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52-01

幼儿在学前阶段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这一阶段,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音乐是表达情绪宣泄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幼儿具有喜形于色、内心外露的特点,由此,音乐教育是幼儿和教学间的共鸣点。本文就幼儿音乐教育进行简浅的分析。

一 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

现今孩子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1.教与学能力双提高

幼师在教学中的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指标,如何在教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关注点。幼儿学习理解能力还很弱,幼师要教幼儿学会学习和怎样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幼师来说,让幼儿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通常这一点,会被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传统的音乐教学我们往往只是要求幼儿学会唱,并且记住歌词,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幼儿来说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时就需要幼师去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扩充幼儿的知识层面,让孩子运用大脑来感悟歌曲的表现力。

2.教与用的积极推进

传统幼儿教学通常只是把幼儿教会,并不会过多地强求孩子的运用能力。如何让幼儿从不懂到学会,再到运用层层递进,是现代教育对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幼师应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把整个音乐学习融汇进去。也可以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进行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由幼儿自己得出答案,教师给予指导。这些学习方法会使幼儿宽泛地学习到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通过音乐,孩子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中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使自己产生幻想在音乐中流淌的是美妙和智慧。

1.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音乐能代表一个人的灵魂,甚至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疯狂。音乐隐形地表达人的情感,情感是活跃的表达形态,因此音乐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体会。音乐是人内在的情感活动,音乐能发展人情感认知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运动或活动会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使机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则会使幼儿做出不同的举动,每一次活动都代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会使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2.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幼儿在对音乐有了充分的认知后,就会随着音乐的情感宣泄点找到自己最愉快的方式,当然这种表现会出现在幼儿自己的性格及爱好等方面,也就是孩子的个性。好的音乐会熏陶孩子的辨识能力,当孩子看到美与丑、恶与善时能表现出正确的态度。由此,孩子的心灵被一些美好的事物影响,被一些善的事情感动,性格也会变得高尚完美起来。音乐教育是一门陶冶情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三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审美感受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产生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儿童音乐作品往往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天真活泼、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音乐背后的思想情绪会包含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出现在歌谣里,激发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的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2.娱乐性

音乐具有娱乐性,这就使天性活泼的幼儿喜欢并且积极地参与。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师应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歌曲,并引导孩子把这种娱乐性放大,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牢记,把教育通过愉快的音乐形式传递给幼儿,让其在音乐的感受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表现自己。

3.潜移默化

音乐教育不像其他教育,直截了当地表达,而是通过音乐触及孩子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音乐这时就像润物细无声一样播撒到孩子心中,而这种播撒和灌溉往往比直接的说教在孩子心中持续的时间久远。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孩子有多大的艺术造诣,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潜移默化过程。

幼儿音乐教育范文2

【关键词】音乐游戏 幼儿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48

因为幼儿的天性比较好动,仍处在对周围世界好奇的阶段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若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的模式很可能让幼儿感到压抑。幼儿不配合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不易完成教学任务,幼儿也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所在。教师应该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为重要参考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幼儿创造出符合他们这一阶段多动好奇状态的课程。

一、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增加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以及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跟其他人沟通,并且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抢椅子”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这一游戏之前,要选好背景音乐。那些童声歌唱、曲调轻快的音乐比较适宜。游戏开始时,教师要播放音乐,播放短短三十秒左右就可以将音乐停止,幼涸谝衾滞V沟哪且豢蹋要坐在距离自己最近的椅子上,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了。幼儿在仔细听音乐并判断音乐几时停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在抢坐椅子时,需要幼儿以最快的、灵敏的反应能力坐在椅子上,这也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观察力。几轮游戏下来,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参与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也在游戏过程中训练了大脑的反应速度。当然,除了这类对肢体积极作用更大的游戏,还可以开展对思维和幼儿脑力有益的游戏。通过游戏,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更加有助于他们的成长。通过一些益智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也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进一步融合音乐和游戏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音乐教育,能够训练幼儿的听力和反应能力,还能陶冶情操,让幼儿在音乐包围的环境中成长。为了保证音乐教育中,音乐和游戏的良好结合,需要幼儿在游戏的体会音乐,在音乐中快乐玩耍。

1.幼儿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幼儿处在比较多动、好奇的成长阶段,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增加音乐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选择游戏方式、规划游戏内容、设置游戏背景音乐的前提下,应该明确游戏的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应该集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音乐游戏中设置相关情节,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交流,让他们互相了解,并对音乐游戏和音乐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会将自己的个性和喜好表现出来,其实幼儿的音乐游戏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皮筋,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跳皮筋。这个游戏有非常明确的人数要求,幼儿在规定内要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在四个人都愿意的情况下才能组成小组。沟通过程是幼儿自发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幼儿自主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幼儿还可以在游戏时间内跟小组其他伙伴商量怎们玩皮筋。有的小组选择了“马兰开花”,有的小组选择了别的游戏。选择游戏类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让幼儿处在游戏的主置中,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玩耍中增加对游戏的兴趣。

