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旱造林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1
1.1集水技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我们可以通过修筑蓄水池以及拦塘坝的方式将自然降雨集中在一起,从而为抗旱林木的早期生长提供水源。集水整地系统主要由微集水区构成,比如产生径流的积水面或者渗蓄径流的植树穴。结合实际地形情况,以林木为目标在整个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区和栽植区,从而构成一个完善的集水、蓄水系统。如果在树木栽植区的自然降水无法满足林木的自然发育需要,在不同的时期内土壤水分缺乏,那么我们就能够通过集水技术来对水流量进行调整,从而对土壤进行补水,确保水分供需的平衡。
1.2栽植管理。一方面是不同季节栽植的管理,春季栽植时通常在土壤解冻到20cm左右时进行。嫩江地区一般春季造林时间为5月中上旬为宜,可以选择先植阳坡,再植阴坡的方式;按照先植小苗,后植大苗的原则,在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之前,确保苗木均已被栽植入土;在雨季进行栽植通常可以选择透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下雨之前进行栽植。抗旱造林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当地天气的变化,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从而把握好栽植的有利时机,这也是雨季栽植成功的重点;秋季栽植应该选择落叶之后,土冻之前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气温开始降低,水分蒸发量明显的下降,有助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来年春天还能够直接吸收冻土解冻水,让生根更快的萌芽和生长。另一方面是苗木管理工作。做好苗木运输管理,做到随起随运随栽,若遇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栽植的情况应该做好假植,运输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早晚间;对于部分生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可以采取截杆截根的方式,降低茎干的水分消耗;此外还应做好苗木分级管理以及灌溉管理等工作。
2抗旱配套技术措施
2.1DJS造林技术。DJS造林技术的主要是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抗旱造林树种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出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袋,把林木植入袋中的一种新技术。首先在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个直径4mm小眼,已利根系扎出。然后在塑料容器袋中放入适量的水和土,进行搅拌成泥浆状,再将苗根插入泥浆中,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中,把袋两个拎手对折封严袋口,回土埋严,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无降水的情况下,苗木能够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失水。
2.2容器苗造林技术。容苗器造林技术指的是使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的育苗。容苗器相对于裸根苗来说能够延长造林时间,可以很好地增加苗木成活率,有助于我们对缺苗进行补植,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为了更好地处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广泛的推广这种造林技术。使用容苗器造林可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让苗木能够更好地吸收容器中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造林技术的缺陷在于成本相对较高。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大大增加了干旱地区和沙地造林的成活率,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查数据显示,使用2年生油松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能够达到85.3%的成活率,而比裸根苗造林方式20%的成活率高得多,同时也让造林时间摆脱了季节的限制。
2.3地膜覆盖技术。在南方地区,地膜覆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开始覆膜之前,要结合林木的种类和栽植面密度等情况来设计好地膜块的大小。林木栽植之后进行浇水,待水渗透进入后,把1m见方的地膜从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之后,确保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注意的是,地膜覆盖过程中应该确保边缘压实,可以在地膜上方洒一层薄土,避免起风时地膜被吹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湿润效果,在早春的3~4月时地面增温2.3~3.5℃,相对来说增加了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2~2.3℃,相对增加8%~25%,其次是地膜覆盖之后土壤的含水量处于18.43%~19.87%,和之前的测量值相比增加了15%左右,保墒能力较好。
2.4灌溉。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应用取水灌溉技术,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当前我们普遍采取渠道防渗技术以及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来进行灌溉。而渠道防渗技术相比之下是现阶段大中型灌区较为理想的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常被称之为管灌技术,它指的是借助水泵的低压力将水输送到田间口,之后再接末级输水软管进行灌溉。但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结论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2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造林整地: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
