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1
关键词:电影文学;语文教学;故事;欣赏方法
一、电影文学
(一)电影文学的概念
电影文学是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
(二)电影文学与其他文学的差异
(1)作品容量不同电影文学多数是以剧本的形式存在的,剧本则是为故事而生。可以理解为电影文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故事,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讲述故事。故事和诗歌散文不同,有其固有的架构,必须包含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故事、故事结尾。相比普通文学形式,电影文学讲求故事性,想要有好故事,就不能用“堆砌”的形式创作,不该有的部分一定要舍去。例如史书作品与改编电影文学作品的区别:前者讲求更全更细的记录,后者讲求改编出有艺术价值的故事。突出故事那就必须要突出主要人物,列出一至两条主线,所以电影文学的容量比其他文学形式小。电影文学的容量精简使得读者、观影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到一个故事完整的情节推进、跌宕起伏。由于电影文学的写作形式,作者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让观者看到什么,做到烘托中心、突出主题的作用。(2)人物塑造普通文学形式,以抒情、悟感为主,电影文学以突出人物来推动情节。人物塑造是电影文学必不可缺的,不论是交待背景、推动情节、提出主题都能在人物形象中体现,所以人物塑造上十分重要。作为一个好故事它需要丰富的剧情、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和曲折的冲突感。只有把人物性格和形象塑造得很复杂很立体,才能对读者有具有吸引力。
(三)电影文学的特点
电影剧本运用文字来创造艺术形象,以此反映社会生活。作者本身的艺术品味、人生观念、认知态度就是一种艺术作品,通过剧本的方式创作并记录下来。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电影文学创作完成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新艺术形式的开端,通过电影文学能创作出影视艺术,用视听的方式让阅读者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作品体验。运用独特的视野去欣赏文学,当文学阅读和影视欣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支撑点。审美是影视艺术和文学作品教学的共通追求,将电影片段巧妙的引入语文教学,可以使两者很好的融合,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深度上都会有很好的提升。
二、语文教学与电影文学
“由于电影画面含有各种言外之意,又有各种思想延伸,因此我倒是更应该将电影语言同诗的语言相比”①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的“梳理探究”栏目中设置了“影视文化这一章节”。其中设有对影视艺术的历史、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设有写影评、朗诵对白和分角色表演等实践要求。依据现有的情况,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语文教学发展中,影视艺术的学习会越来越重要,而电影文学则是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的交叉点。通过对两门艺术的观析、审美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分析能力、审美高度。
(一)对故事的背景预习
故事的背景蕴含极大地信息量,让学生在学习电影文学前进行故事背景的预习,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分析能力、联想能力、记忆程度都会有所提高。影视作品既是艺术又是文学,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首先要有剧本,而剧本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小学语文中好多课文就是根据影视作品节选或改编的,观看这些电视电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所以对背景有了了解,会对人物塑造、人物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对人物理解得越深、对故事的艺术性体验得越强。
(二)电影文学阅读与排演
阅读和排演两者表面上看没有多大联系,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个教学要求的目标上都是指向———利用影视艺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观影中受到教育、教学中需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有明确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电影文学的阅读是使学生在文字上对影视艺术的欣赏,而排演是使学生在实践上对影视艺术进行体验。两者看似没有联系,但没有阅读打基础,排演无法顺利进行,而没有排演的电影文学阅读,似乎少了一些趣味与深度。
(三)写作与创作
电影文学结合观影可以在学习后布置影评写作,及时的感悟写作,有利于加深教学效果。让学生即欣赏又写作,将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拉近一步。“如果学生只停留在视觉阶段而不能深入下去,不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艺术魅力并感受理解最终养成审美判断的能力,即使把它组合到教学过程中,那也只能算是一种“花边语文”而己。”②
三、结语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2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起源于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目的是把课程设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校。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方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而目前现有的英语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各个学校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需求,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抑制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出发,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现有英语课程文化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课程文化资源的载体上,偏重于教科书,忽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文化资源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和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少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在高考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高考中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较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他们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惠州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加快惠州市发展的宏观策略,如打好文化教育和旅游两张牌。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厚,目前,惠州市还没有系统的地方风情英语方面的宣传资料。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基本理念中第六点中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