2.音乐游戏须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音乐游戏增加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音乐和游戏的良好结合利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音乐游戏中的游戏,形式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单一的游戏既不能体现音乐的多样性,又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没有太大效用。选择多样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在不同的背景音乐的配合中感知音乐。

3.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利用音乐游戏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状态。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专注力等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其给予正确指导。幼儿在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比单纯的音乐教育更有效率。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在游戏中积极正确的引导幼儿,帮助他们学到正确的音乐知识。比如,教师组织幼儿玩“丢手绢”游戏。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会表现出真实状态,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状态及变化。对于幼儿的做游戏时的状态和唱歌的状态,教师要敏锐观察。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当中,在与幼儿进行游戏时,能够将二者的距离拉近,让教师更加了解幼儿。

三、在音乐教育中添加音乐游戏的前提

1.物质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添加音乐游戏,游戏中所用的装备和道具等物质条件是开展游戏的重要前提。有些游戏对场地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绿色草地。有些游戏则需要制备大量的乐器。有些歌曲游戏需要准备多份节奏图。游戏结束后还需要给获胜的幼儿颁发奖品。装备或者道具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幼儿处在比较稚嫩的阶段,要给予他们同等份量的呵护。游戏时应该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道具。当然,重视数量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质量,保证游戏道具或者装备不会伤害幼儿。只有良好的物质基础的支撑,才能保证音乐游戏的正常开展。

2.心理因素。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幼儿的反应上。音乐游戏要能够将幼儿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才是好的音乐游戏。有部分幼儿,因为性格胆小、怕生,所以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反应比较平淡,而且也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该在游戏中,利用技巧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这样幼儿才能在放松的环境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当然,有些老师的心理因素也要作为开展音乐游戏的前提。新来的音乐老师因为没有经验所以会比较紧张,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这方面更具资历。所以新来的老师要多向资历丰富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经验总结,学习他们应对教学难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他们对待幼儿学生的耐心。当老师和幼儿的心理状态都成熟了,音乐游戏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而幼儿音乐教育的成果也更加显著。

幼儿音乐教育范文3

音乐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通过音符的高低、拍子强弱、节奏的快慢等来表达喜怒哀乐,它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而且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感。因此,音乐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让幼儿在美好的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幼儿园和小学集体教学活动的环境来进行音乐教育,有意识的通过环境影响促进儿童音乐特点的形成。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的音乐教育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性

6岁以前的幼儿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游戏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区别是,游戏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更加强调所有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2.综合性

幼儿音乐教育理论认为: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幼儿自由进入音乐天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幼儿活动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形式上的综合性,即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综合一体;过程上的综合性,即创作、表演、欣赏综合一体;目的上的综合性,即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

3.整体性

现代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发现,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科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地、形象地、整体地把握对象。幼儿更多地是使用情感的、形象的、整体的方法认识和体验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理智的、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和体验方式,在学前晚期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教师更应该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并有效的实施。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一)以幼儿对新生事物具有“趣味性”的特点,采取“以趣引趣”的教育方法

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幼儿从事活动的内在力量。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及动力。

主要在体现于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化三个方面: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的教材,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同时根据相关的题材加以改编,体现生动、活泼、趣味性。如歌曲《走路》,小兔走路蹦蹦跳跳,“蹦蹦跳跳”的旋律平行,节奏短促跳跃,表现小白兔跳的生活特点;小花猫走路静悄悄,“静悄悄”旋律下行,渐渐减弱,表现小花猫的生活习性。这样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动物的动作特征,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

2.设计趣味化

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里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用形象的思维去对好奇的事物加以思考、想像、揣摩。利用这两个特征抓住幼儿的心理把音乐题材的内容变得“好奇和形象”,充满艺术色彩。

(二)以幼儿情感化为特点,采取“以情动情”的教育方法

音乐教育的重点应该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么利用音乐感受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呢?我得出的经验是由“情”转变成“爱”。只有用“情”去打动孩子,以“爱”去温暖孩子,用强大的感染力去体贴他们,用微笑去抚慰他们,他们才会在“爱”的情感氛围下茁壮成长。另外教师对音乐也要有敏感性,具有善于发现、捕捉、审美的能力,加强与幼儿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采用以“情”动“情”的教育方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在语言、体会、表现都恰到好处时结合题材,把情感融入到每一个细节的音乐活动中去,让幼儿在情感的底蕴中去领会每个动作的情感内涵。

