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辐射防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辐射防护论文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1

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外科手术前“倒计时”行动要求也适用于FGI程序。只要有可能,就应在患者躺到介入诊疗床上之前,预先核查透视系统的配置及是否有足够的影像存储空间。应根据程序要求和患者因素初步配置和确认透视系统的工作条件,以提供与程序所需影像质量要求相称的最低剂量率。透视设备通常可提供针对不同程序类型和患者身材(尤其是儿童)的不同操作模式配置。作为安全文化的一部分,操作者应使用安全核查表,在术前倒计时过程中确认已为该患者合理地选择了与其身材相称的配置[3]。

2术中患者剂量管理与控制

2.1术中患者剂量监测与通知

术中应全程监测患者的辐射剂量,事先指定的专人(技师、护士或其他符合要求的人员)应密切观察和记录辐射剂量监测仪表的累积读数,在达到表1所列数值的情况下,应立即通知介入医师。mGy,后续每增加500mGy。②设备显示Ka,r:首次达到3000mGy,后续每增加1000mGy(对应的PSD值分别约为1800mGy和500mGy)。③设备显示PKA,与患者体表照射野的大小有关。对于100cm2照射野:首次达到300Gy•cm2,后续每增加100Gy•cm2(对应的PSD值分别为1800mGy和500mGy);应当按照程序中的实际照射野面积等比例地调整PKA值,例如,当实际射野面积为50cm2或25cm2时,应通知的PKA值应分别调整为表中所列数值的1/2或1/4。④设备只能显示透视时间:首次达到30min,后续每增加15min。当程序中大量使用摄影功能(包括DSA和电影血管造影)时,通知时间间隔应缩短,由于透视时间与其他剂量参数的相关性很差,用于监控患者辐射照射时应慎用透视时间,尤其是潜在高辐射剂量程序中不得将透视时间作为惟一的剂量指标。⑤对于双平板系统,如果照射野不重叠,每个平板照射野的剂量应单独考虑;如果照射野重叠,重叠部分照射野的剂量应相加。⑥在程序前后60天内进行的辐射照射,应视其为已受照剂量的叠加[2-3,5]。

2.2术中辐射水平信息的应用

辐射剂量的临床管理理念实际上与碘化对比剂的临床管理理念类似。介入医师需要在术中全程持续监控对比剂的用量,同时也需要持续监控辐射剂量。如果已经使用了较多的辐射量,则应尝试作出努力,确保进一步的辐射剂量与临床需要相称且尽可能合理地低(对比剂的使用也与其相似)。与对比剂类似,某些患者对给定剂量辐射的敏感性高于一般人群,对于这些患者,应当更为细致地控制其受照剂量。如果控制手段不可行,则应在考虑这一附加风险的前提下重新评估程序的利益/风险比。临床报告中应记录术中对比剂和其他药物使用详情,同样,患者累积辐射剂量也应作为常规及时记录在临床报告中[3]。随着患者辐射剂量的增加,介入医师在接到相应辐射水平的通知时,应分析患者已受到的辐射剂量,综合考虑为完成手术还应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以及其他因素(包括对比剂用量、患者或病变的解剖特征、患者的耐受性和合作能力、临床情况的变化、与导丝、导管和支架操作相关的技术因素等),作出进一步的利益-风险评价。一个FGI程序极端不可能因为仅仅是出于对辐射剂量的关切而终止,因为成功实施程序的临床利益几乎总是远远超过对患者的任何辐射危害。而且,如果在达成临床目的之前终止程序,则患者已经遭受的辐射风险不会换来相应的临床利益[2-3,5]。介入医师可以通过限制电影序列的数量和长度、降低电影或透视的剂量率、使用准直或微调机架角度等方法来减少进一步应用的辐射量和控制皮肤剂量[2]。当患者剂量已超过表1所列显著辐射剂量水平(SRDL)数值时,介入医师应负责按上述原则仔细权衡继续或终止程序的利益-风险。SRDL是一类合适选择的参考值,用于在介入程序中启动附加的剂量管理行动,或用作确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的剂量阈值(该辐射水平可能在一般患者中导致临床相关损伤);但既不意味着辐射水平超过SRDL将必然导致损伤,也不意味着低于SRDL就绝对安全[2-3,5]。个人剂量限值不适用于接受介入诊疗的患者[6-7]。

