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1

西方出现了奇异的天象。或许不能称作奇异,但这种情况我有始以来从没见过。那落日出奇的大,比普通的要大上一倍不止。让我顿时感到词语匮乏,不知该怎么形容它。更奇怪的是,它的身旁居然没有一片火烧云,更没有彩霞。仔细一看,天依旧是蓝的,没有一小块天被它染红。它就像一颗被涂满红漆的球,色彩固然亮丽,但你丝毫感受不到它的光和热。它就那样悬在空中,毫无依靠似的,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许久,它仍是浮在空中,就算快要挨到地平线,它好像会极力反弹回来。天,也还是蓝的,只不过没有那么纯净了,是很暗、很暗的那种。它到底在迟疑什么,等待什么?然而,它没有给我作出答复,还是纹丝不动地停驻在那里。

又过了很久,我再次惊诧了。好像是刹那间,天娃娃的脸泛起了一丝红晕;接着,红晕逐渐散开,最后,布满整个天空。也不知什么时候飘来了几朵云,被红色衬着,镀上了金边。噢,火烧云!然后,晚霞也随即而至。顿时,整个天空变得美丽而灿烂。

就在那一瞬间,太阳伴着云彩从天际滑落,就剩那璀璨的光芒滞留在空中,那,是它的微笑。

忽然,我恍然大悟。原来,太阳是在等它的家人——那些云彩。揣着思念,怎能安心回家?没有家人,没有幸福,没有欢笑,那不是家,只不过是一座空房子罢了。太阳想让一家人团聚,所以,无论多久,它也会等下去。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2

关键词:英语写作 汉语思维 词汇 句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6-02

1 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普遍

1.1词汇使用错误

首先,词语搭配不当。比如,有同学在谈到兼职的好处时写到:“Taking a part-time job can help us learn more knowledge.”英语单词“learn”对应汉语意思“学习”。但表示学习知识,与 “knowledge”搭配,应该用“gain”或者“acquire”。其它的包含“学习”的短语,如“学习外语”可用“learn /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技能”应该用 “master a skill”, “学习成绩”是“academic records”,“学习别人的长处”是“emulate others’ strong points”,而“以雷锋为学习榜样”则是“follow the example of Lei Feng”。

其次,词性使用错误。学生普遍对英语词汇词性敏感度不高。经常会出现词性误用的现象。比如说,有学生在描写中秋节明月时写到:I heard that the moon will be the most circle tonight. 改句子中,学生在本该用形容词(full或round)的情况下,使用了汉语意思相同的名词(circle)。

再次,“let”、“make” 结构的滥用。英语单词let, make等对应汉语意思“让”、“使”。比如说,学生想表达“今天看了一部纪录片,它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Today I saw a documentary film called…. It lets me think of the movie Harry Porter. 而“让某人想起”的地道英语表达应该用remind me of。英语中“让某人做某事”则多用askto do sth或havedo来表示,如“妈妈让我摆好桌子”,My mom asked me to set the table / My mom had me set the table;“老板让我重写报告”,The boss asked me to rewrite the report / The boss had me rewrite the report. 下面是“make” 的误用。有的学生想表达“台风吹倒了很多树”,The typhoon makes a lot of trees blown down (台风使很多树吹倒了)。该句主语是台风,直接用blow down 做谓语动词便可,句子可改为 The typhoon blew down a lot of trees. 又如,学生想表达“使我不解的事情是”,One thing made me confuse, “confuse”一词本身就是“使困惑”的意思,该句应该改为 One thing that confused me is…。英语中make 表示“让”、“使”时,多用sb1 / sth + make + sb2 + adjective (一人或一物让另一人觉得怎样) 或 sb1 + make + sb2 + do (一人使另一人做某事) 的结构,如You made me sick, Your words made me angry,My mom made me stay at home and take care of my younger sister.

