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1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表现是,想学好语文但不知如何着手,在迷茫中穿梭。要么对语文学习表现的比较懒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制订新学期计划时,刚开始几天,效率还很高,但一般不超过一星期就一切恢复如初。有学生也知道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按部就班书上介绍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预习课文、及时复习等等,可是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然后就不知所措。要么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完全靠小学、初中时打的语文底子被动应付考试,心里却完全没有底。要么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为考不好着急,但却很少为自己没有好习惯着急,总觉得习惯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而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普遍表现为目标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心中有数,并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长期或短期的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学习的兴趣和充实感,并且乐此不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并运行自如,确实能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体验不是一种负担。实践也恰恰证明,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如的学生,语文成绩往往比较优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学习语文,从哪里入手呢?我觉得还得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高中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语文学科同样如此,语文学习需要的也是主动性,在主动学习的同时收获充实感。而要在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这种主动性内化为一种日常习惯,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并养成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从语文学习中寻找一种充实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而这一切都有赖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就要做到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力求学习高效率。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把握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
自主学习习惯的形式很多,除了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课下复习以外,还比如阅读自主学习习惯。就语文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主学习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总结归纳的习惯,针对语文知识点分散的特点,把纷繁的知识点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概括所学知识,有效地把握课本中的重难点。还有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课后反思的习惯等等。总之适合语文学习的习惯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良好地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借鉴其它书籍或别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总结完善出自己真正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
既然是习惯,就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果,它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生看起来似乎很抽象、很泛化、不易做到。其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并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不过它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不懈和坚持,需要学生抛弃急功近利的学习意识。学生只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学习语文的细节做起,就能真正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心静不下来,没有毅力,没有恒心,好高骛远,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无从谈起,学好语文也会成为泡影。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2
摘要: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确立合理的评价流程,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前提条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若能准确定位,科学评价,就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拓展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77-01
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确立合理的评价流程,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前提条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若能准确定位,科学评价,就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拓展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1.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
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我们所说的"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其实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评估。这一综合性评估,既可以是针对学生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状况的阶段性测查,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层次等状况的总结性测查。这一综合性评估,是对学生某一学期、某一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情况等的显示,因而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测查,即主要测查学生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在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中,我们应遵循几个原则:①主体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指导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⑤发展性原则。
2.正确把持评价的内容
2.1 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足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知识能力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2.2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义教育是课常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①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②看学乍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土要包括尊重祖国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枣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
2.3 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利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件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义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渎、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办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垃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四是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的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恰当选择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条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目标,我们在测查中,可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
3.1 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许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通过笔试是检验不出的,比如“听”和“说”就需要通过面试的方式进行测查。除了一张书面卷,还应参加朗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测查。对于不同年级,具体测查的方式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 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测查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语言积累”和测查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语言运用”中,我们既可实施分项测查,更要实施综合测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查中。比如在作文考试中,命题为《我喜欢的一句格言》,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水平。
3.3 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仅凭一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测查,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查的“恐惧意识”,增加测查的可信度。
上述几个“结合”,我们应根据具体测查内容综合运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结合”仅仅对评价方法粗略地指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具体、细致的操作方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实验和总结。
4.科学阐释评价的结果
以上所说的各种评价方法。只是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上反映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针对这些评价所得出的结果,我们要恰如其分地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阐释。在评价中,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要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努力程度,要在评价结果的阐释中作出鼓励性的表述,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渴望得到他人赞赏和表扬等心理特点,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中,切实执行“等级分制”,以淡化分数对学生语文学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还可以把“等级分制”化为形象化的标记,如红五星、小红花等等,从而真正使“等级分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种激励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3
1.前者之殇 自觉无望
前车之鉴很重要,我们对每一届高三的同学都讲,例如上届考生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但当同学们参加完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后,就觉得前者的经验教训是救不了自己的。并且事实胜于雄辩,每年的高考平均分都摆在那里,不高啊。如果再来点小道消息,说得有模有样:上届的一位师兄,两次模拟都上一本线,而且语文分数很高,可是今年高考,语文只有七八十分,比平时低了四十分,最后连二本都没有录取。同学自然地拿他与自己比较,心想:我高考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种事呢?还有一些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就会觉得他都这样了,我肯定完蛋。这样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就生成了。这样的心理压力源一旦生成,会给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急功近利 适得其反