2.3术中患者剂量控制措施

FGI程序中影响患者剂量的因素有多种,可分为操作相关因素及设备相关因素两方面。一些剂量控制措施是专为介入放射学而设计的,而程序性的剂量控制措施则与如何施行介入操作有关。影响患者剂量的一些因素如表2所示。在实践上可行的情况下,操作者应尽可能增加X射线球管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减少患者身体与影像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3,8-9]。尽可能限制透视时间已被证明是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剂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非惟一方法。剂量也取决于患者成像部位的厚度、视野尺寸、透视设备的脉冲频率和剂量率、投照角度、电影采集的帧数和次数等复杂的因素。可通过选择使用下列方法实现透视时间最小化:间歇透视;终末图像存留;虚拟准直(如有)。应当仅在需要实时成像体内引导装置和观察运动现象时进行透视。除非介入医师正在观察监视器,不应进行透视。在介入医师并未观察监视器的时间进行透视的情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估计占到总透视时间的10%以上。术中审阅时可利用终末存留图像或透视循环回放替代透视或电影采集,则在审阅期间患者不会受到额外的辐射照射[1-3]。应尽量通过保持较高的管电压以降低管电流,以便在影像质量和患者剂量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全程使用临床上可接受的最低剂量率透视模式,仅在必要时使用高剂量率模式。与连续透视相比,脉冲透视可通过使用短脉冲辐射而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剂量。在能够获取可接受影像质量的情况下,应使用最低采集帧率和最低脉冲频率的脉冲透视模式[1-3,8-9]。许多设备在介入透视操作中的剂量率不断变化。透视时间只是估计是否会出现辐射损伤的一个大概指标。当某项操作总的透视时间不变时,病人体重以及相关操作等因素如投照位置、角度,正常或较高的辐射剂量率,病人与管球间的距离以及影像采集片数等因素,都可以使得病人皮肤最大剂量数以十倍地增加[1]。电影采集时剂量率可达常规透视剂量率的10~60倍,绝对不应当用电影采集代替透视。仅在需要获取更高质量影像供审阅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影像采集,在临床可接受水平下应尽可能减少电影序列数量、每个电影序列的采集帧数和帧频,使用与所需影像质量相称的最低剂量模式。应尽可能随时使用终末存留图像或透视循环回放技术,而不用电影采集图像[3,8]。应使用准直器,将X射线束对准到感兴趣区,患者体表实际照射野不应大于关注区域的10%。有条件时可用虚拟准直。一些透视系统在使用放大模式时,皮肤剂量率会有增大,视野面积减少一半会使剂量率增加至4倍,因此,只有在临床上确有必要时才使用影像放大模式,放大倍数应限制在可接受的最低水平[2-3,5,8]。除非上肢是作为程序中计划成像任务的一部分,患者双上肢应处于辐射野之外[3]。需要注意,体型较大患者或较厚的身体部位可引起入射体表剂量的显著增加,斜位或侧位透视也可引起入射体表剂量增加。应设法避免过分倾斜角度的投照(尤其是颅左前斜位)。当需要多次不同的投照或介入操作时间非延长不可时,在不影响程序进行的前提下,应使机架的角度尽量多样化,尽可能想办法变换患者、通过旋转X射线球管围绕患者运动改变入射点或者使用其他措施以改变X射线投照角度,以便避免患者体表同一部位持续受照[2-3,5,8]。对于儿童患者,尤应仔细考虑采取最优化的防护措施:尽可能保护甲状腺、乳腺、眼晶状体和性腺等敏感器官;采用较低的采集帧率,在可能情况下使每秒脉冲数从7.5降低到3;对于体重低于20kg的儿童尽可能移去滤线栅,改用气隙技术;缩短成像时间;在重复采集时减少射野重叠;使用更加严格的准直;尽量少用放大技术;适当应用终末影像回放[10]。CT引导介入手术过程中,通常对兴趣区进行两次或更多次“通过”(穿过身体同一部位的CT采集的数目)或扫描采集。在CT透视过程中,扫描机架区域对患者和术者的辐射剂量应当引起关注。对于在CT引导下的介入手术,完成定位像扫描后,可以通过限制扫描容积、降低局部扫描的mAs、增加螺距、使用楔形滤板等方法降低患者剂量;对于CT透视,宜用“快速检查”模式以减少透视时间,少用“实时检查”模式[2,5,11]。努力的目标是,必须减少CT透视检查中对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辐射剂量[11]。

3讨论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

一、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二、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三、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4]张剑.关注健康——从设计的角度看待电磁辐射.微型计算机.2003.(23).112~118.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62-02

前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全球关注。与以往地震所不同的是,此次日本强震还引发了当地核电厂多个核反应堆相继爆炸,放射性物质已经泄漏,日本政府正在组织当地居民紧急撤离。虽日本核电站泄漏尚未对我国造成影响,但不排除未来可能的危害。事件发生后,全球舆论高度关注,并引发部分民众恐慌。核阴云笼罩下,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应对?核危机突然临近,谣言四起,各种传言究竟是否可信?除了核武器、核电站,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射性污染值得警惕? 核辐射会漂洋过海吗 ?

我国的和辐射防护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时期:

核工业建立初期:主要由核设施营运者自行监测,监测范围局限于核设施周围地区。1964年我国开始进行大气层核试验,在全国设立了45个监测点监测核试验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

上世纪九十年代: 组织开展核设施和核技术应用项目的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和重点源监测,基本掌握了全国放射性污染源的数量、行业与地区分布,重点放射源的种类、“三废”排放方式、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1 世纪初期:环保总局开始组织建设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核设施进行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对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建设了第一批国控点,并投入运行。

1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1.4 对眼晶体和视网膜的影响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历程

2 核辐射的危害

人类要想完全隔绝辐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呼吸空气、进食饮水、吸烟、带夜光手表、乘飞机等的同时,您已经被辐射了,但量很微小,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造成伤亡。核辐射的危害特点:

2.1 核辐射,杀人于无形

核辐射是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有α、β和γ3种辐射形式穿透物质的能力各不相同。α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换句话说,γ射线能透过皮肤“隔山打牛”。

核辐射之所以让人谈之色变,不仅在于它危害极大,还因为它像隐形杀手,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INES)按照核泄漏事件的严重性逐级分为7个等级,其中1~3级称为“事件”,4~7级则称为“事故”。迄今为止,被列为7级的只有1例,即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而此次的日本福岛核爆炸,起初日本将其列为4级事故,而最近,法国核安全局已将其列入仅次于切尔诺贝利的6级,足见此次日本面临的危害有多么巨大。

作为我们,对核辐射保持警惕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恐慌,日本泄漏的核物质能否进入我国还受气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2.2 核辐射之害,持续甚久

