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再塑生命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再塑生命教案范文1
有困难才会有挑战。我认为美术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我平时备课特别认真,有时备一节课花去三四天时间,教案非常的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上起课来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自己的劳动付之东流,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我也尝试过许多方法来改善教学过程,但是学生还是老样子。
直到有一天上“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这一课时,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转变为与学生具有相同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平等关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打破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威严无比的形象,把自己放在跟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跟他们一起学习。
这一课学习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 ,很多学生对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我就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就给他们讲解了几个希腊神话中关于天神宙斯,爱神维纳斯等的传说,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开始跟着附和起来,并且有不少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而提高了嗓门儿,一改以往课堂沉闷的作风。我心里暗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于是趁热打铁,“那你们想知道这些至高无上的神长什么模样吗?”学生一反常态大声叫开了:“想。”“下面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们的模样。”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每个人都在幻想着他心目中的神。这时我就通过课件把希腊众神的雕像展示出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情绪带到课本内容上来了。有的学生非常震惊:“这简直跟我想的一样!”也有学生说跟他的想象差很远。于是我就让他们分别讲讲对这些雕塑的感受,以及雕塑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观察、去比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特别是当我打开维纳斯的雕像时,学生简直兴奋极了,而当我告诉他们这尊雕像的名字叫“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学生很不理解,这样就让他们产生了好奇,于是我又接着打出其他几幅维纳斯雕像的图片,告诉他们这都是维纳斯,让他们比较哪个雕像最美,学生不由分说地认为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尊雕像,我再让他们说出原因。其实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就更深刻地了解了这尊雕像,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美在哪里的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当讲到维纳斯失去双臂时,学生都能理解这是一种残缺美,正因为如此才给世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我又打出几幅接上双臂的维纳斯雕像的图片,让他们谈谈感受。
接着我又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维纳斯,她是属于你自己的美神。你赋予她不同的双臂就赋予了她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今天给你这样一个机会,把你心目中的美神展示给我们大家,你愿意吗?”学生都很感兴趣,又开始讨论开了,但这次讨论的结果却是令我哭笑不得。原来他们是在集体打我的“坏主意”,让我先给他们来个“示范”,然后他们才肯做。我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我摆起老师的架子无动于衷或者板起脸呵斥他们,那这堂课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听我的了,甚至很多人都会因此而不喜欢我这个老师,再或者以后都不喜欢美术课了。那我刚刚得到的一点点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学生刚刚涌现出的对美术课的一点点好感也将消失殆尽。所以我决定“豁出去了”,做了一个服装模特的姿态,这时学生可开心坏了,他们说这是以前的任何课堂上所没有的,老师会跟学生一起做活动。接着他们也就大方地用各种姿态去诠释爱神的双臂。这其中有学美神照镜子的,有摊开双臂把爱撒向世界的,有抱孩子的,等等。至此可以说达到了这堂课的……
再塑生命教案范文2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通过各项训练发展指标,我们不难看出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和观摩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与同仁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一、理念激活创造思维
转变教育理念,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认为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等。其实美术联系着其他各学科,渗透着各学科的知识,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作用巨大。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非主课意识,使他们重视美术课。虽然新课程下美术课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但其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及审美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美术课上,教师自身的定位也应有所转变,应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要预想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生成资源,教师不但要按照已经备好的教案上课,而且对课堂生成要适时引导调控,例如:老师精心设计了一节课,内容是画房子,他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课中,他将事先用纸做成的立体房子,通过课堂互动,一一摆放,展示了一个设计合理,住房、生活用房、绿化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区,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真美。学生为此陶醉了,啧啧称赞,赞叹不已。但在另一个环节里却出现了另外的情况。老师把大家领到了模型前面,开始布置作业。走动中,有几位学生不小心,碰到了纸模型的房子,小区的一些房子倒了。“老师!老师!!房子倒了!!!”突然,有一个男孩子惊呼起来。“房子倒了没关系。”老师一边安慰那个学生,一边对备课时的作业进行了适当改变。他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刚才房子倒塌时的样子,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来画一下。”只见有几个同学马上动手画了。同学们迁移已有知识,联想一些地质灾害,如地震中倒塌房屋的场景作画。不一会儿,一幅幅“倒塌后”的房子图被同学们画好了,虽然每个同学的图画都有所不同,但这些图画来自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每一幅图画反映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是他们用心创作的。表面上,是培养了同学们的迁移、表达绘画的能力,而实际上,又让同学们体悟了一种危机意识。地质灾害是人类所必须面对的,而努力探索,珍惜美好生活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如果老师对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没有任何表示,忽视了课堂的即时生成,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被扼杀,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二、兴趣激发创造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各种教学模式创设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该根据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的特有优势,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课要根据教材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在上九年级的雕塑课时,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条件,让学生重温儿童期的玩“泥巴”游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兴趣中汲取知识、掌握技能,收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发挥了课堂活跃的优势,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八年级《虚心有节――竹》这一节国画课中,教师示范学生不容易观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欣赏到中国画美的内涵,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还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不能让学生从难度大的作业做起,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分层次训练。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三、善问催生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新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可见其核心就是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问、会问的习惯。老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情境来鼓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改变以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步地回答出老师的“标准答案”的现象。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来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提问也决不能忽视。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斋藤喜博曾说:“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然而,我们也时常会看到,一些教师的提问要么非常简单且毫无意义,学生用不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要么问题过大、过于笼统,使学生惘然、无所适从。比如在一节《暑假生活记录册》的观摩课上,上课老师以封面设计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当课上到了一定程度,在反馈时随意地问了学生一句:大家看看自己的美术课本,漂不漂亮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全班大部分学生齐答:不漂亮!可以看出,这个提问是他临场发挥的,满以为学生会跟着他的思路走,可偏偏学生回答出了偏差,他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在另外一节课中,有位老师提过这么一个问题。课的内容是暑期生活记录册的设计,知识点是:封面应该由文字、图案和色彩组成。在讲明知识点后,为了巩固,让学生加深印象,课件中有《蹉跎岁月》一书的封面,上有的照片。于是该老师随机提问了:这个照片是什么?学生听了,不得其解,几个同学的回答都不理想。原来老师提问的本意是,这里图案是哪个?的照片是属于图案类的。提问的初衷和本意与现实差距太大了。如此提问,酿成笑话了,令人啼笑皆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提问使学生不仅没有真正开动大脑思维,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因而,课堂提问是否具有思考性、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要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生活孵化创造能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这种“发现”的能力取决于观察分析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要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形象就是美,是美术课的重要功能。美术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启发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具备美的鉴赏能力。但是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因为美术作品更多的是体现个人的主观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表达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美术课堂里可创设绘画情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启发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人物、场景入手来设置情景,使学生倾注感情创作,也可用一创作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情景设计,围绕主题展开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热带鱼乐园》这节观摩课上,我看到教师用心设计了美丽的海底世界,五彩缤纷的热带鱼游来游去,通过启发、想象,在黑板上创设了一个大大的海底世界,在水草中,让学生把自己画好的热带鱼纷纷贴在上面。其中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画好的鱼贴在了同学画的鱼旁边,头对头,两条鱼之间,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很有创意。
又如我在卡通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用卡通画的形式表现对象,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卡通画进行创作,我出的创作命题是《我的一天》,连环画六幅,要求学生用六幅连续的画面去表现自己一天的生活,开始学生对这一题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怎样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取代表性的情景,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怎样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绘画与写作的构思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发散了,每个学生的创作都别具特色、丰富多彩,构思完成后,我又启发他们如何组织画面,选取哪些道具。在组织画面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不知道表现某些对象,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提炼、表现对象,如何利用参考资料创造形象,结果,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构图新颖、造型生动,就这样在完成创作的过程中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美术教育教学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再塑生命教案范文3
[关键词] 读书语文教师底蕴诗意
王崧舟老师说“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向教师大声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钻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语文是文化之根、艺术之基,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巧,还有方法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情感与人格熏陶与感染。因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有底蕴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多读书,做到精读,细读,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读,从而增厚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素养,塑造人格魅力,认识、了解、教育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精彩,诗意盎然。
一、语文教师的读书现状
如今,在教育界里“教师专业阅读”的口号喊得很响,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很多学校,很多老师仍然不读书,即使读书,也存在着伪读书、没有计划盲目读书的现状。一些学校为了督促老师读书,规定两周或一个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并要求写读书感想,开会讨论读书心得。学校举策是好的,可是一些老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去网上查一些读书感想,读书心得等类似文章随便改几个字或只字未改,在读书研讨会上朗读应付了事。更有甚者,一些教师教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连教材也懒的读了。备课仅仅是抄抄教案,教参。课堂上捧着一本教参,照着读上几段了事。或者,囫囵吞枣似的读一读课文。所以授课的内容也只能是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对于自己清楚理解的部分就精讲,对于自己不清楚或者不明白的地方无论其对理解文本重要与否都一律跳过。可怕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老师是这样上课的。如此上课,连最基本的课堂知识的传授都难保证,更别说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了
二、语文教师读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教师的阅读状况已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也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它关乎到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关乎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读书,可以克服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怠倦。我国中小学老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特别是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对老师管的太多,统的太死。这使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单调和枯燥,几乎是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前人和自己。教师长期以一种相同的、没有活力的、缺乏激情的姿态紧张工作,怎能不产生厌倦?”有了职业怠倦感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也就不免敷衍和应付,也就无心探索与钻研教材了,这种心态下的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枯燥、乏味。而读书,可以增厚教师的底蕴,教师在课堂上能轻松自如,从而能应付较大的工作量不易产生职业怠倦。读书使教师内心变的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感染力,才能不断的创新,钻研,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创造出诗意的语文课堂。
