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课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课程论文范文1
1.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一个集合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法律等学科知识在内的综合性的交叉课程。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法律等学科相关理论,而且还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物流配送、数据安全、以及安全加密、电子支付等新兴技术领域。而且各个单元章节之间彼此独立,前后关联性不是很大。学生在学习时一下子要接触大量的概念,往往觉得电子商务过于抽象,一头雾水,摸不着门道。
2.课程内容的时效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性,使得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研究的内容也随着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远远快于理论总结,因此师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捕捉这些变化趋势,查阅各种资料了解最新资讯,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授课班级专业的多样性
作为一门跨专业课程,电子商务概论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系,他们所拥有的专业背景不同,需要掌握的电子商务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显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授课班级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重心不同,也决定了教师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的多样性。
4.独特的实时网络资源优势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进行的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Internet网的普及应用,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知识与网上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导,以网上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电子商务是一门复合性课程。广泛涉及网络营销、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工商管理学科和计算机网络、电子支付、安全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学科的内容,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电子手段来进行商务活动,通过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各种商务管理知识,又要掌握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并且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进入大专院校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是困扰电子商务教学的最大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到了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对讲授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相应专业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很少见。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管理类、贸易类、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教师。应该说这三类专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这些专业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比较合适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来自于上述三个不同专业的教师,由于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实际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往往重点讲授自己所擅长的部分。
2.教材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实践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教育者与管理者面临与受教育者几乎同步学习的境况。教材内容经过漫长的编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己经滞后于实践,特别是书中某些网站的实例运用部分经常因过时而出现无法打开或己完全改版的现象,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3.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知识的多样性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较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多,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由于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但使学生难于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又是必需的重要环节。该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既抽象又不好理解,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过多,实践过少,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是听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虽然也使用过相应的模拟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但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操作,还没有把所学到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三、对策与建议
1.尽快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要千方白计改变“一流学生、二流教师”的不协调现状。电子商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体系化的素质,即使跨专业的老师和电子商务领域沾边,但是没有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也是没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为此,首先要抓紧电子商务课程本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配备,与此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原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在目前专业电子商务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地探索新路子来教好学生非常有必要。
2.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导向问题
从根本上说,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电子是工具、手段,要为商务服务,并使商务从传统方式改为现代方式。当然,电子商务需与传统商务相结合,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不同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技术为导向还是以商务为导向,取决于各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工科院校无可非议要以技术为导向,服务于商务,而文科院校自然需以商务为导向,把技术作为手段。不论采取何种导向,均应强调电子与商务的结合。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时,应努力贯彻既定导向的要求。
3.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
学习电子商务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网上每天都有鲜活的案例可供参考,有真实的而非模拟的环境可供参与。笔者认为,能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操作练习就尽量在互联网上完成。这有利于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而目还能增强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国友.两大问题困扰电子商务教学[J].电子商务世界,2005,(12).
[2]曾凡奇.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5,(2).