核辐射堪称隐形杀手,但也是有明显症状的。

2.2.1 恶心和呕吐这是典型的辐射病的最早症状。辐射量越多,症状出现越早。

2.2.2 自发性出血辐射耗尽血小板,可引起鼻、口、牙龈和等出血,甚至出现吐血。

2.2.3 出血性腹泻辐射刺激肠壁,严重时引起带血腹泻。

2.2.4 皮肤脱落暴露于辐射外的皮肤区域可能会变红,形成水疱。

2.2.5 脱发大剂量辐射后,人体毛囊受损,往往会在两三周内持续脱发。有时,这种脱发是不可恢复的。

2.2.6 严重疲劳辐射会使人感到虚弱和不舒服,就像患严重流感一样。

2.2.7 口腔溃疡辐射可引起口腔溃疡。此外,溃疡还可能发生在食道、胃和肠。

2.2.8 感染除了红细胞,具有抗感染功能的白细胞也会因为辐射而减少,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风险升高。

最大危害:白血病、甲状腺癌

核辐射对人最大的威胁,就是增加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专家指出,遭遇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的危害是发生甲状腺癌。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

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它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辐射影响将彻底打破这种人体自身的控制体系,使癌症(如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的发生几率大大上升。此外,核辐射还可能引发不育、怪胎等疾病。

各种人群受核辐射影响排序:

2.2.8.1 胎儿:细胞分裂是最快的,辐射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2.2.8.2 儿童:受辐射较大的儿童若干年后得甲状腺癌的概率要比普通儿童高出3~5倍;

2.2.8.3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正常,代谢活跃;

2.2.8.4 老人:甲状腺功能相对青壮年不活跃,代谢较迟缓。

3 核辐射的防范:

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公众必须获取尽可能多的、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应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按照当地政府的通知,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防范核辐射应做到以下四个字――

核辐射事故发生时,处在辐射区的居民,首先是撤离或隐蔽,距离防护是第一位的。如果在室外,可以用面罩或湿毛巾护面,少吸入放射性沾染空气,远离爆炸中心方向,往上风口躲避。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皮肤尽量不要外露,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最好随时携带一个收音机,按照有关部门广播的具体指令避险。

核爆炸时,应马上卧倒,用一切可以遮蔽头部的东西盖住头部。不要看爆炸当时的情况,以防被强光和辐射搞瞎眼睛。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住的楼房对辐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发生核事故时,人们可以选择专门的民防工程、应急避难所进行躲避;在家应当紧闭窗门,关闭空调、换气扇等通风系统,防止污染物进入。如果可能,事先在地下室储备粮食和水,有危险时进入躲藏。

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洗消去污,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为防止放射性灰尘被吸入体内和沾上皮肤,沾染区内人员尽可能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住;不在露天吃东西,不在地上坐卧,不接触受染物体;尽量避免扬起灰尘,服装沾染放射性物质后可以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上风或侧风方向,按从上到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拍打扫除,也可以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可提高消除效果。

到达安全地域后,如果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应当废弃身上所有衣物,淋浴30分钟左右,彻底清除核污染,尤其是口鼻腔和毛发。同时,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后掩埋到偏远深处。不要喝污染区的水,吃污染区的食品。

多吃一些海带、卷心菜、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茶叶能改善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细胞。还可以多吃含碘食物,可以促进正常碘代谢,避免核辐射带来的放射性碘元素在体内代谢。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方面:

3.1 能量供给要充足

辐射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身体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足够的能量供给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辐射的耐受力,降低敏感性,减轻损伤保护身体。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一旦摄入不足,将迫使体内脂肪和蛋白质不断转变为能量,造成蛋白质的相对不足,从而影响辐射损伤组织的修复,或使辐射损伤加重。糖类供给以果糖最佳,葡萄糖次之,而后是蔗糖等。

3.2 蛋白质不能少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组织蛋白合成不足,导致肌肉、心、肝、肾、脾等脏器的重量减轻,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对辐射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接触核辐射的人,要注意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鱼、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食物,增强肌体抵抗核辐射的能力。

3.3 脂类摄入不宜高

人体受辐射照射后食欲不振、胃口不佳,脂肪的总供给量要适当减少,但需增加植物油所占的比重,其中油酸可促进造血系统再生功能,防治辐射损伤效果较好。

3.4 维生素的摄入尤为重要

维生素缺乏,可降低身体对辐射的耐受性,宜加量供应,特别是维生素A、K、E、C和B族维生素。

3.5 矿物质平衡尤为重要

体内钾、钠、钙、镁等离子浓度须平衡,否则不能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轻者损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锌对许多营养包括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都有重要影响。辐射损伤时,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在内,过量或不平衡,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3.6 无机盐供应宜加量

在膳食中适量增加无机盐(主要是食盐),可促使人饮水量增加,加速放射性核素随尿液、粪便排出,从而减轻内照射损伤。

3.7 辛辣食物作用不可低估

辛辣食物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常吃辛辣食物不但可以调动全身免疫系统,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因此,经常吃辛辣食物,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阴虚、咽喉肿痛和胃病者例外)。

人们暴露在强度很高的辐射中,会患上辐射病或急性放射性综合征。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吸入的人员,应尽快去除上呼吸道内沉积的核素,如用棉签拭去鼻腔内的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部喷血管收缩剂,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腔和咽喉部等;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污染的人员,应尽可能在暴露后1小时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催吐等措施防止放射性核素吸收入血。

如果感觉眩晕和恶心想呕吐,就是已经辐射伤害,马上去有医疗条件的地方寻求救治,早期辐射非深度伤害是可以治疗的。若放射性物质已进入体内,可服用促进其排泄出体外的药物。