高三的学生有“三紧”要面对:一是时间紧;二是功课紧;三是家长老师“逼”得紧。这“三紧”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后进心理的压力源。在这种态势下,学生们希望能很快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有一些同学突击数理化,上补习班,疯狂做题,短时间内成绩上来了不少。既然有效果,他们就马上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开始学习语文,认为只要努力一两个月,自己的语文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但是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已经努力了两个星期了,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啊?由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受到打击,生成了语文学习的压力源。而这样的压力源又会阻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后进心理。
3.成败天定 不以为然
班上有一位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一般。由于生病,他在家里休息,两周后复课,恰好赶上期中考试。本以为掉了两周课,成绩要下降很多了,果不其然,数理化成绩都掉了,让人吃惊的是语文却考得挺好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有时候一两个月内班级中会出现好几次类似情况。于是有同学就会总结,语文学习的成败天定啊。还有一类同学,平时用在语文上的精力可以说很多,学得很刻苦很累。几次考试下来,成绩没有进步,他们渐渐放弃对语文的希望,渐渐对语文学习不以为然。其实这种“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态度恰恰是学生在极度失望后的一种消极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产生的力源之一。
4.学科偏差 舍本逐末
历来就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从学科特点来看,理科科目逻辑性强,学生一旦掌握原理和公式,就能掌握这门功课的规律,再加上勤练,一般来讲就能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材的设计维度,知识内容丰富甚至可以说庞杂。这样一来,语文学科相对就比较难把握。另外还有作文,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就更加高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同学就会采取一种方法:语文上拿不到的高分,靠数理化等科目来弥补。毕竟高考中数学拿满分的有很多,而语文拿满分的几乎没有。这样看来“学科偏差,舍本逐末”也可以看作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力源之一。
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我们针对以上的四个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矫治。
1.悉心诱导 现身说法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又处于青春期末,心理状态趋于成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研判能力,但是依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我们高三语文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针对前车之殇,要有科学的舆论导向,我们应该邀请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本校毕业生前来现身说法,让他们与高三学生交流语文学习的成功经验,从正面加以积极引导。同时,我们应该将这种交流常态化,不断巩固,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克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通过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发现语文学习后进心理显现的同学,及时加以干预。采取的方法是:个别交流、悉心诱导。教师在找同学交流之前应该做足功课,剖析出这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分析出其目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避开直接的说教方式,而以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技术指导来帮助学生调整语文学习心理。这样,矫治效果会较好。
2.允许反复 阶梯递进
针对“急功近利、适得其反”这一后进心理,语文教师不能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对同学提压迫式的要求,比如“你必须在几天之内考到多少分,否则就怎样”、“你要在语文上多花点时间啊,再这样的话,我可要联系家长了”。针对平时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要科学地看待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语文老师要让他们明白目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是很正常的,叫做“高原现象”,帮助他们找到现状的突破口,主要是从语文学习和应试的技术方面加以指导,具体化到每一种题型、每一道题目,这样有助于改善他们语文学习的心理。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语文老师要允许学生的成绩出现反复,不能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至少在表面态度上表现出鼓励和容许的态势。当然,老师应该帮助波动大的同学做好分析,找出原因,让他们的语文成绩有阶梯式的递进。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对于有“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言特点,细致地将学生按不同的气质类型区分。胆汁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常常表现为坦率、好冲动,经常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有时缺乏耐心,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语文老师应该采用规则的、逐级递加的方式,不间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考试中,要制造兴奋点,要有意让这些同学尝到“甜头”,不断产生好奇,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被动式的“锲而不舍”在实践中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矫治胆汁质型同学的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多血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情感、行为发生得快,变化也快,但较温和,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但不求甚解,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不稳定,毅力不强。语文老师可以将这类同学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语文学习的小团体,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共同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有一个同学在某个时段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大,就可以带动整个团体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从而形成团体式的“锲而不舍”,矫治学生的语文学习后进心理。黏液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反应性低,注意力稳定、持久,但难转移,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性较差、可塑性差,对新的学习较难适应。语文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平时多鼓励他们。从实践看,效果也不错。抑郁质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学习时感受性强,想象丰富,观察敏锐,易多愁善感,受挫后常心神不安。这样的同学,语文老师应该经常找其谈话,表示对他(她)的重视和关心,他们会很敏感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会觉得“老师认为我能行,所以我不应该放弃,要更加努力”。这样一来,无形中他们学习语文就会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就能很好地矫治他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当然,所有的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心中形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志力,进而从根本上矫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
4.综合协调 齐头并进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4
一、注重语文学习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构建学习评价内容
语文学习评价是构成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情况。因此,语文学习的评价不仅应改变以往仅关注语文学习结果的做法,更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甄别式的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转变。
新课标以新的评价理念为出发点,并指出:语文学习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原有的评价范围进行扩展:
1.在无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元认知能力的评价。元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它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问题解决水平的强弱,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学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
2.语文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非智力因素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价。这主要包括学生的注意力、意志
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参与语文学习的程度、态度、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二、定性与定量结合,强调质性评价――构建语文学习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过分注重量化,认为量化就客观、科学、严谨。这种过分迷信量化,导致了我们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了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缺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与进步、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毫无生气的数据中。质性评价则有明显的优点,它能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故我们应多采用“语文档案资料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并与量化结合起来,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构建语文学习评价的方法
1.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业成绩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就凸现出来。多元智力理论决定评价方法应当多元化。我们可以将考试、课堂活动、调查访问、面谈、提问、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日常观察、学生档案等各种方式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得到公正的评价,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
2.语文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围绕“学习的建构”,语文学习的本质、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作用将形成一种新的学习认识观念。新的语文学习评价,应摆脱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从“评”与“被评”的矛盾中解放出来,应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承担促进发展的职责。我们应在以往的评价主体中,引入家长、同学、管理者、学生自己、社区有关人员等主体,这样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家长、管理者、社区有关人员评价的介入,能让他们更理解学生,支持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更合理。
四、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构建语文学习的评价重心
传统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由于只注重结论,忽视过程,导致有些学生不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无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习惯和认识,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为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注重过程。可采用一课时评价、一日评价、一周评价、一月评价、一学期评价、一学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来注重过程评价。