电子课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学生;职业生涯;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实践
1引言
电子商务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的普及让电子商务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要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近些年来高校逐渐增设电子商务专业,而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电子商务课程精髓,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下面,笔者就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建设实践的相关问题作以下分析探讨。
2教学设计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其指标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等,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则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当前的人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于网络销售以及网络运营上,因此这就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应重点放在这两大就业方向上。就目前的网络运营状况而言,网络运营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系,由于电商模式的不同,因而其运营思路也各不相同。比如营销网站与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等运营思路各有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角色进行互动,如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网站推广以及网站设计等,进而让学生在团队建设中不断提高其电子商务项目运营能力,并促进自身的电子商务职业素养提升。2.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观念。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电子商务创业环节,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经营网店,有效避免风险,并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经验总结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历练,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运营能力。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状况进行网站创建,同时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进行电子商务市场调研,在这调研分析过程中逐渐地将网站发展方向定位下来,学生通过网站经营活动实践能够较好地发展和锻炼自我创新意识。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并紧跟时代潮流,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概况出发,继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向,同时让学生利用和发挥电子商务技术的作用,为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机遇和环境。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实践实习平台,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积累更多的电子商务知识。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其学习能力的高低也各有差异。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教学应遵循由简到杂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进而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主要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平台搭建,这样的电子商务网店设计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电子商务学习兴趣。第三网络平台搭建是一个技术性的专业技能,它主要考验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而后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开展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和网站(网店)的运营推广等项目实践均考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为此学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我能力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学习。
3教学内容选取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
3.1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进行电子商务运营课程设计时,其课程安排不仅仅根据编排的顺序进行调整,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其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制定,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进而确保教学质量符合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的作用,其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有效地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活动项目内容结合起来,并根据具体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内容,并更好地把握电子商务运营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3.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适合社会和环境。良好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电子商务专业常见的专业岗位比较多,但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心态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等,为此在电子商务学习过程中,必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反映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企业运作、经营环境的真实性,进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日后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展开教学,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科学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培训等,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电子商务知识的独特魅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3.3注重教学内容的渐进性。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即实践和实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时刻注意教学内容的渐进性,进而从不同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第三平台创建电子商务网店等,而学生可以依据自我喜好进行网店类型选择,而后制定多种方案措施进行线上、线下推广运营,继而为学生打下网上创业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应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运营意识,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可让学生进行项目分组,让学生在团队协助中完成市场调研、网站设计以及运营推广等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作,而随着电子商务领域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继而增大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实践的难度。通过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对学生展开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出人才市场所需的真正电子商务人才。
作者:雷雨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电子商务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刘吉成,龙腾.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6(2).
[2]范敏,方小教.“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1).
[3]陈唯宏.以“网店运营”带动电子商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
[4]王锐,廖作鸿,许菱.核心课程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DEMATEL方法[J].电子商务,2017(1).
电子课程论文范文3
并辅以实验课对理论教学的结论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与时代要求脱节,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发展,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我校一直以来都提倡以技能为本的办学方针,实训室建设虽然达不到生产线水平,但实训类教学仪器基本一应俱全,可以满足该专业的绝大多数实训操作。并且为了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目的,在实训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然而我们这个专业,虽然对于某些课程,如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测量等,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些课程是以实际元件和实际测量工具为载体的课程,通过实物演练和教师指导学生能很快掌握元件的使用方法并逐步掌握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但是对于电子专业的其他课程,单从实物角度掌握这门课程还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解决理论课中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问题,或者说单纯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只能达到本专业的中职教学水平。因为电子专业的课程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运用较多的高等数学外,器件及电路图的原理分析至关重要,对于夹杂在其中的高职教学来说也要兼顾理论教学,如果在理论不通的情况下做实训,只能是走走形式,熟悉熟悉实训过程,换一种工作要求,学生就无从下手或者不能独立完成。这也是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困难所在,正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笔者认为突破理论教学的难关应该是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以及难点。