1.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①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1阶,然后第2阶土,以此类推,最后1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边缘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m左右、阶间距1.5~2m。②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墒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效果大,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2.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②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墒。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丢失。③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人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3.1滴灌造林技术
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冶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
3.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v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慢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3.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这些药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3.5ABT生根粉、根宝等制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3
关键词:陕北沙区;造林;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土地荒漠化却始终影响着我国较多地区的发展。为了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沙区造林逐渐成为了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选择。陕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主要包括陕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陕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受到土地沙化的侵扰,树木成活率较低,在沙区内部进行植树造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增强森林植被的覆盖率。选择合适的沙区造林树种,是影响陕北地区沙区造林事业进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不断加强抗旱造林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陕北沙区造林的效果。
1 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陕北沙区造林选择树种的原则
1.1.1 因地制宜的原则。植树造林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树种,只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条件选择的树种,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陕北地区的沙化情况较为严重,土地较为贫瘠,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因而进行沙区造林时,需要选择适合陕北地区的树种。针对陕北沙区的地理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选择对水源要求较高的树种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只有选择抗旱性较强且耐贫瘠的树种,才容易成活。灌木是沙区的首选树种之一,它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生命力较为旺盛。
1.1.2 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陕北沙区进行植树造林,可以优先选择本地的一些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在适应陕北沙区环境时更容易成活,生长过程也较为稳定,对于沙区造林来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据陕北地区实际情况而言,选择成活率高的树种作为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这对于尽快建造经营良好的沙区森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1.3 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陕北沙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充分了解能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有效分析树种的特性,选择最为适合的。在保证树种成活率高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物种多样性较为明显的树种,这对于森林植被的发展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1.2 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类型
陕北沙区遵循因地制宜、乡土树种优先以及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选择树种。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能够供陕北沙区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樟子松、沙柳、紫穗槐、沙棘、沙蒿、花棒等。这些树种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抗旱性强,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们都能够在陕北沙区生长。同时,陕北沙区造林选择的树种一般较为容易管理,不需要采取一些较为特殊的管理方式,省时省力。陕北沙区选择的造林树种,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良好效果[1]。
2 陕北沙区抗旱造林技术
2.1 做好局部整地工作