1.2句子结构性错误

很多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缺乏基本掌握。在用英语进行写作时,偏向于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先用中文想好,再分解成词或短语,寻找英文单词或短语一一进行对应。这样写出来的句子除了语法上错误百出之外,通常也让人(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费解。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原文:

I/ drive the car/ bring him/ go outside/ at once. (一位同学在家照顾弟弟,弟弟说要出去买糖吃,“我/马上/开车/带他/出去”。)

At night, we / bring forward / go out / appreciate the moon / along the side of the river.(一位同学描写中秋夜赏月,“晚上,我们/提出/出去/河边/赏月”。)

2 如何克服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2.1加强词汇学习。

首先,英语中近义词和一次多义现象都很普遍。很多英语词汇翻译成汉语后,意思相近甚至完全相同,但是实际上内涵和用法不相同。仅仅通过中文意思来记忆单词,往往会造成认识但并不能正确使用这个单词。比如说 “doubt” 和“suspect” 都翻译成 “怀疑”,但doubt 实际上是不相信后面所说的事,而suspect 则相反,表示相信后面所说的事。又比如说“question” 和 “problem” 都翻译成“问题”,但 question 应该和 ask 或者answer 搭配,而problem 则和 solve 搭配。因此,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应该注重其使用的语境,在句子中学习词汇,注意词语的内涵和搭配。

其次,与汉语不同,英语意思的表达很多时候是通过某个词性的词汇在形式上加以变化来实现。比如名词加以变化(加-s/-es或不规则变化)表单复数,动词加以变化(加-s/-es, -ing, -ed或不规则变化)表示不同的时态和语态,形容词和副词加以变化(加-er/-est或more, most)表示比较级和最高级。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提高对词性的敏感度。

2.2掌握英语句子结构

与汉语不同,一个英语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可以独立做谓语的动词(可独立做谓语的动词形式:do / does表一般现在时态;did表一般过去时态;be + doing 表进行时态;has / have / had + done 表完成时态;be + done 表被动语态),如果还有其它的动词,应该根据要表达的内容,考虑:①加连词;②变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形式有三种:to do表目的或动作未完成, doing表主动或动作正在进行, done表被动或动作已经完成)或改名词短语;③用从句。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3

1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

语言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化的真正意义对于本文化群体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群体,则是非常陌生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群体,于是,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即无法在非本族语言的范围内寻找到能够表达其意思的相对应的词汇,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上。

2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的成因

2.1 传统积淀历史文化因素造成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传统的文化思想自然反应到语言上。传统的固然在人们的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就像这个“龙”字,在华夏文化中,“龙”字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之一,与凤凰、麒麟、龟合称“四灵”。除这个字义外,它还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形成一种中华文化图腾,现在称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可见其影响之大。然而在西方国家,“龙”(dragon)是凶险的,“因为在英语的历史上从贝尔沃夫时代起,龙就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这是传统积淀造成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其进一步的发展就造成了词汇空缺。再如“中秋节”Mid-Autumn Day;“泼水节”Water-Splashing Day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佳节,是中国优良文化的积淀,悠久历史传承至今的瑰宝,这些传统文化佳节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被中国人所专有,它们也在一些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中流行起来。而欧美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有不少词汇包括他们的节日都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如a covenant of salt(不可背弃的盟约),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较之,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佛教和道教是分不开的,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法无边。再有一些如“武术” wu shu ,“功夫” kung fu,这些民间的特色文化,在中国还未对外开放,这些对西方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这些都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所造成的词汇空缺。

2.2 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地域文化差异指的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差异。语言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俚语、俗语、格言、谚语等都带有浓烈的汉名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汉民族是生活在亚洲大陆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而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一直很发达。两者的不同就出现了汉语文化中很多词汇与土地有关,而在英语词汇中很多都与海有关;例如,汉语用“土崩瓦解”形容彻底崩溃,无法收拾,而英文用“get into hot water”表示陷于困境。“烂醉如泥”英文用drunk as a sailor,这里不用泥,而用的是水手。

