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1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从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灌输的主体,而是和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积极互动和交流,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和思维启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究,英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
(一)进行互动式教学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英语的记忆,忽视他们进行英语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英语知识,但是却缺乏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在新的教学理念支持的新型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主动性,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为他们进行英语交流树立信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英语课文,然后让他们脱离课本,按照课本内容来进行表演,让他们适应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大胆地张口说出英语。
(二)英语训练多元化
增加自主学习成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英语知识丰富英语积累,还要通过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问题来发展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发展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单词记忆时,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给出的单词造句,在句子中来理解和领会单词的含义;教师还可以给出学生几个单词,让他们把这些单词连成一句话;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对英语知识进行语法总结和归纳,使他们在总结过程中构建英语知识结构,促进英语能力的发展。
(三)适当引入项目教学法
增强学生学习认知能力“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协作完成项目要求。英语探究式教学也可适量引进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完成英语的学习。项目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主动性,学会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并学会团队协作。
二、探究式学习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探究式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激发智慧,对知识理解更全面透彻。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用教学经验和智慧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对英语探究过程产生兴趣,并能用有效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二)探究式教学要注重英语阅读
习惯的养成英语具有较强的语言工具性,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在于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英文报纸,背诵经典英语短文等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海外英语》《英语沙龙》等英文类杂志,促进对英语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在对英语知识进行探究时能消除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阻碍,促使学生能有效探究知识。
三、总结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2
在多年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大多都由教师设计英语作文,并且给出写作要求,然后进行修改,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这一模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程序,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自由,让其无法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起不到好的效果。高中英语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形成的过程,若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措施
根据以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下面就对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加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视
学校、教师及学生,只有对英语写作教学引起重视,才能有效开展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高中英语写作是对高中英语知识的巩固,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判断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中英语写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程序,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要想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高中英语写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再只是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用英语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法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以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中,可以开展演讲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在高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剖析语法以及句型,强调单词、句子之间的衔接。另外,教师还需要对评价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让学生进行自评,这有助于学生正确认清自身写作能力;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英语作文中反思自己的写作;然后再进行教师评价,教师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应当耐心帮助其克服。
(四)提高学生阅读质量
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积累一定的阅读量才能真正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而且还要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写作的营养。教师还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把优美的句型、实用的表达记录下来,并能够在写作中对其加以运用,从而丰富写作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词汇量和把握、理清写作思路,从而提高自身写作技巧,充分发挥英语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文化意识;培养;学习
G633.41
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还处在基础积累的时期,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还不太紧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语言现象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离开文化背景的学习,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带来一系列障碍,影响学生英语进步的速度。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其中,与英语教学联系紧密,影响较大的关于文化的提法有两种:成就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及科技等)和行为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以及社团组织等)。后者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代表,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应从其文化人手,对其进行研究。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化教育,有助于其今后的综合性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向其进行西方文化的介绍,另一方面,还应对其进行中式文化的巩固。
中式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穿插有利于学生首先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对中式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同时,掌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对英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一方面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新实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将“文化意识”列为课程学习目标之一,较之以往,更突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符合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发展需求的。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文化理解所导致的。虽然近十几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讨论并获得共识,但过去英语教学中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通过学习,使高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和外国文化,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充分理解、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利用教材,系统学习文化知识
