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考察报告

植物考察报告范文1

根据中墨(西哥)1999-2000年度科技合作项目安排,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部国际合作司、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东省农业厅植保站参加的"赤眼蜂生物防治考察团"一行四人,于2000年12月5日-19日对墨西哥赤眼蜂及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技术进行了考察。考察团访问了墨西哥城、科利马和蒙特雷三个城市。与墨西哥农牧渔业和农村发展部的有关官员进行了会谈;访问了植物保护与食品卫生总局及其下属的国家生物防治中心,并与有关官员和专家进行了研讨交流;听取了柯利马大学、蒙特雷大学和捷宾哥大学有关赤眼蜂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参观了柯利马州得哥芒赤眼蜂繁殖中心、蒙特雷州益虫繁殖中心和蒙特雷州SPIRITU热带水果农场等益虫工厂生产技术流程以及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农作物害虫的防治现场;双方交流了两国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情况及进展;草拟了中墨双方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长期合作交流备忘录(备忘录附后)。考察团按计划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并取得了积极的有价值的成果,为我国赤眼蜂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及双方的合作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墨西哥农业基本概况

墨西哥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古国,是玉米、番茄、甘薯和烟草的原产地之一。墨西哥领土面积约192万平方公里,约合2亿公顷,可耕地面积27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其中水浇地600万公顷,旱作地2100万公顷。全国总人口9100万,农村人口占27%,农业就业人口占全国经济自立人口的23%。墨现有村社2.9万个。

墨西哥位于北美南部,农业以旱作为主,播种集中在春夏二季。全年种植的作物有150多种,其中基础作物有10种,它们是:玉米、菜豆、小麦、水稻、大豆、高梁、大麦、棉花、芝麻、红花(油料作物),约占播种面积的70%-80%。1995年大农业产值(包括农、林、牧、渔)占国民总产值的7.7%。近年来,粮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3%,牧草作物16%,经济作物11%,果蔬6%,但就产值而言,粮食作物只占35%,而果蔬占23%。

玉米是墨西哥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7万公顷,产量2257万吨。主产地为中部高原和南部干旱地带。玉米是当地人的主要食品,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约156公斤。

小麦播种面积102万公顷,产量416万吨。主产地为西北灌溉农业区,其中索诺拉州的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40%。从事小麦种植的大多是资本主义农场,有灌溉条件,机械化与集约化水平较高,但仍不能自给而部分靠进口。

菜豆也是墨主要食品和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1981年总产曾达149万吨,单产每公顷683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菜豆在全国都能种植,主产区是中部高原和南部旱地栽培区,主要满足国内消费。

水稻播种面积约10万公顷,产量约37万吨;高梁播种面积56万公顷,产量578万吨。

墨西哥是世界上主要植棉国之一,在拉美,产量和面积仅次于巴西,居第二位。墨棉纤维品质优良,一级棉占6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每年出口量占产量的2/3。

果蔬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而产值却占总产值的23%。为墨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每年出口的水果主要有:柑橘、柠檬、草莓、香蕉和菠萝等;出口的蔬菜主要有:西红柿、洋葱、辣椒等。

二、墨西哥生物防治情况

墨西哥的生物防治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以虫治虫。全国建有36个益虫繁殖中心,繁殖赤眼蜂和茧蜂等天敌,繁殖赤眼蜂已实现工厂化;二是病原微生物治虫。主要病原微生物有真菌,如绿僵菌;三是辐射不育。

五十年代初期,实蝇对墨西哥优质热带水果造成很大的威胁,使用大量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又造成环境及食品的农药污染和害虫抗性等诸多问题,影响产品出口和商品价值,对墨西哥热带水果产业打击很大。为解决蝇类的问题,一位著名的专家史密斯先生于1955年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引进两种天敌Encarsiaopoterta和E.clipudis,很好地控制了热带水果蝇类的为害,使墨西哥热带水果产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出口增加。1956年墨西哥开始重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农业部植物卫生局下属设立生物防治站,成立益虫繁殖中心,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全国先后建立了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生防机构28个,益虫繁殖中心达25家。1991年联邦政府由于经费等原因将20多个生防站无偿转给农场和生产者,联邦政府不再资助,由私人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1个国家生物防治中心,设在柯利马州,90%的经费由联邦政府支助,10%的经费来源于企业和国际合作获得的援助。

