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1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合理改进和补充实验,挖掘教材中的探究素材,并将其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进探究能力的培养[1]。同时,教师需扩充分组实验,扩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找到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在实验中探寻更多未知原理和规律。
2.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室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全面了解,合理组织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实验前教师需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出现此种化学现象的原因,最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实验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让高中生回顾已学的次氯酸的漂白性和药用炭的吸附性,积极思考漂白的不同原理、实验现象的异同;其次开始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讲解为什么会得出此种实验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2.2培养高中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高中化学教材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虽然可以有效验证某些实验现象,但学生无法明白其中化学原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并将高中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探索实验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使其学会知识迁移,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思考未知问题,进而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4]。例如,在配制100mL1.00m0L/NaCl溶液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只介绍高中生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分组操作实验,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则需加以指导[2]。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都让教师对自己配制的溶液进行评价,此时教师需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并结合实验中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
2.3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
高中化学实验中包含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若仅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根据高中化学相关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扩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为高中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而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5]。如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比较各种实验方案,总结自己的设计方案存在哪些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体会到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验证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3.结语
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2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步让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行为也会有差异。同时,它也会导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礼仪,以下简单介绍高中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东西方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1.标准称谓:讲英语的人对这些家庭成员或亲属直呼其名,有些孩子甚至用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总之,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经常使用的称呼方式。但是,在汉语中,称呼长辈家庭成员或亲属的名字是犯忌的,不能直接用名字来称呼自己的祖父母、伯、叔、婶、姨。在称陌生人时,中国人常用“同志”、“师傅”、“小姐”、“先生”等称呼语,但在英语中,用来称呼陌生人的称呼语是很少的。
2.赞语与应答: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赞扬自己的家人。人们经常会听到妇女赞扬自己的丈夫工作多么地努力,在事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妇女也会夸奖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好,在做事情时如何积极主动等。而在中国,这样做会被认为爱炫耀自己。
3.社交礼仪:英语中的“please”比汉语中的“请”用得更经常,更广泛。如:下列例句中都含有“please”一词:“Sit down,pleas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nearest bank”等。汉语中使用“请”相对来说就少一些了,像“尊姓大名”、“贵府”、“令堂”等,这些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尊敬。
4.禁忌:按照英语的文化习俗,任何涉及隐私或个人问题,都属于禁忌的范围,例如:年龄,收入,婚姻、政治、宗教信仰等都被认为是个人问题,不可谈论。因此,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记住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不要将这一做法照搬到英语中使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都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渗透中西方文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交际冲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冲突
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跨文化教学入手,通过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挖掘教材,精心备好课 ,通过改进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在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进行新课标英语必修3的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分组布置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了解不同的西方节日,第二天进行5分钟的总结交流,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在课外阅读中。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学之余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简易读本,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等),同时,在闲暇之余,观看原声英文电影,看CCTV-9的英语节目等,提醒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留心积累有关中西方社会习俗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的知识。
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师角色 探究式教学 合理使用新教材
沪教版化学(初中)教材与人教版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新教材重点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探究式学习,淡化了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了。如何合理使用化学新教材,克服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定势影响,使化学教学全面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教育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新教材的实施,关键是教师,难度最大的也是我们教师,如果教师穿着新课程的鞋子,走着传统方式的老路,必然是对新课程的歪曲。
在化学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解决好教育观念、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教师不应是训练和灌输学生的工具,也不应是知识的机械传递者,教师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更多的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问题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
二、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是合理处理新教材的基础
