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职高学生 心理学教学 体验式探究教学

一、问题缘起

心理学的概念比较难懂,理论比较抽象,而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又比较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低,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尽量提供感性材料,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自主体验、建构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因此,体验式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活动中,诸如观察、调查、实验、沟通、游戏、角色扮演、收集材料等活动中,通过实践亲历和心理亲历,感悟、探究心理活动,亲自得出心理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心理活动的过程、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心理学的良好认知结构,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例如教学“情感种类”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进行一个心理实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元旦放假一周”。因临近元旦,学生都很想回家,学生听到老师说的这个消息,入境,高兴得热烈鼓掌,产生激情。接着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的情感体验有什么特点?”启迪学生思维,学生分析归纳,得出“激情”的定义。然后进行事例分析,即教学中应如何控制消极激情,使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种体验式探究教学,使心理学各项教学目标都能比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因此,在职高心理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探究教学是可行和有效的。

二、实施体验式探究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的认知经验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的学习情境,如:创设真实的情境、想象情境、质疑情境、纠错情境等,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这是体验式探究教学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思维的过程”时,教师播放多媒体动画: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写着写着,突然被一个单词、句子或公式、定理卡住了。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那些被卡住的东西才慢慢清晰起来,但至提笔正要写时,那些东西似乎已到了笔尖,却写不出来,真叫人苦不堪言……教师趁机提问:这种“思维卡壳”是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有效调适它?今天我们学习了“思维的过程”,就能解决以上问题。这样创设学习情境,既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加强心理指导,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学有所获,认识到心理学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喜欢上心理学,激发他们对心理学课的热爱之情,唤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情境的创设决定着学生体验、探究的方向和意义建构的内涵与质量,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情境创设时,首先要营造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归属感,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彻底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思维,展开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产生自觉参与和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2)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引问题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引发学生的心理体验。但教师更重要的是,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必须以教学任务为基础,使学生在丰富心理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新课,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心理问题的体验:①要有难度,但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②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③要简洁明确,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以免学生思维混乱;④注意时机,即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以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⑤要少而精,做到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步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学习的任务课题。教师通过重点讲授,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发现问题,引发认知失调,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产生主动探索心理知识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并做出大胆猜想,在原来的认知基础上构筑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学习“记忆与遗忘”,在情景体验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学习课题:人为什么会遗忘,你想知道遗忘的规律吗?你想变成记忆超人吗?通过自由质疑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2.提供学习资源,积极感悟,体验探究。

教师借助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经历观察与操作、比较与概括、猜想与验证,积极感悟新知,体会体验的乐趣,进行心理活动的探究。例如学习“情绪和情感”,学生围绕“为了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如何摆脱不良或消极的情绪”的问题开展探究。学生搜集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自身的心理体验,通过沟通、交流,探究排解消极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学生的看法有:当我难过的时候,我就想哭,哭完了就好了;我想找人倾诉或写日记;我想揍人;我想摔东西;我只想一个人喝的烂醉,忘记痛苦和烦恼……从而得出结论:发泄是情绪排解的重要方式。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排解痛苦的方法,请大家来想一想,这些方法我们分析归纳起来,哪些方法是可取的,哪些是误区?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画出下图:

教师要鼓励学生置于情境之中,借助于心理活动的载体大胆表现心理活动,去体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把探究心理活动和心理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3.合作探讨,共情理解,相互促进。

教师在这一阶段通过协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学生积极探讨,达到共情理解,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合作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心理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有重要作用。

心理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交流,尤其是同龄之间的交流。因而,心理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心理活动交流过程,如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教学媒体的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与老师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猜想中交流,在参与心理表现的活动中交流。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相互探讨分析,揭示心理活动和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规律,期望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实现学习互补,达到思维、智慧和成果共享的目的,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使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逐步提高,使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心理问题的共情(共感理解)能力,这是学会共同做事、共同生活的必备心理素质之一,也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平行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记忆与遗忘”时,教师提供材料供学生合作探讨:有一位高二女生,在课上给同学写情书,老师发现后很生气,但她说是以前写的,不是上课写的,老师更加愤怒,推了她一把,她摔倒了,于是跟老师对立起来。再加上她以前经常无故旷课、逃学,在校表现不好。学校让她休学一段时间,回家深刻反省。她感觉委屈愤怒,老师对她不公平,想告老师又怕告不赢。后来,她自己厚着脸皮又回到了学校,老师对她不闻不问。她觉得这是对她很大的伤害,想忘记却无法做到,很痛苦。她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你是她,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再痛苦?

