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1

在本科教育中推行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可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开拓创新,达到创新的目的。

一、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概念及如何实施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具体如下:项目一般由3~4个成员组成,在指导教师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研究课题中选择;对这些课题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并和教师进行联系,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对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内容、课题的思路和方案等进行研究。整个项目需要经历团队的组织、项目的申请、项目研究和实施、项目结题等过程。

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1)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有助于大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在校的学习生活,提升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技术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对以后工作的了解,提高认识。

(2)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现在的很多高校学生都注重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增加了大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学生可以走出校门,与社会进行联系,在外出调研、采购和联系加工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看清楚了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技能知识,可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片面追求高大上。在申请项目时不顾课题项目的实践性,只图吸引大众的眼光,而实际脱离了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初衷,导致很多项目不能顺利完成。

(2)学校教学计划上的滞后。很多创新训练项目都是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准备,很多学生都会在此时准备毕业论文,投送简历,寻找工作等,这样导致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中。很多学生都会为了结题而草草了事,他们不会从中获得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给他们带来的实践意义,违背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初衷。

(3)一些大学生在知识内容的准备上还有所欠缺。如需要运用到很多相关专业知识,涉及的层面也很广,他们现在所准备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在动手实践方面,还不能完全正确使用和操作,由此耽误了课题研究的进程。

四、几点建议

(1)学生应该尽早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尽早参加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学生既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也能让他们在宽裕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大学生在设立实践创新项目时要有所突破,积极创新。摒弃片面追求高大上,既要使项目合理,又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让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在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运用。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践;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仿真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43-02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国内企业“用工荒”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正在全面实施,如何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机化学实践课程是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之后,面向我校化学工程、化学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整个有机化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传统实践教学的弊端是,将实践教学看成是有机实验教学的简单延伸,其主要功能为强化学生综合实验技能训练,隶属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在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学效率虽高,但学生只能收获“照方抓药”、模仿验证的学习效果,缺乏对实验技能、理论知识交互运用的创新思维训练,显然不能满足当今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1,2]。多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构建“以生为本”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此,作者拟就近十多年来在有机化学实践教学中的改革谈一些体会。

一、合理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环节

有机化学反应浩如烟海,有机合成方法纷杂,如何在有限的实践教学课堂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响应高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方向,推行国家“绿色化学”环保理念,我们以实践内容是否贴近社会生产,贴近科学研究,贴近社会生活为选材指导,同时推进已选取实验的绿色合成技术或方法改进[3]。所谓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行查阅科研文献,通过对有机化学相关理论、基本实验技能,或与该实验相关的其他课程理论或实验知识的综合运用,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并加以实现。因此,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学生将学习与研究设计结合,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我们重点选取集典型性、发展性、前沿性、应用性为一体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作为教学内容,将“照方抓药”式验证实验教学内容降至零。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此为教学内容选择依据,在有机合成反应上一直注重前沿性科研技术引进,一些新的实验手段、实验技术不断被引进[4]。比如在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教学中,我们引进超声波辐射合成技术;在甲苯高锰酸钾氧化合成苯甲酸实验中,我们引进可循环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和“微型合成”技术;在天然产物咖啡因提取实验中,我们引进浸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的合成技术对比。几年来,我们均从“低毒、高效、短时”合成特点对每个实践内容的合成技术进行探索,实现有机合成达到低污染、低毒性、安全节能以及反应收率高的目的,在增强学生“绿色合成”理念方面也收到显著成效。

二、重视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训练

实践教学中,每一个实践训练项目均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是实践方案设计;第二环节是实现实验;第三环节是实践论文(报告)书写;第四环节是实践成绩考核。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同时改变传统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师生角色转换,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对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实践方案设计环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实践方案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践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以生为本”实践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转换身份,由以前课堂上的“主角”,转换为幕后“导演”身份。教师作为导演身份,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提供逻辑性强、问题定位化的“剧本”(项目指导书)。项目指导书中创新点在于其将传统实验教材中实验步骤环节提纲为实验流程图形式,其中每步流程均进行细节化设疑处理,需要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文献、课上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课上师生或生生互动所查阅的理论解释补充到流程图中,实现每步实验知识掌握不留死角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方案设计中流程图细节化设疑处理,调动学生探索未知、解决并消化未知的兴趣,这对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学习行为的培养推动性很强。