新课程需要教师有较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具备多方面教学技能,才能避免在教学中平淡无奇,教学手段单调,语言苍白,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综合素质。
三、熟悉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新教材内容是合理使用新教材最基本的要求
1.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与以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在:
(1)新课标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如沪版教材中“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一章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就很多。
(2)新课标的内容体现了化学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新课标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中。
(4)新课标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化学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
新教材对化学实验和反应规律不直接给出结论,如质量守恒定律这样重要的内容,都是要求师生共同探究进行总结才能形成结论;新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由学生日常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新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了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节后练习比老教材减少了很多,但增加不少实践活动和小论文写作。
四、合理使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合理使用新教材的目的
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已全面实施,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有些厂矿学校因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客观上的后进,特别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新挑战。
新课标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厂矿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曾经作为厂矿学校的一名化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下面就我在实施新课标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灵活应对课程资源的严重缺乏
近年来,由于厂矿教育经费的严重缺乏,使得我校一直以来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配备专职的实验员,连上课用的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也严重缺乏。原有的一些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损坏,甚至连最简单的常用的试管、烧杯都无法满足需要,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ph测量仪、化学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器等。因而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污染严重的实验就难以进行。
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但人是活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引用《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第十章“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中我常常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实验课的问题。我尝试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如用有颜色的花、叶子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废电线、铁丝、锌锰干电池的锌皮、香烟的外包装铝箔代替化学实验中铝等;把西药片板代替点滴板;把矿泉水瓶改装成烧杯和漏斗;把有刻度的药瓶改造成量杯……通过以上种种自我动手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有助于解决我校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实现了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节约、环保的意识。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乐在其中。
二、充分利用有效的自然资源
虽说我校化学仪器和药品严重缺乏,但由于我们是厂矿学校也就拥有独特的化学课程资源。如我们地质矿厂是负责找矿,研究和分析矿石的,工人找来的各种矿石就是我们最好的化学课程资源。另外,我们附近还有水泥厂、硫酸厂、啤酒厂等。我想如能充分利用,也定能成为有效的化学课程资源。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注意搜集和利用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资源,以弥补学校化学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时,我带领学生参观本厂矿的企业,到附近的矿山公园参观矿石博物馆;学习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时,就带学生参观啤酒厂;在学习玻璃、水泥、陶瓷的知识时,参观附近的水泥厂;学习硫的氧化物及硫酸时,参观家乡的硫酸厂。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际作用,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我还适时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或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知识和促进现代科技生产发展的相关事例,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自编教师手册
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都是外来工的子女,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学生中也有不少受读书无用,挣钱至上的思想影响。因而,我校学生的成绩相对差一些。那么,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呢?我在教学中的一种做法就是编写配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且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师手册。这手册与一般的教辅资料不同,主要是针对教材中有特色的“新”知识和学生的实验活动作说明,或是对一些探究性实验的组织和实施作说明,或是为教学提供指导性思路,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例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这一单元学习,我是这样实施教学的:课前将学生分组分工准备,第一组学生收集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第二组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资料;第三组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讨论防止锈蚀的原因;第四组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利用的价值和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开放化学实验室
化学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作了大胆的尝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做的实验机会较少,即使安排了有限的几个学生实验,学生也是照方抓药,毫无自主性、探究性可言。即使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上课时,有些学生不买账,积极性也差,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尝试开放实验室,就是让少数优秀的学生先在实验室开展他们的探究,再由这部分学生采取“一帮二”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推广探究性学习。这部分优秀生不仅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也弥补了本校实验员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班上还慢慢地形成互助互学,你追我赶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积极改进化学实验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善于启发学生改进实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如学习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1)仪器:两个矿泉水瓶制成的类似连通器的装置,尖嘴导管,止水夹,单孔胶塞,大头针;(2)药品:金属钠,蒸馏水,酚酞;(3)实验步骤:取一黄豆粒儿大的金属钠,除去表面煤油,将其插在固定与橡皮塞的大头针上,塞紧橡皮塞,关闭止水夹,从仪器左边矿泉水瓶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滴几滴酚酞,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右边矿泉水瓶,当接触到钠时关闭止水夹,待右边矿泉水瓶产生一定量气体时,点燃酒精灯,打开止水夹点燃导管尖嘴处的气体,若可燃则证明产生了氢气。这个实验最大的优点是:①携带、操作比较方便,安全;②它是集收集、制备于一体的仪器,实验现象明显,制备的氢气比较纯,可以直接点燃。通过对某些实验的改进,不仅能解决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还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改革落后的评价方式