学生1:写情书、旷课、逃学等都是错误的,违反了中学的校规校纪,老师推学生有违师德规范。双方都有错误。

学生2:老师推学生,主观武断,让她休学,她感到不公平,伤心、难过,认为对她的人格是一种侮辱。

学生3:不管怎样,老师最后还是让她进教室学习,这对她也是一种宽容。

学生4质疑:为什么平时要逃学呢?高中生是不准谈恋爱的,难道不知道吗?写情书、旷课、逃学,老师当然会生气,在校表现一贯差,老师也不喜欢。老师误解了,为什么不向老师解释清楚呢?

学生5:事情的发生,两个人都有责任。如果当时她认错态度好,跟老师解释清楚,老师就不会生气和误解。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已没有机会改变过去发生的一切,只能采取正确的态度,调整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尽快地释怀,淡然处之,时间就是心灵最好的良药,会治愈一切心灵的创伤,从教训中成长。

学生6:不要再拿过去的事情折磨自己了,振作起来,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

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学生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色、观点出发,阐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体验和理解,积极主动地交流、讨论、探究,获得心理问题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理解心理活动和规律,学会了共感理解,学会了平行思维,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做到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4.知识整理,实践运用,体验内化,思维创新。

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对心理问题所提出的猜想有可能各不相同,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体验心理、探究知识的途径也不是单一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心理知识产生多种理解和认识,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监控的过程中,解决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中出现的难题,引导学生结合各心理学知识点及重难点进行强化和系统整理,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心理知识,同时验证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学习心理学的价值,教师在实践应用阶段,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围绕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目的,利用网络容量大、形式生动的特点,组织设计有趣味、有层次、与生活密切联系、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如在学完错觉后,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设计一些错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错觉的知识和原理,再次体验、探究,获得思维的创新。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遗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什么有些让人内心痛苦的事情想忘却忘不了,有人耿耿于怀,以至产生心理障碍,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5.反思总结,强化体验,意义建构,拓展延伸。

为了达到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的双丰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体验式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思和评价,并通过交流促使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概括和反思的能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引发进一步的思考,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拓展学习的空间。总结要把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总结的“主题”,通过总结巩固知识,建构意义。例如学习了“情绪和情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反思:我们发泄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把我们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别人的身上,更不能搞破坏。进而拓展探究:你了解的情绪和情感的障碍有哪些?如果同学有情绪和情感问题,你应如何帮助他们进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回顾和总结、反思和评价,主要由学生自己作出,教师只给予必要的辅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活动的变式训练,获得心的体验的进一步强化,促成心理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拓展延伸、体验升华。

三、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重视发展学生的情商,给予成功体验。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即使只有一点点进步,也会使学生深受鼓舞,始终沉浸在好奇和成功的喜悦中,会使学生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验成功会使人们自强、自尊、自信。通过亲身经历的心理事件和事实使自己从内心深处感到“我能行”,从而摈弃那种“我不行”的自卑感,增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敢于争取更大胜利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验式探究教学。

体验式探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教师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指导、监控、调节就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提供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力争使每一个学生每次课都有提高。对心理发展比较好的,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课堂心理水平测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增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信心和练习的兴趣。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又能控制个别学生的非学习行为,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监控系统进行循环监控和个别指导。

3.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空间,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启发的教学形式,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心理问题思考。教师则应走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及时引导,不苛求统一的结论,从而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效实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心理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而笔者所在学校在七、八年级开设了心理活动课,周课时均为一节。学生经过七年级对心理活动课的适应和八年级第一学期进一步的积累,八年级第二学期,笔者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组织为主的课堂模式,大胆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舞台,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选题、合作研究,并通过心理活动课来汇报展示成果,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获得直接体验。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在积极地互动交往中培养组织协同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及包容尊重的态度。研究性学习则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拥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释放活力的场所、施展才华和表达思想的平台。

一、实施过程

1.教师宣布课堂改革

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心理活动课,教师宣布课堂改革。由以往教师组织课堂,变为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班级学生自由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内容设计成一节心理活动课,活动时间安排在35分钟左右,剩余10分钟由教师和学生总结。

2.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建采用自由分组的办法,在教师宣布课堂改革之后,学生根据意愿在五分钟时间内完成小组组建,每一组人数控制在4~7人之间。分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分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落单学生,判断原因后及时帮助其加入某一小组。同时,教师还要协调人数较多或者人数较少的小组,提醒学生学会包容和放弃等。

