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初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87-04
收稿日期:2014-06-27
作者简介:王荣林(1957-),男,江苏泰州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解剖教学与推广应用研究。
畜禽解剖课程是现代高职农牧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多,枯燥而难学,动物标本有强烈的刺激味,脏、臭、累,许多学生怕接触,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该课程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所以畜禽解剖实训教学不仅是学生了解掌握动物体形态结构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过程。对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更加喜欢本专业,做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意义尤为深远重要。
1 加强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1 畜禽解剖实训教学内容的改进
(1)教师制作实物模型标本、实体标本、浸渍标本、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转换、现场教学、集中教学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1,2]。在实验实习教学中,集中一周时间对常见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要求学生对动物有机体实际解剖、观察、认知,让学生综合运用系统解剖与生理学知识,理解掌握动物有机体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解剖结构与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认知动物标本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近年来,教师先后制作动物解剖标本一百多件,制作了《畜禽解剖》实训课程网站,包括该门课程的标准、多媒体课件、部分章节课堂教学录像、实践教学录像、教案、讲义、习题集、试题库和相应的考核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和教学工作需要,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实行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讲课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结合,改进注入式或抱着走的教学方法,进行动物解剖课程[3]建设的研究,根据解剖教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于解剖教学的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作法有:①讲解形态学概念同实物标本相结合,并配合教学模型、幻灯、多媒体光盘播放作为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形象化记忆,启迪思维,提高教学效果。②分散离体标本和整体标本相结合,使学生把单个器官结构系统化和整体化。③)活体动物和标本相结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活体触摸,将所学解剖知识运用到活体上。④宏观和微观相结合。⑤观察实物、讲解概念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以课堂得到的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入认识,强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是决定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⑥强调各种家畜的内脏器官位置关系,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或兽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⑦坚持让学生动手,进行系统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开拓精神。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识学活,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⑧使学生坚持多次反复,牢固掌握形态学知识。
1.2 畜禽解剖实训教学方法的改进
1.2.1 采用解剖实训课启发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明确教学方法, 坚持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和学生培养能力强的教学思想,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解剖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一是授课时数逐渐缩小,但授课内容由在早期以大动物、特别是马属动物的解剖为主,演变为现在的家畜与宠物解剖并重,教学内容更为繁多;二是人才培养对解剖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使动物解剖学的教学适应我国当前高校确立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解剖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我们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大纲,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当前人才培养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这种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解剖知识的课程核心要求,又能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中,实验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实验教学中主要讲述解剖标本、组织标本的形态结构,通过实物标本或模型,直接将理论课上所学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让学生的操作动手制作标本,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2.2 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为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服务 只有畜禽解剖实训课程组教师的教育及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在学生教学评价中,课程组教师就会获得学生的优秀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提高,使教与学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进一步建设完善了解剖实训课程建设。综上所述《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具有 3 个基本特点: ①拥有一批以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为基础的,具有较好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坚持实践教学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最终目的,培养具有较好畜禽解剖实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建设《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建设; ③改革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模式,适应“应用型”高职示范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即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较好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服务,推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5]。
1.2.3 教师引导穿插畜禽解剖实训课堂提问 在特定的实践地点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用系统论的观点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加强观察,由开始初步综合到最后全面综合,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独立思维方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指导和帮助,对于一些具有科学性错误的结论要进行矫正,对于一些具有独创性的结论和发散性的思维要加以肯定性的评价。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作为“讨论班”的一员参加讨论,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求得正确结论。利用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师生交流平台和学生示教功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概括能力的提高。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2 加强畜禽解剖实训教材建设,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2.1 努力进行教材建设,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好的教材是教好课程的必备条件之一,以前的教材多以马、牛、猪等大家畜解剖为主,缺少犬、猫、禽类等宠物的解剖,而且内容繁杂,不便学生掌握。根据该学科的发展及社会需求,以弥补以前教材不足,多年来积极承担和进行各类教材的编写,主编和参编了面向新世纪教材,如畜禽解剖、动物局部解剖、实验指导、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主编和参编了教学参考书如,鸭解剖、犬体解剖、猪针灸穴位解剖等这些教材为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课程组教师积极研讨,自己编订了应用型高职教育适用的《动物解剖》和《畜禽解剖》实验指导书教材,目前高职教育《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改革已经形成了完整教材选用方案,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剖标本制作的实践能力[6]。
