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运输作业;教学改革;现代学徒制;模块化教学
C8-4;G712
一、该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改革之前,主要围绕各种运输方式展开,重点不够突出,针对性不强,学生对于重点的内容掌握不透彻。而实训环节,大多数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案例完成,真正进入对口企业实习则很少。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训条件,对于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教材设置不够合理
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物流运输管理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但是大部分物流运输管理方面教材的很多编写人员,都没有在物流运输企业工作学习的经历,更没能掌握技术前沿,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运输部门实际发展情况。在教材编写的方式上,多是几人分章节编著,教材系统性不强,大多知识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与物流产业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
3.实训环节薄弱
实训环节应该要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岗位技能,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以及各岗位的主要职责等。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与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习,掌握应具备的物流运输管理知识和技能。由于各种原因,这门课程的实训环节比较薄弱。从历届毕业生求职及工作情况来看,企业普遍抱怨实习学生技能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操作。
4.缺乏现代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仍然以期末考试为主,比较单一,无法真实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会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学习的状况。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就会感到实践能力方面的缺乏。
二、本教学改革的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了物流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并将相关要求融入课程,将《运输管理》、《运输信息系统》、《快递业务》等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了符合运输管理认知逻辑的、以各种运输方式为主线的、以“业务流程――货运单证――运输成本”为关键要素的运输管理教学内容。以构建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从事物流运输企业相关流程及其相应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本项目改革的主要特色
1.课程内容整合后再分割,进行模块化重组
本课程设计时,把《运输管理》、《运输信息系统》、《快递业务》等课程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将教学任务进行重组,根据行业特色、市场细分方向等,将课程分为运输认知、运输方式、运输管理三个大的项目;再将运输管理细分为运输单据、运输费用、运输线路规划及快递业务三个子项目,把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细分,既增强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又避免了上课内容的重复。
2.引入案例背景,设置工作任务,采用情景教学
根据运输型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设置工作任务,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下发工作任务,营造工作情景,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时刻用职业人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3.以过程化考核主导考核方式,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本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项目,共六次考核。考核由作业、方案、报告、实操等不同方式组成,切合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四、本改革的主要工作思路
1.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关于运输管理的理论知识点较多,但结合具体工作岗位来看,较多理论性的知识点其实用性并不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运输型物流企业岗位设置的具体要求,结合其工作内容,有增有删,合理安排本专业学生运输部分的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接,培养更适用的运输型物流人才。
2.构建实践体系、改善实训条件
与仓储“点”工作所不同,运输有很多“线”上作业。而普通学校的实训条件是很难设置“线”上作业的实训场景的。正因如此,其他院校及我们以往的运输管理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显得过于枯燥,缺乏实用性。所以此次改革,我们应根据岗位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设计课内实践内容,联系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实训场地或案例支持,改善实训条件。
3.编订校本教材
如前述,市场上的教材五花八门,涵盖面广、内容多且冗杂,而实用性和针对性并不强。因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决定根据我们教学改革的需要,编订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校本教材,以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运输作业模块》教学的需要。
4.改革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被分为三个独立的项目,其中项目三又细分为四个子项目,每个项目的独立性较强,授课方式差别也较大。因此,我们将为每个项目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变期末考试为过程性考核,以切合本课程教学实际,满足教学需要。
五、课程改革主要任务与内容
1.精准定位对应岗位
物流行业从业门槛低、就业面广,造就市场上出现一大批“伪物流”公司。我们应该对物流行业的岗位设置作调研分析,找出真正与物流管理专业对口的岗位,再根据岗位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及筛选教学内容。
2. 选择教学内容
选定运输型物流企业的特定岗位,分析其岗位需求,然后根据岗位需求合理筛选和编排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课、岗对接。同时根据中级物流师考试要求,合理增删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相衔接。
3.编订校本教材
根据对应岗位需求筛选教学内容后,我们团队应将内容进行整合和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编订适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使用的校本教材。
4.完善案例库
以本次课程改革为契机,在之前课程案例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案例库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库。
五、总结与改进
评估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项目改革的成效,总结实施项目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项目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2