生物防治考察团赴科利马州的特科曼市重点考察了墨西哥国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该中心是植物卫生检疫局的下属单位,隶属于墨西哥农牧业和农村发展部的国家农牧卫生委员会。中心成立于1991年,设在科利马州(COLIMA)的特科曼市(TECOMAN),是墨西哥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立法、研究、培训和服务机构。该中心有科技人员22人。

中心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更多地使用天敌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益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防治病虫害提供一种更经济、环保的办法;基本宗旨是促进和发展墨西哥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其主要职能有:对制定墨西哥生物防治的官方标准和法规提出建议草案并参与协调;对墨西哥生物防治官方标准的应用进行认证;对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区域中心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生物防治研究的协调和引导;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达成协议,促进机构间合作,发展生物防治计划;协调、引导和实施生物防治技术转让及相关人员培训;发展、兴建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信息资源库;积累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信息;协调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认证工作;鼓励建立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信息收集体系等。

墨西哥国家生物防治中心(CNRCB)与各有益生物研究和繁殖区域中心(CREROB)以及生产生物防治制剂的私营企业都有联系。国家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和生物防治中心(CNRCB)对各繁殖中心(CREROB)生产的生物防治制剂进行质量监督。中心(CNRCB)还对其他科研机构在生物防治技术中进行人员培训(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和科普读物等方面给予支持。该中心(CNRCB)还通过植物卫生检疫局,与各农业高等教育学院和科研机构签署协议,进行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和各生物防治计划的实施。

墨西哥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主要依靠国家生物防治中心进行协调,益虫繁殖中心和赤眼蜂生产企业接受其监督、指导,也是重要的推广力量。

目前,墨西哥每年生产420亿头赤眼蜂,应用面积达250万公顷,主要应用于玉米、甘蔗等作物上,在西红柿、马铃薯上也有一定的使用面积,其中,甘蔗上生物防治面积达100%,玉米上的生防面积达10%,柠檬上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害虫的面积达90%。此外,瓢虫、草蛉也进入工厂化批量生产阶段,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三、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

墨西哥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技术目前比较先进,在我国还未见使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考察团把这项技术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对全过程都进行了考察。

1.麦蛾的饲养技术。首先对麦蛾的饲养室、饲养架、小麦等用溴甲烷或用磷化铝进行熏蒸,通风1-2天,待药剂散发后,将小麦装入袋中或装在板上,把养虫板放在养虫架上,每个养虫架可放20-30个养虫板,按每公斤小麦加入1cm3的麦蛾卵,套上顶部有透气孔、底部装有接虫瓶的漏斗形的尼龙薄膜,保持湿度70%,温度28℃,30天为一个生产周期,每只雌蛾可产1200只卵粒,每板3公斤小麦,可产生640cm3卵。小麦可循环利用3-5次。

2.麦蛾卵的收取与卵卡制作技术。大部分老熟的麦蛾成虫,沿漏斗形的尼龙薄膜落入接虫瓶,接虫瓶虫量达200-300头时,取下接虫瓶,换上新的接虫瓶。将取下的接虫瓶,盖上小孔目尼龙纱盖,倒立放在接卵架上,成虫产卵大部落入接卵架,小部分产在接虫瓶的瓶壁上。待部分产卵死亡后,将成虫从接虫瓶扫出处理掉,将接虫瓶壁上的卵扫出,与接卵架的卵放在一起,用小孔目的筛子筛去成虫的鳞片和杂质等。

