道方式依赖于手工检索工具,近几十年来的知识爆炸大大增加了图书馆馆藏信息量,传统的手工方式便捷性差,人工成本过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图书馆拥有极为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方式十分简单快捷,且准确高效,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的搜索页借助关键词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资源,进而完成资源的下载和利用,大大提高了搜索、查阅资料的效率,极大地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图书馆的成本和管理负担。
2.4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线性的管理结构,其组织结构多是根据文献类别或处理工序建立的,例如采访、典藏、阅览等组织部门。然而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组织机构设立方式和管理机制已无法满足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要求,图书馆必须改革管理体制,加速摆脱封闭、僵化的旧有体制,与时俱进,努力建立一个适应信息社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图书馆管理、运行的科学、高效,紧紧围绕读者为中心,构建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个性化程度。
3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3.1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对象受地域限制,而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是信息网络中的关节点,每个信息网络中的个人或单位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图书馆查取文献信息资源。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实现了传统的区域化到网络环境下的社会化的转变。
3.2图书馆馆员角色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馆员角色,是一种“前台”的身份和工作内容,然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比重不断下降,工作重心转变为广泛的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从最传统的文献加工、保存变为信息加工与利用,因此馆员身份也从“前台”变为“后台”人员,更重视向导作用和咨询服务以及系统管理维护。
3.3图书馆服务内容发生转变
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从简单的文献传递变成了知识的传递,传统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形式是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其中包含检索服务、咨询参考、书刊外借、阅读指导服务等,而如今网络背景下读者的服务内容变得极其丰富多彩,联机数据库与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以及文献的数据化使读者所需服务的内容不仅仅是是传统的印刷馆藏,而逐步发展为具有多元化和电子化的信息服务。
3.4图书馆服务方式发生转变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由传统的以图书馆收藏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在网络背景下,服务方式的转变,充分说明图书馆从封闭的形式变成了开放的形式,这种被动变主动、静态变动态、单一变多元的服务转变,势必为当今图书馆运行带来新的生命。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和信息开发意识,促进图书馆对自身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使用,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技术设备革新。
3.5图书馆服务手段发生转变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4
(1)内网网络结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内网网络结构不够健全,未能达成建立在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中部市、县级供电公司因为条件有限,信息安全工作相对投入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网网络系统。但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上线投运,财务、营销、生产各专业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投入应用,相对薄弱的网络系统必将成为整个信息管理模式的最短板。
(2)存在于网络信息化机构漏洞较多。
目前在我国供电企业中,网络信息化管理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供电网络的各类系统对于关键流程流转、数据存储等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但是所承载网络平台的可靠性却不高,安全管理漏洞也较多,使得信息管理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未能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执行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今我国供电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造成的关键保密数据外泄是目前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隐患。各种计算机准入技术,可移动存储介质加密技术的应用,给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操作系统正版化程度严重不足。随着在企业内被广泛使用的XP操作系统停止更新,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频繁。一旦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出现,就会对企业内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给目前相对公开化的网络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法分力趁机窃取国家供电企业的相关文件,篡改供电系统相关数据,对国家供电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甚至致使整个供电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
(3)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想要保证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供电企业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为年轻职员,实际操作的能力较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知识的积累。且多数老龄职工难以对网络信息完全掌握,跟不上信息化更新状态,与新型网络技术相脱轨。
2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造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供电企业本身设备上的信息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网络恶意的攻击其中以外界攻击的方式存在的较多。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所有计算机完全处在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某台计算机泄露重要文件或者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是很难察觉的,这就需要加强我国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的管理,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及时更新网络防病毒软件,针对性地引进远程协助设备,提高警报设备的水平。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对经历的风险进行剖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政策,确立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以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政策为前提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紧迫需求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语,还是国家和各个企业都应该一直贯彻落实的方针政策。为了避免外界对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的操控,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实行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促使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相结合,大力开发信息网络,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保证我国供电信息管理的安全。