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采用一些抗旱技术良好的整地技术,是缓解土地干旱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整地是植树造林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地有全面和局部2种类型,针对陕北沙区的情况,植树造林时通常会选择局部整地的方式。全面整地会影响到土质,导致土壤更加疏松,一经暴雨冲刷,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而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有目的地减少这方面问题的发生[2]。局部整地主要是针对土地进行的,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重要目的。通过局部整地,树木生长的环境变得更为有利,树种的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沙区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陕北沙区的土地情况,使用穴状和块状的整地方法。对沙区土地进行分区分块的修整,能够良好地保持水土。陕北沙区的土地都是采取随时挖坑、随时栽种的方法,同时,在风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搭设一些屏障,达到降低风速的目的,这样在大风侵袭时,刚刚栽种的树苗就不会被掩埋[3]。
2.2 加强植树造林技术
2.2.1 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陕北沙区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抗旱技术,使得沙区造林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植被生长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是沙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一步。植树的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针对陕北沙区而言,春季是最好的植树季节。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严重,选择春季作为植树造林季节,能够有效利用春季冰雪消融的水分,对于缓解干旱、节约水资源具有良好的效果。春季冰雪消融之后,很多水分还存在于土壤中,较为湿润的土壤适合树种成活。陕北沙区的很多树种都是在春季完成移植栽种[4]。
2.2.2 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沙区造林工作的最终效果直接取决于树苗质量。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对于保证树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处理树苗时:首先,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移植。精心挑选一些根系粗壮发达,没有病虫害的树苗,树苗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培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做好起苗工作。选派移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树苗的起苗工作,尽量不伤害树苗的根部,起苗后及时进行包装。最后,存放好移植的树苗。树苗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做好存放工作,减少因为水分蒸费树苗的情况发生[5]。
2.2.3 加强植树的相关技巧。良好的植树技巧,能够提高树苗成活率。种植树苗时,为了提高树苗木本身的抗旱性,通常使用蘸泥浆和浸根中加入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促进根系快速成长。把握合适的栽种深度,对于树苗今后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树苗栽种密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种植,能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增强树木的抵抗力。
3 结语
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土地荒漠化的情形也较为严重,在沙化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陕北沙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抗旱原则,掌握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树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树种的选择和种植,都是促进陕北沙化地区造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造林之后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姬海霞.陕北地区落叶树种秋季截干覆土抗旱造林技术实践分析[J]. 现代园艺,2014(3)
2 刘喜宏.陕北干旱区抗旱树种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2(6)
3 刘慧,王飞.浅析榆林地区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 2013(4)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4
摘 要:本文对提高新植林木成活率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为提高更新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提供技术服务。
关键词:更新造林;抗旱;技术
春季是我国北方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季节,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干旱周期,未来若干年内依然较为干旱缺水。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健壮生长,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水份是主导因子,它包括苗木本身的水分和生长环境中水分两个部分。如何设法控制好水份的消耗,使土壤含水量和林木耗水量达到平衡状态,确保造林达到较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需要探讨总结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抗旱保成活造林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1 看墒情造林
1.1在造林地块选择上,要优先安排土壤含水量高、蓄水保墒能力强、阴坡、植被繁茂及坡度较小的地块。
1.2造林前要逐块踏查造林地墒情,同一地块内还要分别小地形的变化查清每一小地块的墒情,根据墒情安排各地块的造林次序。先造底墒好的地块;底墒不好的地块暂不造,待雨后墒情转好再造。
2 严格选好苗
要严格把好选苗关,使用合格的上山苗木,坚决杜绝窝根苗、等外苗、小苗等不合格苗木上山,特别注意选根系健全完好的苗木上山,以提高抗旱能力。
3 加强苗木管理
