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中级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类中级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类中级论文

工程类中级论文范文1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张苹)2010年度我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下月启动,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受理材料的时间为2010年8月16日至9月24日。报省属评委会参评的,除省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资格另文通知外,其余系列(专业)受理材料截止时间为2010年9月15日。

各评审委员会可从10月份开始开展评审活动,原则上要于2010年12月15日前完成评审工作,12月30日前完成公示并将通过评审的人员材料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发证。

新增条件:必须提交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

2010年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继续执行1998年以来我省颁布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工程中级职称评审的,其论文可不公开发表,但须提交两篇以上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

从今年开始,申报人提交申报材料时,一并提交在现工作单位连续缴交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由社保部门加注业务专用章,复印件一律无效。缴交社保单位与申报单位不一致的或不连续的不得申报。这个政策的初衷主要是要解决身份造假、委托申报、申报等问题。这是省厅的规定,也是我市今年新增的申报材料之一。

按省里的有关政策,计算机免考年限进一步放宽,从原来的1956年之前出生放宽到1960年前(含1960年)出生。从今年开始,凡按政策需要免考职称外语、计算机合格证书或教育系列免班主任工作年限的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前置审查,即先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同意后,方可按政策减免。

省外来深人员均可根据省职称评审政策,申报评审晋升高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非深户专业技术人员在深工作满一年的,可申报职称。

材料时效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

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全部进行面试答辩。

申报人提交的所有材料时效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其后取得的业绩成果、发表的论文、考取的计算机模块合格证、取得的学历(学位)证及职业资格证书等,不作为今年评审的有效材料。

凡不按政策规定要求如实填报材料的申报人员,在评审前公示期间受举报并经查实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在评审后公示期间受举报并经查实的,取消评审通过的资格,或撤销已取得的资格,并自下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

5专业实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

建筑工程、路桥工程、铁道交通工程、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及知识产权初、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继续执行以考代评和考评结合的评审方式。这5个专业的专业知识考试时间初定为8月6日,具体事项可登录市考试院网站(www.testcenter.gov.cn)查询。

创新型人才申报条件

记者从昨天的职称评审部署动员会上了解到,2010年我市继续试行创新型人才专业技术资格特殊评价方式,并且范围进一步扩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创新型人才申报评审: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近三年内获得省(含副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之一的主要完成人;近三年内获得一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不含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主要发明人;深圳市科技创新奖中市长奖获得者、创新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三名或发明专利奖的主要获奖者;获省级(含副省级)以上优秀企业家称号或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人。其中最后一项条件是今年新增的。

创新型人才可按本人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直接申报评定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资格,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只须满足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要求即可(由单位出具证明),论文可不要求公开发表,但须提交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两篇以上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

人事启动“一体化服务”

工程类中级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子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3-5631-03

1淮南师范学院及图书馆概况

1.1淮南师范学院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9年与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三校合并,200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师范类本科高校。学校现有15个院系, 4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万7千人,在职教职工9百余人。

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定位,立足淮南,面向安徽,辐射全国,认真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1.2图书馆概况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由泉山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校区图书馆两个部分组成,馆舍总面积约36600O。现有(2012年底)在职正式职工45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

截止2011年底,馆藏图书150余万册,中文纸质期刊1300余种,报纸80余种;拥有各类学术与学习类数据库15个,电子图书约60万种;建设有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和非书管理系统。开设的服务项目主要有:报纸、期刊阅览服务、图书借阅服务、电子文献检索阅览服务、读者培训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自修服务,还举办内容丰富的“大学生读书活动月”系列活动等。

2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服务理念与目标

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纲要“做优师范性、做强应用型、做实地方性”的规划方针,图书馆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提出着力建设具有“师范特色、学科特点、地域特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树立“资源满足显特色,服务满意显个性”的工作理念、营造“书馆、书房、书香”文化氛围这样一个总体目标。

具体来说,努力构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突出文、理科重点,满足工、商科需求,凸显地域文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以服务为导向,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建设多元化、管理手段多样化,构建数字化、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以资源整合为载体,着力加强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立足本校,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服务,面向淮南,为淮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基础教育和学习型组织服务,辐射省内同类地方高校,提供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3电子资源建设实践

