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1

1、工作状况概述

2、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

3、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4、下步工作计划

月销售工作总结注意事项: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销售员如何做一个有深度、有价值的月销售工作总结报告?一般情况下,一个完善的月销售工作总结报告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销售情况总结: 销售业绩和销售目标达成情况,要求既有详细数据,又有情况分析。

2、行动报告:当月都干了什么工作,都去了什么地方、工作时间怎样安排的,要求简单明了。

3、市场情况总结分析,包括:

(1)市场价格现状:各级经销商的具体价格、促销、返利、利润都是多少;

(2)产品库存现状:各级经销商的产品库存情况:数量、品种、日期;

(3)经销商评价:各级主要经销商的心态、能力、销售业绩情况怎样;

(4)竞争对手评价:主要竞争对手当月的销售业绩、价格走势、产品结构变化、重要的宣传促销活动、发展趋势等情况分析;

(5)市场评价:市场情况是好是坏,发展前景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机会。

(6)市场问题汇报:当月市场上存在什么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问题:积压破损产品的调换,促销返利的兑现,市场费用的申请,其他需要公司支持的事项。

4、下个月工作打算和安排:针对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

5、工作自我评价:自己工作的得与失、对与错。

作为销售员的导师、顾问与教练,销售经理要指导、管理好销售人员的工作总结与汇报工作。

1 、重视。销售经理对销售人员工作总结与汇报的重视,就会促使销售人员认真看待工作总结与汇报。

2 、要求销售人员汇报工作之前,认真做好准备。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导师导师制本科院校导师制高职院校导师制双师型导师

一.导言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专才育走向通才教育,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学分制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推广,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当前形式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全国众多高等院校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体现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高校主力群体――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于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制度创新――导师制便是其中一项颇具创意的新的尝试。

二.导师制

1.本科院校导师制

本科院校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经过验证,导师制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和利益。它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浙江大学费巩教授最早将牛津大学导师制引入我国高校,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里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侧重对研究生的学术和学业方面给予指导,面对人数众多的本科生和高职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高校主力群体――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学生的数量在增加,质量也有所下滑,学生的生活、思想、专业、就业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了,一种将专业教育和学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导师制由此产生了。

本科院校导师制将研究生教育成功的经验及先进的理念注入到本科生教育当中,同时又根据自身特点注入新鲜动力。导师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每名导师指导不超过10名学生。他们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习、论文和实习,还兼顾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就业,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它最大的作用是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了以往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的弊病,拓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彼此间亦师亦友,关系融洽,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建立。

2. 高职院校导师制

几年来全国本科院校广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导师制目前还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因为高职院校有着与本科院校不同的师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因此必须探索适合现实情况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导师制,才能真正发挥导师全面育人的作用。

2.1导师的资格与配备

2.1.1导师的资格

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生,学生的知识水平、自主能力、就业方向均有一定的差异。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帮助,思想上的引导,还需要对专业知识,就业方向进行指导解惑。因此高职院校的导师制是与班主任制同时实施的。班主任负责解决一个班学生的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导师的资格应具备中高级职称,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教风,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职院较注重引进的双师型教师就成为了导师制得以顺利实施有力保障。

2.1.2导师的配备

按照专业每位导师原则上指导的学生以不超过10名为宜,这样才有利于导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平等、亲切、自由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才能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解答专业上的问题,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确定就业方向等。

另外高职院校区别与本科院校的重要的一点是它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型人才,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导师制必须体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导师的社会资源必须充分,能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并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塑造与培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解社会的窗口和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可以在“2+1”培养模式中的第三年,实行社会导师制,即聘任一些相关企业的在教学、科研、企业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工程师等成功人士做导师。实行双导师模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做导师性指导、讲授社会实践课等方式,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接触企业、了解企业运作,为他们将来走出校门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渠道,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导师的职责

导师的基础职责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具体职责如下:

2.2.1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2.2根据不同年级情况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的过渡,并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不同学习方法的指导。

2.2.3导师应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熟悉学院学籍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和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向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2.2.4导师熟悉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熟悉每一位被指导学生,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动态、学习状况、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学业。

