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1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安排教学增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农学类专业;改革

现在,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为主要教材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并辅之以相关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难于理解和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将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系统,则需要结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创新

学生大量学习时间是在课堂,少数时间用在课外学习。因此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选择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材,并且补充课后教材或学习资料,课后教材应该具有总结性、系统性。

除此之外,还应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上更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把最基本的原理作为讲授的重点,把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发展动态以及先进的生物技术结合在教学中。

2.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比如在新陈代谢中可以先提出疑问“人能长生不老吗?”“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为什么人要吃饭?”由此引出新陈代谢,然后再接下来讲“新陈代谢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构成”,等等。这种引导式的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类比式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DNA合成的章节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复杂的合成体系类比成大厦的建设,DNA相当于设计图,是整个工程的模板;A、T、C、G这4种碱基相当于工程的砖和水泥,稀有碱基相当于其他一些用量少的填充物;拓扑异构酶相当于把设计图拆解成一个一个小单元;DNA聚合酶相当于搬运工;引物相当于老师傅带头, 带领年轻工人工作;碱基错配相当于用错砖头或者水泥,大厦就不稳定,甚至会倒塌。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就加深了。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可以设计4~6人一组,围绕教师给出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前面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呼应。现在大学生基本是90后,课堂上面活跃度比较高,讨论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参与到讨论中。小组讨论后,各小组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回答。最后通过讨论过程达到认识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且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幕后主导人。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课堂上分组讨论;教学评价。在PBL教学中需要选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案例。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体,容易获得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赏,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3. 考核方式进行创新

期末成绩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期末的一张试卷中,期末考试应该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核形式应该更加的多元化,不仅题目的灵活性应该相对加大,而且应该加入设计实验题目。在考核形式上,一方面增加口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课成绩,这里的实践课成绩为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方法的活跃度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二、结语

生物化学教学就是要解决“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和“教到什么程度与学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而激发学生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习效果。因此,结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最终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也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臧运祥,郑伟尉.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10).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化学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把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能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如果学生有这种意识,无论对他们的能力培养,还是智力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要积极实践,有效探索化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学实践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者,自己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就行了,如果学生有反对意见,认为是给老师过不去,其实这是教师的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学习是师生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二、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技巧、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要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很难有效回答问题,可能会失去信心,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如果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欢快,当然教学效果就佳。

三、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一)让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我先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同时巧妙的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这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好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4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而言的。很多时间,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即便让学生发言,也只能针对个别的同学,多数学生都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教师的教占了主动,学生学习被动,不能获得最大的教学反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大家集体来解决。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没有任何心理顾忌,即使说得不对也不会担心在全班学生面前出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同,互相取长补短,从中能看到自己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在思维碰撞中激发灵感的火花,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的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教师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发言,及时发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离开教师和书本就手足无措,遇到考试中的新题型,就不知如何作答,学习成绩自然不好。因此,教师要从教知识转为教学生学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要给予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新课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包括教材预习,学案使用等。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预习中,学生要对教材内容全面地了解,弄清知识的大概,找出自己的不懂之处,也可以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在课上听讲时,就能有的放矢,根据预习的掌握情况,选择听讲的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是学习的准备,为学生在课上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学生不会因为忙着听讲,顾不上记笔记,或者忙着记笔记,跟不上教师的讲,缺乏了课上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相反,学生对知识进行了预习,课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及时探究思考,跟上教师的思路,当堂就能掌握知识。课前预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预习不是盲目地把教材内容过一遍,而是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学会思维。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应的阅读、质疑、分析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这样才能起到督促、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预习有实效。例如,教师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进行预习,教师课上检查预习效果,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预习中的问题,学生能看得懂,就提倡学生先自己解决,如果有不理解的,教师要给予点拨。例如,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对分子的性质会感觉很抽象,教师就适当给予点拨及深入浅出的讲解。对于课本上没有涉及的隐形知识,学生无法看透的内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补充。

2.课堂学习的好习惯

课堂上指导学生要力争做好“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口到”“脑到”。一个会学习的学生必须要用好课堂有效的时间,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

3.养成课后巩固的好习惯

复结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二是应用性的复习,即课后练习题。第二种类型的复习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做到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搞好实验教学。化学的教材内容不是靠教师讲就能让学生明白的,一些化学现象、定理只有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到,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内化理解。

在现实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实验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激励他们设疑,引发想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引导激发学生多做实验,开放实验室,适当布置家庭小实验等等,使学生多实验、多体验、多观察。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在讲解实验时,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然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油田;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1油田化学课程内容

油田化学课程中,主要对油田钻井、采油、输油等化学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些执行过程中,要对问题具备的化学本质做出详细研究,对使用的化学剂作用、协同效应等详细研究。钻井化学是对钻井液、水泥浆的性能进行控制和调整。对于采油化学,能保证原油采收率的提升。在集输化学研究工作中,需要对耐地管道的腐蚀问题、油田污水处理、起泡原油的消泡等问题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各个油田在开发期间,都发展到一个高含水、高采收阶段。为了能保证油田产量的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利用化学驱油的方式,提升采收率。在对油气进行勘察和开发工作中,面对较为复杂现象,可以基于油田化学技术,保证油田开发工作进入到化学时期,也能促使其作用的实现,这样不仅能缓解我国的原油供需矛盾,也能为提升油田原油采收率提供重要手段[1]。