3.分组讨论,确定相关信息

分组完成后每组发放一张表,学生需根据表中的要求进行相关讨论并填写完整。(见表1)

表1 分组讨论表

抽签号

成员

组名 组员人数

口号

研究性学习主题

备注:

①课程按照抽签顺序(序号)依次进行。

②每一组需要准备35分钟左右的心理活动课一节,主题积极向上,有现实意义,围绕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选择和设计(例如积极品质培养、同学交往、与父母和老师相处、青春期困惑、情绪调整等),课程要紧密围绕主题进行。课前三天需向心理教师汇报教学内容和思路,需要获得指导和帮助的也要提前与心理教师沟通。

③课前需充分搜集资料(心理游戏、案例、故事、视频等),设计教学过程,可制作课件、编排情景剧等辅助教学。

④第一位成员是组长,组长负责本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统筹安排以及与教师的沟通,各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⑤每组上课结束后要交一份课程活动报告,内容包括组名、分工、课程设计思路、活动总结和反思(报告中每人署名写一段个人总结)。

(1)确定组名和口号

组名要积极、响亮,有一定的内涵。例如“少年崛起”小组,象征着少年积极向上势不可当的力量;“smile girl”小组,名字里扑面而来的是阳光和朝气;“that's real me”小组,带给人一种自信的活力;“琢铖挽月”小组,将组员许卓、屠铖、陈苏婉、杨月的名字巧妙地组合起来,充满诗意。

因为供学生讨论的时间较为仓促,所以学生呈现的组名和口号应简明扼要。

(2)选择研究性学习主题

学生通过讨论确定主题。从学生的选题分析,选择人际交往主题的占50%,主要包括青春期男女生交往、同学友谊、与父母的交往等,如“过早的爱情”“兄弟姐妹好相处”“友谊最珍贵”等;学习方面的主题占20%,如“作业熊猫眼的诞生”“诚信?分数?”等;还有20%是关于情绪调整、挫折应对、认识自我等主题,如“我要我的快乐”“在挫折和磨难中成长”“触摸你的内心世界”“叛逆如我”等,另外10%是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等。

从学生的主题选择来看,八年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关注度很高,人际交往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的快乐,也会带来很多的困扰,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对学生顺利而快乐地度过青春期大有益处,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学习压力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压力和应对挑战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3)抽签决定上课顺序

教师提前准备好签条,每组组长到教师处抽签,并将抽签号填在分组讨论表中。

4.课前准备

分组讨论表填写完毕后统一交至教师处,教师将分组研究性学习信息统计后制成班级心理活动课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安排表,并迅速发至各班教室,以备学生查看和提前准备之用。(见表2)

表2 八()班心理活动课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安排表

序号 组名 人数 组 员 口号 课题

1

2

从学生的研究开展情况看,小组合作过程中既要防止一人独揽大权,又要防止组员偷懒怠工,因此任务分配做到具体细致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指导小组成员先通过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确定心理活动课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然后分工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合作整理,确定心理活动课的人员分工。

学生的备课内容必须提前三天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内容进行审查,防止学生出现原则性或者科学性错误,同时对学生课程设计的环节和材料的选择等进行整体的分析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课件进行审核修改,为学生成功完成心理活动课助力。

5.课程实施,撰写课程活动报告

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带给自己、同学和老师的是大大的惊喜。本来以为学生只是通过朗读的方式将主题相关的内容展示给班级其他同学,没有想到学生上课的方式多种多样,编排话剧、拍摄心理短剧、视频欣赏、互动游戏、心理测验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式)被学生生动形象地运用到了教学中。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但学生在生涩的尝试中感受着课堂上的快乐。

小组完成课程内容后需要提交课程活动报告。课程活动报告包括八个项目:①组名;②口号;③组长;④组员;⑤课题;⑥分工;⑦课程设计;⑧每个人的活动感想或总结(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署名写一段话)。课程活动报告要求在课程开始前两周发放给组长,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完成报告并及时提交。

二、学生的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兴趣非常浓厚,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与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品尝到新的学习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快乐。心理活动课堂成为一个大舞台,一个学生施展才华、分享快乐的舞台,一个学生获得知识、收获友谊的舞台,一个学生体味辛苦、获得成长的舞台。课后学生所提交的课程活动报告非常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感受,现采撷一二为例。

1.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

李诺在课程活动报告中写到:“我认为此次活动我们团队的长处和短处显而易见。我们此次的课上得比较有创意,不足的是我们的团队荣誉感稍微欠缺,没有很好地团结协作,这一点对于我们以后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李巧妍认为:“这次心理活动课的课前准备可以说是一波多折,幻灯片制作还算顺利,但排话剧时大家有许多分歧,好在最后圆满解决。这次我最大的收获是——团结与责任!”