2.3导师的管理与考核

2.3.1在新生入学后及时给学生配备导师。导师的确定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将符合条件的导师资料发给学生,组织学生报名,最后综合确定导师。然后将导师名单和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名单汇总后统一报到教学科。

2.3.2院长负责导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导师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研究并听取导师的工作汇报,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导师履行职责情况。

2.3.3导师每学期就指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向院里交一份导师工作总结,并说明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3.4导师的考核学院组织实施,原则上每学期一次。考核内容是导师工作记实记录册记载情况、导师工作总结,所指导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情况。

2.3.5考核采取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档,考核优秀的导师一般不超过导师总数的20%,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提职晋级的依据之一。学院导师考核结果报学院教学科备案。

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它的优越性表明导师制的实施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它在高校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师制是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他满足了学生知识拓展的需求,在今后的导师工作中,我们还将一如既往的探索,在探索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建一种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导师制,并将它不断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3

在师傅的鼓励、指导和帮助下,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起来。作为徒弟,我成为了导师带徒活动中的一名受益者。初来公司之时,虽然我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但是没有实际性的接触工程这个行业,所以对于施工我也不是十分了解,因为理论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一年的实习期中如何实际理解工程实际的含义,懂得施工的具体步骤,以及注意各种事项,如何与搞工程的各种人员打交道便成为我的当务之急。刚到工地,我仍然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从哪里做起。在师傅的指导下,我慢慢的知道了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在此我向师傅以及平时工作生活着给与我莫大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真心的感谢。现将我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作为一名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

在学校我们只是对于工程方面的知识有一些大致的、片面的认识,而这些知识对于一个技术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从严要求自己并且不断的学习规范、图纸等与工程实际相关的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的实际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好的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现场、服务现场,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个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

二、互相学习,虚心请教。

我们首先得学会放下自己的身份,我们不在是一个学校的学生,而仅仅是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我们毫无工作经验,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都要求我们平时工作中多观察,多请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向现场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员工请教以及从师傅那里学的了许多施工经验,同时也学到了工作细心和待人处事的方法;在工作中学到了如何总结经验,最大程度的避免犯错,向同事和前辈请教,虚心接受批评。许许多多的实践指导着我应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开展工作,更好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不断在工作中充实自己,在熟练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和以往经验的同时,也不断积累工作中的未知经验,做到在工作中少犯错,到不犯错,成为一名优秀的中铁员工。

三、加强自我总结,在得失中不断成长。

师傅的言传身教不仅仅让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指引着我不断向新的更高的高度成长。在师傅的要求下,我平时注重加强自我总结,总结施工中的一些方法、施工中学要注重的一些重点事项、必须得控制的一些参数以及平时的一些得失。一年的工作学习中我也总结了一下几条:首先是关于工作态度的问题,虽然我工作的内容不是设计一些高、精、尖的行业,但是也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多跑现场,多查规范,多抓细节,在保质量的同时杜绝一些安全质量隐患。这不仅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勤学、善思、多记是我自己一年来的总结。

基于目前隧道施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向周围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施工技巧,学习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在各种为什么么中看看努力尝试创新。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但要懂技术指导,还要懂得现场管理,要学会管理,管理施工队和施工工人,保证施工工人按正确的技术规范去施工,对于不正确的施工情况,要及时制止并予以改正,当然,这要以自己熟悉各种技术规范为基础,这样才能在管理中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创新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才在企业竞争中占据根本优势,谁拥有大批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设计企业的兴衰。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大多是原事业单位性质经过体制改革的产物,因此,在市场化的初期阶段,其人员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特征:市场化的人才严重缺乏,管理人员奇缺,一度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使科技力量受损。这些问题将给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屏障。本文就我国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出发,通过对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经验得到启示,从而提出新时期勘察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科学合理引进人才