(三)针对幼儿的个性和优势采取“因人施教”和“灵活运用”的方法

每个幼儿会因成长的环境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个性,不同个性的幼儿对音乐的领会和敏感程度是有差别的。因此,针对个性不同的幼儿采取“因人施教”和“灵活运用”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2.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它们的艺术潜能。

幼儿音乐教育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学 审美快乐

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幼儿教育中需要更多地投入情感,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的模式,并灵活运用,让幼儿从音乐教育中感受到美与快乐。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和理论知识,在下文中具体探讨了如果进行幼儿音乐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使音乐融入幼儿的生活

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创造美的能力。而创造音乐美,首先就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让小朋友们对音乐感兴趣,乐意去学习音乐知识a等、

众所周知,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借助幼儿无意识记忆比较强的特点,从小给小朋友们传授一些音乐元素,一些比较好的音乐元素,营造轻松活泼的生活环境。比如在开展日常活动时,在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播放不同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压力。在早上小朋友们入院时,也可以播放一些音乐;在中午小朋友们休息时,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小朋友们在安静的环境中,伴随着音乐的美好坠入梦乡,提高休息的质量。[1]

二、引入音乐剧教学模式

小朋友的天性是活泼爱动,这是众所周知的,热衷于影视剧、动画片的主题曲。所以,在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引入音乐剧角色训练模式,训练小朋友的角色意识。当前,音乐剧在我国内地很流行,如果能在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中引入音乐剧,这肯定有助于小朋友们更好的对人物、歌曲等进行有益的情感体验。

音乐剧也被称称之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等多种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所以笔者认为,音乐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小朋友多样性的需求。幼儿教师可自主创设情境、角色、台词、表演和歌唱等,让天赋异禀的小朋友找到各自喜欢的扮演的角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舞台表演。

音乐剧角色训练模式以音乐和剧本为规定的情境,是一种综合特别强的音乐教育训练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提高小朋友的表现能力,包括小朋友的思维、感受和行为能力。

为更好发挥小朋友的想象,拓展其想象空间,培养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儿教师需要选定音乐剧的歌曲、歌词,设定音乐剧情境。为防止纯粹的模仿的出现,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提高对白的趣味性,还原歌唱本社所可以带给小朋友的快乐与美好,使其在完成舞台表演后,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做成一件情,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在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中,音乐剧角色训练模式的推行,也需要遵循这个原则。比如《白雪公主》这个音乐剧。幼儿教师可先把白雪公主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然后让小朋友复述白雪公主的故事;其次,在课堂上播放背景音乐,给小朋友们讲解整个故事;接着可以让小朋友们饰演《白雪公主》中的不同角色,让小朋友们按照《白雪公主》的故事情节,把白雪公主的遭遇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2]

三、家庭与幼儿园有效合作

对小朋友的音乐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进行,也需要家庭的参与,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小朋友的父母更了解小朋友的特点,这样便可以因势利导,按照小朋友的喜好对小朋友进行音乐教育。而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父母首先要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在平时播放小朋友喜欢听的音乐,在播放时给小朋友讲述小朋友的内涵以及其中蕴含的意义,结合一定的小故事,提高小朋友对阴雨的理解能力;

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平时多听音乐,有益于身心的音乐,比如下班之后可听一些轻音乐,对于放松心情有很好的效果,久而久之,这种方式便会对小朋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小朋友形成优秀的音乐习惯提供帮助。

第三,充分发挥小朋友的个性和天赋,让小朋友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通过弹奏各种乐器,提高对各种乐器的认识等。

总而言之,及时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小朋友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感受快乐的能力。

结语:

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培养其音乐意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必须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入手,从细节入手,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小朋友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小朋友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孙玲玲,刘丹丹,朴爱明.审美与快乐的幼儿园音乐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3)

幼儿音乐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意义;策略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精神支持,美妙的音乐可以促进个性品质发展,陶冶情操。音乐对于渲染情感、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我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幼儿园来说,音乐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一、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

1.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想象发展是从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变的音乐节奏与丰富的内容,根据情境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会对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不同的想象,如活泼动听的音乐《拔萝卜》,幼儿可以根据歌词与韵律想象着老太婆、小白兔等动物来帮忙拔萝卜,各种表情、各种肢体语言尽情地想象与展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玩游戏的愉快情景。