苗木从起苗到栽植,必须做到始终不离水,不得被晾晒,要坚决避免苗根暴露时间过长。露天假植的苗木,在土壤化冻前就要转入窖藏或其他荫凉处。上山的苗木,运到栽植现场后,必须选择湿润、荫凉处进行临时假植,假植时,要挖好假植沟,将苗木成捆单行摆放,每摆完一行要将苗木根部培覆湿土,全部假植完毕后,有条件的浇透水。假植后,一定要设荫棚或覆盖。春起苗的必须做到随起随造。
4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可采取如下措施处理上山苗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1阿斯匹林溶液浸泡苗木,用40ppm浓度的溶液浸泡6~8h或用200g阿斯匹林, 兑水50kg,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上。
4.2过磷酸钙溶液浸根,用过磷酸钙3kg,加水100kg,再加腐殖土15kg后搅匀,将苗根浸入此溶液半小时或苗木蘸此溶液即栽植。
4.3黄腐酸,又名抗旱剂,可配成0.5%~1.0%的溶液,在栽植前喷洒在苗木的根、茎、叶上。
4.4腐殖酸钠1%~5%的溶液与尿素0.1%~0.2%的溶液混合,于栽植前浸苗根半小时。
4.5高效吸水剂浸根,将吸水剂放入容器内,边加水边搅拌,配成1:200~1:600的溶液,溶液要在栽植前12h内配置好。将上山苗木的根系用清水洗去污泥后蘸吸水剂溶液,在12h内完成栽植作业。
4.6用盐水或生根粉处理苗根。
4.7深植,比正常栽植深植2~3cm,可以大幅度提高成活率,但苗木的第一轮侧枝必须露于土外。
4.8对于杨树苗,除可采取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剪短侧枝,保留3~4cm茬口及截干1/5─1/4,将苗木下半部浸入清水中浸泡3~5d后即行栽植。
4.9山地栽植苗木时,可在穴面上方开出蓄水槽,下方作挡水梗,使雨水充分渗入穴内。
5 实行顶浆造林
顶浆造林要做到既要顶土壤浆,又要顶苗木浆。顶土壤浆就是凡底墒好的地块一定要在土壤化冻18cm左右时就开始造林,底墒差的雨后立即造,防止跑墒。顶苗木浆就是在苗木水分没大量损失前就造林,即做好苗木管理。
6 准备好雨季补植备用苗
在墒情不好的造林小班附近另找水分充足的地块,采取密集栽植的方法,育一些雨季补植备用苗,待雨季就地带土移栽。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5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树种选择,蓄水保墒
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4%,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多,占国土总面积的52%;而深居我国内陆的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则高达69%,该地区的显著特点是降水量较小,蒸发量较大,气候异常干燥,水资源极度匮乏。作为林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这些地区的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发育以及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大全。尤其是对以天然降水为主要来源的西北地区来说,能否将有限的天然降水最大限度地积蓄在林木根系分布层,并加以高效利用,就成为人工林植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1]。
1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物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这三个因素既有区别,又可互相转化,相互影响。
1.1 年降雨量少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水分条件是制约造林成活率的首要因素。根据相关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部分县市年降雨量有时不足500mm,有些年份头年深秋干旱,一直持续到第2年春季造林季节干旱无雨。因此水分因子成为造林成活率的致命因素。
1.2 苗木保护工作不足
如果对苗木根系保护不好,过多失水难以维持水分平衡调运苗木,一般根系保护措施普遍跟不上,加之假植不浇水,未与土壤密接,露置在阳光下暴晒时间长,使苗木体内水分失去太多,栽植后又无法灌溉补充水分,因此造林成活率明显降低[2]。
1.3 整地质量不高
整地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活土层太浅,坑穴太小,栽植过浅,根系不舒展,东倒西歪,栽植时达不到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特别是防护用材林苗木更是如此。
1.4 造林技术不协调统一
不同的树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各有差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有的树种造林易成活,而另一些树种,则难以成活,如山杏、梨以及针叶树种等[3]。对难以成活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还缺乏规律性、科学性的了解,没有掌握其最佳的栽植时间,以致其栽植过晚,成活率低。
1.5 施工规模不合理
重点项目工程规模大,造林时间拖的长,有时达60多天,致使有些树种错过造林的最佳期。而且在防护用材林树种结构的配置上,纯林多、混交林少,达不到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随着造林时间的不断延长,造林质量有所下降,因而造林成活率也逐渐降低。
2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对策
2.1 树种的选择和处理
2.1.1 树种的选择
在造林前要根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好合适的树种,做到既“适地适树”,又满足培育目的。一般来说,选择树种的原则主要是:对于一般的水土保持林来说要求根系发达、树冠浓密、生长迅速、耐旱、耐脊薄、能进行多种利用等,对水土保持用材林来说要求速生、丰产、品质优良;对薪炭林则要具备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蘖力强等特点[4]。在土壤、环境、经济条件都具备时应尽量选择价值较高的树种。水分作为干旱地区的关键限制因素,在树种选择时应给予特别的重视,一般要尽量选择深根系、根系发达、蒸发量比较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
2.1.2 树种的保持与处理
在确定了造林树种、密度和完成集水整地后,即可准备造林种苗。在土壤水分缺乏的情况下,播种造林、扦插造林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选择植苗造林。选择壮苗是植苗造林的基础,应当选择一级苗,并尽量选择大规格的移植苗,在条件许可时可以选择容器苗。要坚决舍弃不合格的苗木和弱苗,不要因为可惜让不合格的苗木影响到林木整个世代的生长发育,造成更大的浪费[5]。在栽植前一定要保护好苗木并对苗木作必要的处理。在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储藏、假植、栽植等一系列环节中要特别保护好根系,防止风吹日晒造成根系失水过多而使苗木或活性降低,运输是要对苗木进行包装以保持根系的湿度,可以事先给根系使用一些保水剂,在假植时要浇足水。最好是就近调苗。