高考、中考的考试制度在不断的变化,学校和师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考试压力。学校只注重考试的结果,不注重实施的过程,还硬性要求新课的提前结束、延长复习时间、新老教材一起用,依然是题海战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何改变这种阻碍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新《标准》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提倡另外两种新的评价方式,即“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法和活动表现评价法。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纸笔测验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查,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包括实验过程记录、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小论文、调查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化学学习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3)活动表现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包括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等。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有过困惑,有过迷茫,甚至还无从下手,觉得很难开展教学,实验教科书中太多的自主探究活动,我们一缺仪器,二少药品,感觉太难实施了。慢慢地发现只要自己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我们很多学生都喜爱上化学课了,因为在课堂上他们真正体验到化学的神奇、有趣和有用;他们对探究性实验抱有极大的兴趣,在动手中学会了动脑,在小组活动中体验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勇于克服化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化学教学的前景会更美好,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会不断得到提高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 新课程的化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我们使用人教版化学教材已四年,对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种各样的报章书刊,还有专著都说了很多很多,让人看了为之鼓掌,但就如何在课堂上实施,结合每节课如何做,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何况学习的主体(学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情各不一样,这都给教学带来难处。在新形式下如何“教”,我感觉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反思,我想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教学反思不仅仅是课后反思,还包括在课前反思,教学过程中反思,而且要注意他人的反思,相互交流反思内容。《走进新课程》一书对反思是这样说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的新气息,同时将教育者的责任上升到了新的境界。新课标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教学更应富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指导性。
一、课前反思: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课前反思很重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反思主要反思过去的得和失。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不多,却有说不完的话题,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教材中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是在“科学视野”中出现的,学生需要掌握吗?我们打开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化学.1》,在第二单元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一节中有讲解,并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那么这部分知识我们能不让学生掌握吗?因此“我们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合理制定这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与拓展计划,综合拟定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任务(目标)”。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各种版本),综合拟定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落实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优化师生行为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改,就得变。我们可以反思是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否把自己当成学生在处理问题。我在教学中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我实践—讨论深化—归纳总结”的情境导学式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沿着一级级的情境台阶去养成“问题意思”,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学习氛围
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绝活”,就是“商量、商量、再商量”,什么都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都商量着进行。这是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主习惯,也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刻意追求的境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教和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赋予我们课堂教学全新的使命。据科学测算,现代学校只能使学生获取一生所需知识的15%左右,因此就更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程度。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像前人创造知识时那样思考(发现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习、领会和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在观点、见解、方法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寻找新的突破口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让学生在尝试中产生激情的冲动。
3.发展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教学中学生不合作、不理会,启而不发是常有之事。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实现学习主体各方面素质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上,要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创新力的开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更应采用多样活泼的方式,借助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对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以养成学生全面进取、不断创新的习惯。有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假信息,从反面刺激学生的选择和判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论证的根据,在反复磨炼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中的模块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三、课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和失,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课后反思,总感觉是亡羊补牢,其实不然,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过失和不当的地方,还要反思成功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启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我们都要加以回顾和总结,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新课标化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探究;一体化;教学案;反馈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6-0015-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所谓“一体化教学案”(以下简称教学案),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设定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自学、探究,完成设定教学目标的一种课时计划。实践证明,使用“教学案”可全面强化师生间的交流,有效提高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教学的今天,如何编写符合新课标理念的 “一体化教学案”呢?根据我校近几年的编写情况,谈几点浅见。