杨冬冬说:“在准备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和不懈的坚持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很多友情。”

2.真切地感受到个人的成长

“这次经验让我懂得了很多,胆量也变大了一点,不再那么内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体味到了有朋友支持和帮助的美妙滋味,真是太棒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隗莉如是说。

范毅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些反思:“这次活动中我缺乏集体精神,让组员有些‘分裂’,我有责任,如果下次有机会,我一定与大家多商量,不私自做主。”

另外,笔者通过连续的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悄悄发生着改变。

三、教师的总结与反思

此次教学变革,不仅学生感触颇多、收获甚丰,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在肯定此种尝试的基础上,努力在细节上寻求更加令人满意的突破。

1.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务必具体到位

因为是自由分组,所以不同组的学生构成情况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落到实处,每组成员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一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具体细致的要求非常重要。比如组长的任务,组员的任务,时间的安排,课程设计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课堂上人员的分配,课后如何完成课程报告等,教师应注意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否则完全指望初中学生的自觉性及细致的协调分工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2.第一小组的示范引领特别重要

由于此次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是抽签决定汇报课的顺序,上课顺序完全随机。从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第一组上课思路清晰、内容丰富的班级,后面每一组都能很好地进行;而第一组没开好头的班级,后面则可能需要好几组的摸索实施才能出现一个表现精彩的小组。第一组不仅是“第一个上课的组”那么简单,实际上,他们表现出色,对后面的小组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因此,在对第一组进行指导时,教师一定要格外细致。教师在点评时也要明确指出第一组整个准备过程及上课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这对后面的小组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3.细致的评价评比制度必不可少

笔者此次尝试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开始时只在口头上提醒各组之间要竞争,组内成员之间要注意合作,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把竞争机制建立起来,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个别组不当回事、松懈大意、敷衍了事的情况。事后,笔者猛然醒悟: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自觉性和责任心很难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如果一开始建立细致的评价评比制度,即每节小组学习成果汇报课教师都能够认真地把上课过程做一个完整的听课笔记,通过笔记分析学生的整体表现,再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那么课堂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因此评比环节必不可少,不仅对汇报组进行考评,也应对听课的学生进行考评。评比能够发挥小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听课学生的言行,让汇报的学生能够有更加精彩的表现,听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有尽可能多的收获,一举多得。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编制活动评价手册,将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总结及平时表现作为评价大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评价手册。另外,在设立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特别奖项,如最佳课堂表现奖、最具创意奖、最有默契奖等。

4.对教师的要求更具挑战性

学生上课,教师应该轻松很多,其实不然。从课前的准备、课程的开展到课后的点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一定要事无巨细,但一定要全盘掌控大局。

课前对每组学生的上课内容进行悉心指导,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各个环节设计到幻灯片制作,视频短片的选择,都要一一过目,当学生在准备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点拨。课堂上突发状况的处理,如学生幻灯片突然无法播放,教师对这样的问题都要提前考虑到。课程结束时的鼓励点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渴望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课程结束时教师的点评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课上的闪光点。教师还应预计到学生会因为紧张、准备不足等情况出现课堂留白,这时教师要及时补充。因此,教师在课前也要注意收集与学生上课主题相关的资料,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突发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3

一、问题的提出

团体心理活动是高中日常心理工作和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以往的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往往以发现学生问题、解决学生问题为主,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心理技术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但是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运用什么形式、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并主动进行挖掘和发展是评价心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一个人自我发掘和成长状况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长点”,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在心理学领域,关于探究“生长点”方面的研究和指导有很多,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好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问题的发掘和探究上。本文作者在学校团体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探究。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团体心理活动的实践