2.1.3 密度与林分结构确定
造林密度是林分形成合理空间结构的基础,也是林木个体生长发育与营养空间大小的决定因素。黑龙江省水分有限,造林密度一般就是成林密度,不经过中间间伐,有时至多有一次间伐利用,否则中间的间伐太小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而且会影响到林分群体的生长发育。因此,一般的原则是宜稀不宜密[6]。为了能使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要通过树种、密度、水分和立体配置形成合力高效的空间结构,以达到提高林分抗性、改善环境的目的,可以选择对林分需求不同的树种进行针阔混交或乔灌或交,可以调节株行距、降低集水稀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使光照、土壤等因子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2.2 蓄水保墒配套技术措施
2.2.1 集水整地技术
在西北地区,为了有效地聚集降水,经常采用反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V型等不同形式的林地整理。反坡梯田是集水整地最常采用的方式,具有径流拦蓄量大,表土利用率高和不易崩溃等特点。一般来说,田面愈宽,拦截地表径流的能力愈强;田面宽度相同时,树木当年生长量与行距成正相关。论文大全。由此可以看出,反坡梯田整地带间距离和利用面宽度对造林地土壤水分和林木生长均具有明显影响[7]。论文大全。对水平沟整地的研究表明,造林后两年内山杏的树高、地径、单株鲜重和土壤贮水量均随株行距的增大而增加,而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株行距的增加而减少。
2.2.2 蓄水保墒技术
蓄水保墒从两个方面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一是加大水分输入,二是防止水分无效散失,生产中经常将两种措施结合起来使用。如“座水栽植”就是典型的例子,即在栽植之前适量灌水、然后栽植、最后覆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水量小、水分利用效率高。另一种方法是栽植以后灌水,等水分完全渗透以后再进行覆盖。覆盖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塑料薄膜、作物秸秆等都可以采用。于覆盖可以防止水分无效散失、提高地温以及改善茼木周围的小环境,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能够促进幼苗幼树生长[8]。
3 小结
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地区的实际情况,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其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点上研究多而面上研究少、单项研究多而综合研究少。因此,今后应该通过大范围的协作研究,提出同一自然地理区域相同立地类型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立地类型相同树种的节水抗旱造林技术规程,促进节水抗旱造林技术的规范化,以便提高造林效果。其次,将集水整地、蓄水保墒以及抗旱栽植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集水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延江,郝云峰,贺百宏。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9,(05)[2]高圭,杨志让,常磊。宁南山区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2001,(04)[3]赵,刘艳辉。春季抗旱造林技术要点[J]。林业实用技术,2004,(03)[4]孟桂珍。密云县积极推广抗旱造林技术[J]。绿化与生活,2004,(02)[5]孙丽昕。秋季造林应推广根苗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
[6]李夏刚。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9,(01)[7]代亚丽。黄土高原地区提高水土保持造林成活率措施探讨[J]。现代化农业,2000,(11)[8]赵跃。移植筒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1,(07)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6
关键词:北方;抗旱;造林;技术
造林作业主要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以及幼林抚育等一系列林业活动,而最初阶段新栽植或者播种的苗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养分,从而健康的成长,这是造林的重要环节。如果林地处于干旱性气候条件下,新栽种的苗木根系还不够发达,吸水以及保水能力较差,所以在土壤中缺水的情况下,将很难成活,并且会对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自然气候条件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就需要采用适宜的抗旱技术,为新栽种的苗木提供基础的水分保障,从而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并且能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根据北方造林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抗旱造林技术,从而促进北方干旱地区林业发展。
1 科学整地造林
整地是造林的首要步骤,土壤是林木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为土壤中含有林木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成分,所以抗旱造林技术,首先应该从整地开始。整地造林是北方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地,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改良土壤性能以及保持水土的效果。在实施整地造林技术时,需要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整地方法。对于山地以及黄土地区而言,采用鱼鳞坑的整地方法,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性较小,能够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的效果。
而对于坡度较大的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水平沟、水平阶以及反坡梯田整地方法,都可以进行拦蓄径流,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经过实验证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地造林,造林的成活率可以提高90%以上。所以在进行整地之前,应该根据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造林的树种进行合理规划,采用适宜的整地方法,最大限度的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选择适宜的造林时机
