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营销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营销创新范文1
不断创造价值和附加值
永业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所谓创新,不等同于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或单一的奇特的手段。创新是一种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没有定势。所谓企业创新,就是通过资源的整合,找到一种系统的适用于自身发展或阶段发展的有效方法。永业在企业定位上、产品上以及营销手段上都通过创新寻找到了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方法。
作为企业战略,永业一直以来将自身定位于服务中国三农的高度上,尽企业自身力量不断寻求解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的方法,而不是将自身简单地定位为卖农药、卖肥料的企业。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口饮料怕色素。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加重,而追溯食品安全的本源在于农村。永业在战略方面从点着手,思考如何通过科技与产品服务三农,打造18亿亩耕种土地到几亿张餐桌的“高速公路”。
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在营销方面,永业也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眼见为实、逆向营销”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在产品功效方面,永业通过建立大量的样板田,让农户、消费者亲眼见到产品给其带来的效益,结合农村的消费特点,通过事实来换取农户对产品的信任,建立产品的品牌和口碑。
永业从未将生命素产品简单地当做一款肥料来销售,在整个销售环节中,不仅将产品销售到渠道,而且在渠道销售的环节中厂家全程参与指导,最终将产品送到农户手中,并保证其功效能在种植中起到作用。
在市场营销模式方面通过样板市场的启动方法、客户员工化的运营,永业思齐管理学院对渠道进行的企业理念、管理的传播培训,有效解决了以往的厂商矛盾和厂商博弈的现象,并且通过向渠道开放品牌,复制企业的理念和管理经营模式建立了稳定、持久的销售渠道。
精耕渠道:
打造高效统一的共同体
仅仅依靠创新是不够的。创新是需要通过执行来实现的。如何保证一个企业具备持久的执行力,这就要靠精耕细作、过程管理来实现。永业在营销方面根据“眼见为实、逆向营销”的销售策略,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建立渠道,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田间地头,从产品样板田、产品功效传播入手,从市场渠道调研、市场需求调研、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调研入手,将营销的触角直接延伸到终端,将市场整体交给合作伙伴进行委托管理,并且将自身品牌对所有生命素的销售终端开放,统一部署形象,统一销售服务,统一价格体系。
永业不仅赋予终端产品推广的职能,而且赋予终端对农户服务的职能,即将永业生命素提供给农民的同时,一方面指导他们科学种植,另一方面组织农民成立经济实体开展合作,从市场和销售的角度降低买难卖难的风险,帮助农民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
同时,永业通过内部的管理机制,将永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管理经验、营销模式、销售方法平移复制给了合作伙伴,把诸多渠道合作商真正变成永业的伙伴,使他们成为了农资一线市场的“小永业”。这样的渠道网络体系,为执行力提供了保障,使得企业的营销不会在市场中、渠道环节中出现断层,确保了永业的各项营销方法得以很好的开展和实施。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提升了企业、渠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开启“蓝海”:
绝对差异决胜市场
在生命素产品品牌构建方面,永业有着明确的定位,它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款农民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一开始就在建立永业生命素自己的品牌文化,并且通过高举高打与地面切合相结合的方式,使产品品牌得以全面的落地。在农资市场中不少产品因只顾埋头做品牌,却忘了如何使自身品牌结合消费者落地,导致投入很大,但效果并不明显,或投入很大,与竞争产品雷同,使人无法记住。
永业的品牌宣传,并非自己独创,而是平移复制、吸取了其他行业的很多优秀的做法与经验,即通过高空的密度宣传,结合产品自身特点落实到农户中。在高空通过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宣传,在地面结合农村市场广阔而分散的特点,通过户外广告、案例推广将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渠道中的每一个零售终端作为宣传的平台,最直接地影响生命素产品的使用者。同时,2011年永业成功邀请著名影视明星王宝强代言生命素产品,更赋予了产品品牌文化和内涵。同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公益活动,给品牌赋予有文化、有感召力、有生命力的鲜活内容。
不论是市场工作,还是品牌建设,要做到精耕细作,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如何确保执行力,团队、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永业多年来依靠针对过程的管理,通过绩效的量化、奖励前置激发人员自主的主观能动性,把“让我做”变成“我要做”,充分激发员工自我工作的热情。
永业为自身以及自身的产品在市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战略、战术的差异化,决定了永业在营销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生命素产品得以快速的推广,能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熟悉和使用,真正能够为农民通过创新的科技、创新的服务和营销实现增产增收增效。从而确保了健康食品的产出渠道,能够为城市提供合格的、健康的食品做了保障,真正搭建健康食品产业链条。
农业营销创新范文2
【关键词】现状分析;创新能力;建议
现在是新的经济环境,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专业竞争方面,学科建设发展滞后,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劣势,学生都是死读书,没有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亟待解决。
一、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在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相对而言起步比较晚,实力还远远不足
在农业院校中,对英语专业的重视度不够,英语专业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基本上都是依靠其他专业而得以生存。如果与专业的外语院校相比较,那么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更是相差甚远。近些年以来,出现了国际合作办学,这无疑对英语专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更是给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当头棒喝,使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难上加难。
(二)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自身存在问题
在我国的农业院校中,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而且这个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英语专业的发展,而且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三)国际形势相对复杂,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近年来,英语专业已经不再是热门专业,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立足之地,社会没有太多的市场。各大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国民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无疑给英语专业的学生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选用一些不仅英语水平高,而且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不可逾越的挑战,因为他们的专业过于单一,即使毕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农业院校怎样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当前我们最棘手的问题。
二、培养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创新
社会永远都需要人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人才也越来越抢手。当前的市场需要的是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个人需要,更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当前高校的英语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能力,尤其在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中,创新能力更加重要。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由于传统的教育,学生们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学生们的个性被一点一点地压制,即使曾经有创新意识,也已经被打压得无影无踪。