2.2 重新修订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经过大量的调研、集体讨论之后重新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高职解剖课程改革的建设需要,该门课程实践及实验内容达到了总教学课时的三分之二[7]。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向、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宠物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增加了家禽解剖的教学课时和部分宠物解剖的教学,删减了部分家畜,如马属动物的系统解剖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较好的动手能力,提高其动物解剖标本制作技术的应用能力。
3 更新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1 充分利用畜禽解剖实训课程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坚持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例如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相关技术,我们制作了电子教案,把讲授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输入电脑,通过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在休息时间利用电脑自觉预习和复习,有利于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规范畜禽解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教具素材库建设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克服困难,采取假期突击和经常性工作相结合,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了大量优质教学用标本218件,幻灯片100余张,绘图200余幅,初步建成了动物解剖教学用多媒体,制作了多媒体电子教案,建立了教学标本展室,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严格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建立较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措施的实行都严格落实到人。在每学期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教育,结合解剖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强调爱护标本的重要性和实验室纪律及操作规程,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3.3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通过学校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制定的 “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基层学生及教务管理”的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通过这种方式,目前,课程组教师中已经有 5 人取得了学校规定的“双能型”教师的任职资格,这部分教师,即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同时又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畜禽解剖》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4 建立解剖实训课程开放性实验室,扩大实践范围
学校不仅要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而且还要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的场地和机会。常见动物的骨骼、肌肉等标本及各系统挂图等生动地呈现了知识内容,学生可以边看边记忆边思考,有利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实验室管理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的认知标本过程中也可以全程的给予指导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 规范畜禽解剖实训课考核办法,健全考试评定制度
4.1 改革解剖实训考试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对学生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更加全面而科学地考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操作、去钻研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获取知识,开阔思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三基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加大试题库建设的力度,坚持对学生的全面考核,笔试与口试、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基本概念与辨认实物标本等相结合。例如,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提问、对实物标本的辨认和作业完成情况,期末笔试成绩占60%。这种考核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赞同,不仅减轻了期末复习的压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考核方式和结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4.2 解剖实训考核采取教师打分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根据各组操作的规范性、实训结果的准确性和动手操作情况进行打分,组内成员根据实训任务讨论和操作时的参与情况及合作分工的情况进行互评打分。这样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实训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并且能够根据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点评,找到操作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有助于学生改正和借鉴。
4.3 解剖实训考核采取多元化考核与过程化考核相结合方式
对于基础性实验内容,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态度(出勤、纪律)、操作技能、规范程度、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结果交流等多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综合评定[8]。对于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内容,主要从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可行性、创新性;计划实施的时效性;实验操作的熟练性、标准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逻辑的严谨性;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实验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详尽性等方面综合评定。
4.4 解剖实训课程实验技能评定
该部分成绩占实验成绩的 40%。该部分考核内容主要评价学生对畜禽解剖实训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单项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打分。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核是全程性的,即贯穿于整个实验课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督促每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环节及结果判定方法, 熟知本技能的应用范围。评价标准: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实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正确性;实验内容完成的时效性。
4.5 解剖实训课程实验报告评定
该成绩占实验成绩的 40%。实验报告能反映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归纳能力和综分析能力。因此,特别注意从实验报告书写入手,严格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如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与设备、方法与步骤、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不仅需修正其报告中格式的规范性, 更应注意报告中逻辑思维的严谨性,还应引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相关理论,并作出合理释疑。使学生养成在实验报告中注重总结和分析的习惯,从而能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6 解剖实训课程实验结果评定