随着我国经济战略重点转移,将带来物流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改革并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体的,与企业用人单位紧密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迫在眉睫。大多数高校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课程多以理论实务讲解、校内模拟实训为主。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其培养方式和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应用型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好高骛远,实际操作能力差、综合素质较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无法满足新时期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一面是企业找不到急需的专业人才,另一面是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矛盾局面。因此,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已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当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必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课题。[1]
二、现行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滞后
多数高校在盲目扩招的同时,忽略了实践教学环境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高校实践教学设施与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已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操作性差,无法完成实训(验)课程计划。
2、实践教学内容少且环节单一
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大多以理论实务讲解、校内模拟实训、假期实习、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实践环节少且内容单一,时间间隔长,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本课题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调查,有46.7%的学生反映在学校里学的知识重理论轻实际,学到的专业知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在短期内无法快速胜任工作。体现在高校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无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培养方式和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更谈不上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3、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难以支撑教学需求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从理论研究型高校转型而来,至今还没有专门培养实践教师教学基地,高校教师来源主要由高校之间相互培养,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这样的教师难以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难以支撑实践教学创新需求。
4、实践类教学指导书籍严重不足
实践类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是支撑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教育能够顺利开设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也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多年来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教材以趋进饱和,但实践教学指导教材较为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5、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单一无标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考评大多以笔试方式进行,模式固化、方法陈旧,且无具体执行标准,大多由授课教师自行认定为准,严重失去了公正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几乎无法涉及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更谈上对学生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无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角色,难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很多层面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4]
三、应用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构建
本文以西安欧亚学院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的一些有意的具体做法。
1、构建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群,以物流企业岗位工作需求能力为突破口,以企业用人单位具体岗位操作能力为培养依据,以项目课程建设为主体,构建围绕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四个阶段,覆盖八个学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基于物流管理岗位应用型技能特征,优化现有核心课程、实践技能课程、第二课堂拓展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2、建设校企联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为了深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较强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投资393万元,新建320m2,创新型综合物流实训中心。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本、专科层次,涉及到11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课程覆盖率达到73.3%,实验学时数352学时,占专业课程总学时数57.14%,能够全部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践(验)需求,学生全年级可覆盖第二学期至第八学期。为了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校内还建设了以教学实践为主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快递实训中心”负责学校信函件、书刊杂志、快递件收发,整合了校内各快递公司的资源市场,强化了全面管理,同时还定期安排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期分批进行现场专业实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习惯、熟悉岗位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多年来,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物流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以产学研结合的校企联盟,与西安向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顺丰速递、海鸿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京东商城(西安欧亚营业厅)、速必达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我们修改调整教学计划,以大学期和小学期的方式分别安排学生到20多家校外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共同参与学生管理、考核评价。