抗旱造林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分,所以在时机的把握上要合理,最大限度的确保水分的供应。一般情况下,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在土壤解冻以后是造林的重要时机,因为秋季时在土壤中会蓄积一部分水分,进入冬季土壤冻结就会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在春季土壤解冻后水分就释放出来,正好适合造林。如果造林地区的气候过于干旱,在春季造林后如果没有及时降雨,苗木的成活率也会降低,那么可以考虑在雨季造林。此外,在秋季树叶落尽后,由于土壤墒情较好也可以进行造林,但是在挖坑之后一定要尽快栽种,防止水分蒸发。
3 选择适宜的树木品种
对于北方干旱地区造林而言,树木的品种非常关键,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以及适应能力,并且能够适应低温生存。所以一般情况下,针叶木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还有其他抗旱性能较强的树种。比如松树、刺槐杨、柳树、榆树、槐树、黑松、樟子松、丁香等等。在实际选择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合理选择,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创造良好的基础。
4 抗旱造林栽种技术
4.1 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技术因为苗木成活率高,且栽植简单,所以非常适应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造林。容器育苗就是在苗木栽种时,将容器与苗木一起进行原土栽植,因为在容器中的土壤含有一定的水分,并且为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在栽种时根部不易受伤,所以在初期生长较快,缓苗期较短。由于容器苗的适应性较强,所以无论是春季、雨季还是秋季,都可以实施。相对于裸根苗而言,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所以是北方抗旱造林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4.2 截干造林
截干造林技术主要适用于萌芽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在栽植之前,对土壤含水量、树种、苗木大小以及气候等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在将苗木去头后确定苗木留干的高度。截干造林技术适用于气候比较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通过截干能够有效的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并且能够促进苗木地下侧根的生曲,且能够提高苗木抽新稍的能力,合理掌握地下地下苗木的比例,苗木成活率较高。
4.3 带土坨造林
大规格苗木春季造林时,根系带土坨造林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带土坨造林的关键是起苗时应尽可能的保护好苗木根系部分的土壤,用草包或蒲包将根系包扎成球状,防止根系土坨散落。大树移栽最好是带土坨定植,土坨大小一般应是树木胸径的8~10倍左右,土坨一般用草绳捆扎为好。
4.4 壁植造林
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植苗造林时,一般苗木紧贴坑壁直立栽植,阴坡一般苗木靠上壁,阳坡靠下壁。壁植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创造遮荫条件,减少蒸腾,提高造林成活率。
4.5 深埋造林
干旱立地和风沙区,营造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可将苗木地上部分2/3左右埋在土沙中,成活后再去除沙土。一些阔叶树种可将苗干压弯,用土压埋,当发芽放叶时再去除埋土,扶正苗木。
4.6 覆盖造林
植苗造林时,采用农用塑料薄膜、秸秆、枯枝落叶、石片等材料,以苗木为中心,覆盖根系上部表层土,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蓄水保墒能力。覆盖采取薄膜覆盖和覆草露盖2种方法。
4.7 节水保水抗旱造林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造林进程中,各种节水保水措施相继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固体水、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
5 起苗与运输
起苗以及运输对苗木的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起苗以及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根系的保护以及水分保持,所以要选择适宜的时间以及方法。为了减少起苗时对苗木的根系造成损伤,在起苗前一周应该进行灌水,当土壤中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的60%时,就可以起苗。起苗时间一般会选择在无风的早晚或者阴天进行,避免温度高风大而降低根系的水分含量。如果在起苗后不能立即运输,则要做好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持,用湿润的土壤覆盖苗木根系。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为了降低根系水分损失,可以将苗木的根系浸水、蘸泥浆、蘸吸水剂等方法来保持根系水分,在途中随时观察苗木状态,如果苗木干燥要及时喷水,以延长苗木的活力。
6 结束语
由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平均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对造林质量会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造林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抗旱技术。为了提高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抗旱造林主要从整地、树种选择、栽种时机、栽种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尽量保证苗木栽种初期的水分含量,并且做好后期的抚育管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为了提高北方抗旱造林技术水平,需要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方法,以确保苗木健康高效成长,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梁照维.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及抗旱技术分析[J].花卉,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