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1

【关键词】矿山环境矿山治理环境治理 解决措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加强,矿山开采时所产生的环境破坏因素也越来越被重视。矿山开采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科学发展的辅助支撑,在矿山开采中,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破坏不仅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关系到采矿地区地质环境整体。面对矿山开采后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影响,国家政府部门也制订了很多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进行改善监督。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现状。

矿山采矿易诱发地质灾害、影响大气环境,造成酸雨等,使土地和水均遭到破坏,产生“三废”污染等。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对矿山治理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十一五”建设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被列入重点工程之中。近些年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摸底,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规划,开展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保护矿业的遗迹,同时也加大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规章制度建设。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矿山治理缺乏经验参考,缺乏技术指导。

我国开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大型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则是在近些年来才得以重视。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由矿山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影响区域也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较严重。由此可以看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战役。通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调控,在总体上看来,有所改善,但由于治理工作巨大,问题相对比较突出,这对矿山地质环境后期治理工作增加了压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治理中很难借鉴以往的经验,需要通过分析检讨,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无治理经验可以借鉴,在对矿山环境治理中导致缺乏技术性指导,不利于治理工作的开展。

2.2传统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体制不健全,其治理手段受到制约,在治理中缺乏可以借鉴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治理中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缺乏对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控制。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一直以来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更是在治理方法上研究出了比较多的经验。譬如依据工程类型来决定其治理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合理的治理方式来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目的。前人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加固工程、植物工程、护坡(主要依据矿山滑坡、崩塌来确定治理方案)、依据矿区塌陷所总结出来的方法主要是:地下加固工程、回填采空区工程等。

在目前的矿山环境治理中,地面塌陷、地裂缝处理、滑坡和崩塌以及泥石流处理和治理方式不合理。实际治理中,未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只单纯追求治理结果的表象,忽视了治理手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留的方寸土,但与子孙耕”。在现代社会来讲,不仅仅是要保证以后有地耕、有田种,这更多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多变,通过前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要灵活变通,总结经验科学创新。

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监管机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组织以省为单位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摸底调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调查、评价和规划,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矿山施工单位要进行机制建设,要开展引导恢复和环境治理工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要进行预防,又要进行治理,在治理的同时更要注意预防。

将环境治理法规和治理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研究和探索一条新思路和新技术。要针对不同矿山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施不同的治理技术。同时,可适当借鉴国外机构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成熟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要提升,方法要改进。

矿山环境治理要从传统的“线性开发”转换为生态保护性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通过治理模式的转换,实现矿山环境保护、恢复治理、资源开发和再利用的生态循环。

2.1露天开采矿山治理方法。

对新建的露天开采矿山,要求制定包含矿山环境治理的保护预案并列入开采方案中,对非矿岩土的转移、尾矿的排放、矿渣的堆放和剥离土层的存储都要进行规定。对正在开采的露天矿,要加强对噪声、粉尘的监控,同时要针对已经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方案,并根据能够预测的问题制定预防的措施。对有松散覆盖层的矿山,要对剥离表层土的堆放、存储和再利用等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如果表层土中含有适合生产的植被,要单独存储,避免与废弃矿渣混合。对废弃的岩石、矿渣等废弃物,要注意对可利用成份的合理利用,并要分开存放,单独处理。对采矿场的梯级开拓,要加强对稳定的保护,必要时要对边坡进行再造,要根据开采场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避免出现滑坡、地裂缝和崩塌现象。

2.2.闭坑矿山治理措施。

在闭坑矿山环境治理中,要保证矿区内的人畜解决用水的基本问题,同时要致力于对耕地面积的恢复,其资源开发利用要达到利用方案的标准和要求。要保存好地下井巷采空区矿柱的设计资料,毕业时要进行填充说明,对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或滑坡、地裂缝等要进行划定和治理。合理选择尾矿、渣石、剥离表层土等废弃物的堆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设置安全可靠的矿坝进行堆放,并清除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安全隐患。闭坑矿山的井巷要进行妥善封闭,对废弃的水井等地面设施要及时进行回填。

2.3井工开采矿山环境治理技术。

井工开采矿山治理主要是对尾矿、废水的处理。由于开采量大,产生大量的废弃尾矿和矿渣,需要占用较大面积土地进行堆放。在治理时,要根据尾矿的再利用进行开发,可采取填埋沟谷的方式,进行造田复垦。对泵送的地下矿井水要经过过滤,提供材料清洗用水和矿区生活中洁净度要求不高的用水。同时要保护地下矿区内的地下水,避免出现枯竭和水水环境恶化。开采中对有毒、有害的废水、废液要设置专用的贮存池和沉淀池,并做好防渗漏工作。