3、搭建应用型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将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设计为相关联的任务环节,实施任务化课程管理,以教学难度、深度层层递进的方式,以“教、学、做、赛”为一体,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研究探索,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序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同时将行业发展、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专业能力、思维方式、社会能力等进一步落实到所学的课程中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大赛,如“西安市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三创大赛”、“全国大学条形码自动识别大赛”,培养学生知识、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4、加强实践型指导教师培养
为保证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长期致力于实践型师资人才培养。一是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必须拥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聘任物流企业一线管理干部担任专业导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三是选派年青教师轮流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四是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将教师分为教学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鼓励从理论向实践指导教师转型;五是倡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的比赛,以国家级大赛推动师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六是鼓励教师在校开展创业项目开发和实施,带领学生营造良好创业的氛围。
5、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考评大多以单一笔试方式进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经过长期的摸索与总结,建立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体的考核方法。以团队分工、角色相换、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和目标任务相结合,考核内容是以项目运营综合业务能力实际操作为主。对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实际操作、上机考试、模拟方案等多种形式进行;对综合性强的课程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践的结果,进行评分考核;或采取大作业、项目策划书的形式进行。注重过程指导,重在参与、团队合作、分步考核、最后汇总的形式进行。
6、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物流人才;标准化培养;培养模式
现代化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的程度、调整力度与当地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息息相关,是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高端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增值性环节。为此,物流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物流人才培养标准化的内涵
物流标准化工作属于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这是由于现代物流系统所囊括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工作环节中,都存在着大量重复性、相似性、相关性的工作,亟待简化、统一、协调和提优,以优化系统结构,促进有序发展。各子系统应提高统一和协调层次,在各系统的相互支持和高效协作中,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由此看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都呼唤标准化人才。物流业的发展必将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的产物,遵守与“就业需求、行业标准、国际高等教育”三接轨原则,才能加快物流人才标准化建设。
而对于物流标准化人才来说,其分为技术型标准化人才,管理型标准化人才以及操作型标准化人才。技术型标准化人才,致力于技术装备、科研领域,具体从事技术领域标准的制(修)定和实施,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物流装备管理与运用更加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提高产品的质量。管理型标准化人才,主要行使运行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运用标准化原理,约束管理活动实践中出现的重复性问题,总结形成科学的规范,做好管理工作的考核,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实操人员的活动。操作型标准化人才,是执行工作标准的一线物流技术操作人员,人员数量巨大,工作性质根本上是操作型和管理型的融合。又由于其工作量占标准化工作的较大比重,故将其单独列为一类。
二、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标准化的现实需求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哪个国家在技术标准的竞争中胜出,哪个国家就在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具有优势。在国际社会,跨国公司借技术标准垄断知识产权,行遏制中国企业发展之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标准化战略的必要性,竭力将产业相关的人才培养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以提升在国际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物流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设基础薄弱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一些学生存在学习自主性不强、眼高手低、自律低下、知识不成系统等问题,与市场所需的标准化物流人才严重脱节,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和改革深化。追根溯源,是由于物流专业没有强有力的产业背景作为支撑,表现为:一是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当地经济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也不相吻合;二是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方式不够清晰,且师资力量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三、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1.实行“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人才的标准化培养,关键在于实现文凭证书、职业资质制度的同步发展。在国际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的今天,高职院校不仅提高证书在国内的权威性,还应结合国际权威认证制度,详细了解国际标准,实现标准的国际化趋同。以物流师资格证书为例,主要证明了考取者具备了物流运作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等),考试内容与方式应密切结合物流行业所需的理论能力、国际从业标准,以证书通过率的提高保证行业从业者资质。
除了将“岗、证”结合,还应关注“课”的教学质量,做到“以证定课”。具体来说,物流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设置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以提高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为宗旨,服务于帮助学生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目标。实行“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掌握物流业务活动的专业技能,提高业务素质,是高职院校的正确选择。