3.卵卡的制作。将纸质卡片按生产者应用需要的尺寸,涂上胶水,按每平方英寸250粒的密度用筛子筛上卵粒,最后将制作好的卵卡放置于冷藏箱内冷藏,冷藏温度4℃,冷藏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

4.麦蛾卵的接蜂技术。根据使用者应用的时间和需要量,按种蜂卡与卵卡比1:10的比例,将种蜂卡与卵卡放在接蜂箱内,温度保持25℃,湿度保持70%,接蜂24小时后,取出接好的蜂卡放置于冷藏箱内冷藏,冷藏温度12℃,冷藏时间最长为14天即需使用。防治甘蔗害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群为T.pretiosum、T.sxigum、T.obpouir.bs;玉米上应用的优势赤眼蜂种群为T.Helithis.zea、T.spadoptear.sp、T.Moseis.lathpes。

5.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和防治效果测定与评价。防治甘蔗螟虫时,在甘蔗长至60cm时开始释放,每年放5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5-3万头。防治玉米螟虫时,在玉米长至40cm时开始放蜂,全生育期放蜂3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5万头。防治哈密瓜瓜野螟(Diaphniahyalinata)也可用赤眼蜂,每隔6天释放一次,共放蜂8次,每公顷每次释放1万头。

四、麦蛾卵的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是麦蛾卵的主要用途,但以此同时,也可用麦蛾卵饲养瓢虫、草蛉,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从田间采回瓢虫,用麦蛾卵在培养皿中饲养,在20-28℃条件下,加入适当的热带食物添加剂,可增加瓢虫的产卵量,瓢虫成虫可用麦蛾卵饲养待其化蛹、羽化成成虫,5-6天后产卵,完成一个生产循环。每只雌虫每周可产卵1300粒左右。

墨西哥人工饲养的瓢虫Chrysoperlaruflabris在试验室和工厂内不飞翔,放入大田中飞翔能力较强,给瓢虫的室内饲养提供极度便利的条件。为保持瓢虫活力,他们还用本地瓢虫与其它州的瓢虫每年进行一次种质杂交,保持杂种优势。

瓢虫的田间释放技术:在南部亚热带地区和夏秋季节,直接放卵卡,成本较低;在北部温带地区和冬春季节,天气较冷,需释放成虫,提高其成活力,但成本高。在热带水果上每公顷释放瓢虫200-300头,每周放1次,全年均释放,能较有效控制桔蚜等为害。

五、评价与建议

1.总体评价

考察团通过为期15天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墨西哥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和农作物品质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整个社会环境非常好。在所有环境条件允许的地区,天敌昆虫基本上是终年或全作物生长季节繁殖与应用释放,生物防治已经不再局限于针对个别害虫进行应急防治,而是针对整个田间生态系统,提高天敌种群的密度,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最终目的。在生防意识上比我国仅仅在害虫发生期释放天敌的做法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具有应用效果好、每次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同时由于周年使用天敌,还解决了我国遇到的天敌生产工厂一年只有几个月的生产期,难以维持运转的问题,值得我国借鉴。

利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和饲养瓢虫、草蛉,技术先进、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综合利用价值高,值得我国借鉴。

但墨西哥在生物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防治面积还不够大、防治经费不足、应用作物不够广(只是重点针对出口农产品)、益虫繁殖中心繁殖的益虫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等等。

2.几点建议

(1)派出学习。墨西哥在用麦蛾卵繁殖益虫方面的技术较为先进,而且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综合利用价值高,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拟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学习、培训,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我国要开展小卵麦蛾人工大量饲养技术,小卵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以利我国推广应用。

(2)建立益虫繁殖中心。选择有较好应用环境的地区,农产品出口有优势的地区,国家提供资金扶持,由植保部门分片建立多个益虫繁殖中心,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足量的益虫,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3)营造生防环境。通过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生物防治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好处,加大培训力度,使更多人应用生物防治害虫。

(4)建立生防示范区。结合益虫繁殖中心的建立,就地建立生物防治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附:一、中墨双方赤眼蜂及生物防治技术长期合作交流备忘录

二、《科利马州日报》报道:中国代表团寻找生物防治途径

考察人:何才文

杨伟新

闫愫

李斌

2000.12.28.