(一)借助拓展活动,塑造学生积极的行为

在最初阶段,学校将团体心理活动开设为校本选修课,活动对象是高一年级新生。由于学生们对于心理这个名词都感到很新鲜,而且觉得心理选修课的课业负担肯定不重,于是报名参加的学生达到80人。我原计划设定的活动主题为“团队的建立”,由于人数的超编只能改变为“心理活动课”――就是将80个学生分成4个大组,组与组之间进行一些竞争类的心理游戏。实话实说,刚开始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在操场上,嗓子都喊哑了,学生还是像小鸭子一样东一堆、西一片。但是后来小组建立了,每个组有负责人了,秩序也就逐渐形成了。当时的团体心理活动借用了拓展活动的形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团队的组建,学生们在课上一起活动,没有压力,过得很高兴。但是除了高兴,我的团体心理活动还带给了学生什么呢?我觉得没有。因此,我决定在小范围内改进这种活动形式。

第二学期,我针对上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整,限制了活动人数,并对来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对心理学感兴趣、并能主动完成一定的任务,同时可以为自己的团体作一些贡献。学生都有一定的惰性心理,很多学生一听说要完成任务,就不来报名了,这样我就筛查出真正在主观意愿上愿意参加的学生。这期团体活动我既没有定主题,也没有针对学生做特定意义的专项辅导,只是做了一些拓展活动的常规流程,进行了“团队的组建”,每次活动时间间隔为一周,共活动8次。这期的成员是24个学生,我按照我所学过和体验过的知识,将学生打乱分为两组。从团队的破冰期开始,一直到团队的高效工作期,每次活动设计一个小专题,让两个团队在相互竞争中达成一种内在凝聚力。由于人数较少,我可以清楚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作出指导和反馈。在这个团体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表现,自然地成长。在团体活动的最后一次,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作梳理,并且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大家对这个团队都表现出了不舍之情。有一位学生在一开始的团体活动中在交往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退缩,不爱说话,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手足无措并伴随有一些口吃。经过8次的活动后,他觉得自己能够比较自然地与陌生同学打招呼并能当众简单表明自己的观点了,他觉得非常高兴。

(二)借助团康辅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007年,我赴香港乌溪沙训练营参加了团康辅导导师训练营,这次活动为我在学校团体心理活动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扩展了视野,丰富了思路。

在此次活动中,我有一个深切的感悟,那就是团体康乐辅导(团康辅导)与以往我们接触到的拓展活动和历奇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团康辅导更注重的是一种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而拓展与历奇活动主要是以任务的达成为目标。我觉得这种情感体验对学校团体心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乌溪沙训练营中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团队的创立过程,也就是当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时,如何让这个团体在情感上更融洽,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从而使这个团队更具备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以往的拓展和历奇活动所不具备的,而且可以将这种积极的效果保持到团体活动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团康辅导程序结构解读:

1.心理历程

2.团康特色活动

3.评价系统

使用过程评价、自我发展评价、终极评价及行为塑造技术。

4.不同阶段的活动介绍

(1)团队建立期(热身、互动)

带动唱――如:《中国人》《让爱发光》。

初步认识:人名串串烧、组员特色介绍。

加强记忆:抛狗仔、抛鸡仔(引出指导语差异、建立团队间的竞争)。

队旗、队歌、队呼、展示形式、掌声的创作(在团队中建立分工,发挥每人所长,建立和谐团队)。

(2)团队凝聚期

早上绶带,表扬前一天的优秀队伍。

队旗、队歌发表 (荣誉感的增强)。

突破难关:团体凝聚力的增强,以时间作为任务完成的限制,从而迫使团队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并加以实施。

参考活动:同心圆、迷宫、鼻触瓶、解毒圈、传递球、飞毯……

(3)团队工作期

当以上所有的程序进行完毕之后,我们所组成的团队就成为一个工作整体,大家在团队中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角色,如:领导者、策划者、执行者、监督者……在后续的活动中,团队中的成员会不自觉地在团体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以使本团队的效率达到最高。这时,时间不再是衡量任务完成的标准,而任务能否完成成为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活动:过电网、罗马炮架、核辐射、寸步难行、多边形组成、变形虫……

此时的团队就结成为一个高效、团结的整体,活动后进行分享和情感体验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此时的分享是有感而发,团体成员间的相互批评也就更加真诚并对团体有促进性。