2.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内容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该行业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能力要素为核心,制定适合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打造一系列核心课程,配套针对性的教材和实训基地。首先,应围绕物流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定位核心工作能力,进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如《采购实务》、《仓储实务》、《运输实务》等课程确定为优质核心课程,再通过小区合作的方式,分析工作领域和工作行为能力,合理设置学习领域课程,发展出诸如课程标准、案例分析、课件素材、考核标准、考核题库及比赛方案等系列成果,向院级甚至升级精品课程方向努力。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时,应从工程科学和商业管理两方面发力。针对技术型标准化人才,可分别培养高、中层标准化人才,细化物流行业技术人才层次;对于管理型标准化人才,可选择在技术类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设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战略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管理数学方法等),也可选择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类课程内容,分别培养复合型和单一型标准化管理人才。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岗位角色教学
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支持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培养出高端复合型人才、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由此可见,高校应关注教职工的成长,努力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环境,健全教师聘用、奖励和制约机制,增强教师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拥有雄厚的物流知识,更成为一支教学水平高超、实践能力强、勇于担当的师资力量。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涵盖多个相关行业,形成跨度较大的岗位类别,这就要求教师细分物流专业方向,以切实贴合工作岗位角色。如分为物流商务方向、快递方向,从交通运输类往下细分为集装箱运输、国际航运及公路运输等方向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教学安排上应设置差异,侧重不同的方面,依据岗位角色的特点制定符合岗位角色的专业课程,并据此开展实践能力培养。具体可由教师提供教学知识和资料,学生负责模拟不同物流岗位的实际业务,或和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管理,锻造学生的职业能力。
4.增强校企合作深度,提升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不仅应着眼于夯实学生的传统物流知识基础,更需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培养,按照基本物流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顺序,逐层递进安排操作训练,增强技能的连贯性和体系性。随着全国自贸区的建设,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应审时度势,拓宽所学领域知识,加入国际贸易、保税物流、货运及报关报检等内容的学习。同时,坚持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应按照实际工作需求,重新安排教学任务,重组知识点,引入等先进教学模式,强化专业知识之上的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重要途径,需要科学利用高校及企业各自的优势与环境,将课堂学习和实际岗位相结合,创建良好的标准化建设氛围,进而培养高端复合型物流人才。深化校企间的合作是一项双赢的战略性措施,不仅大力丰富了高校物流专业的知识体系,而且避免了昂贵的实验基地建设,节约了建设费用和教育资金,同时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多人才,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及自创品牌的实力。
四、结语
培养模式的重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再高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物流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该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以明确培养目标;并以锤炼技能为核心,优化培养结构,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造“文武双全”的标准化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李选芒.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2):135-136.
[2]李强.基于项目法的工学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4,(03).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创业教育;融合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个人谋职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意识。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种新形式,在职业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新要求和新任务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是培养中职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德育课程为主,学习创业知识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丰富的知识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关系到个人及企业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职创业知识主要在德育课程中学习。中职德育课程先后使用《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两本教材,在教材中有专门的创业指导章节,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学习创业知识。德育课程的设计主要通过“创业指导”模块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启发学生寻找创业项目、选择创业伙伴、筹备创业资金,指导学生编制一份符合自己实际的创业计划书,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创业实务经验。本模块分别从创业素质、创业准备和创业实践三方面各安排2课时教学。教师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身边毕业生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创业需要具备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培养中职生的创业素质。通过互动游戏,了解创业当老板必须学会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学会选择创业伙伴以及创业资金的筹备。通过编制创业计划书,把创业梦想转化为现实。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教师讲授创业基本程序,掌握如何规避创业风险,避免误入创业陷阱,懂得成功创业的有效途径。
中职生因年龄较小,阅历不深,社会经验少,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进行案例教学,注重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使他们能够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对他人活生生的创业事例的直观剖析,了解他人发现创业机会、解决创业问题的过程,探究成败得失,在间接经验的体会中理解理论知识,得出理性的认识与判断,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课程渗透,培养创业意识