三、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一)树立创新观念
在指导思想之上,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们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理念。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树立起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创新方法,让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把学生们培养成一个创新型人才。
(二)创新教学内容
教师要从自身条件出发,要充分地考虑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到整个时代的要求,考虑学生们的个性发展,要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把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特色突显出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结构更加具体化,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教育课程,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的设置不能死板,要灵活变化。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不能只是单一的英语专业,应该设置不同的英语专业方向,创设多门学科和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究活动,把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的相关知识,使英语专业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四)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院校中英语专业学生们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使用创新的教育模式,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开展教育。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学生会完全被动,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们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师也要注重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五)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在农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执行者和促进者。作为农业院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一个质的飞跃。无论是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不可替代的引导者,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无疑是基石。
(六)创新实践环节
除了对课堂上的教学进行创新之外,创新实践环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把学生们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使学校的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英语演讲比赛、安排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去相关单位实习,让学生们在亲身经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和学生们将来的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们迈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们安排研讨会、交流会等,让学生们与最前沿的知识相碰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四、结语
农业营销创新范文3
关键词 个性化;课程体系;创新;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30-03
1992年,教育部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完成研究生阶段英语教育的学生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2004年颁布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国际化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从三版大纲和纲要中,不难看出我国高校研究生英语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从最初的以写、译为主的“哑巴英语”到成为可以熟练运用的交流工具,再到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英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工具,打开通向世界的桥梁。
为了适应这一教育大方向,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高校已经开设学术英语的相关课程,也更加注重学生听、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走上国际舞台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可以说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1 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业高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增设各种非农专业,大量招收经济学、管理学等热门专业学生[1]。而传统涉农专业学科则招生困难,不少相关专业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无人申报,只能通过调剂或者降低要求吸引学生,农业专业的研究生英语入学成绩也因此相对较低。不少农学专业研究生来自农村等英语教育发展较弱的地区,语言基础较差,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很低。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位教师设计了一个试验,调查农业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词汇量的大小,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平均词汇量测试成绩都低于目标值,受试者平均词汇量测试成绩与所需要掌握的词汇量目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2]。种种情况导致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育比一般高校严重滞后,至今仍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境中英文交流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华南农业大学的4位教师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存在于农业高校的英语教育问题主要有:英语教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的英语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口语能力严重滞后;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待改革,教学方法需向趣味性、实用性转化等几点[4]。不少研究生无法翻译自己的论文标题、摘要,也无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西方的文化常识更是知之甚少。这些教学中的“短板”严重影响了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育的质量,也对学生在各自专业中的研究产生了一定阻碍,因此亟待改革。
蔡基刚教授认为:“要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让学生将专业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要提高学生英语开展学术研究和专业工作能力[5]。”让专业与英语学习互相结合,就是要根据不同群组学生的不同需求,细化、定制教学方案,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的创新课程体系,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学习,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6]。因此,根据学生的需求、喜好贴身剪裁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成为了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最关键环节。
2 农业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原则
2.1 科学性