二、对于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主要原因是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理论中的抽象问题单靠实物是无法完全解释的,需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这些抽象的事物被人们具体化就形成了电路。所以,多画电路图是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理论知识操作化的一种方法,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但是单纯的手绘图对于当代高职学生来说不是非常容易,而且学生也不是非常感兴趣,要多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以本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及改革前后效果对比来具体说明。以往单片机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加单片机实训的形式,这次单片机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学生上课时的操作项目,力求达到每节课学生都有事可做。过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讲授部分到实训的时候很多内容还得重新讲一遍,费时费力,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其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C语言的程序编写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单片机课改的具体做法是将授课地点改为机房,包括实训器材也都拿到机房,在课程安排上,先从C语言上机实训开始学习C语言基础,本着以C语言够用为原则试着编写一些单片机程序下载到单片机集成电路板当中完成单片机实训,实现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总的来说,以C语言为载体的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要好于以硬件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并且从教学条件角度,这样做更容易实现教学做一体式教学。单片机课程改革前后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得以锻炼。
三、电机与PLC控制是本专业的一门强电类课程。
本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在理论部分增加操作项目,并且加入PLC实训部分。以往电机与PLC控制课程采用的是多媒体理论教学加电机实训的形式,电机理论部分和PLC控制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机实训部分在实训室进行。改革之后上课地点选在机房和实训室进行,机房增加一款电气设计软件和一款PLC编程软件及其仿真软件。由于强电课程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实训设备配备上还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PLC实训方面缺少相关设备。多媒体教室上电气原理图的课程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学习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学生手绘图困难与原理图分析之间的矛盾,梯形图程序学习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在机房利用已学过的AutoCAD软件平台教学生使用SuperWorks软件载入低压电器符号及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然后到实训室对熟悉的控制环节进行电机实训演练,进一步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PLC部分在机房使用STEP7软件和S7-200仿真软件进行梯形图的程序编写及仿真实训。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利用软件熟悉器件的符号、型号及工作原理,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及控制方法和控制环节,进一步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潜力和创造力,再通过实物接线实操,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了之前的学习成果。利用软件辅助教学要好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通过仿真软件做实训弥补了设备不足的缺陷。对于本专业的弱电类课程也可以采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用Protel99SE软件可以辅助电子技术类课程的进行。
四、结语
电子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1+X”模块化课程结构;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的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我学校主要服务于制造大类专业,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及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由于各非电类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要体现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还要体现出非电各专业的“专业性”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再以一个同样的课程标准应对非电各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专业服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要求课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开发与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何系统地把基础课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统一的学习,完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平台性”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工基础理论与非电各专业紧密结合,让枯燥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生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电工基础课教师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和电子技术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如脉冲功率技术、新型电源技术等,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与修订,《电工电子技术》的学时数进一步减少,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非电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方面来看,《电工电子技术》不是非电类学生的专业课,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与电工电子无关,以后工作生活也不会涉及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传统《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多且比较难,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物理、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学好这门课程即缺少兴趣又缺乏信心,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高职的很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将本科院校里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照搬到高职院校的课堂里。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以“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枯燥的理论推导,这样就使得电学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逐渐形成厌学、怕学的心理。在不多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与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缺乏自己动心动手动脑设计实验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达不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面向全院的工科非电各专业授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服务的专业面较广,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由于各个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授课,会导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有效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老师和各系部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对接调研,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内容的要求,形成了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并开发了系列教学载体,以期表征相关专业的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是源自于学科体系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内容,即对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加工,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要求,以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要求对接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序化知识结构。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个模块下分子模块,共有14个子模块,即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三相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等模块,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4个为必选子模块、10个为选修模块。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广度的选择,体现“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对模块中的教学载体的选择完成对教学内容深度的选择,体现“实用”原则,凸显其“专业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模块和差异化模块见图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见图1。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电”知识的要求以实用为主,趋向于科普化,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因而选择了电路基础部分的四大基础模块,以及“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与辨别”、“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基于触发器构成的计数器分析与设计”4个选修模块。体现了“1+X”,即“基础平台性+差异性”。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趣味的、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用电实例为教学载体,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性和应用性,刻意淡化电工理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过程。