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结合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和创造教育思想,创设教学情境,打造行知特色课堂,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注重职场情境教学,强化职业意识,以培养最基本的创业要素。
1.精心设计,渗透理念
如在语文教学中,依托教材寻找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契合点,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实现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赢;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主题的多元化解读和深入挖掘渗透职业道德,拓展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培养中职生的创业人格;通过教材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耐挫力、冒险精神、诚信教育、协作精神等职业道德教育,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创业的种子,塑造创业人格,培养创业品质,为中职学生未来创业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体验职场
如英语学科在“Make Your Choice ”(做出你的选择)单元,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如何做决定”,讨论“快速决定是否就是正确,慢决定是否就不好”,通过职场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后明确“进入职场后遇事需要思虑周全,不可冲动决定”,培养学生遇事的判断能力及决策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学科教学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知道如何在创业过程或是职场生活中做出决定,同时明白正确的选择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3.整合教材,培养品质
如数学学科在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解题过程就如同创业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脚踏实地,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解决困难。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小组合作,其目的是告诉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人独闯不再是英雄所为,要借助大家的智慧;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目的是告诉学生:敢想敢做在创业过程中尤其重要,不擅于总结反思无法成就大业。
专业课程实践,提升创业素养
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综合性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添加筹码。归根结底,创业教育是把人才培养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举措,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石。
1.以生活环境创设情境,了解行业知识
如计算机专业在《“新产品展示”演示文稿》教学时创设情境:“假设你公司生产的产品,现在需要去参加一个大公司的产品招标,对方要求你针对公司的产品给出PPT,对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并列举优缺点”。教师引导行业准则,以加深中职生对专业PPT设计准则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应用与实践,在技能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审美观、细心观察能力,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在教学中融入行业知识,为学生创业积累必要的实践知识。
2.以创业案例导入,认识创业行为
如物流专业在《超市配送货物装卸》教学时,用“80后创业事迹――卢潇创办物流公司”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成功创业需要具有认真、好学、吃苦等品质;并通过“投篮快递”视频对比,分析不认真的工作态度违背物流工作原则,激发学生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引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装货卸货,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掌握装卸原则,练习操作,养成团结协作、正确规范、认真负责的行为习惯。对于中职实训课程教学,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以创业意识渗透为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分组教学帮助学生感受创业,培养创业者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创业观。
3.以专业案例引入,激发创业意识
如在电子专业教学中,以专业案例引入实训课堂: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姚江量读高二时,一次,家中的灯泡突然坏了,妈妈换坏掉的灯泡时手被烫了,当时姚江量就好奇地想:“灯泡为什么要发烫?如果不发烫不是可以节约很多能量吗?”于是他开始着手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决定设计一款LED节能灯。由于姚江量当时只是一名高中生,很多电路常识并不太懂,经过不断学习,完善和改进制作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了LED节能环保灯。高考之后,他在家人的鼓励下创办了成都市登峰节能环保灯厂。借此案例教师提取“LED节能灯”项目,带领学生亲手制作LED节能灯。在节能灯制作现场,学生沉浸在实践兴奋中,同时思考得出“姚江量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他看到了市场,抓住了商机!”,“姚江量尽管没有电路常识,但他不轻言放弃,而是执着地探索下去,最终研制出LED节能灯来,而让他迈出更大一步的是创业意识……”教师再结合生活中LED用品,拓展思维,鼓励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从而达到持续启发其创业意识的目的。利用专业案例引入实训项目任务,适时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觉发现身边的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措施,进而促使他们萌发基于专业的创业意识,更是激活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一潭死水的“源泉”。
快递实务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餐饮,物流配送
前言
随着电商的壮大而迅速发展壮大,国内的物流快递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出来,如被人们成为“四通一达”的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顺丰、韵达。虽然他们的业务范围很广,涉及到很多物品的快递业务,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没涉及餐饮业配送。
与此同时,很多白领人群期望能在办公室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的饭菜,只可惜路程太远,而自己时间有限,只能作罢。为每个喜欢自己的顾客提供自己的餐饮,又是每个有自己特色菜餐饮企业的夙愿。他们也迫切需要,能有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帮他们,为他们的顾客提供餐饮配送。为什么看似空白的市场,专业的物流公司却没有开展餐饮配送服务呢?我们经过分析调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传统物流涉及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1.1服务水平欠佳,落后于市场需求
传统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普遍存在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客户的高要求现象,服务水平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提供的功能单一和服务质量差两个方面。物流的功能单一源于转型前企业的遗留。转型后的这些物流企业虽然有发展综合物流的意向,但由于自身设施条件的欠缺以及对物流观念的理解障碍,这些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仍然局限于转型前的基础,成功开展综合业务的公司并不多。