此外,地域的差异影响到的气象变化进而还会影响到农牧业,这方面的不同是造成中英无对应词汇的另一个因素。不列颠岛西北山区潮湿多雨,其后属湿润型,在树林里适合生长蘑菇,而中国地处东南亚,幅员辽阔,各地的其后差别也是相当大的,于是汉语中用来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的成语“雨后春笋”被译成英文时就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or to mushroom up。

2.3 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

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如饮食,婚嫁,节气,对色彩的偏爱,亲属关系等等。这些差异也常常使语言间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比如,在中国,人们喜欢在喜庆的节日里用红色来装扮,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好运,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喜欢穿着红色的衣服;而在西方国家里它们则认为红色代表着暴力与血腥,新人们在婚礼时则以白色来代表它们纯洁无瑕的爱情,但在中国,白色却时常表示不幸。所以英语中的吉日不是中国人所想象的a red day正确的应该是a white day。而汉语中所说的红人则不可以翻译成a red-haired girl,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a white headed boy.再如,中国古时候女子要以三寸金莲为美,于是就有女子“裹足”bound feet: a vile feudal practice which crippled women both physically and spiritually, 以及“童养媳”child wife: girl raised from childhood to be wife of son of family.

3 结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感情和愿望,交流思想的方法。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包括旧词新义、流行语、外来新词语等;甚至不少己湮没多年的旧词语也频频亮相,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汇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研究也将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英语教学和研究界的一项重要的探讨课题。中国的语言工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研究就不能仅仅停在“中国特色词汇”这一小的层面上,对于其它层面也应对其深入的、联系的、广泛的研究。应力求使中国英语贴近中国的社会现实、努力以全世界的英文读者为对象,来大力传播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陆.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2002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4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字词语义辨析;2.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语;3.对词语或语句进行点评或赏析。

【解题策略】

一、字词语义辨析。如:

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1)燕剪春风: (2)鹰击长空:

(3)雁横烟渚: (4)莺穿柳浪:

本题着重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只是局限在对词语本义的理解是断然不行的,必须放在特定语境中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参考答案:剪、击、横、穿

二、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语。如:

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为一体的,绿树是人的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

“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为一体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为什么?

解答此问题要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义,二是善于根据它所在的语境揣摩。

参考答案:不能。“交融”指组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指合在一起,是可分的。用“交融”更能体现人的生命与绿树生命的密切关系。

三、对词语进行点评或赏析。

对关键词语含义的品析,第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第二,要注意词语的感彩,判断倾注作者感情的词语,是表示赞美、肯定的褒义词,还是表示贬斥、否定的贬义词。第三是看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准确运用,会让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韵味无穷。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例文展示】

门铃

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丁零零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年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

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吧,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

小女孩没有说话,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有删节)

【思考练习】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解题思路:需要将词语的本义和本文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进行品析。

【在线演练】

父亲,一个尊贵的称呼

文/马 德

在塞北农村老家,父亲叫“大大”,多少年了,一直这么叫。然而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这个叫法是那么土气。

事情还得从邻居家说起。邻居家的男人在城里上班,妻儿都跟着去了,平时很少回来。我9岁那年,中秋节前夕,邻居一家回来了。父母过去,嘘寒问暖说了好长一阵子话。我怯生生地站在他家门口,往里张望。那家的儿子同我一样大,只是长得白,一副城里人的模样。

其时,他的手里拿着一串晶莹黑亮而又水灵的东西,正一颗一颗揪着吃。什么东西呢?我不住地咽着口水。我上前一步,怯怯地问:“你吃的是啥?”那儿子眼皮也没抬,说:“葡萄,我爸爸给我买的。”平生里第一次知道,有一种水果叫葡萄,也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个称谓,就像那串葡萄一样水灵,润泽,剔透,浑身透着香气。在一个小孩子看来,“爸爸”可以为自己买来从未见过的葡萄,“爸爸”有城里人的洋气和富贵,“爸爸”才是父亲最好的名字。