如此一般,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趣味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掌握电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的“1+X”化,有助于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从而不断开发带有各非电专业特色的教学载体,使《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基础与应用的双重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变压器使用与维护”时,除了学习常用的变压器外,还会以汽车上使用的变压器“点火线圈”为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力图将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汽车维修实践中。“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先动手、再思辨”的特点,以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学载体为课堂导入,通过完成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实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设计的出发点是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划分模块的依据,将理论知识进行巧妙加工在教学载体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操作技能的领悟与习得,工程素养的学习与内化。因此课程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养成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学习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范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指的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式,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如验证经典的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需要到实验室完成,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验证性实验的课时量不可能开设太多。这就与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成冲突,这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体结构,完成任务,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图2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主张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主构建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通过教学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学生不仅提高学习兴趣,缩短电工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以“电的认知与安全用电”模块的教学为例,这是本课程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习过欧姆定律,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这是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试电笔”,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用试电笔测出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判断零线、火线?(2)绘制出用试电笔测量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的电路图。(3)用欧姆定律计算此回路中的电流。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掌握人体电阻,试电笔氖管电路结构,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流等安全用电常识。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再以学习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为例,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已经掌握了低压电器各元器件的元件识别、电气图形符号认知、简单电气控制原理图识读与绘制知识与技能,是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完成具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功能的线路设计与装接。根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设计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资源为任务单、工作单、评价单、技术资料手册、技术网站的网址等。图3验电笔的使用及其电路图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正反转控制线路实物等”,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识读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逻辑起点,温故知新(2)资讯并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资讯(3)确定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计划与决策(4)实施作业,完成检查并评价实施、检查与评价(5)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知识归纳与内化在上述任务的设计中,体现了完成任务的6个行动基本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同时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找到联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通过分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经过资讯,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物装接图,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布局布线等;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设计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的实施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做出示范及引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最后,教师总结本学习单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反思行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内化,构建形成新的知识。图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任务设计“载体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温故知新;建构新知,拓展延伸”是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关键。学生根据课堂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要求通过自主或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得出操作结果,再从实践结果来分析所应用的理论知识。经过学生在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素养。
四、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为例,看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情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扣本模块的重点、难点,从模块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解模块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具体化,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学习。“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是子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中的学习单元2,学生已经熟知了低压电器以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能识别、检测各低压电器,能够对电动机的点动-连续控制线路进行连接、排故等。结合学情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图5“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组织与实施(1)下发工作单,明确初步任务———即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的识读。教师以班级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电气原理图,识别各低压元器件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2)设计方案并明确工作过程,明确具体任务———即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过程进行任务分配,确定所需的元器件、工具及其检测方案、线路连接方案和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案。(3)实施工作,按照所确定的方案进行作业,明确各流程中的具体小任务———即①工具准备和元器件检测;②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装接;③完成线路检测,故障排除,并进行通电试验。在各阶段,同组成员需团结并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动心、动脑、动手,按照电工职业标准进行操作;鉴于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都会踏实、努力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从旁协助,密切关注各组的完成情况,并对安全用电知识进行普及,确保各组成员有效、安全的完成任务。(4)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即完成实验报告。在此阶段,学生需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呈现,并做简要说明与总结,最后将自己的认识,理解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认识,以及线路检测、排故方面都会有所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勤动手、爱动脑、爱设计的习惯。
五、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并非盲目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非电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载体的确定以及教学形式的选取上进行了系统化建构与设计,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载体上的“1+X”化,体现出该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与“非电类各专业接口”特征;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做、练‘一体化特色,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龙海燕 龚 雪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曲克敏.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对立统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电子课程论文范文5
(一)设置原则
模块化课程结构便于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2]据此,学校要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设置原则应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一体化”的原则。
1.一个中心
坚持以人才的技能培养为目标,以企业需求的人才为导向。让学生毕业之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召之即来,来之能干!