教材是英语课堂中最有效的资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对实施新课标、贯彻新理念,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意味着教师能更有效地提供给学习者大量的英语资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仅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内容普遍比以往更加丰富生动,呈现方式更灵活多样。这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而且会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新教材话题范围广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如涉及到科技、航天、地理、名人、医学、环保、自然、新闻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而且新教材语言真实、地道、自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平台,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提高其文化素养。
2.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培养文化意识
除了熟悉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以外,教师还应在提前备课时,广泛收集资料,以便课堂上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恰当举例、深入浅出、系统条理地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现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动态。这样有助于因材施教,更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适当取舍,从而使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章或看一些与之相关的电影、图片、报道等,使之与教材形成有效的补充。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4
在新时期,高中英语新课改将人文素养的提高作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高中英语新课改所使用的教材有许多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采用了时下最新的材料,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对英语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一个方面。没有对文学作品强烈的兴趣,个人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便是无本之木。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作品中的精彩点和闪光点,有意识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采用比较的方法去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例如,在高一的教学中,我在讲述第三单元有关圣诞节的作品时,向学生讲述了1897年美国《太阳报》上登载的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著名社论。它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充分理解了圣诞节的含义。那就是无论天气多么严寒,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友谊、爱情、亲情,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温暖的。另外,我还向同学们讲述了宗教对西方发展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认识到了宗教并非仅仅是精神鸦片。
二、 营造一种强烈的人文气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现在的高中生兴趣广泛,充满朝气,多才多艺,喜欢在群体中展现自己的才艺。我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这些英语活动包括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外国电影欣赏和文化背景讨论等。通过介绍、讨论、对比、分析等有意识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
例如,在讲授美国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梦的由来以及美国梦在文学中的表现。由于我的讲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的身边,要求我进一步讲述美国青年人的生活方式。
此外,高中英语老师还应该讲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利用网络和社团组织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和动态开放式的环境。例如,我本人开了一个博客,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方法、介绍英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许多学生都喜欢在我的博客中留言,并逐渐喜欢上了英语。另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我所在城市的外语角,鼓励学生去和外国人聊天。去过的学生逐渐了解到学习外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三、 民族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向中国的高中生教授英语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对话、交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东西方文明的结合与互补,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吸收,取长补短。27年前,英语学界的泰斗杨周翰先生说:“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我想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吸收别人的经验,繁荣我们自己的文艺,帮助读者理解、评价作家和作品,开阔视野,也就是洋为中用。”英语的学习不仅是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化,而是对自己文化的再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本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理念,引导学生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中西方文化的优缺点。只有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够既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和文化,同时又主动积极地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同学们分析了为什么西方的文化体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中国文化则主要体现了中庸之道。课后,许多学生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对当今西方一些名人的所作所为有了逐渐的了解。
四、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英语是人文学科,在本质上仍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许多中学老师认识到了目前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亟待提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忽视了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据相关学者调查,许多中学老师在教师岗位上呆了多年之后,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不关注时事,忽略学科前沿知识的耿总,自身的人文素养亦是亟待提高。英语的教学不单单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授,教师本人亦需要有思想、有灵魂和深入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需要有广播的知识面。“思想既可以武装教育者的行为,又可以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对于英语老师来言,仅仅把握好课本知识是不充分的。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如果想要充分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就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信念,在业余时间里去学习西方的哲学、历史和艺术。只有深入理解了西方的文化、对西方文化精神有充分的领悟才可能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5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英语语言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突出语言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促进与发展,文化的发展又促使语言的演变与革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语言学家(邓炎昌,刘润昌,1989)在《语言与文化》中提到,“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所以,高职英语教学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教授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只有把英语教学设定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使英语语言产生意义。
比如中国的精神图腾“龙”,其英文翻译为Dragon,是多种动物融合为一的神物兽,在中国文化中是高贵、神圣、伟大生命力的化身,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西方的Dragon则是邪恶的化身,形象丑陋,是对鳄、蛇、鹰、蝙蝠等少数动物的集合,如theOldDragon意为魔王。这与中国的龙完全是两回事。
二、文化教学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知识是语言交际的关键,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教学有利于高职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据统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报刊杂志是用英语出版的;六成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的;七成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写信封地址的;八成以上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随着WTO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使用英语。如果不懂英语就难以和外界沟通,进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学习英语对高职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二)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国外,有很多有趣的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感恩节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文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是必不可缺的。
三、文化差异对高职学生产生的困扰
(一)打招呼
“你吃饭了吗?”(Haveyouhadmeal?)“你去哪儿?”(Whereareyougoing?)这是我们日常打招呼的方式。但是和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常用的却是“hello”,“Howareyou?”(你好)。
(二)介绍