2.实验实现环节。在构筑“以生为本”实践教学平台中,实验实现是我们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实验问题捕获并解决等能力,是实现将学生模仿验证实验理念扭转为主观能动综合设计理念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探索新问题、查阅文献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做到思考型操作、思考型分析、不思考不动手的实践理念。比如在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实验中,在粗产品水洗环节中,多组同学出现如粗产品颜色、产量不同等实验现象,这需要考虑合成温度、结晶时间长短以及水洗是否充分对实验结果地影响。针对该问题地出现,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方案,并自主进行多组组合,平行操作,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共同对比分析、处理并讨论所用实验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及经济性。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步步琢磨着做实验,摈弃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指哪打哪的被动学习行为。

3.实践论文(报告)书写环节。每个实践项目结束后,鼓励部分学生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将实验结果按照科研论文核心期刊模式进行书写。通过撰写科研小论文,启蒙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尤其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科研文献对实践问题分析、理解及体会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思考力与创新意识地形成,这是实践教学中我们所期望获得的教学效果。

4.实践成绩考核环节。实践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本次教改成效至关重要。我们以往有机实践课程考核主要采取每个实践项目从“课前预习状况、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实验基本理论、实践结果及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这五方面进行考核,给出每个项目的成绩,实践结课后,将所有实践项目成绩进行累加,折合成百分制,给出实践课程成绩。该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中简单“照方抓药”,盲目追求高产量,甚者捏造实验数据,课后抄袭实践报告等单纯希冀高分数的不良学习行为出现。在此次教改中,我们采取多层次考核模式,解决上述弊端。第一层次面向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薄弱的后进学生群,该层次考核主要以传统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形式;第二层次面向基础夯实,但创新意识较强的较优学生群,该层次考核实践报告主要以科研论文形式书写,实践成绩根据学生文献查阅状况,利用相关文献分析、解决实践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评分;第三层次主要面向基础夯实,动手能力强,且创新意识主动的学生群,该层次考核实践报告除了以科研论文形式书写外,还需将实践成果以PPT形式进行课前答辩,充分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目的。参与哪个层次考核,由学生根据本次实践项目个人学习状况,在课堂上自主提出申请,每个层次的实践成绩均由指导教师当堂给出,从根源上规避部分学生课后抄袭报告的可能性。另外,我们建立层次化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并且有利于树立优秀创新学生榜样,对提高班级学习风气,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建立不服输的良性竞争环境,均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三、智能多媒体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配置互联网和多媒体操作平台,引进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网络多媒体课件》及《有机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投入有机实践教学使用,使仿真实践教学模式变得可行[5,6]。学生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实践课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学生通过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对该类实践项目原理、实验技术,以及仪器规范操作均有了解,有效提高预习质量;课中可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即时查阅解决,实现课上实验知识掌握不留死角,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另外,实践教学中对一些前沿性、应用性但具有一定危险性或对环境不友好,比如电解合成碘仿、光照合成卤代烃等实验,我们采取仿真模拟教学。通过引进互联网和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建立,有助于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四、结论

以生为本有机化学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筑之后,从教学实施效果来看,改革是有成效的。在本次实践教学改革中,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教学内容,以问题为驱动,借助智能多媒体仿真教学课件和互联网平台,学生对实践基本理论、实验技术以及实践问题即见即解决的主动学习热情普遍提高;通过多层次考核模式建立,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对后进学生实现“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班级学习风气,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热情,在学生间形成不服输的良性竞争氛围。经过有机实践教学训练后,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实践创新思维明显提高,这对于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未来向社会平行输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3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cessity, summed up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教学改革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aching reform