后来,我疯狂迷恋小人书。恰好父亲到后草地换粮,要路过县城。我央求父亲:“大,你给我买一本小人书吧。”我故意把“大”叫得亲切些,好让父亲高兴。父亲没说什么,随口就答应了。每天,我站在村口的高坡上盼着父亲回来。好容易熬到了,我小心翼翼帮着父亲卸了车,饮了牲口,然后,心怀忐忑,问父亲小人书的事情。哪料,他很生硬地扔出一句“回来的时候,书店关门了”,然后头也不回,就进屋吃饭去了。院里,只剩下我,两眼蓄着泪。

高考后的那一年暑假,我一个人去大同打工,说好一个月后就回来,但是一直到秋天,迟迟不见我回来。母亲急了,说把我丢了,一天到晚惶恐得不知道该怎么好。父亲却显得很轻松,说:“没事,你就放心吧,准是包工头还没给他算了账,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说归说,父亲晚上却睡不着了,不停地翻身。白天,没事就到坡顶上望一望,看大路的尽头,会不会有一个瘦小单薄的身影突然出现。有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他还要去望一趟。回来后,他和母亲谁也不说话,只是不停地叹气。

那一年,我回来后,母亲抱着我哭了好长一阵子。父亲呢,在一旁看着我,只是傻傻地笑。很少做饭的他,那天破天荒地对我说:“儿啊,你想吃什么,大大给你做!”仿佛是第一次做父亲,他把“大大”两个字拉得长长的,洋溢着说不清的骄傲、自豪和幸福。然后,他捋起袖子,和面,做饭,进来出去,把锅碗碰撞得叮当作响,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悦耳。

老家有一个说法,人去世的时候,儿女若都守在身边,叫“有儿有女”。临终,父亲看着我和姐姐守在他身边,他说:“大大也算是有儿有女的命,这一辈子,知足了。”说完,他苦笑了一下,眼角淌出豌豆大的两滴泪来。那一刻,我感觉,我的心里潮水一般涌过一样东西,那是我的泪水。泪,淹了心。

现在,我的儿子管我叫爸爸。当然了,还有好多孩子,他们并不管父亲叫爸爸。但,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渐渐学会明白,这个抚养你长大的男人,人生背后有着说不完的苦辣酸辛。无论是大大,爹,爸爸,还是其他称谓,其实,他们都属于一个尊贵的名字:父亲。

【思考练习】

1.“也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个称谓,就像那串葡萄一样水灵,润泽,剔透,浑身透着香气”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其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小心翼翼帮着父亲卸了车,饮了牲口,然后,心怀忐忑,问父亲小人书的事情。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5

关键词 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 范畴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ela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concept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YE Fengyun

(Heyuan Polytechnic, Heyuan, Guangdong 517000)

Abstract Cognitive categor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ir vocational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Vocational teachers should use this theory to improve vocationa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eaching basic vocabulary, strengthen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lexical category and expla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totype.

Key words vocabulary teach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categorization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他们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分类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分类的心理过程通常被称为范畴化(categorization),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范畴化的产物。认知语言学范畴观具体分为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为依据,探讨其对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旨在解决中职英语教师应该着重教什么词汇以及该怎样讲解这些词汇等问题。

1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注重基本词汇教学

目前我国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多教师误认为基本词汇不用怎么教,要教就教一些难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死记硬背地记一些难词,但他们对如何使用这些难词却是束手无策的。另一方面学生忽略了基本词汇的学习,导致他们无法用英文来表达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