读书,可以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做到知识广博。“这是因为,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专业水准高,亲和力强,对什么都略懂”。正如肖川教授所说的“丰富的知识比单调的知识更有力量”。作为语文老师更要多读书,广读书,修炼成对什么都略知一二的“杂家”。熟知诗、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内心情感,方可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方可体会到语文的诗意美。
教师的读书习惯会给学生带来榜样的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毫无疑问,在学校中许多东西取决于学校总的规章制度,但最主要的方面则永远取决于与学生处于面对面地位的直接教育者的个性:教育者的个性对年轻的心灵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无论是教科书还是道德格言,或是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这种力量。”可以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同样,拥有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老师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品质,也会更关注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三、关于语文教师读书的一些建议
读书,首先就是读教科书。我们的教学是依靠教材来教的。虽然不能说教材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对教师来言,它仍然是教师最好的读物。因为中小学教科书里凝聚了人类最基本的经验,那些内容是最核心,最基础的,是构建精神、知识大厦的最主要元素。阅读各科的教科书充分了解本学科在各个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联系。在授课时经常提及别的课程的学习,既展示了教师的丰富的知识,又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的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多读专业经典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你要每年买上几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学生心灵的道路。”语文教师更要熟读中外文学经典,尤其是本国的古典作品。只有书读多了,“知识背景”就会广阔。“知识背景”广阔了,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也会变得丰富。你也就会成为有学养,有魅力,有个性,有底蕴的语文教师,从而才有能力追求语文教育中的诗意的境界。
最后,为自己读书。读书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为了修炼自己的身心,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能量,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也就是说读书如吃饭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功利主义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读书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功利目的。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读书不要带有太强的功利目的,更不要为了在人前炫耀,显摆学问而读书,而是为自己读书,用生命读书。
“读行天下,有境界自成高格”。教师,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子群体,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品质,从而引领社会读书的风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以勤读为舟,向浩瀚无边的文化大海里漫塑,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方可承担起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作为语文老师更要会读书,为自己读书,用生命读书,把读书做为自我生命存在的的一种方式,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丰富理解力、想象力,使内心变的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方可追求语文教育的诗意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诗意语文 ――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川.教育的力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M].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再塑生命教案范文4
【关 键 词】叙事/叙事研究/叙事分析
【作者简介】王红艳,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北京 10087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重新思考“知识”的内涵,“通过理解并揭示教师自己很难明确表达、而学术界又鲜有研究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提高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研究水平”,[1]肯定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增能。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教育教学场景中以什么状态和形式呈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个人生活史、教学反思和实践共同体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和发展有什么影响?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必然要求研究者进入教育现场,走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我们为此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听课和访谈笔记、备课本和教案、教师日志和反思日记、学生作业等等。这是从质的研究视角入手,强调研究者与合作者之间的信任、真诚和敞开心扉,关注和倾听、诠释和解说下带来的数量庞大的叙事性资料。对这些资料如何进行分析和诠释,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叙事与叙事研究
我们对于“叙事(narrative)”并不陌生,一个与它有千丝万缕联系且为我们所熟知的词是“故事(story)”,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过着故事化的生活。[2]我们的日常对话常常是在诉说故事,倾听别人的故事,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时,我们通常会去了解他的故事。“叙事”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韦伯斯特词典(1996)把它定义为“用于表现一系列相关事件的一段论述,或者一个例子”。叙事就是一系列话语,这些话语将一连串相互关联的事件表现出来;而叙事研究指的就是任何运用或者分析叙事资料的研究,它既是对实验、调查等传统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其本身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加拿大和北美学者为主要研究群体,其中加拿大学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的成就较为显著。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的生活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构成的,他们用故事交流经验、表达困惑,给彼此以鼓励和支持。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人类不仅赖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组织者。因此,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写得好的故事接近经验,因为它们是人类经验的表述,同时它们也接近理论,因为它们给出的叙事对参与者和读者有教育意义。[3]目前,这种研究方法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逐渐运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中。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
三、几种叙事分析模式
个人在他的叙说里,建构过去的经验和行动,宣称他的认同,形塑他的生命。叙事就是一种再呈现、一种诠释性行为,反过来也需要被诠释。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教师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事项的意义,并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而通过叙述者展现他们生活和亲身经历的口头叙述和故事,我们得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够捕捉他们外显行为中透露出的实践智慧。当我们接近和诠释这些叙事的时候,又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假设和角度,我们对资料的分析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再呈现。如同Mishler(1991)提到的,“我们按照我们的发现,安排和重新安排访谈的文本,其实就是针对我们对于言说中发生的事情的理解,加以检测、澄清和深化的过程”。[4]这显然是一个包涵双方主体的非常复杂的过程。
国内有关叙事研究多集中于学理探讨和依据理论进行的实践研究个案分析两个方面,所以在叙事分析和诠释方面,我们所能够借鉴和参考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进入教育现场、走近教师的日常生活带给我们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料,教师们向我们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进行叙事分析的实用性探讨迫在眉睫:研究者手头转录整理的访谈资料、收集而来的教师日志和反思笔记,究竟如何分析和诠释?本文介绍了几种叙事分析的方法,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分析工具。
(一)Rivka、Tamar和Amia的四个单元模式
以色列三位女性研究者Rivka、Tamar和Amia在她们合著的《叙事研究:阅读、分析和诠释》中,基于叙事分析的两个独立维度——整体方法和类别方法、内容和形式,组合出四个单元矩阵,也就是本书所重点论述的四种探究模式:
整体—内容
整体—形式
类别—内容
类别—形式
整体—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于寻找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些主题最能体现个体的性格特征。研究者要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反复、仔细地阅读整个故事,将故事的总体印象记录下来,然后,在故事的不同发展阶段寻找那些与总体印象相符的、反复出现的主题,但是,也要特别留意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主题相矛盾的情节,并在整体背景下给予合理解释。Amia运用这种方法对一位研究对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两个基本特征:积极乐观的世界观和重视人际关系,并提炼出在故事的不同阶段都反复出现的四个主题,这些主题进一步印证了上述两个基本特征。
整体—形式的分析,则是着眼于故事的情节进展和完整结构。例如,叙事是作为一个喜剧还是一个悲剧发展的?故事呈现的是叙述者目前生活状况的上升态势,还是从一个较为积极时期和境况开始的下降态势?[5]研究者首先要做的也是反复、仔细地阅读故事,识别每一个阶段的中心主题,但这时应重点关注的是,把故事组织起来的主题和剧情的发展脉络,而非主题和剧情本身。分析的第二个阶段是确定剧情发展的关键点,它可以从言谈的特殊形式中推导出来,如访谈对象的反思和评价性言语、表示叙事结构性成分的术语(“十字路口”、“转折点”等)。在这种分析中,Rivka在前进、衰退和稳定三种叙事模式基础上,为每一位访谈对象绘制了人生轨迹曲线图,比较了男性与女性之间叙事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类别—内容分析通常被称为“内容分析”,研究者要在反复阅读故事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把文本分为几个相对小的内容单元,然后对这些内容单元做描述的或统计式处理,它“是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研究叙事资料的传统方法”。[6]内容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形式,视研究的目的和叙事资料的特质而定。当然,偏重于哪一种形式也和研究者本人有关,或者坚持客观性原则和量化分析过程,或者采纳诠释的和质化的分析视角。三位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内容分析的详细步骤:1.选择了文本;2.定义内容类别;3.把资料归入各类别;4.做出结论。Amia就受访者生活故事中有关中学经历的内容进行了内容分析,找出关键性句子,通过计数、列表、排序、画群像等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Rivka则从内容总体中选择与访谈对象家庭有关的内容,用“对父母的觉知”和“维持还是改变”[7]两大内容类别归类访谈记录的子文本。
类别—形式分析模式即如何“用语言学特征识别和评定叙事的情感内容”。[8]Tamar在分析访谈资料时,选择重点关注受访者如何描述他们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她编辑了一个体现情感或精神障碍的形式特点清单,以指导我们在阅读和分析叙事时,注意这些指示情感的形式要素,比如,“状语‘突然’可能预示了一个事件的如期而至或者不期而至;打乱事件的时间顺序或者通过倒退、离题、时间的跳跃或沉默随意前进,可能预示了说话者在努力避免讨论一次困难的经历”。[9]运用这个清单,Tamar寻找并分析了叙事文本暗含的情感特征,最后得出结论。
她们最后指出,虽然四种模式是以二对二(two-by-two)模型展示的,但多元化和复杂性是叙事分析的内在本质,更为可取的做法是,“把这个模型想象为两个连续体。在每个连续体的一端,存在着几个稀少但非常清楚的例子,这些例子都具有‘只能二选一’的特点,而大多数被提议的阅读方法都是由更加平衡的混合体组成的”。[10]而且,整体与类别、内容与形式彼此也不是截然对立的,当重点关注故事的形式时,叙事的内容也不应该忽略;熟悉整个叙事的内容、说者的语言风格和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对于叙事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瑞斯曼的三种叙事分析模式
叙事作为自我及经验的再呈现,对它的分析也仅是在某种模糊的程度上再现和诠释叙说者的世界:这个故事为什么是这样说的?美国社会学家瑞斯曼在《叙说分析》(Narrative Analysis)一书中把叙事研究对经验的再现过程分成五个层级:对经验的关注—诉说—转录—分析—阅读(如图1所示),这是研究者在呈现被研究者的生活经验时所走的分析历程,相应的,每一个层级都是具有选择性、诠释性和建构性的。在此基础上,瑞斯曼以几位关心女性健康问题的研究者的研究为例,讨论了三种叙事分析模式,并从这五个层级入手进行了评鉴。
图1 Riessman的经验再呈现过程
1.情节—故事区分(plot-story distinction)。人类学家吉丝伯格对赞成和反对堕胎的两群女性进行了研究,[11]她的分析特色在于,基于情节—故事区分的方式重构访谈资料,这种重构不是按照访谈当下受访者述说的次序,而是根据出生、婚姻家庭到现今行动这样的“传统故事”[12]时间顺序进行再呈现,然后找出显露于其中的未预期的“情节”,它是生命故事的转折点和关键。吉丝伯格勾勒了典型赞成堕胎者的情节线[13]:儿童时期就有所“不同”;经历了一个生产的过程从而质疑作为母亲所受到的限制;在1960和1970年代接触了女性主义而有了转变;随后建立了对自我、女性兴趣和养育的理想。每个人都会以其经历的生命故事为基,建构不同的情节,如果能够在关注—诉说—转录—分析几个层级上抓住和凸显这条情节线,以此分析理想与现实间的断裂、个人与社会间的互动,则会给个案比较研究带来更深入的视角。
2.提炼“主要叙说”(core narrative)。生命经验的叙事大多数都很冗长,充满了离题的话语、评论、倒叙和评价等,如果要把言谈资料转化成书面文字,就涉及到选择和化约。提炼“主要叙说”[14]就是其中一种方式。社会学家贝尔以这种模式研究DES②女儿,以了解她们如何理解这些危险并做出反应,并转化其意义,从而在政治上变得积极起来。以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的结构性架构(状态、行动、评价、解决方法)[15]为标准,贝尔按照受访者叙述的顺序,区分出几个有开始和结尾的完整段落(故事),用“状态、复杂的行动、解决方式和结局”四种结构形式为“锚”,把冗长的叙事资料简化为三个主要故事。这样就形成一种概括化的结构,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者可以将贝尔这种文本取向的分析方式和吉丝伯格情节/故事取向的分析结合起来运用。
3.诗的结构取向(poetic structural approach)。瑞斯曼使用吉(Gee, J.P.)诗的结构取向[16]研究了一个有忧郁症的离婚女性的陈述。如果说前面第一种模式探究的是生命故事的整体轮廓,第二种研究呈现了从访谈中“提炼”的结构化故事,瑞斯曼的这种分析模式则抓住了内嵌于个人叙事中的诗的特性。研究对象森蒂的叙说非常冗长,可并没有什么典型的情节。但是,森蒂运用了隐喻——把她的心情状态比作乌云笼罩下的行走——为自己的叙说增添了结构的连贯性。瑞斯曼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结构,即以诗的结构分析取向化约和解释叙事资料。她将森蒂的叙说句子从语法上分析成“行、小节和区块”,其中小节是指“在单一话题上的几句话,是平行的结构,而且诉说者诉说时依着相同的速度和鲜少的停顿,让人听起来这些话是配在一起的”,[17]它们再组合成几个大的区块。这样,整个分析文本——由瑞斯曼提炼的森蒂的故事——看起来就像一首诗一样,因此更利于话语分析和个案间比较。
在“教师实践性知识”课题研究中,新手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关注对象,也是我的研究兴趣所在。受到瑞斯曼有关诗的结构取向分析模式的启发,我尝试把一个研究对象的故事提炼成了一首诗,勾勒出她从教两年来的成长历程。但我与瑞斯曼的区别在于:瑞斯曼的研究对象的叙说中没有典型的故事情节,而我的研究对象向我讲述了她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生动故事;构成瑞斯曼的“诗”的语句,都是其研究对象的原话,而我的“诗”是基于我的理解,对研究对象生活经验的提炼和诗意呈现,但它同样达到了化约、分析和解释叙事资料的目的。
不知不觉我就做了老师
看着那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
叽叽喳喳无忧无虑
我还没结婚呢
就仿佛已体验到了妈妈们的心地
我想证明自己
让他们知道
我是正确的
可是教材把握不准 挖掘不深
我总是忐忐忑忑 怕误人子弟
工作好累
我真的很拼
每天跟在师傅的后面
不耻下问
我的听课笔记有那么高没人能比
有一个好的领导
给我很多机会
上公开课一层层地扒皮
失败总是难免我也很在意
但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慢慢的我竟然真的
获得了很多荣誉
取得了别人艳羡的成绩
最初的劳累与忙乱
似乎都已经离我而去
我知道
与那些优秀教师相比
自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三年眨眼已经过去
未来还在自己手里
不过我觉得自己挺没出息
就想好好做一名教师
跟孩子们在一起
他们喜欢我也愿意和在我一起
这就是我最大的目的我愿意
四、小结
通过叙述者展现他们生活和亲身经历的口头叙述和故事,我们得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外显行为中的实践智慧。从上面几种叙事分析模式中所呈现出来的“自我”,都是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的形象,立体丰满的人物代替了用一连串数字、统计图表堆积而成的“平面人”,我们似乎就能在这个“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朋友、亲人,甚至是自己的影子。叙事分析意在寻找意义,“允许对个人经验和意义进行系统性研究,亦即,事件是如何被行动的主体所建构出来的”。[18]在与教师们的接触与访谈中,课题组成员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们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学生的故事,同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如何分析这些教师故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几位研究者提出的叙事分析模式,但没有对它们进行比较,初衷只是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组提供几种视角,以借鉴分析所收集到的大量叙事性资料。如果能给课题组之外的研究者一些启发,则是意外的收获了。
(鸣谢:导师陈向明教授对本文的建议和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①这里的课题是指我们正进行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
②二乙基固醇,曾被用作预防流产的处方药,服用此药的孕妇产下的女儿长大后都会面临很多有关生育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设计[Z].2006.