作者简介:林冬梅(1967.11-)山东临朐人,淄博职业学院 讲师 硕士,数学应用专业。

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是适应、推动社会发展的必须,是数学教学改革不可阻挡的潮流。

(一)、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只注重理论和计算,而忽略了实际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和应用。目标不明确、内容枯燥,使学生即认识不到数学无所不能的作用,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认识不到位、缺乏兴趣必然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松垮不牢固,继而踏入社会后就无法用精确的数学思维和严谨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更无法促进科技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数学建模,从定义上,我们可以知道,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实践。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能够自如的融会不同的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运筹学、汉语言等,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培养其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洞察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点燃技术应用的热情,插上促科技应用的翅膀。其次,数学建模通常采用多人组队、明确时间、完成规定任务的形式。完成一项数学建模任务依靠的是成员之间的讨论、分工、合作。如果把数学建模看成是企业中的一项工程任务,团队中任何一个人工作滞后都可能影响任务的进程,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被淘汰出局。

(二)、从实践层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通过有效方式将数学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的重要性。经过探索,1985年美国首度推出了一种叫做MCM的一年一度大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旨在通过完成问题的阐述分析,模型的假设和建立,计算结果及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联想能力。随即我国自1989年开始参加这一竞赛。数年的教学、参赛实践证明数学建模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于这个现实,我国的许多高校加入了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行列,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浙大开出了面向不同对象的各种数学建模课程 6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每年听课学生都达到上千人。

当然,任何一项革新或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具体的措施来有力保障。

首先,制定一个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数学建模拟定一个长远教学实施规划,才能确保数学建模教学课程的有序开设及逐步完善。该项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一)、教学队伍力量的评估和确立。

因数学建模较传统教学而言,还是一种新兴事物,为确保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取得预期效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并为日后数学建模积累丰富的经验,必须把认真负责、有强烈敬业精神,综合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选。然后对这支教学队伍的教学经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业务专长、师资配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教学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的合理性。

(二)、明确数学建模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1)、建模概论,介绍什么是数学模型,建模的一般步骤与一些注意点。(2)、初等模型,介绍如何用微积分方法来研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3)、微分方程模型,在介绍人口模型、服药治疗等问题的同时,介绍集中参数法与分布参数法、工程师原则、房室系统方法、参数识别等常用的建模技巧。(4)、状态转移模型,介绍线性代数中向量、矩阵的灵活应用,线性空间、线性相关与独立概念的应用、特征值在矩阵迭代中的作用等。(5)、优化模型。(6)、计算复杂性简介,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计算量大小的重要性。(7)、离散模型,介绍由于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模型。(8)、决策与对策,介绍一些常见的决策与对策问题及最新发展。(9)、逻辑模型,介绍逻辑推理在建模中的应用,逻辑推理方法在信息论建立上的应用等。

(三)、教学条件的创造,包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扩充性资料;创造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

1、精心比较挑选较大影响的数学建模教材,并在教改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规划时间内出版适合本校特点的实验性教材,并广泛推广使用。

2、建立了全校性数据中心,高性能大容量的网络课件服务器和磁盘存贮系统,建立数学建模板块,对优秀学生实践论文、获奖论文进行汇编、提供最新建模参考文献集、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汇编等。

3、与当地企业密切联系,建立适合本校教学特点的数学建模实践基地,使学生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科 大学生 经济学素质

高等农业教育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农科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农业经济学、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够站在大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和服务于农业生产,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农科大学生经济学素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将文、理、工、农科等人为地分隔开来,各自封闭、自成体系。鉴于专业设置的原因,一部分农科大学不太重视人文社科教育,更不用说经济学教育。农科大学的专业分布以农科为主体,主要教授农业科学与作物生产科学领域的知识,对农科类学生缺少人文经济素质的培养。