占实验成绩的 30%。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15%),并进行实验答辩(15%)。实验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背景综述、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方面。这样的实验报告方式,能使学生在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完成、论文写作等多方面都受到科学训练。实验答辩是操作者针对实验指导老师及同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及结果提出问题的释疑,该内容既体现了学生对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创新性实验)、研究意义和方法、结果的深入程度。
5 加强畜禽解剖实训教学环节建设,培养学生学风专研意识
5.1 培养学生良好学风,自觉遵守科研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教书育人工作,寓德育教育于日常教学的细小环节中,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是:①严格课堂纪律。教师提前到教室,按时上课,认真点名或抽查点名,严肃对待出现的迟到、旷课现象,对极个别屡犯纪律的学生,通过个别谈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证了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②教师身体力行,影响学生。动物解剖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标本有强烈的尸臭、粪臭和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后者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教师要带动学生积极动手,由怕接触到喜欢,认真观摩标本,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风,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③利用课堂针对学生中有不爱护标本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爱护标本、教具,尊重别人劳动,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④关心和爱护学生,通过小考、批改作业和课堂教学过程等方式,注意发现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⑤教师能以身作则,做到参加平凡劳动,如课前认真准备实验,课后和学生一起收标本,在解剖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观摩教学和检查性听课,组织教学法的研讨,集体备课等,从而保证了解剖教学质量。
5.2 安排畜禽解剖实训教学程序,实现实训课“学练一体”
改变以往实训课上老师演示,学生操作练习的传统程序,而是在实训前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制定实训操作过程,组内分工共同合作完成实训内容.讨论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操作的过程是反复练习的过程,学生边学边练,学练一体。在这样安排的实训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大家齐心合力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和分工,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训课的操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训操作的步骤和操作环节;第三,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组内讨论或者与教师探讨进行解决,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邢邦圣,谢明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2):71-73.
[2] 韩培庆.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06(6): 34-36.
[3] 吴海峰.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 济宁学院学报, 2008,29(3):56-57
[4] 潘玉清.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128.
[5] 李培英,周 杰,李福宝,等. 动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 安徽科技院学报,2010,24(5) : 55-58.
[6] 李东风,周 霞.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J]. 文教资料,2006(32):37-38.
动物解剖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生物工程;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1前言
生物工程作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1]。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生物产业的前景也愈发广阔。然而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却较为困难,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实验技能、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过程,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国内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弊端的基础上,依托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2生物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忽视实践教学,教育理念落后传统教育观念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验证理论课的一种手段[2]。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门数较多,学生课业较重,课余时间不足。相对而言,实验课不设考试,没有学分,只注意如何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这就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和实验技能,成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育的一大痼疾。实验内容陈旧,实验课安排不合理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是由课程指导教师独立设置,而部分指导教师科研方向与所教课程方向不一致,无法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引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势必导致实验内容陈旧,方法老套。再加上各课程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沟通,故而实验课内容零散,实验内容重复[3],使得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没有独立的学时,实验课普遍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实验时间不足,学生对实验中的一些现象缺乏思考[4]。由于整个实验中学生都是被动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一旦出现问题便难以解决,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少,师资队伍薄弱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很多仪器设备台套数不够,许多实验中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学生共用一套仪器设备,且难以更新换代,先进的技术设备进入不到教学中来,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5]。加之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实验系列教师一直不被重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低、水平不高、进修机会少、职称评定和工作量计算不合理的情况[6],导致实验教学人员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3生物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几年,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许多改革尝试。通过专业整合,将原属于农业与机械学院的生物工程专业调整到生命科学学院,依托实验中心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把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设计独立的实践课程和考核方法,理顺学科脉络,明确各课程的授业范围,引入学科交叉和开放创新实验,强化课程实验与实训实习内容的相互衔接,构建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这样调整,使得课程内容既避免重复,又相互衔接;既反映学科前沿,又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之势。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目的,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训练。