2.4矿山开采沉陷治理。

质量开采沉陷问题时,要考虑地裂缝和开采沉陷的关联性,采取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整治。对地下坑硐已经废弃的采空区如出现地裂缝时,要采取地下废渣回填的方式,来缓解地面沉降速度和减少沉降区域,采取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的方式来制止地面塌陷。对地面废渣回填时,要在中上部采用表土填充,并在表层土上设置绿化。对塌陷区内原来为耕地的,要进行回填造地,并在表层设置植被。

五.结束语

矿山地质环境存在较多的问题,对环境治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进行环境治理时,既要改善又要预防,既要纠正又要控制。因地制宜,对造成环境破坏的因素经过分析评估后,结合实际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 刘慧芬; 危接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科技风》, 2010年15期

[2] 邸克强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期刊论文] 《西部资源》, 2012年06期

[3] 王永生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南方国土资源》, 2009年12期

[4] 尤孝才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与保护对策探讨 [期刊论文]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2年04期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的生活。因此,我国必须要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矿山开采的强度及规模也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和破坏。从而在开矿的过程中引发矿山地质灾害。不同的地质灾害,开采矿山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在出现地质灾害以后,矿山企业必须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1.1矿山地质环境它主要研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其邻近地区的岩石、表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等组成的环境系统。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岩石圈为依托,断改变着地球表面岩石圈自然环境平衡的地质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环境地质是介于环境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地质环境,主要指是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2 矿山环境主要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矿业周边的地质环境。。良好的地质环境有利于矿业的正常生产,脆弱的或恶化的地质环境必将影响和制约矿山正常生产。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两方面:(1)研究环境质量和容量,预测对矿山开采的负面影响,选择矿山建设布局、避开易引发地质灾害选区。(2)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前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环境地质问题评价,预测开采危害程度,控制、预防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生与发展,。

1.3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为的采矿引发的灾害,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危害破坏。矿山开采对地表造成严重的破坏,加速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滑坡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泥石流等灾害。矿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开采诱发、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开采占用土地且非常普遍容易产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现象,因此,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二、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指,对矿业活动影响和破坏及对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变化及危害情况,

2.1生态的破坏。矿山环境地质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这与开矿时间以及开矿强度等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地质分为三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矿山水资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改变,种植物破坏,土壤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很多人文景观破坏土地沙化等因素造成生态破坏。

2.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水土流失,泥石流等。主要原因是矿山过度的开采造成负荷超重,造成地质环境的应力失去平衡,从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强度远比生态破坏恶劣,因此,我国矿山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其中崩塌带来的影响极大,常会致使地表建筑物,公路,铁路等设施被破坏或被掩埋,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2.3滑坡是矿山地区较高斜坡上的土壤,碎石等物质承受不住雨水的冲刷岩块等物质快速从山坡上流至山坡下,并在低洼处堆积起来的现象。泥石流和滑坡所带来的影响极大,如果发现不及时,必定会给矿山企业以及矿山生产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严重的灾难。比如房屋坍塌、掩埋工人住房,冲毁公路等。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段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

2.4综合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程度和危险性等级。地面突然陷落,出现陷坑或是大型洞口。原因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岩石以及地表土体向下陷落,也可能是因为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未做好支撑措施,导致地面坍塌。严重的地面陷落,不仅会破坏地表的各种基础设施,同时还会威胁到周边地质环境的稳定性。

三、展望与防治研究

3.1研究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就必须研究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够做出科学的预测,才能够为矿山的正常生产,减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经济损失。建立研究机构,重点是环境地质图系的内容,图层结构、图式图例及嵌表形式等,以及计算机自动成图等矿山环境地质编图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了矿山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因矿产资源类型的不同,地质环境不同,矿山环境问题在保护程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在指标的设计上,为了尽可能做到全面兼顾,还要应对实际应用。在矿山环境治理绩效的研究的理论、指标、方法上还有待深入,这未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各方人十的大力支持,汇集合力,才能把论文中未涉及的相关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完善。

3.2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查询方面、可视化等功能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平台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矿业活功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矿山环境质量好坏受国家法律、产业政策影响较大,因而在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理论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研究,依法行政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步人法制化轨道。