农科大学的科技专业教育是教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济学教育就是教学生怎样利用好专业技术知识,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皇后”,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经济学思维方式是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农科大学生也对学习经济学知识有强烈兴趣。

第一,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科。市场经济环境要求身处其中的社会成员具有基本的经济学常识,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判断事物的是非,估计局势的发展。农科大学生是未来的“农业科技人”,必须掌握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本领。

第二,经济学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良好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萧伯纳说过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学好经济学不但自己享受人生,同时也能帮助别人享受人生;懂得怎样赚钱,怎样花钱,要做钱的主人,不做钱的奴隶。

第三,做好农业自然科学工作应该具有相应的经济学技能。农业科技项目设计必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自然科学研究必须进行初步的财务预算,农业新产品开发必须注重成本收益分析,农业项目建设必须进行资金筹措和安排,所有这些都需要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作为未来的农业科技从业者,农科大学生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学习经济学知识。

第四,农业科技从业者需要基本的个人理财知识。除了农业科技行业本身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外,农业科技从业者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经济学知识,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物价、利率、股票、基金、房产等知识,也关注个人财富的增值或缩水,迫切希望掌握家庭理财的投资渠道。农科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也是生存的基本需求。

第五,农科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经济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由于专业范围狭窄的原因,农科大学生更希望通过经济学的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理解自己身边世界的能力,从而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获取更高的工资。因此,本科阶段了解经济学知识,可以满足学生个人学习的兴趣,也可能是部分农科学生未来成才的选择之一。

二、农科大学生经济学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农科大学生不需要进行系统的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其着眼点是对一些常识性、实用性、生活性的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经济学的基础。其原则是宜广不宜精。

因此,我们建议,农科大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素养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经济学基本理论。农科大学生应该了解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动态,认识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与总体框架。通过对微观的供需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的学习来理解我们生活于其间的经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通过对宏观的国民收入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的学习来理解政府政策的制定依据,认识客观经济规律,利用经济学作出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第二,消费与理财方面的知识。农科大学生也需要了解个人和家庭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税收对个人生活水平的影响、汇率与利率、证券与股市、外汇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基本的消费知识和理财能力。

第三,投资管理、会计统计、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农科大学生将来可能会从事一个项目、一个公司、一个团体的组织工作,必须具有基本的经营与管理常识。要看得懂简单的会计报表、会基本的财务预算,进行职业所要求的统计。掌握关于农产品市场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服务于“三农”,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第四,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作为新时期农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农科大学生应该对家事、国事、经济事,事事关心。应该学习关于银行与货币政策,政府与财政政策,国际贸易、金融危机等一些经济学方面的常识,关注经济发展,关注社会民生。

第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曼昆认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农科大学生应该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如就业、婚姻、购物、交际等社会行为,用经济学来看待生活,增进个人福利的提高。通过经济学,透彻地理解生活实践,提高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出正确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是对人们的选择博弈和社会资源配置的研究。但不少人总觉得它太抽象、太难学,实际上经济学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其理论既可以用抽象的数学工具来表达,也可以用生动活泼的例子来说明。只是对农科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掌握“生活经济学”就行了,应该重视来源于实际经济生活的素材积累,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基于经济学原理来思考问题,以促进学生理解并准确把握个人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三、培养农科大学生经济学素质的途径

农科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农科大学生培养经济学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在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中列入经济学课程的内容,并通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具体的培养途径如下:

第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设经济学素质课程体系。将《经济学原理》列为通识教育课,设置一定的学分,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学体系与轮廓、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常识性内容,供全校学生选修。此外开设《生活中的经济学》、《投资理财学》、《会计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系列课程,各课程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使课程体系凸现整体功能。各系列课程的选定应注意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学素质课程的专业性不能太强,能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二是经济学素质课程的教学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研讨课”、“案例课”、“问题教学课”等,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的或实践的问题。团体学习是主要的课堂组织形式,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展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论;同时聆听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坦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观摩、学习、借鉴的创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培养经济学思维,创造实践的过程。三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拓展教学信息资源,扩大教学信息交流范围,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教学环境等,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二,设立属于课题性质的研究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使农业科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有机结合。跨学科课程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开设经济学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校内外著名学者或政府官员、成功人士、知名校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经济学讲座,联系现实介绍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经济学理论最新动态、前沿问题等,丰富学生的经济学知识面,鼓励同学们在学术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扩大视野,跟踪前沿,将新理论和新方法与中国的现实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解释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

第四,开展社会实践。结合当前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如经济一体化、通货膨胀、房地产、股票、基金、经济泡沫等,开列选题,鼓励学生假期开展专题实践调查。学校可以组织调研报告或实践论文评比,对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第五,推荐经济学课外阅读。对于具有强烈学习兴趣的农科学生来说,教师可通过推荐阅读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相关著作,提升其经济学理论水平。

第六,注重潜在的、非课程教育形式的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成立各种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项目大赛、模拟炒股比赛等,提高学生经济学兴趣和理财素养。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建军.浅论在理工科院校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2009(2).

2、李小平.论大学生创造性的基本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3、杨江帆.当前农科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与对策措施[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2).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途径

[作者简介]徐艳(1979— ),女,江苏建湖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089—01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逐步普及,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影响国家就业、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就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而言,高校提供高质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是高校必须充分应对、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凡一件事,首要是名正,然后是言顺。我们应该认识到,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属于高校诸多职能中服务一类。归于服务,并不意味降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而是为更好发挥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切实为解决好大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贡献力量。

一、积极突破传统思维缺陷,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提起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业内论述较多地集中在改革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教化学生、改变学生理念等方面,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理念还停留在行政化办学的层次上,没有真正放下身段,没有真正认识到对高校而言、对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而言,这项工作就是服务。服务则需要服务的伦理原则,从服务的个性化原则出发,我们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体系应该建立在:第一,群体性指导方案和个体性辅导方案相结合的基础上;第二,普遍性问题指导方案和特殊性问题指导方案结合的基础上。从已有的较成熟的经验来看,我们此项工作的体系应具备:第一,战略性。即从学校的整体发展角度,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当做学校的品牌、特色进行构建。第二,整体性。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整体角度,全面统筹,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彰显特色。第三,系统性。大学生就业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水准以及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无论是工作环节,或是涉及的内容,都需要就业服务工作进行系统地考虑和安排。第四,知识性。就业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而就业的基础是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和学生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以及对婚姻、成功、幸福等人生诸多问题的认识及理解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就业指导服务也必然涉及对上述问题进行较专业性的引导。第五,延续性。学校的生命在于学生,学生的良好发展为学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切实把此项工作的时间尺度延长,从新生入校第一天到毕业后若干年,人性化、周到细致的服务无疑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

二、大力培养专家服务队伍,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新途径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需要着力培养一支数量足够的专家服务队伍,需要把较分散的部门力量整合起来,需要本着功能结构较统一、任务目标一致的要求,按照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功能、任务重新调配,不断拓展就业指导服务新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有效补充,分工明确,有效配合,知识结构相互弥补,形成合力的专家服务队伍。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任务分工明确、工作目标明确的就业服务队伍体系;采取校系两级负责,就业指导专家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思想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等力量是就业指导的基本依靠,同时,依据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充分整合并规范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体制,形成信息共享,定期沟通、会商的工作局面,制度化、规范化、灵活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2.以多层次、体系化的课堂教学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认识和技能。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有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摒弃那种简单的说教、无目的、无思想内涵、不切实际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活泼,具有青年大学生鲜明特点,能够反映和回答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和现实性。课程教学体系应精干、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及体系,如可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择业、就业、创业等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设置3~5门独立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质的课程模块和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提供专业化的职业兴趣及职业技能等测试报告,提升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的首要问题是充分引导学生个体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和正确分析,严格意义来讲,这属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当前,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科学地认识自我。就就业指导服务而言,急需要为学生提供职业兴趣、职业技能测试等专业服务,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据。