在农业院校研究生英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设计课程体系首先要秉承科学性的原则。这就要求英语课程改革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针对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的特点,根据研究生自身的语言水平,科学、系统、有针对地改良英语课程设计。目前各高校研究生都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然而对于农业院校部分原本听说读写能力较差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和专业英语的相关课程难度太大,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分层级、分专业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践行英语课程体系创新的科学性原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科学地创新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第一步就是要通过问卷、测评等方式摸清本校研究生的学习意愿、语言基础和学习能力。同时,在专业课导师间开展调查,了解不同专业研究对英语学习的不同期许和不同要求,双管齐下,才能明确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和目标。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从英语学习的特点出发,从学生本身的语言水平出发,立足现实,对研究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学术发展负责,设计科学的创新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英语教育应有的工具作用。
2.2 个性化
因农业高校所在省市的自然农业条件、农业科学发展环境不同,农业、非农业专业也各有特点,在研究生英语课程设计上更要体现个性化原则。举例来说,由于农业院校不同专业研究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相差较大,硕士生和博士生语言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如果全部采取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那么改而未改,创新仅流于表面,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得到明显提高。课程体系创新要“多套备案,学生自主,突出个性”,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语言水平准备多套方案供学生自主选择,将通识英语教育和专业学术英语教育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和辅修课相结合,不仅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还要培养国际化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同时,实现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就要求农业科学相关专业利用好各自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英语教育也要走出课堂,迈向实践,既可以在田间展开专业英语教学,也可以模拟学术会议推进学术英语教学。换句话说,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创新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地域优势、学校资源,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扬长避短,突出个性,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3 动态化
农业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创新,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师经验、学生水平、专业研究发展不断自我更新。个性化课程体系创新应当每3~5年重新开展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化,紧跟时代,贴近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此外,动态创新意味着英语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教改会议,多去各校开展访问、交流和调研活动。在学校内部,对教改项目提供经费支持,积极建设平台,让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与英语老师对话、学习,增进英语老师对农学专业知识的把握,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农业高校英语课程创新是动态的,是变量,必须按照这一原则根据人、资源和学术的变化,不断开设新课程,增强教学创新的力度与深度。
3 农业高校英语教育个性化课程体系创新措施
3.1 必修、选修、免修相结合
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新生在英语应用能力上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求,而还有不少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尚未达标[7]。按照科学性的原则,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水平展开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考试或其他相应的筛选制度,可以让一部分已经具有相当能力的研究生免修英语的基础课程,直接选修学术英语或者专业英语。对于普通达标水平的学生,可以部分减免通识课的课时,开设西方文化、专门用途英语等选修课。而对于农科院系中部分水平较差的学生,要在硕士阶段查缺补漏,分听、说、读、写将英语基础补上去,再有选择地增设部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通过这样的手段避免和本科英语教学课程设置重复,采用减免学习时间的方式鼓励优秀学生,促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热情[7]。
3.2 基础课、通识课与专业课相结合
农业高校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先进课程改革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缺点进行改进。目前普通高校研究生英语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3个模块:基础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其中通用学术英语主要分为学术写作和学术会议英语;专业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如电子工程学英语、医学英语、生物学英语等。尽管这3个模块的课程设计较为全面地培养了各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但在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方面还有所欠缺。考虑到农业院校的研究生英语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很难像本科那样开设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公选课,在这种情况下,全校可以共享资源,打通本科和研究生的选课系统,鼓励研究生多选原本为本科开设的文化通识课,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齐头并进。
将基础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业英语和英语国家文化常识等四大模块纳入“个性化”课程设置创新中去,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专业需求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才是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成功。与此同时,细化专业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模块,根据专业细分将农林英语改划为茶学英语、木材学英语、作物学英语等,和相关专业老师合作,有的放矢,让教授内容真正达到各专业学术研究所需英语水平标准。对通用学术英语则可具体细化为英语文献阅读与检索、学术会议听说、科技英语文献翻译、论文写作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用英语做学术研究、用英语学术交流的水平,以保证我们的科技研究不仅能够“引进来”,还能够更快更广泛地“走出去”。
3.3 普适性与个性化相结合
在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英语教学的普适性。对需要多加练习的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要以“贴身定制”的小班教学为主,每个教学班人数尽量不超过35人,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展现,也便于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而对介绍性质较强的文化通识课,如英美国家文化常识,则可以选择讲座式的大班教学,以保证学校师资安排的可行性,也符合英语习得的普遍规律。对不同语言水平研究生开展的基础英语课程,则需要大班与小班结合,让英语学习既满足普适性的要求,也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4 结语
总之,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个性化”创新要综合考虑国家英语语言教育战略发展规划、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研究生各专业的学术特点,还要根据农业高校的办学实际,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本着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原则,制定、开发出符合国家利益、学校发展、学科需求和学生兴趣的一整套课程体系。
5 参考文献
[1] 张蕴薇.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危机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16):307.