3.3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矿产长期稳定供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尽可能做到合理、科学地开采、加工和利用矿产资源,在对矿山环境治理方面也要高度重视,以提高矿产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耍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对于环保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多建设一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环境公共设施项目,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重要使命。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让更多的群众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中来,成为环保知识的宣传者、实践者、环境质量的监督者、绿色文化的传播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使生态环境保护得以优化,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越高、治理的越早、污染就会越小、效果就会越明显我们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

3.2建立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动态监侧和通过建立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国家在矿业行业结构调整中干预的力度,促进新型矿业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使其可以在矿区环境监测和安全生产方面有较充足的资金投人。鼓励多元资本投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建立治理资金投人和利益补偿机制,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治工作的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既不能让代内人承受采矿者破坏地质环境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能让后代人承受当代人环境破坏的恶果,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因此,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础上,通过定量评价,编制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区划,对于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直接关系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矿山开采力度,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引发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预防,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从而达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尤为重要及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发展规律,提出防治灾害的措施。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

关键词:矿山 地质环境 治理

1 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1.1 矿区地质环境概述 淮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9座,截止2004年9月累计产煤5.262亿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地跨淮南市的五区一县和阜阳市的颖上县。矿区处于淮河冲积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26m之间。区域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天然河道流向一般沿区域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注入淮河。矿区内除淮河以外,主要河流有西淝河及其支流济河和港河、架河、泥河、黑河已经人工开挖的有高新河、永幸河、光辉河等。

矿区内淮河防洪与农田水利设施多,农田水系纵横交错,基本形成适宜农业耕作的水利网络。绝大多数耕地夏季种稻,冬季种小麦。

淮南煤田煤层赋存于淮河及其冲积平原之下,第四系松散层厚20~483.5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属水体下开采的矿区。

矿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补给条件较好,目前矿区利用地下水不致引起地面沉降。

矿区开发引起地表塌陷下沉,扰乱水系,损坏耕地、村庄、河道、提防及其它建筑物受到破坏。矿区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面塌陷、固体堆积占地与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

1.2 地表塌陷 淮南矿业集团所属9座矿井、工业和生活居住等地面设施占地2624.2公顷(39363亩)。

9座矿井矿区总面积为301.12km2,截止2004年9月底开采塌陷面积达62.10km2,占矿区总面积20.59%。其中又有约17.7%为积水区,即积水累计总面积达10.97km2。积水范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

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塌陷范围逐渐扩大,据1997年以来的统计,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塌陷区增加了24.8 km2,年增长率为5.15%。 开采塌陷区尚有15个村庄正在或有待搬迁。

开采塌陷区内,地形、地貌改变破坏了水系,影响河堤长度为15.1km,灌溉渠道5.9km,影响铁路线长度7.41km。 1.3 固体堆积物

1.3.1 煤矿开采,每年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选煤厂也有相当的矸石排放,电厂排放粉煤灰。造成固体堆积物占地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统计,目前现存矸石山(场)23处,占地63.9公顷(906亩),固体堆积物总量为1898万m3。

1.3.2 淮河以南的矿区,煤层倾角较大,多煤层联合开采,全部煤层开采后下沉量大,一般在10m以上,最大下沉量达18m。塌陷盆地积水深浅不一,农民进行粗放式养鱼。可耕地的质量下降,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淮河以北广大矿区,煤层倾角平缓,基本属单一煤层方式开采,回采后形成碟形塌陷区盆地,最大下沉量达4.5m,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盆地中间积水,积水范围大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比较大,盆地的边缘下沉量小呈缓坡地仍可耕种,但不宜种水稻,造成农业减产,盆地的边缘带与积水区之间,地面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基本上为弃耕绝收地带。1.4 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4.1 对大气的影响 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1.4.2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1.4.3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1.4.4 对煤矿企业的影响 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3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是富饶的淮河平原,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土地十分珍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淮南矿业集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示范工程项目。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变害为利,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结合淮南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谢李示范工程,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张集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由单纯的种植,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4

英文名称:煤炭学报(英文版)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英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9097

国内刊号:11-3747/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5

关键词:矿山;矿山测量;任务;特点

Abstract: The mining enterprises occupied in underground mining should conduct strict connection survey above and below ground, establish the unified space control systems in mining area, so as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unity of systems of above and below ground, plane and the elevation, and correctly guide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ork.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ask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rveying are analyzed.