4.以社会认知为基础,以暑期社会实践为根本,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观和成才观。我们的教育的基本背景之一是应试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学生埋头书本、理论,和社会实践脱节,对社会缺乏比较正确的认知,认知水平有待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力度,制度化、规范化地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等社会认知个人小档案,并不断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总结、检查和对比分析工作,以此作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依据之一,结合学生自我认知结果,个性化开展指导服务工作。

5.以校园就业指导服务月等第二课堂文化活动为着力点,培养和塑造学生就业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就业指导服务月等第二课堂文化活动,采取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征文活动、社会实践论文展示、专题讲座报告等主题鲜明、群众参与性强、效果显著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找工作的信心。

6.以全程化就业指导为基本思路,分年级和对象,按不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如上所述,我们的就业指导服务应从大一新生入校之日就开始实施,伴随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始终保持一定的联系。学年与学期的就业指导应按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依据基本目标和任务分别实施,实施的计划、内容、方式、规范、监督、检查、总结以及结果等各个环节应简洁,可操作性强,事后有据可查。

7.充分发挥校友、学生骨干和学生团体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切实加强对学生骨干及有关就业、创业类学生团体组织的引导,有效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中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切实并不断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常态的和校友互动机制,充分挖掘成功校友的经验,形成本校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榜样资源。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压力较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但挑战就意味着机遇。在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理清思路,不断地回顾和总结,不断地展望和开拓。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基本理念,就业指导服务恰恰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这也正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更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和调整工作思路,不断超越和前进,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章冬斌.欧洲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中的职业生涯指导实践与启示[J].学术论坛,2010(10).

[2]罗云.关于高校个性化职业规划辅导内容的思考[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4).

[3]邱志云.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和推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4]罗群,董红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演变[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5]邓运明.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大学生创新实践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创新实践

一、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工业信息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然而,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环节都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内容和实践质量都还无法尽如人意。据统计,华东区院校拥有专业实践基地的比例较高为36%,而其他区域这个比例数都在15%以下。教师中约67%认为“缺乏专业实习”是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各项问题之首。76%的学生对学校实验课的满意程度为“一般”或“不满意”,更有高达80%的学生对学校专业实践安排的满意度为“一般”或“不满意”。当前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不佳的事实使包括本校在内的很多高校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渴求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人才,而这点正是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短板。

因此,无论从学生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还是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现状,都充分说明了改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境,结合社会需求来落实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充分体现了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位与功能

那么,在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问题上一些学校和教师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如李志荣等(2005)认为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心应能提供给学生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模拟环境和网络实践环境,让学生遵循中心的管理规范、按照中心的教学体系和方式、采用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理解专业知识、解剖专业知识、认知专业知识,并通过提供模拟电子商务企业经营过程让学生对网上商业活动过程进行了解、参与和分析, 掌握电子商务经营规律和工作原理,加深对电子商务技术知识应用的理解,掌握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李曼(2009)指出实践教学应包含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共同构成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有所侧重地实现着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功能与目标。吴丽花等(2008)强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平台、电子商务开发与应用平台和电子商务实践与创新平台来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胡桃、吕廷杰(2008)研究认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是指利用教学模拟环境、网络环境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商业化运用进行观察了解、参与、模拟和再现、修改、评价、总结和创造等教学活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集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以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运作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前期学校已经进行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基础实验环境建设,购置了相应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和网站面页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针等软件,以及网络、域名、服务器、数据库等基础实验环境平台。接下来应该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建设分层次和分阶段的实践教学综合环境平台,即以创新为目标的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该实践基地应该完成已有软件和平台的整合、集成,以“巩固课程知识,强化创新与实践意识,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融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重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上来。