范畴的层次被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范畴、上位范畴、下属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是能体现文化突现性、实现认知需求的范畴;上位范畴是最具概括性的范畴,各成员之间没有足够的共性构成一个共同的完形;下位范畴具有清晰可见的完形和许多个性特征。认知科学表明,人类的大部分思维是在基本层次上进行的。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对周围的具体事物进行分类的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中最熟悉的部分。人们是在认知基本范畴的基础上,产生或习得基本概念词语的,因此,基本范畴词语与基本范畴具有相统一的特点。正因如此,词汇教学应选择经常使用的词汇,即使用频度高的基本词汇。例如《英语》(基本模块)上册教材第一单元里面的基本词汇room可以和其他词构成很多复合词:classroom(教室)、bedroom(卧室)、roommate(室友)、sitting room(起居室)、washing room(盥洗室) 、workroom(车间)、living-room(客厅)、reading-room(阅览室)。相比起来,其上位词building(建筑物)和下属词classroom(课室)的构词能力则弱得多。

基本词汇简单、构词力强、词义丰富、搭配多样,是日常交际的基础。基本词汇就如建房子的砖头,没有了这些“砖头”,其他材料再优质,也不可能建成房子。大多数中职生的词汇量比较少,有些学生可能一些很简单的基本词汇都没有掌握,如:can能够、man男人、 meet见面、 study学习、 look 看见等等。由此可见,基本词汇在中职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基本词汇才能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2 范畴等级结构理论:加强词汇的范畴归类

笔者现任的职校使用的教材是《英语》(基本模块)上册,教材中每个单元大约都有40~60多个单词,要求中职生一个单元内掌握这么多的单词是十分困难的。笔者在实际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常常使用简单、传统的词汇教学法,自读-跟读-纠错-记忆。笔者错误地以为词汇教学就等于督促学生背单词,于是,每个星期都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词汇的听写,按照课本的单元顺序,逐个单元地进行听写。虽然这种方法让学生记住了一些词汇,但要求学生在书面表达中使用学过、背过的词汇,他们就会错误百出。

这种直接词汇教学法,就是对词汇刻意的、有针对性的专门教学,其方式通常是对词汇的语义、语音、结构、用法以及其他相关方面进行讲解、说明、操作等。笔者对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学生不喜欢这种传统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法枯燥无味,学生上课时提不起劲,而且背熟的单词很快忘记。总而言之,直接词汇教学法的学习效果很差。

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直接词汇教学法,教师应加强词汇的范畴归类。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等级结构理论中的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理论为依据,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将某些意义、性质、特征、类别方面相近的一组英语单词进行语义聚合。分类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手段,符合人们的记忆习惯。教师应将所学的单词按照不同的范畴分门别类,将所学单词合理归类。第一种分类:按词性归类。如:名词driver司机、 name名字…,动词be是、 have有、drive开车…,形容词careful小心、happy高兴…,副词carefully小心地、 happily高兴地…,介词in在…里面,on在…上面…,代词he他,she她…。第二种分类:按用途归类。如:服装类coat大衣,shirt衬衫,skirt短裙,shoes鞋子…,食品类cake蛋糕,rice米,…,运动类 football足球,basketball篮球…,交通类 bus公共汽车,car小车…,比如学习 Christmas圣诞节一词时,就联想到Children's Day儿童节,Women's Day妇女节, Teachers’Day教师节,Tree—Planting Day植树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National Day国庆节,New Year’s Day新年,Spring festival春节等一系列的节日名词。

如果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只按照教材后面的词汇表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记住这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为学生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范畴等级分明的词汇网络,这样呈现在学生大脑中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词语,而是相互联系的实物个体,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个个的词汇网络进行学习和记忆单词,词汇学习就可以事半功倍。

3 原型范畴理论:重视词汇原型意义的讲解

认知语言学认为原型范畴不是通过充分必要条件建立起来的,范畴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典型成员,也是该范畴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成员。语义范畴的义项成员具有不同的地位,它们有中心义项、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即以某个语义原型为基础或核心意义(prototype meaning),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其它词义,从而形成词义的辐射范畴,词义的抽象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一词多义是人类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而原型范畴理论为一词多义提供了充分的理据性。