附二:

《科利马州日报》报道(2000.12.13.):(摘要)

中国代表团寻找生物防治途径

12月12日,中国农业代表团一行4人参观访问了位于科利马市的国家生物防治中心,在生物防治方面探索与墨西哥的合作途径。

中国代表团强调了生物防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有益于农业的持续发展。例如,赤眼蜂的释放可以使玉米的产量每公顷增加500千克;否则,玉米虫害对庄稼造成的损害可以达到5-8%的损失率,严重时可以达到30%。

植物考察报告范文2

一、考核指标进展情况

(一)总体进展情况

《2018年县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细则》中涉及四类34项内容,总计300分,自评打分300分。

(二)工作指标进展情况

1、大气污染防治工作(90分,自评90分)。

(1)PM2.5年均、特护期平均浓度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2)PM10年均、特护期平均浓度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3)全年或特护期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4)重污染天数减少比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6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削减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没有限定消减比例。

(6)完成水泥、有色冶炼、陶瓷、VOCs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满分6分):按要求完成辖区水泥行业、VOCs治理等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完成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改造,治理项目。

(7)完成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禁燃区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大气监测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满分6分):配合完成了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完成了禁燃区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没有大气自动检测站建设要求。

(8)完成城区内公共交通高排放车辆淘汰目标(满分9分):未下达淘汰任务。

(9)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整治。(施工工地做到“六个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45%以上)(满分9分)(住建局):施工工地做到“六个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63.87%。

(10)积极推进面源污染防治。(2018年底前,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县级及以上建成区全面禁限放烟花鞭炮;严禁露天焚烧秸秆)(满分9分)(发改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局):(1)内燃煤小锅炉已全部淘汰;(2)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方案》([2018]21号);规定禁限烟花爆竹的区域和时限。(3)辖区内未发生一起露天焚烧积杆现象。

(11)强化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满分9分)(环保局、经信局):完成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方案制定工作,今年无重污染天气。

2、水污染防治工作(90分,自评90分)。

(1)辖区国控“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满分18分);无国控断面,断面,与往年比较水质类别不变。

(2)辖区省控考核断面优良率优于2017年(满分9分);无省控断面,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3)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满分6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已经调整,辖区内已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4)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满分6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已经调整,辖区内已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5)黑臭水体整治(满分9分)(住建局):无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6)地下水考核点位的水质保持稳定(满分4.5分)(国土局): 无地下水考核点位。

(7)完成主要水污染物减排任务(满分6分):无水污染减排任务。

(8)入河排污口整治(满分6分):无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9)加强工业污染整治(满分4.5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废水达标排放,并实现在线数据联网。已建立园区水环境管理档案。

(10)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满分6分):新增上游污水管网3公里。

(11)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满分9分)(畜牧局):无规模畜禽养殖场;辖区无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储存运转中心建设任务。

(1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满分3分)(环保局):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13)加快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满分3分):辖区内4家加油站双层罐改造于2017已完成,今年完成新增加油站(三炮台加油站)双层罐改造。

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90分,自评90分)。

(1)重金属监测断面达标率(满分24分):辖区内无监测断面。

(2)进度滞后的16个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完成率(夏季攻势)(满分24分):无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

(3)完成全州10个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整治(满分21分):无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整治任务。

(4)土壤及重金属项目完成率(满分15分):无此项任务。

(5)完成湘西州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满分6分):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

4、其他工作(30分,自评30分)。

(1)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机制建立情况(满分6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议事机制。