[2]F.Michael Connelly & D Jean Clandinin. 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Inquiry[J].Education Research, 1990,19(5): 2-14.
[3]康纳利,克兰迪宁.叙事研究[J].丁钢译.全球教育展望,2003:4.
[4]Mishler,E.G..Representing Discourse: The Rhetoric of Transcription[J].Journal of Narrative and Life History, 1991,1 (4):255-280.
再塑生命教案范文5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92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高度,来深刻认识理解学校的特色发展。把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树立“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想,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把校本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校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和谐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同时,在抓好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努力探索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学校、师生的差异,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现代化、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那么,该如何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呢?
一、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理想发展愿景
贵溪市实验中学,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喷泉、雕塑、景观石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多年的文化积淀,学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与管理模式,学校始终秉承“创一流名校,育世纪英才”的办学目标,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现发展为在校生5000余人、专职教师300多人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先后获得“江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校”“江西省教研先进学校”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体现学校思想的一个精神内核。办学理念需要与国家教育的指导思想相适应,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策略、办学思路与发展途径。几年来,我们总结了学校的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审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基石,在国家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在米校长的带领下,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提出了“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道路。通过“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以“培养智能型、复合型、抗挫型、创造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这里积累,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多彩的个性在这里彰显,理想的人生在这里起航,以阳光、自信的心态和谐共进,翱翔未来。
二、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理想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不但能激起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增强其对课改的期待和热情。我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创设特色办学条件,制定特色管理制度,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管理、师生多元化评价机制方面,也彰显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创设特色办学条件
学校在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我校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兴建了跆拳道馆、舞蹈房、乒乓球馆、图书馆、塑胶篮球场、健身房、科技馆、电视台、天文台、校史陈列室、教师书吧等设施。现有电脑教室5间,语音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4间,开通无线宽带网,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4个,基本满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高达92%。有300米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篮球场,4个水泥篮球场,2个排球场,30张室内室外乒乓球桌,4个羽毛球场。有音乐、舞蹈、体操、美术等专用教室,有多功能阶梯教室。我校投入上百万元建设了通用技术机械操作车间,购置了数控机床4台、普通机床14台、刨床1台、钻床1台等通用技术设备。
(二)形成特色管理制度
完善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度。我校先后出台并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培训计划》《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教研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办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职责分工》等,制度健全,系统规范,为校本课程的落实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自2008年以来,学校初步构建了学科间渗透、课内外结合、具有贵溪市实验中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一是贴近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如《学生行为礼仪》;二是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如《贵溪少数民族―畲族风情》《贵溪革命人物赏析》《腾飞的贵溪》等符合实际、学生又感兴趣的校本课程;三是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质提高的,如《跆拳道》《唐诗宋词鉴赏》《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物理走向生活》《服装设计》等校本课程。
(四)彰显特色课程管理
1.选课与分班。教师在开课之前,填写《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和《课程介绍》并上交到教导处。教务处将申报表汇总成校本课程选修模块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志愿及人数制定《校本课程安排表》,安排教学。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中来,每学期我校搞一次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年终根据教师的上课时数及成果展示的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加分。
2.课程开设。根据学校情况,在校本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上,我们分11个模块让学生选择,每个模块由3个不同的校本课程组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固定的校本课程《学生行为礼仪》课,根据学生选报志愿确定各模块上课人数,并编排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学生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第八节课到指定的教室走班上课。
3.授课要求。学校要求校本课程上课教师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严格课堂管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革教法,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真正体现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特色性、系统性、实践性,使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课改充满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特色评价机制
1.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同时,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的考勤力度,把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钩。
三、落实校本课程,收获特色快乐体验
(一)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上课教师的精心备课、认真组织、严格管理,使学生行为习惯得到进一步规范,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快地培养起学生在课程上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能力。学生初步感受到课改带来的选课变化,体验到了在活动中学习的快乐,对课改充满着更高的期待和热情,营造出良好的课改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斯宾浩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一个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从事校本开发的科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成为研究者和专家型教师的意识,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范围,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地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研究、探索,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型教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激起了教师教科研的热情,涌现了一批教科研骨干,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了办学质量
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意识,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几年,我校不论是在文化成绩还是在常规管理方面,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每年高考以比较优异的实绩续写了实验中学历史上的新辉煌。尤其是理科班的张文林同学,他当年的中考成绩仅上我校录取线,却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了563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了547分的理科重点线,赢得了社会、家长及同学的广泛赞誉。不仅如此,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升,在全国、省、市各类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连续几年进入鹰潭市先进行列,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四)创建了品牌特色
只有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学校特色,才能使学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学校在全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然后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鹰潭市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10年我校作为鹰潭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由江西省教研室举办的“全省校本课程先进经验研讨会”,作专题经验介绍,所开发的校本教材《贵溪少数民族――畲族风情》荣获优秀校本教材(校本精品课程)评比省级一等奖。这些活动,不仅证明了我校校本课程活动方向的正确性,也增强了我校的影响力,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利用校内资源和社区环境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创新,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逐步形成学校特色。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一系列研究,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合力攻关,吸收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带动学校的课程开发不断向纵深迈进,真正实现学校跨越式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再塑生命教案范文6
电视教材文字稿本是以文字或图示表达教学内容,提供给编导分镜头用的书面材料。文字稿本一般应由熟谙教学方法、懂得教学规律,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文字稿本决不是教科书的搬家,也不是教案的翻版,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涉及到选题,关系到题材样式和写作技巧。因此,作为一名学术传播者,熟悉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编写是一项基本的传播技能。
一、题材的选择
一门专业学科门类系统繁多,教学各有难易,究竟哪些章节、哪些病种、哪些实验适合拍成电视教材呢?这使涉及到对题材的选择。一般说来,满足教学需要是选择题材的大前提。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历年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口授不易讲清楚,图表、模型不易直观表现,学生费解难记,实验、示教难以奏效的教学内容都可作为拍摄电视教材的题材。当然,某些新技术、新方法、新病例虽然不在教学大纲之列,但从启发思路、开阔视野、扩充知识来讲,也可作为第二课堂教学的选题。从选题的另一个途径来看,教学协作区、专业系统亦可通过协作会议统筹选题,分别制作,相互交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重复选题,重复制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有关选题第二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所选择的题材适合于电视教材来表现。换一个角度讲,不是任何题材都适合用电视来表现。例如,内科教学的问诊,以前是拍成幻灯片,用一幅幅固定的画面和旁白解说表达教学内容,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和学员总觉得"不像那么回事"。后来把问诊内容、方法改编拍成了电视教材,把教师讲解提问和学生听课回答,同实际在床头收集病史一起以情景表演的方式表达问诊内容,形式生动逼真,效果优于幻灯教学。但像组织切片、细菌病毒等一些镜下形态教学,拍成电视,效果并不见得比幻灯好,这是因为在图像清晰度和幅宽以及演示时间等方面,幻灯优于电视。简而言之,大凡动态的、连续变化的、微观机制和宏观运动等教学内容,可考虑用电视来表现。反之则应选择其他媒体。在此不妨再举媒体选择的另一例。某专业学科要求学员熟练辨认若干个国家军队将士的军衔,由于星、杠、花种类繁多,名称难记,电视、投影、幻灯等几种教学媒体都用过,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后来教师把这些军衔制成了扑克牌,按官阶样式制定了一些简要规则,让学员用这些扑克牌玩一些诸如"争上游、捉娘娘"之类的游戏。经过考核,教学效果之好超出了教师的预料。可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技巧。可以说,在荧屏上打结,在黑板上叩诊,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示范教学。同理,用录像表现手术过程,用幻灯展示霉菌形态,总比单纯口授听说效果好。黑板、粉笔、口授、示教、操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施教形式,要想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怎样把它们恰当组合。
电视教材是有效的教学媒体,但它决不是万能的。它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自身的优势。试举一点,单从演示时间上来看,一般都倾向于20min左右,最多不宜超过30min。电视教材不同于电视剧。电视教材时间虽短,但它是高度的教学信息量集中,可以说一组镜头,其至一个镜头就表现出相当高的信息量,这些信息要求学员理解、记忆和复述,不像电视剧,看上一、二个小时能说出个故事梗概也就可以了。这就涉及到对选择题材的另一个要求-主题单一。主题单一,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一片一题"。题材的择取和组织要集中突出一个主要问题,不宜面面俱到。例如,如果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着眼点应放在临床表现一一症状和体征以及必需的实验室检查,至于发病机制(尤其是一些尚未十分明了的机制)则不必花更多的笔墨去渲染。对于某些特殊题材,20分钟的长度包容不下,宁可再拍续集,决不应抱有以一部电视教材解决全部教学问题的奢望。
在讨论了题材选择的依据之后,便涉及到以什么稿本样式为基点而展开编写的问题。
二、稿本的样式
电视教材稿本的样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和题材的特点来选择的。
(一)描述型
描述型的基本定义是,通过图像、解说、音效、字符等,展示现象,阐述机制,揭示本质,总结规律。幻灯教材展示的是事物运动典型的瞬间,电视教材展示的是事物运动典型的过程。它们的共同要求是把教学载体最具典型的、标准的形态尽可能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字稿本时,用文字或用简图描绘出"什么,在干什么"。其中"什么"即是主体物一一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这个主体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虚构的形态。在"干什么"即是主体物与主体物,或主体与陪体相互作用、影响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例如,如若表?quot;肾病综合征"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可以先介绍什么是综合征,可用字幕,也可以用解说向学生解释清楚综合征的基本含义,然后通过一系列可见画面展现浮肿、腹水、蛋白尿或血尿等,刻划出肾病综合征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果需进一步阐明血尿、蛋白尿的发生机制,这些病理机制我们是看不到的,可以通过动画表现肾小球基底膜如何受损,"筛孔"如何变大,白蛋白和血细胞如何透过破损的膜孔而进入原尿中。这样,一系列经过笔下描述或描绘的主体物呈现于脑海而跃然纸上,向电视教材编制人员传递着编稿的教学意图和思想。再经过编导、摄像、美工等电视教师的二度创作,便可完整、准确地向学生表达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
(二)示范型
示范型电视教材是以画面、示意图呈现规范的动作和操作技艺等教学内容。在稿本的具体写作方面,"画面内容"项仍以描述型写作方法罗列出步骤过程和注意点,这一部分不一定写得十分详尽,有时只需写清楚大致步骤即可,因为具体操作人员均为行家里手,实拍时一点便知。而在"解说词"项则需花较大的功夫,不但要明确说明"什么","干什么",而且亦应解释清楚"为什么"。例如,如果要表现"接生"这一示范过程,?quot;画面内容"项只需写明各个产程的环节,而在"解说词"项则必须逐步描述产程的机转,最好是以动画表现胎儿在母腹盆腔内的动作过程。使连续的、看不到的过程成为可见的分解动作,以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正规操作。
(三)讲座型
这种电视教材的样式属专题系列授课,以口授为主,中间插以辅助资料画面或字幕。在稿本写作上关键在于授课人的文字水平和表达能力。关于授课讲座的表达形式,仍是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好,教员边讲边写投影或板书,既有口授,又有示教演示。在教案安排上既有设问,又有思考;既有提示,又有总结。在书面语与表达口吻方面,应尽量贴近口语化。那种只是授课人半身像的讲座样式应尽量避免,这在教案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到。
(四)表演型
这种电视教材的样式是以演示人员的动作、语言、情感来表达教学内容。表演型的文字稿本相当于影视文学剧本,在剧本结构、人物造型、设置情节、制造悬念、锤炼语言等方面与文字稿本有一定的差别。表演型电视教材在表现医学题材的教学内容方面有着宽广的创作空间。例如,为了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可将医德规范的体现从正反两方面编写成电视小品。上面谈到的《问诊》以及表现儿童智力启蒙教育、外语教学、计划生育等许多内容都可以电视短剧的形式来体现。在文学剧本编写过程中,编剧要始终掌握好一个原则。即:我所设计的情节,安排的人物,能否在荧屏上再现。这就要考虑到你身边的演示人员能否通过他们的形体、情感、语言表达你的创作构思。除此以外,即使是在描述型或示范型的样式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有关情景表演的情节。因此,掌握表演型电视教材剧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无疑会加强电视教材的教学表现力。
(五)汇编型
此为把已有的影视资料加工编辑成教学需要的教材。这种样式属于先有录像片段而后根据内容写稿本,虽然工作顺序颠倒过来了,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写作技巧仍是大同小异。例如,临床上具有典型特点病例的积累,特殊诊断原始资料的搜集,以及特殊科研结果的记录等,积累到一定的数量、种类就需要分门别类地整理、选择、完善和加工,以满足教学和学术交流之需。这种类型的录像资料在无稿本拍摄时,应有详尽准确的文字记录,以免时过境迁,对某些内容的实际内涵曲解误诈。比较便捷的办法是有拍摄同期录音,使于汇编时准确掌握实际内容。
三、文字稿本的格式
序号画面内容解说词
1......