五、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语文学习评价的目的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中专学生 语文学习质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研究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现行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搬用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纸上”轻“行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轻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等。这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人为地造成了少数成功者和多数失败者,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很难适应中专教育实际。
我们知道,与中学教育相比,中专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指导——即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而不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出符合中专语文学习的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1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定位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方法、学习过程及结果等学习行为的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的诊断和评估。这种综合性诊断和评估,可以是针对中专学生整个中专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等状况的发展层次进行总结性测查,但更多的是针对学生某一学期或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水平、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态度、方式、方法等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阶段性测查。
2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功能
(1)检测功能。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能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效果的好坏,也能查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
(2)反馈功能。一方面教师能从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结果分析中得到反馈信息,知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症结所在,帮助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工作,达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导向功能。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顺应职业教育改革趋势能起到较强的指示作用。
3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原则
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多种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只有两个字——发展,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训练,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讲究民主、尊重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立足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始终注重发掘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大面积丰收。
(2)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原则。重笔试轻面试,这是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一贯做法。但是,笔试不能检验出学生的全部语文能力,特别是对应试能力较差的中专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更多的是在试卷之外,所以我们必须笔试和面试并重,笔试侧重于读、写,面试侧重于听、说及其它语文交往能力的评价。
(3)分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测试语文基础知识的“语言积累”和测试语文基本能力的“语言运用”中,我们既要实施分项测试,又要实施综合检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试中。
(4)课内考试与课外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专语文教学来说,大部分考试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不会因为学习地点的变化而出现偏差。但某些考查可在课外实施,通过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寓考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评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5)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单凭教师个人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偏颇。因此,可以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动学生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评价。
4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方法
只有恰到好处的评价方法, 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发展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对中专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势在必行。在实践中,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围绕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取消期中考试、淡化期末考试。采取书本、课内、课外相结合,侧重能力与素质的考察,注重选择现实生活材料。考试方式采用动口、动手和动笔相结合,增加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动手实践操作,开放式习作、阅读能力等方面内容,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我们拟构建的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主要由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权重三部分组成,其中评价方式主要有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种方式。而评价内容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点,我们拟从一、二、三级指标角度加以综合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及期末测试成绩;其中,我们主要从学生作业完成的数和量、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方式三方面来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而期末测试则主要由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三个部分组成。语文基础知识是从语文的知识内容层面上来考虑的,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文章知识等几方面的内容;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则是从对语言的掌握和使用的角度分来划分的,语言积累分为数量积累、质量提升、语感发展,侧重于字、词、句、篇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累积,主要测查识字、写字、背诵等方面的内容;语言运用包括运用方式、运用策略、运用技能几方面的内容,侧重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主要测查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的内容。最终,我们将按照“平时表现得分40%+期末测试成绩60%=学期总评”的公式计算出某学生本学期的语文成绩。具体情况见表1: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对评价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实验,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之为全面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中专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文6
进入新时期,为了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教师从多个方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科学习,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在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提升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心理上对家长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一种对帮助小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前提。小学生在知识点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引导。而只有教师有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切实的落到实处。教师还应该具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能力。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能力不足,结果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多种途径寻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在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引起重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式有很多种,本人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之初 ,要采取一定的督促与激励措施。本人为了督促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会针对新课要讲解的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进行预习,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设置一些小的问题让学生作答,如果学生能够顺利的作答,我就会对学生大加表扬,进而达到激励学生有效预习的目的。同时,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课前预习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预习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渐得以养成,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思考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一门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的学科。
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却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小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文章时,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进行想像,进而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才能感受到作者勾勒的意境。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引起重视。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就不能一味的采用讲述法,将文章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语言完全展示给学生,而要有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与理解,这样学生的思考意识与思考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升,学生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的好习惯。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顺利的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难以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在培养学生及时解决存在于语文学习中的困难的好习惯的过程中,本人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请教教师或同学帮助自己释疑的勇气。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难以及r得到解决,主要是没有请教他人的勇气。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又不敢请教他人,自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更多的障碍。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学生,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明白老师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同时,学生在请教同学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与同学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对问题的解决有好处,还能拉近与同学的心理距离。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