1. 界定:课题《高中英语读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旨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恰当地补充,如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新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等。促进教学,激发兴趣。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如阅读的背景激活策略)和模式、写作教学策略和模式掌握并不系统。学生对此也了解很少,影响阅读和写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校本课程。
2. 研究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将选拔、甄别式评价与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经验和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校高中30个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0个班。高中三个年级实验班承担时文赏析的任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本课题实验划分五个阶段:
(l)准备与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进行验证性实验;(2)实验探索与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扩大实验范围;(3)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前期的实验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交流阶段研究情况,反思研究现状,总结阶段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商讨下一步工作思路;(4)创新与升华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后期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初步形成论文、作品集;(5)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7月): 撰写结题报告 聘请专家评审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资料收集法;(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年龄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因而选择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
1.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节课便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如何记忆和扩充单词、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等,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贯穿于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2. 形成限时阅读教学模式,每周保证给予各年级学生适量的40分钟左右的限时阅读训练。高三每星期做限时阅读训练4-5份,基础年级每星期2-3份,有条件的班级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没有条件的作为课外作业。
3. 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作文相结合,高三年级确保每周一次书面表达练习,基础年级每两周一次。教师加大面批的覆盖面和频率,重点讲评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常用句型,通过督查和面批作文,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写作策略,从而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和训练效果。
4.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民间采风,撰写英语“惠州家乡的故事”,优秀学生日记、周记、随笔、家乡的故事、Project作品可在“惠州家乡的故事”网站上交流,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 精选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6. 创建以英语读写为特色的网络平台“惠州家乡的故事”,关于惠州名人名胜、风俗及地方风情的作品可在网上交流。让网站成为师生学习交流和向世界介绍家乡、推介地方文化的的互动平台。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全体学生得到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针对语文的特点与学生的特征,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与课程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和关键阶段,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堂课教学的成败。
一、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课堂导入教学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别出心裁的导入设计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教学重在开端,必须要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教学的方法。
(一)学习目标导入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课堂教学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进行。在授课最初,教师要明确的指出学习目标,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二)课文题目导入法。题目是课文内容的总结,课文题目导入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最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所学内容及主旨。课文题目导入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让学生直接分析课文题目,从而了解课文主旨;二是让学生更换课文题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人物介绍导入法。人物介绍是指课文作者介绍或者是课文主人公介绍。对于课文作者的介绍,可以介绍作者的经历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些出于同一作者的课文来说,作者介绍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对于课文主人公介绍,需要准确的把握,确定最能够突显人物性格的部分来呈现人物形象。
(四)写作背景导入法。教师在授课之前,简要的概述一下与课文相关的写作背景,能够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用意,之后再进行课文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述或反映主要历史事件的课文以及关联到特定文化背景的课文可以选择写作背景导入法。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课文。
(五)故事导入法。中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哲理性很强的小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故事、寓言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故事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同时还要与课堂教学有紧密的关联。故事导入法要求教师具有的语言能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问题导入法。每个人都存在好奇心,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设置问题导入法,需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的状态。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