同时,在每门实验课程内设计一定学时的设计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项目供学生自主选做,有一定加分,提高实验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以微生物学实验为例,设计为64学时,必选实验有3项为54学时。同时,设计6项选做实验,其中3项综合性实验“从酸奶中分离、培养产乳链菌肽的乳酸乳球菌及乳链菌肽效价测定”“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效价测定”“纤维素酶产生菌的选育”,每项为8学时;3项设计性实验“高产淀粉酶霉菌的分离纯化”“高产酒精的酿酒酵母菌株的诱变选育”“高产抗菌肽乳酸菌的分离纯化”,每项为2学时。学生做完必选实验后,至少再选作1项综合性实验和1项设计性实验才能结课,这样有助于确立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锻炼其实验技能。另外,承办院、校、省级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根据竞赛成绩选拔下一级参赛人员。通过这样一种“层层递进式”的竞赛方式,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得以巩固、加深。实习实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对接,将专业实践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校内实训建设了实训基地,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如多台5~100L发酵罐、空压机、电锅炉、大容量冷冻离心机、高压均质机、喷雾干燥器、中试型流化床、滴丸机、冻干机等先进仪器。同时,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代谢控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以典型的生物产品和教师的科研成果为内容,在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验能力的基础上,从原材料开始到终产物的制备,用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好氧发酵—谷氨酸发酵”和“重组人白介素18的发酵、纯化及鉴定”分别是传统生物产品实验及科研成果实验的代表。为了使课程内容与产品生产一致、仪器设置与生产要求一致、教学过程与工艺流程一致,校内实训以学生为主,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通过小组合作生产出相应产品,通过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对生物产品的开发、生产、提取、检验等一系列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与技术开发,从企业引进生产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并与16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办实习基地。在学生完成校内实训,掌握相关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后,带领他们到相关的工厂实地实习,了解工厂设计,熟悉生产流程,加深对自动化的认知。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也为教师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实现了共赢。创新实验创新实验依托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吉林省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本科毕业论文等来推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在大创计划和创新大赛中,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并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献、设计路线和进行试验。在毕业论文中,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为主设计题目,教师和学生实行双向选择,确保一人一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科研过程,具备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论文写作等科研工作必备素质。经过几年的积累与沉淀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科生承担创新实验项目47项,发表研究论文19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6项。
4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实践教学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进行选课、预习、复习、查询成绩、课后交流,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自主学习。以实验中心网站为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技术、微课等辅助教学。1)在实验中心网站上本学期实践教学日程安排,学生根据选课查阅相应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相关仪器使用视频、课件和相关资料预习,尽早熟悉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际操作中的错误。2)通过基本实验技术、选做和验证性等微实验知识点或技能点视频的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综合性、探究性实验上。3)通过对操作复杂、大型设备使用技术、不可见的实验原理和不可见的实验现象或结果的虚拟仿真实验学习,如动物解剖、外源基因转入受体菌的过程,发酵罐控制、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等,使学生网上模拟实验过程操作,形象、直观地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为真实的实验操作打下基础。4)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自主答题、自主测试、师生互动、成绩查询、教学评价等。5)教师可登录后台,查看学生的观看视频次数、时间、模拟实验操作情况,评定学生自学成绩等。几年来,中心开发网络课程13部、在编数字化课程3部、视频71部、多媒体课件89个、仿真实验6个,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和实践,构建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多元性、渠道多样化、注重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两部分组成。1)学生实践成绩评价体系由五部分组成:①学生预习实验、观看仪器操作的程度,占总成绩的10%;②进行仪器操作的考核,合格者发仪器使用许可证,占总成绩的20%;③良好的实验习惯,由研究生助教和实验系列人员对实验中的行为打分,占总成绩的20%;④全部实验结束后的考试,占总成绩的25%;⑤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电子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25%。另外,如果实验为探究型实验,则降低④⑤各5%的占比,增加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10%的占比。2)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①学期末,对在校学生、毕业一年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做调查问卷,并收集网上反馈信息,以此作为改进的依据;②学期初,组织任课教师、校内专家、用人单位专家认真总结实践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参与培养方案制订,使各项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符合社会需要;③设立实践教学督学委员会,指导并监督各项实践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该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素质等具有明显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不断增加,、申请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一直攀升,各级学科竞赛获奖大幅度增多,被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的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6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师是培养方案的执行者,教师的素质、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可度[7]。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采取老教师传、帮、带的措施,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最后,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参加各种教学、科研会议的机会,帮助中青年教师申请教学、科研项目,提高业务水平,开阔科研视野。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心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中青年教师比例为72%,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为39%,高级职称拥有者比例为28%。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主编出版实验教材15部、实验教改专著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0篇,获各类教学改革奖励与荣誉158项,确保了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实践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