2......
3......
4......
5......
.........
(一)序号
内容表达的顺序编号。
(二)画面内容
①以文字或图示叙述图像、音效,便于电视手段表现;②动画要求,用文字描述或图解表现缺少具体视觉形象的事物;③字幕,标题、提示、强调画面。要求措词精炼、准确;④音效,些特殊的揭示事物本质的生活音响。在画面内容项常见的毛病有:①叙述的内容抽象零乱,缺乏可供拍摄的具体形象;②用解说词代替画面。
(三)解说词
解说词的基本作用是解释、渲染、结构串连画面。具体要求是:源于画面,不重复画面;概括画面,不脱离画面;精炼准确:口语化;每秒3个字的朗读速度。在解说词项常见的毛病是:①照搬讲义现成材料;②冗长;③口语化差。以上绝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应以采用最恰当的表现方法,充分地表达有关教学内容为标准,可不拘于某一种模式。
四、怎样写出画面
前已述及,文字稿本是提供给编导分镜头用的书面材料,撰稿者要在充分占有原始创作材料的前提下,应在动笔前明确所要表现的主题,用什样的画面来表现,脑海中构思出一系列的镜头,并将这些创作元素纳入-个统一的整体。
(一)主题感
主题是电视教材内容的中心思想。电视教材一般都是"片一题",即一部教材力图表现一个主题思想,使内容的刻划、展现更加充分。例如,如果要表现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注重点应放在急性臼血病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至于发病机制、药理作用或治疗预后等则应另作处理。抓住文字稿本的中心思想还应明确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的目标体现在依据教学大纲而确定教材的范围、程度;学的目标则体现在学习者能否实现教的目标。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二者完美的实现还体现在撰稿人在自己的笔下要表现什么,重点表现什么,只有明确这两点,才能使一部教材的中心思想确立起来。总的来讲,确立-部教材的中心思想并不是件难事,因为有现成的专业教科书、文献资料、经典实验和典型病例等,只要明确"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样一个自问式命题,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主题。但是对于编写文字稿本经验不丰富的人来讲,往往照抄讲义,这也需要,那也舍不得,唯恐问题讲不清,说不透,结果使文字稿本面面俱到,却又哪个也讲不透,到后来让散在的材料占据了篇幅,扩充了容量,淹没了主题。
(二)画面感
当你拿起笔用文字表达教学思想之前,脑海里已呈现出表达教学内容的一幅幅可内视的画面.这是写文字稿本一个重要的方法或法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编稿人所写的文字稿本主要是生编导者看的,要力图用文字叙述描绘出具体可见的画面,使编导者从中寻求到二度创作的依托点。有如下述:
场景无论表现宏观的,还是表现微观的;无论是表现虚构的,还是表现现实的,均需有场景的限制。有了场景,便有了画框,画框所包括的内容便是所要表现的景物。例如:烧伤实验室。一实验人员拿起剃光体毛的裸鼠往沸锅内浸泡,迅速提起。从这一简短的文字描述中,一幅烧(烫)伤实验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再如:镜下。蛙膀脱微循环,单个细胞在微小血管内鱼贯移动。这组描述既交待了画框范围,又着重提出了具有微循环特点的单个细胞流动形式。
主体物主体物是视觉教育信息的载体。主体物可以是具体的人、动物、细胞、细菌,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模型或动画。主体物的描述要考虑到在画框内的位置、大小、远近,以及与其他陪体的关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处理一些微观世界的主体物,或仅是一些超微主体物的名称、代号、模式图、模型时,应尽量在搜集素材阶段为编导提供可视、具体、运动的创作材料。鉴于各学科知识的特点,有时可用简图代替画面的文字描述,这样可使冗长繁杂的文字叙述变得更加简化、直观。
(三)镜头感
镜头感的内涵与画面感的含义有些近似,但镜头感更多地强调连续的画面和运动的镜头。如何体现出文字稿本的镜头感呢?下述三条,可供借鉴:
·可拍性文字稿本的画面描述部分要充分表现出可拍性。即:文字所叙述的内容可以用摄像机镜头来表现,力避抽象、概括的纯理论表述。
·典型化所谓典型化,即指提炼出表达主题的关键内容能以最具代表性的文字描述来体现;典型化的另一层含义是,一系列表现主题的现象和过程的确指性。典型的病例、公认的学说、成熟的理论、规范的操作等,均为典型化的例证。
·景别意识景别意识是指意念中取景框包容景物的范围和部位。常规上人们把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医学科学所揭示的视野有镜下、显微、亚微,以及分子、离子世界等。对于编稿人来讲,他用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应有景别的变化,这种景别意识主要出自表达学术思想和遵循艺术规律的双重需要。一般说来,为了强调景物的细节,或为了突出某一部分,总是以“特写”表现为宜;为了交待一个场面,以"全景"表现较好。不同景别的逻辑组合便可产生高于单个画面的艺术张力.
画面感与镜头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可视性,而后者注重可拍性。
(四)整体感
一部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整体感主要是指对总体内容编排的把握,应该考虑:
·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是否具有新意,是否适合以电视媒体来表现。
·位置情节段的设置布局是否顺理成章,是否顾及到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能力。
·容量重点内容的展现是否占有足够的长度,对问题的开掘是否达到与学生知识背景相适应的深度。
(五)审美感
这涉及到编稿人的美学修养,审美意识和学术功底。电视教材美学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对于编稿人便于操作遵循的美学原则,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一般的美学原则是推崇和追求真、善、美,唯真唯美,唯善唯美。人们按照思维定势认为:真即科学,科学乃美。然而,电视对医学事件的表现,有时未必真就是美。审美意识应追求在科学表达学术思想的前提下艺术再现符合科学规律的事物。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内容即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形式乃表达这些教学内容的手段。这里所讲的手段是指以文字叙述表现画面和解说词的技法和技巧。内容和形式尤如自行军的前轮和后轮,前轮把握方向,后轮提供动力,亦即内容表达内核,形式升华内容。如果所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不能达到完美和统一,这就会破坏和谐美。例如,有部电视教材为了形象生动地比喻心脏对负荷的承受力,采用了小马拉大车的文字比拟,其实这样已足矣,但作者唯恐形象不够,又设计了一架小马拉大车的模型,在此画面上大大强调了一番,给人的感觉很不协调,多有画蛇添足之嫌,美学情调大受削弱。
·写实与虚构互补我们这里所讲的写实是指忠实于实际事件的描述,虚构是指对某些无法直接拍摄到的主体物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手法。虚构的前提是以科学性为前提,以教学性为宗旨的,决不是毫无根据的杜撰或捏造。电视教材《干扰素》对主体物"干扰素"实与虚的处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干扰素分子已知是由数百个氨基酸组成的肤链。具体干扰素是何外观,谁也没见过,为了把干扰素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可见形象,编导查阅了五、六本载有干扰素理论的外文教科书、论文集,各家所赋予干扰素的形态各有不同,有的是用数个抽长的S表示,有的是用一片黑点代表,还有的甚至是用干扰素的英文缩写I权充。看到这种情况,编导者力图创造出一个看得见的干扰素。试想:干扰素既然是蛋白质,它必有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所构成的肽链,而肽链的空间结构是理论推导出来的螺旋形;另一方面,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的诱生蛋白质,既然有活性,那么也可让其"活"起来。据此两点,一个螺旋形干扰素分子模型便从无中生为有。当干扰素模型旋转着呈现在荧屏上时,得到了干扰素专家的认可,并认为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以科学理论为依托的二度创作,为该片创造了新异的视觉形象。
五、动画的设计
在文字稿本的编写中,对动画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实现动画描述的思维形式和实施手段包括动画教学设计,动画表现设计和动画绘制设计。动画教学设计要明确动画在整部教材中的目的、作用以及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动画表现设计则是意欲通过何种类型,何种形式的动画表达教学思想;动画绘制设计指的是动画施工蓝图的构思。
电视教材动画能够形象、生动、深刻地表达一般实景镜头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动画具有超越实际时空的特性。通过动画可以延缓、压缩实际事物运动过程和时间,使学生看到一个理想化了的"人造时空"。有时为了概括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可以在冗长、繁杂的内容中抽提出关键步骤加以浓缩演示。有时为了详尽剖析主体物运动的过程和规律,可将关键之处加以分解扩展。
动画是通过表达教学信息的图、型、物在荧屏上呈现可控性的动态形象进而传输教学内容的。图型物的图是指图画、图形、照片;型是指模型;物是指实物。这些图型物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被赋予了特定的教学内涵,它们往往是抽象化和典型化了的,具有可被人们认知的假定性。经过一系列制作主序处理,反映到荧屏上的动态形象便是经过有序化排列、组合,进而传播教学信息的替代物。
动画的表现形式有:
(一)符号式
用符号代替难以用视觉形象表现的物质。例如,用H代表激素,用散点代表递质等。
(二)图像式
以具体可见的图画表现教学思想。
·写实图像表现真实物体的形、色、动作或活动。如人胚早期发生中卵泡分裂等一辈列演变过程。
·示意图像把复杂的形体简化,把繁杂的机制模式化。例如,用简图表现人工心肺初的结构、机制、过程。
·比喻图像以有形的常见事物比喻无形罕见的事物。例如,用齿轮的旋转表示膜蛋白的转动功能。
·模拟图像对缺乏直观视觉形象的主体物依据科学法度进行塑造。例如,用铸蜡技法塑造大肠杆菌,滴塑白细胞、淋巴细胞扫描电镜形态等。
六、怎样写解说词
解说词是解释画面的说明语。
(一)解说词的作用
·解释对画面进行正确说明,防止不解或误解。众所周知,电视教材是有特定教学对象的视听教材,其定教学对象是指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学生,学生把观看电视教材等同于阅读教科书。教材对于学生不能产生思维方法的误导,也不能过于费解。因此,解说词必须说明画面不能表现的内涵,直截了当地点明主体物是什么,在干什么,以及因果关系是什么。
·深化解说词的深化作用表现在能够加强画面的感知震撼力,起到"话外有画"的功用。这便要求行文要有文采,布局要有跌宕。例如在电视教材《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结尾,置换过二尖瓣的年轻母亲拥抱着姊妹双胞胎展露出会心的微笑。解说词没有直率说某人换瓣后生了双胞胎,而是揉进了开掘画面内在冲击力的文采成分:某女工术后两年喜得双千金,真是"妈妈心脏换零件,女儿双双到人间飞.