(2)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满分6分):完成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业污染源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差错率、生活污染源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差错率未超过2%)、全面完成清查(清查漏查率未超过2%、清复率未超过3%、清查错误率未超过3%)、完成质量核查(按规定完成督查工作、工作督查报告、数据审核报告通过普查机构审核)。

(3)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满分6分)(人大城环委):按要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执法检查、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监督,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4)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情况(满分6分)(财政局):县本级已安排支出122.8万元,比2017年支出的81.57万元增长41.23万元,增长50.54%。

(5)公众满意度和公众参与情况(满分6分)(统计局、环保局):公众满意度调查由州统计局牵头随机对各县市进行抽样电话调查,已按照方案要求向环保局提供抽样样本。满分2分,自评分为2分;已开通公众热线、微信公众号,公众参与渠道通畅,满分1分,自评分为1分;按法定要求实时实施信息公开,未出现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或诉讼败诉,满分2分,自评分为2分;无实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要求,满分1分,自评分为1分。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谋划,任务明晰。高度重视,将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工作等重点工作均纳入到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每月按时间按要求,对完成情况进行收集归总和上报。

(二)聚焦任务,确保打好污染攻坚战。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站”为核心目标,严格按照为导向,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加强衔接,及时反馈。明确由各相关责任领导带领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及时与州直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对接,就统计数据进行核对核实。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植物考察报告范文3

英文名称: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主管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吉林省农科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8701

国内刊号:22-1102/S

邮发代号:12-7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0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植物考察报告范文4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点

一、 深圳高级中学

1. 概况

深圳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专任教师200人,其级教师3人,高级85人,一级98人,本科以上学历183人,平均年龄36岁。

2. 学校建筑特色

(1) 学校建筑庄重典雅,具有东方与西欧结合的风格。

(2) 建筑群错落有序,色调统一,现代文化浓郁。

(3) 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服务区划科学合理。

(4) 学生宿舍带有卫生间,安装有空调。

(5) 大型建筑中设置了图书馆和报告厅等公共设施,绿化面积达40%。

3. 校园网络建设投资大,达1200万。各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机房建设六个,教师备有笔记本电脑。

4. 办学特色

(1)分层教学(a、b、c)。 (2)学生自律管理。

5、 借鉴之处

(1) 在建筑设计上可以借鉴其东西结合的风格,以及建筑功能区划的思想(如报告厅连体设计)。

(2) 在办学上可以借鉴其分层教学的做法。

二. 深圳实验学校

1. 概况

深圳实验学校于1985年建校,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分为四个部分的独校园。xx年兼并一所民办中学,现该部单办高中。

2. 校园建筑特色

整体一般,呈天井形两进院落。但教学功能区划合理,学校绿化面积达标,植物种类多,建有房顶植物园和阳台花卉。

3. 办学特色

(1) 从管理者到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明显。

(2) 隐形课程、壁画、雕塑、讲座。

(3) 固定活动。

10月份为教学开放周,邀请社会各界随时来校听课,同时为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4.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浮雕(深圳高级中学也有)、植物园。

(2) 办学方面: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三.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1. 概况

珠海市第一中学占地300亩,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于1999年新建,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2亿人民币。

2. 建筑特色

(1) 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区划符合现代示范高中的要求。

(2) 各年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单列。公用设施: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3) 该校正在新建图书馆和大型体育馆,在功能使用上更为超前。

(4) 运动场馆,球类田径分离。

3. 办学特色

(1) 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程序化。

(2) 教研教成果显著(出版了多本教师教研成果著作)。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4. 现代信息技术

校园网络、教学监控系统、校园电视台和多媒体教学共投资xx万元,属国内一流。

5.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功能区划,各功能区的连通,以及建筑的外型和色调。

(2) 校园网络建设。

四. 中山纪念中学

1. 概况

创建于1934年,由中山先生之子孙科创建。校园面积350亩,寄宿制学校,在校生3700人,教职工200多人。

2. 建筑特色

主体建筑群对称排列,红墙绿瓦,中轴线最高处为逸仙堂,左右两侧为庆龄堂、寿屏堂、鹤龄堂等,均以中山先生好友命名。近年竣工的科学馆、体育馆、游泳池、艺术楼与旧建筑遥相呼应,整个校园郁郁葱葱。