[2] 周浩,邱银香,张律.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社词汇量调查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0(1):143.
[3] 李玉萍.农业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8(3):79.
[4] 杨绍北,艾险峰,梁红梅,等.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1):62.
[5] 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9.
农业营销创新范文4
>> 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的“互联网+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资源视角的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策略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广西农产品发展策略 扬长补短调整农产品供给侧结构 县域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思考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中国在图们江地区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思考 漫谈基于供应链理论视角下的生鲜农产品营销模式 加大农产品市场信息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区域公用品牌创造农产品裂变“丽水山耕”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营销创新模式探析 透过“供给侧改革”反思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 农业供给侧改革风起农产品期货:复制“黑色传奇”? “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基于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绿色金融模式创新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看地产品结构升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5-30/2017-03-11.
[12]狄卫民,王怡宏,聂淼.试论“菜贱伤农”的成因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3(17):28-30.
[1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加大冷链系统建设政策性扶持力度[EB/OL].,2016-06-04/2016-06-28.
[15]王玲玲.京津冀物流一体化三地打造“互联网+”O2O模式.[EB/OL].http://.cn/system/2015/10/29/016308012.shtml,2015-11-02/2016-06-28.
农业营销创新范文5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 营销创新 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18-02
一、引言
山西省实施特色农产品营销创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打造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仅能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给农民带来真正实惠的利益,同时将极大地提高山西农特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并带动以农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山西区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古老文明,造就了山西娴熟的农业生产耕作技术和丰富的传统土特产品。山西的谷子、高粱、养走、向日葵、豆类等优质杂粮,苹果、棱桃、虹枣等干鲜果,中药材,杂交种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是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近年来山西省充分利用在种植“小杂粮’、干鲜果等农产品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规模发展优质杂粮、林果业、蔬菜业、制种业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其中一些农特产品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由于受“小杂粮王国”无形品牌的作用,山西已基本形成了小杂粮销售市场体系雏形,并辐射至全国大中城市和世界各地,北京、广州、上海和日本、韩国等地已成为小杂粮的主要消费市场;由省财政投资在遗城地区建立的黄河优质果品批发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衔接超来,全省果品商品率逮80%,并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销地型批发市场,山西果品已在南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山西省处于国家规划的蔬菜保护地最佳区域之内。良好的资源条件。互补的产季时令,较低的生产成本。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适中的市场区位。共同形成蔬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现已形成中南部冬春蔬菜生产和中北部越夏延秋茄果类、根茎类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格局。
山西是种子大省,由于南北狭长.山多川少,生态类型多,自然隔离条件好。再加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的种子单产高,质量好,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外销美、法、韩、以、台等14个国家和地区。
山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目前共有中药材1116种。没有开发和利用的中药材资源有134种,蕴藏量约为1.8亿公斤,目前已有7个品种、的野生中药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其中,甘草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其余连翘、猪岑、黄岑、远志、秦艽和山茱萸于国家三级保护物种,党参、生地、柴胡、山药等品质尚好。占国内外医药市场40%以上份额。生地、柴胡达60%以上。
三、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山西省特色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营销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特色农产品整体的营销效率还是比较低下,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特色农产品加工分级与标准化水平低。山西省不注重特色农产品加工分级与标准化工作,初级产品较多,深加工产品较少,农产品专业化、商业化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农特产品加工业规模处于国内下游。目前山西省杂粮加工率只有2%,商品率只有10%左右,出口量仅仅为0.1%。据调查统计。小杂粮加工企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仅有23个,年加工能力为4.7亿公斤,离全国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干鲜果品也存在加工规模小、加工深度不够、产品档次低;而在蔬菜业上。蔬菜的储藏保鲜、储运加工成为山西延秋蔬菜远销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山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为0.14: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值(发迭国家为2:1-3:1),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1:1)。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足有25%,比全国水平低将近5个百分点。山西省大部分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极差,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也不大。