有条件的话,应马上做核辐射状况的检查。特别要提醒的是,核辐射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其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几年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为了缓解这一风险,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人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碘片,避免它吸收放射性碘。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日本核泄漏之后,全国多地掀起抢盐风潮,不止沿海,大后方的重庆各大超市、商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顾客。许多网友读者打来电话,称在超市既买不到碘盐,别的盐也脱销了。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

但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谣传。首先,吃加碘盐防辐射纯属无稽之谈,就算是直接服用碘片,也有诸多注意事项;至于担心食盐遭受核辐射污染,更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日常食用的是地下开采的井盐,海盐只能用作工业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吃碘盐并无预防核辐射效果。我国现在的食用盐中一般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和《食品添加剂碘酸钾》规定了我国目前使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并将食盐碘强化量20mg/kg~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需要吃2千克(4斤)的盐才能抗辐射,而且也只是阻挡50%的放射碘进入甲状腺。

因此,疾控方面的专家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

此外防护服不管用。对网络上出售核辐射防护服,专家表示,“放射线有多种,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放射线要用不同的防护服进行防护,比如说常见的放射科医生所穿的铅衣只能防护X射线诊断能量级别的射线,对大多数放射线不会达到有效的防护,而常见的防化服只能防护内照射,对于外照射无防护作用,对于强的外照射放射源,如果穿上防护服,不仅无防护作用,反而会使人的行动迟笨,从而导致接受更多的放射剂量。”

4 生活中的辐射

源于核弹、核电厂的核污染让大家严阵以待,可以是对于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放射袭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当然,绝大部分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微乎其微。

不过,有两种辐射源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医疗辐射和装修辐射。

4.1 医疗辐射

过去人们遭受的辐射基本源于自然环境,然而今天,有将近90%的辐射危害是来自医学.行为的。

CT、X光,不是“想做就做”

无论是入学、入职体检,还是单位每年的职工体检,“X光胸透”都被作为一项常规检查而保留下来,更有甚者一些患感冒的婴幼儿竟也被要求照射胸片。很多人认为, CT、X光片照射等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损害,可以随便做,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随意的、频繁的接受X线的照射会对人体造成永久的伤害。

其实,X线检查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核辐射”。在医院里,人们经常能看到拍X光片、CT的“大铁门”紧闭,写着“小心辐射”的字样,这就是在提醒人们小心规避。当然,临床研究指出,只要不是过分频繁地检查,X射线对人体的这种损害几乎为零。

比起X线,CT的辐射量更应引起重视。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00多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不但起不到作用,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带来致癌的风险。CT检查实际上也是一种X线检查,这种射线对人体组织是有损伤的,射线照得越多,致癌的危险性越大。

谁最易受医疗辐射的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在人体的各脏器中,肺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在人群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儿童和年轻女性,其中年轻女性的乳腺对辐射最为敏感。另外,辐射对于孕妇的危害更大,它不仅仅体现在母亲身上,腹中胎儿更会受到射线的影响。

X光辐射线较易造成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以及儿童期的癌症几率增加。孕妇在怀孕初期,暴露于X光之中,比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愈接近预产期,影响越小。据医院放射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孕妇如果接受了5雷得(辐射剂量单位)的X光暴射量,就相当于照20张腹部X光片。一般在怀孕期,如果只是照一张腹部X光,大约是只有0.5雷得的暴射量,对胎儿影响并不足以要求孕妇做人工流产;而只是胸部X光或牙科X光等微量的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只要不是对准腹部或其附近部位的高剂量X光辐射,准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核辐射也可于医疗 。

医学上可以通过核元素的放射功能治疗疾病。如可以使用碘131这种元素,它进入体内后,可以有效治疗甲状腺疾病。现在很多医院可进行ECT检查,就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示踪剂上,引入人体内部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对甲状腺疾病、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骨骼疾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检查起到重要作用。

4.2 装修辐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装修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现在装修的人们,对室内有害气体等物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了一些防范性。但是,人们对装修材料的放射性污染与危害还是认识不足。

4.2.1 艳丽的石材,暗藏风险

近年来,一些家装材料的放射性超标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的报道层出不穷。天然石材(如花岗石、大理石等)的放射性污染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轻则会让人感到身体不适,重则会有疾病,甚至致癌的危险。

在现代装修材料中,花岗岩、大理石因为它的华丽高雅、坚固实用、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天然的石类材料大都具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镭”可以衰变出氡气并进入室内。而“氡”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气被释放到空气中后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而诱发肺癌。

氡气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占人体一生中所受到的全部辐射伤害的55%以上,其诱发肺癌的潜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世界上有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所以说,氡是导致人类肺癌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吸烟,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

据检测,色彩不同的石材其放射性也是不一样的,白色、红色、绿色和花斑系列等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偏高;大理石类、绝大多数的板石类,暗色系列(包括黑色、蓝色和暗色中的棕色)和灰色系列的花岗岩类,放射性活度较低。

4.2.2 警惕“美丽”的抛光砖

其实不仅仅是花岗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材具有放射性的危害,地砖、瓷砖、混凝土等居室装修中的必选建筑材料,它们的放射性水平也同样不容忽视。这些建筑材料之所以可能含有比较高的放射性水平,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制作原料可能是由矿业废渣、煤渣、钢渣或工业副产品组成,而这些副产品里面常常含有浓缩的放射性核素,从而导致制成的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很高。又如,还有一部分瓷质抛光砖为了追求天然大理石花白玉的效果,喜欢在配方中加入氧化锆原料,以增加产品的白度;但有部分氧化锆原料的放射性较高。据我国放射性卫生机构对各类建筑材料的检测发现,其放射性水平具有以下规律:无釉地砖>彩釉地砖>花岗岩>马赛克>红砖>混凝土>渣水泥>普通水泥和石灰石等。