3.办学特色

建校60多年来,该校秉承中山先生“为国育人”的遗教,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以“中山精神+现代素质”为办学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被省教育厅誉为“低进高出,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多次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模范学校。

4. 借鉴之处

(1) 建筑古香古色与现代气息的交融。深厚的文化底蕴。

(2)校园文化建设。

五、重庆一中

1、概况:1931年建校,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人,学生4000人。该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经历。

2、建筑特色:沿校园中轴线是空旷的广场和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在两侧而立,给人以视野开阔的感觉。

3、办学特色:(1)教学成绩好,每年升入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例很大。(2)国际交流和联合上取得喜人的成绩,该校与美、英、法、韩、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知名中学都有友好往来。(3)“科技四小”活动成果显著。

4、信息技术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连通100兆宽带。

5、借鉴之处:

(1)建筑方面: 广场设计与建设,坡地的绿化,建筑的排列。

(2)办学方面: 对外交流

六、重庆三中(重庆南开中学)

1、概况:重庆南开中学创办于1936年,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000人。该校创办以来,共培养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省部级领导和将军20多人,xx年升入清华大学学生49人,xx年升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40人,是一所全国重点中学。

2、建筑特色:中心地带开阔,两翼为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和科学馆,给人以空旷感觉。建校时间长,正在改造原有建筑。

3、办学特色:

(1) 办学质量高。

(2) 教研教改工作卓见成效,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3)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

5. 借鉴之处:

(1) 建筑规划要给人以醒目流畅之感。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学校特色。(校史展览馆将该校风雨60年的奋斗历程缩浓该室)

七、江阳华士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1. 概况

华士高中是江阳市华士镇属高中,该校占地100余亩,投资1亿多元,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属社会力量办学,该校从幼儿园一直至高中,占地面积100余亩。

2. 建筑特色

这两所学校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突出南方建筑特色,曲线型建筑多。呈井字形状,四廊相连,外观美,特别是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其幼儿、小学、中学的建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功能。

3.借鉴之处

(1)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教学功能特征。

(2)规划中应考虑学生休闲之地(小公园)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植物考察报告范文5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植物考察报告范文6

近些年来,我主要负责指导我校学生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电脑动画制作活动,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参与的学生只是一少部分,大部分学生未能接受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怎样处理好个别学生与多数学生科学活动的关系,以最大限度扩大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作用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近期和长期的教育效应,是我思考较多的问题,也想通过本项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以实现点面结合、近期与长期教育结合,真正体现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思想。

新密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属于“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已纳人大郑州建设规划。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郑公墓、汉墓锺华夏之灵,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

新密资源丰富,物阜品优。矿产资源遍布全境,已探明矿藏有25种,煤炭、铝矾土、石灰石、硅石等储量大、品位高,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新密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矿区,特别是煤矿企业比较多。随着国家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现在许多小矿产资源企业都被关闭,好多矿区都处于荒废状态。由于原来许多矿区过度和不合理开采,造成矿区植被的大面积毁灭性的破坏,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加剧,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如煤炭矿区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煤炭开采产生的矿井瓦斯和矸石自燃释放的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而重金属(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矿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径流和气体扩散污染水、大气、土壤及生物环境,影响的区域远远超过了矿区的范围。污染物在风吹、水蚀等作用下,迅速扩散到四周,导致周边地区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作物减产,并威胁到人类健康。近年来,其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首先是矿山废石尾砂堆放数量愈来愈大,据对国有有色矿山的调查,其年堆放量达2.023亿m3;大量个体和乡镇小矿的废石堆更是漫山遍野。这些废石尾砂堆放既挤占大量土地、破坏植被,又易引发泥石流,成为地质灾害的隐患。矿山过量采掘和抽排地下水诱发的塌陷、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毁坏农田、民房,危及铁路、公路,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严重的是矿山开采引起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已相当严重。部分地区土壤中铅、镉、汞、砷高出正常值几十倍至几千倍,从而出现许多地方病,形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灾害。再加上季节性暴雨和伏旱秋旱气候条件,使得表土层有机质和矿质养分流失严重,土壤有效水量减少、通透性差,土壤生态系统缓冲能力越来越弱,土壤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人地矛盾激化、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下降。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最近,国务院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牢固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改善身边的生态环境。于是我就组织了我们学校的环境课外兴趣小组,希望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保护和改善新密市矿区的生态环境,造福当地群众。