2.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与商标建设意识薄弱。山西省不注重农产品的品牌与商标建设。没有意识为地域农特产品创造品牌,产品品牌建设薄弱,缺乏强力品牌支撑.难以区分同类产品。目前来看,山西特色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少。注册商标中的知名品牌更少.不利于拓展山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譬度。查看由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编印的《山西省著名商标专辑》可以发现,占奎省耕种面积12.5%的杂粮类农产品,只有“健康牌燕麦片”、“檀山皇牌小米”、“沁州牌小米”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但山西省的杂粮无一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果品类也仅“汾州核桃”是国内知名品牌,而蔬菜品牌也仅有“寿绿”牌茴子白、“乌金山”牌葱头、“魏榆”青椒等。
3.特色农产品的优质标准低。科技含量少,优质率低。山西省不注重实行农产品的优质标准,尽管多数农产品品质、品种比较好,但技术装备差.科技含量低,开发能力弱,农特产品加工制品多数是以制粉、磨面、或合成加工成食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新型制品。或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快餐制品还比较缺乏。优质农特产品少。山西特色农产品特而不优,特而不强,普遍存在优质率低的问题。由于生产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山西17个杂粮作物品种平均优化面积仅为16%,小杂粮产量29.8亿公斤。优质率仅为30%,即使是优化面积最大的马铃薯也仅仅达到35%。
4.销售渠道狭窄,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山西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市场功能不完善的问题,综合性市场多,专业性批发市场少。而且整体水平低,本地市场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低,销售渠道狭窄,渠道主体薄弱且环节多,市场基础设施差,市场功能低,尤其是批发市场,除了省内几个有名的枇发市场。如:太原桥西、大同振华等外,绝大部分批发市场还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只具备了初级市场的功能。严重影响着农特产品的销售。山西农特产品商品率不足60%。
5.特色农产品促销宣传投入少,力度不强。山西省不重视特色农产品的促销宣传。农特产品广告投入少。甚至很多农特产品投入几乎为零,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坐等顾客上门。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户没有能力做广告.一些销售企业即使有广告,专业性也较差。缺乏有效的诉求点。对特色农产品的营销支撑不足。由于不注重广告宣传,使产品没有知名度,市场拓不开,产品销不出。
要解决以上问题。做好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关键是营销策略的创新。
四、山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创新
1.汕西特色农产品基于4ps的组合化营销策略创新。实现农产品综合营销效益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4P”手段的应用。
(1)产品策略。产品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山西应综合的运用各种产品策略,除品质的提高、品牌的塑造外,重点是做好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包装工作.使其做到多样化、组合化、小型化、精品化、透明化、绿色化、国际化,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2)价格策略。特色农产品价格定得适当,既能增加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盈利。又能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一般农产品需求的弹性较低、通常不宜采取大幅度降低价格的办法促销售,在扣手段的运用上,主要采取累计数量折扣的方法。其擞,要对同类特色农产品实行分级分等,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定价。
(3)渠道策略。在铺售渠道选择上,重点应放在直接、短、窄渠道上,以尽量减少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山西特色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商、分销商做市场,具体可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把一些农产品集散流转的中心集贸市场发展升格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或专业市场。构成大流通模式,逐步向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过渡;可以培育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经纪人队伍。自行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同时要建立有形的市场网络。如生鲜超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
(4)促销策略。农产品促销I在培育农民自身营销组织的同时要加强非人员促销方式的运用,比如广告,不同的表达会在消赞者心目中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山西省应根据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不同特点,结合山西特色农产品的个性特点,挖掘其独有魅力,寻求恰当的广告诉求定位,采用独特的广告策划,科学地进行广告策划、广告定位,要着力挖掘特色农产品的文化优势、费源优势、人文优势,积极通过各种有效地媒体和形式向消费者传递有关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巧借广告树名牌拓市场,促进消费者的购买。
2.新营销理念和模式的合理运用。
(1)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念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的观念创新,首先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以市场为出发点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从山西省农特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看,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尚有较大差距,要想实现刺润、销售的快速增长,需要跨越式地借鉴和接受一些新的市场营销观念,改变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观念,比如从跟随营销观念到创造营销观念转变。
(2)实施绿色营销。农产品实现绿色营销,已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企业参与农产品国际竞争的新武器,也是21世纪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通行证。我们必额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使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实现营销绿色化。首先要树立农产品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开拓绿色市场,营造农产品绿色环境。打造绿色农产品产品策略。制定绿色农产品定价策略。畅通绿色农产品渠道策略。推进绿色农产品促销策略,建设农产品绿色市场体系、规范绿色市场秩序。