另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连锁餐饮企业被“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束缚,连锁餐饮企业自办物流现象非常普遍,物流不仅不能成为餐饮企业竞争优势和利润源,反而成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宾客满意度的障碍。连锁餐饮企业对物流配送认识不够,是我国物流业在餐饮业中长期得不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1]。
1.2 传统配送方式需要改进,增加运营成本
现有的配送方式不能满足餐饮配送所要求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①配送车辆需改进,增加成本。近距离配送主要为微型货车,常见的为面包车,由于传统货物没有特别的运输要求,所以没有经过任何改进直接使用。如果从事餐饮配送,则必须改进,来满足餐饮配送的特殊要求。同时还要经常清洁,消毒,这样就会增加运营成本。
②配送人员需特殊培训,增加成本。传统物流,对于配送人员,由于传统货物没有特殊要求,所以配送只需简单的培训就可上岗。而餐饮是特殊商品,需要公司请餐饮专家,对配送人员培训餐饮物流的配送要求。同时配送人员还要经过健康检查,保证持餐饮业卫生许可证上岗。这一系列的培训,都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1.4 基础设施及技术薄弱,信息系统不健全
现代物流技术、自动化装备和信息系统在物流系统中的使用,可以加快物流操作速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现代技术设施和信息系统也是物流运作专业化的保证。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技术设施和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的不足,已经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传统物流企业现有的设施基本上是按传统的物流方式配置的,与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至今,我国设计制造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几乎全部是分离式和托盘单元式,而国外大型高层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往往采用整体式,更能降低成本。
1.5体制结构僵化,急需专业人才
有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仅上海一个城市人才缺口就高达50万,物流人才已被上海列为人才开发目录中12种紧缺人才之一。造成大部分传统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传统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低,原有的一些管理和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二是,高级专业人才又难以引进,造成专业人才缺乏,经营弹性降低,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三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充实,知识严重老化导致观念的落后。物流业是个新兴的行业,一些高等院校也只是在近几年才开设了相关物流的专业,物流人才根本就跟不上物流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急需专业人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我国物流的持续快速发展。
2.物流配送在餐饮企业中应用
2.1树立物流配送理念
在买方市场的市场状况下,连锁餐饮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通过生产领域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只能降低宾客的满意度。物流配送是连锁餐饮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对提升餐饮行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连锁餐饮业的管理者必须认识餐饮物流配送,还要进一步地更新观念,抓住餐饮物流改革的时机。
2.2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随着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物流配送供应商在服务理念上应以客户为中心。物流配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内容从广义上讲有两个层次,一是物流配送基本功能,二是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例如:为连锁餐饮业对温度敏感的产品提供快速可靠的服务,以及相关的记录报告;运输设备的清洁或消毒等卫生服务;利用对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提供咨询支持;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等。物流配送供应商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之本。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
强化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加强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供应商的主要作用是对连锁餐饮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配送供应商需要得到连锁餐饮企业的充分信任,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可以为餐饮连锁企业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平台,而且,只有物流配送供应商和连锁餐饮企业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才能达到比连锁餐饮企业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能取得的效果更好。双方应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2.4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加快物流配送在连锁餐饮业中的发展,要加强既懂餐饮又懂物流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旅游专业学校、烹饪专业学校、物流专业学校在这方面要对专业做相应的调整,让懂餐饮管理的人才懂物流管理,让懂物流管理的人才懂餐饮管理,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以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做到观念创新、决策创新、人才创新。二是形成比较合理的物流配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高校设置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企业内部要有明确的员工培训目标与计划。餐饮业就业人数多,产业关联性高,具有投资潜力,物流配送供应商的加入潜力无限。
3 总结
正是因为存在诸多问题,所以餐饮业传统物流企业没有选择开展餐饮物流配送业务。这一方面需要物流企业先解决在传统物流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研究餐饮业配送的可行性,参照餐饮企业物流标准,制定合理的配送费用与服务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餐饮配送的工具,从业人员所要达到的卫生标准,从事餐饮配送所必须达到的要求,使物流行业对于餐饮配送有法可依,有统一的口径与卫生安全标准,使消费者放心,安心。
传统物流企业要从事餐饮业配送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坚信这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康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战略选择.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7):53-55
[2] 钟志平.试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核心竟争力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