一词多义一直都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难点,从语意角度上来讲,一些词汇的含义就其内涵、外延而言在两种语言中不尽相同。词汇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学生清楚所学单词的含义。教师应重视词汇的核心语义,也就是说在讲解多义词时,应重点讲解词的原型意义,让学生掌握词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讲解“家”,它的核心语义是“家庭”,“家庭所在地、某种行业、某种专业知识的人、学术流派”这些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或辐射出来的。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词语的原型意义,理解多义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多义词。

教学中应通过手段使学生了解语意和情景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意,从而便于记忆。单词“hard”是一个多义词,该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1)He gave the door a hard push. (猛推)

(2)He is a hard worker. (努力工作的人)

(3)Don’t you be so hard on me. (苛刻地对待我)

(4)Her hard voice could be heard even outside the room. (冷酷无情的声音)

(5)He was hard up and asked me to lend him a dollar. (手头拮据)

(6)Jim shook hands with Andy just to show that there were no hard feelings.(不友好、敌意)

形容中秋节的词语范文6

一、感知艺术形象

诗词的艺术形象指的是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的具体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即意象)。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必须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情操等。有时诗句中运用了含蓄、象征、双关、比拟等手法,就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人世际遇,展开联想,深入分析。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江苏泰州市:“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江苏宿迁市:“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甘肃天水市:“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例1.(2011年湖北黄冈、鄂州、随州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试题评析】对于景物形象,平时要积累其寓示或象征的固定意义,并结合诗句关键词与细节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情感。鉴赏人物形象,要充分感知人物的精神内涵,有时还要注意形象是以比喻或比拟的方式出现。感知理解时,要识别形象及身份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形象的基本特征或性格如何,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等等。这道题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抓住“白头”“搔短”“不胜簪”等显露的形象特点,结合全诗“感”“恨”的情感基调,就能体察诗人内心的感情、精神和品质。

【答案示例】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品析炼字佳句

品析炼字佳句,是中考古诗词鉴赏关注的热点,是理解诗词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以期获得语言上独特的审美效果和特殊的艺术魅力。炼字,主要是领会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及诗眼、词眼;佳句,主要是品评具有哲理、比喻、暗示、象征、抒情等意味的句子。解题时通常先要明确手法;再阐明其语表义,有时还要挖掘它的深层义或言外之意;然后展开想象,描绘该句景象或形象;最后点明其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创设意境或艺术效果。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广西河池市:“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浙江义乌市:“‘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河北省:“简析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2.(2011年四川泸州卷)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①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②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试题评析】这道题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既要体会“飞”的多重意蕴,又要体会名句的妙处,词句均有,从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古人讲究篇中炼句,句中炼字,鉴赏炼字,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效果等不同方面来体会。诗前两句景中含情,联系下句船速之快和“注”中“进京待选”,就可从表层描绘中感受花飞的盛景和从深层衬托中感受花飞的心情。后两句写云,写诗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有诗人富有情趣的错觉,又有诗人“与云俱东”的抱负和信心,同时还蕴含哲理。

【答案示例】①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②运用了静中见动(或以动衬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描述意境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体会意境,就要反复揣摩诗词中融入情感的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感受“此时”“此景”“此人”的“此情”,从而把握诗词的画面气氛和思想感情。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图景画面;二是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三是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浙江湖州市:“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四川成都市:“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陕西省:“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例3.(2011年广东清远卷、河北承德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试题评析】中考对意境的赏析,基本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具体生动的画面。描述画面,也需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否则所描绘的画面就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不符。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充分展现诗词中形象的特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形象生动。有时还需把营造的氛围或图景用一句话点示出来。此题要抓住初春景物“莺”“燕”的特征,充分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啼鸣;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在湖边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四、把握情感主旨