1 体现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学案”使用功能
1.1 学生学习的助手
“教学案”其实是学案教案合一的课时计划,是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书面材料,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做课前准备,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它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案”的设计和书写中,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体现出学法、考法和记法,如课前准备和预习要求、课堂练习、课外练习、资料展示等。“教学案”最主要的是要体现学案的要求。
1.2 教师教学的抓手
“教学案”书写,也应体现教师的教学要求,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学案设计时,要把教学探究过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和双边活动等为设计重点,并在教学案中体现出来,由此来表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堂好课,一定是教学思路清晰的课;同样,一个好的教学案,一定是教学思路清晰的,循序渐进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案。教师的教学思路设计要通过“教学案”中的学生学习内容的展现来实现,是一条重要的暗线,也是教学案的关键。在新课标下,“教学案”中的课堂教学探究内容要体现新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既要有能力的体现、又要有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教学案”才能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抓手和帮手。
2培养探究意识,强化“教学案”内容构建
2.1 “教学案”要突出“一体化”特征
2.1.1 内容选择要体现“一体化”的要求
“教学案”内容选择要具有一体化的要求,如教学目标的展示;知识网络结构(包括旧知复习和新知探索)展现; 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介绍,知识、资料(含例题分析)展现,课件、课内外练习题的整合等,均是“教学案”中重要的内容。
2.2.2 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案”中要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习目标的确定;自主探究的建构、协作学习的建构、发展性学习的建构的方案,规律、定理的记忆方法,知识的归纳总结方法等等。
2.1.3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案”中的教学过程要有创新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教学内容的确定、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发展性学习的内容建构等,均要精心设计,具有时代感。
总之,有关“学”“教”“练”“考”的内容及其联系,是教学案的主要内容。
2.2 “教学案”要注重学习情境创设
2.2.1 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现行中学化学新课标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能精心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但问题在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却一无所知 ,只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部分目标,而不能明确全部的教学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将设计好的教学目标都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能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创设学习情景是“教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问题情景,适当编排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激励性、开放性的问题作为探究点,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学习情景创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在目标设计和情境创设上有所区别。例如,高一新课标教学要求与高三教学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案”的目标设计和情境创设上有所侧重(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高一“教学案”编写时,应注重趣味性、基础性和探究性。例:图片、实验、生活中的化学、趣味化学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情境构建的载体。在高三“教学案”编写时,则应更注意知识的体系、内容的严密性和解题思维方法的培养。例:一题多解、错题再现、规律总结等都可以作为情境构建的载体。
另外,在学习情景创设时,还要注意例题的典型、精干。为了让学生能写课堂笔记,应在“教学案”中留有一些学生书写笔记的位置。
2.2.2建构自主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习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或帮助。让学生围绕目标或学习任务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自主完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 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瑞士心理学家)曾说过“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既适应了个体“差异”的学习特征。又为个体的能力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因此,教学案中应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例自学反馈、自主梳理等栏目。
2.2.3设置实践活动情境,注重知识反馈
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及时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此环节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课外延伸实践活动,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实施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程度,为检测课时目标实施情况,最科学的手段是教师有目的组织测评。在每份学案中,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目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一般来说课堂反馈5题,大约用时10-15分钟;课外练习6题,用时25-30分钟;提高题2题,用时10分钟),以确保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所在。
2.3 精心设计栏目,贯彻课标要求
精心地选择好“教学案”栏目(或板块),可使“教学案”成为学生爱做、教师爱用的资源。栏目的设置应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例高一年级的栏目设置可采用下面的形式:
3体现集体智慧,强化“教学案”质量意识
3.1 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教学案”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提高编写质量,备课组应人人参与、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严守程序、共同努力,团结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案”编写的程序是:(1)根据教材内容学纲、考纲、新课标(高一按课本、高三按块);(2)再按章,分配主备;(3)集体讨论,确定格式、内容、习题;(4)由主备执笔,完成教学案编写。(4)使用完成后,集体反馈意见,完成修改。
“教学案”编写内容的分配方法:以书本上的章节顺序为基础,把一节分成1-2课时,最多的可能是3-4课时,期中期末复习另加。深度、广度的把握以新课标为准。
3.2 正确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案”的使用,应体现出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常可采用下列步骤:
(1)发:将“一体化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实知识,完成自主梳理。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自学、补学以前基本知识。
(2)查:课堂检查,课堂教学。(检查学生的自主梳理情况,强化学生课堂学习)
(3)练:【自我评价】【衔接高考】课外完成,第二天交。
(4)评:批改后,对错题或共同的错误评讲。(融在后面的教学内容中)
“教学案”教学方式的实施,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教学案”既是学生的笔记本,又是练习本,也是纠错本,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但是,在教学案的设计编写中,将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强度,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特别是老师们既要写教学案,又要写教案、再要做课件、教学案的批改等,工作量实在大。但只要有利于推动中学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考成绩,我想是值得的。
(本文是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策略的研究》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张天若等编著,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