2.两个基本点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理解为因校制宜,如前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面很宽泛,这既是不利之处也有好处。从大的方面讲,电子商务究竟是学电子还是学商务,本质上权重应该偏后者。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电子商务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商务,只是在一个商务活动的某个方面。权重也可以偏于前者,毕竟电子作为技术层面上的知识在企业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水平良莠不齐,师资力量、办学特色等都不一样。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专业是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软硬件设施齐全,可以考虑偏于“电子”,叫做“大电子+小商务”;有的学校会计、国际贸易专业是强项,就可以考虑偏于“商务”,叫做“小电子+大商务”。实际上很多大学也是这么做的,就专业重心方面:西安交通大学是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文科见长,而北京邮电大学工科与信息科技突出。因此,三所大学所选择的电子商务培养重心不同,模式不一,依次为以“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实验室+实践基地+虚拟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3]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职业的重心。
3.三个一体化
首先,“教学一体化”,鉴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学校可以安排非专业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也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中电子商务专业人士走进学校课堂;其次是“内外一体化”,就是校园内的“第一课堂”与校外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上实现一体化综合布局、实现认知与技能的无缝连接;第三是“网上网下一体化”,网下学习知识网上进行操作,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学习方法的创新。
(二)基本框架
1.静态模块
根据传统教学方法所设计的模块,包括三个基本模块,即“通用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应用技能模块”。顶层的三个模块是基本模块,每个模块还能派生出一个二级甚至三级的子模块。这个模型简单便于操作,在三个基本模块所占教学重要性的权重分布上,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安排。不足的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有限,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实施,这种模块化设计一般适用教学硬软件设施相对较差的中职学校。
2.动态模块
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没有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完全按照商务活动的流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学生在学习期间选择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就是这个学生的主攻方向,即必修课程,而其余三个模块则是选修课程。这种设计的思路是模块没有权重的分布问题,打破了“偏商”还是“偏电”的界限,把模块重要性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重要的是这种基于电子商务流程的模块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同区域的经济特色,每隔一段时间修正一次,体现动态化。参与模块内容设计的人要有通晓电子商务业务的专业人士参与,以保障模块始终不会偏离社会发展趋势。这种模式适合于教学条件比较好的中职学校。
二、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结构模块化实施保障
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除了和“教学手段一体化、组织教学项目化、培养能力综合化、技能考核过程化”的其它四化协同配合以外,学生在选中自己的模块之后,可供选择的学习渠道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仿真实训
校内仿真实训室在这里学生可以办理网上银行、体验B2B、B2C、C2C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研究模拟综合解决方案。
(二)真实的网络平台实训
网上冲浪,商务生活服务网、搜索引擎、网上开店、自制网站,参与淘宝(C2C)、阿里巴巴中文网站(B2C)的交易活动等。
(三)企业实践实训
基于自身学习的内容,主要学习掌握基于企业平台的综合问题解决方案或基于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
(四)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网上创业,积极参加各类电子商务大赛,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四、小结
电子课程论文范文6
1.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从物流人才需求定位方面,可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对物流理解不准确,想要达到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育中,较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老师进行填鸭式灌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企业渴求高级物流人才,而供给市场即学校,大多数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因此产生了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1.2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在高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老师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这种被动学习,使学生很容易单从技术层面理解和学习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把它当作技术课程来学,而忽视了自身物流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文/何雁
1.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来自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是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是财经专业,基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简单的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就是“物流+电子商务”,他们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现代物流运作理解不透,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中,或偏重于物流管理,或偏重于电子商务,没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连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性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电子商务物流团队,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参观访问、三种方式对连云港市的几十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依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设计符合地方性应用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2.1.1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最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中所指明的设计顺序:首先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课程体系的编制需求且说明培养目标和时间安排。然后对课程体系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最后通过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
2.1.2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岗位素质知识体系
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以上(含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的人才。现代市场环境下,中小型物流企业虽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方面高、精、尖专门人才,但他们更加欢迎既懂得经营管理、商务操作,又懂得运用网络为现代物流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是个交叉性课程,涉及面广,加之教材内容复杂,章节间系统、关联性较不明显,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而高职学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培养的目标是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现代物流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应教什么和学生应学什么。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岗位素质需求确定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商品出货和包装的要求;掌握快递收件、运输、派件的相关知识;掌握逆向物流知识;掌握商品采购、入库、保管、盘点、库存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对外销售物流和货运物流的知识;理解供应链构建原则、影响因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服务管理,掌握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熟悉现代物流技术;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快递公司的业务;能够完成退换货操作;能够完成仓储相关作业的操作;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3)素质目标: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2.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综上所述,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是依据完成电子商务物流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一般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理实一体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3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的建设
根据素质培养目标要求,为确保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必须要建设好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形成“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岗位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环境,它包括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与实践基地建设两方面内容。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是基于岗位需求“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将“第二课堂”、“社团课程”(各种集体活动与竞赛、艺术体操、宿舍文化活动)等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