我公司在招聘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充分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确保人才招聘效果。首先,明确人才需求。对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测算,并结合部门实际需要和公司长远发展,制定人才需求计划,明确人才需要数量、结构和技能状况等,采取多种引进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先人一步。针对每年一次的校园招聘,我公司经过研究,制定了提前招聘战略。根据公司专业人才需求,吸收高校优秀大三大四学生到公司实习,对公司企业文化、人才观念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提前了解和体验。二是方法灵活。随着勘察设计企业间人才大战的逐步升级,对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面对这种形势,要采取多种手段吸收和引进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内部人员流动、熟人引荐、主动拜访甚至猎头重金招募等方式招募到公司需求人才。三是做好宣传。一方面注重对公司自身形象宣传,利用好各种媒体和活动,以日积月累的形式,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招聘内容的宣传。关注行业专业网站,如建筑英才网就是以勘察设计行业人才库为基点面向全国提供专业人才。关注院校就业网站,浏览毕业生源信息,同就业负责人联系,建立沟通和推荐机制,也可到有意院校开展招聘推介会。加强对自身企业网站的建设。开辟人才引进专栏并进行人才招聘宣传,政策答疑,做到同有意向者及时沟通等。

2推行导师代培制度,促进人才成长成才

在总结历史,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和学习先进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公司对新员工采取导师代培制度,即为每一名新进员工制定一名部门技术骨干作为导师,通过“传、帮、带”指导新员工学习和工作,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岗位需求。针对部门和新员工需求,设定新员工导师代培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一对一的辅导形式。选择一对一的形式,主要是考虑到担任导师的员工都是比较优秀的员工,其自身工作任务就很繁重,如果辅导的新员工数目过多,就会出现影响导师工作或者影响辅导效果的情况。第二,导师要为辅导对象制定计划。导师在制定辅导计划之前要与新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个人特长及发展意愿等,根据沟通结果,为新员工制定一年期辅导计划。辅导计划要详细描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参考资料、工作内容等。第三,导师和新员工之间要经常沟通。导师和新员工一般情况下安排在一个部门,便于见面沟通、交流指导。第四,双重考核。辅导的效果要通过考核和反馈体现,在辅导期结束的时候,我们设计了转正考试及三级考核。转正考试,要求新员工撰写专业技术论文、一年期工作总结和参加专业笔试,考核新员工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及成果。三级考核指部门领导认定,同事评价、导师认可。如有一个环节没有通过,则不予通过。这也体现了公司对人才引进是“马”赛而不是“相马”。

3实施弹性薪酬福利,强化激励激发动力

根据勘察设计企业人员的特点,我公司实行弹性薪酬制度。具体做法如下:公司在平时先按统一的工资体系标准,对一线部门员工进行日常预发,等到年终时,按照公司生产责任承包制,将该部门的总体产值直接切出一块作为部门可支配收入,扣除部门费用后,再由部门按照内部人员的个人产值情况提取一定比例分配到个人,在个人总收入中扣减平时发放的工资部分,余下的就算作生产技术人员的奖金。这样,对一线生产人员的奖金分配权就下放到了部门,公司基本不再干预部门内部分配。在实施该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避免“以产值论英雄”。公司要鼓励多维度价值创造,关注产品品牌、技术研究与创新、内部管理、人才团队、企业文化等方面,杜绝短期逐利行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我公司专门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对于技术创新和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二是要关注心理安全需要。逐步提升员工的固定工资比例,并且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免除其后顾之忧,引导其注重自身能力的长期培养,从而积极投入到产品生产和技术创新中。三是注重公平性。公平的薪酬制度会强化激励效果,如果员工付出了很大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造成人力资源的动荡和流失。因此,要尤其注重公平性,在绩效考评时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工作的软环境