围绕以建立文献资源保障、支撑、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目标,图书馆近几年来不断丰富资源、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建设、同时满足一般性需求、逐渐形成了彰显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以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以机构数字图书馆为抓手,建设一个资源全面整合的、融合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传统服务与网络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构建淮南市“学习型组织数字图书馆”和“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下面就我馆在电子资源建设中的的具体实例,展开探讨:

3.1经费投入

围绕为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我们馆对资源建设进行了结构调整,增大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比重,纸本图书与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达到甚至超过1:1。在2007年之前,对电子资源的投入每年仅30万元左右;2008年以后,均超过100余万元(不包括相关硬件投入)。

3.2资源建设

在2007年之前,我馆仅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超星电子图书等为数不多的电子资源。而2008年以后,有了相对充足的经费保障,对已有电子图书进行增补的同时,相续丰富了原来的数据库资源,并购置了一批新的数据库。

1)电子图书针对性、选择性增补

近三年,我馆采取公开征选、邀请选购、专题购买等方式,增补超星电子图书、方正apabi教参书和中数图外文电子书等30余万种,总数达到60万种,学科专业匹配性逐年提高;形成了与纸本馆藏相互补充,校(馆)系两级建设的学科专业资料库模式。

2)数据库资源建设

重点构建满足学科专业、学术研究类中文数字文献资源,提供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的资源支撑。在这种思路下,我馆一方面对已购置数据库资源进行了补充,同时又购进一些应用型专业类数据库资源。CNKI资源系统回溯至创刊的数字化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中国统计年鉴、工具书、报纸,以及高等教育、党建、精品文艺等专辑数据库资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在学位论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的基础上新增了法律法规、西文会议论文、科技信息系统等数据库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8专辑全套订购;续订Springer全文外文电子期刊等;同时新增了国研网、库客音乐数字图书馆等,初步实现了学术型中文数字文献资源系统品种齐全、相互补充,覆盖了我校所有学科专业;而龙源电子期刊、银符考试模拟题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和超星名师讲坛的订购,则形成了一个兼具学术与学习的资源体系。

3)免费电子资源征集

针对一方面图书馆年度经费既定,购买数据库资源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网络免费电子资源十分丰富,却是质量难以保证的状况,图书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免费电子资源的征集及遴选活动,同时组织了部分馆员长期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利用各类信息门户、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定期交流等方式开展免费资源的收集。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免费数据库61个,外语、考试、就业等相应关门户网站40余个,按学科和类型等整理挂载在图书馆主页上,同时定期以邮件方式向读者推送。免费电子资源的征集,增加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4)整合资源

随着馆藏资源的逐渐丰富,用户越来越感觉查找时的无序甚至是跨库的繁琐,因此,图书馆在资源的统一揭示和易用性方面深入研究,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第一、在省内率先建设“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整合所有馆藏文献,读者可在平台上实现一站式检索;第二,对每个数据库编写了应用指南,挂载在每个链接地址后,方便用户使用;第三、对征集到的免费的电子资源,按内容、按学科进行类聚,方便查找;每四、对图书馆网页进行改版,尤其是电子部分,按学科性质及内容关联性等因素进行整理排序,以方便读者最终利用为第一角度进行资源的揭示。

5)特色资源建设

经过专升本后十余年的积累,我馆逐渐收集一批成套、系统,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关于《淮南子》研究、花鼓灯文化、推剧等方面的文献,提供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研究,正在以此为素材,构建具有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3.3配套硬件建设

图书馆在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逐渐强化配套硬件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先后入经费120余万元,购置了服务器8台,新增存储设备46T,以及相关ups等设备。

4服务措施

我馆在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文献资源宣传与推广力度。以读者为根本,推行主动服务措施:继续开展多层次资源利用讲座与培训工作;改进校系两级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拓展馆际资源共享与文献传递服务;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

1)成立信息服务部

2008年,成立独立科室“信息服务部”,主要负责馆藏资源的宣传、推介;开展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负责用户培训、新生入馆教育;指导“读者协会”,组织学生活动,以及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等。

2)开展多层次的资源培训、讲座及数据库推介活动

除了每周定期资源培训讲座外,我馆还开展预约讲座、毕业生专题讲座及学生就业信息搜集等方面的讲座,同时邀请部分数据库商走进校园,开展资源宣传推介。仅2011~2012学年上学期,除新生入馆教育外,我馆共开展定期、专题讲座15场,培训读者近1500人。邀请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超星、国研网、龙源电子期刊等多家数据商专业人员开展了资源宣传推介活动。