2油田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中还处于被动。为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如:掌握丰富知识,通过对学生情绪的分析,对其实施教学。在油田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确保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性,以促使教学效果的形成。比如:在学习聚合物的时候,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溶解过程、稠化过程做出演示,当学生发现水体黏度逐渐增加的时候,增加无机盐,将降低黏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氛围更为激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逐渐增强。当学生对知识探讨的时候,积极发言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也能通过相互讨论传递给其他的学生。针对学生回答的信息,可以对其概括和了解。不仅如此,在知识讲解的时候,也可以开展演示实验。如:对膨润土在水与煤油中进行膨胀实验,详细分析蒙脱石的结构以及膨胀原因等。在油田化学课程学习中,课堂演示实验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的整个气氛,可以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对其现象、化学本质等充分掌握。同时,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教师能引导学生思考其问题,也能详细研究课程原理,保证学生对知识快速掌握,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2.2多媒体演示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应用到油田化学课程中,能将困难的内容详细表达出来。根据图片、视频方式,为其创建教学情境,促使其直观性。也能在多媒体使用下,对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实现动态性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旋转滴法测定油水超低界面张力原理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现未操作过的仪器设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知识图片、原理等。如:使用旋转滴法对超低界面张力进行测定,在样品管中增加高密度水相,并在高密度水相中滴入低密度油相。使用相似的油滴外形方法,对界面张力进行测定。所以说,多媒体方式的使用,能引导学生对知识轻松记忆,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认识正确概念和原理,以保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能为教师节约更多的板书时间,在有限时间内,也能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油田化学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程,在对其讲解的时候,主要包括功能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能力、图表曲线等知识内容。所以说,多媒体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对粘土矿物进行讲解,可以为其展现高冷土、蒙脱土的图片,电子显微图片以及基本的构造单元片。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软件,将图片作为幻灯片,将相关内容投影到屏幕上,以获得全面、详细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发现,不仅能获得更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讲解组岩层,将实物电子显微图展现出来,让同学对其直观认识,以保证获得更高兴趣。2.3分析油田实际情况。在油田化学课程学习中,能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转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于教学思路,将其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能将学习内容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比如:对聚丙烯酰胺驱油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对聚驱EOR原理做出研究。因为聚合物能提高水相黏度,的也降低其渗透率,以促使其提升系数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原油采收率。根据聚驱的现场实际需求,分析聚合物的整个关系、发展方向等,细化出各个控制指标、现场生产的实际关系等,重点研究聚合物的驱油地质条件、堵塞情况等[3]。在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剂、作用原理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学生对现场经验严重缺乏,对整体都更为茫然,无法在学习期间提起兴趣。所以,根据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具体情况和实际的应用背景,利用理论内容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表面活性剂驱进行讲解的时候,教材中会对石油磺酸盐进行描述。也可以在弱碱石油磺酸盐试验中,使用79%以下的采出液含水率,促使其达到良好效果。通过现场实例,学生在学习中集中力更强。根据对石油磺酸盐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构特点、分子量的分布情况等,详细分析界面张力的形成、乳化和低能表面机理,也能根据现场的工艺参数,将各个内容相互连接,确保能完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愉快参与到学习中,以达到化学原理的掌握[4]。2.4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很多学生都比较懒惰,无法激起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无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提起兴趣。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懒于动脑,无法获得更高能力。在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中,更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也要重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与普通的舞台表演是不同的,语言、字腔等不重要,在讲课的时候,最为主要的为情景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并且,还需要与学生积极交流和沟通,保证在整体上提升情感。如果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对其讲解,尽管能做出详细分析和理解,但是,未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实际教学期间,将科研实践作为基础,分析学科具备的最新研究动态,也可以在研究教学中,对其启发和创造,确保教学内容跟更丰富。同时,教师也要将科研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各个环节中,保证科研具备一定严谨新个,并在整体上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更多启发。油田化学课程可以与生产实践进行结合,具备专业性特点[5]。当教师对其教学的时候,可以在油田化学领域,对实际课题和模拟课题做出研究,掌握动信息,确保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复合驱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科研话题,对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引导。在现场实际教学和分析期间,利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组成,使其形成复合碱配制三元驱油体系。基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在能满足超低条件下,分析体系的PH值、复合碱体系黏度等,保证能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根据问题的发现和分析,为其拟定相关的研究话题,并对其做出研究,实现现场应用和模拟,保证学生形成一定科研思路。当学生掌握所有科研流程后,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知识获取更多兴趣,以确保参与性的提升,达到科研效果的良好实现。所以,油田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各个能力,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形成。

3结语

根据以上对油田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分析,对油田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认识。教师可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引导地位,确保学生能激起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根据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东.谈高职院校油田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12):59-60,71.

[2]樊泽霞,王业飞,赵修太等.石油工程专业油田化学精品课的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24(2):59-60.

[3]杨双春,潘一,马贵阳等.基于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油田化学课程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4):23-25,94.

化学教学方法范文6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讲授法,很多学生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样的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高分低能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够用一辈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在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学生自学信心和自学乐趣。

例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HCl、Cl2、O2、H2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例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族其他元素,并找出同族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需要。

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性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实践,去努力,其结果是使学生受益”。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在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教材要求的学生实验的前提下,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uSO4溶液或Fe2(SO4)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