4.2.3 小心含磷的“夜明珠”

除了石材、瓷砖等建筑材料可能产生较强的放射性污染外,家中的一些石材类家具和工艺摆设均可能产生“核辐射”。市场上有一种经过处理能在夜里发光的装饰品,具有很强的放射性,不适合在居室内摆放。此外,有的含磷矿物被加工成“夜明珠”,其放射性也偏高。

其实,供人类居住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放射源。此外,我们还要遭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射线(宇宙射线)“袭击”。可见,放射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们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只是有剂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不必“谈放射性而色变”。

参考文献:

[1] 宋文杰 放射性物质的管理与防护 [期刊论文]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02)

[2] 张;官瑞霞;周永平 66例从事核辐射工作人员末梢血白细胞组织化学变化的观察 [期刊论文] -中国辐射卫生1994(03)

[3] 孙建 石化企业射线危害及防护 [期刊论文]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3(03)

[4] 陈式;放射性废物安全纵横谈(二)[J];辐射防护通讯;2003年06期

[5] 陈式;放射性废物安全纵横谈(三)[J];辐射防护通讯;2004年01期

[6] 邓文辉,李先杰,黄银萍;铀矿山井下氡及氡子体浓度管理限值的探讨[J];辐射防护通讯;2004年03期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4

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原因,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对防原医学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核辐射的防护认识远远不够。防原医学源于1955年我国做出研制核武器重大决策后,应对核武器损伤而发展起来的。防原医学阐明了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和核爆炸各类损伤的发生情况、发病规律、救治原则和措施,为应对核与辐射事故、核恐怖等事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由此制定的应对预案、措施和方法。但是由于近20年来,我国已停止了核试验,对其的临床研究逐渐减少,研究进展和救治措施都相对滞后,因此大多数学员认为防原医学这门课程并不重要,心理上不够重视这门课的学习。此外,由于大多数教学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往往会紧跟前沿学科,加上科研体系的考评机制多以科研论文来衡量,也导致了多数教员对防原医学的教学不够重视。然而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们必须注意到当今核电站建设数量的增多,国际和国内核与辐射事件的频发,以及核恐怖袭击仍有可能发生,再加之民用辐照中心在全球的建设和各领域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农作物育种、食品消毒等方面的大量使用,都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受到辐射照射危险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培养大量具备防原医学和放射卫生学知识的专业人员[5]。随着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30周年,再一次让人们意识到加强防原医学和辐射防护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防原医学改革,提高全民对防原医学的认识和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处置能力。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应从教学理念的革新开始。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唯有从信念上得到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教学内容的认识[6]。教员应当认识到防原医学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所凸显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防原医学基本的理论体系知识外,要适当引入国内外最新的核事故和医学处理案例,从学员所学专业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整授课内容。从教学理念出发,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

2淡化知识的单一灌输,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科生的防原医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和核爆炸各类损伤的发生情况、发病规律、救治原则和措施,以及核与辐射事故应对预案、措施和方法。教员在授课时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概念的讲述和基本原理的阐述上,而对于放射辐射防护的具体操作以及放射辐射监测各类仪器的操作使用的课时安排很少。据笔者调查发现,在军事院校的课程安排中,除给预防专业的学员会设置大约占总学时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学员的实践教学外,临床专业、检验专业、影像学专业等专业较少或基本不设置实践教学课时,因此这部分学员仅仅只是学习了防原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于放射防护的实际运用知之甚少,当遇到突发核事故事件时将无法正确应对。另外,应着重考虑学员今后工作的需求,他们未来的工作很可能会涉及突发核事故应急救援的部署和实施、核辐射医学救援的处置以及给基层官兵教授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因此,在授课内容设计上应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3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主动学习

由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课业比较繁重,有部分学生会选择性地学习,把时间花费在那些其认为更重要的学科上,比如内外妇儿等学科,而对于他认为不重要的学科就想着临时抱佛脚,考试时突击过关。而防原医学这门课程就被很多学员认为是不重要的学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工作性质的认识不够;二是学生缺乏对军队卫勤现状以及军事预防学科相关专业的认识;三是对核辐射、核威胁、核恐怖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些离自己很遥远,未来战场相关核辐射医学处置的相关工作与自己无关,因此总是将防原医学视为科普性基础学科,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员的兴趣,首先需要在开课时做好国防医学教育,将目前国际形势、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的走向以及医学最新发展做深入的剖析,让学员认识到核辐射威胁离自己并不遥远,既是社会热点话题,也与民生息息相关;其次,利用模拟核爆炸演习等视频资料,让学员了解放射沾染的处置、核应急救治的部署和实施、核辐射的个人防护等内容,加强学员对防原医学的感性认识,让学员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最后,了解学员未来工作走向和工作内容,在授课时结合未来战场核辐射医学处置的相关问题,培养学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这将很大程度上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8]。

4加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性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视频和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难以理解和较复杂的概念、基本原理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边讲解边演示,方便学员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解核武器四种杀伤因素时,可以将核爆炸的影像视频展示给学员。学员通过视频,生动形象地看到核爆炸的特殊景象,即蘑菇云的产生,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9]。另外,在急性放射病章节讲授中,采用病例讨论的方式,教员提出问题,让学员自己查找文献,寻找相关病例,总结成幻灯形式,并在讲台上讲解。这种方式有助于学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其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多样化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评价学员综合能力的有效保证。学员的成绩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期终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课成绩。不仅要考核学员对于理论知识、重要概念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考核学员对于核事故应急处理的应对能力,以及基本防护措施的掌握和相关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通过笔试、操作、实验设计等多种形式,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这将避免部分学员为了应对笔试考试、临时突击背诵就通过考试的想法[10]。此外,通过演习等方式,模拟战场环境,让学员亲临感受放射沾染的处置、核应急救治的部署和实施、核辐射的个人防护等,并将演习的成绩记入总成绩中[11]。因此,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将一定程度上增加学员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员的创新性。

总之,切尔诺贝尔事故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灾难,值得我们再一次反思,并将核辐射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防护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加强防原医学教学改革,为应对当下国际形势,培养更多适应新军革的专业人才。

作者:许杨 王军平 刘登群 徐辉 李蓉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刘术,蒋铭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医学救援的经验与不足[J].人民军医,2011,54(4):267-268.