3)多形式、多途径加大资源宣传力度。除加强资源利用培训、讲座宣传外,充分利用网页、校报、宣传栏、板牌、主题海报等形式,宣传和介绍图书馆电子资源及利用途径。

4)创新服务项目,深化信息咨询服务

在2011年度,针对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模式等内容,主动深入15个院(系),调研座谈80余人,重点听取在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全年又召开6场次读者座谈会。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改进措施,新增文献传递、图书预约、逾期提醒、新书/数据库荐购、在线咨询等服务项目。

5)“大学生读书活动月”

“大学生读书活动月”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由图书馆联合校团委等部门共同主办的全校性读书活动,每年一届。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利用与服务等是历届“读书活动月”的重点。每届均有经典视频展播、数字资源推广宣传、资源利用技能培训专题讲座、数字文献知识技能大赛、数字化时代阅读主题征文等活动。

6)依托“中国知网”的个人/机构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与推送、学术热点揣测、学术趋势搜索以及科研项目的跟踪服务等。目前已经建成个人数字图书馆注册使用近200个,院系二级机构馆5个。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7)电子阅览室免费检索专区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有电脑270台,划分出50台专门区域,免费提供给高年级同学检索下载电子资源以及开展小范围的电子资源利用讲座使用,反馈效果良好。

8)相关社会服务措施

除传统的向社会人员开放部分借阅服务、电子阅览室服务、与部分区县馆交流图书馆业务外,图书馆还积极开展其它社会服务措施。在馆领导的带领下,成功申报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校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及信息服务机制研究---淮南市校地合作可行性实践”与淮南市科技局项目“构建淮南市基础教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可行性实践研究”,目前正分别与淮南市图书馆及淮南市教育局合作,积极推进中。

5存在问题及思考

在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深入院系走访、读者座谈以及日常工作思考中,笔者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简要探讨:

1)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因其学术水平较高,前沿性强等特别,一直是各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开发科研项目的重要保障。我馆也在积极探索外文数据库的建设问题,但面临着一方面部分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对外文文献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采购的外文资源利用率又十分低下,与高额的投入形成了巨大的效益比反差。虽然在采购时采取了由学科专业馆员与邀请院系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方式,但是在使用率的提升上仍然效果有限。在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及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的情况下,外文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适当利用共享与传递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经费相对节约的方式。

2)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这里不仅有电子资源与纸本图书、纸质期刊的重复问题,还有采购的电子资源之间相互重复的问题。例如我馆采购了知网期刊(工程Ⅱ与医学专辑除外),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套,这里面除了补充了工程类与医学类外,存在着重复问题。再加上采购万方数据时开通了万方数字化期刊,重复现象更加严重。而电子图书是与馆藏纸本重复部分优先购买还是避免重复,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重复购买还是适量删减,都是值得根据校情馆况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重复建设,肯定会带来工作者重复劳动、图书馆资金浪费以及增加读者的利用负担。

3)特色库。特色库的建设虽然有助于提高馆藏质量,保证教学和科研需求,有助于通过资源共享发挥作用,满足社会与其它高校用户对特色馆藏的需要。但是特色库的建设一定要与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适应,与地方文化特色和地方支柱性产业为基础,以馆藏资源和队伍状况为先决条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我馆目前正在建设的淮南地域文化特色库资源,但是笔者认为面临选题过宽,题目过大,支撑材料匮乏等问题,建成后实际效益有等考验。

4)本地镜像和远程包库访问模式的选择。图书馆在最近几年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购买资源的越来越多,所占用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与相关硬件设备相对有限的矛盾。虽然我馆去年新增存储35T,但把新增的数据库选择性安装后几乎用尽。一些托管的数据库我们只能选择性安装近几年的数据。在整体网络环境愈发畅通的情况下,转变观念,改藏为用,将一些带宽占用不高,访问量相对较小的数据库,改为包库使用方式。这样既能减少硬件采购与后期使用成本,也能降低使用管理成本。但是有时,这与学校的整体评估指标、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等又是有矛盾的。

6结束语

因笔者水平有限,所做总结与分析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缺漏,但目的是以我馆为例为兄弟院校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更好的把握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方向。

同时,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书馆・书房・书香”发展理念和“资源满意显特色,服务满意显个性”的建设理念,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努力开发馆藏,提高管理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419-424.