·概括从狭义的画面抽象出广义的理论,此为解说词的又一功用。
序号画面内容解说词
1在血液病房,两位护士为患者送药
2镜下白血病细胞
3骨髓细胞推出(特技)
4电镜白血病细胞
5白血病细胞扫描电镜像
6镜下微循环(活动)
7键入片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白血病是以骨髓内大量白血病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向其他组织器官浸润,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俗称血癌,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如果延误治疗,其平均生存期约为6个月。为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必须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
从画面和解说词的对照分析中可知,画面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确指的,具有明确的非他性,而解说词首句便是白血病的定义,接下来便是误诊生存期,最后进行命题式点题,具有对画面进行提炼概括的作用。
(二)解说词的写法
文字稿本的解说词要求精炼、准确、口语化,力避音同字不同的术语。主要的几种写作形式有:
1.描述型对说明对象进行内在或外部的描述。
·生物功能的描述
①组构形态:对各组织功能单位的名称进行说明待。
②引发因素——作用体——功能:简单地讲,就是前因经过中间态和过程而导致某些结果。例如:干扰素(引发因素)诱导未活化的前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体),使其活化,然后攻击作为靶细胞的肿瘤细胞,使其溶溃(功能),从而发挥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局)。
·工作原理描述
其基本框架是:定义+用途;组件构成;工作过程。例如:人工心肺机是用于维持病人血液循环和供氧的设备(心肺机定义)。它由人工肺、人工心泵、管道、控制血温和过滤血液的装置组成(组件)。病人的血液流入塑料管,流至人工肺,进入玻璃圆桶后,在碟表面形成薄膜,使血液能吸入氧气,血液再经人工心泵送回至病人的体内循环。
2.说明介绍型把主体物的名称、功用、类型、特点、关系等解释明白,使观众了解、熟悉。例如:由热解离碳制作的碟瓣,它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半中心血流型,前进阻力小,耐磨寿命数百年。再如:为避免过度牵拉肌,将肌切断。边切瓣边缝合,约需12个左右的褥式缝合。
3.分析型对说明对象有层次地剖析。其基本方法是从一般原理到特点结论,或从一系列事实抽提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写作思维方式是演绎、归纳或对比。例如电视教材《旋光异构》中对于性的描述:右手照镜子,在镜子中看到的是左手。所以右手的镜像是左手,左手的镜像是右手。实物右手不能与它的镜像左手完全重合,不能认为掌心相对就是重合。左手与右手为实物和镜像的关系,左手和右手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左脚的皮鞋穿在右脚上总是不合适的。我们把实物与它的镜像不能重合的性质称为手性。
我们在此强调,解说词不同于纯理论描述的教科书或论文,它主要是以听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所以应当在解说词中多增添文学色彩。例如在《海洛因》中,有一段对烟民吸毒心态?quot;感知"的描述:在那个子虚乌有的冥冥世界中,任何痛苦、烦恼、忧虑都将随风而去,任何欲望都可得到满足,任何都可得到渲泄。随意想象私欲的实现,任意构想权欲的升腾,肆意编织的慰藉。一经注入脉管,即刻就有强烈的从下腹部产生,逐渐向全身扩散,这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有人可见皮肤发红,还会觉得痒痒的,抓搔起来有一种妙不可言切感觉。
(三)解说词与画面的相应性
1.同步解说词的起止与画面的显示一致。
2.对位解说内容与画面内涵一致。
3.变义解说词改变了画面的实际含义。
上述3点的有关例证,可从电视教材《海洛因》分镜头稿本中寻找实例。
第二章电视教材的分镜头
一、分镜头概述
把文字稿本内容或生活场景分切或抽取成一系列可以拍摄的镜头称为分镜头。一般来说,分镜头是编导的职责。但是对于所有电视教材编制人员都有必要了解、熟悉分
镜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因为编制电视教材是一个集体劳动,每个参加人员都了解、熟悉其中的工作要素,将有助于编制出高质量的电视教材。下面分述分镜头的5条基本原则:
(一)分切组合
当把生活场景分切成一个个镜头时,就要想到如何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整表达一个传播意图。对生活场景或科学情节如何作到分切合理且组合有据呢?一个简便易行的指导原则便?quot;可视性+传意性"。意即抽取的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必须具有可视性便于用镜头拍摄;必须具备传意性一一能准确表达学术主题。
(二)镜头主题
通过一系列画面能说明什么,表现什么,让学生感觉到什么。严格来讲,一个镜头有一个镜头的要义,一组镜头有一组镜头的中心。例如:①丘陵山地,爆烟处处;②坦克开进,战士冲击;③地堡射击孔火舌喷吐;④士兵倒地;⑤医务人员火力下包扎;⑤抬担架的身影穿过烟幕,隐入丛林。不难想象,这一组镜头表现的是"战地救护"。每一个镜头的简洁描写都使人似乎看到一个个运动着的画面形象。
(三)镜头类型
为了表达中心思想,可将镜头设计为支点镜头、交待镜头和过渡镜头。明确镜头的类型,意即确立镜头的功用。为了完整表达一个主题,需要抽取对主题起点题、释义性的镜头,即支点镜头。一个确立支点镜头简便易行的思维方法就是"排除法",首先列举出一系列镜头,试着对比分析,去掉哪个镜头或哪几个镜头就不能表达中心思想,这样就很容易确定支点镜头。围绕着支点镜头起修饰性、说明性的镜头就是交待镜头,这种镜头的作用有助于交待过程、背景和关系。穿插在支点镜头和交待镜头之间的镜头称为过渡镜头。镜头的过渡作用体现在情节的过渡,场面的过渡和内容节奏的过渡。
(四)镜头数量
利用几个镜头可以把问题说清楚,这便关系到镜头的数量。镜头数量的确定应本着既简洁又丰富的原则,简洁体现在对镜头个数的节省,而丰富则表现在镜头对表达主题的多样性。
(五)镜头长度
决定一个镜头用多长时间,是三秒钟,还是一分钟,这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满足学习需要,内容调子要达到使观众能充分感知和基本理解的程度;二是要与解说词的容量基本相符。
二、现场分镜头
在编制电视教材过程中,分镜头是导演的主要职责。一般都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学术调查和充分的实地考察之后,依托丰富的原则素材,在案头所进行的工作。案头上的分镜头工作具有总体构思时间充裕,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并可通篇反复修改等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特定内容、地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允许导演在案头上分好镜头后,再着手组织拍摄,而是边分镜头边拍摄。这种导演在没有分镜头稿本的情况下,根据主题要求,即兴进行场面调度的执导方式,谓之现场分镜头。
现场分镜头的工作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除受上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之外,最大的困难就是导演对所要表现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生疏,这便直接关系到对主题的体现。因此,这种执导方式对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即兴进行总体构思,还需要对现场有娴熟的驾驭能力,甚至还要对始所难料的情况有敏锐的预见力和迅速的应变力。
(一)把握主题、收集资料
着手进行现场分镜头的第一步,导演必须把握所要拍摄内容的主题。这样,无论在听取专业学科人员的介绍时,还是在浏览现成的资料时,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这里所说的主题是指贯穿某一题材的中心思想,它是从题材中提炼、抽象出来的。作为主题必须准确、鲜明,因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场面调度都是以主题为核心进行筹划的。
对于收集资料的范围,主要是与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照片、实物等。这些资料既可帮助了解学科单位的工作成果,有助于把握主题,还可为撰写解说词提供权威性的依据。
例如,拍摄"阻闭兔冠状动脉对心电图的影响"组镜头,题日本身就是主题,导演要求专业演示操作人员提供以往成文的资料或未经整理的原始素材,并介绍手术的大概过程和预期结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困难。这样,导演心目中便明确了"阻闭兔冠状动脉、,心动图的ST段上升"是所要表现的关键内容,同时也知道了阻闭兔左冠状动脉是手术的难点所在。有鉴于此,便对镜头的分类和调度有了初步的构想,进而组织演练和试拍。
(二)演示和预演
演示是专业学科人员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实、系统地操作显示,而预演则是经导演对演示的内容进行加工后符合主题要求的科学技艺表演。简言之,演示是实际情况的复现,预演是有导演意识参与的排练。从演示到预演的过渡,意味着原始生活素材向特定题材的转变。为了使摄制人员尽可能迅速地熟悉题材的基本理论内涵、操作过程、具体手法、理想结果等,在不影响实拍的情况下,组织演示是十分必要的。演示人员应客观地显示工作顺序、方法,边演示边讲解。与此同时,导演要边看、边听、边问、边记、边构思,力争对每一细节的演示明晰要领,对每一专业术语明确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说,演示的内容只是电视教材的素材,导演只有充分占有素材以后,才能根据电视教材的特点进行二度创作,在美学原则指导下进行理性构思,剔除不利于主题表现的虚镜头,丰富完善支点镜头。
预演的内容是导演构思的具体体现。演示人员的走场、占位、操作、呼应、交流以及机位、角度、景别、时间等都要在预演中确定。由此可见,演示和预演是双方沟通思想、取得默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使得摄制人员进入情况,通过预演使得演示人员理解导演意图,同时也可验证导演的处理是否符合科学要求和艺术规范。
对于可重复的内容进行演示和预演并无多大困难,而遇到某些不可重复的内容则倍感棘手。因这类题材内容的出现是一次性的,有时甚至是在不定的时间、难控制的情况下出现结果,这样就难以组织预演。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则可酌情实施模拟预演,这就需要导演严密的组织和客观的预测,尽可能使步骤有序、模仿逼真、操作完整。如若抢拍一组"复苏"的现场镜头,显而易见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定,病人、病种、病情不定,抢救人员不定。在争分夺秒的抢救现场,不允许导演有组织预演的可能性。但可把准备工作在前期做好,如相对固定抢救场所,抢救设备和救护人员,为避免镜头的疏漏、中断可组织多机拍摄。经过假定性的复苏预演,从人员配备到相互默契,从抢救分工到具体操作,从预测意外到应急措施,都有了熟练程度的强化训练,力争抓拍成功就有了充分的把握。
(三)确定镜头的类型
在电视教材中,某一情节的展开、推进、结束都是由一系列担负不同功用的镜头所完成的。为了更明确地表达主题,导演有必要在掌握全部题材内容的基础上,迅速而确切地划定镜头的类型。
1.支点镜头
我们把一系列镜头中对表达主题起点题、释义性的镜头称为支点镜头。若是把这种支点镜头游离出来,就不能构成具有鲜明主题思想的蒙太奇段落,致使内容空洞、失衡。有时在拍摄现场,导演的思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一箭中的地确定支点镜头,可在对素材进行集中、选择后,归纳出一两句最能说明问题的词语作为内容的主题,再把主题用相应的画面来体现。另一种确定支点镜头的方法是,导演针对一系列想象中的画面,可用逐步排除法甄别确定,考虑排除某个或某些镜头后是否影响对整个主题的表达。下面以心音听诊为例,进一步说破明如何确定支点镜头。
A病房一角,医生与病人在床边交谈。
B医生帮病人暴露胸部。
C医生戴好听诊器。
D听诊器胸件置于心尖区。
E病人面容。
F听诊器胸件移至主动脉瓣听诊区。
G医生聆听的面容。
(镜头D---G有心搏音效)
这一组镜头中,若将A、B、C、E、G去掉并不影响"心音听诊"主题的体现,可见,D和F两个镜头起着点题、释义性的作用。出于电视语法的需要,为完整表达一个思想,单凭支点镜头是不够的,还要有一系列交待、过渡性的镜头对支点镜头进行说明、补充和修饰。
2.交待镜头
对支点镜头起修饰、说明作用的镜头谓之交待镜头。交待镜头直接为支点镜头铺衬,表明围绕主题出现的环境、时间、主体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等。交待镜头与支点镜头有着逻辑上的联系,二者之间在编排顺序上没有固定的程式,即交待镜头不一定只安排在支点镜头前面,如上举例,若镜头先以置于心前区的听诊器胸件切至中景,先交待听诊部位而后再显示环境、人物关系也未尝不可。
3.过渡镜头
穿插在支点镜头或交待镜头之间的画面称为过渡镜头。其功用主要体现在节奏过渡、轴线过渡和气氛过渡等方面。同一角度、同一景别拍摄的同一活动着的主体物,若要改变其表达节奏,必须经过分切和组合,为避免产生同机位跳,插入一个过渡镜头后困难便迎刃而解。有如上例,假如不在镜头D、G之间安排镜头已在制作技术上就会产生大忌,在情绪、节奏上就缺乏缓冲张力。
上述3种基本类型的镜头,与国画花草林木"三线构图法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一表现主体的主线,辅佐主线的副线,烘托主线和副线的破线,3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表现同一主题。现以"阻闭兔冠状动脉对心电图的影响"为例,对支点镜头、交待镜头和过渡镜头进行综合判别。
A术者对兔施开胸术。
B心脏左冠状动脉缚线。
C连接心电导线,荧屏显示对照心电。
D阻闭冠状动脉。
E荧屏显示心电ST段上升。
F术者观察记录。
G松解冠状动脉缚线。
H荧屏显示心电EFT段恢复正常。
L术者讨论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判别可知,ABCI为交待镜头,介绍了实验环境、主体物;DE为支点镜头,直接表现了主题;F为过渡镜头,延缓了节奏,那GH又划为何属呢?从性质上看,它们是对DE两支点镜头的反证,尽管对支点镜头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但从体现主题角度来看,可将其视为次支点镜头。
(四)执导备忘卡
在对现场分镜头的定义中述及,导演是在没有分镜头稿本的情况下开展工作的。为避免对生疏、复杂、紧迫等内容的执导疏漏和调度混乱,导演可借助于执导备忘卡,以期便于镜头分类,便于总体构思,便于场面调度。执导备忘卡是摄制提纲的雏形,是另一种体裁的分镜头本。它是由导演在听取情况介绍时就设计出来并经预演进一步完善而成的。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求抓住关键步骤和关键词,列出拍摄的内容与顺序即可。有一实用价值高的备忘卡,导演可临乱而不慌,变盲目为自觉,对场面调度就有了主动性和机动性。本文第三节所举的两个例证可以看作是执导备忘卡的基本形式,除了再需标明主题外,用适当的符号确定出拍摄顺序即可。