(4)在细节处唤起积极情感体验

在进行团康辅导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给我的触动很深。在最后一天的总结会时,导师公布了各个队伍的得分总和,我所在的队伍得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领先第二名20多分。这时,导师对我们说:“下面,我来为冠军和亚军队伍颁奖!”然后,他念到了第三名队伍的名字,颁发了第二名奖,又念到了第二名队伍的名字,颁发了第一名。我感到茫然了,左顾右盼,发现同组成员之间也很迷茫。这时我们的导师不再提这件事情了,我们觉得心里很别扭,看着获奖组的成员们欢欣鼓舞的样子,觉得非常不公平。这时,导师突然说:“我们现在颁发特别大奖给……”当听到我们队名的时候,我们觉得异常开心!导师总结说:“其实,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当你以为它理所当然是你的时候,你往往会失去,而我们往往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第三名的队伍和第一名的队伍,你们的感触应该是最强烈的!”我的心中触动很大,反思整个训练过程,发现像这样在细节上的精心设计是很多的。

导师指导语的时机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团康辅导活动中指导语的准确性也非常值得思考。当团队建立之初,在开展“抛鸡仔”的活动时,一开始导师的指导语要求“小组每一位组员将玩具鸡仔抛给对面的组员,同时叫出对方的名字。每一位组员都被叫到名字之后,玩具回到最开始的组员手中,游戏结束。我们比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大家把玩具鸡仔抛来抛去,力求尽快结束以赢得比赛,最快的小组大约用时两分钟。当进行两轮之后,导师将指导语变换了“请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手都摸到玩具鸡仔,同时大声叫出对面组员的名字,完成的组高喊完成,我们看哪个组最先完成。”有些组没有听清导师的要求,还在将玩具抛来抛去,有一个小组认真研究了导师的话,然后所有组员摸着玩具,一起喊出对面组员的名字,他们仅仅用了两秒钟。其他组没有意识到指导语的变化,处于茫然状态,同时觉得这个组作弊了,认为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这时导师笑了,将指导语又重复了一遍,大家恍然大悟。作为导师,这种细节设计需要我们慢慢回味、细细体验,思考之后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三)与德育处和年级组工作相配合,营造学校融洽的心理氛围

将问题解决在没有发生之前,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校团体心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如果说对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调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那么一对一的解决往往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与德育处配合,找出每个年级学生的集中高发问题,将它作为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从而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打一剂预防针。如:对高一适应情况不良的学生,如果他有主动希望改善人际关系的愿望,我们开设了提升交往能力的团体;针对高二学(下转第27页)(上接第24页)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激励团体;针对高三学生压力大,有时会破坏公物的情况,我们开设了合理减压团体。这些团体以海报招募为主,教师推荐为辅,在加入团体之前首先进行座谈和量表的测试,如减压团体,我们通过SCL-90量表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想加入团体的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态,这样就做到了有针对性,让真正需要在团体中成长的学生加入到适合他的团体中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的时候,他在团体里往往就能找到支持,有利于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除了做小范围的心理专题的团体活动,从上学年开始,我们开始与德育处和年级组配合,做好学校积极心理氛围的创设。如: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针对新组建班集体的凝聚力问题,我们推出了年级性质的团体活动,邀请班主任参加并作为团体一员,使师生关系在比较快的时间内得到拉近。同时在活动中自然涌现出一些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为教师选择学生干部提供一些参考。班级间的竞争在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问题与反思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不是孤立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大氛围中顺势而为,我们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又是对他们工作的有力补充,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切入点,让学校感到离不开心理工作,这时应该是心理教师感到最幸福的时刻。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感受到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

1.可以提高班级建设管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可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3.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4.可以增强心理教师在理论学习方面的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可以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心理学科在学校中不孤立。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4

一、要营造积极参与的心理氛围

如果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那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探讨、分享,真诚地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节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心灵沟通。只有师生真情互动,共同营造真情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氛围,才能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二、要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三、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理性思维缺乏,因此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活动形式,还可以适当融入融入音乐、美术、表演等元素,让学生不感到厌倦、枯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思考、总结、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

四、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亲身实践,教会学生自助。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1.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地信赖学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教师用信赖的态度对待学生,能使学生以“我能行”的自信态度接受任务,使很多事情在群体智慧下很快得到解决。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创造力,一开始激发他们的热情,已为活动设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师要尊重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所有内容都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活动产生主观感受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理直气壮”地倾诉心声、宣泄情感、发表意见,对于活动课取得成效极重要。

3.师生要扮好角色。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学生是情感体验的主人,是活动的主角,是演员。教师可以是活动的一员,也可以是导演,以引导者、协调者、参与者的姿态进行主导。

4.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感悟深化。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无奇”,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学生自己梳理思路,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表现出很多形式,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性格气质有别,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不一样,感悟到的知识往往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创设问题情境,在体验过程中感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升华,这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