二、目的要求

1 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该活动旨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分析矿区环境,包括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矿区中植被生长环境情况的分析等;同时,优选出几种适合于当地生存且能富集重金属的植物进行培植。希望通过这次矿区植物修复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技能,以及对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技能。

(2)方法与过程

该项活动本着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努力使活动内容具有阶梯性、逻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这一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3)态度、情感、价值观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活动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与意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具体要求

(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加课外实习,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独立思考,严格遵守纪律。完成实习任务。

(2)认识考察矿区的土壤结构,环境特点,主要植物生长特点,以及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生长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3)熟练的使用活动中使用到的各仪器、仪表、测量工具等。

(4)能够观察、分析、总结不同种类矿区的土壤结构及植物生长特点。

(5)学会整理材料、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能够撰写报告。

三、活动对象、人数及需求分析

1 活动对象及人数

河南省实验中学生物环境科技活动小组成员,计40人。其中第一组20人,为高一年级学生,第二组20人,为高二年级学生。

2 活动需求分析

(1)学生发展的需求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项活动在设计考察内容时将充分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并适当考虑高一和高二学生的生物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层次,有梯度,整体推进学生

各项素质的提升。

(2)活动组织的需求

高一和高二年级活动小组学生各分为A、B两个小分队,每队10人,设队长各1名。我校指导教师2名,聘请的校外科技辅导员2名(由该生态环境专家组成),以保证每一小分队考察时有一位老师指导,从而提高野外考察的质量。校医1名。

(3)活动资源的需求

活动器材:铅笔、记录本每人1本:照相机和摄像机每个小分队至少1部;标签、采集标本用塑料袋各若干个;植树工具若干等。

学校提供活动室1个,作为学校活动用。

四、考察地点及时间安排

考察地点在新密市废弃矿区。每组科技活动时间集中在14天,野外考察安排在暑假进行。野外考察时间8月进行。野外考察食宿安排在新密市市直二初中(暑假期间该校放假,可提供便利条件)。

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次年扩大小区种植面积进行重复实验。

五、考察路线及内容

本项活动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将充分结合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并适当考虑高一和高二学生的生物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结合新密市矿区的分布特点,设计以下四条考察路线,学生可依据本身兴趣与体能自主选择。

路线Ⅰ新密市――超化镇

路线Ⅱ新密市――苟堂镇

路线Ⅲ新密市――平陌镇

路线Ⅳ新密市――白寨镇

六、活动重点及难点

1 活动重点

(1)学生把高中生物教材中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矿区生态环境,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通过这次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与意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活动难点

(1)该活动内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为科学探究实验,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2)使用土壤成分析仪器对学生是新内容,也是难的内容,需用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仪器。

(3)在矿区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小组的课题。

(4)针对课题进行有效创作,写出科学考察报告。

七、活动过程和步骤

本方案分为四个阶段,力求做到组织严谨,流程科学有序,活动层层推进。

1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组织发动

(1)进行思想发动,做好知识铺垫。在活动进行前,请专家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知识讲座,熟悉该活动进程中的常规要求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2)成立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把活动中的工作标本采集、记录、拍照或摄像、采访等工作具体到每个人,设小组组长,制定活动计划。