(五)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既是导演的工作方法,又是体现导演意图的重要手段。它所包含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主体物的表现力和镜头的再现力。在实际拍摄中,对主体物和镜头的安排往往有表现和再现的矛盾,也就是主体物能否充分表达主题,而镜头能否再现这一过程。如何调整二者的协同关系,充分发挥各自刻划主题的优势,则取决于导演的执导技巧和质量。
1.导演提示
可以把导演提示视为"说戏"或"导演阐述"的同义语,不过从工作性质和现场分镜头的特点来看,似以"提示"为妥。导演提示的含义是,导演把表达主题的意图和方式传播给演示人员和摄制人员的工作指令。
在导演了解情况的同时,摄制组其他人员都在专心于开机前的准备,所以他们不可能像导演那样最先进入情况,这就需要导演把自己的构思变为全摄制组中每个成员的具体行动,特别是摄像师,他是导演意图的直接体现者,导演和摄像师必须有融洽的创作关系和共同的艺术追求。从另一角度讲,导演提示的过程也是听取全体创作人员的建议和评点的过程,导演要善于集中一切有益于表现主题的见解,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演提示的一般内容有:①镜头所表现的主题;②拍摄顺序;③演示人员的走场、占位、情绪、动作、呼应、交流;④机位、角度、构图、景别、起幅、落幅、时间;⑤现场音效。
导演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驾驭全场的工作气氛,他的语言应力求准确、简洁、条理、并富有幽默感。导演的工作语言表达方式要依对象而定,有的需要严肃中肯,有的则需风趣诙谐,有的需要低声细语,有的则需高声大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待某些病人受试者,导演要以极大的同情心体谅他们的处境,除尽量不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外,绝对不允许在语言上对他们有任何不良刺激。
2.重组空间和集中视觉重点
有时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真和画面造型的美,需要打破实际景物的原有空间关系,重新组合生活现场。常常遇到这种情形,表达主题的重要信息点分散在一个大的场景中,用全景交待,各个细节难以看清;用特写表现,则难以说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支点镜头,分切得太碎,其科学可信度会受到削弱。例如,在处理"经络线的低电阻特性与微电脑程序化处理"这一主题时,便遇到这种情况:受试者、演示者、微机荧屏和操机者均一字分布在狭小的屏蔽室内,机位只能固定在入口处,若要表现探测电极、测试部位和荧屏低电阻线这3个体现主题的视觉重点,利用原有布局难以实现。采用集中视觉重点的方法,必须通过重组空间才能实现。我们把受试者的受试部位、演示者的测试电极和微机荧屏调度到一个近景范围内,这样可以同时表现测试电极检测一个点便在荧屏上显现一条直线的过程,比分拍后再编辑而得到的效果更加简捷、直观、可信。
3.画外提示
为了更好地处理画面造型和控制内外节奏,导演有必要在实拍中实施某些画外提示,其根据一是出自画面时间对位的要求,二是出自导演自身对画面造型的主观感受。
在哪些情况下需要画外提示呢?
①由于占位不当遮挡视觉重点;
②演示节奏的失调;
③镜头运动的目的性与准确性失误。
应该指出,画外提示只是在没有达到导演要求时的一种补救措施,不应将其视为常规性的导演工作手段。对于严重影响画面造型的演示失误,索性及时叫停。画外提示时,要求适时、恰当、不留画外提示痕迹。比如,演示人员的左手下意识地进入画面并遮挡了右手操作显示的视觉重点,突然又很快退出画面,显得与整个画面气氛很不协调,这多是由于画外提示不当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导演应低声提醒将左手慢慢放低,这样就不会产生提示痕迹。
(六)现场分镜头场记
现场分镜头执导方式中所做的场记有着独特的格式和意义,就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而言,具有类似分镜头稿本样的作用。
1.镜头描写
在镜头描述中可分为3种记录方式:
①关键词:用最能刻划画面的精辟词句描述画面内涵,若属外部综合运动镜头,可在镜头之间用短划线连接,以示镜头外部运动的方式,这样可省略对景别、技巧的描写。对有些难从关键词中判别景别的描述镜头,也可加注:②图示:镜头描述不仅可以用文字,还可酌情用简图示之。简图不但明确直观,还便于在后期制作中以图为标记,迅速查找有关镜头;③注释:注释是指对镜头内涵的特别说明,主要起提示作用。
2.画面主题
画面主题是指用主题句概括的某组镜头的内涵。在本项的右侧用长中括号
划定,用主题句归类,还可注明拍摄单位和日期等,这样便于在后期制作中迅速、准确地查找。
(七)素材镜头说明和现场音效
素材镜头说明是由专业学者为拍摄的内容撰写的解说材料,它的基本作用是为导演日后编写解说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组镜头拍摄完毕,导演应组织有关人员复查每个镜头。摄制人员主要从技术要求和艺术体现等方面进行验收;专业学科人员则侧重于从科学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核查,如有遗漏或失误之处,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导演请专业学科人员根据画面写出比较详尽的解说材料,基本要求是详实、完整、针对性强。例如,某项实验采取的方法、材料、仪器、过程、结果等。导演再搜集些与本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这样就会弥补现场分镜头缺少学术调查而使导演在专业学科理论方面生疏所造成的缺憾。
为了更详尽地搜集原始材料和丰富制作手段,导演应有意识地录制现场音效,这样不但可直接用于画面造型,还可为后期制作提供画面内容场记性参考。如在拍摄"针刺足三里引起胃肠X线的变化"时,原来只是录取演示人员的现场解释音,作为场记的参考,但在X线荧屏出现胃肠蠕动增强时,意外出现了受试者频频打嗝的声音,当即把话筒指向受试者,这种不多见的针刺效应为解释中医行针"循经感传,气至而有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音效是画面造型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音效的录制需注意运动话筒的调度,最主要的调度目的就是追求音效特写。使运动话筒随时指向主要声源,使理想音效得到强调,这就是音效特写的基本涵义。
总而言之,现场分镜头只是在无分镜头稿本、拍摄点多、距离远、内容生疏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执导方法,然而它却是经常遇到又必须使用的。元稿本执导是在有稿本执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在性质和作用上难予褒贬,不应偏废。现场分镜头有着自身的规律,而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是初步的。现场分镜头最能体现导演的素质,是导演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导演应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锻炼,使自身的执导能力适应各类题材摄制的需要。
第三章电视教材的编制规律
一、明了律——教学内容繁简适当,叙述逻辑严谨有序,表达层次清晰凝练,易懂易记
明了律是电视教材编制理论和制作技术研究的高深课题。电视教材限定的常规时间、有限容量、媒体缺陷等限制了二度创作的自由度。教学内容过繁易使学生费解,过简又难以阐明问题,且繁简过度增多会很快使学生失去兴趣。明了并不等于简单,明了律要求编导者熟谙教学规律、学习心理和传播技巧,对施教内容或增或减,大胆取舍。电视教材《正常分娩》以明了简洁的动画展现了分娩的机转,各产程胎儿在盆腔内的变化分解得步骤清楚,机制明确,避免了现场教学"隔皮猜?quot;的短处。大凡优秀电视教材均能以主题思想为主轴,恰到好处地把一个或几个大问题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加以表述,使之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电视教材《动力地质学原理》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综合对比,推今及古,反演推理"的思维程序和研究方法贯穿整个教学线,依托桂林山水独有的地貌和溶洞内千姿百态的景观,从时空、演变、表里等方面描述了地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判断方式,虽然现象繁杂,但教学主线不失精练明晰。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电视教学中,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在电视教材中以语言或字幕设问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定向注意,而且也是提炼重点内容的施教方式,这样既符合明了的规律,又避免使学生陷入冗杂无度、多绪无端的窘境。
二、难度律——题材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在电视教材的编制中有相当的制作难度和表达难度
在电视教材编制群体颇具功力的情况下,题材越是有一定的编制难度,二度创作的可塑性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编制出优秀的电视教材。编制难度莫过于表现抽象机制、微观机制、生物的特殊习性等,这是因为没有或很少有可供直接拍摄的图像,只能通过模拟、虚构、资料积累等方式创造出直观可信的视听形象。除传统动画外,还需创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巧,使重点问题得以充分展示,难点内容得以恰当解决。电视教材《驻波》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特长,以大量的动画、模型形象生动地表述了"驻波"这一深奥费解的物理现象,即便是其他专业人员观看此片后也深解其义。可见,巧妙解决难点问题的同时,电视教材本身的价值也得以提高。
据此,难度律可引申为"三难律",即:教学难度、编制难度、表达难度。其中表达难度意指对难点问题的化解技巧,而编制难度则特指编制技术。
三、内涵律——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期实,信息量适中,针对性强
优秀电视教材是以富有实义的教学内容为核心的,任何艺术手法、技术创新都是以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教学目的而证实自身价值的。不结合教学内涵而单纯追求所谓新奇、艺术,只能流于平俗之弊。以一部电视教材的常规容量集中深刻表达一个主题,使学生学之生趣,学而有所获,而不是以冗余信息淡化甚至淹没主题。另一方面,若是以高信息量的内容充斥整部教材,使学生难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当然不属内涵丰富之列。电视教材《蛙类的生活》集蛙类家族之大成,以翔实丰富的物种,生动逼真的效果音,富有情感略带几分诙谐的解说,展示了蛙类不同的生活习性,各异的形态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
四、新奇律——题材新颖,构思有全新的表现角度,表现手法有奇特的技巧工艺
题材新、构思新、手法新、工艺新最能体现电视教材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色。新奇的视听形象是激发学习动机,开通视听思定向的第一把钥匙,是促进学习记忆的强化剂,是触动学习复现的激发剂。当然,新奇并不是猎奇的同义语。编导者所追求的应是为体现主题,刻划形象而编织全新的思路,寻觅奇妙的手法。电视教材《绿色的记忆》是一极为普通的大学生军训题材,拍摄、制作并无高深难度,其成功之处在于编导者开掘出一个全新的表现角度,以主人公内心独自贯穿全片,以叙述性散文情真意切的文笔刻划出女主人公的心态起伏,思绪变化。其中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技艺,没有导演痕迹的导演手法,没有说教弊端的旁白叙述,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再如曾在全国不同级别的评比中连获四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的电视教材《干扰素》,其成功的关键就是首创悬浮磁控动画表达分子水平的机制,主体物造型新颖,运动别致,意境玄妙。
五、节奏律——位观众的感知心理随教学内容的推进而产生弛张有序、弛张有度的变化
能否恰当把握电视教材的表达节奏,是衡量编导功力的水准之一。上已述及,节奏在电视教材中无处不在。节奏与结构,节奏与悬念,节奏与速度,节奏与色彩,节奏与音效,物理节奏与感知节奏,支撑点节奏与教学线节奏等,穿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筑着整体节奏。在案头分镜头阶段,编导者就应以强烈的节奏意识渗入其中,从镜头设计到段落层次,从情节设置到结构编排,都要以想象中的表达节奏预估通过视听元素影响学生所产生的感知节奏。电视教材《净月,我……》是以悬念控制节奏的较好例证。学生羡慕某地质学教授的学识人品,渴望受教于他的门下,望眼欲穿地企盼出国讲学的教授早日归来,好带领学生们去实习考察。然而,归期己至,从飞机上迎下来的竟是教授的骨灰盒。原来,教授不幸辞世在宣读论文的讲坛上。这种手法把观众带到急切见到教授的特定气氛之中,他的品德情操、他的治学精神、他的音容笑貌都在这种企盼悬念之中得以从容的交待。电视教材《马尾松毛虫》在节奏把握上有着独到之处,从松毛虫的繁衍过程,生活习性,危害后果到天敌治虫等各个环节,表达节奏调控得跌岩起伏,参差有致。利用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支点镜头,一个个生动逼真的情节,个个真实可信的细节,支撑起了整条教学线,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上可见,明了律体现的是施教方略,内涵律体现的是教学内容,难度律体现的是教学价值,新奇律体现的是教学技巧,节奏律体现的是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编制优秀电视教材的5大基本规律一-明了律、难度律、内涵律、新奇律、节奏律贯穿于电视教材的3个设计层次视听造型、内容设计、节奏调控的各个环节。换言之,3个设计层次的各种手法均是5大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在基本规律指导下,设计层次经营得越新颖,越完善,越翔实,就越有希望促成优秀电视教材得以问世。
第四章电视教材的字幕
一、字幕的作用
字幕是电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配合画面与解说,有时直接呈现教学信息,为电视教材所表达的教学内容服务。
电视教材虽然是以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表达教学内容,但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是无法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所能替代的。例如:片名、标题、名称、公式等等。此外,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所呈现的时间比较短暂,给予学生的视觉印象与思维时间也相应较短,因此,利用文字为画面中所表达的教学内容提供说明、注释或提示,可以从视觉心理上加大剌激的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内容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可见,字幕在电视教材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表达形式,它在电视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字幕的分类