[2]刘登群,李蓉,史,等.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谈防原医学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30-632.

[3]崔建国,蔡建明,高福,等.防原医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2):1034-1035.

[4]程天民.程天民军事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686-690.

[5]程天民.我国放射医学、防原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5,30(23):3.

[6]刘聪,李百龙.加强防原医学教学,促进学科发展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26-28.

[7]曾倩倩,刘玉龙,王万银,等.如何增进军医大学本科生《防原医学学习效果和兴趣》[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77-79.

[8]王钰,孙慧勤,李蓉,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防原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58-559.

[9]郝玉徽,任洞,刘晶,等.提高防原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09-110.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三门核电厂;反应堆;堆内构件;压力容器;导向柱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G1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3-0027-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15 

1 概述 

在核电厂调试及大修过程中,反应堆上部堆内构件吊装、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吊装及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吊装是核岛最重要的设备吊装作业,风险大,要求高,并且占据着主线时间,对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进行上下部堆内构件及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吊装作业时,设备的精确定位和导向主要依靠导向柱来保证。三门核电1号机组作为全球首台AP1000,其反应堆压力容器配备有2根导向柱,用于在安装、调试和大修期间来导向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和上、下部堆内构件的吊装。现有导向柱每根长4420mm,有效导向高度为4004.5mm,在吊装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时可以完全满足导向要求,但在吊装上、下部堆内构件时长度不足,无法进行精确导向。 

首炉装料前的吊装操作过程中,此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因为此时安装、调试人员可直接在换料水池底部观察确认堆内构件吊装的对中情况,在人工定位之后将堆内构件下降到压力容器内,当堆内构件下降到合适高度后,再由导向柱提供导向。而换料大修期间,堆内构件吊装时换料水池充满屏蔽水,吊装指挥无法进入换料水池底部,此时堆内构件在进入压力容器前就需要导向柱进行导向。在换料大修期间的上部堆内部件吊出过程中,当上部堆内构件堆芯上板吊离反应堆压力容器筒体法兰面约100mm时,需要检查堆芯上板是否带出控制棒组件。如果控制棒组件被带出,则需先将上部堆内构件回装到位,对问题进行处理后重新起吊上部堆内构件。现有导向柱高度不能满足此操作要求。

 

吊出下部堆内构件时,由于下部堆内构件高度较高,吊出和吊入压力容器过程中,现有导向柱高度不能满足下部堆内构件吊装操作的导向要求。 

另外,受到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自身结构的限制,当顶盖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上时或在吊离/吊装至反应堆压力容器时,导向柱的高度不能超过5278.9mm。 

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导向柱解决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上、下部堆内构件吊装过程中的导向柱导向高度不足的问题;问题二:在保证上、下部堆内构件吊装时导向柱的导向高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导向柱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吊装过程中不超过顶盖对导向柱的高度限值要求。 

2 优化方案一:配置长、短两套导向柱 

此优化方案配置的长、短导向柱有效导向高度分别为9100mm和4150mm。 

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和上部堆内构件吊装时使用短导向柱。当需要从压力容器内吊出下部堆内构件时,先降低系统水位至反应堆压力容器筒体法兰面以下,然后拆除短导向柱,再安装长导向柱,最后升水位进行下部堆内构件的吊出操作;在回装过程中,当下部堆内构件回装完成后,将系统水位降低至反应堆压力容器筒体法兰面以下,然后拆除长导向柱,再安装短导向柱,最后升水位进行后续操作。 

3 优化方案二:配置一套可拆分式导向柱 

此优化方案配置的一套导向柱,每根导向柱可以拆分为2段,按安装位置从下到上分为短导向柱和延伸导向柱。短导向柱的有效导向高度为4150mm,延伸导向柱的有效导向高度为4950mm,两段导向柱连接后总有效导向高度为9100mm。预计加上安装段与锥形头段的短导向柱长为4565mm,短导向柱和延伸导向柱连接后总长9515mm。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和上部堆内构件吊装时使用短导向柱,并在短导向柱顶部安装锥形头。当需要吊出下部堆内构件时,在不降水位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借助装卸料机或堆腔辅助平台进行操作,拆除短导向柱顶部的锥形头,将延伸导向柱安装在短导向柱顶端,再吊出下部堆内构件;待下部堆内构件回装完成后,拆除延伸导向柱并安装短导向柱顶部的锥形头以进行后续操作。 

4 两种优化方案的比较 

无论采用上述方案中的哪种,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和上部堆内构件的吊装过程中都是使用短导向柱进行导向,两者的工艺流程也都一致。但是,当进行下部堆内构件吊装作业时,两者的工艺流程就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从而在占用大修主线时间的长短、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的多少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不同。 