五、要遵循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最直接地体现了心理活动课的本质特征,即学生自始至终是课堂的主体,心理活动课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

2.发展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正常的,他们正处在发展变化中,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潜能,所以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应该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而非心理治疗活动。

3.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类课程,它的最大特点是活动性,教师上课通过开展思维碰撞、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感体验、游戏活动、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让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乐趣的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降低其心理防御水平,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动、互助,进而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平等性原则。教师要意识到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和权利上享有同等地位,双方以尊重和理解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上好心理活动课的根本。

5.全体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共性问题而非个别问题,它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5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往往发现有的同学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有的同学喜欢交际,适应性强,但兴趣易变,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同学反应缓慢,沉默寡言,但沉着冷静;有的同学观察细致,行为稳重,但胆小怕事……这些感知的速度、思维的快慢、言语的节奏、情绪情感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都属于气质的范畴。正如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气质是每一个人最一般的特征,是他们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了一定的烙印。”因此我们面对性格不同、气质各异的学生,应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利用气质的积极因素发展其个性,塑造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控制调节其气质的消极方面。

下面就气质的类型以及根据不同气质类型进行教育,发展学生个性,谈一些浅见。

1.有的学生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容易冲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绪强烈,持续时间短。他们的心理活动的明显特征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对待这种类型的学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直率、热情、果断、大方、见义勇为的个性品质,强化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热情,逐渐提高要求,瞄准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严格控制不切实际的言行和幻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感染力、自控力,严格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同时,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要与尊重其自尊心、人格相结合,耐心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注意不轻易去激怒他们,要注意他们调节身心平衡,必要时采用宽容忍耐与细心的方式。多给他们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机会,重视劳逸结合,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和生理机能,从而促使其健康成长,避免造成逆反心理。

2.有的学生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灵活机智,喜欢交际,适应性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情绪体验不够深刻。他们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活泼,灵活性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对待这种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和兴趣专一的品质,从严要求他们做好每一件事,学好每一门学科。多给他们活动机会,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养成严肃认真的作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到一事一得,防止他们产生潦草轻浮、马虎和见异思迁的弱点。

3.有的学生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发生缓慢,性格内向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于转移,沉着冷静,善于忍耐。其心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

对待这种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热情待人、工作踏实、表现自我、坚毅等优良个性品质,在教育方式上要耐心、热情,循循善诱,要给他们有考虑问题与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课堂上对他们多提问,多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多给予表扬、鼓励,课后要注意培养他们多种兴趣和爱好。平时提醒他们学会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组织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灵活、快捷、机智地完成任务。

4.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迟缓,感受性强,善于觉察细节,言语行为稳重,踏实,胆小怕事,情感发生较慢,持续时间长,体验深刻。其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迟缓、内倾。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6

大学心理健康活动每年都会开展,那么大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怎么写呢?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动总结,请笑纳!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1不知不觉,担任我们__班的心理委员差不多两年了。首先我想以一个问题作为开篇:5 月25日是个什么日子?——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到来之际,我总结一下我这近一年来的工作和感受。

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我参加了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它相当于一次讲座,从那次培训,我大概了解到心理委员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

一、协助老师了解并收集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我时常观察同学们的心理,可喜的是目前我们班没有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我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

二、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一般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很有用的,另外,我们班级也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活动和讲座,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同时,我们班级也非常注重宿舍文化的培养。宿舍是我们休息的场所,所以对于宿舍,首先抓的是卫生和安全问题。我们班级通过男女生互访宿舍检查卫生安全评比等活动让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宿舍的环境卫生。另外,对于宿舍文化建设上,我们也不放松。平时,班级经常组织同学们通过宿舍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联系和班级集体感,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让大家在学习想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的总结,愿__班各位同学永远健健康康、活泼开朗,祝我们班越走越好。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2__年9月6日、7日两天,我们学院迎来了__级新生。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院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使学院更加充满生机。学院师生都在为迎新奔波忙碌。灿烂的阳光照在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很柔和温暖。

迎新结束后,又开始紧张激烈地进行社团会员招新活动了。我们心理健康康协会选择在9月8日到9月16日这段时间到新生宿舍去招新,对着届招新我们会干都期待已久,信心百倍,我们始终坚信:心理健康协会是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融入我们他们会更健康,更加自信。在此之前,我们做好了招新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心协会徽、宣传单、宿舍新生安排表,分配好各会干的任务。(会徽图案是“双手捧着一颗红心”,代表爱心)