3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5
(1)工程项目中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对各种记录、数据的实时采集,以配合项目工程管理对海量数据信息的依赖。对部分关键项目步骤的信息实时采集,可对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2)全面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各项目单元的交流速度,提高沟通效率。还可以帮助监管人员实时管控项目工程的进程,及时更正问题的同时也可降低相关项目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供工作人员完善信息细节,对历史信息及时更新,降低手动操作的工作强度并有助于快速查询,保证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转。
(3)全面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各项目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使信息在各部门间的传递更加快捷。省去项目人员会面交流的步骤,同时也可以保证所传递信息的及时准确性,从而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4)项目进程中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对相关详细信息实行数据存储数字化,便于存储和使用。在后续的项目进行中可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比对,为后期的运转提供有效依据。
2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步骤
2.1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
在项目信息管理建模前,首先应通过调查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相关事项,明确开发应用目标,根据调查得到的有效信息包括项目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模块结构,通过连接服务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必要设备实现信息的处理。项目信息管理的建模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工程项目信息编码的建立
工程项目的信息编码,即将项目进行中的各种信息操作步骤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便于信息的储存,也方便操作人员理解运用。通过对不同用途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编码,使组织信息结构更加清晰,促使工程项目的进行更加流畅。
2.3项目门户网站的建立
建立项目门户网址即将项目信息汇编后进行分类管理,再以网页的形式清晰的显示出来,是组件信息服务平台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能表示项目核心思想的图片、视频等展现项目中的技术优势。项目信息管理能够通过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数据和系统进行分类管理,让信息更便于处理和交流,提高信息的流通程度和流通速度,加快工程项目的发展。
3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始终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管理,因此对于信息化的全面的认识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一环。只有全面信息化的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进程,才能保证信息处理的流程高效有序的进行,才能实现良好的信息管理。针对那些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入的员工应加强认识与态度的教育工作,达到项目范围内信息化意识的基本普及。事实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还有利于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3.2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
与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展开,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好的企业文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和的企业文化则会起到抑制甚至阻碍作用。为避免信息化设计与实际管理向分离,建设合适的企业文化对于整个项目进程的推进至关重要。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从而使办公室办公及设备具备自动化。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使我国各项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的管理建设中,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智能化将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联系,促进相互结合、相互发展的趋势,还能够使信息得到快速传播,增加信息流通的高效性。②网络通信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也尤为重要,通信系统的建立主要以企业为主要核心,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通信模式,能够利用网络技术的高效化特点将信息进行传送,并且能够通过同一窗口的建立使信息共享,既能够加强联系,使企业内部信息管理高效化运转,还能够节约资金的投入,达到企业的高经济、高效益发展。
3.4培养合格的信息人才
网络信息管理论文范文6
当前许多单位的人事档案都挂靠在人事部门或者劳动部门上,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人事档案进行统一的保管和整理,更不对人事档案进行定期更新,而且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人事档案也没有做严格的鉴定和检查,导致人事档案内容虚假,档案丢失、内容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1.当前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人事档案的存在是“组织上”任用人才或者是政治运动整人的依据,认为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只存在于政治运动中,而在市场经济之中没有用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对人事档案资料的整理只注重人员的政治状况、家庭背景,忽视对个人能力素质、品质道德的归档,导致内容的不全面;有些人为了给自己的档案“更好看”而伪造材料,没有按照规定严格记录个人情况,导致人事档案内容的不真实。而且人们不重视人事档案在市场经济之中的地位,也就导致对其处理非常随便,为某些人弄虚作假提供契机,而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又加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
2.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对相关政策规定了解也不清楚,使之没有能力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有就是对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不到位,导致人事档案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企业单位都不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去整理、保存人事档案,当人员流动时人事档案也无法及时调整,使得人事档案成为人员流动的绊脚石。
三、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1.建立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所有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统一的档案管理,要在省市县等不同层级设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所辖区域内的人事档案整理、保管、更新和流动工作,国家要建设统一的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对所有的人事档案进行统一归档。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统一的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将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创新人事档案内容
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人事档案的内容。计划经济时代人事档案更重视一个人的政治性档案,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要更多地注重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品质道德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社会实际重新对人事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收集标准进行评定,要由专门的部门对人事档案的准确性进行核对校准,尤其是对个人的诚信进行详细记录。
3.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