在英语教学中,“What'syourname?”通常被用来提问别人的姓名。但是在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却应该使用“Whoisit?”。所以介绍方面的英语文化知识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多加注意。
(三)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在表达谢意的时候通常会说:“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但是,在英美国家,若是想要,就不必客气,直接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可以了。这种感谢方式的不同直接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风格。
(四)隐私
在国外,这些文化禁忌是不能逾越的。像询问女士的年龄、婚姻状况,男性的收入、等都是不合时宜的。他们认为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比如问一位外国人“Howoldareyou,Mrs.Brown?”她的回答一定是“Ah,it'sasecret!”这就是外国式的拒绝回答方式。
四、文化意识如何渗透高职英语教育教学
(一)根据教材,讲授相关文化常识
英语课上,教师在教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的穿插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交际水平和沟通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习氛围的良好与否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文化氛围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教学中比较关键的环节。这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体现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主观能动性。
(三)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
在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中,我们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冲突和关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对比学习,更能够在渗透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
(四)开展二课活动,体现西方文化内涵
高职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开展与西方文化相关的二课活动,为学生创设更有趣味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寓学于乐。比如,圣诞节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用英文写圣诞贺卡,唱圣诞歌曲,做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取英语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使学有所用。
(五)文化知识的拓展学习
除了上课时间,课下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段,而且课下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手段更多,方式更灵活。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电视,电脑等多种渠道,或者通过参加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或话剧比赛等,在各种英语环境中体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的应用,从而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语感培养 语境创设 语篇运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的知识技能教学应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而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带着学生下“题海”,闯“考关”,特别是高三的复习课、讲练课往往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我们是否应当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判断正确与错误?是否设计了需要学生分析和解决的问题,并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机会、空间、时间考虑和表述?设计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活动时,是否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到了一个特定的,有理由、有意义的情境中?在直面高考的同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语境的创设和语篇的运用。
一、注重语感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英语语感包括听说活动中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及由听说内容所带来的情感体验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事实证明:要做好一份答卷,离不开好的语感。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中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失误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语感,即在单句学习、语篇习得中尚未形成较强的语感。如:
—I’ll be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Would you mind looking after my cat?
—Not at all. _________.
A. I have no time B. I’d rather not
C. I’d like it D. I’d be happy to
此题易误选C。学生没有搞清问话人是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帮他照看猫。表示“愿意做”有多种表达:I’d like to/I’d love to/I’d be glad to /I’ll be glad to/I’d be happy to 等。如有很强的语感,这一题就很容易把握。此题应选D。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培养学生语感。
1.强化朗读背诵,帮助学生形成语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朗读要注意意群停顿、重读、升降调,同时注意句子结构上的变化和上下文的贯通,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平时经常选一些英语小诗、谚语、绕口令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对话、好的段落基本上都要求学生背出,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2.营造听说氛围,帮助学生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中国学生缺少自然的英语氛围。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创造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
首先,教师上课时必须尽量用英语授课。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后尽量少讲母语,兼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专心听,专心学,长此以往,对营造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增强学生语感大有益处。
其次,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必须纯正地道,使学生受到标准英语的熏陶,提高对真实英语的敏感度,更好地形成语感。
二、强调语境创设,发展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1.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习语言。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用英语充满课堂,让学生被英语包围。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让学生主动开口,积极参与,完全浸入英语的海洋中。要结合真实情景,利用真实情景进行交际。例如:可以谈论外面正下着的雨。
It’s raining outside.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I think so./I hope not./Probably not.
How heavily it’s raining!
If it rains tomorrow,...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Should it rain tomorrow,...
如果连续几天下雨,抓住这情景听一首诗。
Rain,rain,go away.
Please come another day.
Little John wants play.
Rain,rain,go to Spain.
And never,never,never.
Show your face again.
And rain on green grass.
And rain on the tree.
Rain on the house top.
But not on me.
诗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语感。
2.合理利用好课外时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使用语言。
课外应是课堂的延伸,应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更大、更广的课堂。老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让他们将语言学习回归日常生活这一最大的语境中,创造更多学英语和用英语的机会,真正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例如鼓励学生用英语开班会,用英语写日记,用英语写假条。组织实际的购物、待客、问路、面试等活动,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音频材料,多看英文电影和电视节目,多参加英语角活动等。
三、运用语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高中英语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另外,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可以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要着眼整体,突出语篇教学,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理解词句,不能理解全文。
语篇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不能只停留在对孤立的词、句的分析上,而应从语篇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理解和掌握语篇,语篇教学不仅注重语言形式,更注重语言功能。一滴水放到大海里就不易干涸,词句如同水滴,而篇章如同大海。篇章提示了词及句子所适用的和可以言之成理的语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达到“见林又见木”的阅读教学目的。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而忽视整体语篇教学的教学方法,立足语篇教学,积极地创设语言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将英语教学的目标从提高学生成绩转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上来,达到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