电视教材的字幕有着不同的类型,各类字幕在教材中起着各种不同的作用。我们按先后顺序可将字幕分为3类:
(一)片头字幕
片头字幕即片名字幕,在任何一部电视教材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如同一本书的书名一样,学生可首先从观看的片名字幕中了解到教学片所要介绍的是属于哪一方面的内容。如《胃全切除术》是外科教学的内容;《呼吸链》属生化的内容。
(二)片中字幕
片中字幕大部分是一些说明性的字幕,内容种类多,应用范围较广。片中字幕包括的种类有:前言序语、段落标题、说明解释、物质名称、数字图表、公式定义等等。各类说明字幕的运用一般由编导根据教学与画面内容的需要来确定。说明字幕可起到概括说明教学内容、解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叙述教学情景及其背景知识等作用。
(三)片尾字幕
片尾字幕主要介绍概括总结内容或重点设问以及电视教材的摄制人员、摄制单位及摄制时间。
三、字体的选择
我国汉字字体的种类繁多,然而,在电视教材中,不是任何字体都适用的。由于字幕在画面中停留的时间有限,电视屏幕的画面又小,荧光屏扫描线组成的图像细部表现力差等原因,电视教材的字幕应尽量避免结构繁杂,笔画细弱、潦草,不易辨认的字体,如:繁体、篆书、草书等字体。而应选择一些粗壮醒目,丰满清晰,易认便读的字体来作为电视教材的字幕,以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清读懂电视画面中的字幕内容。电视教材常用的一些字幕有:黑体、宋体、魏体、隶书、楷书、行书等。
汉字的各种字体,不仅结构、字形、笔画不同,而且自身都存在着个性与特征。例如:黑体严肃而醒目,宋体端庄而秀丽,魏体雄健而酣畅,隶书古朴而丰盈,楷书秀劲而清晰,行书则流畅而随意。即使同一种字体,不同的人所书,也会各具不同的风格,或柔和,或苍劲,或严谨,或舒展,人们在形式与内涵上都赋予了这些字体一定的风格特点。因此,电视教材字体的选择,特别是片名字体的选择是大有讲究的。片名字体的选择,应尽量与电视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例如,一部关于介绍中医中药的电视教学片,如选用古雅质朴的隶书作片名字幕,其风骨神韵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风貌就比较贴近。又如,表现军事演练题材的教学片,选择一些雄健有力的字体,则可体现出军事演练时紧张、严肃的气氛。一部成功的片名字幕,既能反映出片子的主题精神,又能渲染片头画面的艺术气氛,与教材的内容达到和谐与统一。片中与片尾字幕的字体选择比片名字幕简单一些,一般常用的有宋体、楷体、黑体等一些字迹清晰、工整端庄的字体。一部片子中的字体不宜太多,前后格调也应统一。
四、字幕的色彩
字幕的色彩不仅可以美化字体,装饰画面,而且还可体现出画面的精神。电视教材字幕色彩的运用要处理好色彩与背景的关系,取得最佳的色彩效果。下面介绍字幕色彩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字幕的色影受背景色彩的影响比较大,字幕与背景的色彩如果太接近,如蓝与绿、红与紫等邻近色,字幕在屏幕上就不醒目,使人不易辨别。因此,为了使字幕清晰,便于学生认读,字幕的色彩应在色相与明度上与背景色彩形成一定的对比度,如在蓝色背景上用黄色、红色或自色字幕,这样收到的效果比较好。
2.字幕的用色应尽量鲜艳明朗,以提高字幕可视度的范围。
3.白色的明度最亮,又是中性色,在明度对比的基础上为多数颜色的背景所接受,因此是电视教材字幕中应用范围最广的颜色。黄色也是字幕经常用到的颜色。
4.字幕的冷暖色调,特别是片名字幕的色调,可参考电视教材的内容而寇,表现活跃、庄重气氛的内容,可选择暖色调字幕,而表现沉静、严肃气氛的片子,可选用冷色调字幕。
5.从电视屏幕的字幕色彩效果来看,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颜色扩散,即跑色现象,使边缘轮廓不清。有的则是由于键控使字幕的颜色被吃掉,造成了颜色的缺损。为使字幕突出,字迹清楚,除了认真调试机器设备,还可为字幕镶一个其他颜色的轮廓边。例如:黑色边或白色边,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五、字幕的排列
字幕的排列没有统一的法则,但一般总是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以视觉直观所得到美的印象作为标准来进行排列的。以下介绍一些字幕排列的方法:
1.字幕排列的宇间距一般应小于字行距,在屏幕的边缘处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2.字幕不宜太小,每一行字保持在11个字以内,以确保学生能看清屏幕上的字幕。
3.每一级字幕可从字的大小、字体或颜色上有所区别,使各级字幕段落分明,条理清楚。
4.字幕的字数宜少不宜多,应简短、准确、精炼,字数太多会给排列带来困难。
5.插入画面图像中的字幕排列不应影响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可从画面构图的角度来考虑,利用画面图像次要部位及空白部位插入字幕,既不影响画面内容的表现,又可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
6.字数较多的字幕,如序言、总结等长篇字幕,不宜以运动的画面作为背景,否则,容易扰乱学生的视线和注意力。
7.一幅画面上的字幕应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来编排,以便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六、字幕的呈现形式
字幕以何种方式呈现于电视画面上,这是电视教材字幕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电视字幕的呈现主要是利用了电视系统的特技发生器、字幕机、摄像机等设备的划变、淡变、切换、键控等功能来实现的。字幕可独立呈现在一个底色画面之中,也可与实景或动画合成在一起。根据不同的画面要求,来运用字幕的各种呈现方式。电视教材常用的几种方式有:
1.快切式:无任何过渡手法,字幕直接出入画面。
2.淡变式:字幕从画面中逐渐显现或消失。
3.拉幕式:字幕本身不动,而是以拉幕的形式,逐字逐行从左右或上下出现。
4.多动式:字幕沿电视屏幕作上下左右的移动,即字幕作移入或移出画面的运动。
5.跳动式:字幕逐字逐行快速连续地跳人画面。
6.推拉式:字幕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出人画面。
7.翻飞式:字幕作翻转、滚动及飞行动作出入画面。
字幕的呈现形式很多,要根据不同的画面要求灵活运用,也可将不同的呈现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例如:一幅画面的标题字幕用淡变方式出现,说明字幕则用拉幕方式显现出来。字幕的许多呈现形式具有动画的表现效果。如,移动式、拉幕式、推拉式、翻飞式等等,如运用得当,可提高画面的质量,活跃画面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字幕在电视教材中充分发挥作用。
七、字幕的内容形式
字幕作为传输教学内容的元素之一,在电视教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电视教材表达的多是科学原理和机制过程,术语繁多,概念费解。有时光凭画面难以确定,只靠声音难以特指。又因某些文字本身固有的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特点,适当地利用字幕表达概念,呈现定义,标明术语等就愈发显得重要。
(一)定义定理型
字幕表述科学原理、概念、原则、命题等,在电视教材中担负着传递科学主旨和教学要义的重要作用,在文字稿本和分镜头阶段,都应着意设计、编排。加之声音或图像与其同步显现,对准确表达教学内容有着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把"手性"的定义"实物与镜像不能重合的性质"连同字幕显示和解说强调一并表达,元论是便于学生理解,还是便于记忆都有着明确、无误的教学效果。
(二)点题扣题型
有的电视教材通过列举一系列事实、现象来引发出一个或多个概念、原则,进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为了便于学生抓住要点、启发思路,在情节段的开头或结尾以点题或扣题性的字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医德教育教材《爱心铸医魂》中,有一分题段是表述医护人员应具有的语言艺术,在该段的开头设置?quot;医生的话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还可以致命"的字幕,巧妙而颇具新意地点出了教材的思想主题,使人过目难忘。
(三)提示要点型
在每一分题段的开头标以若干个提示要点的字幕,便于学生未曾观看图像,便知要点,这种类型的字幕对于引导学生定向注意,定向思维,定向记忆不失为一高妙的手法。例如,在电视教材《旋光异构》中,在分题段的开头标以"何谓旋光异构体外消旋体"的字幕,使学生在定向理解、思维中,带着问题要点去观看、聆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过程。
(四)划分段落型
这是电视教材字幕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段落的划分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明晰的层次感、逻辑感,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通篇内容的综合和复述。
(五)总结概括型
字幕的这种表现形式主要用在片尾,以简短精炼的字幕总结概括教学内容,使学生观看完电视教材后能够提纲军领地掌握教学要点。总结概括裂字幕的呈现形式可以是要点总结,可以是重点设问,也可以是合辙押韵的记忆口诀等。
第五章电视教材的动画设计
动画设计是动画制作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形式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新颖,设计是否精致,直接关系到动画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否。因此,要保证电视教材动画的教学质量,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动画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本节主要介绍动画设计应了解和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动画在电视教材中的应用
在电视教材的制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所表现的科学原理有的十分抽象、复杂,难以用实物来表达和体现;有的主体物及动态过程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摄像机也没法拍到。在电视教材里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人体各器官的发生,心脏血液的流动方向,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化学反应,仪器内部的工作原理等等,其中有许多则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电视教学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因此,运用动画这个特殊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电视教材制作中的这些难题,以达到电视教材形象化的教学要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画作为电视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实景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动画具有动作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而且不受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它能将实景难以表达,摄像机拍摄不到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动画制作的程序,在电视荧屏上具体、形象地演示出来。动画不仅能够配合电视教材表达教学内容、阎明科学道理,而且表现形式丰富、形象、生动,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运用动画来进行电视教材的制作,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日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电视教材的质量。因此,动画在电视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电视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它是电视教材一种不可缺少的具有独特表现风格的教学手段。
二、动画的设计过程
当一部电视教材的剧本及动画镜头的内容被初步确定之后,动画设计人员首先要对剧本认真细致地阅读分析,尽快了解剧本里的教学内容以及有哪些动画镜头,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科学原理。对剧本中专业知识不熟悉的设计人员,应虚心向专家、教授学习请教,请他们讲解和传授有关的知识,并认真地查阅和收集各种有关的参考资料,这些工作对后面的动画创作和设计是十分有益的。
在了解和掌握了科学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动画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经过一段周密的酝酿与构思,写出动画的设计稿。在动画的设计稿里,应用文字和简图表现出动画的总体设计方案,如动画的造型构图、动态过程、表现方法等等。在设计方案确定之前,还应与编导一起切磋、讨论商定。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有的编导对动画镜头的科学内容了解得比较透彻,对动画的各类表现方式也比较熟悉,在主观上已确立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设计构思。因此,他在剧本的撰写中对动画的内容考虑得比较周到,动画的表现形式也要求得十分具体。对于上述情况,作为动画设计人员,首先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与编导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并充实完善编导的设计方案。由于每个人的创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有不同之处,因此设计风格也会各异。动画设计人员如对编导的设计方案持有异议,应主动与编导协商探讨解决,以便制定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
三、动画的类型与应用
电视动画大致分为传统动画、技巧动画、特技动画以及计算机动画这4种类型。
(一)传统动画
传统动画是由美术动画电影传统的制作方法移植而来的。它利用了电影原理,即人眼的视觉残留现象,将一张张逐渐变化的并能清楚地反映一个连续动态过程的静止画面,经过摄像机逐张逐帧地拍摄编辑,再通过电视的播放系统,使之在屏幕上活动起来。