(3)做好活动前的培训、指导。聘请河南省农业大学教授赵勇、叶永忠等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查方法与技术指导;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强调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2 第二阶段:野外考察,现场指导

(1)考察小组到达新密市后到当地国土局、园林管理处等部门走访、查阅资料,了解新密市矿区环境现况。

(2)实地考察矿区环境。做好观察、采集、访问、记录等工作。教师在各个环节中做好指导工作。

(3)采集土壤标本(含照片和实物),标本标签上应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

3 第三阶段:制定可行性实验方案并进行小区试验

(1)结合考察记录和有关数据,对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析测试,对测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写出可行性实验报告,制定出可行性实验方案,准备矿区的植物修复实验研究。

(3)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区。

(4)请教专家,优选具有特殊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植物种植。

(5)在小区进行栽培试验。

(6)定期去维护,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

4 第四阶段: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成果评价

(1)撰写实验报告。

(2)开展小组成员互评,可评出“最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最富有奉献精神的学生”、“考察最认真的学生”、“撰写考察报告最规范的学生”、“体能最佳的学生”、“展示口才最佳学生”等以表彰优秀,形成激励机制。

(3)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请指导老师给每个活动小组一个整体评价,然后给每一个小组成员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找出不足,供设计后续考察活动参考。

(4)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队员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颁发奖状和纪念品。

(5)选择比较优秀的实验报告,推选其作品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 安全问题

这里主要指交通安全和野外考察人身安全。出发前要精心组织,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告知交通安全常识,并严格遵守;准备必备的药品等。

2 注意力下降问题

刚开始,由于活动本身内容的吸引,学生处于好奇,热情可能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学生意想不到的困难,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学生认真观察习惯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或给予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一些联欢等活动。

3 走马观花问题

在科考过程中。可能有个别学生由于知识理论欠缺,不能认真观察现象和分析其成因,而把注意力放在对矿区其他景观的欣赏上。老师要注重培养队员科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等。

4 资金问题

主要是活动中产生的费用,特别是购买植物苗或者种子费用。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二是学生自发捐献;三是考虑能否和相关部门或科研单位联合搞。

九、预期的成果和呈现方式

1 每个小组成员撰写的论文、调查报告等

可能有对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方面的调研报告,也有对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进行植物修复方面的实验方案等。这项活动本身和成果富有较强的教育性。

2 成果会

在学校开展这次活动的成果会,通过成果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都做“环保小卫士”。

3 图片和采集到的标本

拍摄的图片,编辑整理好的考察录像资料:采集的土壤标本,活动记录材料等。

十、评价标准

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民主评议的激励性评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从实施过程和方法等多项指标,如制订活动方案、写调查记录、观察日记、实验记录、研究报告、论文、问题探讨策略、发现的问题,探究的方法、活动日记、录像、摄影等:从实施过程各阶段的多项指标,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次数,制订方案的合理程度,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参加活动的具体次数等;从情感态度与责任感、价值观形成的评价指标,如团队协作意识、考察中的毅力与意志表现等。

十一、教育作用

1 起到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教育功能:

2 起到对其他学校、地区开展类似活动的示范性作用:

3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地质文化开发与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引起媒体的关注,起到了解、宣传普及地质文化的作用;

4 本项活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开拓性,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与意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十二、活动开展的优势

1 曾经开展过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

本人曾先后多次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有较丰富的组织与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经验。2004年8-9月带领我校科技小组成员到郑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2005年8月带领我校科技小组成员到中牟县雁鸣湖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等。

2 个人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199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分配到河南省实验中学任教,主要负责我们学校的科技活动,主要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比赛等。本人有较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所辅导的学生中有数十人获得市、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有20多人获得全国大赛一、二等奖,1人荣获欧盟第十七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环境专项奖(我们国家首次获得的最高奖),1人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本人也获得了郑州市及河南省“十佳科技教师”称号。