4.1 占用大修主线时间对比 

下部堆内构件的吊装占用大修主线时间,因此吊装下部堆内构件时,更换导向柱占用着大修主线时间。方案一占用大修主线时间包括为长短导向柱更换增加必要辐射防护措施的时间(约1小时)、降和升换料水池7.6m水位的时间(约3.92小时)以及长短导向柱的两次更换操作时间(约10.5小时),总计约15.42小时;方案二占用大修主线时间包括短导向柱顶端锥形头拆装时间(约1小时)和装拆延伸导向柱时间(约4小时),总计约5小时。 

由此可见,采用方案二比采用方案一每次大修可节省主线时间10.42小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4.2 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对比 

方案一:拆除短导向柱时需要4名操作人员站在换料水池底部工作3小时,人员总辐射剂量为0.6mSv;导向柱安装时需要6名操作人员站在换料水池底部工作2.25小时,人员总辐射剂量为0.675mSv。大修期间要进行两次导向柱的更换操作,正常情况下采用方案一时操作人员接受的总辐射剂量为2.55mSv。 

方案二:拆装短导向柱锥形头需要4名操作人员站在装卸料机人员通道工作1小时,人员辐射剂量为0.10mSv;将延伸导向柱安装到短导向柱顶端需要4名操作人员站在装卸料机或堆腔辅助平台工作2小时,人员辐射剂量为0.2mSv。正常情况下采用方案二操作人员接受的总辐射剂量为0.6mSv。通过对比可知,采用方案二时,操作人员受到的总辐射剂量比采用方案一要少约1.95mSv。 

4.3 导向柱更换操作对比 

采用方案一时,每次更换导向柱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安装导向柱吊耳;(2)将手拉葫芦联接到环吊副钩上,测力计悬挂在手拉葫芦吊钩上,将导向柱吊耳与测力计连接;(3)提升手拉葫芦,保持合适的提升力,拆除导向柱;(4)利用环吊将导向柱吊至135′平台并倾翻至水平状态储存;(5)清洗检查过渡套螺纹,涂抹脂,对新的O型密封环涂抹脂,清洗导向柱安装孔,并目视检查其螺纹,不得有损伤;(6)将手拉葫芦联接至所需更换的导向柱上,提升环吊副钩将导向柱吊从水平状态倾翻至垂直状态;(7)将导向柱吊装至安装孔位置,对中后安装导向柱;(8)拆除手拉葫芦、测力计等工具。 

方案二的操作分为以下步骤:(1)拆除短导向柱的锥形头,将专用工具联接到环吊副钩上并就位至短导向柱顶端,操作专用工具拆除锥形头并吊至135′平台储存;(2)将导向柱吊耳旋入延伸导向柱吊装孔,拆下专用工具,将手拉葫芦环吊副钩连接,将测力计悬挂在手拉葫芦吊钩上,将导向柱吊耳与测力计连接;(3)操作环吊副钩,将延伸导向柱翻转至竖直状态,并移动至压力容器短导向柱安装孔正上方。下降导向柱,当下端进入短导向柱顶部后要特别小心,当延伸导向柱底部接触到短导向柱顶部后(测力计读数开始降低),停止下降;(4)将导向柱拆装把手插入导向柱插孔,手动下压延伸导向柱到位,旋转把手使延伸导向柱与导向柱啮合;(5)拆除手拉葫芦、测力计等工具。 

对比两种方案,方案一工作较为简单,但工作步骤多,工作量较大,花费时间和人力较多;方案二工作步骤较少,花费的时间和人力较少,涉及水下操作,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但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人员的工作技能。 

4.4 导向柱运输安装对比 

根据目前工程实际,三门核电1号机组在大型设备(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等)吊装完成以后已经将反应堆厂房穹顶安装就位并焊接完成,屏蔽墙浇筑完成。因此,更换的导向柱需要通过附属厂房吊装口和设备闸门运输至反应堆厂房换料水池。 

导向柱运输的路径:导向柱运至107′平台,通过附属厂房吊装口运至附属厂房135′平台,再通过设备闸门运至135′平台,最终运输至换料水池。设备闸门的直径只有4.9m,吊装区域空间有限,方案二中长度为4950mm的延伸导向柱比方案一中长度为9515mm的长导向柱导更容易倾翻,吊运难度更小,更容易实现导向柱的吊入、安装工作。 

辐射防护论文范文6

通讯作者:王美书

【摘要】 目的 观察济安舒能与贝复济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Ⅱ度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济安舒能喷雾,对照组52例给予贝复济喷雾。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9.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40.4%,总有效率84.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济安舒能; 放射性皮炎; 临床效果

The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n two degrees radioactive dermatitis between Ji'an shuneng spraying and Bfgf-Torita WANG Mei-shu,WU Ya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Sichuan 6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Ⅱ degrees radioactive dermatitis by Ji'an shuneng spraying and Bfgf-Torita.Methods 104 cases of Ⅱ degrees radioactive derma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2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Ji'an shuneng spraying,while the other 5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Bfgf-Torita.Results The significant efficiency was 69.2%,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in treatment group,while 40.4% and 84.6% in control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which is better in treatment group(P