(3)实施网络营销。当前,农产品销售渠道流通不畅已成为阻碍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牧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应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产生巨大的影响。山西省应加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以网络营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为农特产品市场营销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网络营销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交易,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4)实施体验营销。体验是指在企业提供的消费情景中。顾客作为整个消费事件和消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参与设计、协助推动和浸入感受整个消费过程所产生的美妙而深刻的感觉。要注重营销“体验”。在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可以与旅游结合,通过营销“体验”,将农业、生态、休闲和娱乐等有机结合,提供农家乐旅游、野餐、现场种植等综合一体的附件增值服务,从而让消费者在特色农产品消费过程中感受与体验并行,实行情景终端模式和善于塑造情景。通过体验去营销农产品。
农业营销创新范文6
1农产品市场营销的要素分析
农产品市场营销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产品生产基地,只有保证农产品市场具备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才是一切营销策划的前提,并且农产品市场要有稳定的生产基地,这样才会保证产品源源不断的供应,以确保农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②强大的农产品营销队伍,我国各个领域都缺少高素质的营销型人才,国家应当加大力度培养营销团队,从而为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注入活力与创造力,同时,现代化的营销观念至关重要。③最好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笔者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发展行业协会的组建对于提升行业自律性、成员自觉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政府与企业、农民之间的供应局面[1]。
2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观念落后
实际上,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销售人员大多是农民或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员,他们不具备先进的营销理念,尽管各地政府已经大力的宣传与普及销售技术,但是他们仍然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经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如果不能够建立明确的营销理念与先进的营销手段就很难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矛盾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急需有效的营销对策。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销售市场却很难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营销观念还深深的根植在人们心中,我国的农产品营销市场仍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对于人们日益变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应当制定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营销战略手段。
(3)农产品销售监督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业市场的监督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够严格的对生产、销售行为予以监督和约束,例如一些生猪农产品的价格频繁的出现市场波动,这不仅引起购买人员和养殖人员的恐慌,更严重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与不规范,尤其是流通领域层层倒手批发、层层加码加价,导致消费者多花了钱,农民却难以得到实惠[2]。
3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策略
(1)创新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前提,我国的农产品走到了一个过剩的时代,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营销理念要被彻底的抛弃,只有通过确立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才能完善我国的农业经济。实际上,农产品市场营销不是简单的农产品销售,它还需要经营者对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有更为深入的了解,甚至创造出这种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完成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需要经营者提升营销观念,最大限度地将产品转换成现金,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2)创新农产品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各行各业都更加注重营销的手段与对策,但是农业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分析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创新型的营销策略,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更加了解对手,同时实现市场经营的目标,任何企业都希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与分析,现代化的系统市场营销组合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定位、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以及政治公共关系等,这些都是农业发展所必须满足的要素,通过全面、详细的市场调查明确服务目标,可以针对某一特殊群体设计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同时对价格、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的拓宽市场。
(3)创新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
农产品的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农产品品牌,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培育、扩张和保护,逐步奠定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塑造农产品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农产品品牌管理同其他产品的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样,都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都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因此,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决策与管理,才是实现我国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产品市场极为缺乏的就是这种品牌效应,国外有很多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其能够帮助农产品得到广泛的销售与大众的认可。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现阶段农产品市场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的着力点,希望能够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营销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的利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经济步伐的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凯.品牌营销模型研究[J].市场周刊,2014(10):222-224.
[2]吴兴安.关于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及对策[J].大众科技,2011(12):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