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1.实践基地要帮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进行复习、深化和运用,用实践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理解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把在专业理论课中学习过的知识点,转变为可以操作的活动和过程,联结成一个具有明显实践特征的经验型知识体系,“To hear, you forget; To see, you know; To do, you learn”,只有动手去做才能完成对知识的认知、验证、应用和创新活动。

2.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商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

3.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适应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开发、创新、创业的实验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知识、网站开发、商业策划、创业比赛,开展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竞赛的培训。同时也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创新实验。

三、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的活动规划与开展

在确定了创新实践基地的功能目标和定位后,还需认真研究落实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管理机制、运行方式、基地环境建设等系统性问题。对创新实践基地的活动内容、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活动开展、网站建设、基地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及如何开展合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

自2009年起,学校已经连续举行了三届电子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无论是技术实现类还是创意策划类都涌现了大量有特色和有个性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兴趣,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应用潜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学生利用已学课程和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团队合作创新,初步体会了工程性研发项目从构思、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继续保持和加深与电子商务企业(如已有合作基础的百度、京东等)的合作,接触更多中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探索双赢的长期合作机制。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为优秀作品提供孵化器,对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评估,给予平台展示,甚至是资金资助和人员指导,或向企业推荐进行合作开发。

扩大竞赛的覆盖面,继续突出电子商务竞赛的创新性。过去十多年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对电子商务都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兴趣,如何吸引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非信管专业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创新实践中上应是未来竞赛组织工作的一个重点。毕竟电子商务过去十多年的成就更多地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共同创造和努力的结果。当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和信管学院的学生,根据课程设计和学科体系建设的需要,对学生在创意和技术实现上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在学校竞赛的基础上,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类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网站开发、商业策划、创新、创业比赛,开展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竞赛的培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规划和开展一系列的电子商务创新基地活动。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和开展国家级、北京市、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以及各项影响范围广、级别等级高的竞赛,如国家教指委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

整合已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电子商务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平台网站,实现实训性强、内容整合、功能强大、一站式管理服务的门户网站特点。使学生在实验室或校园内随时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浏览创新实践内容、进行活动报名、做创新实验和企业实训项目、提交创新实践成果,通过网上平台的创新与实践论坛、网上答疑、老师与企业教官指导与点评等板块,加强教师、企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创新基地管理、信息、活动回顾等信息使实验中心的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并为优秀的学生创新实践作品提供展示和网络运行环境。网站设计应美观、简洁、导航功能强,应包括创新基地介绍、基地新闻、创新基地管理、信息、活动报名、创新实践与实训平台、创新与实践交流园区、学生创新作品展示、活动回顾、后台管理、网站帮助、相关链接等功能版块。

实践基地将聘请知名高校电子商务领域优秀教师和专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或专题讲座。开阔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发展和研究动向。邀请一线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者定期向学生和老师介绍电商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交流沟通平台,以及加强专业教师和一线企业的合作,促进实践教学。尤其应该注重与学校周围科技园区新兴的中小电商企业合作,实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并积极开展与北京所在地的一流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和办学理念,寻找共同合作的基础。

发展和加强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协会”作为学生社团的功能,采用成立创新实践基地管理组织和电子商务创新协会(学生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基地管理组织由院领导亲自主抓,指派基地主任(可教师兼职)负责基地管理,各项基地活动指定教师组织策划,由电子商务创新协会(学生组织)进行基地活动的开展,协助承办创新实践基地举办的各项比赛和活动;组织会员参加协会举办的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学习讲座;组织会员对当前电子商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学习、讨论和分析;组织会员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及讨论:如演讲、辩论与谈判,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探讨,公关、促销策划,推销策略及艺术,市场营销、经济学,法律等;组织会员开展相关实践经验交流大会(不定期);创建维护协会的宣传交流网站;对会员进行有关电子商务知识、经营管理、商务谈判和推销策略等相关认证的培训。在与几所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较好的院校交流发现,这种双向管理模式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