Key words: mine; mine surveying; tasks;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U448.36文献标识码:A

矿山生产测量是矿山企业的基础工作,是确保生产正常进行、监督资源合理工发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工作。各矿山测量部门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矿山生产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井下和露天建立精确的测量控制系统,按设计要求正确标定各种工程的几何关系,及时准确地测绘各种矿图,观测与研究由于采矿引起的地表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负责矿石开采时的贫化、损失计算工作等。

一、矿山测量工作的基本特点

矿山测量作为矿井开发和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矿山测量的结构通常会受到环境因素、测量方法、仪器、测量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矿山测量是一项需要集体共同进行的工作,需要内外业共同参与以及多人反复循环;矿山测量工作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会对矿井范围内的电网、桥梁、公路、铁路、河流、村庄等所有物体造成直接的影响,且会涉及井下的工作面和巷道等;矿山测量工作通常具有极强的连贯性,整个矿山在测量时被看做一个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系统;矿山测量工作需要进行的极为细致认真,不能出现任何细微的差错;矿山测量的工作由于存在仪器携带不便、工具笨重、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因而工作环境极为艰苦;矿山测量工作的主要作用在于为矿山设计把关,因而需要极为细致准确,不能忽略或放过任何的错误,这会给矿山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矿山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矿山测量工作贯穿于报废、生产、建设、设计和勘探的全过程之中,同时,根据每道工序具体情况的不同,矿山测量的具体任务也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部门在得到基础图纸资料后,要根据图纸和文件的相关要求,对矿山进行机电安装、管线埋设、土建工程施工和采掘等方面的测量工作,同时,要在煤矿生产和基本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上,对开发工作是否符合图纸要求进行监督和检查;在矿山生产中对矿山资源开发合理性进行实地监督;提高各项矿山测量资料的利用效率,全面了解并充分发挥矿山开发工程的基本特点,及时发放贯通通知单和安全联系单等资料,从而为矿山的安全施工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要及时发现矿山改造、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测量问题,并加以合理解决,从而有效降低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并为矿山安全事故的救护与预防提供准确的测量资料;设置建筑物、岩层以及地表变形监测点,开展矿山环境保护、非采矿与采矿沉陷综合治理、矿山岩层和地表移动特点检测等综合保护工作;按照矿山岩层和地表移动变形系数,对各类煤柱进行修改和设计,开展建筑物下、水柱下和铁路下煤矿勘探和设计工作,通过移动变形参数,对地表沉陷问题的发生范围和时间进行及时的预报,从而避免人身安全事故和建筑物破坏事故的发生,保证矿山的安全和谐。

三、我国矿山测量存在的问题

1、图纸审核存在的问题

图纸是整个矿山设计和生产过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因而不能存在任何的失误和偏差,然而,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矿山设计图纸在审核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种种问题。图纸审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如果遗漏施工巷道所在路线上的重要井巷,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第二,图纸中某些巷道在标注距离时,使用的比例不相同,有些在巷道中心线上,有些在皮带的中心,还有些在轨道中心,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图纸中数据位置的不一致;第三,巷道的坡度和高程设计存在失误;第四,贯穿巷道的长度尺寸标记存在失误;第五,已有坐标点存在高程、方位角和坐标的错误。

2、井下测量常见的问题

主要有 :工具携带不全。有些矿山测量人员可能存在依赖心理或下井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等,会导致下井测量携带工具不全的问题,如起始资料、笔记本、垂球、小钢尺和笔等,且这一问题通常只是在到达测量点以后才会发现,这一现象虽然是小问题,但这种情况的发生会给测量带来不利影响,如影响测量进度、费时费工、影响测量准确度等,甚至会导致整个测量工作的失败;其此是起算数据的错误。这一测量错误将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为有效防止该问题的发生,矿山测量单位应该建立两支独立的查阅和抄录起算数据队伍,并将两份数据进行对比,避免相同点号的使用。如果出现测点丢失的问题,补设的新导线点所使用的编号不能与原编号一致,在重新测量开始前,要检查原有测量点的距离和角度,在确保没有任何失误后,才能够继续进行新的测量并向前延伸;再次就是原始数据的记录错误,由于操作不符合规定所导致的记录内容不全问题,包括测量的边长、觇标高、仪器高、草图、仪器设备种类、日期和测量地点等事项,从而影响事后的计算工作,因此,在进行矿山测量时,必须进行细致全面的记录;记录格式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是记录的格式已经发生改变,但记录时仍在执行原有格式,这一问题通常会发生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数据整理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如检验上下半测回互差时,只关注秒值而忽视了度值和分值;还有就是导线测量错误。没有根据规定检查边长和角度而直接开始测量,这时若点有位移而或用错导线点,却仍以原坐标和方位来计算,所得结果就会出现较大偏差。为避免出现记反、觇标高量错和仪器高错量问题,可分别进行前后两次测量,并保证觇标高和仪器高的测量位置相同。