(七)情感导入法。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情感能够调节人的行为,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需求,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情感导入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建立恰当的情感刺激,引导学生的情感进入感受课文的状态,可以利用音乐、语言等进行辅助。情感导入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常被应用在诗歌、散文等讲解中。
(八)情境导入法。利用音乐、画面或语言,为学生创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导入法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速度。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更多地利用环境创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语文课堂导入法有多种,只要教师能够运用得当,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学生的实际实况进行教学,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二、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导入时间不能过长,语言设计要精练。设计导入必须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方法要简捷,语言设计精练,整个导入过程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如果时间太长,内容繁琐,不仅影响了教学时间,而且还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准确把握教材,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一些新任教师对新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是局部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不能与前后教学内容相连贯,造成学生无法将新知识与之前所学知识相连。因此,教师应该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教学内容的承前启后,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
(三)S富导入方式,提高生动性和灵活性。很多教师不能将新旧知识很好的融合,过渡不够自然。课堂导入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导入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导入设计十分的关键,虽然简短,但是却必须要意深,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语
课堂导入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的相关理论也较多,所以课堂导入教学要逐渐深入。语文学科决定了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导语设计也应该别出心裁。成功的导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赋予课堂更多的知识性、趣味性,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怡霞.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J].中小学电教(下),2010,(08):139-140.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文章“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在此,我结合历年中考的考场作文的优秀写作范例,并进行简要的点拨,以对中考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统摄全文,有提纲挈领的功效。考生在一开头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直接点题;既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又可以单刀直入点明论点。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所以是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她叫王芊芊,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议论文写作时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中心论点,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作者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如:
如果你站在两把伞之间,淋湿的总是你;如果你同时追逐两只兔子,你将一无所有;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将摔在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选择》)
中考作文开头点评:在考场上,好的开头大多是言简意明的。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激发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但是由于考场作文的写作,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所以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让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或者情感。
二、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开头设置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去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地走着,“滴答”“滴答”……都快4点了,妈怎么没有回来?(《担心》)
中考作文悬念点评:设悬念是逗引读者好奇心的一种手法。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会让作文眉目传神,这样会让故事的情节在一开始就掀起了波澜。悬念设置之后,作者要学会不断地解疑和增疑,这样情节就有起伏、有变化、有曲折、有波澜,使作文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三、状物写人,渲染气氛
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如:
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中考作文渲染点评:从状物写人入手,可以渲染气氛,丰富情节,烘托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但渲染要适度,而且要与真情结合,否则过多地渲染会让人感到矫情。
四、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环境描写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章开头先写一段场景、情节描写,能为故事提供一个背景,将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故事氛围中,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如:
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晖,秋霜目送最后一只归雁。当许许多多的美丽都已凋尽,我们仍要对自己说:别伤心,一切逝去的,都会在阳光照耀时,重新回来!(《留在记忆深处的……》)
中考作文烘托点评:之所以用环境烘托心情,是因为环境是实的而心情是虚的,用景来烘托心情,直观明白又有诗意,这种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够收到“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禁之意于言外”的效果。写作时要注意情与境呼应,情与景的交融。
五、巧妙联想,激趣
联想思维的方式,是把所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所想到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使思想感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更形象生动,中心更突出。如:
微笑很美,它胜过世上任何其他表情。蒙娜丽莎的微笑宁静神秘;奥黛丽・赫本的微笑清丽亲切;朱丽叶・罗伯茨的微笑自信并充满活力……面对这些微笑,我不禁要问:她们的微笑为什么美?(《微笑着面对生活》)
中考作文联想点拨:联想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脱离具体事物的联想是空想、妄想,联想一定要来自实际生活中。联想要合情合理,具体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抓住这种联系,联想才能在情理之中。
六、巧用修辞,增强文采
修辞是装点文章的美容师,他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文字,刹那间变得生动传神。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缘自佛祖拈花微笑的智慧,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因为它,你可以自信而不傲慢,悲伤而不颓废,年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轻狂……(《微笑着面对生活》)
中考作文修辞点评: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考作文训练常常是训练修辞的本领,而许多中考满分作文的胜利,也常常体现为修辞的胜利。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旁征博引,突出主题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兴趣,又能提高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要内容,又能突现人物和事件。以流行歌曲开头,既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朝气和活跃的思维,又能给作文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时尚的色彩。如:
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人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而我说“半山腰”的风景独好。因为它展现的是过程中的美丽。(《半山腰的风景》)
中考作文引用点评:让语言美起来,引用不失为一个良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俗语谚语、流行歌曲很多,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和流行歌曲歌词,既增添了文采,又升华了文章的意境,增加思想的深度。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5
关键词:张爱玲;苍凉意境;时代背景;氛围
一、小说时代背景,渲染苍凉气氛
《半生缘》讲述了战乱年间旧上海几个年轻人的悲欢离合,故事中有爱情、亲情、友情,更有背叛、仇恨、妥协,是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爱情小说。故事始于民国时期,到处充斥着战乱、争斗,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很多人为了生存纷纷放弃了自己的底线,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践踏在脚下,去追求那种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故事中的几位主人公也不例外,在时代的大潮下很难保有初心,他们渴望抗争又无能为力,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显示出了命运的残酷以及生命的苍凉。
故事的主角――顾家两姐妹有着迥异的性格,姐姐顾曼璐迫于生计不得不去做,后又委身于富豪祝鸿才,婚后发现丈夫的花天酒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借腹生子,让妹妹顾曼桢替自己生了孩子,因而牺牲了妹妹一生的幸福。妹妹顾曼桢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也有一个心仪的对象,然而在姐姐的阴谋下她无力反抗,被迫与姐夫生子,自己的爱情也就此葬送。姐姐的做法无疑是违背道德和伦理的,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失去了丈夫的庇护,顾家姐妹的命运无疑会更加悲惨,所以妹妹对姐姐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既恨姐姐的狠心,又对现实无可奈何,如果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爱情又该何去何从呢?张爱玲在叙述人物经历的时候,以时代背景为烘托,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最终的选择,用悲剧来引发人们的反思,张爱玲对苍凉意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社会的抨击和不满,对人性的鞭笞和责问。
二、利用写作手法,营造苍凉意境
众所周知,不同的写作手法会给读者以不同的感受,如果单纯采用简单的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只会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张爱玲用了倒叙的方法,为人物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运用第三人称的描述手法,使读者通过全能的视角感受到故事中真切的情感,被人物的一举一动所感染,为其命运的坎坷而担忧,从而产生苍凉之感。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会使读者不知不觉的进入到书中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之相比,第三人称则会让读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维,读者也会更加深入的思考文章的内涵。
例如《半生缘》中,开篇提到与曼桢相识是多年前的往事,将我们从现代一下子带入了民国时期,虽与伊人相识相爱,却无缘相守,道尽了无尽的沧桑。在描写曼璐时,一边写着她的狠毒与无情,一边又表达了对她的深刻同情,为了家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看着逐渐衰败的容颜,想要寻找一个坚实的后台,让自己的下半生不用再如此辛苦,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在丈夫面前强颜欢笑,勉强维持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甚至牺牲了一直维护的妹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张爱玲在书中用大量的文字和反讽、嘲弄的手法描述了曼璐的衣着、形态、心理,将民国时期女性独立生活的艰辛,被迫向生活妥协的无奈描写的淋漓尽致,文章中尽显苍凉意味。
三、小说主题,道尽苍凉
爱情是美好而又珍贵的感情,也是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很多人追求爱情,是在寻找心灵的港湾,有一个人始终站在自己旁边,肯定自己,追随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而爱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物质保障,爱情就会像水中的浮萍,终将湮灭在现实的浪潮之中。在《半生缘》当中,曼桢在当时的背景下无法自立投降与现实,顾家母女为了现实将曼桢投入火坑,世均在等待中绝望,每个人心里都有爱,每个人都屈服于现实,所以爱情之星陨落在黑暗的现实当中,被世上的尘埃掩埋,这是何等的苍凉。