企业文化渗透在现代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是现代企业生存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我公司也不例外。公司管理层领导高度关注扶持企业文化建设,以党办、共青团和工会为依托,以全体员工为主体,积极促进公司文化建设,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重视企业战略文化。我公司制定了公司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针,制定了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形象,做到公司和员工共荣,员工和公司同发展,构建广大员工所认同的文化体系,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活动。二是建设企业人本文化。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必须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勘察设计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其员工是知识型员工,他们更喜欢工作富有自主性和挑战性,喜欢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因此,我公司尤其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尽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畅的工作环境,充分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此外,我公司还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三是注重企业文化宣传。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司内刊、公司内网、公司微信公众号等文化载体宣传企业文化,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另一方面,创办公司内部刊物,对公司活动进行全方面总结报道,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地位,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内刊编辑中,共同发现关注公司的管理活动。此外,公司也特别重视公司文化的外部宣传,积极组织员工参与省委、厅局以及协会的各项活动,并注意跟踪关注,宣传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知名度。如,公司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先后参与了援建江油和援建哈密的活动,以精湛的技艺和真诚的服务打动了江油和哈密人民,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美誉度,使我公司每一名员工都身为设计院人而深感骄傲,并以实际行动把公司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但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更是优秀人力资源的竞争。勘察设计企业以“人脑加电脑”工作模式创造产品,其中人脑是智慧源泉,电脑是辅助工具。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稳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尤其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创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进而用好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万瑞嘉华经济研究中心.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宁.青岛市中小外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20(3).

[4]刘芳,吴欢伟,刘卓.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4).

[5]李前兵.国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15(4).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企业导师工作总结范文6

全日制工程硕士是涵盖工程最多、研究生规模最大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是体现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拟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入手,谈谈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过程管理,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还未形成完整和成熟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选题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出工程特色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需求或工程实践,通常还要体现一定的职业应用背景。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生的导师既带学术型研究生,也带专业型研究生,由于精力有限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等原因,对论文的指导容易偏向于理论性研究,让工程硕士的选题缺乏技术的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偏离了工程硕士的培养初衷。

(二)缺少对中间环节的监管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学生需要到企业去进行工程实践或论文创作,在企业实践期间,学校导师对学生的管理会变得相对困难,无法有效地跟踪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详细情况和指导学位论文的进行,企业导师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方式往往又不够成熟规范。

(三)对学术成果的要求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这能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不高、合格率低下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发表文章上,而没有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忽略了学位论文本身的创作。

(四)对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不够严格

没有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论文评审容易被一些非学术的因素干扰;没有建立具体的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重在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审标准应突出学生的工程能力、技术难度和经济社会效益,弱化理论研究。

二、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措施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借鉴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可采取如下八点措施来保障其论文质量。

(一)严格规范选题和开题,明确开题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既要考虑到选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要考虑选题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的可行性,充分体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学生要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明确选题依据、技术路线、研究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参加开题报告会的除了本学科的专家以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也必须参加,以论证选题的应用价值、技术难度、工作量和可行性。

(二)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根据开题报告中的研究计划,要求学生定期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汇报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如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的科研成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有条件的企业或课题组还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答辩,督促学生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三)加强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校组织导师和专家组进行检查,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方面使学校对学生的论文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工作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科的专家们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确保学位论文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多样化要求学术成果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要求多样化,而非局限于学术论文的发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可包括学术论文、工作总结、技术报告、结题报告、专利、科技作品或学术竞赛等。学术成果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向实用成果进行转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学术成果与学位论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为了防止学生抄袭他人研究成果,遏制学术腐败,学生在提交学位论文评审前,必须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学位论文的总体复制比在要求的范围内才能送审。

(六)建立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机制

双盲评审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评审专家不知道评审的是哪个学生和导师的论文,学生和导师也不知道是哪位专家评审了学位论文。只有三位专家的评审成绩都合格,学生才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若有一位专家给出不合格成绩,学生就必须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学位论文,并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的送审。双盲评审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地排除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杜绝暗箱操作,是建立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基础。

(七)建立企业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都要求有企业专家参与

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分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专业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学位论文评阅时,自动随机抽取专家进行论文评阅。同样,学位论文答辩时,也应该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业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以企业专家的评判标准进行评判。

(八)打造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完善学位论文过程监控体系

利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对学位论文的整个流程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论文开题到毕业答辩,每一个关键节点,学生都要在管理系统中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信息,并在信息化平台进行审核。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管理,方便学生和导师进行异地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方便管理部门对学位论文过程实施监控,确保各个节点的工作能按时按量地完成。

三、结束语

通过构建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流程和规范,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整体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莹,杨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与质量评价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

[2]邱立春,李成华,李永奎,等.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宋如华.从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林业教育,2009(3).

[4]谭德荣,高松.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5]张林林,罗尧成,孙跃东.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