四、矿山测量问题发生的原因

基于矿山测量工作的基本特点,可以发现,造成矿山测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矿山测量的结果容易受到顶板压力和人为因素等的影响,从出现点位的变化,或是由正确变为错误,这一问题通常较难发现,因而容易影响矿山测量的准确性;第二,由于矿山测量过程参与人数众多,因此,一旦某一工作人员出现任何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测量结果的偏差;第三,矿山测量资料具有较高的连贯性特点,因而,测量过程中一点资料的错误就会影响资料整体的准确程度;第四,矿山测量人员有可能在思想疏忽或其他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不正规操作或是错误操作现象,从而造成测量失误;第五,如果设计图纸出现错误,或是未对各项数据资料和设计图纸进行严格检查,也可能会造成矿山测量结果的错误;第六,由于矿山测量工作的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因而测量工作易出现失误,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孟凡森.开滦百年矿山测量[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矿山环境保护论文范文6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本土化特点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本土化要求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出发,教育内容上应体现出地方特色。作为地理教师,要利用本学科优势,针对本地区特点,从乡土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和农业、工业、交通、城市、人口、旅游等社会环境进行课题研究,还可以适当增加乡土教育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重点探究当地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经济特点以及与当地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比如,在某些地区可以探究资源开发、农业生产、山区交通状况、旅游等问题。通过观察、调查、研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探索,充分自主、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将来建设家乡的意识。

二、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时,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尽可能从实际出发找出一些源于自然环境、生产技术领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创设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1.结合实际,科学选题。

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和学生自选课题。地理高考大纲中新增设的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可作为选题参考。教师可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但他们自选的课题必须经教师审批,以保证选题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审批学生的选题时必须结合实际,如学校软硬件条件、资料的来源、学生的素质、是否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等。

学生的选题和课题报告、论文写作都需要教师的辅导。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上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课。受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学生选题的一个通病就是选题过大,这使得接下来的研究难以具体操作,无法深入展开,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成果的价值。因此,选题要强调贴近当地实际生活,如:外出务工人员创收、农村能源改造、家乡河流的治理、超市经营探讨、城乡道路规划、煤矿资源开发现状、农村秸秆利用调查、城市交通拥挤现状等都是较好的选题。

2.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

以下是根据四川省米易县当地地理环境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

(1)课题: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特色农业生产

第一,学生设计一张“气候与农作物类型调查表”,以小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和到气象局进行气候调查,从气温、积温、降水量等方面了解米易不同地方(海拔差异)的气候特点。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根据积温不同、降水量的差异将米易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气候带。实际调查出来的内容反映的是三个不同地区的气候,根据海拔高低将其分为:安宁河谷及雅砻江河谷(海拔1400m以下,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季风气候)、低山区(海拔1400m~2000m,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中山区(海拔2000m以上,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第三,学生通过获得的气候资料、海拔高度研究分析气候、地形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气候差异使三个地区农作物的类型不同,农作物的熟制不同,同一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教师引导学生研究分析其气候成因及气候对农作物的限制因素。

第四,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农业区位,结合本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市场等因素综合分析当地发展立体农业或特色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乡土实际情况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路。

(2)课题: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第一,学生设计了“米易县旅游经济调查问卷表”,以小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从整体上了解米易县旅游资源种类及旅游业现状。

第二,选择具体的旅游景点――国家AA级风景区米易龙潭溶洞,从游客分布、游客量、宣传力度、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旅游价位、游客对米易龙潭溶洞旅游业前景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最终发现米易龙潭溶洞旅游景点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第三,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米易县旅游业现状及其优势与劣势。许多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研究

第一,学生通过对米易县矿产及矿山、加工厂现状调查,初步了解到全县主要的矿产资源,利用已学知识简单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地质背景。

第二,通过实地调查,明确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认识,提出本地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资源。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

第三,通过对矿山、加工厂现状实地调查,了解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土壤环境、农业生产、植物生态的影响)方面来研究,提出保护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发现并提出问题。

最初可以由教师提出若干可行性研究专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逐步发展到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设计方案。

问题提出后,要认真分析该问题产生的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设计方案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日程、调查对象、成果要求等项目。

3.实施并调整方案,汇总成果。

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让学生收集有关文章、数据、图片等材料。材料来源有两种形式,一种可通过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第二手材料;另一种则需要通过实地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获得第一手材料。

4.成果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主要以作业的形式体现,如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心得体会、图片展示、一场辩论会、一张自制地图等。有些研究成果可以反映给有关部门,为这些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