[2]李树民,叶素萍,唐品.重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分析[J].现代情报,2008(5):95-101.

[3]张敏霞,杨秋实.浅析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晋图学刊,2008(5):68-69.

工程类中级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次中职教师教学设计调查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设计、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解决策略。

调查背景与内容

在全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而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灵魂和前提,对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功效是十分关键的。

在信息化、知识化、科技化的今天,中职教师如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匹配合适的传播形式以及选用恰当的教学评价,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将直接踏上生产实践第一线,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能和工作能力。但是,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设计,大都关注在普通教育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还没有引起中职教师的足够重视。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但是当前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通过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减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教设计的各个环节,如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

样本选取、分析方法及类别

样本选取本次调查研究以广西商业学校为例,涵盖学校的所有专业学科,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o

分析方法本调查主要将频度和比例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具体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统计、分类和分析,了解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分析类别因为本次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分析难度较大,所以采用了首先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整理,然后分类,最后统计分析的形式。在分类中,尽可能地保持每个样本的内容(故在统计分析中采用的是原样本术语),以防止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稳定和较低的信度与效度。在结合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一般构成要素和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教学设计进程分为备课、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上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每个大类又包含一些小类,主要是具体的环节和方法,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整体设计的频度和比例

教学整体设计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动态化的程序。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中,进行备课和课堂总结的教师分别占到了41.7%和40.2%,所占比例一般。在备课设计中,作为教学设计重要环节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占18.9%,熟悉教材占15.0%,准备教案占10.2%,所占比例都明显偏低,而作为教学设计灵魂的制定教学目标竟只有4.7%,可见中职教师对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在正式的教学实施阶段的设计中,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述,但在复习旧课、导人新课以及教学策略选择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学生实践上值得一提,占到47.2%,而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反馈方面分别占18.9%和24.4%,有待加强。在这其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

(二)教学实施设计阶段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策略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因此,我们重点对教学实施阶段做了统计与分析,其结果与分析如下:

相关度结果与分析从表3可以得出,师生互动与问答教学(P=0.019 )、案例教学与学生实践(P=0.042 )、演示法教学与学生实践((P}.000)、问答与学生实践(P}.022)相伴概率P均小于0.05,故认为它们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在剩余的,如师生互动与案例(P=0.081)、师生互动与分组(P=0.561)等中,相伴概率P均大于0.05,故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上课环节各个要素在同一节课中出现情况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正式上课环节设计中,同时应用1至2种方法或策略的比例很多。表S显示了上课环节各要素的应用次数和比例关系,其中学生实践、案例法和评价法教学所占比例较高,基本都在15%以上,其他所占比例较低,在10%左右。从表4和表5的对比可以看出,有一些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同时被利用,但是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应用任何策略和方法。

案例法应用频数与比例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出现案例的教师占67.7%,出现1次的占22.8%,出现2次的占9.4%。而从表7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中,中职教师明确提出精心准备案例的只占7.5%,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导入的占28.3%,但是在上课时应用案例教学的却占到了64.1 %。虽然在教学实施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达到了很高的比例,但这是在出现案例法中的比例,在总体中却不尽如人意。

讨论与建议

(一)中职教学设计应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教师对教学设计关注度不够,始终认为它与教学的联系不大,忽略甚至忽视教学设计;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在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但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邓泽民教授认为: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中职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胜任工作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整体,统揽全局,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从这次调查来看,中职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令人担忧。在所统计的6个环节中,教学设计包括所有环节的仅占1.6%,含5个环节的占4.7%,4个环节的占10.2%,包括I-3个环节的最多,分别占到23.6% , 34.6%和25.2%。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中职教师在教学设计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中职教师必须加深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系统地、综合地、整体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应适宜,应以注重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和创造性为前提

在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而不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单纯地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从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中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多样的,存在案例教学、分组教学、演示教学、问答教学等形式。例如,案例教学占了教学过程的26.8%,学生的动手实践则达到了47.2%,这些都与中职教育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法的选择是否都与培养学生的技能相关,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在对上课过程的相关分析中,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分组法与案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总之,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其中各种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强调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和完善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初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学,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三)注重教学评价

工程类中级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Board‘StandardsforTrainingPerformanceand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