在新生宿舍里,我们信心十足,热情地介绍我们协会的概况,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心协。我们主要介绍我协会从创办至今的概况及举办的各类极具特色的活动。比如:进行手抄报比赛,到安老院慰问老人,去特校看望特殊儿童,观看精彩的心理影片,每年举办的5.25大型系列活动等等。新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此也很感兴趣,频频发问,我们都乐意地去解答每一个问题。

招新的过程就是我们与新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过程。去新生宿舍招新的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我协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接纳、并融入我协会。

__年9月17日、18日这两天,全院所有社团都统一在篮球场那边摆台招新,给新生最后选择想要加入社团的机会,虽然那两天阳光猛烈,无情地烘烤着大地,但我们的热情始终不减,任由汗珠滚落却依然保持微笑。

9月18日下午,协会招新工作进入尾声,我协会圆满完成了此次的招新工作,经过统计,我协会共招的120个新会员。他们的加入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的血脉,使我协会更加壮大,更加充满力量,我相信:我协会的明天会更好!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3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43月6日,我们生物1002班举办了以“3.7女生节”为主题的心理班会,以培养班级同学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的能力,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本次活动由班级心理委员主持。活动开始时,主持人直奔主题,从回忆女生中学时代喜欢的小说《幻城》等,渐渐引申到我们从孩童时期开始熟悉的一系列经典的动画,影视,游戏。《葫芦娃》,《四驱兄弟》,《还珠格格》,《天龙八部》,“跳房子”,“打弹珠”等一些经典勾起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传数字”。规则简单,但是考验的是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并不是如此简单。再来,热情高涨的我们还一同做了“第八套广播体操”。主持人还使用照片截图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观看眼睛截图来辨认班级同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的眼睛是如此的不同,或炯炯有神,或明亮可人。通过这一小游戏,考验的便是班级同学间的熟悉程度。同学间的熟悉感上升,班级的各项指标,包括班级凝聚力,团结协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会最后的集体性游戏“天黑请闭眼”,是考验小团体间的协作以及个人的语言功底,各团体间的“勾心斗角”和“大局观”都牵动着胜家的归属。

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对于此次班会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还是非常高的。本次班会可以说是圆满结束。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5又是一个浪漫的冬季,不经意间,进入大学已将近半年了,从不认识初的拘谨到“混熟”后的融洽,而自己也荣欣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我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后来经过学校的培训后,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工作,也开始接受这份工作,最后也喜欢上它。

在这一学期里,我试着努力地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去倾听他们心里的困惑,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去分担他们的烦恼,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提高工作能力

(1)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学院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讲座和素拓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在这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活动过程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互相交流经验。

(2)课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服务同学的水平。

二、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活动,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1)x月x日:刚进入大学,彼此之间还很陌生,为促进同学们相互了解认识,尽快融入班集体,在心理委员的倡议下,全体班委的积极组织下,我班策划了“我们在校园”的集体活动,并且在校园开展一系列互动环节。

(2)x月x日-x日:为了尽快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心理状况,便于以后针对性开展心理活动,在心理委员的组织策划下,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我班成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

(3)x月-x月: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带动个别参与积极性不高、性格内向腼腆的同学融入集体,我班在辅导员的关心下全体班委的组织了“班级篮球友谊赛”“班级羽毛球友谊赛”等心理活动。

(4)根据自己和同学们的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们谈心交流,搞好同学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倾听者,并取得良好效果。

总体来讲上一学期的心理工作比较顺利,但也发现自身在工作中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改进和提高。

(1)没有充分地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沟通,可能忽视了部分需要我帮助的同学。

(2)积极主动找我倾诉的同学不多,大部分是我主动找他们,说明我的信任度还不够高。

(3)我班举办的心理活动不够多,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有部分同学参加不太积极。

(4)自身的水平还比较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还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处理问题的经验还不足。

鉴于以上问题,我在下一学期的心理工作中做如下打算:

(1)为提高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将一贯坚守保密原则。

(2)为方便同学们与我的交流沟通,我将统计大家的E-mail地址、QQ号和手机号,建立一个完整的无障碍交流渠道。

(3)每周一群邮件的方式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小笑话以及一些音乐来缓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4)继续主动联系同学,与他们交流掏心,并与其他班委举办更多的更精彩的心理活动。

(5)建立信息回馈制度。将自己和校学生心理咨询的联系方式、地址告诉每一位同学,收到同学们的信息及时给与回复,同时也鼓励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