在张爱玲的作品当中,苍凉是最为常见的,几乎每个张爱玲苍凉的故事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不幸的女性主人公,她的作品中道出了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影响程度之深。她对苍凉意境的追求,也是对其自身悲天悯人的故事的一个包装,这样的创作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创作意图。张爱玲用文字谱曲苍凉,不禁让人想起那一曲二胡与钢琴合奏的《风居住的街道》,悲凉的风吹过沧桑的街道,怎一个苍凉了得。
四、结语
从《半生缘》中,我们看到了乱世之中小人物生存的不易,感受到了张爱玲小说中传达的苍凉意境,这与张爱玲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张爱玲的半生都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看尽了人间百态,她的小说都是她内心情感的释放。她用客观冷静的视角勾勒了苍凉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残忍,爱情的脆弱,生活的艰辛,她的作品不是无病,而是对社会、对人性的控诉,饱含着高度的哲学意境。
参考文献:
好的故事写作背景范文6
关键词:同伴互学 作文 教学法
一、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内涵
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互相阅读、讨论、学习教师批改过的学生习作以及教师“下水作文”的方式指导学生写作的作文教学法。
一位叫张万永的体育教师在小学的游泳教学课上发觉巧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为由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加通俗、各种行为更有亲和力、动作更容易被模仿、意见与建议更容易被采纳;另外同伴之间争强好胜的特点也是实施同伴教育的良好条件。在实施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同伴教育者与同伴之间的心理暗示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同伴教育也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社会适应性发展的目标。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写作意识淡薄
学生写作意识淡薄首先表现在学生写作文基本格式不规范,不能选择合适的文体为自己服务。主要是指基本的文体意识不强,不能自成一体。写记叙文,不能顾及记叙的六要素,不能突出描写、抒情;写议论文,往往习惯于议论开头、讲个故事作为主体,以记叙代论证、最后议论收束结尾的形式;写散文、随笔则近于记流水账。简而言之,学生不会根据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文体。
学生写作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学生不善于在“我”身上做文章。一方面学生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劳动,疏远了亲人;另一方面学生不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导致在取材方面往往感到无米下锅,所以就采取“编”或“套”的手段:要么编自己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要么套自己读过或背过的优秀作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得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不得力表现在:其一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批改了作文,学生大都只是看看自己的作文得分了事;其二教师讲评作文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朗读两三篇作文,往往由于受听觉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讲评作文最后常常成为一部分学生的事情;其三教师指导作文常以课文为例,讲写作技巧也是以课文为例,所以在学生看来教师指导作文空讲理论的时候多,“作家的技巧可望不可即”。
三、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思路
笔者尝试把同伴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移植到作文教学中来,并给以发展,侧重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学习,目的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同伴的身份互相学习写作文,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其思路如下。
一是教学媒介是学生、老师就同一个作文题各自所写的作文。
二是教学方式是学生阅读、讨论同学所写的作文和老师所作的修改、所写的评语,以及老师自己写的范文和写作说明。
三是要求至少保证每月进行一次正规作文训练,老师要写“下水作文”,并精心批改学生的作文,从中挑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每班选出不少于五份作文,与其他班级一起复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各班学生手中,组织学生阅读并讨论。老师也要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是学生阅读完同学的作品集后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再进行批改。
四、同伴互学作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教师要教会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
结合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笔者把同伴互学作文训练的重点确定在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方面(对于说明文主要做片段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1)把握叙议各自的特点。
①记叙文:“表演”着讲故事。学生写记叙文常见的风格是交代式,即径直呆板地交代所要叙述事件的基本过程。针对学生从交代式记叙,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中讲故事、写故事,尤其要注意描写、抒情,要有意识地渲染煽情。
例如学生写《拜年》中的一段:“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人去给姥姥拜年。还未到姥姥家,老远就看到舅舅盖的新房子很惹眼。舅舅把我们接进了屋子,舅妈给我们端来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妈妈、爸爸和姥姥、舅舅聊天,我看电视,不知不觉就到吃午饭时间了。”
就这一段,教师首先组织实验小组学生讨论,经过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言后,该学生综合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生读自己写的:“在碧水环绕、绿树覆盖与青山的怀抱中,舅舅家的白色的小别墅特别显眼。老远就听到竹林后的院落里传来的狗叫声。也许是狗叫声让舅舅来到院门外。只见舅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笔挺的西装满面笑容地走了过来……”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习,让学生明确写记叙文就是要注重细节,重视描写与抒情,甚至有意识地夸张、渲染、表演。
②议论文:“争吵”着讲道理。学生写议论文恰似做汉堡包,大都是论点加论据的形式,在摆出自己的观点后就把例子列举出来作为论证。针对学生“汉堡包”式的说理,教师引导学生“争吵”着论理,即采用学生当面论理、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争吵”着讲道理。“争吵”着讲道理,要求学生用最简短的话语把自己的例子概括出来,并且要用自己的话点明其中的道理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口头阐述,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论据,并用自己的语言详细分析论据,为论证自己的论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