2.促进幼儿听觉、记忆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靠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去感知、去欣赏,通过音乐表达自我。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中,让幼儿伴着节奏去倾听、去感受,记住小乌鸦是怎么对待妈妈的,怎么找食物喂妈妈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爱妈妈,学会感恩,还有利地提高幼儿听觉能力,并在记住歌词、旋律地同时,不断发展记忆力。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如《稍息立正站好》,节奏活泼轻快,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相应的秩序与规则,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促进自我规则意识的加强。不同的音乐旋律与歌词可以让幼儿勇敢、热情、礼貌、感恩、活泼、主动、大胆自信等等,极大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1.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

自2011年两会提出大力振兴幼儿教育事业开始,学前教育领域开始进行各种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学习培训,如,国培、顶岗置换、外出学习等,旨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转变陈旧教育思想,获得先进教育理念,进而落实到教育工作上。因此,提高幼儿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开展音乐教学技能培训,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接受在职教育,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音乐欣赏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

2.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

如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小猫咪,你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死板的跟唱教学,先让幼儿认真聆听,聆听之后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小猫咪在干什么,主人在说什么,让幼儿通过聆听、回答的方式加深印象,感受音乐里的故事情节,并请幼儿想象小猫咪是怎么捉老鼠的,主人是怎么找小猫咪的,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整首歌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幼儿在情景表演中既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又很好地理解了儿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听到的东西。

3.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学龄前的幼儿,其认知、情感逐步发展,好奇心与探索欲极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因此音乐教育不能等同于语言文化教育,那是一种艺术教育,不能过多地涉及语言文字而忽视艺术的欣赏与感受,这样不利于幼儿通过音乐学习获得综合发展。如中班幼儿,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渐增强,这时候教授关于团结合作有爱的歌曲,如《好朋友、行个礼》,幼儿通过音乐旋律与音乐内容,增强自己的礼貌意识,体验和小朋友合作玩耍的快乐,使中班幼儿通过音乐教学更加深刻地领会朋友之间的相亲相爱以及合作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设置还要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探究。在教学时间设置上,也要根据幼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进行合理安排。例如,幼儿早上来到幼儿园,精力充沛,大脑清晰,这时候就适合设置文化课进行教学,诸如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教学。下午幼儿精力可能略低于上午,因此,设置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唱起来、动起来,寓游戏于教育,既能使幼儿缓解疲劳,又能激发幼儿的表演欲,用音乐表达自我,感受其中的魅力。如,在下午的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播放感染力强、旋律强,节奏快的歌曲,会让幼儿引起共鸣,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融入音乐氛围中,根据强劲的节奏带动自己的肢体,无形中创作出各种舞蹈动作,随歌起舞,随歌欢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幼儿音乐教学也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现实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水平,除了提高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以外,还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应该重视教师教的灵活性与幼儿学的主动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18-01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教师只有把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从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笔者认识到,要搞好幼儿音乐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身处地考虑幼儿音乐教育每个阶段的能力和特点

选择教材有时会超出了幼儿能轻松自然驾驭的音域,或者歌词太长或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难以记忆。组织活动的形式上也往往比较单一,把所有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唱歌,也不能完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教师缺乏对美的欣赏能力,不能主动把音乐的美带给幼儿,那么必然会成幼儿音乐教育价值的缺失。

1、幼儿的音乐教育必须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相符合。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时刻考虑到幼儿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采取晦涩难懂的教学形式。要抓住孩子的喜好,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幼儿的音乐教育需寓教于乐。音乐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天生的,学与玩相结合,也只有在音乐教育中才能做到。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把音乐当成一种负担,反而会很享受这种过程。这种玩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使孩子接受知识。

二、让幼儿音乐教育回归快乐的真面目

音乐如同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交流手段,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音乐都体现出它特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音乐教育有自身特有的价值,不能仅作为教育的手段,更应作为教育的目的。

音乐有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要求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改变人的态度和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心中有音乐的人一定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人性的美好。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发展自我表现力和创造陛的一种方式。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音乐是一种综合胜性的艺术,在音乐学习中,幼儿能接触到数学、自然科学、社会、语言和体育等各领域提供完整的教育情景。

三、注重幼儿表达音乐能力的培养

在教幼儿儿歌时,教师不要仅满足于幼儿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体态等,让幼儿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从而愿意学,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对歌曲的体验表达出来,和教师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四、加强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条、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

节奏感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构成音乐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就是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1、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

2、通过各种小游戏进行节奏练习,在教学活动中,边听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

3、模仿声音及自主创造节奏。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有四三拍,四二拍。如小猫叫:喵(三拍)。从而鼓励孩子进行更多节奏型的创编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会唱多少歌曲,能够把乐器演奏的多么好,而在于让他们的童年有艺术的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的学前期画上艺术的句号,让他们有一双音乐的耳朵,音乐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更重要的从音乐中活得快乐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日]酒田富治著.幼儿音感教育.共同音乐出版社,197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