【Key words】 Ji'an shuneng spraying; Radioactive dermatitis; Clinic effect

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放射性损伤。放射线皮炎是指各种类型射线,包括射线、粒子、电子、中子和质子引起的皮炎。高能X 线的应用曾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严重皮肤反应的发生,但是近年来,随着一些放疗新技术的开展,如固定材料热塑膜的使用、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照射SIB-IMRT 放疗技术的开展,以及放化疗同步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又有增高的趋势[1]。有文献报道,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94.1%,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2]。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王小璞等[3]研究也显示,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炎一直是肿瘤专科护理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济安舒能和贝复济治疗Ⅱ度放射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10年5月,鼻咽癌患者初次放射治疗发生Ⅱ度放射性皮炎104例,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32~68岁,平均(42.14±2.78)岁,照射次数5~10次,照射总剂量10~20 Gy,皮肤损伤面积3×4 cm~8×12 cm。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照射次数、照射总剂量及损伤程度、面积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均匀喷上济安舒能( 规格:20 ml/瓶,湖北中创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暴露自然待干,3次/d,连续10 d;对照组:皮损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均匀喷上贝复济(规格:20 ml/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暴露自然待干,3次/d,连续10 d。

1.3 判断放射性皮炎方法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标准:0度:无变化;Ⅰ度:滤泡,轻度红斑脱皮,干性皮炎,出汗少;Ⅱ度;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炎,中度水肿;Ⅲ度:融合性湿性皮炎,凹陷性水肿;Ⅳ度:坏死、溃疡、出血[4]。

1.4 判断疗效方法 参照陈春等[5]制定的标准:显效:用药5 d内,皮肤损伤处水肿、渗液消失,干燥结痂,疼痛完全缓解;有效:用药5 d后,损伤面积缩小,渗液减少,部分结痂,疼痛部分缓解;无效:用药10 d后,水肿、渗液面积均无改善,疼痛未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9.2%,有效率为30.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为40.4%,有效率为44.2%,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主要是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的变化。由于皮肤接受高能量的物理放射线,直接损伤人体表皮细胞DNA分子,使其氢链断裂,单链和双链断裂及形成交叉链;连续放疗,使断裂的细胞链得不到修复,细胞增殖受抑制,再加上炎性反应减弱,细胞外基质反应减弱,生长因子表达减少,使局部皮肤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坏死。

研究表明,机体受大量放射线照射后,会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早期收缩,继而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血流变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微小血栓形成,血液黏度增加[6]。放疗初期,受照部位释放组织胺类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一过性红斑、瘙痒;放疗后期,真皮层血管内红、白细胞的渗出导致真正红斑。随着放射剂量的不断增加,基底层细胞被不断破坏,将导致干性脱皮、湿性脱皮,甚至溃疡坏死[7]。机体为保护基底层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黑色素细胞将释放大量黑色素入血,可致色素沉着[8]。皮肤损伤程度与放射线的性质和放射野皮肤、放疗剂量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研究显示,皮肤接受5 Gy照射就可形成红斑,20~40 Gy可形成上皮脱落及溃疡,严重者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9]。表现为照射野部位皮肤先发红、发痒、色素沉着、变厚粗糙、毛孔粗黑、湿性脱皮,严重时可出现水泡,继之破溃、糜烂。本组患者接受10~20 Gy照射,均发生Ⅱ度放射性皮炎。

济安舒能主要成分是壳聚糖、乳酸、乙醇和纯化水,壳聚糖是用纳米技术处理的高分子活性剂(KT100),在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中与皮肤形成牢固的分子键,喷洒于创面后可形成分子级隔膜网膜,此透气隔离网膜中含有高分子均匀分布的广谱抗菌和抗真菌药物,能控制和吸收渗出物,具有保护创面并形成湿性环境,可防止再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独特作用。KT100具有抑菌、结膜、促进肉芽再生长及镇痛等功能,同时还能吸附血清蛋白,减少创面渗出,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因此,济安舒能可迅速控制炎症,消肿止痛并促进伤口愈合[10]。

济安舒能还可以减少疤痕组织的形成。疤痕是体内胶原蛋白的超长代谢所致[11]。济安舒能中所含的高分子活性剂KT100能抑制体内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的超长代谢,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瘢痕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济安舒能溶液治疗放射性皮炎,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总有效率达到100%。

贝复济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具有促进皮肤与黏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l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不适用于有感染创面[12]。本研究使用贝复济治疗放射性皮炎总有效率(84.6%)低于李艳莉[13]对贝复济报道的有效率(90%),更低于济安舒能的治疗效率(100%)。

本组结果显示,济安舒能对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显著疗效,加快创面愈合速度,迅速缓解疼痛,无明显副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患者治疗的正常进行,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徐敏,李建彬,田世禹.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研究现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7):1354-1357.

[2] 黎秀芬,唐玉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及护理.华夏医学,2004,17(5):866.

[3] 王小璞,李学,李佩文.放射性皮炎防治研究现状.疑难病杂志,2009,8(3):183-186.

[4] 张金兰.络合碘治疗鼻咽癌Ⅱ度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当代护士,2001,3:16.

[5] 陈春,陈祥龙,陈俊,等.维生素B12混合溶液治疗放射性湿性皮炎.护理杂志,2002,19(3):20.

[6] 张家钰.山莨菪碱的辐射防护作用.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2,12(1):51.

[7] Sitton E. Early and late radiation induced skin alterations.Part I: Mechanisms of skin changes.Oncol Nurs Forum,1992,19(5):801-807.

[8] Blackmar A.Radiation-induced skin alterations.Medsurg Nursing,1997,6(3):172-175.

[9] 李素艳,高黎,殷蔚伯,等.金因肽对急性放射性黏膜炎及皮炎的作用.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1):30-32.

[10] 朴元子,金兰姬,桑金,等.济安舒能用于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逆行感染的临床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5,10(11):979.

[11] 李庆辉.济安舒能治疗2度烧伤创面36例疗效观察.哈尔滨医药,2006,26(4):17.

[12] 李晶艳.金因肽加雷弗奴尔、庆大霉素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与护理.医学文学,2003,10(2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