传统动画有着一系列的制作工序,它首先要将动画镜头中每一个动作的关键及转折部分先设计出来,也就是要先画出原画,根据原画再画出中间画,即动画,然后还需要经过一张张地描线、上色,逐张逐帧地拍摄录制等过程。
传统动画最大的优点是它的表现力较强,在电视教材动画的制作中,常用于表现一些质地柔软、动作复杂,又无规律,形态发生变化的物体动态。
(二)技巧动画
技巧动画是人们为了简化传统动画的制作工序,而运用的一些省工省力的动画绘制及操作方法,其中包括一些摄制与录制的技巧以及借助于各种材料,制作成平面或立体的动画模型,通过不同的操作,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动画效果。
技巧动画扩大了动画的制作手段,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力,并大大地节省了动画的工作量。在美工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动画设计人员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多考虑采用技巧动画的制作方法来达到电视动画的教学效果。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画技巧。
1.抽拉移位法拍拉移位法是将制作好的平面或立体模型,通过连续抽拉、移动,并连续拍摄,或者挪动一个,拍摄一帧的方法,使物体作移位运动,如前进或后退。抽拉移位技巧善于表现一些形状不变,只是所处的环境位置发生了变化的动态。
2.关节法类似于剪纸动画,用细铜丝在平面模型上做一个小关节,使物体的形态或位置发生变化,可逐帧拍摄,也可连续拍摄。在电视教材的动画制作中,常用于以一点为圆心做关节,使物体作圆周或弧线运动,如:卫星绕着地球转动。
3.循环法是画出物体的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在拍摄中反复循环应用,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一物体有规律的连续的动态效果。例如:心脏的跳动及电视动画所表现的血流、气流等。循环动画还有多套循环法,将几套类似的循环动画交替使用,动态效果会更加生动逼真。
4.磁控法磁控法则在绘制好的平面模型的背面,贴上碎铁片,然后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模型活动起来。磁控法有隅纸磁控与隔水磁控等方法,其中隔水磁控(即悬浮磁控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磁控方法,它是将贴有铁片的塑料、木片等模型漂浮于动画缸的水面上,在缸下用磁铁吸引模型运动。悬浮磁控动画可使物体运动更加平稳流畅,适于表现一些不规则或曲线运动的物体。
5.连续叠化法连续叠化技巧是利用了电视设备的混合叠化功能使一个画面逐渐消失,而另一个画面逐渐显现出来,在两个画面相互转换的同时,有一个重叠的过程。运用这一功能,把一个动态过程的几个关键动作画出来,通过连续叠化的方法,就可把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演示出来。
连续叠化技巧省略了传统动画中间画的部分,动态柔和、自然,表现一些动作缓慢、时间较长的动态过程,以及从物体的外部逐步向物体内部深入运动的转换过程,效果非常好。如:种子在泥土里发芽生长,仪器的外部结构转变成内部的结构。
动画的技巧很多,如果运用灵活、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在造成画面最佳的特殊效果和气氛方面存在着无穷的可能性。
(三)特技动画
特技动画是借助于电视系统特技发生器的划变、淡变、叠化、遮挡、键控等功能,进行画面技巧处理,使之产生动画效果。特技动画能起到电影马斯克的作用,使动画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下面介绍几种动画常用的特技功能:
1.划变将一个画面从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变化方式逐渐被另一个图像所取代。划变可划入、划出,在动画制作中可使一个画面转换到另一个画面。
2.遮挡将画面的某一部分用各种不同的图形和颜色遮盖起来。可用来遮挡画面不需要的部分,以突出主体部分。
3.闪烁通过色块的时隐时现,使画面某处的内容出现闪动的感觉。运用这一方法,可引起学生对所要强调部分的注意。
4.键控是利用特技的混合方式,将一个画面的图像嵌入到另一个画面的某一部位中去。键控在动画中的作用很大,可用于整体画面与局部画面的组合,还可将动画与实景合成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以满足教学内容上的特殊要求。键控有彩色键控,还有黑白键控。
5.叠化叠化也是特技动画常用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其功能及作用在技巧动画中已提到,因此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技巧动画主要依靠电视的特技设备来实现的,所以动画设计人员应该了解和熟悉电视特技设备的各种特技功能,才能在动画设计中运用自如,使各种特技功能在动画制作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计算机动画
三维电脑动画系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现代动画制作系统,它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且制作功能全、效率高、色彩丰富鲜明、动态流畅自如,为电视动画设计者提供了一个任其发挥想象的创作环境。目前,三维电脑动画计算机系统已相当普及,代表着电视教材动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动画的表现形式
动画的表现形式是为电视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服务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动画设计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与科学内容来制定动画的表现形式。在电视教材中,动画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写实表现法在动画的演示中,将物体的形态、色彩、动作等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来。这种表现形式在电视教材动画中最常用。
2.示意表现法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原理、人眼见不到的物质及其动态,通过示意性的图形和模拟化的动态表现出来,使之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示意表现法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以科学为依据,不可毫无根据地随意发挥创造。
3.比喻表现法用人们常见的一些物质和现象来比喻难以直接表达清楚的科学原理,通过比喻,帮助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比喻运用须准确恰当,否则,会起到不良的后果。
4.对比表现法运用大与小、明与暗、虚与实、静与动、正常与异常等对比关系,来区别不同成分的物质、现象及特点与特征。
5.符号表现法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如箭头、虚线、实线、点、圈等)来代替一些元形的、抽象的或特意简化的东西。
6.动画与实景结合表现这种表现形式是将动画与实景合成在一个电视画面之中,使图像更加生动,科学内容阐明得更加清楚。
在动画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各种表现形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动画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动画设计人员在动画的创作实践中应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使动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更加丰富,使电视教材动画的教学质量更加提高。但动画的表现形式以及创新应符合电视教材动画的创作规范,不顾教学片的内容及格调如何,一味片面地追求与内容及教学要求不相符的风格样式,则是不可取的。
五、动画的造型、构图与色彩
动画的造型、构图与色彩是构成画面的3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视觉效果。优美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合理的构图,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增加电视教材动画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动画的造型
动画是通过造型来表达内容的。因此,电视教材动画的造型与美术片的造型不同,它必须忠实于科学的真实性,将物体的形象特征准确地描绘出来。例如: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是医学教学片动画所要表现的内容之一,其人体各种器官的造型在设计中应符合人体解剖的要求,不能把肝脏画成了球型,把小肠画得比结肠还粗。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于一些没有具体形象的,而又无任何参考资料加以证实的内容,可依据科学内容通过一些示意性、模式化的造型来代替,以求得用形象化的造型来阎明科学的原理。
造型的设计在写实的基础上,还须在形态上通过绘画的手段进行一些美化加工,使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动画造型获取的途径,可由教师提供,或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进行拍照和写生。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画内容的最佳角度与形态的造型。
(二)动画的构图
动画造型确定之后,就要进行画面位置的布局安排,即动画的构图。动画的画面是由主体、陪体和背景组成的,所呈现的形象还可根据动态变化的程度分为动体与静体两种。在画面位置的配置上以突出主体为重,将主体部分安排在画面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所占的面棋也应大于次要部分。与普通绘画固定静止的画面不同,动画画面中的物体是能够活动的,画框也不是固定的,可以进行推、拉、摇、移的变化。因此,构图处理在突出主体物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动画的运动性,不要一个动作完成之后,本该继续表现的主体物已不知去向,或被移到了某个角落里。动画构图要考虑到电视屏幕3:4的高宽之比,尽量保持合理均衡的画面布局,以达到教学内容的完整与艺术上的和谐。
(三)动画的色彩
动画的色彩起着塑造、衬托物体、渲染画面气氛的作用,可给观众留下第一视觉印象。一个成功的动画镜头与成功的色彩运用是分不开的。
电视教材动画的色彩同样应当运用写实性的表现方法,并在真实塑造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修饰与美化,使画面的色彩鲜明悦目。物体的色彩可以运用色块来表现,也可以通过质感与光感的描绘来体现。色彩的使用还须注意规范化,一些被科学界公认通用的颜色在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如人体动脉用红色、静脉用蓝色、神经用黄色、淋巴用绿色。有些物质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颜色,如微观世界中的细胞、原子、分子等,可根据画面与科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想象与创造。如将细胞画成淡蓝色或淡绿色,衬在黑背景上,可造成一种在电镜下观看微观世界的玄妙神奇之感。
动画的色彩与一般的绘画色彩有所不同,用色必须照顾到彩色电视图像的清晰度与彩色还原度。因此,动画色彩的运用应鲜明一些,对比度要强。画面中主体物与背景在色相与明度上不能太接近,要有对比度,一般背景色彩比主体物的色彩要冷一些、暗一些,以突出主体物,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与分辨率。动画的用色还应注意前后镜头的色调统一。
六、物体的动态形式
物体的动态是千变万化的,由于各种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不同以及所受的力的不同,因此,它们的运动规律与动作特性也各不相同。我们从动画设计的角度出发,将物体的动态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1.物体自身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例如:一气球被吹得越来越大,直至爆炸变成了碎片。
2.物体自身的形态没发生变化,而是由于角度的变动而产生的动态变化。例如:正面人仲与侧面人体的形态变化。
3.物体在运动中形态及角度不变,只是所处的位置发生了变动。如一物体从左向右移动。
4.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具有连续性的重复性。例如:心脏的跳动以及人在锯木头时的动作。
5.物体的形态和动作有一个缓慢的、时间跨度较长的变化过程。例如卵子受精后的着床过程。
6.物体作纵深运动使形态发生变化。例:汽车向地平线开去、形态越变越小直至消失。
了解和掌握物体的各种动态形式,对以后动画设计时动画制作方式的确定是十分有益的.如1、2两种动态形式采用传统动画来进行制作,第3种形式可选择技巧动画的方法来制作,第4种形式用循环动画和制作,第5种则可用连续叠化技巧,第6种形式可通过镜头的推拉来实现。
七、动画设计要点
1.电视动画作为教学的媒体,表达教学信息,因此,动画必须以教学为目的,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着重解决教师不易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与难点。
2.教学性是动画所遵循的法则,而科学性则是动画设计的前提。在设计中,要按照科学真实性这一原则,将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播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真正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动画设计还应重视艺术性的画面效果,不断追求形象、生动、新颖别致与内容格调和谐统一的表现风格,以提高动画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动画设计不但要注意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还应考虑到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5.动画所表现的往往是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设计中,内容表达要简洁明了,防止庞杂、冗长。表现形式应形象生动,避免呆板单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动画所表达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