诗词中会倾注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近年来,情感主旨类试题一直是诗词鉴赏的一个热点。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可以细化为几个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诗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怀古伤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烦闷抑郁等。要想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就要从诗词标题、反映的题材、关键词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时代与人生经历等方面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显露感情的词句和后部分议论、抒情的核心词句。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云南德宏州:“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青海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湖南娄底市:“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4.(2011年江苏泰州卷)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下题。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试题评析】诗词中的情感主旨,可以是具体的心情感受,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可以是集中单一的抒发,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此诗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悟和局部理解的能力,解答时应分四步:读全诗语句,揣题目注释,抓意象情词,悟感情倾向。从题目、注释和内容可知写的是对李白的怀念,抓住诗中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哀”“怜”)和形象的刻画(李白的奇才、世人的嫉恨及诗人的感叹),以及颔联的对比和尾联的渴盼,就可明确诗人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五、分析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诗词中的手法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用典、对偶)、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或烘托、动静、虚实、正侧、抑扬、渲染、观察或感觉角度、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大类。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诗中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贵州遵义市:“‘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湖南怀化市:“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宁夏区:“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例5.(2011年广西来宾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试题评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领悟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去把握,又要从关键语句上去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品读感受。答题应抓住两点:一是找出表现手法,二是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既要分析表现景物的技法,如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又要分析景中融入的雄心壮志,特别要对全诗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细细品析。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六、比较风格题材

比较古诗词,可以在同一诗词中比较版本差异、字词替换、前人评析与今人赏析等,也可在不同的诗词中比较同一诗人的创作风格,比较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景物、形象、意境、情感、手法等的异同。比较鉴赏有时要同时品读两首诗词,它可以把同一或不同的形象、情感和手法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对诗词理解更深入,感悟更透彻。开放性大,要求高,有一定难度,故近几年诗词比较鉴赏题有所减少。赏析时只要我们知晓、对比诗词的语言风格(如苍凉雄壮、豪放旷达、沉郁悲壮、凄婉柔丽、伤感缠绵、委婉含蓄、清新自然等)与题材内容(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赠友送别、羁旅思乡、边塞征战等)的异同,就能快速了解诗词内容,把握其情感与要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甘肃天水市:“[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江苏连云港市:“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江西南昌市:“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例6.(2011年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②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试题评析】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深刻的感悟与理解,也容易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古诗词的归类比较赏析,通常选择题材类似而风格有差异的作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比较诗词在形象、内容、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例题中两首诗歌都是写雪景以及雪天中的“钓鱼人”,营造出廓远旷茫的境界,但一个是动,迎风赏雪,超然自得;一个是静,顶风冒雪,凄清幽独。答题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构想情境,联系作者的境况、身世和情感寄托,人格志向来分析。

【答案示例】①《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②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七、关注探究运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更注重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题型的设计,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向实际能力、社会生活、课外操作延伸。这类题关注探究和实际运用,要求考生发掘意蕴、探讨问题、联系生活、实践感悟,这样缩短了文言与生活的距离,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它以活动为载体,以辨思为方式,以运用为目的,结合探究、名著、对联、口语交际、音乐图画、现代诗文、地域文化、节日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在综合实践中领会古诗词的典雅与魅力,激发学生学诗词、爱诗词、用诗词的兴趣。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浙江金华、丽水市:“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四川宜宾市:“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福建泉州市:“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福建厦门市更是以“鹭岛竞飞鸢”为综合性学习将诗词鉴赏融入活动中进行设题考查。

例7.(2011年辽宁沈阳卷)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①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②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试题评析】将诗词与探究相结合,在综合实践中理解运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诗词的形象、内容、情感和手法的过程中,在演说、归类、听唱等活动中运用诗词,是诗词鉴赏走向开放、走向生活的常见方式。诗词中一些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经典意象,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体现某种情愫、品格或志向,如“月”就代表思乡、怀人。此题材料诗文结合,要求学生从中探究形象的共同规律,进而概括出新的内涵特点,并结合主题拟写宣传语,进行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